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중국혈흡충병방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6661
  • 国内刊号: 32-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周晓农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丘陵地区疟疾防治策略探讨

    作者:林晓光;王卫国;彭泽宣;王宇

    目的探讨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丘陵地区的疟疾防治策略.方法搜集江津市1950-2001年的疟疾疫情、蚊种调查和实施疟疾防治措施,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的流行特征、流行区类型,并对不同疟疾防治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江津市的疟疾流行特征是:疟疾发病的高峰季节在7-9月,以青壮年农民发病为多,男女性别比例为2.16∶1,主要传播媒介是中华按蚊.采取"两根治、一预防"和灭成蚊为主的防治措施可有效降低流行强度,缩短流行时间,但不能完全消除流行周期.从1986年起同时结合进行按蚊幼虫孳生地的改造,效果显著.自1992年以来疟疾发病率已连续10年被控制在1/万以下,并消除了流行周期.结论江津市具有以中华按蚊为主要传播媒介的间日疟非稳定性流行区的流行特征,采取"两根治、一预防、成片灭蚊"与改造按蚊幼虫孳生地相结合的防治策略能有效地消除疟疾流行.以稻田积水为蚊幼虫主要孳生地的丘陵地区可通过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改变农业耕作方式来达到消灭蚊幼虫孳生地的目的.

  • 血吸虫病快速诊断试剂盒的优化及其应用

    作者:何伟;朱荫昌;曹国群;戴建荣;梁幼生;宋鸿焘;徐明;杨小红

    目的对血吸虫病胶体染料试纸条诊断试剂盒(DDIA Kit)的检测方法作进一步优化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专用仪器定量制备DDIA试纸条,以定量的抗原和染料进行标记.分别对20、10、5 μl和2.5 μl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将各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进行比较.再以确定的适血清样本量对一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的自然人群进行筛查并与粪检结果比较,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用20 μl血清样本检测时,急性和慢性血吸虫病人的检出率均达到100%(24/24和48/48),健康人的假阳性率为8.0%(8/100),与肝吸虫病人和肺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20.0%(4/20)和65.0%(13/20);用10 μl样本血清检测时,急性血吸虫病人检出率为100%(24/24),慢性血吸虫病人的检出率为97.9%(47/48),健康人的假阳性率为2.0%(2/100),与肝吸虫病人和肺吸虫病人的交叉反应率分别10.0%(2/20)和50.0%(10/20).对低流行区的筛查结果表明,DDIA与18例粪检阳性者的阳性符合率为94.4%(17/18),与445例粪检阴性者的阴性符合率为87.4%(389/445).结论定量制备的DDIA试剂盒在检测血清量为10 μl时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低度流行区化疗对象的筛查.

  • 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不同感染率人群化疗方案的选择

    作者:何家昶;汪学龙;沈继龙;郑伯祁;张旭光;方国仁;夏长根;汪奇志

    目的评价在中度流行区较高感染率人群(≥10%而<15%)采用"询诊"法筛检的化疗方案和在中度流行区较低感染率人群(<10%而>3%)采用IHA法隔年筛检1次的化疗方案的防治效果和费用-效果.方法在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人群感染率为10%左右的5个行政村的沿湖20个村民组作为试区,其中10个村民组实行"询诊"法筛检的化疗方案,另10个村民组实行IHA法筛检的化疗方案;方案实施2年后评价两种化疗方案的防治效果和费用-效果.当人群感染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后,两组均采取IHA法隔年筛检1次的化疗方案,观察其防治效果和费用-效果.结果通过2年现场实施,"询诊"组人群感染率下降66.4%, 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为4.86元,"询诊"组的防治效果是IHA法筛检组的1.8倍,费用-效果是IHA组的0.75倍.当感染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后, IHA法筛检方案的防治效果是较高感染率时的2倍以上,每百人感染率下降1%的费用是较高感染率时的0.6倍以下.结论在中度流行区较高感染率人群宜采用"询诊"法筛检的化疗方案;在中度流行区较低感染率人群可采用免疫学方法筛检的化疗方案.

