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중국혈흡충병방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0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6661
  • 国内刊号: 32-13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周晓农
  • 类 别: 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期刊荣誉:
  • 胶体染料试纸条试剂盒在血吸虫病大规模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朱荫昌;何伟;戴建荣;徐明;梁幼生;唐建霞;华万全;曹国群;陈红根;娄培安

    目的进一步验证血吸虫病胶体染料试纸条试剂盒在现场应用的效能.方法选择江西鄱阳湖沿岸湖沼地区的一个血吸虫病流行村15~70岁的自然人群404人,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胶体染料试纸条法(DDI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环卵沉淀试验(COPT)等方法同时进行检测.另选一非血吸虫病流行区中未曾去过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健康体检者418人,也同样应用DDIA、ELISA和COPT进行检测.结果DDIA、ELSIA和COPT的敏感性分别为96.59%、92.05%和85.23%,对流行区非血吸虫病人的特异性分别为96.32%、90.37%和95.59%.与非血吸虫病流行区健康者的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8.09%、97.37%和98.80%.结论DDIA试剂盒快速、简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血吸虫病流行区现场对目标人群的大规模筛查.

  • 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抗独特型抗体NP48单特异性双链抗体的构建表达与初步鉴定

    作者:朱毅;朱进;冯振卿;徐璐;李芸茜;仇镇宁;管晓虹

    目的构建和表达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抗独特型抗体NP48单特异性双链抗体,并初步鉴定表达产物活性.方法应用SOE法扩增双链抗体基因VH-linker-VL(Diabody,简称D).将D重组入原核表达载体pBAD/gⅢ.表达质粒转化E.coli TOP10,左旋阿拉伯糖诱导表达.对D的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Dot-ELISA法检测纯化蛋白与NP30、可溶性虫卵抗原(SEA)、可溶性成虫抗原(SWAP)的结合活性.结果测序证实双链抗体基因D构建成功;构建了D的原核表达系统,诱导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约为27 kD;经纯化、变性复性后用Dot-ELISA法鉴定结果表明,D表达的纯化蛋白可与NP30特异性结合.结论所构建、表达的NP48单特异性双链抗体具有亲本单抗的部分特性.

  • 日本血吸虫幼虫在钉螺体内发育观察

    作者:徐国余;李解权;杨佩才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幼虫在钉螺体内的发育过程.方法用毛蚴重感染钉螺后在不同时间对钉螺进行解剖,检出母胞蚴、子胞蚴和尾蚴,用鲍氏液固定,卡红染色,中性树胶封片.结果1~24 h的母胞蚴体内可见神经环,2 d后消失.母胞蚴体内的胚细胞增多聚集成胚球,一个胚球发育为一个子胞蚴.子胞蚴体内形成不同发育期的胚球,胚球发育成尾蚴.结论观察到毛蚴进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各个阶段的母胞蚴和子胞蚴,以及形成尾蚴和尾蚴从子胞蚴中逸出.

  • 拜虫杀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毒杀效果的实验观察

    作者:周华云;李菊林;朱国鼎;金小林;高琪

    目的观察拜虫杀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毒杀效果.方法采用拜虫杀10、15、20mg/m2(有效成分)浸泡棉纱布和尼龙纱布,以实验室饲养的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为试虫,进行击倒力、致死力和持效观察.结果采用拜虫杀10、15、20 mg/m2浸泡两种材料蚊帐,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接触药帐后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在3.98~7.30 min之间,被击倒的蚊虫恢复饲养24 h,死亡率均为100%;接触药帐3 min,恢复饲养24 h,蚊虫死亡率均>90%;杀虫剂浸泡过的蚊帐悬挂180 d后,对媒介按蚊的击倒力仍在8.57~16.31 min之间,且恢复饲养24 h,死亡率仍为100%.结论拜虫杀对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有很强的杀灭效果,持效可达180 d以上.

