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病毒学报杂志

病毒学报

病毒学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irology 병독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微生物学会
  • 影响因子: 1.0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8721
  • 国内刊号: 11-186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bdxb.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编辑出版:《病毒学报》编辑委员会 《病毒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侯云德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TB-Chen株轮状病毒NSP5/NSP6及基因型的初步研究

    作者:文喻玲;李传印;范耀春;张艳;魏海涛;陈元鼎

    TB-Chen病毒是一株分离自中国胃肠炎患儿的A组轮状病毒.研究结果表明,TB-Chen病毒的NSP5和NSP6由第10基因组节段编码,该节段全长816bp.NSP5含200个氨基酸,南第22~624位核甘酸(nt)编码,预测分子量为21.9 kD,等电点为7.86.NSP6含92个氨基酸,由第80~355位nt编码,预测分子量为11 kD,等电点为9.65.对编码NSP5和NSP6的ORF核苷酸序列的分子进化分析结果表明,A组RV的NSP5至少可分为7个不同的基因型(H1~H7型),TB-Chen株NSP5属于H2型;NSP6至少可分为8个基因型(h1~h8型),TB-Chen株NSP6属于h2型.这是首个对A组人RV的NSP6基因分型的研究结果的报道,并且我们建议NSP6的基因型以英文字母"h"代表,如TB-Chen株的NSP5/NSP6基因型为H2h2,69M株的NSP5/NSP6基因型为H7h7,Wa株与KU株的NSP5/NSP6基因型为H1h8.

  • SV40对猴树突状细胞发育分化的影响

    作者:葛长勇;李鸿钧;和占龙;张光明;孙茂盛;吴南屏

    为探讨猴空泡病毒40对猴树突状细胞发育分化的影响,分别以灭活的SV40和感染性SV40作为刺激抗原致敏外周血来源的猴树突状细胞,培养第5 d加入刺激抗原,在培养第7 d和第9 d分别收集处理的猴树突状细胞并测定细胞表面分子CD1a、HLA-DR、CD86、CD83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灭活的SV40抗原相比,经感染性SV40刺激的猴DC中前述四种表面分子的表达显著偏低(P

  • 一株整合有禽反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的马立克氏病病毒野毒株的致病性研究

    作者:滕丽琼;韦平;宋中宝;阳冬黎

    使用从发生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MD)肿瘤的病鸡中分离的整合有禽反转录病毒长末端重复序列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GXY2株进行鸡的致病性试验.将试验鸡分成A、B、C、D和E共5组,B~E组鸡在1日龄接种MDV疫苗,其中B和D组鸡接种CVI988/Rispense株,C和E组鸡接种HVT株冻干疫苗,A组为未免疫组.在试验鸡8日龄时,A、B和C组鸡用GXY2株进行腹腔攻毒,D和E两组为未攻毒组.全部试验鸡均按常规方法饲养直至攻毒后(PC)82 d.记录和解剖试验期间死亡的鸡以及试验结束时剖杀的全部幸存鸡,检查肉眼可见MD肿瘤病变并应用已建立的禽肿瘤PCR鉴别诊断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B和C组鸡早因MD肿瘤而死亡的时间分别在攻毒后第25 d、77 d和29 d;在攻毒后82 d,前述三组鸡中的MD肿瘤发生率分别为72%、34.8%和50%,死亡率分别为84%、21.7%和20%CVl988/Rispense株和HVT株对GXY2株攻击的保护率分别为51.67%和30.56%;在全部试验鸡的各种内脏器官中,以心脏的MD肿瘤发生率高(23.5%),其次是肝脏(14.7%)和肌胃(10.3%);GXY2株可以显著抑制未免疫鸡的增重并导致其胸腺和法氏囊严重萎缩.本试验的结果表明,GXY2分离株具有快速致瘤特性,并且可以突破疫苗株HVT和CVI988/Rispense提供的免疫保护.

  • 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流行毒株高代次细胞毒株Meq、RLORF4、RLORF12及132bpr基因变异分析

