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太湖蓝藻素抑制作用机理研究

    作者:敖宗华;陶文沂;孙微;许正宏

    太湖蓝藻素是一种竞争性胰蛋白酶抑制剂.太湖蓝藻素可能是先通过分子中所含有的精氨酸类似基团Agmatin与胰蛋白酶活性中心相识别和结合.然后通过脯氨酸相似基团Choi sulfate抑制胰蛋白酶的水解功能.

  • 尿胰蛋白酶抑制剂对脓毒症大鼠早期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卢海宁;陈晨;吴大玮;吴玉霞;彭苗苗;杨洁;唐琳娜;郭海鹏

    目的 研究尿胰蛋白酶抑制剂(UTI)对脓毒症导致的大鼠模型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70只分为UTI组(30只)、模型组(30只)、假手术组(1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刺(CLP)法制造脓毒症模型,分别在术后0、12h给予UTI组静脉注射UTI 5×104 U/kg,给予模型组和假手术组注射同等容量生理盐水,术后24 h测定动脉血气及乳酸(Lac);ELISA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 -1β含量,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化学比色法测定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TUNEL法测定肺组织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 NF-κB)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较,UTI组24 h存活率高于模型组(x2=1.669,P>0.05),肺组织病理改变减轻,急性肺损伤(ALI)评分显著降低(=5.285,P<0.01);血浆TNF-α、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t=8.926,P<0.01;t =10.105,P<0.01);肺组织SOD活性显著升高(t=5.440,P<0.01),MDA的含量显著降低(t=6.632,P<0.01),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降低(t=7.539,P<0.01),NF-κB mRNA表达降低(t=3.276,P<0.01).结论 UTI可以通过调控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活性,减轻炎症级联放大效应,降低氧化应激水平,减少肺组织细胞凋亡,进而减轻脓毒症导致的肺损伤.

  • 小心身边的"反营养物质"

    作者:

    "反营养物质"与"抗营养物质"这里所说的各种"反营养物质",是一个新的概念,是说加工食物中加入的一些物质,如果这些物质的摄入量高,不仅妨碍营养吸收,而且增加慢性病的危险,降低人类的寿命.这个概念,虽然看起来英文词汇是一样的,其实与天然食品中的单宁、多酚、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剂、硫苷类物质、某些生物碱等天然"抗营养物质"的含义大不相同.

  • 鱼腥草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和纯化

    作者:付煊赫;刘同祥;张宗申

    目的 以鱼腥草为材料,研究鱼腥草蛋白酶抑制剂(HCTI)的分离提取工艺.方法 HCTI的佳粗提条件是采用pH 7.0的双蒸水为提取溶剂,在体积比为1∶30, 45 ℃条件下浸提2.0 h,提取2次.硫酸铵部分沉淀后,再经DEAE-52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结果 粗提液经45%~60%饱和度的硫酸铵沉淀比活力高,经过DEAE-52离子交换层析柱梯度洗脱后,检测到HCTI活性峰.结论 用DEAE-52离子交换层析柱可分离纯化HCTI,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计算出该HCTI的分子量约为28 KDa.

  • 鹰嘴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提取工艺研究

    作者:付煊赫;刘同祥;张宗申;王继峰

    目的 研究鹰嘴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的佳提取条件.方法 以提取液对胰蛋白酶的抑制率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提取温度(A)、溶剂用量(B)、pH值(C)、提取时间(D)4个因素进行优选,并对优选的提取方案进行验证.结果 在所选水平范围内,因素C和B对提取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因素D和A影响不显著.结论 该文属国内首次关于鹰嘴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成分的研究报告,其有效部位的佳提取工艺为C_1B_3D_1A_3.

  •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提纯及降糖活性研究

    作者:程晓明;郭瑞华;王和平;焦丽艳;李扬

    目的 研究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提取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以市售大豆为材料,经酸浸、脱脂、硫酸铵沉淀、透析除盐、葡聚糖凝胶G-75柱纯化等方法进行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分离提纯.然后,用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提取物对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小鼠灌胃给药.通过比较正常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大豆抑蛋白酶抑制剂高中低剂量组的多项血液指标(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各组小鼠病理切片等,研究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的降糖活性.结果 给予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灌胃的糖尿病小鼠其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甘油三酯水平下降,总胆固醇水平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提取物对糖尿病有较显著的疗效.