  • 92种野生和栽培植物或中草药的提取物杀灭钉螺筛选试验

    作者:冯新港;谈佩萍;易健民;肖莉;施天益;夏全斌

    目的评估某些野生或栽培植物与中草药提取物的杀螺效果,筛选植物源灭螺药.方法样品的提取分别采用热水抽提、有机溶剂提取和水与有机溶剂混合相提取法.室内浸泡法进行提取物的杀螺效果初筛试验;菜籽饼提取物小规模现场试验采用浸泡法.结果用浓度为100 mg/L的源自油菜、知母、决明、鱼眼菊、土茯苓等5种植物的提取物浸杀钉螺48 h(25℃),死亡率为92.8%-100%;土牛膝、川乌、醉鱼草、商陆等40种植物的提取物,在浓度为500 mg/L或1 000 mg/L、浸泡48 h(25℃)条件下,钉螺死亡率为50%-100%;其余47种植物的提取物在浓度为500 mg/L或1 000 mg/L、浸泡48 h(25℃)条件下,钉螺死亡率均小于49%.菜籽饼提取物粗品在浓度为1 000 mg/L下,小规模现场浸泡24、48 h和72 h,钉螺死亡率分别为18%、84%和92%,同样试验条件下未出现试验鱼苗死亡.结论获得了5种具有较高杀螺效果的候选植物,其中菜籽饼可能成为一种有开发价值的植物源灭螺药资源.

  • 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化疗对象筛查方案的研究

    作者:李军宏;汪天平;肖祥;吴维铎;吕大兵;方国仁;蔡伟;郑江;许静;王蓉蓉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简便、有效、经济、适用的化疗对象筛查方案.方法分别以粪检、询检、间接血凝法(IHA)及胶体染料试纸条法(CDSIA,目前改称DDIA)对居民进行血吸虫病筛查,并对各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经比较分析,IHA法在一些指标上优于其他方法,但每检出1例病人的费用也高于其他方法.结合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提出3种[A、B、C(包括a,b两种情况)]综合筛查方案,敏感性分别为88.46%、80.77%、82.05%和92.31%;每检出1例感染者所需费用分别为8.53元、6.59元、8.78和5.97元.结论 IHA经检验是一种简便、有效,在感染率为5%-10%的中度流行区较可取的筛查方法,但所需费用仍较高;DSIA较IHA更为简便、快速、廉价,且敏感性高.各方法综合应用可提高检出率、降低成本.综合筛查方案(Cb)具有减少工作量,降低漏检率,简便、经济,利于现场应用等特点.

  •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作者:华万全;朱荫昌;何伟;戴建荣;许永良;梁幼生;徐明;杨小红;姜元定

    目的确定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作为血吸虫病早期诊断检测用抗原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钉螺收集尾蚴,制备可溶性尾蚴抗原(SCA),建立应用SCA为抗原检测家兔血清抗体的ELISA法,并以此法检测28只低度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的感染前和感染后不同时期的血清,并与常规SEA-ELISA法比较.结果用SCA检测时,感染后15d有2/28只家兔血清开始出现抗SCA抗体阳性,20 d已有20只阳性,阳性率为71.4%,30 d 28只全部阳性,阳性率为100%,而抗SEA抗体在感染后20 d开始出现,34 d有21只阳性,阳性率为75.0%,37 d阳性率为100%.平均出现抗体的时间SCA-ELISA和SEA-ELISA分别为(21.25±4.07)d和 (31.50±5.12) d,前者比后者早10 d.结论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尾蚴抗原检测血吸虫病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

  • ELISA IFAT和PCR/生物素探针检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弓形虫感染

    作者:张洪花;王昌源;汪照国;韩广东;魏庆宽;李玉娥

    目的比较ELISA、IFAT和PCR/生物素探针检测弓形虫感染的效果,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弓形虫感染的情况.方法应用ELISA、IFAT和PCR/生物素探针(PCR-BP)对164例脑囊虫病、108例疑似脑囊虫病、88例原发性癫痫患者和115例健康人群进行了血清弓形虫抗体及血液中弓形虫特异序列DNA检测和比较.结果 ELISA和IFAT检测各组人群抗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5.85%、14.81%、13.64%和6.09%,14.02%、14.81%、14.77%和6.09%.PCR-BP检测各组弓形虫特异性DNA阳性率分别为2.44%(4/164)、3.70%(4/108)、3.41%(3/88)、0(0/115).结论 PCR/生物素探针适合诊断现症弓形虫感染,而ELISA和IFAT可作为弓形虫感染的筛选方法.脑囊虫病、疑似脑囊虫病和原发性癫痫患者中存在弓形虫感染.