    作者:刘爱玲;刘长军;张艳萍;李晶梅;施维松;闫福海;张锋;程志伟

    根据鸡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GA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设计合成了用于扩增MDV Meq、RLORF4、RLORF12及132bpr基因的引物,分别扩增4株MDV流行强毒株的高代次细胞毒株(L-SYp85C、L-MSp75C、L-CZp75C、L-ZYp75C)及相应亲本毒株(L-SY、L-MS、L-CZ、L-ZY)、MDV强毒J-1株、81 4疫苗株等10个毒株的Meq、RLORF4、RLORF1 2和132bpr基因.经克隆测序后,分析4个高代次细胞毒株中相应基因的变异,并与MDV强毒J-1株、814疫苗株及GenBank中已发表MDV毒株的相应序列进行比较.序列比对分析发现,L-CZp75C株Meq基因的第625位存在碱基C插入突变;L-ZYp75C株Meq基因第529位存在碱基C插入,且第602位缺失碱基T,从而致使Meq基因推导的相应氨基酸序列在第177~200位发生移码突变.L-SYp85C株RLORF4基因在第215~265位缺失51bp,致使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应缺失17个氨基酸残基.分析RLORF12基因序列,发现L-MSp75C株在第67位存在碱基T缺失,814疫苗株在第18~86位缺失69 bp,缺失位置均位于复制起点(Origin of replication,Ori)内;而L-ZYp75C毒株在RLORF12基因第168~174位存在独特的TGTTGGG碱基缺失.4个细胞高代次毒株的132 bpr基冈的扩增结果表明,该基因在病毒基因组中的拷贝数明显增加,可达到10个拷贝以上.上述分析结果提示,4株MDV流行强毒株经体外连续传代后,MDV致瘤相关基因Meq、RLORF4、RLORFl2和132bpr基因等发生了缺失突变或插入突变.

  • 中国部分地区2008年Ⅰ类新城疫病毒F基因遗传变异分析

    作者:刘华雷;张维;胡北侠;赵云玲;黄艳艳;郑东霞;陈飞;孙承英;吴延功;张秀美;王志亮

    本研究采用RT-PCR方法对2008年13株Ⅰ类(Class Ⅰ)新城疫病毒国内分离株F基因主要功能区片段进行了扩增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通过分析13株Ⅰ类新城疫病毒国内分离株的F蛋白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从分子水平上证明全部分离株均为低致病性分离株.分子流行病学分析表明这13个病毒株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基因型,其中有11个病毒株在分类地位上属于基因2型,2个病毒株属于基因3型.本研究证实至少有两种不同基因型的Ⅰ类低致病性新城疫病毒在我国商业禽群中广泛存在.

  • 鸽圆环病毒浙江株全基因组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作者:余旭平;竺春;郑新添;母安雄;于洪涛

    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rius,PiCV)是圆环病毒科的一个成员,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病原,鸽子感染圆环病毒后可以出现昏睡、嗜眠、厌食、体重减轻、呼吸窘迫等症状.本研究应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了从浙江省5个鸽场采集的样品,结果在杭州某鸽场检测到阳性.进一步设计引物分段PCR扩增、克隆并测定了2株鸽圆环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分别命名为PiCV-zj1和PiCV-zj2,序列的GenBank登录号为DQ090945和DQ090944.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PiCV-zj1及PiCV-zj2全长均为2039bp,具有圆环病毒共同的与病毒复制相关的茎环结构和Rep蛋白保守基序等特征,与已发表的国外11株鸽圆环病毒序列在全基因组核苷酸水平有86%~89.1%的同源性,在Rep和外壳蛋白的氨基酸水平分别有92.1%~94.7%和76.6%~81.4%的同源性.应用PHYLIP方法作进化树分析并应用bootstrap重复1000次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0个欧美株组成一个大的分支,而浙江株和澳洲株各自独立分支.这是我国首次检测确认鸽圆环病毒的存在,并测定了2株PiCV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

  • 人Boca病毒外壳蛋白VP2在杆状病毒中的表达及病毒样颗粒的构建

    作者:赵林清;钱渊;丁雅馨;朱汝南;邓洁;王芳;孙宇

    为了得到结构与功能更接近于天然病毒的人Boca病毒(HBoV)主要外壳蛋白VP2,将来源于北京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标本(BJ3722)的HBoV VP2基因编码区克隆至杆状病毒表达转移载体(pFastBac1),通过转座反应获得重组Bacmid DNA,以这种DNA转染昆虫细胞Sf9.收获重组病毒及其昆虫细胞培养物,经SDS-PAGE并应用兔抗HBov VP2高价免疫血清进行Western blot,以检测所表达的VP2蛋白,昆虫细胞经重组病毒感染后7~10d细胞完全裂解时,收获培养上清(VLPs-A),或在感染后4~5d细胞裂解前收获细胞并将其裂解(VLPs-B),经两次40%的蔗糖垫超速离心,所得的样品经Western 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方法(IFA)检测,以确定VLPs的组分,然后应用免疫电镜观察病毒样颗粒的形态结构.通过考马斯亮蓝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均可检测到分子量约61kD的目的蛋白;通过IFA在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中检测到特异性荧光,表明HBoV VP2蛋白得到了表达并具有抗原特异性.纯化后的样品在电镜下可见类似于天然细小病毒B19的直径20nm左右的具有空壳结构的球形颗粒.本研究成功构建了HBoV VP2重组杆状病毒,得到了具有抗原特异性的HBoV VP2蛋白表达并形成了HBoV的VLPs.

