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对哈萨克族食管正常上皮细胞甲基转移酶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丹;黄思语;陈艳

    目的 体外实验检测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对哈萨克族食管正常上皮细胞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及活性改变,以此探讨亚硝胺类化合物致食管上皮组织发生恶变的表遗传机制.方法 以0、0.75、1.50和3.00 μg/ml MNNG处理哈萨克族正常食管上皮细胞24 h,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DNA甲基转移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水平和DNA甲基转移酶活性的改变;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DNA甲基转移酶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1.50和3.00 μg/ml MNNG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水平分别降低8.07%和17.58%,且各染毒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342,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DNMT1、DNMT3a、DNMT3b酶活性均升高,且与MNNG浓度呈正相关(r=0.967,P<0.01;r=0.897,P<0.01;r=0.716,P<0.01);与对照组比较各染毒组DNMT1、DNMT3a、DNMT3b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且与MNNG浓度呈正相关(r =0.814,P <0.05;r =0.732,P <0.01;r =0.578,P <0.05;r=0.944,P<0.01;r =0.900,P <0.01;r=0.887,P<0.01).结论 MNNG可致哈族正常食管上皮细胞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水平下降,提高DNMT1、DNMT3a、DNMT3b表达及活性.

  • 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干预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P53、Survivin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美丽;朱西杰;李卫强;魏雪红;蔡根深;王延丽;王儒

    目的:探讨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简称XY)创新模式(独特配方、不同微粒、糊剂给药)抗癌、阻癌及抑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120只SPF级SD大鼠随机抽取2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100只采用0.02mol/L的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溶液按5mL/kg灌胃等综合因素造模8周,成功制备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复方蜥蜴散80目组、100目组、80目100目等量混合组(XY80组、XY100组、XY80'100组均为1.5g·kg-1·d-1)、维酶素组(0.3g·kg-1·d-1)共5组,每组13只,均作相应处理后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对胃黏膜组织P53和Survivin表达的影响.结果: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P53和Survivin的平均吸光度(A):经统计学分析,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Y各治疗组与维酶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以XY80'100组A值低,XY80组、XY100组与XY80'100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Survivin与P53表达呈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r=0.899.结论:P53和Survivin在PLGC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复方蜥蜴散不同微粒组合剂创新模式不仅配方独特,而且采用80目和100目等量混合和糊剂给药方式可进一步降低凋亡促进基因P53的突变,下调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从而实现有效干预PLGC和延缓癌变进程的作用.

  • 中药有效成分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转化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作者:石雪迎;赵凤志;由江峰;戴欣;王洁良;崔湘琳;邵宏权

    目的:明确三种中药有效成分三七皂甙(PNS)、黄芪皂甙(As)及黄芩甙(Ba)单用或配伍应用对永生化的人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以及经过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转化后的GES-1细胞(MC细胞)增生能力的影响.方法:以MNNG转化GES-1细胞,转化后细胞简称MC细胞.分别以不同浓度的三七皂甙、黄芪皂甙及黄芩甙处理GES-1细胞及MC细胞,四甲基谷氮唑盐(MTT)法及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检测三种药物单用及配伍对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Annexin V及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三药单用及配伍对MC细胞凋亡/坏死的影响;电镜和Hoechst33258及PI双染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结果:PNS、AS及Ba对GES-1和MC细胞的增生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随剂量增加作用增强的趋势.三药配伍应用对2种细胞的抑制作用增强(P<0.05或P<0.01 vs 三药单用组),还能明显抑制MC细胞的软琼脂集落形成能力(P<0.05或p<0.01 vs MC细胞对照组).三药单用可引起MC细胞凋亡及死亡比例增加并呈一定的时间依赖性,配伍应用作用强于单独应用(P<0.05或P<0.01 vs三药单用组),增强程度从大至小依次为PNS+AS+Ba>PNS+AS>AS+Ba>PNS+Ba.结论:三种中药有效成分单用及配伍可显著抑制MC细胞的增生并引起细胞死亡;引起细胞死亡的机制部分是通过诱导凋亡实现的;不同药物配伍应用的增效程度不同.

  • 人胃肠肿瘤动物模型发展及研究现状

    作者:范应方;黄宗海

    胃肠道肿瘤是临床常见的肿瘤,死亡率高,预后差,人们为攻克这一顽症进行了几个世纪的努力.60年代Sugimur等[1]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发大鼠胃腺癌获得成功,开创了人类利用动物研究人类癌肿诊治的前景.70年代人癌细胞株的建立及裸鼠移植瘤的成功,使肿瘤动物模型在研究人类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癌变机制、肿瘤诊断、抗癌药物的筛选及治疗方法的探索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现就人胃肠癌动物模型发展、应用,特别是裸鼠人胃肠癌模型的建立方法、类型及医学应用作一综述.

