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6947
  • 国内刊号: 43-1213/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21
  • 曾用名: 普通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吕新生 王志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前人路半肝血流阻断法在巨块型肝癌规则性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章跃民;杨杰;尚现章;朱新生

    目的:探讨前入路半肝血流阻断法在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行规则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年半间笔者应用前入路半肝血流阻断法行规则性肝切除术15例的原发性巨块型肝癌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3d总引流量、肝功能及并发症的指标.结果 术中平均失血量为(820±346)mL;术中输血9例,平均输血量(533±176) mL;术后3d总引流量平均为(426±285)mL;血清ALT,TBIL,PA及PT各指标值在术后7d内有10例(10/15)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术后14 d内有13例(13/15)恢复到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难治性腹水1例,无肝衰竭和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 前入路半肝血流阻断法能有效控制术中出血,对残余肝功能损害小,术后恢复快,提高了伴有肝硬化巨块型肝癌的手术安全性.

  • 以发热为首发表现的肝癌误诊为肝脓肿3例报告

    作者:任俊;余开焕;陈辰;马鹏;韩涛

    目的:探讨肝癌误诊为肝脓肿的原因,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以发热为首发表现的肝癌误诊为肝脓肿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因误诊,导致病程迁延.其中2例临床治疗效果良好,1例因误诊而错过佳治疗时机.结论 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均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误诊.全方位综合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可减少误诊.

  • 高海拔地区创伤后患者体液免疫的变化

    作者:杨恒;刁海鑫;王芳;甘春成;栾宁

    目的:探讨亚高原地区创伤患者体液免疫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39例胸腹部创伤患者,分别在创伤后1,5,10d测定外周血IgG,IgM,IgA,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创伤后第1,5天IgG,IgM,IgA变化不明显(P>0.05),第10天IgG,IgM亦无变化(P>0.05),但严重创伤组的IgA明显升高(P<0.05).结论亚高原地区创伤后,早期体液免疫抑制效应弱,创伤后第10天,外周血IgA浓度升高,外周血IgA浓度变化可作为高海拔地区创伤后患者体液免疫的变化的观察指标.

  • 精准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的疗效分析

    作者:安东均;安琳;张成;门定坤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非规则性肝切除(38例)与精准肝切除(21例)治疗肝癌,比较两种术式围手术期和随访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AST水平、标本切缘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年复发率和生存率等进行数据分析,对随访1~2年的临床资料亦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精准组和非规则组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 650±610) mL vs.(1050±910)mL,t=1.628,P>0.05];精准组术中输血量较非规则组少[(350±250)mL vs.(750±500)mL,t=2.520,P<0.05];精准组术后AST上升幅度较非规则组小[(169±131) U/L vs.(350±293)U/L,t=2.455,P<0.05];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4.8% (1/21)和21.1% (8/38) (P <0.05);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精准组较非规则组低[33.3% (7/21)vs.71.1% (27/38),P<0.05];术后1年肿瘤复发率精准组较非规则组低[23.8%(5/21)vs.44.7%(17/38)];术后1年生存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85.7% (18/21)和78.9%( 30/38),P>0.05].结论 精准肝切除较之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肝癌,手术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较好.

  • 巨大原发性肝血管肉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邱莎莎;邓晓;李代强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原发性肝血管肉瘤,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无特异性,术前未能明确诊断,行手术切除治疗,病理检查示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被覆的肿瘤血管样腔隙构成,特征为形成相吻合的血管通路;免疫组化表达血管内皮细胞标记,诊断为原发性肝血管肉瘤.术后化疗3次,随访7个月死于全身衰竭.结论 肝血管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术前诊断非常困难,典型CT征象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手术联合化疗有助于延长生存期.

