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病毒学报杂志

病毒学报

病毒学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irology 병독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微生物学会
  • 影响因子: 1.0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8721
  • 国内刊号: 11-186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bdxb.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编辑出版:《病毒学报》编辑委员会 《病毒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侯云德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泡沫病毒载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东红;代解杰;仝品芬;董德祥

    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的基因转移系统在80年代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迄今用于研究和临床基因治疗的载体种类也日渐增加,应用也逐渐广泛,其中应用广的是腺病毒和逆转录病毒载体.

  • 植物病毒长距离转运的分子机理

    作者:凌建群;周雪平;李德葆

    植物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其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的形成涉及病毒在植物体内二种不同的转运模式:经过叶肉细胞胞间连丝来实现的胞间转运(cel-to-cell movement)和经过植物维管系统的韧皮部筛管来实现的长距离转运(long-distance transport)[1].近十年来对胞间转运的大量研究,尤其是对TMV在烟草叶肉细胞间转运机理的出色研究,使人们逐步明晰了病毒胞间转运的一些基本步骤及转运机理,建立起了植物病毒胞间转运机理研究的基本模式[2-5].与此同时,因病毒的长距离转运是其实现系统侵染的关键过程,人们对病毒长距离转运机理的研究也积累了相当多的工作,该方面的研究日益成为植物病毒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对病毒长距离转运过程中所涉及的病毒因子、病毒-寄主的互作及病毒进出韧皮部筛分子的可能方式作一概述.

  • 汉坦病毒基因变异研究进展

    作者:曲虹;杨占秋

    自1976年韩国学者Lee从黑线姬鼠肺组织中分离到汉坦病毒(HV)以来,迄今已确立了16种血清型/基因型的HV,且不断发现新的毒株,如日本的Tobetsu病毒[1],波利维亚的Rio Mamore病毒[2]和西伯利亚的Topografov病毒[3].HV与其它由节肢动物传播的布尼亚病毒科病毒不同,它由特殊的啮齿类或食虫类动物作为其储存宿主,目前仅有5%的啮齿类动物检测到HV[4],这提示未来可能会发现新的毒株类型.

  • 养殖牙鲆淋巴囊肿病病原的研究

    作者:徐洪涛;朴春爱;姜忠良;王文兴

    近几年我国海水养殖鱼类发生病毒性传染病,病鱼鳍、鳃及体表皮肤出现乳头瘤样赘生物.将发病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表皮瘤组织进行超薄切片,电镜下在病变组织明显肥大的细胞胞浆内发现大量球状病毒,呈二十面体对称,具包膜,直径约210nm.根据虹彩病毒主要衣壳蛋白(major capsid protein,MCP)基因中间保守区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应用PCR方法从病变组织中扩增出长636bp的片段.经DNA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该段核苷酸序列与欧洲分离的淋巴囊肿病病毒1型(lymphocystic disease virus type 1,LCDV-1)MCP基因相应序列有77%的同源性,表明该病毒属虹彩病毒科(Iridoviridae)淋巴囊肿病毒属(Lymphocystivirus),但与欧洲分离株有一定差异.将该病毒暂命名为淋巴囊肿病病毒中国分离株(lymphocystis disease virus-Chinese isolate,LCDV-cn).

