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4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临床病理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蒋萍;徐明芬;姜乃光;朱安超;黄英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part sarcoma,ASP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ASP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研究.结果:患者3例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0,25,27岁;1例为女性,34岁.发病部位4例均位于下肢深部软组织内.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腺泡状或实性,细胞巢间可见窦状血管分隔,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胞质内可见棒状结晶体.免疫组化:4例均TFE3阳性,3例MyoD1胞质阳性.1例患者随访15年后复发伴肺转移死亡,3例患者随访6个月无瘤存活.结论:ASPS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青少年多见,结合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组化,可做出正确诊断.鉴别诊断需除外腺泡状横纹肌肉瘤等血窦丰富的肿瘤,TFE3是该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物.

  • 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内镜下的表现分析

    作者:梅丽红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与内镜下的表现.方法 选择该院2008年1月-2016年12月早期胃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内镜检查资料.结果 早期胃癌患者年龄<55岁占30.8%,≥55岁占69.2%,男性占63.3%,女性占36.7%,主要症状为上腹部隐痛和食欲下降,分别占40.8%和22.5%,主要组织学类型为低分化腺癌和中分化管状腺癌,分别占48.3%和27.5%,分化型52例,占43.3%,未分化型68例,占56.7%,淋巴结转移14例,占11.7%,黏膜内癌66例,占55.0%,黏膜下癌54例,占45.0%.内镜下表现:早期胃癌胃窦部、胃体部、胃底部、贲门部的构成比分别为49.2%、26.7%、12.5%、11.7%,病灶直径<0.5 cm、0.5~1.0 cm、>1.0 cm的构成比分别为14.2%、38.3%、47.5%,大体类型Ⅰ型、Ⅱ a型、Ⅱ b型、Ⅱ c型和Ⅲ型的构成比分别为10.8%、25.8%、11.7%、35.8%和15.8%.早期胃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5),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病灶直径、内镜下分型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 >0.05).结论 早期胃癌男性多见,低分化腺癌比例高,内镜下见胃窦部好发,直径1.0 cm以上者较多,大体类型以Ⅱ型为主,未分化型癌和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高.

  • CD44的阳性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结果的Meta分析

    作者:胡榆雪;江婷婷;高建

    目的 探索肿瘤标志物CD44与肝细胞癌临床病理特点及肝细胞癌患者生存预后之间的联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截止日期为2017年8月2日.采用STATA软件对肿瘤细胞CD44的阳性表达与肝癌的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分级,甲胎蛋白等临床病理特征,及CD44阳性表达与肝癌患者生存预后结果包括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之间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10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共对1620例患者进行荟萃分析.CD44的阳性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临床分期(O^R=1.41,95%CI:1.02,1.93),及肿瘤分级(O^R=1.29,95%CI:1.02,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而CD44阳性表达与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水平高低、乙肝病毒感染、血管侵犯及肿瘤大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4阳性表达与肝癌患者生存预后密切相关,包括总生存率(R^R=1.44,95%CI:1.29,1.61),无病生存率(R^R=1.45,95%CI:1.30,1.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D44阳性表达与肝癌患者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 10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影像学筛查及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肖敏;陆玲芳;周志英;徐蓓

    目的 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 对乳腺癌的筛查价值,并分析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方法以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100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均行X线、超声、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比较不同影像学方法对乳腺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同时分析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结果手术病理证实乳腺癌80例,良性肿块20例.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方面,年龄≤35岁患者淋巴结转移率、ER阳性率、PR阳性率分别为64.71%、29.41%、32.35%,较年龄>35岁患者的32.61%、65.22%、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筛查价值方面,X线诊断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71.25%、67.00%,较超声的85.00%、83.00%,CT的87.50%、8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T诊断特异度明显高于X线(P<0.05).结论 超声、CT对乳腺癌诊断敏感度、准确度相比X线有明显优势,CT特异度高.确诊乳腺癌患者不同年龄段临床病理特点存在一定的差异,年轻患者(年龄≤35岁)具有淋巴结转移率高、ER、PR阳性率低特点.

