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全球EV-A71的基因型分布

    作者:黄克强;张勇;许文波

    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是引起手足口病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体,也是除脊髓灰质炎病毒以外为重要的人肠道病毒病原体.截止2017年2月,全球报道的EV-A71共包括7个基因型(A~G)和14个基因亚型,其中B基因型和C基因型是目前全球流行的优势基因型,目前已鉴定B基因型有8个基因亚型(B0~B7),C基因型有6个基因亚型(C1~C6).C4基因亚型中C4a进化分支是引起中国大陆近年手足口病大规模暴发流行的主要病原之一,也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绝对优势病原体.本文对全球流行的EV-A71基因(亚)型的地理和年代分布、新基因型的发现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为中国检测和监测引起HFMD流行的EV-A71基因型或亚型的动态变化提供基础数据.

  • 云南省2016年输入性B5基因亚型EV-A71的鉴定和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黄克强;寸建萍;韩振志;姜黎黎;宋洋;周晓芳;杨倩;冀天娇;许文波;徐闻;张勇

    手足口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 易发生传播的传染病, 居我国丙类报告传染病发病数首位.本研究对云南省2016年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标本随机抽取1%进行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 分子分型结果显示134株为EV-A71, 占比36.91%, 包含C4 (130株) 和B5 (4株) 两个基因亚型.其中所有C4基因亚型EV-A71序列均属于C4a进化分支, 为中国大陆目前流行的优势基因型, 而4株B5基因亚型EV-A71是云南省首次报道, 属于输入基因型.从进化关系上4株云南输入性B5基因亚型EV-A71与越南流行株同源关系较近, 并且其中3株在进化树上簇集, 不排除省内局限性传播的可能性.因此, 非本土流行的输入基因型EV-A71可能已成为一个影响我国手足口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挑战.

  • 2013~2015年中国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构成

    作者:刘向东;顾新蕊;冀天娇;郭悦;黄克强;刘俐;杨倩;祝双利;许文波

    为阐明中国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构成情况,我们收集2013~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上报的44 754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按地理分布对不同地区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构成进行分析.2013~2015各年重症发病数及占全部重症病例数的比例分别为10 276(22.96%),24 654(55.09%)和9 824(21.95%).91.35%的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为0~3岁.发病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为1.72∶1,散居儿童占87.02%.七大区病原构成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为主,但其他EV在2015年东北、华南、华北、西北4个区病原谱的构成比均较2013年升高,华北的增幅大(30.92%增至59.74%).不同行政区确诊病例占同期重症病例数的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1 784.04,P<0.001).结果表明,在东北、华南、华北、西北4个区中,其他EV在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谱中的构成比不断增加,应重点关注其感染流行,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EV71-B5亚型在亚太地区流行病学及进化分析

    作者:吴文辉;陈梦媛;张师音;葛胜祥

    EV71-B5亚型自2003年首次报道以来,在亚太地区频繁引发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疫情,并可引起部分婴幼儿重症表现甚至死亡.为了阐明EV71-B5亚型在亚太地区的流行病学规律及进化特征,本文采用分子生物学软件(主要包括BioEdit、MEGA 5.0、Jmodeltest2.1.7、BEAST1.8.2、Tracer1.5、FigTree1.4.3、SPREAD1.0.7),对60条亚太地区的EV71-B5亚型序列进行进化分析及系统发育地理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EV71-B5亚型可在同一地区(中国台湾、泰国等)频繁流行,近共同祖先的起源时间为2000年9月(95%CI:1999年8月~2001年9月),平均进化速度为4.045×10-3(95%CI:3.222×10-3~4.909×10-s);此外,迁移图谱表明EV71-B5亚型在亚太地区具有明显的迁移传播现象,中国厦门EV71-B5亚型分离株(JN964686)推测来源于新加坡地区(BF=3.17).这种现象提示我国需要加强对该亚型的监测力度,以免发生大范围暴发.