  • 血吸虫对吡喹酮抗药性的研究Ⅱ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虫卵和毛蚴对吡喹酮的反应性

    作者:梁幼生;戴建荣;朱荫昌;徐明;许永良;杭盘宇;李洪军;G.C.Coles;M.J.Doenhoff

    目的比较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与抗性株虫卵和毛蚴对吡喹酮的反应性,旨在运用敏感株与抗性株反应性间的差异,建立简单快速吡喹酮敏感性检测方法.方法将各株虫卵分别孵育于5×10-6、10-6、5×10-7 mol/L和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24 h,后移至清水孵化,比较虫卵的孵化率.将各株毛蚴分别暴露于10-3、10-4、10-5、5×10-6、10-6、5×10-7 mol/L和10-7 mol/L吡喹酮溶液中,0、1、5 min后观察比较毛蚴的运动及形态学变化.结果经10-6 mol/L和5×10-7 mol/L吡喹酮孵育24 h后,敏感株血吸虫虫卵的孵化率分别为4.2%和30.7%,抗性株分别为24.2%和61.2%.当毛蚴暴露于5×10-6 mol/L吡喹酮中,敏感株100%毛蚴体中部立刻收缩变形,而抗性株仅见13.4%毛蚴变形;当暴露于10-6 mol/L吡喹酮0、1、5 min后, 敏感株毛蚴的变形率分别为35.5%、63.9%、91.2%; 抗性株分别为0、7.6%、14.3%.结论曼氏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和敏感株虫卵与毛蚴阶段对吡喹酮的体外反应性的差异均非常显著.提示,将毛蚴移入10-6 mol/L吡喹酮溶液中1 min,镜下观察其变形率,作为曼氏血吸虫对吡喹酮敏感性的检测方法,可用于现场判断病人化疗失败的原因是否是由于吡喹酮抗性株产生所引起.

  • 2001年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作者:朱惠国;戴裕海;徐兴建;蒋勇;刘建兵;蔡顺祥;张映皓

    目的掌握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和特点,为制订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全省51个县(市)71个流行村,进行人群粪检查病.其中传播未控地区样本村39个,传播控制地区11个村,传播阻断地区21个村.结果抽取样本村和人群比例为全省疫区村的1.2%和1.28%.人群查病受检率占应检对象95%以上,体检实检率超过30%.全省平均人群粪检阳性率和人群感染度(EPG)分别为4.18%、1.44.分层人群粪检阳性率和感染度,未控制地区居民分别为4.77%、1.65,其中湖沼垸内亚型为4.99%、1.86,湖沼洲滩亚型为3.97%、0.82,山丘丘陵亚型为2.72%、0.19.传播控制和传播阻断地区粪检阳性率、感染度分别为0.26%、0.11和0.32%、0.1.体检各项指标均相应好转.晚期血吸虫病患病率为0.40%.结论与1995年全省抽样调查相比,流行区居民感染率下降41.86%,其中未控制地区居民感染率下降45.88%,传播控制地区下降26.53%,传播阻断地区下降32.65%.推算全省病人数下降14.97%,病牛数下降65.66%.

  • Kato-Katz法不同涂片数检测血吸虫病的效果比较

    作者:吴子松;邱东川;许发森;钟波;李莉;张奕

    目的探讨Kato-Katz法诊断血吸虫病时不同涂片数与检出率及计算EPG结果的差异.方法对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的240人进行Kato-Katz法检查,按顺序制作4张涂片,镜检计数血吸虫虫卵.结果 1片至4片的检出率分别为15.83%、20.00%、22.92%、25.83%,检出率随涂片数增加而提高(χ2=7.87,P<0.05);1片至4片的病人EPG几何均数分别为40.66、30.52、22.86、19.86, 3片与4片的病人EPG几何均数差异无显著性(t=0.348 5, P>0.05).涂片数较少时病人EPG偏高,病人EPG的准确性随涂片数增加而提高.结论为获得较高的检出率和较准确的EPG,建议血吸虫病查病时使用3张Kato-Katz涂片.