  •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感染鼠血管活性肠肽和物质P的影响

    作者:李多云;周和龙;叶进;蔡淑清

    目的探讨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结肠肌间神经丛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和物质P(SP)的影响.方法30只昆明小鼠分成2组,每组15只.2组小鼠经皮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治疗组给予吡喹酮500 m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观察吡喹酮治疗后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结肠肌间神经丛内VIP和SP的免疫反应性变化.结果治疗组小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VIP和SP的免疫反应强度的灰度均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吡喹酮治疗可以使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的结肠肌间神经丛中VIP和SP含量降低.

  • 改良加藤法普查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评价

    作者:祝红庆;曹淳力;高风华;郭家钢;鲍子平;王显红;党辉;周晓农

    目的评价改良加藤法在血吸虫病大规模现场普查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在湖北、江西、江苏、四川和云南5省流行区随机选择8个调查点,用ELISA法进行血清学筛查,对阳性反应者,同时采用尼龙绢集卵孵化法(粪孵法)和改良加藤法进行病原学检查.以尼龙绢集卵孵化法为金标准,估算改良加藤法漏检率.结果ELISA法共筛查9 853人,阳性2 824人.采用改良加藤法和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共检查3 853人,调查点的感染率在0.10%~11.77%之间,两法检出阳性508人,其中加藤阳性355人,粪孵阳性456人.改良加藤法的漏检率为30.12%,粪孵法的漏检率为10.24%.8个调查点疫情分轻、重度两组,两组改良加藤法漏检率分别为64.34%及18.4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不同地区大规模现场查病,单一使用改良加藤法漏检率偏高,联合运用改良加藤法和粪孵检查可提高血吸虫卵的检出率.

  • 弓形虫可溶性抗原联合γ干扰素鼻内免疫小鼠的抗弓形虫感染作用

    作者:刘成芳;殷国荣;刘红丽;杨亚波;刘娟娟;管志玉

    目的探讨弓形虫可溶性抗原(STAg)和γ干扰素(IFN-γ)联合鼻内免疫对小鼠的保护作用及IFN-γ作为佐剂鼻内免疫抗弓形虫感染的佳剂量.方法将5~6周龄BALB/c小鼠7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4只,分别用20μg STAg、20μg STAg+250 U IFN-γ、20 μg STAg+500 UIFN-γ、20μg STAg+1 000 U IFN-γ和20μg STAg+2 000 U IFN-γ鼻内免疫小鼠2次,间隔14 d,末次免疫后第10天,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逐日观察小鼠健康存活情况.攻击后第29天处死全部小鼠,分离计数脑、肝组织速殖子;计数肠系膜淋巴结(MLN)和脾T淋巴细胞.结果随着佐剂IFN-γ剂量的增加,小鼠存活率有升高趋势,1 000 U IFN-γ剂量组小鼠存活率高达93%;肝、脑速殖子数呈下降的趋势,其中STAg+1 000 U IFN-γ、STAg+2 000 UIFN-γ组显著低于STAg组;MLN和脾T淋巴细胞发生了增殖性应答,其中STAg+1 000 UIFN-γ、STAg+2 000 U IFN-γ组MLN细胞显著高于STAg组.结论STAg+1 000 U IFN-γ、STAg+2 000 U IFN-γ鼻内免疫明显优于其它小剂量佐剂及单独抗原免疫,能有效诱导黏膜免疫应答.

  • 纳米甲硝唑体外抗滴虫效果及机制的初步研究

    作者:陈汐敏;戚晓红;吴军;陈强;沈建;阚延静;童华;刘永华

    目的初步研究纳米甲硝唑体外抗阴道毛滴虫的效果及药物作用机制.方法以肝浸汤培养基培养阴道毛滴虫,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及传统的记数法观察纳米甲硝唑的体外杀虫效果,利用4,6-联脒-2-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法观察纳米药物作用后滴虫细胞核的变化.设甲硝唑原料药组、纳米甲硝唑组、纳米载体组和不加药物处理的对照组.结果纳米甲硝唑及甲硝唑原料药均有抑杀滴虫的作用,与不加药物处理的对照组及纳米载体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杀虫效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且在甲硝唑浓度相同的情况下,纳米甲硝唑抗滴虫的效果优于甲硝唑原料药,该组滴虫的相对抑制率及死亡率均高于甲硝唑原料药组(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使用纳米甲硝唑后,滴虫细胞核出现核固缩、核碎裂等类似凋亡细胞的一系列改变.结论纳米甲硝唑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滴虫效果,杀虫效果优于普通甲硝唑,且很可能通过诱导或加速滴虫细胞发生凋亡样死亡而发挥药物作用.

