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的遗传易感性研究

    作者:黄桂玲;王少康;苏明;王婷婷;印虹;孙桂菊

    目的 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选取中国食管癌高发区173名食管癌新发病例,150名食管癌前病变患者和207名健康人.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应用卡方检验分析对照组、食管癌前病变组(轻、中和重度)和食管癌组MTHFR基因型频率分布.结果 MTHFR C677T基因型分布在对照组和食管癌组中无显著性差异.食管癌前病变组MTHFR 677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中、重度食管癌前病变组TT基因型和中度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轻度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食管癌易感性无关,但与食管癌前病变易感性存在相关性,携带MTHFR 677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的个体发生食管癌前病变的危险性较高.

  • 窄带成像放大内镜结合复方碘染色对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癌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小环;韩文良;祁代华;姜红建;赵春玲

    目的:探讨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经窄带成像(NBI)放大内镜结合复方碘染色临床诊断效果.方法:90例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患者均接受NBI放大内镜、复方碘染色检查,分别记录单纯复方碘染色、NBI放大内镜联合复方碘染色检查结果.结果:90例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病变患者经单纯复方碘染色病变检出率为56.67%;NBI放大内镜联合复方碘染色病变检出率为87.77%,明显优于单纯复方碘染色(P<0.05).结论:利用NBI放大内镜联合复方碘染色可显著提高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食管癌诊断效能,降低漏诊率.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的临床护理

    作者:吉文红;姚健;李奇志;杨雪芬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收治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患者80例,采用术前护理评估,心理护理与手术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做好手术配合,术后进行体位护理、气道护理、饮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总结护理体会。结果:80例患者从术前平稳过渡到接受手术,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可提高病变黏膜完整切除率,但风险大,专业、细致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超声内镜辅助内镜黏膜下切除术对食管癌前病变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水平的影响

    作者:杜欢欢;杨莉;李延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辅助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对食管癌前病变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水平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食管癌前病变患者7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与研究组(n=38).研究组采取超声内镜辅助EMR,对照组采取EMR.术后统计两组手术用时及流质饮食时间,术前及术后即刻血清应激反应指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及肾素)水平,血清肿瘤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9血清片段21-1 (CYFRA21-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水平,SCC水平和术后第7天及1个月血清遗传学分子[细胞周期素E(CyclinE)、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结果 研究组手术用时及流质饮食时间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两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及肾素水平较术前增高,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两组血清CYFRA21-1、TSGF水平较术前增高,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两组血清SCC水平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第7天及1个月研究组血清Cyclin E、TGF-α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采用超声内镜辅助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可缩短手术用时及流质饮食时间,降低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水平,应激反应及对机体造成的损伤程度较轻,利于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及遗传学分子水平.

  • 利用经口隧道技术切除食管大面积病变的体会

    作者:令狐恩强;王向东;孟江云;杜红;王红斌

    食管癌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消化内镜检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癌前病变与早癌被发现.虽然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经成为用于切除食管癌前病变与早癌的一种标准技术,但大面积的食管早癌的治疗仍然使人感到困惑,经典的标记-注射-环形切开病变边缘-注射-剥离的方法速度慢.

  • 血清4-羟基壬烯醛与食管癌前病变患者易感性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佳迪;赵德利;李佩琼;林明琴;王家林;郭瑞臣