  • 85例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彭永辉;韩铮;谢志华;龚独辉;聂向阳

    目的:回顾性研究85例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青年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分析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收治的青年乳腺癌(≦35岁)85例作为青年组,将同时期收治的中老年乳腺癌(﹥35岁)98例作为中老年组,收集其临床病理类型,包括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Her-2表达、P53表达方面、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和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等方面开展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年组乳腺癌和中老年组乳腺癌在病理类型上、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ER、PR 及 Her-2的表达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而在P53的表达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在腋窝淋巴结转移率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提示其较中老年乳腺癌有更强的侵袭性,淋巴结转移较早,5年无病生存率较低,所以在临床上改善其预后好的办法是早期发现并早期接受规范化治疗。

  • 进展期胃癌N3分期及其亚分期在TNM分期系统中的合理性研究

    作者:程彦龙;黄锦宇;朱志;徐惠绵

    目的:研究N3亚分期在UICC/AJCC第七版TNM分期系统中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0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收治并施行规范D2和D2+胃癌根治术的610例N3期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将患者分为N3a与N3b两个亚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特点;分别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N3期及其亚分期患者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各组术后5年生存率并进行比较。结果610例患者中,男性426例,女性184例,年龄(57±11)岁。术中共捡取淋巴结19842枚,转移9575枚(48.3%)。N3a期394例,N3b期216例。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20.0%。对预后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N3期胃癌预后的因素包括主癌灶部位(P=0.000)、癌灶大小(P=0.003)、Borrmann分型(P=0.000)、病理类型(P=0.043)、淋巴管癌栓(P=0.000)、生长方式(P=0.019)、浸润深度(P=0.000)、胃切除范围(P=0.000)和N3亚分期(P=0.000);进一步分组分析发现,影响N3a期进展期胃癌预后的因素包括癌灶大小(P=0.028)、浸润深度(P=0.000)和胃切除范围(P=0.002);影响N3b期进展期胃癌预后的因素包括Borrmann分型(P=0.034)、淋巴管癌栓(P=0.002)、浸润深度(P=0.008)和胃切除范围(P=0.003)。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管癌栓(P=0.009)、胃切除范围(P=0.001)、浸润深度(P=0.000)和N3亚分期(P=0.000)为N3期进展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胃切除范围( P=0.004)和浸润深度(P=0.001)为N3a期进展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管癌栓(P=0.006)和浸润深度(P=0.009)为N3b期进展期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比较发现,T2~4期胃癌中,N3a期与N3b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T2N3a期与T2N3b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0),但T3N3a期与T3N3b期,T4aN3a期与T4aN3b期,以及T4bN3a期与T4bN3b期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此外,目前划入ⅢA期的T2N3、ⅢB期的T3N3a与ⅢC期的T4aN3a期患者,以及目前划入ⅢB期的T3N3b与ⅢC期的T4aN3b、T4bN3a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506和P=0.283)。而目前同划入ⅢC期的T4aN3a与T4bN3a,以及T4aN3b与T4bN3b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0和P=0.041)。结论 N3亚分期应纳入终的TNM分期系统中,建议可将T2N3、T3N3a与T4aN3a划入ⅢA期,将T3N3b、T4aN3b与T4bN3a划入ⅢB期,将T4bN3b划入ⅢC期或Ⅳ期。

  • 75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高洪宇;兰秀文;李森;薛英威

    目的:探讨75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点。方法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收治胃癌患者2788例,年龄≥75岁的老年患者193例(6.9%),占2007—2010年各年度当年收治胃癌患者的比例分别为5.6%、6.5%、6.9%和7.9%。其中有99例(51.3%)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根治手术组),35例(18.1%)接受姑息性切除治疗(姑息切除组),11例(5.7%)接受单纯胃空肠吻合或胃造瘘术治疗(吻合或造瘘组),48例(24.9%)接受化疗、生物或免疫等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组)。回顾性分析这组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治疗方式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对影响根治性手术患者生存时间的危险因素采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93例患者中位年龄为79(75~98)岁,其中140例(72.5%)为男性;79例(40.9%)伴有贫血,71例(36.8%)伴有低蛋白血症,19例(9.8%)共患糖尿病,21例(10.9%)共患肺炎,54例(28.0%)有吸烟或饮酒史,14例(7.3%)有遗传性肿瘤家族史。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7.9月,其中根治手术组38.2月,姑息切除组17.4月,吻合或造瘘组7.7月,非手术治疗组10.1月;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影响根治手术组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P=0.046)、淋巴结转移(N分期,P=0.000)、肿瘤直径(P=0.049)、肿瘤TNM分期(P=0.004)和癌胚抗原水平(P=0.029)与生存时间有关;而性别、年龄、Borrmann分型、细胞分化程度、手术方式、糖类抗原(CA199)水平、贫血及低蛋白血症与其无关(均 P >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是缩短根治性手术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N1为P=0.005, OR=3.481,95%CI:1.468~8.254;N2为P=0.006,OR=2.848,95%CI:1.341~6.050;N3为P=0.000,OR=4.798,95% CI:2.207~10.432]。结论胃癌患者中,老年患者比例逐年增加。根治性手术能够明显延长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但若出现淋巴结转移,则患者术后预期生存时间缩短。