  • 胰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作者:王地;伍薇;王春友

    乌司他丁(Ulinastatin)是一种存在于人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剂(UTI).80年代初,日本对其结构、生化特性、提纯、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于1985年作为药品上市.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乌司他丁显示了对胰腺炎、急性循环障碍等疾病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已有国产注射用乌司他丁投放市场.本文对乌司他丁的药理效应及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 乌司他丁对老年肾移植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孙煦勇;文宁;农江;文海涛;聂峰;赖彦华;董建辉;李壮江;黄莹;赵东海;曲海燕

    目的:观察鸟司他丁对老年肾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的机制.方法:选择30例慢性肾炎肾功能衰竭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15例.U组于手术开始后至循环开放前静滴50万IU乌司他丁,术后5 d继续每天静注30万IU两组分别在术前(T0)、术毕即时(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3天(T3)、术后第5天(T4)、术后第7天(T5)等时点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IL-8及IL-10的浓度.同时术后第1~30天每天查血肌酐,记录肌酐恢复正常所需天数,记录各组发生延迟肾功能恢复和急性排斥反应的例数.结果:乌司他丁治疗组于T1、T2、T3、T4、T5的SOD、IL-10值高于对照组(P<0.05),而MDA、TNF-α、IL-6、IL-8值低于对照组(P<0.05).血肌酐恢复正常水平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减轻移植肾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和排斥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促进移植肾功能早期恢复.

  • 乌司他丁对亲属活体肝移植患儿肾脏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永旺;喻文立;杜洪印;翁亦齐;王清平;于泳浩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对亲属活体肝移植术患儿肾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择期行亲属活体肝移植术患儿40例,按照随机对照表分为乌司他丁组和对照组各20例.乌司他丁组将2万U/kg乌司他丁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万U/ml,分别于切皮前即刻和门静脉开放前5min各使用1/2剂量;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切皮前即刻(T0)、无肝期30min(T1)、新肝期3h(T2)、术毕(T3)及术后24h(T4)时采集中心静脉血样和尿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8;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结果 与T0比较,两组血清T2~4时点Cr、BUN、β2-MG和尿β2-MG浓度增高(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T2~4时点血清Cr、BUN、β2-MG和尿β2-MG浓度降低(P<0.05或0.01).与T0时点比较,两组T2~4时点TNF-α、IL-6和IL-18水平增高(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乌司他丁组T2~4时点血清TNF-α、IL-6、IL-18水平降低(P<0.05或0.01).结论 乌司他丁联合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亲属活体肝移植术患儿围手术期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的过度释放有关.

  • 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时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冯国辉;雷志礼;李军;宁新宇;宇鹏;姜伟;王甜甜;王立祥;陈新国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原位肝移植时的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20例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2组:(1)乌司他丁组(n=10)于皮肤切开后静脉持续滴注乌司他丁30×104IU,以后每隔4 h重复使用;(2)对照组(n=10)于相应时间滴注等体积生理盐水.所有患者均在非静脉转流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T0)、无肝前期120 min(T1)、无肝期30min(T2)、新肝期5 min(T3)、新肝期60 min(T4)和手术完毕(T5)时抽取静脉血,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应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浓度,应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除T1外,其余时间点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 结果 对照组T3、T4、T5时的RI值均较T0时升高(P<0.01),乌司他丁组仅T3时的RI值高于T0时(P<0.05).乌司他丁组T4、T5时的R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2、T3、T4、T5时的IL-6和IL-8浓度均较T0时升高(P<0.01,P<0.05),但乌司他丁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T1、T2、T3、T4、T5时的TNF-α浓度均较T0时升高(P<0.01,P<0.05),但乌司他丁组T3、T4、T5时的TNF-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T3、T4、T5时的MDA浓度均较T0时升高(P<0.01,P<0.05),但乌司他丁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对照组T3、T4、T5时的SOD活性均较T0时下降(P<0.01);乌司他丁组仅T3时的SOD活性低于T0时(P<0.05),而T3、T4、T5时的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乌司他丁可减轻肝移植所致的炎症反应,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ALI.

