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病毒学报杂志

病毒学报

病毒学报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irology 병독학보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微生物学会
  • 影响因子: 1.04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8721
  • 国内刊号: 11-186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http://bdxb.cbpt.cnki.net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编辑出版:《病毒学报》编辑委员会 《病毒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侯云德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疱疹病毒UL15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琳琳;汪铭书;程安春;杨乔

    UL15基因在疱疹病毒科中高度保守,编码的pUL15在病毒DNA包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UL15基因的序列特点,编码蛋白氨基酸的特点,基本功能以及与pUL6、pUL28、pUL33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研究pUL15在疱疹病毒感染和复制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一定参考.

  • 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在呼肠孤病毒中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汤亚方;曾伟伟;王庆;王英英;石存斌;冯茹;高辉;王承宝

    呼肠孤病毒科成员复杂,宿主范围广,对动物危害较大,使用经典遗传学方法解决呼肠孤病毒研究中出现的诸多科学问题受到限制,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促进了呼肠孤病毒的基因组功能、蛋白质的作用、致病机制、新型疫苗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概述了呼肠孤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发展过程以及应用该技术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对该技术在呼肠孤病毒研究领域的推动作用进行了展望.

  • 新城疫病毒HN蛋白促细胞融合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刘晶雪;王志玉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可导致急性和高度致死性禽类传染病,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膜融合是NDV发挥毒力的第一步,血凝素-神经氨酸酶(Hemagglutinin-neuraminidase,HN)发挥促细胞融合作用,协助融合蛋白(Fusion protein,F)介导完成膜融合这一过程.本文从HN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入手,对HN蛋白头部、头颈连接区及颈部在促细胞融合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与讨论,以期为深入研究NDV的致病机制,进一步研发新型药物和疫苗提供新的思路.

  • 寨卡病毒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

    作者:詹瑛;邓瑶;谭文杰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感染可造成胎儿小头症及成人格林巴利综合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定为世界公众健康紧急事件.因此急需要发展新型Zika疫苗.本文简要介绍寨卡病毒生物学性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并重点对寨卡病毒3种新型疫苗(DNA、病毒载体、mRNA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与应用展望.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拓慧;赵林清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是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等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还与之后哮喘的发生关系密切.hRSV可分为A、B两种抗原亚型,对hRSV的黏附蛋白G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又可进一步将其分为多种基因型,不同时间或地区流行的hRSV亚型和基因型有所差异,不同型别hRSV导致的hRSV疾病严重程度可能也存在差异.迄今为止仍没有安全有效的措施防治hRSV.本文现对hRSV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为hRSV疫苗的研制和hRSV疾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小疏水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瑜;魏永伟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人呼吸道感染病原中的重要病原.SH蛋白是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粒子表面的一种小分子糖蛋白,可形成五聚体的离子通道结构.SH蛋白是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复制的非必需蛋白,但可以影响病毒融合蛋白介导的细胞融合,近年研究发现SH蛋白胞外区与血蓝蛋白形成的复合物可作为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的抗原,产生的抗体在体内能清除病毒感染的细胞.本综述旨在对人呼吸道合胞病毒SH蛋白新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讨论,并对未来针对SH蛋白的研究方向加以展望.

  • 2008~2014年中国8省市流行的人呼吸道合胞病毒A亚型G蛋白编码基因全长序列分析

    作者:宋金华;王慧玲;石晶;崔爱利;杨子峰;孙利伟;于德山;张蕾;张红;张燕;许文波

    对2008~2014年收集的中国8省市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A亚型87株代表株进行G蛋白编码基因全长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阐明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动态变异特征.根据G蛋白第二高变区的靶基因特征,从2008~2014年中国8省市流行的A亚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中挑选代表株,并采用RT-PCR方法对G蛋白编码基因进行扩增和序列测定,通过Sequencher 5.0、MEGA5.05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拼接、比对,分析基因亲缘性和氨基酸变异特点.2008~2014年中国8个代表省市收集的296份HRSVA阳性标本,依据靶基因变异程度及特征共挑选出代表株87株,覆盖2008~2014年流行的各基因型,包括GA5,NA4,NA1,NA3,ON1;对87株代表株进行G蛋白编码基因全长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核苷酸同源性为88.21%~100%,氨基酸同源性为82.09%~100%,与原型株long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9.22%~91.07%和82.77%~86.82%;变异主要集中在第二高变区,其次在胞浆区和第一高变区.根据G蛋白全长核苷酸序列构建亲缘关系进化树,87株代表株可以分为5个分支,与国际上通用的依据G蛋白第二高变区为靶基因进行的基因分型及进化树分支结果一致.本研究系统分析了2008~2014年中国8省市人呼吸道合胞病毒A亚型G蛋白编码基因的基因特征及氨基酸变异情况,为中国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病原学研究,预防和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病毒学基础研究数据.