  • 铁皮石斛提取物对胃癌癌变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赵益;刘燕;蓝希明;徐国良;刘红宁

    目的考察铁皮石斛提取物(DOE)对胃癌癌变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DOE高、低剂量组.采用大鼠ig给予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 200 mg/kg,每10天ig 1次,持续3个月诱导胃癌癌变模型,造模同时给予DOE,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HE染色分析胃组织癌变程度,计算癌变率;RT-PCR测定胃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Bax、Bcl-2 mRNA表达情况;TUNEL法测定胃组织中细胞凋亡;ELISA测定血浆中EGF、EGFR的量.结果DOE高剂量能够明显抑制胃癌癌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DOE能显著降低胃组织中EGF、EGFR mRNA以及血浆中EGF、EGFR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并能够明显升高Bax mRNA表达、降低Bcl-2 mRN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TUNEL法显示其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结论DOE能够抑制大鼠胃癌癌变,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组织中EGF、EGFRmRNA表达与血浆中EGF、EGFR的量有关,同时降低Bcl-2 mRNA、升高Bax mRNA表达,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 MNNG诱导的DNA损伤对人肺癌H1299细胞中FOXO1亚细胞定位的影响

    作者:徐韬钧;张洪开;肖莎;于爱鸣

    目的 探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对DNA造成损伤后,对人叉头蛋白转录因子(FOXO1)核质分布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肺腺癌细胞系H1299,经不同浓度MNNG处理细胞后,采用彗星电泳、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方法,对细胞DNA损伤程度、FOXO1核质定位情况及GADD45蛋白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H1299细胞DNA损伤程度随MNNG处理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强,伴随DNA损伤程度的加深,FOXO1转录因子在核内的分布逐渐增加,且在细胞DNA发生损伤4h后GADD45表达升高.结论 MNNG能造成H1299细胞DNA损伤,并促进FOXO1转录因子的核转位,从而启动损伤修复过程.

  • 大肠癌动物模型的构建

    作者:聂春生;赵玲辉;张慧博;刘宝全;薛红杰

    目的通过构建动物模型,研究大肠癌病灶区淋巴管及癌转移机制。方法采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直肠灌注法对 Wistar 大鼠每日灌肠,定期取材。结果 16 周 HE 染色可见局限粘膜层发生癌肿;22 周可见粘膜下层癌肿;26 周可见肌层内癌肿。结论 MNNG 直肠灌注法诱发大肠癌成功率高,周期相对较短;但也存在操作有一定难度的缺点。

  • 微囊藻毒素与甲基硝基亚硝基胍对食管癌EC109细胞株毒性的联合作用

    作者:邱斐斐;刘冉

    [目的]探讨微囊藻毒素(MC)与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对食管癌EC109细胞株毒性的联合作用.[方法]应用MTT法观察微囊藻毒素LR(MC-LR)(1nmol/L、10nmol/L、1 00 nmol/L、1μmol/L和10 μmol/L)和MNNG(5pmol/L、50 pmol/L、500 pmol/L、5nmol/L、50 nmol/L、500 nmol/L和5μmol/L)对食管癌EC109细胞株生长抑制率(fa)的影响,利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和Chou-Talalay联合指数法(中效原理)分析两毒物的联合作用;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 [结果] MNNG单独染毒,当浓度达到50 pmol/L及以上时,各组f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MC-LR单独染毒,fa则先降低后增加,除1 00 nmol/L组外,其余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浓度MC-LR与MNNG组联合染毒,fa均随着MNNG浓度升高而增加(r值分别为0.961,0.973,0.950,0.980,0.959,0.972,均P<0.01),各浓度MNNG与MC-LR组联合染毒,均随着MC-LR染毒浓度升高fa先降低后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析因设计方差分析表明两毒物有交互作用(P<0.01);运用中效原理计算合用指数(CI),当fa=9.4%时,CI=1,两毒物联合呈现相加效应;当fa<9.4%时,CI>1,两毒物联合产生拮抗效应;当fa>9.4%时,CI<1,两毒物联合产生协同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MNNG与高剂量MC-LR均可诱导细胞凋亡,且高剂量MNNG与MC-LR联合染毒具有协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结论] MC-LR与MNNG联合染毒,低剂量时两者为拮抗效应,高剂量时为协同效应.