  • 《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年历》研制与预试验

    作者:胡广汉;李华忠;周晓农;吴晓华;汤百里;辜小南;李石柱;白庚和;葛军

    目的研制以<年历>形式传播血吸虫病防治信息的健康教育材料,并检验其对目标受众的适用性.方法依托春节喜庆画面传播主题血防信息,根据血吸虫病传播的环节和特点,把月历和相应的血防信息巧妙结合,制作成<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年历>.采用专题小组讨论和把关人咨询两种方法对材料进行预试验.结果材料设计基本达到目标要求,但有些月历画面和传播信息尚须修改.结论经修改后的<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年历>可发放疫区使用.

  • 血吸虫硫氧还蛋白免疫原性研究Ⅰ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DNA疫苗的构建和鉴定

    作者:曹建平;韩海勃;刘述先

    目的构建日本血吸虫(大陆株)硫氧还蛋白(Trx)DNA疫苗(pcDNA3-SjcTrx),并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根据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Trx基因序列设计一对引物,上游引物引入BamH I酶切位点和起始密码子ATG,下游引物引入EcoR I酶切位点和终止密码子TCA.以日本血吸虫大陆株成虫总RNA为模板,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日本血吸虫大陆株Trx(SjcTrx)编码基因.经双酶切并纯化的PCR产物与经双酶切纯化的pcDNA3质粒DNA片段用T4DNA连接酶连接,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重组质粒pcDNA3-SjcTrx,并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检测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鉴定.结果SjcTrx编码基因RT-PCR产物约334 bp,构建的pcDNA3-SjcTrx重组质粒DNA经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和PCR扩增产物于琼脂糖凝胶电泳均观察到相同大小基因片段,根据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日本血吸虫菲律宾株和曼氏血吸虫Trx分别有97%和43%的同源性.结论日本血吸虫(大陆株)硫氧还蛋白DNA疫苗构建成功,为开展动物保护性免疫试验创造了条件.

  • TSo联合IFN-γ鼻内免疫小鼠诱导的抗弓形虫脾淋巴细胞免疫应答

    作者:元海军;殷国荣;孟晓丽;刘红丽;张华屏;侯玉英

    目的研究速殖子超声裂解物(TSo)和IFN-γ鼻内免疫小鼠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后,脾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方法将6~7周龄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分别用10μl PBS、20μgTSo、500 UIFN-γ和20 μg TSo十500 UIFN-γ鼻内免疫小鼠2次,间隔2周.末次免疫后第10天,用RH株弓形虫速殖子4×104个/只灌胃攻击.分别于攻击后第7、10、13、16、19天处死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悬液并涂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脾CD4+、CD8+T细胞亚群.结果攻击后第16、19天TSo+IFN-γ组脾CD4+T细胞比率较第10天升高(P<0.05);脾CD8+T细胞第10、13、16、19天呈现较高水平;CD4+/CD8+比值第10、13天出现倒置.结论TSo联合IFN-γ鼻内免疫小鼠可激发系统免疫反应,提高其细胞免疫应答水平,增强脾CD8+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抵抗弓形虫感染.鼻黏膜免疫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接种途径.