    目的 表达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GSTM1合并GSTT1变异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携带乙醛脱氢酶(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2,ALDH2)*2基因(G671A)导致ALDH2活性降低的人群长期饮酒更易罹患食管鳞状细胞癌.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癌血清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浓度与ALDH2和GSTM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筛选2016-05-02-2017-01-22肥城市人民医院97例食管癌前病变患者(实验组)和1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4-NE水平,提取DNA后PCR和Sanger测序确定ALDH2基因型和GSTM1基因型,记录性别、年龄以及吸烟和酗酒状况,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食管癌前病变和4-HNE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食管癌前病变人群4-HNE[(14.03±4.11)μg/mL]升高,与对照组(9.17±2.62)μ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4-HNE升高与吸烟、酗酒和携带ALDH2*2等位基因(G671A)合并GSTM1基因缺失(ALDH2*2+GSTM1null)有关,拟合得到的方程是4-HNE浓度=9.04+3.306(酗酒)+2.560(吸烟)+1.014(ALDH2*2+GSTM1null)(R=0.726,R2=0.527).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酗酒(OR=3.324)、高龄(OR=2.267)、ALDH2*2+GSTM1null(OR=1.602)和4-HNE浓度(OR=1.516)是食管癌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食管癌前病变的易感性与酗酒和ALDH2*2+GSTM1null表达低活性酶引起的4-HNE在体内堆积有关.

  •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

    作者:廖嘉忠;邓有辉;黄培宁;彭乃宝;陆美林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剥离术(ESD)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57例行内镜检查取活检经病理学确诊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并行ESD治疗的患者,进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照术前与术后的病理结果,并对手术并发症、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观察.结果 57例行ESD治疗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术后病理学诊断黏膜内癌12例(21.1%),原位癌22例(38.6%),重度不典型增生18例(31.6%),中度不典型增生5例(8.8%).术前术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87.6%,其中有10例不相符的患者为术前活检病理级别低于术后病理级别.结论 对于病理学活检、染色内镜及超声内镜确诊为直径< 30mm无肿瘤转移的早期食管癌及中重度异型增生患者进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效果良好.黏膜下剥离术是这类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治疗的有效方法,且创伤小,能有效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利用经口隧道技术切除2.5cm以上病变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张永潮;金大庆;李卫民;孙庆跃

    虽然内镜下粘膜剥离术(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已经成为一种标准技术用于切除食管癌前病变与早癌,但对于面积较大的食管病变,特别是直径大于2.5 cm以上的病变,使用经典的标记-环形切开病变边缘-剥离的方法,在环形切开边缘后,粘膜下再注射的抬举性明显不如环形切开前,导致剥离速度慢,有可能穿孔并发症发生率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在2009年总结了使用经口隧道技术剥离食管环周病变获得成功的基础上,将隧道技术用于食管病变大于2.5 cm以上粘膜的切除,该技术是否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食管癌前病变组织p16及FHIT基因甲基化探讨

    作者:郭晓青;王士杰;张健慧;丛庆文;张立玮;郭炜;王小玲;邝刚

    目的:探讨食管癌前病变组织p16及FHIT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况.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方法,对食管癌前病变不同阶段及鳞状细胞原位癌的病变组织进行了甲基化检测,并与同一个体相应的病变旁组织及慢性食管炎和浸润性鳞癌组织的甲基化情况进行了时比分析研究.结果:轻度、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鳞状细胞原位癌和浸润癌共95例病变组织中p16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59.09%、78.57%、64.86%:FHIT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45.45%、64.29%、67.57%.同一个体相应的95例病变旁对照组织中16例未检测成功,余79例中5例(6.33%)p16基因甲基化,3例(3.80%)FHIT基因甲基化,与病变组织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10例慢性食管炎组织中1例p16基因甲基化,未发现FHIT基因甲基化.结论:p16及FHIT基因甲基化在癌前病变阶段就已经存在,可能是食管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

  • 天龙合剂诱导食管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冬菊;李国强;尹清波

    目的:观察中药天龙合剂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及其对食管癌前病变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食管癌前期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60例,对照组60例.中药组服用天龙合剂20 mL,3次/日;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150mg,1次/日,睡前服用,3个月为1疗程.结果:中药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6.7%,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细胞凋亡指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天龙合剂治疗食管癌前病变确有疗效,其机理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 高清智能染色内镜联合卢戈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汪杰;卫双连;马金春