  •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脓肿和胆管癌:附14例报告

    作者:朱朝庚;成伟;蒋波;刘初平;吴金术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肝脓肿和胆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7月一2009年12月收治的14例肝胆管结石并肝脓肿和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肝胆管结石并肝脓肿和胆管癌的发生率为0.58%( 14/2 432),术前确诊5例(5/14,35.7%);另术中快速病检发现7例,术后病检发现2例.肿瘤切除7例(7/14,50.0%).随访的5例行肿瘤切除者生存期均超过1年,其中1例存活5年3个月;4例非切除性姑息性手术分别存活1,6,7,13个月.结论 有多年肝胆管结石病史患者合并肝脓肿时要考虑胆管癌的可能.早期诊断及早行肿瘤根治切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的治疗分析:附30例报告

    作者:汤佳音;罗蒙;施志强;徐庆;陈炜;周鸿;顾磊;蒋春晖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急诊手术5例,择期手术25例;其中传统修补术9例,无张力修补术21例.结果 男28例,女2例,中位年龄48(31 ~79)岁;单侧腹股沟斜疝24例,单侧腹股沟直疝4例,双侧腹股沟斜疝2例;肝功能Child- Pugh A级9例,B级19例,C级2例.手术均成功,术后切口感染2例,阴囊积液2例,切口疼痛和异物感2例;肝功能Child- Pugh C级2例中术后发生轻度肝性脑病1例,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随访6~36个月,1例失访,2例复发结论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患者应尽早手术,术后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肝功能较差者,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 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

    作者:贺舜民;余枭;汪东文;宋军;杨永超;唐华勇

    目的:探讨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12月由同一组主刀医师完成63例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患者在全直肠系膜切除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随机分组分别应用弧形切割吻合器(观察组)与直线型闭合器(对照组)对直肠(肛管)残端进行切割、闭合,用32 mm弯形管型吻合器进行超低位结肠一直肠(肛管)吻合术,比较两组的优缺点.结果 术中采用弧形切割闭合器的3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无切割和闭合不全者,术后无1例发生吻合口瘘;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17.3±37.5)min vs.(149.3±42.4) min,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9.4%vs.19.4%,P<0.05),保肛成功率亦高于对照组[100%(32/32)vs.90.3% (28/31),P<0.05].结论 弧形切割闭合器在低位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中具有切割完整、闭合确实、手术时间短、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中转Miles术少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 肝叶切除在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功波;蒋波;高绪照

    目的:探讨肝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一2010年6月间肝叶切除治疗83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石分布在左肝42例(50.6%),右肝18例(21.7%),分布于全肝的有23例(27.3%);合并胆总管结石28例(33.7%),合并胆管狭窄15例(18.0%),合并左肝内胆管癌2例(2.4%).入院时肝功能Child分级A级46例(55.4%),B级30例(36.1%),C级7例(8.5%).统计术式选择、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0例(12.0%),死亡1例(1.2%).83例中71例(85.5%)无结石残留;12例(14.5%)提示肝内胆管残石,其中胆道镜取净结石7例(7/12,58.3%),未取尽结石5例(5/12,41.7%);5例未取尽结石中3例患者放弃进一步治疗并失去联系,2例在1年后出现症状入院再次手术取除结石(再次手术率2.4%).全组随访2个月至3年,除上述3例失访外,其他80例(96.4%)获随访,均未发现复发.结论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结石取尽率高、病死率低,结合术后胆道镜再次手术率低,是肝内胆管结石治疗的有效方法.

  • 肝移植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感染率的影响

    作者:罗文峰;时军;丁利民;徐志丹;李新长;王永刚;龙成美;罗来邦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早期 (移植后1~7d)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受者45例,随机分成3组,即肠外营养支持(PN)组、肠内营养 支持(EN)组、代谢调理(MI)组(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及精氨酸静脉注射),每组15例.各组营 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观察各组受者术后2周感染率的发生情况.结果 EN组和MI组术后 2周感染率显著低于PN组(P<0.05),EN组和MI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肝移 植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中,肠内营养和代谢调理营养较之肠外营养更能有效地降低术后感染率.