  • 甘肃省2013~2016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分析

    作者:陈建华;张勇;武海卓;于德山

    本研究对甘肃省2013~2016年手足口病病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甘肃省这几年病原谱的构成,主要病原的流行特点,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2013~2016年,甘肃省监测网络实验室对7 171份标本进行了核酸检测,对其中3373份阳性标本开展了病毒分离培养,对得到的阳性分离株进行全长VP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其分子特征分析.检测到核酸阳性标本4 314份,EV71为1 153份,占病原构成的27.73%,CVA16为1 452份,占33.66%,其他肠道病毒为1 709份,占39.62%.重症病例124例,阳性97例,其中EV71为23例,占病原构成的23.71%,CVA16为9例,占9.28%,其他肠道病毒为64例,占65.98%,EV71+CA16混合型为1例,占1.03%;死亡病例2例,均为EV71.2013年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要病原,占36.76%(347/944);2014年以CVA16为主,占52.83%(625/1 183);2015年和2016年均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分别占57.04%(531/931)和48.25%(606/1 256).分离到的病毒株除了EV71和CVA16,其他肠道病毒以CVA6、CVA10和CVA4为主.2013~2016年中,不同年份流行的病原不尽相同,不同地区流行的主要病原也存在地区差异.对流行的几种主要病原的VP1区分析结果表明:C4a基因亚型EV71在甘肃省仍然持续流行;CVA16的流行则是B1b基因亚型占据优势,B1a基因亚型逐渐消失;甘肃省流行的CVA6和CVA10与国内流行的毒株亲缘关系相近,且存在不同的传播链.

  • 2015年烟台地区手足口病监测中柯萨奇病毒A4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孙振璐;徐迎春;刘娟;高巧;董兆静;刘虹;宫连凤

    研究2015年山东省烟台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谱,以及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sackievirus A4,CV-A4)的分子流行病学.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2015年烟台地区采集于手足口病患者的696份样品进行总肠道病毒(EV)、柯萨奇病毒A16 (CV-A16)型和肠道病毒A71型(EV-A71)的核酸检测,并对非EV-A71非CV-A16的EV阳性标本,进行CV-A4的核酸检测.对CV A4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病毒分离阳性的CV-A4标本进行全长VP1区扩增,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然后进行核苷酸/氨基酸相似性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从696份标本中检出肠道病毒阳性标本412份,其中101份为CV A16,76份为EV-A71,16份为CV-A4.9份CV-A4阳性标本成功病毒分离,并进行了全长VP1区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核苷酸相似性为91.04%~100%,氨基酸相似性为95.24%~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9株CV-A4烟台株均属于G1基因群.与参考株CVA4-High Point-AY421762 genome相比,氨基酸序列的第20、34、102、111、143、184、185、200及304位氨基酸出现突变,本研究的9株分离株的这些位点也有不同,表明烟台地区的CV-A4有其独特的突变位点.CV-A4是引起2015年烟台地区手足口病发病的病原体之一,本次分离到的CV-A4均属于G1基因群进化分支.

  • 河北省石家庄市手足口病流行中健康人肠道病毒带毒情况及病原分析

    作者:田会方;张勇;李秀娟;徐保红

    为了解河北省石家庄市健康儿童中肠道病毒带毒情况及血清型构成,对2010~2012年石家庄市的3个县区1 223例0~6岁的健康儿童及406名监护人(健康成人)采集咽拭子和粪便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鉴定肠道病毒血清型,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为肠道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防控和治疗提供基础资料.1 223名健康儿童的标本检测结果中,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阳性的283例,阳性率为23.14%(283/1 223).其中,以非肠道病毒71型非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的EV(Other-Enterovirus,other-EVs)阳性为主,占EV阳性的62%(175/283),而引起手足口病常见的EV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阳性率较低,分别占19%(55/283)和18%(51/283);将结果为other-EVs阳性的175名健康儿童的标本全部进行病毒分离鉴定,共分离到25株病毒,分离率为14.29%(25/175),其中柯萨奇病毒B组5型(CoxsackievirusB5,CVB5)分离率高,为40% (10/25)、柯萨奇病毒B组1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分离率为24% (6/25)、埃可病毒21型(Enteric cytopathic human orphan virus 21,ECHO21)分离率为16% (4/25)、其他EV株分离率为20%(5/25).提示,应加强对CVB3和CVB5等other-EVs的监测.