    目的 通过白光模式、富士能智能染色内镜(FICE)、卢戈染色方法及在FICE模式下联合卢戈染色对食管病变进行内镜观察,比较不同模式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2016年来医院内镜中心进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部位存在病变并取活检的患者393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普通白光模式组(A组)97例、高清智能染色内镜组(B组)97例、卢戈染色组(C组)96例和高清智能染色内镜模式下联合卢戈染色组(D组)103例,并进行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分型,取标本作病理检查,分析4种不同模式的检出情况.结果 D组对病变部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对早期食管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略高于B组和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对轻度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D组对于中度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FICE模式联合卢戈染色能够更清晰更快捷地显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有助于进行更准确的活检,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进而更早、更准确的诊断出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

  • 可溶性协同刺激分子B7-H4在食管癌前病变患者血清的表达

    作者:陈欣然;曲艺;郝青;单保恩

    目的:研究可溶性协同刺激分子B7同系物4(soluble B7 homologue 4,sB7-H4)在食管癌前病变患者血清的表达水平,探讨sB7-H4诊断食管癌前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通过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方法,评价食管病理变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sB7-H4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2(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tigen-2,SCCA-2)的浓度.结果:食管癌前病变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HGIN患者血清SCCA-2浓度显著高于LGIN患者和健康受试者血清SCCA-2浓度(P<0.01,P<0.01).LGIN患者血清sB7-H4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血清sB7-H4浓度(P<0.05),并且显著低于HGIN患者血清sB7-H4浓度(P<0.01).sB7-H4在血清的表达与食管组织病理级别呈显著正相关(P<0.0001),而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无关(P=0.7777,P=0.6068).结论:食管癌前病变进程中血清sB7-H4浓度逐渐提高,sB7-H4对于判断食管癌前病变进展程度,是一个有价值的血清标志物.

  • 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薛刚;李玲玲;李晖;王青;刘泓;李建波;王海霞

    食管黏膜碘染色已广泛应用于筛查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1],食管正常黏膜组织上皮遇碘呈深棕色,而食管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组织则不染色或呈浅染色[2].国内已有许多关于碘染色对食管癌诊断价值的研究,但随机对照试验则属罕见.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开展的内镜下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 化浊润燥降气方对食管癌前病变模型小鼠NDRG1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范焕芳;单保恩;黄茂;王玲;韩长辉

    目的 观察化浊润燥降气方对小鼠食管癌前病变组织分化相关基因NDRG1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30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中药预防组(预防组)、中药治疗组(治疗组),采用4-硝基喹啉-氧化物(4-NQO)制备小鼠食管癌前病变模型,采用Western印迹、RT-PCR方法观察各组食管组织中NDRG1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 14 w 末食管癌前病变模型成功,24 w 末实验结束.24 w 末模型组小鼠NDRG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与正常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阳性对照组、预防组、治疗组分别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预防组、治疗组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P<0.05);预防组较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4-NQO是制备小鼠食管癌前病变模型的有效药物.化浊润燥降气方能减少食管组织NDRG1蛋白及基因的表达,延缓小鼠食管癌前病变到食管癌的进程,中药预防用药更具一定优势.

  • 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治疗质量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梁荣;陈星;汪嵘;侯波;马瑞军

    目的:评估内镜下分片黏膜切除术( EPMR)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技术的可行性及肿瘤学质量的可靠性。方法对山西省人民医院连续收治的70例实施EPMR的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质量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已发表的高质量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70例EPMR切除治疗者中,食管早癌占35?7%(25/70),非典型增生占64?3%(45/70),肿瘤大小超过2 cm 者占78?6%(55/70),平均手术用时(28?31±9?49)min,R0(完整切除)切除率88?6%(62/70),未发生穿孔,出血、狭窄发生率和复发率分别为21?4%(15/70)、1?4%(1/70)和2?9%(2/70)。较之检索到的ESD治疗结果,EPMR手术用时更短, R0切除率略低,穿孔率和狭窄率较低,但出血率和复发率较高。结论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下切除治疗,EPMR可达到与ESD相近的治愈效果,且手术耗时更短,但易发生出血和复发。