  • Peutz-Jeghers综合征胃肠道息肉的36例诊治经验

    作者:王石林;顾国利;毛高平

    Peutz-Jeghers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由LKB1/STK11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胃肠道错构瘤样息肉、皮肤黏膜色素斑和家族遗传性是其主要临床病理特点.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6月间共收治PJS患者36例,对其胃肠道息肉进行了手术加内镜治疗,尤其是双气囊电子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eopy,DBE)的应用,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浅表广泛型早期胃癌62例临床分析

    作者:黄宝俊;徐惠绵

    目的 了解浅表广泛型早期胃癌(EG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探讨其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 收集62例临床病理资料完整的浅表广泛型EGC和224例一般型EG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 本组浅表广泛型EGC位于胃体中部及全胃者占45.2%.混合型占48.4%(ⅡC加ⅡA 5例、ⅡC加ⅡB 16例、ⅡC加Ⅲ9例);全胃切除术者占16.1%,扩大手术者40.3%.单因素分析发现,浅表广泛型与一般型EGC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生长方式、脉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部位、大体类型和胃切除范围及手术方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浅表广泛型EGC术后10年无瘤生存率为91.4%,与一般型EG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6,P=0.282).结论 浅表广泛型EGC具有与一般型EGC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但预后与一般型EGC没有明显差异.防止胃切断端癌残留和胃内多发癌在残胃内遗留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以施行标准根治术(D2)为宜.

  • 伴慢性扁桃体炎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郭金凤;夏茜;李剑波;周倩;徐娟;余学清;杨琼琼

    目的 探讨伴慢性扁桃体炎IgA肾病(IgAN)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肾活检确诊的原发性IgAN患者,比较伴或不伴慢性扁桃体炎的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终点事件为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或血肌酐翻倍,分析比较伴或不伴慢性扁桃体炎患者的肾脏预后.结果 研究纳入981例IgAN患者,病史伴慢性扁桃体炎的患者98例(9.99%).与不伴慢性扁桃体炎组相比,伴慢性扁桃体炎组诱因为扁桃体炎急性发作的比例更高(P< 0.001),血IgA水平更高(P=0.012),肉眼血尿发生率更高(P=0.006).肾脏病理指标方面,伴慢性扁桃体炎组与不伴慢性扁桃体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慢性扁桃体炎组与不伴慢性扁桃体炎组的肾脏预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伴慢性扁桃体炎的IgAN患者临床诱因为扁桃体炎急性发作、肉眼血尿比例、血IgA水平更高,但其肾脏病理改变和肾脏预后无显著差异.

  • 胰腺类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分析

    作者:何晓生;吴小剑;邹一丰;范新娟;汪建平;兰平

    [目的]探讨胰腺类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199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手术治疗的8例胰腺类癌临床病理资料(如肿瘤标志物、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伴发其他肿瘤、误诊率、肿瘤转移率、住院死亡率、手术根治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文献探讨胰腺类癌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结果]肿瘤标志物CEA、CA199、CA125、CA72-4在胰腺类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25%,12.5%,0%,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yn、CgA、NSE、CK阳性率分别为25%,62.5%,75%,75%.胰腺类癌伴发其他肿瘤为1/4.胰腺类癌误诊率较高.8例患者中有7例误诊为其它肿瘤.胰腺类癌肿瘤总的转移率为50%,住院死亡率为37.5%,而手术根治率为62.5%.[结论]胰腺类癌误诊率高,常规血液肿瘤标志对早期发现胰腺类癌意义不大,确诊需要病理病理,临床预后较差.

  • p33ING1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作者:杨西江;莫祥兰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33ING1在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下称ENKL)中的表达情况,研究ENKL的发病机制,寻找有助于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33ING1蛋白在37例ENKL和37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牛中的表达,统计各蚩白表达与临床特点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37例良性淋巴组织增生p33ING1呈强阳性表达,在ENKL中的表达率约分别为67.57%(25/37),显著低于良性淋巴组织增生组(P<0.01),p33ING1表达与LDH水平有关(P<0.05).结论 p33ING1蛋白表达低下可促进ENKL的发生和发展.

  • 子宫苗勒腺肉瘤4例临床分析

    作者:俞晶;张红平;杨宏英

    子宫肉瘤占妇科恶性肿瘤的1%~3%,而子宫苗勒腺肉瘤又是子宫肉瘤中极少见的类型,约占子宫肉瘤的8%[1].我院近10年共收治子宫肉瘤52例,其中子宫腺肉瘤4例,占同期子宫肉瘤的7.6%.本文对这4例病例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探讨子宫腺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诊疗要点.