  • 人乳头状瘤病毒转染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致人食管上皮Het-1A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仪楠;马月;郑雨虹;刘冉;浦跃朴;尹立红

    [目的]研究转染人乳头状瘤病毒18型(HPV18)后,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暴露对人食管上皮Het-1A细胞周期和增殖、凋亡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介导稳定转染HPV 18 E6、E7基因到人食管上皮Het-1A细胞中,荧光定量PCR检测E6和E7相对表达量后得到稳定表达株.应用MTT法观察MNNG(0、1、5、10 μmol/L)染毒处理24h后对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组和对照组细胞染毒后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结果] HPV18转染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增殖能力增强,G1期延长,S期缩短(P<0.05),且凋亡率下降(P<0.05).非转染细胞中MNNG染毒各组与未染毒组相比,细胞增殖活性受到抑制,G1期延长,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HPV18转染后MNNG暴露,可导致G2期延长;MTT检测细胞增殖结果显示HPV18转染组细胞在MNNG作用下,细胞存活率均高于同浓度MNNG单独暴露的非转染组细胞;中、低浓度MNNG暴露后HPV18转染组较未转染组相比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结论] Het-1A细胞转染HPV18后暴露MNNG,细胞凋亡受到一定程度抑制,促进细胞增殖.由此可能导致细胞不断积累MNNG引起的基因突变和DNA损伤.

  • MNNG诱导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的影响

    作者:钟沁萍;明珍平;蒋明森;董惠芬

    目的 观察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诱导后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核仁组织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MNNG诱导后培养细胞的增殖能力.方法 将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置于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RPMI-1640常规培养基中培养;培养第4天,细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细胞以含3 g/ml 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珲48 h,对照组细胞则用不含MNNG的常规培养基作相同处理.细胞经彻底清洗后继续以常规培养基培养3周,然后换用含5%小牛血清的低血清培养基培养.MNNG处理后第1~9周,每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采用略作修改的胶银法进行Ag-NORs染色,光镜下观察与拍照,HPIAS-2000图像分析仪测定代表培养细胞内Ag-NORs含量的吸光度(A)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培养过程中,对照组细胞着色逐渐变浅,MNNG组细胞除在第2 周时着色变浅外,其余均逐渐加深,尤其在第6周(MNNG诱导后第5周),细胞核呈深棕色,可见粗大的银染颗粒,核仁呈黑色,并观察到分裂细胞.第7~9周,两组细胞着色均逐渐,变浅.定量分析发现,对照组细胞在培养初期Ag-NORs含量高,随后逐渐降低;MNNG组的Ag-NORs含量在培养第2周时稍有降低,随后逐渐升高;在培养第6周即MNNG诱导后第5周时达到高峰,然后又逐渐下降.结论 MNNG诱导可显著增强培养细胞的rDNA转录活性,提高细胞的分裂增殖能力,在MNNG诱导后第5周细胞增殖能力强.

  • 甲基硝基亚硝基胍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磷酸酶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晴;董惠芬;蒋明森;明珍平;钟沁萍

    目的研究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虫龄26 d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接种于小盖玻片上,在RPMI-1640含20%小牛血清附加常量抗生素的常规培养基中培养第7天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含浓度为3 μg/ml 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48 h,对照组用不含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同样时间,随后换用常规培养基培养3周,当再换用含5%小牛血清的培养基培养1周时,分别用Gomori钙钴法和Gomori硫化铅法对两组培养细胞进行AKP和ACP细胞化学染色,用OlympusBH-12显微镜观察并拍照,用HPIAS-2000图像分析仪测量其含量,并作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培养细胞的AKP、AC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培养细胞的活性(P<0.01).结论 MNNG能增强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AKP、ACP的活力,对培养细胞有促生长或/和诱导其转化的作用.