  • 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糖代谢的影响

    作者:徐心;周娟;徐金锴;李国威

    目的:探讨脾切除门奇静脉断流术对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糖代谢的影响及可 能的机制.方法:选择40例未合并糖尿病的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住院患者,比较脾切除门奇 静脉断流术前后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瘦 素,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术后2周,空腹血清胰岛素平均水平自术前的 (13.55±4.55) mU/L降至术后的(9.85±1.35)mU/L(P <0.01).术后ISI由术前的-4.1±0.2 升至-3.6±0.4,而HOMA - IR由术前的5.5±2.1降低至3.3±0.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义(P<0.01).血清瘦素自术前( 14.0±9.88) μg/L降至术后(10.68±6.04) μg/L(P<0.05),血 清TNF-α自术前(381.6±69.5) ng/L降至术后(325.3±48.7) ng/L(P <0.05).结论 脾切除门 奇静脉断流术能缓解乙肝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胰岛素抵抗,改善病肝糖代谢紊乱.

  • 改良性结肠造瘘治疗外伤性结肠损伤

    作者:易晓雷;刘俊;李旭辉;汪杰

    目的:探讨创伤性结肠损伤的诊断和佳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33例结肠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确诊7例,术中确诊26例.32例患者采用改良性结肠造口术治疗,术后3个月拔除造瘘管,均一期治愈;其中1例结肠多处破口者行传统法造瘘,3个月后二期手术关瘘.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治愈.结论 改良式结肠造口对绝大多数结肠损伤的治疗是安全可靠的,值得推广应用.

  • 成人钝性肝损伤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董志涛;罗昆仑;方征;刘洪;张伟杰;李界明

    目的:评价成人钝性肝损伤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间非手术治疗96例成人钝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外伤I级者51例(53.1%),Ⅱ级30例(31.3%),Ⅲ级12例(12.5%),Ⅳ级3例(3.1%).诊断包括病史、超声检查,腹腔穿刺及CT检查.入院后监测生命体征,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非手术治疗成功87例,成功率90.6%,中转手术治疗9例.共发生并发症15例,包括右侧胸腔积液12例,肝周脓肿3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 对钝性肝损伤施行非手术治疗是可行的;严格选择适应证、注意监测血流动力学、超声及CT等辅助检查,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 Rho激酶抑制剂对部分肝切除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建超;沈世强;林福生;闫瑞承;李宁

    目的:探讨Rho激酶抑制剂法舒地尔对大鼠部分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将54只大鼠随机均分为A组(假手术组),B组(I/R模型组),C组(法舒地尔预处理+ I/R模型组).无创伤血管夹、断肝左、中叶血供45 min(约占全肝的70%)后再灌注,同时切除未阻断的诸肝叶(约占全肝30%).成模后检测各组术后1,3,6h各时点血清转氨酶水平,RhoA蛋白的表达,肝组织匀浆中NO和MDA含量及NO,SOD活性,评价Rho激酶抑制剂对肝IRI的保护作用.结果 C组经法舒地尔干预术后,肝功能较B组改善明显,eNOS,SOD活性及NO含量均显著增高,MDA含量降低,SOD/MDA比值增加,病理示肝细胞损伤减轻.RhoA蛋白在A组有一定程度的表达,B组较A组表达增加,C组水平较B组有所减少.结论 RhoA/Rho激酶信号通路在肝IRI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法舒地尔u可抑制RhoA蛋白的表达,调节NO含量,降低肝脏脂质过氧化,促进自由基的清除,从而减少肝脏1/R损伤.

  • CCl4增敏的二乙基亚硝胺诱导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波;何生

    目的:探讨建立死亡率低、诱癌时间短、成功率高、操作方便及与人肝癌的发生过程相似的动物肝癌模型的方法.方法:取8周龄Wistar大鼠40只,先给予50% CCl4油溶液按0.3 mL/100 g后肢皮下注射,每周2次,共2周;休息2周,然后给予95μg/mL的二乙基亚硝胺(DEN)自由饮水12周.结果 整个诱癌过程大鼠无死亡,体质量增加,精神状态好;诱癌第16周所有大鼠诱发出肝细胞性肝癌.结论 以CC14增敏的DEN喂养可以方便、简单、稳定地建立大鼠肝癌模型.实验动物死亡率低,成模率高.

