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胃癌内镜下诊断技术的进展

    作者:唐慧;庄耘

    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位居恶性肿瘤的前列,早期诊断有助于降低胃癌的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内镜技术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方法:普通白光内镜是胃癌筛查的首选方法,但受图像质量影响,对早期胃癌的敏感性较低.近年来,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以及智能分光比内镜的应用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共聚焦内镜、细胞内镜的出现更是让"光学活检"成为可能.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可降低肉眼诊断的主观性,同时还可提高内镜医师的工作效率.以上检查方法为胃癌的早期诊断奠定了基础.

  • 规范内镜操作,提高上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

    作者:刘丽

    在当前上消化道肿瘤临床研究中,中晚期肿瘤患者 5 年生存率为 10%~20%,而早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可达到 95%,只要通过相应的内镜治疗,可彻底扫除病灶使病情得到有效遏制.癌症防治的唯一出路为"三早",即: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 O)明确指出:早期发现是提高癌症治疗率的关键.只要早期发现,90%的癌症完全可以治愈.认真做好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工作,则癌症的死亡率可减少约 1/3,现实问题是如何提高癌症的早期发现率呢?

  • 高清智能染色内镜联合卢戈染色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汪杰;卫双连;马金春

    目的 通过白光模式、富士能智能染色内镜(FICE)、卢戈染色方法及在FICE模式下联合卢戈染色对食管病变进行内镜观察,比较不同模式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2016年来医院内镜中心进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部位存在病变并取活检的患者393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普通白光模式组(A组)97例、高清智能染色内镜组(B组)97例、卢戈染色组(C组)96例和高清智能染色内镜模式下联合卢戈染色组(D组)103例,并进行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分型,取标本作病理检查,分析4种不同模式的检出情况.结果 D组对病变部位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对早期食管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略高于B组和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对轻度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D组对于中度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FICE模式联合卢戈染色能够更清晰更快捷地显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有助于进行更准确的活检,从而提高病变的检出率,进而更早、更准确的诊断出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

  • 早期胃癌内镜精查技术应用

    作者:汪鹏

    胃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我国均居各类恶性肿瘤的前列,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患者存活率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但是,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诊断率仅为5%~20%.EGC是指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的癌,不论有无淋巴结的转移.与中晚期胃癌相比,EGC在内镜下的黏膜改变不易识别,在普通白光内镜检查中,全面清晰的观察整个胃黏膜,熟悉EGC的黏膜特征,仍是发现可疑EGC病变的基础.进一步运用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荧光内镜、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endomicroscopy,CLE)等内镜精查技术可以强化EGC的内镜表现,不但使EGC的定性诊断变得容易,而且还能提供组织病理学信息,提高了EGC的检出率.本文将总结几种用于诊断EGC的内镜精查技术.

  • 色素内镜在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监测与活动度判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抒薏;钟捷

    内镜检查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诊断、判断疾病活动度及癌变监测至关重要。传统白光内镜在 UC 相关癌变监测等方面有诸多不足,其应用受限。色素内镜、电子染色内镜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等新技术的问世弥补了传统内镜的不足,为 UC 患者疾病活动度判断及癌变监测提供了新方法。

  • 电子染色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边界的评估价值

    作者:夏阳

    目的:探讨电子染色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边界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共212例,根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A组(电子染色内镜组)及B组(普通内镜组),每组106例,对比2组胃镜检测效果。结果电子染色内镜与普通内镜检测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的诊断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子染色内镜检测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准确率显著高于普通内镜,P<0.05。结论在电子染色内镜指导下进行活检,可以提高不典型增生和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 不同内镜检查模式诊断癌前病变及食管早癌的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汪杰;卫双连;周艳玲

    [目的]分别使用普通白光模式、高清智能染色内镜(FICE)及FICE+卢戈氏碘染色模式对食管病变行内镜观察,比较3种不同模式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9765例,每例依次进行普通白光模式、FICE模式以及FICE+卢戈氏碘染色模式内镜检查,其中发现食管部位病变的患者99例,共检出病变130处.分别记录在3种模式下所发现的食管病变部位、形状、大小,并以活检及手术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3种模式对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特异性.[结果]3种模式中FICE+卢戈氏碘染色模式的病变检出率、特异性明显高于普通白光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在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上略高于FICE模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0);在发现食管高级别内瘤变(食管早癌及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特异性方面显著高于普通白光模式以及FICE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3,P=0.000;x2=5.385,P=0.027).[结论]FICE+卢戈氏碘染色模式能提高癌前病变及食管早癌的检出率,并对高级别内瘤变具有更高检测特异性.

  • 电子染色内镜对结直肠息肉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丽(综述);孙晓滨;单晶(审校)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绝大多数结直肠癌由结直肠腺瘤发展而来,提高结直肠腺瘤的检出率对结直肠癌有着重要的预防价值。然而肠镜对结直肠腺瘤的总漏诊率达22%。随着近年来电子染色内镜的普及,主要包括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Olympus,NBI ),智能光学染色技术(I -scan,Pentax),智能分光比色技术(Fujinon intelligent color enhancement,Fujinon,FICE)等,更多研究探讨了这些新技术对结直肠腺瘤检出率的影响,本文就电子染色内镜在结直肠腺瘤检出率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电子染色内镜对大肠腺瘤检出率的研究进展

    作者:俞欢;朱牧

    大肠癌是消化道较常见的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于电子染色内镜运用的推广,使得大肠腺瘤的检出率大大增加.

  • 电子染色内镜对大肠腺瘤检出率的研究进展

    作者:俞欢;朱牧

    大肠癌是消化道较常见的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对于电子染色内镜运用的推广,使得大肠腺瘤的检出率大大增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