  • 云南省瑞丽市2016年登革病毒包膜蛋白基因进化特征分析

    作者:胡挺松;刘永华;张海林;尹小雄;李萍;杨召兰;余静;张富强;范泉水

    为阐明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2016年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流行株包膜蛋白(Envelope protein,E)基因进化特征及其血清型、基因型和流行病学特点.采集登革热患者急性期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DENV核酸,用C6/36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并进行DENV C/PrM和E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用MEGA6.0软件邻接法(Neighbor-Joining)进行E基因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从瑞丽市2016年登革热患者血清中分离到25株DENV(本地感染病例15株和缅甸输入性病例10株),并获得这25株病毒的E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14株为DENV血清型1型(DENV-1)的基因Ⅰ型,2株为DENV-2亚洲基因Ⅰ型,5株为DENV 3基因1型,4株为DENV 4基因Ⅰ型.这些新分离株与2013~2015年瑞丽市(11 DENV-1、4 DENV-2和2 DENV-4)和临沧市(2 DENV-1)相同血清型DENV代表株的基因型和进化群相一致,而与西双版纳州2013年DENV-3基因Ⅱ型和2015年DENV-2全球基因型不同.所有瑞丽市DENV流行株均与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4种血清型DENV广泛分布于中缅两侧边境地区.本研究证实,2016年我国瑞丽市存在着4种血清型DENV的流行,其中DENV-1、DENV-2和DENV-4与2013~2015年瑞丽市同血清型流行株的基因型及其进化群相同,DENV-3为2016年首次出现本地流行.所有血清型病毒的传播来源均为缅甸北部边境地区,应加强中缅两侧边境地区登革热联防联控工作.

  • 埃可病毒9型荧光RT-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作者:邱晓枫;张国忠;黄志成;潘劲草;于新芬

    为了建立特异、灵敏、快速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用于检测埃可病毒9型病毒核酸,并初步应用于埃可病毒9型的临床标本检测.根据GenBank登录的埃可病毒9型毒株VP1基因序列,应用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比对,在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和重复性,同时对疑似埃可病毒9型病例标本进行检测.该方法对埃可病毒9型的检出有高度特异性,与EV71、CA16、CA24v、CA6、CA10、埃可病毒30型等均无交叉反应,检测灵敏度均达0.1TCID50/mL,可从疑似埃可病例粪便标本中直接检测病毒核酸,检测仅需3~4h.本研究建立的埃可病毒9型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特异、灵敏,适用于临床早期诊断.

  • 利用CRISPR/Cas9基因敲除技术研究Importin-α7对流感病毒生长特性的影响

    作者:刘素丽;朱闻斐;舒跃龙

    流感病毒的跨种传播是一个包含病毒和宿主因子之间大量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除了转换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特异性,禽流感病毒还要克服核膜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屏障-核输入机制来进入细胞核进行有效转录和复制.本文主要研究人源importin-α7对不同来源、不同亚型流感病毒生长的影响.根据CRISPR/Cas9靶点设计原则分别在人importin-α7功能域第5和第6个外显子设计一对小向导RNA(sgRNAs)并克隆入pX459载体,重组质粒共转染A549细胞,构建A549-importin-α7-KO细胞系;再分别用不同来源(人源、猪源和禽源)、不同亚型的甲型流感病毒与乙型流感病毒感染A549-importin-α7-KO细胞和野生型A549细胞,研究importin-α7对流感病毒生长特性的影响.经测序和Western blotting验证,成功构建A549-importin j-KO细胞系;激光共聚焦观察结果显示,importin-α7敲除后vRNPs入核减少;同时Importin-α7敲除后流感病毒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其中importinα7对人流感病毒A/California/04/2009(H1N1)和B/Brisbane/60/2008、禽流感病毒A/Quail/Hong Kong/G1/1997(H9N2)、猪流感病毒A/Hunan/42443/2015(H1N1)和A/Jiangsu/1/2011(H1N1)的生长影响显著,而人流感病毒A/HongKong/4801/2014(H3N2)和禽流感病毒A/Guangzhou/333/99 (H9N2)在两种细胞中的生长差异不明显.不同流感病毒结合importin α的特异性不同,提示流感病毒可能已经进化出不同机制来利用importin-α亚型进行核输入,这对于流感病毒的宿主适应性和致病力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长沙事业单位宫颈光滑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研究