  • PTCH和SMO在大鼠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颜朗;孔宪炳;朱艳志

    目的:探讨PTCH和SMO两种基因在大鼠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SD大鼠肝癌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良性组织中PTCH mRNA和SMO mRNA的表达.结果 13例肝癌癌组织中与其旁良性组织PTCH mRNA表达量为6.33±0.62与7.18±0.99,而SMO mRNA表达量为7.93±1.00与8.76±0.83,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TCH和SMO是Sonic Hedgehog( SHH)信号通路激活的重要因子;SHH通路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

  • EGCG抑制IL-6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朱宝和;何裕隆;詹文华;王昭;张常华;詹勇强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 EGCG)抑制IL-6诱导胃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及机 制.方法:以50 ng/mL IL-6或不同浓度EGCG培养AGS胃癌细胞株,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胃 癌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肿瘤细胞培养液中VEGF的蛋白水平;RT- PCR 检测胃癌细胞VEGF mRNA表达;制备胃癌细胞条件培养液培养血管内皮细胞,采用MTT法检测血管内 皮细胞的体外增殖;小管形成实验检测血管内皮细胞体外小管形成;基质胶( matrigel)塞实验检测体内 血管形成.结果 IL-6诱导胃癌细胞VEGF蛋白表达增加2.4倍,VEGF蛋白分泌增加2.8倍,而 VEGF mRNA表达增加3.1倍;EGCG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IL-6诱导的胃癌细胞VEGF蛋白的表达、分 泌和VEGF mRNA表达.VEGF中和抗体及EGCG在体外可以显著抑制IL-6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t=3.02,P<0.01;t=2.56,P<0.05)和小管形成(t=3.38,P<0.01;t=3.61,P<0.01)以及在 体内的血管生成(t=2.66,P<0.05;t=3.77,P<0.01).结论 EGCG通过下调胃癌细胞VEGF的表达,而抑制IL-6诱导的肿瘤血管生成.

  • 肝癌促血管生成因子对肝癌手术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帅;古维立;杨劭宇;翁杰锋;梁柳森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胎盘生长因子( PIGF)的表达量与肝癌临床病理的关系,并评估PIGF表达量对肝癌切除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随机收集2006年5月-2008年8月行肝癌切除患者的肿瘤标本63例.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肝癌组织VEGF-A,VEGF-C和PIGF的表达量;采用ELISA检测各个标本PIGF蛋白的浓度.以CD34免疫组化染色评估肝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分析上述3个血管生成因子与肝癌临床病理的关系,以及与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并观察PIGF含量与肝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VEGF-A,VEGF-C和PIGF在肝癌早期转移病例中的高表达率分别为62.5% (10/16),68.8%( ll/16)和87.5%(14/16),PIGF基因在早期转移病例中的高表达率高于前两者(P<0.05);VEGF-C和PIGF表达量与AFP浓度相关,AFP浓度>245 ng/dL时,VEGF-C和PIGF的高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肝癌处于Ⅱ期或Ⅲll期时,PIGF蛋白含量越高,早期复发的可能性越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癌 Ⅱ+Ⅲ期患者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1期患者的微血管密度(P<0.05),肿瘤直径大于5 cm患者的微血管密度与PIGF表达量呈正相关(r=0.58,P=0.025).结论 PIGF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肝癌切除后复发有关,尤其在肝癌的 Ⅱ,Ⅲ期存在相关性.PIGF可以作为晚期肝癌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

  • β-catenin在L-02,WB,HepG2和SMCC-7721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申海军;陈广瑜;詹建兴;胡波;金世龙

    目的:探讨β - catenin的异常表达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分化中的意义.方法:将4种细胞株进行贴壁培养传代.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β - catenin在人肝细胞株(L-02),人肝干细胞株(WB),肝癌细胞株( HepG2,SMCC-7721)中表达的特征.结果 在L-02细胞株中,β- catenin几乎全部分布于细胞膜,而细胞质和细胞核几乎无表达;在WB细胞株中,β- catenin主要分布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较少表达;在HepG2和SMCC-7721细胞株中,β- catenin几乎全部分布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并且有较高表达,在SMCC-7721中的表达多于HepG2细胞株.结论 β- catenin由细胞膜逐渐向细胞质和细胞核异位表达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分化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生长激素受体靶向siRNA联合5-FU对人结肠癌肝转移的影响