  • 牛泡沫病毒反式激活因子在内部启动子上应答元件的研究

    作者:张莉;乔文涛;刘淑红;王金忠;陈启民;耿运琪

    泡沫病毒的基因转录依赖至少两个不同的启动子:LTR调节病毒结构蛋白的表达,而内部启动子(IP)则起始调节蛋白mRNA的转录.牛泡沫病毒(BFV)在env与3'LTR之间有两个重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1和orf-2,分别编码BFV ORF-1、ORF-2等多种调节蛋白.这些蛋白中BFV ORF-1为转录激活因子,称为Tas.Tas对LTR及IP均有反式激活作用.BFV中第二类启动子IP的存在反映了泡沫病毒基因调控的复杂性.已从BFV3026中国毒株中克隆了基因组区段8 572~9 509,并通过测序和功能分析证明该区段包含了BFV IP.为了对IP进行更精确的定位,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缺失分析,将完整的IP定位在9 117~9 405之间.该启动子的TATA盒位于91 280~9 285,是IP必不可少的元件之一.杂合启动子和缺失分析表明,TATA盒上游160bp的区域内包含了IP的Tas应答元件(TREIP),其功能类似于增强子.Tas对IP具有强烈的激活作用,而C端缺失的ORF-1蛋白或ORF-2蛋白均不足以激活IP的表达.

  • 牛泡沫病毒内部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作者:张莉;王世珍;刘佳建;刘淑红;陈启民;耿运琪

    以该实验室分离并鉴定的牛泡沫病毒(BFV)中国毒株(BFV3026)为材料,用PCR方法首次克隆了位于env基因3'端的内部启动子,经序列分析后,引入luc基因作瞬时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内部启动子不但基础活性高于LTR,而且转录活性在Tas参与下被大大激活,其激活活性也远远高于LTR.同源分析表明,非灵长类泡沫病毒内部启动子之间的同源性高于其与灵长类泡沫病毒内部启动子之间的同源性.

  • 原位杂交研究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在虾体内感染过程

    作者:黄灿华;石正丽;张建红;张吕平;吴雄飞;WU Xiong-fei;陈棣华;吴清江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baculovirus,WSSV)核酸探针,与人工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的对虾组织样品进行原位杂交,以动态研究病毒从侵染至对虾发病死亡的过程.将典型感染WSSV的病虾组织投喂健康对虾,结果显示:WSSV首先通过侵染消化道上皮进入虾体内增殖,此后随着细胞裂解、病毒粒子释放,游离的病毒粒子伴随血淋巴循环进而侵染其它靶组织,直至对虾发病死亡.

  • 熊猫等动物犬瘟热病毒附着蛋白基因的遗传多样性

    作者:何洪彬;李金中;夏咸柱;余春;范泉水;黄耕;邱薇;殷震

    为了研究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CDV)大熊猫株、小熊猫株和长春犬株附着蛋白(H)基因的遗传变异,对H基因进行了序列测定.上述3个CDV毒株的H基因全长均为1?946bp,开放阅读框架(ORF)始于21~23位的ATG,终止于1?842~1?844位的TGA,编码607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15个CDV株推导的H蛋白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16个野毒株潜在的N-联糖基化位点为8或9个,而疫苗株Onderstepoort和Convac分别为4个和7个,其中309~311位氨基酸所形成的潜在的糖基化位点是疫苗株没有而野毒株共有的,N-联糖基化位点的不同可能影响H蛋白的抗原性.用DNASIS软件分析H基因的系统发生,其中野毒株组成一组,该组又分成5个谱系,分别为GP、LP、MINK,2544、404、4513、DANDOG,A92-6、LEOP、JAVE、RACC、AMEDOG,HAMA、UENO,GREEN、LIU谱系;而疫苗株与野毒株H基因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组成了另一组,上述结果表明CDV H蛋白基因存在基因型的差别,具有广泛的遗传多样性.

  • 汉滩病毒S基因免疫小鼠的细胞免疫应答的初步观察

    作者:张梦华;王航雁;杨为松;黄长形;李光玉;汪毅;白雪帆

    将汉滩病毒S片段编码区基因插入到含CMV启动子/增强子(promoter/enhancer)的真核表达载体pVR1012中,构建成真核表达质粒pVRS22.质粒DNA经纯化后,注射经布比卡因预处理的Balb/c小鼠的股四头肌,多次免疫后,免疫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检测结果显示:免疫鼠的脾细胞能够对体外抗原刺激产生增殖反应;CTL活性检测结果表明:靶细胞51Cr的释放是效应细胞依赖性的,并且与病毒感染组的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相似.结果显示,用重组质粒pVRS22免疫小鼠,能够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活性(CTL).