    作者:杨冬梅;夏容;雷磊

    研究长沙参与体检的事业单位宫颈光滑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率和分型.选择2016年1~12月在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9 001例事业单位女性(4 325例宫颈光滑女性及4 676例宫颈外观异常女性),采用基因扩增和PCR+膜杂交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HPV总感染率13.11%,宫颈光滑组HPV感染率13.83%,宫颈异常组HPV感染率12.45%,两组HP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单一、高危型感染为主,两组患者单一感染率、高危HPV感染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组高危感染者中前三位的亚型依次为HPV52(占25.2o%)、HPV58(占16.42%)、HPV53(占13.33%);异常组高危感染者中前三位的亚型依次为HPV52(占22.17%)、HPV58(占18.95%)、HPV16(占12.01%).各年龄组中,感染率高的为56~60岁组(正常组19.46%、异常组18.36%),感染率低为20~25岁组(正常组10.84%、异常组5.88%).目前无明确建议对宫颈光滑女性进行常规性HPV筛查,但本研究发现宫颈光滑女性亦有较高的HPV感染率,建议定期进行HPV筛查,对阳性者实行早期干预,从而降低宫颈癌发病率.

  • 江苏省南京市和无锡市两地首次检出入星状病毒HAstV-1a基因亚型

    作者:阎岩;宫辉;陆建荣;夏刚

    了解江苏省南京市和无锡市两地夏秋季急性胃肠炎人星状病毒(HastV)的基因亚型.收集2015~2016年6~11月江苏省南京市和无锡市两地夏秋季急性胃肠炎患者粪便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粪便中HAstV的病毒核酸,对阳性标本ORF2区进行RT-PCR扩增及测序,与GenBank公开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基因亚型情况.江苏省南京市和无锡市两地夏秋季急性胃肠炎HAstV感染的比例为15.26%,其中50%为合并其它急性胃肠炎病毒感染,HAstV感染以秋季流行为主,包含HAstV-1a(group 2)亚型和HAstV-4c基因亚型,并且这2个亚型在两地均有分布.HastV在婴幼儿人群中感染率较高;HAstV-1a亚型为在江苏省南京市和无锡市两地首次发现及报道的亚型,可能为欧美输入性毒株,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国内HAstV分子流行特征提供依据.

  • 新疆乌拉尔田鼠细环病毒的分析与鉴定

    作者:张培生;谈之舟;徐琳;赵梓含;涂长春;屈勇刚;何彪

    啮齿动物是当前种类多和分布广的哺乳动物,也是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自然宿主之一.新疆作为我国畜牧业大省,啮齿动物种类繁多,鼠害不仅严重破坏该地区牧场,其携带的病毒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掌握新疆啮齿动物携带未知病毒的种类,为防范啮齿动物源人兽共患病提供参考依据.对采集自新疆阿克苏市的12只乌拉尔田鼠的心、肝、脾、肺、肾等脏器进行病毒宏基因组学分析,根据其结果对细环病毒进行了PCR检测和全基因分析.从6只(50%)乌拉尔田鼠的不同脏器中检测到了细环病毒,包括两个基因型(A1和A2),全长为2 220~2 232 nt,编码四个开放阅读框.遗传分析发现该病毒开放阅读框1与英国啮齿动物细环病毒1型同源性高,为80%,而与其它已知指环病毒同源性低于42.3%.依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新种判断标准,本研究发现的病毒和啮齿动物细环病毒1型同为该病毒科的一个新种,且属于不同的两个亚种,本研究为了解细环病毒自然多样性和进化动态提供了基础数据.