  • 2013~2015年宁夏地区手足口病柯萨奇病毒A组6型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袁芳;陈慧;马江涛;马学旻;詹军

    研究2013~2015年宁夏地区普通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分离株基因特征.将2013~2015年收集的普通HFMD病例标本中所有非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71)和非柯萨奇病毒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的其它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阳性标本,使用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获得的毒株使用兼并引物进行VP1区基因扩增和测序,测序结果编辑后通过BLAST比对进行型别鉴定,选择CV-A6毒株进行基因进化分析.2013~2015年共收集非EV71和非CV-A16的EV阳性标本998份,共分离到227株毒株,其中61株鉴定为CV-A6,同源性分析表明宁夏61株CV-A6间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是96.1%~99.8%和98%~100%,与Gudla原型株同源性为82%~83.5%和93.8%~95.7%,遗传距离较远.CV-A6成为宁夏地区2013年和2015年其它肠道病毒中导致HFMD的主要病原体与国内流行的CV-A6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流行趋势一致,并且在宁夏地区存在多个传播链.

  • 改进的GM(1,1)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高峰期发病率预测

    作者:洪志敏;王艳娟;郝慧;房祥忠;李春阳;魏利东

    以内蒙古自治区2009~2016年手足口病每年的高发月5~7月的发病数据为研究数据,分别建立自回归移动平均求和(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模型与GM(1,1)灰色模型,对内蒙古自治区手足口病的高发月9岁以下儿童发病率进行拟合与预测,两种单一模型预测结果显示,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高于ARIMA模型.为降低数据波动性对GM(1,1)模型预测效果的影响,文中基于弱化缓冲算子对GM(1,1)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的GM(1,1)模型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且提高了传统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

  • 2008~2017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空间聚集性分析

    作者:韩桃利;郭悦;许文波;王英

    探讨中国大陆2008~2017年手足口病空间聚集性及其演化过程.分别利用ArcGIS10.3、GeoDa进行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GeoDa绘制手足口病Moran散点图和空间关联局域指标显著水平图,呈现手足口病聚集性演化路径.自2009年起,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隔年增高,在2014年达到阶段性高点,手足口病重症率和死亡率呈总体下降趋势.空间聚集性分析结果显示:手足口病发病率在2008~2017年、重症率在2008~2009年、死亡率在2010年、2012年、2015~2017年呈聚集性分布;Moran散点图显示,手足口病发病率持续或多数时间处于第1象限(高高)的地区为海南、广东、广西、湖南、浙江、福建、上海;重症率处于第1象限(高高)或第4象限(高低)的是海南、广东、云南、贵州、湖南、河南;手足口病死亡率处于第1象限(高高)的是海南、广东、重庆、贵州、湖南;三种率在第3象限(低低)具有相似性,以西南的四川、西藏,西北(不包括陕西)、东北地区为主.2008~2017年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重症率、死亡率总的空间分布模式不完全相同,局部自相关提示,海南、广东、湖南三种率均处于高高聚集区,贵州手足口病重症率和死亡率处于高高聚集区,以上省份是防控的重中之重.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和防控工作,稳定的空间分布模式仍有待后续数据的积累和追踪.

  • 江西省2009~2017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研究

    作者:王晓文;施勇;李健雄;龚甜;熊英

    分析2009~2017年江西省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的流行特征,并探讨其流行趋势,为下一步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2009~2017年江西省HFMD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对本省肠道病毒分离株肠道病毒A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进行基因特征分析.2009~2017年江西省共报告病例数为373966例,平均年报告发病率为92.33/10万.HFMD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是夏季主高峰和秋冬季的次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的比例上升,占了实验室诊断病例的44.10%,而在重症和死亡病例中,EV-A71型感染占绝对优势.对34株江西省HFMD的EV-A71分离株VP1编码区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江西省的EV-A71均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对27株江西省HFMD的CV-A16分离株VP1编码区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江西省的CV-A16均属于B1基因亚型.HFMD防控工作的重点在于针对小年龄组儿童家长的宣传教育.应进一步开展其他肠道病毒的分型检测,了解其病原构成,提早预防.进一步加快针对EV-A71感染疫苗的使用和推广,以尽量减少HFMD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的发生,降低疾病的负担.