  • 福建沿海地区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膜基因的克隆和系统树分析

    作者:王颖彬;张军;张国忠;逄淑强;徐颖潇;杨丰;夏宁邵

    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1型(HTLV-1)是早发现的一种RNA肿瘤病毒.利用HTLV-1基因组长末端重复区(LTR)或膜基因(env)序列进行系统树分析,可分为C、J、WA、CA和M 5个亚型.为了解我国HTLV-1流行区毒株的主要基因型别,从福建莆田地区克隆出3株HTLV-1的env基因.其序列与已知各亚型代表株进行系统树分析,结果表明均为C亚型.首次证实了中国大陆HTLV-1 C亚型的存在.该地区地处福建沿海,近几个世纪以来对海外人口迁徙频繁.这一地区HTLV-1 C亚型的存在是否与目前全球性C亚型的分布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 EB病毒LMP1在鼻咽癌细胞中调控核转录因子κB活性研究

    作者:廖伟;唐敏;邓锡云;曹亚

    为了探讨EB病毒潜伏膜蛋白1(LMP1)的致瘤机制,对鼻咽癌细胞中LMP1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在鼻咽癌变中的意义进行了研究.利用LMP1受四环素衍生物强力霉素诱导表达的鼻咽癌细胞Tet-on-LMP1 HNE2,通过NFκB报道基因分析法、凝胶迁移率分析(EMSA)及细胞集落形成率等方法,结合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阻断技术,证实LMP1增强鼻咽癌细胞NFκB的DNA结合活性和反式激活活性,这种增强的活性可被LMP1及NFκB p65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阻断,而NFκB p50仅阻断DNA结合活性,对反式激活活性无影响.同时,LMP1及NFκB p65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可部分逆转鼻咽癌细胞的恶性表型,而反义p50这种效应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LMP1在鼻咽癌中通过NFκB信号传导途径可能参与了鼻咽癌变,NFκB p65可能是主要的效应者.

  • 不同DNA疫苗联合接种可有效增强免疫效果

    作者:孟昕;阮力;魏博;刘文军;朱既明

    选择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及单纯疱疹病毒gD抗原(HSV-1-gD)基因为目的基因,进行DNA疫苗联合免疫的研究.通过对不同基因片段的表达研究,选择了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高效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e抗原和单纯疱疹病毒gD抗原的质粒DNA免疫Balb/c小鼠.结果显示:表达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和单纯疱疹病毒gD抗原的DNA疫苗单独免疫,能有效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二者的联合免疫明显加强了这种免疫效果,并可以使乙肝核心抗体提前出现.但表达乙肝病毒e抗原和单纯疱疹病毒gD抗原的DNA疫苗联合免疫则加强作用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不同DNA疫苗的适当组合有可能在获得多价疫苗的同时,提高DNA疫苗的免疫效果.

  • 表达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素蛋白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

    作者:张立国;郭元吉;温乐英;曾革非;王敏;董婕;郭俊峰;石长信;张智清

    用RT-PCR方法扩增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将其克隆到5型腺病毒载体质粒pAd5C中.用此质粒与EcoRI酶切回收的5型腺病毒基因组大片段共转染293细胞,通过PCR初步筛选得到重组病毒.SDS-PAGE电泳、Western blot证明重组病毒能表达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此重组病毒经滴鼻免疫Balb/C小鼠,ELISA实验证明能诱导小鼠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循环抗体IgG和分泌型抗体IgA.本实验证明,利用E3区缺失的5型腺病毒载体可以用来表达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重组抗原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有可能发展成为基因工程流感疫苗.