  • 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与蓝舌病病毒(BTV)双重荧光RT-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李儒曙;苏惠龙;罗宝正;赵福振;薄清如;邵建宏;邓湘辉;黄铮

    为了研制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与蓝舌病病毒(BTV)双重荧光RT-PCR快速检测试剂盒,根据GenBank 公布的小反刍兽疫病毒、蓝舌病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两套特异性的引物和探针,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双重荧光RT-PCR快速检测小反刍兽疫病毒与蓝舌病病毒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检测低浓度为10拷贝/μL数量级阳性标准品.通过对临床样品的检测,证实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云南锦鲤养殖场鲤浮肿病毒的鉴定及基因型分析

    作者:温智清;刘莹;唐绍林;王飞;王津津;史秀杰;于力;郑晓聪;何俊强;兰文升;贾鹏;刘荭

    锦鲤睡眠病(Koi sleepy disease,KSD)是一种由鲤浮肿病毒(Carp edema virus,CEV)引起鲤科鱼类死亡的病毒性传染病,已经对世界鲤科鱼类养殖业造成危害.2016年,中国云南某锦鲤养殖场养殖的锦鲤出现以体表出血、眼睛凹陷、沉于池底昏睡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疾病,发病水温为11℃~20℃,累计死亡率30%~50%.从该养殖场不同池塘采集两个样品,使用nested PCR和real-time PCR方法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表明,两个样品CEV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发病锦鲤鳃和肾脏CEV病毒载量为250.02~1 332.94拷贝/250 ng,鳃中CEV病毒载量约为肾脏的6~7倍.在排除寄生虫、细菌、SVCV和KHV感染后,推测CEV可能是引起此次云南锦鲤场发生疫情的病原,但还需回归感染实验做进一步验证.基于CEV P4a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从云南发病锦鲤检出的两个CEV毒株均属于Ⅱa基因型,且与英国(R083株)和日本CEV毒株(CyPP-3)的遗传进化关系近.

  • 鹅源禽痘病毒的鉴定和基因分析

    作者:张红云;郑敏;罗满林;曹慧慧;孙文超;韦显凯;闭璟珊

    2016年6月,广西邕宁某场有20%的阳江鹅在喙、眼和脚出现赘肉状痘癍,临床无死亡病例.为了研究此病的病原和基因特征,采集痘癍样本、制备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显微镜观察、并利用透射电镜进行形态学分析以及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证实其病原为禽痘病毒属(Avipoxvirus,APV)成员,命名为YNE.通过对病毒核芯蛋白P4b编码基因(fpv167)和DNA聚合酶Popr编码基因(fpv094)的部分序列串联进行比对,发现该毒株与1991年分离于北美林鸳鸯的APV高度同源,属于A5.2基因分支.进一步序列分析发现,该毒株与同期发生在该场的麻鸭源APV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可达99.9%,初步证实该病毒可以在鸭鹅间跨种传播.

  • 一起腺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的调查研究

    作者:汪东篱;姚炜;郑庆鸣;姚云英;刘滕颖子;李燕;钟逶迤

    探讨2016年12月深圳市光明新区某小学一起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点.采用相应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疫情进行现场调查,采集患者咽拭子标本,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标本进行流感样病例筛查,筛查后的阴性标本进行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用腺病毒六邻体蛋白基因作为靶基因对腺病毒初筛阳性标本进行扩增并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上进行序列比较后使用BLAST和MEGA 5.0软件进行分析.该起疫情首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016年12月2日,末例病例发病时间为2016年12月17日,共发病34例,期间出现3次发病高峰,患者均为学生,其中男女生各17例,男女比例1∶1.患者体温均<39℃,大部分有头晕、头痛症状,少数伴有咽痛、咳嗽症状.发病的四个班级间的罹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共采集8份咽拭子标本,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均为腺病毒阳性,其中1份合并鼻病毒阳性.8份标本用分型引物检测并分析序列确定均为腺病毒E亚属4型.此次急性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为连锁式传播,由腺病毒4型引起,毒株序列与深圳、国内其他城市分离的腺病毒4型毒株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提示该毒株可用于疫苗株筛选.早期发现可疑病例并采取隔离措施是预防腺病毒感染暴发的佳手段.