  • 大堤外侧隔离沟改造血吸虫易感地带的效果

    作者:朱诗好;魏望远;徐昕;佘孟良;魏乐如;曾建国

    目的研究大堤外侧隔离沟改造血吸虫易感地带的效果.方法采用纵向和横向对照研究,调查隔离沟区域钉螺密度和感染螺密度,横向比较居民感染率.结果改造后,试点区域钉螺感染率下降76.50%-100%;感染螺密度降低78.46%-100%;居民血吸虫感染率下降45.65%.结论在大堤外侧设置隔离沟既可加固大堤,又可改造钉螺孳生环境,减少人、畜接触疫水频率,对保护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一种裂体吸虫与日本血吸虫蛋白质差异研究

    作者:徐国余;陈广梅;田海生;朱昌亮

    目的探讨裂体吸虫x(S.x)和日本血吸虫(S.j)的蛋白质有无差异.方法采用SDS-PAGE法.感染了S.x和S.j尾蚴的兔45 d后剖杀,从肠系膜静脉血管中取出成虫,各20对,匀浆,高速离心后取上清液,电泳,分离胶和浓缩胶分别为10%和4%.电泳完成后以考马斯兰R250染色.应用分子分析软件系统Gel Doc1000(BIO-RAD)进行分析,并计算出S.x与S.j的比值(S.x/S.j).结果 S.x和S.j蛋白带各有26条,其中35.0 kDa和109.8 kDa为S.x和S.j分别特有的蛋白带,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S.x和S.j的87.3 kDa,40.9 kDa和32.2 kDa蛋白质量差异达2倍.15.2 kDa蛋白质量差异1.9倍,73.2 kDa蛋白质量差异1.7倍.结论 S.x和S.j成虫可溶性蛋白所分出的带数经定性、定量分析,差异明显.

  • 江苏省嗜人按蚊分布区环境特征的现场调查

    作者:周华云;高琪;金小林;李菊林;沈宝祥;王伟明;张小萍;顾亚萍;曹俊

    目的了解江苏省嗜人按蚊分布范围和分布区环境特征.方法在原有嗜人按蚊分布及近年来以乡为单位疟疾发病率超过0.1%的县市,进行嗜人按蚊分布调查;在盱眙、六合2县每县选5个乡、每乡3 个村进行嗜人按蚊分布区环境特征调查.结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嗜人按蚊分布于江浦、六合、仪征、盱眙、洪泽5县.嗜人按蚊分布区植被为树林、灌木和农作物等;河流、湖泊、池塘、沟渠密布;土壤为黄沙(粘)土、黄棕壤土、黑土、灰土、潮土5种,其中黄沙(粘)土占66.7%,有机物含量1.8%-2.5%;水田面积占可耕地总面积的69.5%,100%种植单季稻,稻田农药年使用量平均为18.9 kg/hm2.结论江苏省嗜人按蚊分布区范围正在逐渐减小,该蚊的种群比例也正在下降,但这些地区自然环境仍较适宜嗜人按蚊孳生,因此在疟疾发病率较高和局部出现暴发点的地区,仍必须加强嗜人按蚊监测.

  • 胶体染料试纸条在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储静英

    日本血吸虫病的发病大多呈慢性状态,其临床症状多不典型,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免疫检测的结果.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ipstick Dye Immuno-assay,DDIA),由于其操作方法简单,试验过程时间短,在一些地方的现场应用中,显示出了较好的检测效果[1-3].为进一步了解该法在血吸虫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与目前已应用于医院血吸虫病门诊的胶乳凝集试验(LA)进行了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江苏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人群抗体变化

    作者:赵兰凤;徐振刚

    江苏省于1989年经卫生部组织专家抽查复核确认,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为了及时掌握我省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人群抗体水平的变化规律,自1990年起对原不同流行地区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不同时间的人群进行了抗体监测,现报告如下.

  • 淋滞疏通丸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腹水临床观察

    作者:周红;曾建芳

    淋滞疏通丸系河北省邯郸市肝病专科医院刘墨林教授研制的疏通化纤系列药物之一,自2000年4月至2001年11月,引进该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腹水42例,报告如下.

  • 鹤庆县血吸虫病10年防治

    作者:李炳桂;罗天鹏

    鹤庆县是云南省血吸虫病重流行县之一,全县7乡1镇、54个村(镇)、284个自然村流行血吸虫病,154 631人受到血吸虫病的威胁,占全县人口总数的60.12%.全县累计病人48 890人,累计钉螺面积26 764 380 m2,现已有35个村(镇)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9个村达到血吸虫病传播控制标准.为认真总结防治工作成绩与经验,现对全县10年的防治情况进行回顾.