  • 庚型肝炎病毒NS3蛋白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朱分禄;任浩;朱诗应;宋燕斌;戚中田

    庚型肝炎病毒(HGV)/GB病毒C(GBV-C)疑似引起人类庚型肝炎[1~3].HGV和GBV-C为同一病毒的两个不同分离株,本文将其称为GBV-C/HGV.GBV-C/HGV属黄病毒科,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全长约9.4kb.基因组中仅含有一个单一开放阅读框,编码E1、E2结构蛋白和NS2、NS3、NS4及NS5非结构蛋白.GBV-C/HGV的NS3蛋白具备丝氨酸蛋白酶活性和解旋酶活性[3],在NS3蛋白中还存在线性抗原表位[4],因此,NS3蛋白是GBV-C/HGV的重要功能蛋白.

  • 黄瓜花叶病毒衣壳蛋白基因转化辣椒研究

    作者:李华平;胡晋生;王敏;范怀忠

    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的普遍发生和严重危害是辣椒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寻求新的防治方法是当前辣椒生产上的当务之急.我们在南方香蕉花叶病的调查研究中共鉴定了三种CMV株系[1,2,3],并将其优势株系CMV-BS的衣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转入了土尔其(Turkish)烟、本生烟(Benthemiana)[4]和广东两种烤烟(G28和K326)[5],对其后代的检测表明,表达CMV-BS株系CP基因的植株具有较为广谱的抗病毒能力.因此我们利用农杆菌双元载体系统将CMV-BS株系的CP基因转化入了辣椒.

  • 应用噬菌体随机9肽库筛选庚型肝炎病毒抗原表位

    作者:曹洁;赵平;戚中田

    自1985年美国Missouri大学Smith博士首先建立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iques,PDT)以来,这一技术在研究分子间相互识别,如抗原-抗体、配体-受体、酶-底物等诸多领域已充分显示其独特的优势[1].该技术是以经过改建的噬菌粒为载体,将外源基因插入噬菌体外壳蛋白Ⅲ或Ⅷ基因中,从而使表达的外源肽或蛋白质展示在噬菌体表面,并保持一定的空间构象.噬菌体表面随机表达多肽文库技术的建立,使表面展示由单一表达转入随机表达,应用特定的靶分子(如抗体、受体或其它分子等)可从中筛选出相应的配体,通过测定插入基因的序列即可明确其表达产物的氨基酸序列[2,3].因此,噬菌体随机肽库已成为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本文用抗庚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G virus,HGV)包膜蛋白2(envelope protein 2,E2)单克隆抗体M-13-IgG为靶分子,从构象限制性噬菌体随机9肽库(PVⅢ9aa-cys)中筛选HGV特异性的抗原表位.

  • 多重PCR法检测对虾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杆状病毒

    作者:夏春;刘津;黄捷

    根据对虾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杆状病毒(HHNBV)HHNBV-XIA靶基因序列设计了4个多重PCR法用引物(P1、P2、P3、P4).采用了五种引物组合形式分别对HHNBV-XIA、HHNBV基因和PRDV-JAPAN片段进行了特异扩增,建立了多重PCR检测HHNBV方法.通过优化多重PCR法检测HHNBV条件,可从阳性感染的中国对虾fg级DNA中定性检测出皮下和造血器官坏死杆状病毒.

  • EB病毒DNA聚合酶基因的表达与纯化及其在鼻咽癌病人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黄滨;李伯军;周为民;皮国华;唐慰萍;谷淑燕

    以Epstein-Barr病毒(EBV)DNA聚合酶为抗原,建立了简便、快速、敏感和特异的鼻咽癌诊断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RSET-DNA聚合酶及其亚克隆pRSET-A1和pRSET-A2,在BL21(DE3)中表达的产物,经Western-blot检测其抗原性并用于检测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病人血清中的抗体.在NPC病人血清中存在抗EB病毒DNA聚合酶的IgG抗体,并证明DNA聚合酶的抗原性主要集中于后2/3片段(A2)上.Western-bolt检测A2/IgG抗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和100%.对46份NPC病人血清和46份非NPC头颈癌症病人血清,用ELISA检测A2/IgA,敏感度为89%,特异度为93%.初步建立了ELISA检测NPC病人血清中A2/IgG抗体的方法,获得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囊膜蛋白ODV-E18的核定向转运研究