  • 血吸虫病快速诊断试纸条试剂盒稳定性研究

    作者:何伟;朱荫昌;曹国群;辛晓芳

    目的观察血吸虫病快速诊断试纸条(DDIA)试剂盒的稳定性.方法分别用保存于37℃、室温和4℃的DDIA试剂盒定期对阳性和阴性参考血清进行检测,根据其敏感性、特异性、灵敏度和精密性的结果对试剂盒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DDIA试剂盒在37℃保存180 d,或在室温及4℃条件下保存360 d,其敏感性、特异性、灵敏度和精密性均保持不变.结论DDIA试剂盒在37℃下至少可保存180 d,在室温或4℃条件下至少可保存360d.

  • 不同浓度DEET软膏制剂对小鼠日本血吸虫感染防护效果比较

    作者:张海珠;任红斌;史明珠;冯元春;刘世国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N,N-二乙基-间-甲苯甲酰胺(DEET)对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防护效果.方法将昆明鼠随机分为4组,其中3组为实验组,分别涂抹10%、20%、30%DEET凡士林软膏;1组为对照组,涂抹不含DEET的凡士林软膏.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涂药后分别浸泡10 min、0.5、1、2、4 h,然后感染尾蚴.各组小鼠均经腹部感染尾蚴(50±5)条,于感染后6~7周处死小鼠,经心脏灌注法收集成虫,计数后计算减虫率及进行秩和检验.结果涂药浸泡1、2、4 h后感染尾蚴,10%、20%和30%DEET凡士林软膏组小鼠获得的减虫率分别为:78.34%、63.15%、40.23%;98.61%、93.37%、75.74%和100.00%、98.61%、93.07%,经统计学分析,3个实验组小鼠体内虫体计数差异均有显著性(H值分别为10.60、10.84和10.80,P均<0.01).结论DEET凡士林软膏对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的防护效果随DEET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 第三次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Ⅰ居民和家畜感染情况

    作者:洪青标;孙乐平;黄轶昕;李伟;杨坤;高扬;张联恒;高原;曾玉林;周明;梁幼生;朱荫昌;蔡刚

    目的了解和掌握江苏省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订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和江苏省第三次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对江苏省未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的村,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进行居民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在全省1 040个未达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村,抽样调查了13个村,抽样人口比例为1.17%.全省未达传播阻断地区的加权平均感染率为0.131%,推算粪检阳性病人约为3 026人.流动人群粪检阳性率为4.95%.结论江苏省未控制的江滩地区和局部内陆通江河道地区,居民感染率仍相对较高.和第二次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相比,未控制水网地区疫情下降明显,而未控制江滩地区疫情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这两类地区是江苏省当前血防工作的重点.

  • 血吸虫硫氧还蛋白免疫原性研究Ⅱ日本血吸虫硫氧还蛋白DNA疫苗小鼠保护性免疫研究

    作者:曹建平;徐馀信;韩海勃;宋光承;李小红;卢潍媛;沈玉娟;刘述先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大陆株)硫氧还蛋白DNA疫苗(pcDNA3-SjcTrx)在小鼠诱导抗血吸虫感染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制备pcDNA3-SjcTrx重组质粒,将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pcDNA3-SjcTrx核酸疫苗免疫组、pcDNA3空质粒对照组和攻击感染对照组.核酸疫苗免疫组每只小鼠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g核酸疫苗,共注射3次,间隔2周.空质粒对照组每只小鼠在相应时间经股四头肌注射100μgpcDNA3空质粒,感染对照组则不注射任何质粒.于末次免疫后3周,每只小鼠经腹部感染(30±1)条日本血吸虫尾蚴.小鼠于攻击感染后42天剖杀,门脉灌注收集成虫,计数成虫数和肝内虫卵数.分别在免疫前、攻击感染前和小鼠剖杀前采血并分离血清,用ELISA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另取6只雌性C57BL/6小鼠经股四头肌注射核酸疫苗,分别于注射后24、48小时和72小时取肌肉注射部位局部组织制备冰冻切片,用免疫酶染色试验(IEST)检测注射局部组织抗原的表达情况,以注射pcDNA3空质粒者为对照.结果IEST结果表明该DNA疫苗在小鼠肌肉组织内表达,ELISA检测表明DNA疫苗免疫小鼠后产生明显的抗体(IgG)免疫应答,并诱导出对攻击感染的45.7%的减虫率和41.4%的肝组织减卵率(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大陆株)硫氧还蛋白DNA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在小鼠诱导出明显的免疫保护作用,可作为疫苗候选分子作进一步的研究.