  • 乌司他丁在大鼠胰岛分离过程中的保护作用

    作者:姚磊;吴德全;李国东;王秋实;张雷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大鼠胰岛分离中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含胶原酶的Hanks溶液灌注大鼠胰腺.根据胶原酶中乌司他丁的含量分为3组.低浓度组:胶原酶中含乌司他丁2500 U/ml;高浓度组:胶原酶中含乌司他丁5000 U/ml;对照组:胶原酶中不含乌司他丁.将各组分离出的胰岛进行比较.结果加用乌司他丁的两组分离出的胰岛在形态、数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在无糖、低糖、高糖和茶碱+高糖刺激下,加用乌司他丁的两组胰岛素的释放量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乌司他丁灌注胰腺对大鼠胰岛分离具有保护作用.

  • 高浓度乌司他丁抑制脂多糖诱导巨噬细胞的炎性活化效应

    作者:文宁;孙煦勇;秦科;农江;赖彦华;董建辉;李海滨;蔡文娥;黄莹;曹嵩

    目的 在不同浓度的乌司他丁体外干预下,观察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活化效应与分泌炎性因子变化趋势.方法 在体外细胞培养环境中,以1.0 mg/L LPS活化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细胞与肺泡巨噬细胞,并且在活化前加不同浓度乌司他丁(100 ~ 10000 U/ml)进行干预;检测指标如下: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水平采用Griess法测定,巨噬细胞分泌与表达的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与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果 在乌司他丁浓度为1000、5000和10 000 U/ml时,抑制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与肺泡巨噬细胞分泌的一氧化氮(NO)、TNF-α、IL-1β和IL-6等炎性因子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抑制活化巨噬细胞中的TNF-α、IL-1β和IL-6 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00 U/ml浓度的乌司他丁对LPS刺激巨噬细胞的活化与炎性细胞因子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浓度乌司他丁在体外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 奥曲肽减轻肠梗阻引起肠黏膜损伤的研究

    作者:陈大伟;崔龙;全志伟

    Bounous等[1,2]采用向肠腔内注射胰蛋白酶抑制剂,或预先结扎胰管,能减轻因为出血性休克所引起的肠黏膜损伤,表明胰蛋白酶在肠黏膜的损伤中起着重大的作用.

  • 化疗后肺癌病人单肺通气时氧自由基、IL-6、IL-8和TNF-α的变化和乌司他丁的保护作用

    作者:马武华;吴一龙;李朝霞

    目的探讨化疗后肺癌病人单肺通气时氧自由基、IL-6、IL-8和TNF-α的变化和乌司他丁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肺癌手术病人3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Ⅱ~Ⅲ级;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15例.U组给予乌司他丁1万U·kg-1,于麻醉诱导后缓慢静注,C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诱导后(S1)、单肺通气40min(S2)、单肺通气90min(S3)、术毕双肺通气30min(S4)、术后24h(S5)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测SOD、MDA、IL-6、IL-8和TNF-α.结果 C组SOD在S3、S4时明显降低(P<0.05),U组从S2开始升高,且U组在S3、S4时均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MDA于S3、S4时均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别.两组IL-6于S2后均显著升高(P<0.05),和C组比较,U组S3、S4时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IL-8于S3、S4、S5时均显著升高(P<0.05),和C组比较,U组S3、S4时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TNF-α于S2、S3、S4时均显著升高(P<0.05),和C组比较,U组S3时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化疗后病人单肺通气期间炎性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病人的炎症反应.

  • 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中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6的变化及乌司他丁的作用

    作者:李湘民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M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及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6名ACMP患者分为UTI治疗组(15名)及对照组(11名),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ACMP时和给予UTI治疗后48 h和5 d患者血清TNF-α及IL-6的浓度.[结果]ACMP后,两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均升高(P<0.01),经治疗后,UTI治疗组血清TNF-α、IL-6的升高得到明显抑制(P<0.01).[结论]UTI可能对ACMP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 BBI阻断LPS对肠道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抑制作用

    作者:古俊;刘金彪;霍文哲

    目的 探讨大豆来源的蛋白酶抑制剂(BBI)是否能阻断脂多糖(LPS)对肠道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下调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CCK8试剂盒检测LPS和BBI对HT-29细胞的毒性作用.用BBI预处理HT-29细胞6 h,再用LPS刺激,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ZO-1,Occludin)、TLR4及MyDD8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激活.结果 LPS 1 000 ng/mL和BBI1 000μg/mL对HT-29细胞均无毒性作用.LPS可显著地上调HT-29细胞TLR4表达,且上调作用具有时间与剂量效应;能明显下调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其下调作用与LPS浓度成正比;能明显激活NF-κB,且具有剂量效应;LPS对HT-29细胞的这种作用可被BBI显著地抑制.结论 通过抑制LPS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TLR4的表达和NF-κB的活化,BBI能显著地阻断LPS对肠道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的抑制作用.