  • 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作者:张鹤;李明;孙莉;费东亮;岳金金;金宏凯;马鸣潇

    为了制备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病毒(CSBV)单克隆抗体,本实验利用纯化的中华蜜蜂囊状幼虫病毒(CSBV)免疫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小鼠断尾采血测其血清效价,选择效价高于l∶80 000的小鼠,在细胞融合前3~4d再加强免疫一次.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细胞株并进行3次亚克隆后注射入Balb/c小鼠(Mus musculus)腹腔制备单抗腹水.共获得9株稳定分泌抗CSBV的单克隆抗体,命名为10A1、5B10、5A5、5H2、11D7、9A5、1D3、3C10、10C4,效价都在1∶16 000以上,经间接ELISA实验检测表明,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在此基础上,将9株腹水单抗分别与CSBV互作后,接种于2~3日龄中华蜜蜂幼虫,观察幼虫死亡率,研究单克隆抗体中和CSBV病毒能力,结果表明筛选到三株单克隆抗体(l0A1、5A5、9A5)对CSBV有中和作用,为CSBV的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 2008~2016年我国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析

    作者:郭悦;韩桃利;黄晓霞;王英

    本文通过分析2008~2016年我国报告的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防控手足口病流行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载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Excel文件)和结案报告(Word文档)、下载同期《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手足口病个案、查阅有关地区手足口病空间流行病学分析文献,采用Excel、SPSS、ArcGIS9.0进行数据分析.我国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在2012年达阶段性高点后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事件规模自2009年起趋于缩小.重大和较大事件明显减少,事件报告总起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影响较小的未分级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间、地区分布与同期报告发病数类似,大多年份报告事件数在4~6月达高峰,报告地区以我国南方为主.事件发生后上报及时,处理事件所需时间在2008~2011年间逐年下降,自2012年起隔年下降.引起死亡的病原体以EV71为主,占全部阳性检测结果的78.95%~100.00%.手足口病在空间的聚集性有可能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可能只是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散发病例的积累.我国已能将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但对事件的发生仍需保持足够的警惕,还需提高病原体检测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报告质量.

  • CV-A16和EV-A71感染对肠道上皮细胞间连接分子排布和表达的影响

    作者:宋杰;胡雅洁;黄星;刘龙丁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kievirus A 16,CV-A16)与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A71)是引发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两种主要病原体,然而两者的致病机理仍未完全被阐明.病毒感染对肠道上皮细胞间连接分子排布和表达直接与病毒感染造成的后果相关.本研究通过右旋糖苷穿透实验、免疫荧光以及蛋白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了CV-A16和EV-A71感染对肠道上皮细胞系(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FHC后细胞通透性的变化以及细胞间连接分子排布和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CV-A16和EV-A71感染FHC可导致其通透性显著增强、连接分子Nectin1、Claudin4、Claudin5、ZO-1以及E-Cadherin的排布被破坏,且表达量显著性降低.这一结果提示了CV A16和EV-A71感染肠道FHC细胞并在细胞中复制引起肠道上皮细胞损伤,导致肠道上皮细胞间连接分子排布的改变和表达量的减少.

  • 2010~2015年河北省EV-A71病原流行及分子特征分析

    作者:于秋丽;曹洋;刘莹莹;张伟玭;苏通;赵文娜;齐顺祥;李琦

    为了掌握河北省2010~2015年手足口病主要病原EV-A71的流行及分子特征,并探讨EV-A71构成情况和重症及死亡病例的相关性,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对各月度EV-A71构成比分别与各月份全省报告病例数、重症病例数、死亡病例数等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DNAstar软件包和MEGA软件分析EV-A71病毒的基因进化特征.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河北省各月份EV-A71构成比与重症病例数、死亡病例数、重症率及病死率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38、0.57和0.45(P值均小于0.01).河北省EV-A71分离株均属C4a亚型.EV-A71是引起河北省大多数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体.各月份EV-A71构成比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数、死亡病例数、重症率及病死率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的关系.

  • 2009~2015年天津市健康人群人肠道病毒71型血清中和抗体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李佳萌;李琳;李力;张颖;吕莉琨;高璐;谭昭麟;刘辉

    了解天津市健康人群人肠道病毒71型(EV-A71)中和抗体动态变化,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2009~2015年共采集5 654名天津市健康人的血清进行EV-A71中和抗体测定,结果提示EV-A71中和抗体总阳性率为82.03%,5岁及以下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低为68.28%,随着年龄增长,抗体阳性率逐年增加.不同年份、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组间的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健康人群EV A71中和抗体阳性率作为应变量,对健康人群的卫生习惯及环境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半年内未有医院出入史和饭前洗手是保护性因素.EV-A71中和抗体阳性率与病原阳性率呈负相关,第一年的抗体阳性率高,第二年的EV-A71病原阳性率则低.5岁及以下儿童和流动人口较多地区应作为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EV-A71抗体阳性率可以做为估测下一年度EV-A71引起EV-A71手足口病流行趋势的依据.

病毒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