  • 邵伯湖区钉螺控制效果纵向监测

    作者:朱霞章;于金琼

    邵伯湖位于江苏省江都市西侧,东临京杭大运河,北与高邮湖相连,南与长江相通,是淮河入江水道.湖滩芦草茂密,总面积133.36 km2,湖底高程3.2 m,灌区880 km2.主要水源来自有螺的高邮湖及长江.1988年首次发现大面积钉螺,此后每年都开展湖滩灭螺工作,同时对邵伯湖区钉螺控制效果进行了纵向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 潜江市钉螺分布历史演变及影响因素

    作者:张汉忠;王文梁;田祖洪;刘凤春

    潜江市原是与江相通的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围湖垦种,开挖渠道等.随着区内水利设施的配套和完善,目前已形成完整的排灌水系,同时钉螺分布亦随之发生了变化.近年来由于灌溉、洪涝等影响,钉螺分布呈扩散、增长之势.为了掌握其变化规律,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和现场观察对潜江市钉螺分布历史演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 1988-2000年六合县丝虫病监测

    作者:欧阳敏;侯传勇;林少霞;邵声洲

    六合县属南京市郊县,位于长江北岸,面积1 402 km2,全县辖26个乡(镇),人口68万.原为班氏丝虫病中低度流行区,1958年首次进行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微丝蚴阳性率为7.29%(24 972/342 638).经过30年的大规模防治,于1986年达到了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从1987年开始我县丝虫病防治工作进入监测阶段,1988-2000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丝虫病横向与纵向监测,以了解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为制定消灭丝虫病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 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合并高血压病35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兵;彭再科;姚作平

    吡喹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使用方便的杀血吸虫药物,但时常有发生严重毒副作用的个案报道.随着人们自然寿命的增加,慢性血吸虫病(下称慢血)合并高血压病者亦同时增加,以往少有吡喹酮对血压影响的报道,本文就这一问题观察如下.

  • 2000-2001年新济洲血吸虫病监测

    作者:周云;耿双林;曾光兴;戴明霞

    南京市江宁区新济洲是江苏省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之一,"八五"期间该洲被列为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试点区,"九五"期间试点区缩减为洲尾6个自然村.经过9年的综合防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为进一步掌握血吸虫病流行现状、疫情增长趋势、科学评价防治效果,2000年该洲洲尾6个自然村被确定为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2001年我们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疫情监测方案>的要求,继续开展了各项防治监测工作,现将2年来的监测情况报告如下.

  • 昆山市张浦镇居民肠道蠕虫感染情况

    作者:顾正平

    1 一般情况张浦镇辖2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总人口约33 000人,人均收入5 400元,外来人口约3 000人,经济比较发达.

  • 微波照射对华支睾吸虫囊蚴的杀伤作用

    作者:张国华;陈修文;黄涛;孟丽丽;赵昌;何朝;肖婷婷;孙纪元

    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成虫寄生于人及哺乳类动物的肝脏胆管内,可引起胆管炎、胆囊炎、肝损害、黄疸等.人体感染是因食生的或未煮熟的含有囊蚴的第二中间宿主的鱼、虾等.家用微波炉有清洁、简便、快捷等优点,已进入普通家庭,但在进行烹调时,能否杀死鱼中华支睾吸虫囊蚴,值得关注.现使用微波炉以几种不同时间对含华支睾吸虫囊蚴的鱼,作杀虫观察,报告如下.

  • 波阳县洪灾前后草滩螺情变化

    作者:徐邦和;刘骊;熊瑛

    波阳县1998年遭受到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为了观察对鄱阳湖草滩钉螺的影响,对草滩螺情资料进行了分析.

  • 宝应县晚期血吸虫病调查

    作者:鲁加香

    宝应县地处北纬33°18′,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的北界,曾是血吸虫病中度流行区.1987年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全县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患者196例.为掌握晚血现状和评价防治工作,2000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晚血调查,现报告如下.

  • 淮阴区应用海群生药盐防治丝虫病流行病学监测

    作者:徐洪兵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地处黄淮平原,境内河渠交错,水网密布,夏季雨量集中(年平均雨量1 000 mm左右),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湿度71%,20世纪70年代初期普查人群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率达10.3%.