  • BBI抑制LPS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

    作者:古俊;郭乐;刘金彪;霍文哲

    目的 探讨大豆来源的胰蛋白酶抑制剂(BBI)对LPS诱导的肠道上皮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MTT法检测LPS和BBI对肠道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先用BBI预处理肠道上皮细胞,再用LPS刺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炎性因子(TNF-α、IL-1β、IL-8和MCP-1)的表达,通过NF-κB-luc荧光素酶质粒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 LPS大浓度(10000 ng/mL)和BBI大浓度(1000μg/mL)对细胞均无毒性作用.LPS处理可显著地上调肠道上皮细胞炎性因子(TNF-α、IL-1β、IL-8和MCP-1)的表达,其上调作用和LPS的浓度成正相关;LPS处理肠道上皮细胞3 h后炎性因子表达高,随时间延长有所下降;LPS对肠道上皮细胞炎性因子的上调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效应;BBI预处理肠道上皮细胞6 h时,BBI对LPS诱导肠道上皮细胞炎性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明显,且具有剂量效应.结论 通过对肠道上皮细胞内NF-κB的抑制,BBI能够显著地抑制LPS诱导炎症因子的表达.

  • 氨茶碱与乌司他丁合用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肺保护作用

    作者:陈仁伟;高纪平;刘平波;周文武;王敬华

    目的 探讨氨茶碱与乌司他丁合用对体外循环(CPB)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体重≤7 kg的单纯室间隔缺损新生儿及低体重婴幼儿60例,采用随机化分组表分为氨茶碱组(A组)、乌司他丁组(U组)、联合组(A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15例.A组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氨茶碱5mg/kg.并在体外循环过程中按每小时0.5mg/kg维持;U组在CPB过程中应用10000U/kg乌司他丁;AU组联合应用上述两种药物;C组未给予氨茶碱及乌司他丁.选取CPB肩动前(t1)、CPB结束后1 h(t2)和CPB结束后24 h(t1)计算胸肺顺应性(Cs)、动态肺顺应性(Cd)以及呼吸指数(RI).结果 术后对照组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乌司他丁组1例因严重心律失常死亡.手术后1 h,AU组Cs优于A组、C组,RI优于A组、U组;手术后24h,AU组Cs和RI优于其他组,Cd优于A组、U组.结论 氨茶碱和乌司他丁可减轻体外循环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和CPB导致的肺损伤;两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

  • 乌司他丁对骨科病人血小板聚集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邹望远;郭曲练;蔡进;罗和国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骨科病人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无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异常或服用相应药物的择期骨科病人(ASA Ⅰ~Ⅱ),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Ⅰ组,n=15)和生理盐水组(Ⅱ组,n=15);分别于给药前(T0)、给药后1 h(T1)、给药后2 h(T2)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敏感指数(INR)及血小板1 min,5 min大聚集率(PAG1,PAG5,PAGM).结果:乌司他丁组用药后1 h,APTT,P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用药后2 h, TT较用药前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后1 h,APTT显著性延长(P<0.01),用药后2 h,PT显著性延长(P<0.05).两组用药前后及组间比较 PAgT 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围术期中静脉滴注5 000 U /kg乌司他丁可改善术中患者的凝血状态,减少术中微血栓综合症,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 乌司他丁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作者:沈金美;李李;何小京;姚茂金;常业恬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心内直视手术患者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首次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W组),每组各10例.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转流后30 min(T2)、停体外循环时(T3)、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4)、术毕24 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丙二醛(P-MDA)含量,每个红细胞丙二醛(E-MDA)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活性.结果:C组体外循环开始,P-MDA,E-MDA即开始升高,至术毕24 h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01);W组P-MAD,E-MDA含量在主动脉开放30 min(T4)时,较术前明显增高(P<0.001),至术毕24 h已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E-SOD活性在转流30 min时高于术前水平,C组其他时点均低于术前水平(P<0.001),W组仅在T4时低于术前水平;但C组相应时点P-MDA,E-MDA均高于同时点W组,E-SOD活性明显低于W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期间使用乌司他丁能减轻红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

184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