  • 2012~2016年新疆柯萨奇病毒A6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邓红;冀天娇;黄永迪;韩桃利;张璇;宋欣欣;赵俊;阿依古丽·伊尔哈力;王凤英;岳锡宏

    分析新疆手足口病相关的柯萨奇病毒A6 (Coxsackievirus A6,CV-A6)毒株VP1区基因特征.2012~2016年从新疆手足口病病例标本中分离到75株CV-A6,对75株CV-A6采用RT-PCR方法扩增VP1区基因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应用MEGA5.05和BioEdit7.1.9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75株新疆CV-A6毒株VP1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86.9%~100%,与原型株(Gdula)同源性为81.4%~82.5%;71株D3亚型株与D3代表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3.1%~99.6%;4株D2亚型株与D2代表株之间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2.6%~96.5%.进化树图分析显示,新疆CV-A6毒株均属于D基因型,其中绝大多数(71/75)处于D3分支,属于D3亚型,2012~2016年具有分布;少数(4/75)处于D2分支,属于D2亚型,只分离于2013~2014年.新疆CV-A6在系统进化树上形成多个不同的小分支,不同年份不同地区的CV-A6毒株分别与国内一些地区的毒株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说明新疆CV-A6毒株的传播链和基因型分布与内地CV-A6相同,与内地的CV-A6共进化的.加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监测及相关病原的分子特征研究对手足口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 柯萨奇病毒A组2型江苏分离株(JS16-80)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作者:杨倩;严冬梅;张勇;樊欢;嵇红;冀天娇;宋洋;许文波

    柯萨奇病毒A组2型(CV-A2)是引起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暴发流行的重要病原体.本文选取中国大陆流行的D基因型代表毒株JS16-80/JS/CHN/2016(简写JS16-80)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了解其基因特征,并进行重组和进化分析.结果提示,JS16-80在非结构蛋白P2和P3多区段均有出现重组现象,并且多个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参与了非结构蛋白的重组.本研究可帮助了解CV-A2的全基因组特征和重组特点,进一步为CV-A2重组对其进化和潜在致病力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

  • 2008~2016年我国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分析

    作者:郭悦;韩桃利;黄晓霞;王英

    本文通过分析2008~2016年我国报告的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防控手足口病流行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下载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Excel文件)和结案报告(Word文档)、下载同期《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手足口病个案、查阅有关地区手足口病空间流行病学分析文献,采用Excel、SPSS、ArcGIS9.0进行数据分析.我国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在2012年达阶段性高点后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事件规模自2009年起趋于缩小.重大和较大事件明显减少,事件报告总起数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影响较小的未分级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时间、地区分布与同期报告发病数类似,大多年份报告事件数在4~6月达高峰,报告地区以我国南方为主.事件发生后上报及时,处理事件所需时间在2008~2011年间逐年下降,自2012年起隔年下降.引起死亡的病原体以EV71为主,占全部阳性检测结果的78.95%~100.00%.手足口病在空间的聚集性有可能形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可能只是在一定时间和区域内散发病例的积累.我国已能将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但对事件的发生仍需保持足够的警惕,还需提高病原体检测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报告质量.

  • CV-A16和EV-A71感染对肠道上皮细胞间连接分子排布和表达的影响

    作者:宋杰;胡雅洁;黄星;刘龙丁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kievirus A 16,CV-A16)与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 A71)是引发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两种主要病原体,然而两者的致病机理仍未完全被阐明.病毒感染对肠道上皮细胞间连接分子排布和表达直接与病毒感染造成的后果相关.本研究通过右旋糖苷穿透实验、免疫荧光以及蛋白免疫印迹等技术检测了CV-A16和EV-A71感染对肠道上皮细胞系(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FHC后细胞通透性的变化以及细胞间连接分子排布和表达情况.研究结果表明,CV-A16和EV-A71感染FHC可导致其通透性显著增强、连接分子Nectin1、Claudin4、Claudin5、ZO-1以及E-Cadherin的排布被破坏,且表达量显著性降低.这一结果提示了CV A16和EV-A71感染肠道FHC细胞并在细胞中复制引起肠道上皮细胞损伤,导致肠道上皮细胞间连接分子排布的改变和表达量的减少.