  • 南京市栖霞区中小学生肠道蠕虫感染状况及防治效果

    作者:侯宁;徐国堃;倪少贤;孙云峰

    1997-2001年,南京市栖霞区对3个乡(镇)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肠道蠕虫感染调查,并开展了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内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

    作者:黄令霞;杨建仁;杨米佳;李怡元;胡刚;刘胜姣

    目的评价内镜套扎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远期效果.方法内镜低位密集套扎.首次套扎6-12点,后隔2周重复套扎直至食管静脉曲张完全闭塞或缩小至Ⅰ度以下.追踪时间,第1次于治后3个月,第2次于治后6-12个月,以后每年1次.追踪发现复发者动员再次套扎.结果 21例中套扎1次3例,2次10例,3次8例.近期止血效果好.随访1-3年,再出血8例,死于再出血4例.死亡病例中肝功能按Child's分级属C级为主.结论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远期疗效,以反复多次套扎使食管静脉曲张呈根治状态的病例效果好,出血复发率亦低.远期存活率与肝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 血水草生物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实验

    作者:黄琼瑶;彭飞;刘年猛;杨华中;冯芳;胡琦

    目的探讨血水草生物碱杀灭日本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方法配制不同浓度的血水草生物碱水溶液,分别吸取各种浓度的药液100 μl于载玻片上,观察不同时间尾蚴存活情况及小鼠感染情况. 结果药物浓度为2.5、5 mg/L,接触药物60 min,血吸虫尾蚴死亡率分别为97.71%和100%;药物浓度10、20 mg/L,接触药物30 min,血吸虫尾蚴无感染性.结论血水草生物碱确有一定的杀灭血吸虫尾蚴的效果.

  • 1991-2001年南京市栖霞区血吸虫病疫情动态

    作者:章求平;张科;梁祥军;侯宁;徐国堃;侯凯;王朝新

    目的了解1991-2001年南京市栖霞区血吸虫病流行动态.方法在流行区每年春季组织查螺专业队调查螺情,并对查获的钉螺用压碎镜检法进行感染性检查;对居民每年采用免疫学方法(COPT)检查,对耕牛采用粪便孵化法检查.结果 10年中钉螺面积无明显减少,虽江滩有螺面积略有减少,但向内陆扩散严重,内陆有螺面积增加.全区人、畜血吸虫病情有所下降,成批急性血吸虫感染得到控制,但每年仍有少量急感发生.结论由于长江洪灾频发等因素,江滩钉螺扩散严重,特别是阳性钉螺面积有所增加,人、畜感染血吸虫的威胁依然存在,因此,必须加大消灭钉螺及健康教育的力度.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疫情动态
  • 影响血吸虫病环卵沉淀试验因素探讨

    作者:俞文美;俞慧芳;王金荣

    目的探讨血吸虫病环卵沉淀试验(COPT)干卵抗原的标准化问题.方法①取载玻片每块做10个窝孔,共做60块,每孔加入相同批号的COPT干卵抗原1-3个虫卵,再滴入未稀释、1∶10、1∶20、1∶30、1∶40、1∶50稀释的相同血吸虫病兔血清(兔血清)0.025 ml,每个稀释度做100孔,置湿盒37℃培育48 h,观察阳性孔出现率和平均环沉率.②相同虫卵在1∶50稀释兔血清中置37℃培育48 h与96 h反应比较,取前者48 h反应阴性的虫卵,再在1∶30兔血清中培育48 h的反应与前者比较.结果①兔血清未稀释时,阳性孔率为67%,平均环沉率为38.3%;1∶30时,阳性孔率为15%,平均环沉率为8.4%;1∶50时,阳性孔率为1%,平均环沉率为0.55%.②相同虫卵在兔血清1∶50时,培育48 h虫卵阳性率6.6%,96 h虫卵阳性率7.5%,二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前者48 h阴性虫卵再在1∶30兔血清培育48 h,虫卵阳性率27.9%,与前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结论 COPT干卵抗原虫卵的免疫活性大小直接影响COPT的环沉率.只有当被检血清中含抗体较高时,具有免疫活性的虫卵呈阳性反应的比例才高.故认为COPT干卵抗原的标准化除了经标准血清鉴定达30%以上的环沉率指标外,尚需探讨鉴定干卵抗原免疫活性的新指标,即终阳性稀释度.经二种指标鉴定的COPT干卵抗原达标的,在检测应用时,可能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 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200例远期疗效