  • 前后结合入路巨脾切除术18例观察

    作者:刘礼军;柳淑华

    脾切除是治疗部分血液病和造血系统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更是门脉高压综合征脾肿大的首选术式.在实践中,术式多样:有传统的前入路脾切除术,后入路脾切除术[1],更有近几年来开展的腹腔镜脾切除术.2002年2月以来,我们采取前后结合人路巨脾切除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 东台市978名三峡移民血吸虫病调查

    作者:杨昌林;蒋怀育;曹国祥;史富圣;金国祥

    2001~2004年,江苏省东台市先后接受3批重庆市云阳县三峡移民.为防止血吸虫病传染源输入,巩固东台市血吸虫病防治成果,保护移民的身体健康,东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其中978名三峡移民进行了血吸虫病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武进区流动人口肠道线虫感染调查

    作者:高佳方

    常州市武进区历史上是肠道线虫病重度流行区,经过近10年积极防治,肠道线虫感染率已从1995年的32.33%下降到2003年的0.59%[1].但随着乡镇工业日益发展和户籍制度变化,流动人口逐年增多,分散居住在各镇、村,其子女就读于本地各类学校,成为重要传染源.为掌握流动人口肠道线虫感染程度,以便制订相应防治措施,达到控制传播、巩固防治成果的目的,2004年对部分乡镇的流动人口肠道线虫感染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 急性血吸虫病误诊3例

    作者:黄灿;彭杏娥

    急性血吸虫病症状容易与某些传染病混淆,临床上时有误诊误治,本资料3例误诊时间较长,现就其诊断过程作一分析,以此吸取教训,提高诊断准确率.

  • 栖霞区儿童蛲虫病防治情况观察

    作者:侯宁;朱俊;章求平;梁祥军

    蛲虫病是儿童中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之一,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本区曾于1998年对全区儿童进行抽样调查,平均感染率为19.42%(168/865).近年,在全区开展了驱虫工作,为了解其驱虫效果和感染情况,2004年对全区幼儿园和小学进行抽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作者:汪秀和

    2001~2004年间共收治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187例,经精心治疗与护理,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丘陵山区果园应用氯硝柳胺悬浮剂喷洒灭螺效果观察

    作者:卫文学;袁建芬;陈建农;陈凯;薛志强;陈赞平

    目的了解25%氯硝柳胺悬浮剂(SCN)在丘陵山区果园的灭螺效果.方法选择宜兴市丘陵山区2处有螺果园为试验现场,采用药物加水稀释后用灭螺机喷洒灭螺,实验组:SCN2.0 g/m2,对照组:50%氯硝柳胺可湿性粉剂(WPN)4.0 g/m2.结果实验组灭螺后3、7、15天,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3.74%、85.52%、87.81%,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6.80%、90.56%、94.07%.对照组灭螺后3、7、15天,钉螺校正死亡率分别为69.63%、70.05%、71.48%,活螺密度下降率分别为77.63%、77.95%、81.26%.实验组3、7、15 d钉螺校正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x23d=7.93,x27d=8.66,x215d=7.15,P均<0.01).结论25%氯硝柳胺悬浮剂灭螺效果好、使用方便、保存期长、利用率高,值得在丘陵山区灭螺工作中推广使用.