  • 子宫腺瘤样瘤14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陶翼琛;石麒麟

    腺瘤样瘤是好发于生殖系统的一种特殊的良性肿瘤,近年报道逐渐增多.在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可发生于子宫、输卵管及卵巢等部位.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及术前检查无特异性,且常伴有生殖系统其他疾病,术前诊断困难,术后病理检查也易发生误诊或漏诊.本文回顾分析14例子宫腺瘤样瘤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其组织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和诊断及鉴别诊断.

  • 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

    作者:孙秀娟;李春英;庞恩桥;韦微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年龄段的不同将其分为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60例乳腺癌患者中,年龄≤35岁的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有7例,占11.7%(7/60);年龄在35~60岁的中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有31例,占68.8%(41/60);年龄>60岁的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有12例,占20.0%(12/60).青年组的淋巴转移率、肿瘤大小和组织学分级(Ⅱ/Ⅲ级)显著高于中年组和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和老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非特殊浸润癌占比与中年组和老年组比较显著要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在35~60岁的中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较高,年龄≤35的青年女性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特征显著高于中老年女性,肿瘤恶性程度较高,在临床中要尽早诊断和治疗.

  • 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EB病毒关系

    作者:黄永塔;莫祥兰

    目的 研究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DC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探讨EB病毒感染与FDCS的关系.方法 复习6例FDCS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EB病毒小RNA(EBER)原位杂交分析.结果 6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4岁.肿瘤发生于淋巴结3例,脾脏、腹膜后及盆腔各1例;形态学上,1例为炎性假瘤样型,5例为普通型;肿瘤细胞均不同程度表达滤泡树突状细胞抗原,Ki-67肿瘤细胞阳性率为2%~30%.炎性假瘤样型FDCS细胞EBER阳性,而普通型阴性;患者手术治疗后,随访10~132个月,2例分别于手术后10个月、16个月复发,1例术后112个月在其他部位淋巴结出现普通型FDCS.复发或再发者再予手术治疗,辅以化疗,均带瘤生存.结论 FDCS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变异较大,预后差异明显.

  • 石骨症骨髓活检的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刘芳;顾莹莹;何萍;刘慕嫦;林云恩;莫明聪

    目的 探讨石骨症的骨髓活检的临床病理特点. 方法 常规HE染色,特殊染色氢氧化银氨液浸染法.结果 骨髓活检示骨小梁增宽,密集,相互弯曲连接成网状或编织样,有钙盐沉着及不规则钙盐沉着线,无板层结构,骨髓腔严重狭窄,少量纤维组织增生,骨内膜细胞亦增生,仅见少量可识别的成熟粒系和红系细胞,未见巨核细胞,可见血窦扩张.结论 石骨症是罕见的家族遗传性疾病,临床缺乏特征,患儿发育迟缓,肝脾大,贫血,骨髓活检显示骨髓腔严重狭窄,骨小梁有钙盐沉着,造血细胞显著减少等特点.

  •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24例临床病理研究

    作者:刘清华;谢寿城

    目的:探讨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PSPC)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2年我院收治的24例EPSPC患者及9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OPSC)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EPSPC患者的临床特征与OPSC相似。免疫组化结果显示,EPSPC患者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37.5%和33.3%,明显低于OPSC患者的66.7%、80%和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SP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组织学特征与OPSC相似,ER、PR、P53检测可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而卵巢无或仅微小浸润仍是目前区分两者的主要标准。

  • 骨外骨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宝荣;王旭东;施晓庄

    骨外骨肉瘤(extra skeletal osteo sarcoma,ESOS)是一种原发于软组织的骨肉瘤,是非常罕见的恶性间叶性肿瘤.在所有骨肉瘤中比例不足4%,约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1.2%[1].自Wilson[2]首次报道以来,至今报道病例不足300例.本文报道1例ESOS,复习相关文献探讨本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

  • 88例中青年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利欢;王卫;余琦;李文珊;李月敏;李宁

    目的 探讨中青年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309医院收治的88例经病理证实的50岁以下中青年胸腺瘤伴M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88例患者中,肿瘤大小多在5 cm以下者,占70.5%,WHO分型以B2型为主,占46.7%,Masaoka分期以Ⅰ、Ⅱ期为主,占77.3%,MG分型以Ⅱb型多,占63.7%.3年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2%和87.5%.WHO分型中A、AB、B1、B2型与B3型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8.2%和94.1%(P=0.419),5年生存率分别为88.0%和83.3%(P=1.000).Masaoka分期中Ⅰ、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98.1%和94.7%(P=0.461),5年生存率分别为96.2%和60.0% (P=0.015).结论 中青年胸腺瘤伴MG患者与其他年龄患者相比,其临床病理特点无特殊,生存率较高,Masaoka分期与预后有关.

270 条记录 10/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