  • 肝基质与MNNG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糖细胞化学作用的研究

    作者:明珍平;钟沁萍;董惠芬;蒋明森;张兆仁

    目的研究肝基质与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NNG)对日本血吸虫成虫培养细胞糖类物质的影响.方法日本血吸虫成虫细胞分别接种于普通小盖玻片(实验1组)和铺敷有肝基质的小盖玻片上(随机分为实验2组和3组),培养于含20%小牛血清及常量抗生素的RPMI-1640常规培养基中.培养第4d,实验1组和3组细胞分别在含3μg/ml MNNG的常规培养基中培养48h,彻底清洗后继续用常规培养基培养;实验2组细胞用不含MNNG的常规培养基处理相同时间.培养第4w,均换用含5%小牛血清的低血清培养基培养.培养第5~7w,每周取各组细胞进行高碘酸雪夫(PAS)染色和唾液淀粉酶处理后的PAS染色,观察培养细胞内糖类物质的含量及分布变化.取培养第6w(MNNG作用后第5w)的各组染色细胞,用HPIAS-2000图像分析仪测定细胞内代表糖含量的光密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3组细胞与实验1、2组比较,PAS染色显示的四种类型细胞其着色均显著增强,淀粉酶处理后的PAS染色显示细胞内糖原含量增多,差异均具显著性(P<0.01).培养过程中,第二类细胞数目逐渐增多,体积增大;分裂细胞增多.这种状况在MNNG处理后第5w为明显.结论肝基质和MNNG联合可显著增强日本血吸虫培养细胞的糖代谢和分裂增殖能力,二者具协同作用能力.

  • 从形态及功能研究MNNG诱导GES-1永生化细胞的恶性转化

    作者:孙振卿;闫慧明;贾彬;张平;孟鹏鹏;冯广跃

    目的 探讨甲基硝基亚硝基胍(methyl nitro nitrosoguanidine,MNNG)作用于GES-1永生化细胞所发生的恶性转化.方法 MNNG作用于GES-1永生化细胞24 h后,通过显微镜和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细胞形态学、染色体变化和集落形成情况.统计采用t检验.结果 经MNNG处理的GES-1细胞(命名为MC)核增大,畸形,核染色质变粗,核仁肥大,核分裂.染色体可见双倍及多倍体,染色体断裂.克隆形成实验可见细胞接触抑制消失克隆形成,t=5.139,P<0.05.结论 经MNNG诱导的GES -1细胞的生长特性改变,呈现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及生长特征.

  • 表皮生长因子在大鼠胃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研究

    作者:吕文;张啸;李国熊;姒健敏;王进;曹倩;吴加国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GF)在大鼠胃癌前病变过程中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将30只大鼠平均分为3组,均给予三联致萎缩因素(60%酒精、20mmol/L去氧胆酸钠、0.1%氨水)和甲基硝基亚硝基胍喂养刺激大鼠胃黏膜共24周,以建立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1组给予EGF 10ug/kg隔日皮下注射共24周,另1组给予注射用水2ml隔日皮下注射共24周作为对照.观察3组大鼠胃大体标本及组织学变化.结果:给予EGF皮下注射组与其它两组比较,胃窦、胃体部炎症程度降低,胃窦部固有层厚度增高,无细胞和腺体异型性改变.结论:EGF在胃癌前病变过程中有一定的干预治疗作用.

  • ATR-CHK1-E2 F3转录激活RRM2参与MNNG引起的DNA损伤修复

    作者:宫朝举;邵吉民

    目的:研究环境致癌物甲基硝基亚硝基胍( MNNG)转录激活人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小亚基M2( RRM2)参与DNA损伤修复的分子机制。方法和结果:MNNG刺激显著激活RRM2基因的表达。γ-H2AX、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的改变显示表达上调的RRM2转位入核参与DNA损伤修复。通过RRM2启动子探针介导的DNA pulldown、LC-MS/MS 及 ChIP-PCR分析发现MNNG刺激后,E2F3直接结合到RRM2启动子上,激活其表达。另外,转录因子NFY与E2F3相互作用,增强MNNG诱导的RRM2转录激活。 MNNG处理上调E2F3蛋白水平依赖于ATR-CHK1信号通路介导的其S124位磷酸化。结论:MNNG通过激活ATR/CHK1磷酸化E2F3 S124,增加其蛋白稳定性。上调的E2F3与NFY转录共调控RRM2基因的表达,参与DNA损伤修复过程。

  • 丁酸钠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所致胃粘膜上皮细胞非程序DNA合成、脂质过氧化和ras p21表达的影响

    作者:

    目的观察丁酸钠(sodium butyrate, SB)对甲基硝基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coguanidine, MNNG)所致胃粘膜上皮细胞非程序DNA合成、脂质过氧化和ras p2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4组:MNNG、10-5 mol/L SB+MNNG、10-6 mol/L SB+MNNG、10-7 mol/L SB+MNNG,各组测定UDS、LPO和ras p21蛋白.结果胃粘膜细胞先用10-5 mol/L、10-6 mol/L丁酸钠预处理4 h,再给MNNG,细胞非程序DNA合成水平、脂质过氧化和ras p21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MNNG组(P<0.05, P<0.01).结论一定剂量丁酸钠对MNNG诱导的胃粘膜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