    作者:潘仁红;王奉林

    目的了解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加断流术的远期疗效. 方法对200例患者的手术死亡率、死亡原因与不同年限生存率、术后再出血、肝功能分级对术后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及术后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腹水及劳动力变化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0例患者术后1、5、10、15、20年生存率分别为96.5%、81.2%、70.03%、54.6%、10.0%. 结论断流术对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患者疗效确切,而术后加强保肝和血吸虫病原治疗,是提高远期生存率的重要措施.

  • 人的社会行为因素对疟疾防治效果的影响

    作者:黄勇

    疟疾是世界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报道,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程度受到疟疾的威胁,有23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41%)居住在受疟疾威胁的地区.估计全世界每年疟疾发病3~5亿例,死亡人数为150~270万人,大约100万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疟疾或同时伴有其他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新统计,疟疾发病人数居各种病因第2位,因疟疾死亡人数居各种病因死亡第7位[1].

  • 协同刺激分子B7和CD40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作者:田芳;夏超明

    协同刺激分子是一类参与免疫反应的辅助分子,存在于T/B细胞、抗原呈递细胞(APC)和靶细胞表面。其中,APC/靶细胞表达CD40、CD80(B7-1)、CD86(B7-2);活化T细胞表达CD28、CD152(CTLA-4)、CD40L、CD137等;活化B细胞表达CD40、CD24等。协同刺激分子与其相应受体结合可以产生协同刺激信号,参与细胞的免疫活化过程,在细胞抗原识别及免疫应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7:CD28/CTLA4和CD40:CD40L是两类重要的协同刺激信号.B7和CD40也参与多种疾病的致病过程,如宿主抗移植物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疾病、自身免疫和感染性疾病、肿瘤免疫等.在寄生虫感染性疾病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协同刺激分子B7和CD40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在居室内感染急性血吸虫病2例

    作者:熊培康;熊衍珉

    1998年波阳县遭遇特大洪灾,县城内全部被洪水淹没,部分居民未搬迁,在居室感染急性血吸虫病.报告如下.

  • 南京市便民河水系血防综合治理工程效果调查

    作者:吴蔚庆;张科;徐国余;徐国堃;庞浩;王朝新;黄轶昕;谢朝勇

    便民河水系由便民河、三江河、七乡河等河流组成,有3个河口与长江相通,贯穿南京市栖霞区摄山、龙潭、营防、长江4个乡镇及镇江市句容2个镇.

  • 一起布氏杆菌病暴发的调查

    作者:吴镜楚;袁建芬;汪霆;王丽娟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性、变态反应性疾病,染疫的家畜是人和畜间布病的主要传染源.2002年6-7月间,无锡市某奶牛场发生一起布病暴发流行,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报告后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消毒处理,已将疫情扑灭.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杀虫丁室内浸杀幼螺效果

    作者:奚伟萍;吴锋;戴建荣

    1 材料与方法1.1 药物杀虫丁,由贵州华庆化工有限公司1999年9月提供,有效含量(纯度)为90%,氯硝柳胺(即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由安徽省淮南制药厂提供,批号为9809368,生产日期1998年10月10日.

  • 新版PubMed查找医学文献方法简介

    作者:孙明玉

    新版PubMed系统是由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中心(NCBI)开发的、于2000年4月开始用于检索MEDLINE、PreMEDLINE数据库(免费)的网上系统.其网址是: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 [1]

  • 茶皂素对钉螺肝脏和生殖腺作用的电镜观察

    作者:张楚霜;张晴;石孟芝;贺宏斌;李广平;彭隆祥

    目的研究茶皂素对钉螺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茶皂素浸杀钉螺24 h,解剖钉螺,取肝脏和生殖腺用618环氧树脂包埋、切片,用JEM1200EM型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茶皂素浸钉螺后,肝脏严重受损,肝细胞水肿,细胞器减少,核内物质溶解.精细胞胞浆溶解,核裸露,卵细胞水样变性坏死.结论茶皂素对钉螺的肝脏和生殖腺均能造成严重损害.

    关键词: 茶皂素 钉螺 电镜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