    作者:吴金美;吕鸿声;吴祥甫;S. B. Braunagel;M D Summers

    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AcMNPV)在细胞质中合成其囊膜蛋白,但在细胞核内组装并包埋病毒粒子,这些蛋白的核定向转运机制是人们甚感兴趣的课题.以AcMNPV多角体衍生型病毒ODV(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的一种囊膜蛋白ODV-E18为对象,通过E18与一个标记短肽Flag融合的重组病毒的构建,以免疫荧光法跟踪检测E18蛋白的转运过程及形态,并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法(yeast two hybrid system),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寻找与E18紧密结合的可能的转运蛋白.研究结果表明,E18是先以核内模结构--微泡(microvesicle)的形式存在于核内的;一个被报道具有核定向转运功能的AcMNPV囊膜蛋白-ODV-E66能与E18形成紧密的复合体,推测E-66可能在E18的核定向转运中起着运载体的作用.

  • 西伯利亚蝗痘病毒超微结构和发育及DNA特性

    作者:王丽英;李永丹;杨红珍;阿不都·外力;余晓光;巴哈提亚尔

    为寻找新的生物治蝗措施,采用显微镜和生化方法,对1992年从新疆木垒县西伯利亚蝗上分离的一株痘病毒(Gomphocerus sibiricus entomopoxvirus, GsEPV)的超微结构、发育循环和DNA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的包含体为球形,大直径约6.90μm,小直径约3.95μm,平均为5.33μm.脂肪体超薄切片中的病毒粒子呈椭圆形,大小为267nm×103nm.病毒粒子髓核折叠成2~3折,其横切面呈圆形,中间有3~4个电子非致密的圆点.GsEPV主要感染寄主脂肪体.接种后15~20天包含体大量形成,此时已没有游离病毒粒子存在,发育同步,并且比其它痘病毒发育周期短.GsEPV-DNA经三种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BglⅡ和EcoRⅠ酶解后分别得到20、17和29条片段,其分子量分别为155.37×106D,156.45×106D和156.79×106D,平均为155.37×106D.与已报道的蝗虫痘病毒进行比较,这些痘病毒可分为二种类型:一种包含体为圆形的;另一种为椭圆形.形态相似的包含体病毒髓核结构相似,分子量也在一个范围内,具有椭圆形包含体的痘病毒如OaEPV、CiEPV、MsEPV、AcEPV和PnEPV,其病毒粒子中DNA链折叠较少(1~2折),分子量也较小,通常在125×106D范围;而具有圆形包含体的痘病毒如DkEPV和GsEPV,其DNA链折叠较多(2~3折),分子量也较大,在155×106D范围.

  •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组B片段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作者:陈立栋;林爱星;刘小军;周胜花;周忠孝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属双链双节段RNA病毒科,禽双链RNA病毒属.IBDV基因组由A、B两个RNA片段组成.VP2是主要的IBDV结构蛋白,由A片段编码,它的变异有可能导致IBDV血清型变异.近的研究表明:B片段对病毒的毒力也有一定的影响.而我国对B片段的研究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克隆了我国甘肃地区IBDV分离强毒株Ts毒株的B片段全序列,并与报道的序列进行了比较分析.

  • 应用循环逆转录PCR技术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

    作者:陈燃;伍迪;唐榕;汪进;毛裕民

    循环逆转录(circulatory reverse transcription,CRT)是线性增长逆转录cDNA产量的一种新技术.为了将该技术用于检测HCV RNA,通过改变CRT的循环次数,结合竞争PCR,作出标准曲线.采用16次CRT加34次循环PCR检测了136例HCV ELISA阳性、54例HCV ELISA阴性和108例临床可疑病人全血标本,并与逆转录PCR(RT-PCR)和巢式PCR(NT-PCR)的检测结果相比较,显示HCV RNA总检出率分别为:57.9%、35.6%、58.6%.结果提示,CRT-PCR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提高RNA检测灵敏度的方法,并适合应用于定量分析.

病毒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