  • 表达犬细小病毒VP2蛋白的嵌合狂犬病病毒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作者:牛学锋;刘晓慧;孙招金;施赫赫;陈晶;江飙;孙京臣;郭霄峰

    为获得狂犬病病毒和犬细小病毒的二联疫苗,本研究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狂犬病病毒基因组的G基因与L基因之间插入犬细小病毒VP2基因,通过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拯救获得了含犬细小病毒VP2基因的嵌合狂犬病病毒HEP-F1ury(VP2),并研究了该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嵌合狂犬病病毒HEP-Flury(VP2)可以在BHK-21细胞上稳定繁殖,在传代10次后,外源基因VP2能高效表达;以HEP-Flury(VP2)免疫小鼠,可以诱导免疫小鼠产生抗狂犬病病毒和抗犬细小病毒的抗体.

  • 应用Taqman MGB定量PCR技术建立HTLV-I前病毒的检测体系

    作者:谢金镇;陈长荣;张军;倪宏英;葛胜祥;周娟娟;欧山海;郑秀娟;冉鹏;裴斌

    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HTLV-I前病毒的荧光定量方法.利用HTLV前病毒DNA序列设计特异性Taqman MGB探针及引物对目标DNA片段进行实时检测,用含目标片段质粒构建标准曲线.该定量检测方法在103~107copy/μL范围内与ct值呈良好线性关系(R2可达0.999),低检测浓度为5copy/μL.利用该系统对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TLV前病毒初筛确认及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重复性良好,特异性高,适用于献血者和临床标本的检测和确认,亦可用于对HTLV病毒载量与成人工细胞白血病等疾病的关联性进行研究.

  • 化学合成小干扰RNA分子高效抑制草鱼呼肠孤病毒复制

    作者:李兵;范玉顶;李艳秋;徐进;周勇;曾令兵

    采用化学合成法分别合成靶向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RNA基因组节段L2片段上的RNA聚合酶基因(RdRp)和S4片段上的外衣壳蛋白基因(OCP)的小干扰RNA分子siRNA-RdRp1 286、siRNA-RdRp1 441和siRNA-OCP117,脂质体转染法转染草鱼肾脏组织细胞系CIK.转染6 h后用草鱼呼肠孤病毒感染细胞,48 h后收集感染细胞的培养液,微量培养法测定病毒lgTCID50/0.1mL值.以细胞管家基因β-actin mRNA水平为参照,RT-PCR法检测呼肠孤病毒siRNAs靶基因的mRNA水平.病毒滴度测定结果表明:转染siRNA-RdRpl 286、siRNA-RdRpl 441和siRNA-OCP117三种siRNAs的病毒滴度lgTCID50/0.1 mL分别为4.41±0.16、3.83±0.44和1.94±0.42,极显著低于阳性感染对照组的病毒滴度(7.92±0.52,P<0.01),转染siRNA阴性对照组的病毒滴度无明显变化(7.50±0.17,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阳性感染对照组比较,转染siRNA-RdRp1286、siRNA-RdRpl 441和siRNA-OCP117后的CIK细胞中GCRV mRNA水平显著下降,抑制率分别为82.08±2.15%、89.19±1.14%和92.62±0.1 7%,而转染阴性对照组对GCRV mRNA水平没有显著的影响(P>0.05).

  • 含有人H5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候选疫苗株在小鼠体内诱发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马晶;张晓光;陈红;李魁彪;张晓梅;张柯;杨亮;徐红;舒跃龙;谭文杰;曾毅

    本研究旨在构建人H5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候选疫苗株,并考察其在BALB/C小鼠体内的细胞免疫效果.本研究选用流感病毒A/Anhui/1/2005(H5N1)的NA基因为研究对象,分别将野生型和按照人密码子优化的NA基因插入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并鉴定了两种重组腺病毒rAdV-WtNA和rAdV-Mod.NA,纯化后病毒在第0周和第4周以肌肉注射方式免疫BALB/c小鼠两次,免疫剂量是109 TCID50/只/次,第5周时使用Elispot方法检测并比较病毒的细胞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所制备和纯化的两种重组病毒均可有效表达NA目的蛋白;免疫后的小鼠均可检测出明显的针对NA抗原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而且rAdV-Mod.NA组分泌IFN-γ细胞的数量显著高于rAdV-WtNA组(P=0.016).说明rAdV-Mod.NA是较好的人H5N1流感病毒候选疫苗株,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柯萨奇B3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其功能

    作者:贺文琦;陆慧君;高丰

    柯萨奇B3病毒(Coxsackievirus B3,CVB3)是引起人类病毒性心肌炎等多种疾病的主要病原,在人群中的感染普遍存在[1,2].由于柯萨奇病毒感染的病例报告不断增加,除人类外,也对多种动物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3,4],所以针对该病毒的基础研究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

    关键词:
  • 人乳头瘤病毒18型(HPV18)与宫颈腺癌关系研究进展

    作者:郭一帆;王晓莉;宋磊;刘宏图

    子宫颈癌在全部妇科肿瘤中的发生率约占12%,仅次于乳腺癌,为世界上第二大妇科恶性肿瘤.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HPV)是宫颈癌发生的必需因子,几乎在全部宫颈癌活检组织中都可以发现HPV的存在,绝大部分宫颈癌发生都与高危HPV持续感染有关[1].

    关键词:
病毒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