  • 胃镜活检与内镜下黏膜切除病理诊断比较

    作者:王进武;常玲云;安梅芳;赵国强;郝长青;王伟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在食管早期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影响其准确性的因素.[方法]对在河南省林州市肿瘤医院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EMD)的618例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分析内镜活检病理结果与EMD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术前活检病理和EMD术后病理诊断的总体一致率为58.09% (359/618),其中轻度、中度、重度不典型增生完全一致率分别为50.00%(6/12)、49.35% (38/77)、59.83%(210/351),原位癌和早期癌诊断的一致率分别为50.42%(60/119)和77.19%(44/57).2例活检为炎症的病例,术后1例诊断为重度不典型增生.术后病理诊断较活检病理病变程度减轻的有64例(10.36%,64/618),加重的有195例(31.55%,195/618).影响活检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有内镜咬检因素、病理诊断差异和病情转化.[结论]活检病理诊断与EMD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存在较大差异,EMD术后病理是活检病理的补充,为临床规范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何世保;凌安生;朱芳来;伍平;李峰

    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6例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23例接受ESD治疗的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为治疗组,另23例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EMR) 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平均手术时间、病灶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病灶平均直径、平均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有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食管癌前病变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变化及生物学特征

    作者:徐志彬;袁丽;郑秀丽;王士杰;吴明利

    目的:观察食管癌前病变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 AFs)的形态变化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取食管癌组织、食管癌前病变组织、正常食管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制备食管癌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 CAFs)、AFs、正常食管组织间质成纤维细胞( NFs),传代培养。观察3种细胞的表面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其免疫表型[角蛋白( CK)、波形蛋白(Viment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AFs的表面形态介于NFs和CAFs。3种细胞的CK表达均为阴性,Vimentin表达均为阳性。 NFsα-SMA表达阴性,AFs、CAFs α-SMA表达均为阳性。 AFs的增殖能力及细胞周期各期细胞所占比例亦介于NFs和CAFs。结论 AFs可能是NFs向CAFs转化的中间过渡阶段,其表面结构与生物学特性不同于NFs,与CAFs极其相似。

  • Barrett食管的内镜诊断技术应用进展

    作者:黄学;贾秋红;刘福建

    Barrett食管(BE)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传统诊断BE的方法为常规内镜检查结合病理活检,但普通内镜可能漏检早期食管腺癌,且活检创伤较大,耗时长,可能产生取材误差.近年来一些新的内镜诊断技术得到开展和应用.染色内镜可在一定程度提高BE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但操作相对繁琐、耗时.增强放大内镜能够提高肠上皮化生的检出率,单用于诊断BE效果并不理想.窄带成像技术(NBI)在诊断BE的异型增生方面有高度准确性.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CLE)对BE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和黏膜内癌的诊断效能较好,但检查所需时间和成本较高.食管胶囊内镜(SCE)可以成为诊断BE的重要手段,然而胶囊价格较为昂贵,且SCE在评估BE的长度和类型方面效能一般.光学相干断层摄影术(OCT)和自体荧光成像(AFI)诊断BE的假阳性率较高,应用受到限制.

  • 病理相关因素对内镜黏膜切除食管癌前病变影响的分析

    作者:王富强;谭改民

    目的:探讨病理活检及相关因素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等内镜黏膜切除术切除食管早期癌前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进行 EMR 或 ESD 等内镜粘膜切除术的早期食管癌前病变的患者,均有术前及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前活检诊断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的75例食管患者采取 EMR 或 ESD,其术后病理结果并不一致,显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9例,黏膜内及黏膜下癌16例,说明术前活检诊断与术后诊断不完全一致性。这受主观和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病理医生对术前活检结果的诊断标准、内镜医生钳去的组织完整性及深度、组织的处理步骤、癌变组织具有异质性或多态性。这些因素都会终影响活检病理结果,从而导致不同的手术方式。结论EMR 和ESD 等内镜黏膜切除术创伤性轻、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具有很大的优越性,适合广泛运用及推广,但是其治疗方式易受术前病理活检及相关因素的制约。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