  • 2010~2015年河北省EV-A71病原流行及分子特征分析

    作者:于秋丽;曹洋;刘莹莹;张伟玭;苏通;赵文娜;齐顺祥;李琦

    为了掌握河北省2010~2015年手足口病主要病原EV-A71的流行及分子特征,并探讨EV-A71构成情况和重症及死亡病例的相关性,为手足口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方法对各月度EV-A71构成比分别与各月份全省报告病例数、重症病例数、死亡病例数等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利用DNAstar软件包和MEGA软件分析EV-A71病毒的基因进化特征.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河北省各月份EV-A71构成比与重症病例数、死亡病例数、重症率及病死率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38、0.57和0.45(P值均小于0.01).河北省EV-A71分离株均属C4a亚型.EV-A71是引起河北省大多数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体.各月份EV-A71构成比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数、死亡病例数、重症率及病死率之间存在一定正相关的关系.

  • 2009~2015年天津市健康人群人肠道病毒71型血清中和抗体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李佳萌;李琳;李力;张颖;吕莉琨;高璐;谭昭麟;刘辉

    了解天津市健康人群人肠道病毒71型(EV-A71)中和抗体动态变化,为手足口病防控提供依据.2009~2015年共采集5 654名天津市健康人的血清进行EV-A71中和抗体测定,结果提示EV-A71中和抗体总阳性率为82.03%,5岁及以下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低为68.28%,随着年龄增长,抗体阳性率逐年增加.不同年份、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组间的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健康人群EV A71中和抗体阳性率作为应变量,对健康人群的卫生习惯及环境等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半年内未有医院出入史和饭前洗手是保护性因素.EV-A71中和抗体阳性率与病原阳性率呈负相关,第一年的抗体阳性率高,第二年的EV-A71病原阳性率则低.5岁及以下儿童和流动人口较多地区应作为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EV-A71抗体阳性率可以做为估测下一年度EV-A71引起EV-A71手足口病流行趋势的依据.

  •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林海波;刘晓娟;钟文明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为防治HFMD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56例重症HFMD病例、56例普通HFMD病例、60例非HFMD儿科病例,比较分析重症组和普通组的临床特征,了解影响重症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重症HFMD病例组与普通病例组相比,具有发热持续时间长(2.58 d)、热峰高(39.35℃)、外周血WBC计数高(12.49×109/L)、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比例高(57.6%)、血糖浓度高(6.88 mmol/L),ECG(窦速,78.6%)、神经系统(89.3%)、呼吸系统(21.4%)、循环系统(53.6%)、X线异常比例(58.6%)高等特点(P<0.05);影响重症HFMD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儿童卫生习惯不良(OR=1.602)、家庭人口密集(OR=2.872)、病例接触史(OR=2.303)、发热持续时间(OR=1.629)、神经系统症状(OR=3.869)、EV71阳性(OR=6.085)、血糖(OR=1.536).结论 了解重症HFMD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可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重症HFMD提供临床依据.

  • 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平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作者:祝勇敢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热毒平对小儿普通型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62例符合普通型HFM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加入10%GS100-150ml中,qd静脉滴注;治疗组用更昔洛韦注射液5mg/(kg?d)加入10%GS100-150ml中,qd静脉滴注,同时联合热毒平颗粒<1岁,~1/3包,~3岁1/2包,~7岁2/3包,tid口服,连用7天。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组93.55%,对照组64.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热毒平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小儿普通型HFMD疗程短、见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 肠道病毒71型VP2蛋白对细胞损伤作用

    作者:温红玲;郝树彬;袁晓晶;司鲁莹;赵丽;王志玉

    目的 研究VP2蛋白在肠道病毒71型(EV71)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集山东省临沂市人民医院轻症和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粪便标本(SDLY 11和SDLY 107),应用MEGA 4.0软件对SDLY 11、SD-LY 107 VP2区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参考SDLY 11、SDLY 107全序列测序结果设计VP2区扩增引物,构建表达载体VP2pBluescriptSK(+),通过体外转染Vero细胞表达VP2蛋白;乳酸脱氢酶实验检测不同临床症状病毒株的VP2蛋白对细胞损伤的影响.结果 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SDLY 11、SDLY 107 2个病毒株的VP2蛋白在第199位氨基酸处存在差异(V199I);SDLY 11、SDLY 107的VP2蛋白可在Vero细胞中表达;乳酸脱氢酶实验结果显示,2组蛋白对细胞损伤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71的VP2蛋白可能对细胞损伤的影响不大,其在致病机制中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48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