  • 腹水超滤回输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89例

    作者:孔国庆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回输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经排除自发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腹腔肿瘤后的难治性肝硬化腹水病人185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病人常规护肝和利尿,在此基础上进行腹水超滤回输,治疗组病人在常规护肝和腹水超滤回输基础上口服卡托普利,对2组病人的肾功能、腹水变化及腹水复发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病人肾功能恢复率较对照组高,腹水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腹水超滤回输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难治性肝硬化腹水疗效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

  • 脑型血吸虫病磁共振成像诊断11例报告

    作者:周斌;周玉娥

    目的分析脑型血吸虫病磁共振成像(MRI)的表现特点,探讨MRI在本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1例脑型血吸虫病MRI表现及8例磁显葡胺(Gd-DTPA)强化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对T1WI和T2WI信号强度与正常脑灰质进行比较.结果8例表现为与脑灰质信号一致的等T1、等T2信号;2例呈等长T1、等长T2信号,提示为灶性软化;1例呈长T1、短T2信号,提示病灶钙化.9例灶周水肿影将病灶包绕成"岛"状.4例水肿累及脑室旁白质时,水肿影呈"佛手状".8例增强扫描,7例表现为数个小结节呈簇状聚集且融合成团块样强化.8例抗病原治疗后,7例MRI复查异常信号范围缩小或数目减少、消失.结论平扫T1WI和T2WI均与脑灰质等信号,增强扫描数个小结呈簇状聚集且融合成团块样强化是脑型血吸虫病的主要MRI表现.MRI可用于发现病变,帮助确诊,并在评价疗效方面也有重要意义.

  • 蒿甲醚防治血吸虫病的研究

    作者:肖树华

    迄今全球有74个国家和地区流行血吸虫病,感染人数约2亿,受感染威胁的人数逾6亿[1-3].近年来估计,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血吸虫病的年死亡人数在20万以上,大部分系死于肾衰竭和呕血[4].解放以来,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先后有广东、福建、浙江省和广西自治区及上海市阻断了血吸虫病传播,但目前尚有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四川、安徽和云南7省的110个县(市、区)有血吸虫病流行,感染人数约84万,其中晚期血吸虫病2.4万余人,受感染威胁人群达6 000万人[5].由此可见,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治仍然是任重而道远.

  • 急性血吸虫病合并艾滋病1例

    作者:陈慧;曾凡雄;范菊萍

    1临床资料患者,周某,男,35岁,因发热17 d伴腹泻,于2004年8月12日入院.患者诉17 d前不明原因的畏寒、发热,伴头昏、纳差、四肢乏力、腹泻,大便呈稀水样,每日3~7次.在当地卫生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并给予抗炎、抗病毒等治疗,病情无好转,且加重,体温升至40℃.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治疗,入院后查血常规WBC11.3×109/L,肥达氏反应阴性,外围血涂片嗜酸性粒细胞20%,骨髓象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血吸虫抗体阳性,查艾滋病相关检查结果待报.住院7 d,考虑为急性血吸虫病,遂转入本所.

  • 皮下曼氏裂头蚴病1例

    作者:陈锦英;蒋晖;周永华;吴中兴

    患者,华某,女,56岁,无锡市后宅镇居民,2005年3月9日因左颈部肿块疑肿瘤入住无锡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外科.主诉:左颈项肿块1月余,无疼痛,无发热及其他不适.肿块1月内无进行性增大.未予特殊诊疗措施,仅觉左耳痒、左肩酸痛感.患者有食用"羊肉"史.否认有日本血吸虫疫水接触史,查体:T 37℃,BP 110/70 mmHg,P 72次/min.神志清,心电图正常,影像学未见两肺实质病变,全身淋巴结未及肿大.见左颈项部有2 cm×2 cm皮下肿块,质软,界限清,无明显压痛.B超示低回声肿块,颈软无抵抗,甲状腺无肿大.实验室检查:Hb 127 g/L,ALT 28 U/L,BUN 7.2 mmol/L,Cr 63μmol/L,拟诊神经鞘瘤.3月11日行左颈部肿块摘除术.

  • 金华市钉螺分布抽样调查

    作者:余新图;王道芳

    按照浙江省执行<全国第三次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螺情抽样调查实施细则>方案,从金华市8个流行县(市、区)1 385个流行村中抽取6个县18个村开展了螺情分布抽样调查,并对抽样情况进行分析,为制订"十一五"血防规划提供依据.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