    作者:周东;张毅;粱道明;袁勇;李思齐;曾德妙;陈嘉勇

    目的:探讨小分子干扰RNA( siRNA)靶向抑制人生长激素受体(hGHR)联合5-FU对人结肠癌细胞肝转移的影响.方法:建立人结肠癌细胞SW480 BALB/c小鼠肝转移模型,并针对hGHR基因靶点构建siRNA干扰质粒,将荷瘤小鼠随机分成6个不同处理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质粒组、生长激素(GH)组、5-氟尿嘧啶(5-FU)组、5-FU+质粒组、5-FU+质粒+GH组,观察各组肿瘤的肝转移情况.结果 各组小鼠均有肝转移瘤形成,质粒组肝转移瘤数较生理盐水及GH组明显减少(2.67±1.37vs.10.17±1.94,10.50±1.38)(P<0.05);干扰质粒与5-FU联用后肝转移瘤数略低于两者单独使用(2.33±1.03vs.3.17±0.98,2.67±1.3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FU+质粒的基础上加用GH并不增加肝转移瘤的发生(P>0.05),但能改善小鼠由GHR抑制和化疗药物的毒性引起的体质量降低(P<0.05).结论 siRNA靶向抑制hGHR可降低小鼠中人结肠癌细胞SW480肝转移的发生,GHR在肿瘤转移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潘炳权;王伟;葛晓军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2例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肠内营养)和对照组(肠外营养),每组26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经营养治疗后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8天免疫学指标包括CD3+,CD4+,CD4+/CD8+比值及IgA,IgG,lgM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早期营养支持均能明显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而肠内营养在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日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 肝细胞癌中Bcl-2,Fas,Fas-L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沈浩元;王炜;刘猛;姜开文;李丰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中Bcl-2,Fas,Fas-L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肝癌组织和10例良性肿瘤组织中Bcl-2,Fas,Fas-L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与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40例肝细胞癌中Bcl-2,Fas,Fas -L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45%,75%,70%,10例肝良性病变中Bcl-2,Fas,Fas -L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0%,30%,30%.Bcl-2,Fas,Fas -L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率高于肝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l-2蛋白的表达与Fas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90,P<0.05).结论HCC的Bcl-2表达上调可能通过阻断Fas/Fas -L凋亡通路和其直接抗凋亡作用导致HCC细胞得以免疫逃逸.Fas,Fas-L表达的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浸润转移能力,其极有可能作为判断肿瘤转移能力的参考指标.

    关键词: 肝细胞 Bcl-2 Fas FAS-L
  • 黄芪注射液对肝癌细胞HepG2生长及细胞内NF-kB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学良;王忠裕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肝癌细胞生长及细胞内NF- K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浓度的黄芪注射液作用HepG2细胞,以MTT法检测黄芪注射液对HepG2细胞生长的影响.根据MTT实验结果,分别采用浓度为0,6.25%,12.5%,25.0%的黄芪注射液作用HepG2细胞48 h,Westem blot法检测各组肝癌细胞中NF- KB的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对HepG2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P <0.05~0.01),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0.39192.Western blot检测显示,黄芪注射液能浓度依赖性抑制HepG2细胞中NF- KB蛋白表达.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肝癌HepG2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并能下调细胞NF- KB蛋白的表达.

  • GP73联合AFP检测价值及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和复发监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侯旭;刘凯;王广义

    甲胎蛋白( AFP)是临床上诊断肝细胞癌几乎惟一可用的血清标志物,其诊断准确率并不理想;高尔基体糖蛋白73( GP73)是当前被认为是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一个新的血清学肿瘤标志物.笔者就GP73及AFP两种肿瘤标记物的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早期诊断和复发监测的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肝细胞癌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邢荣春;刘伟

    随着对肿瘤标志物研究的深入,对肝细胞癌诊断和复发监测指标也有了新的认识.笔者就近几年来发现和检测到的肿瘤标志物在肝癌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在肝细胞癌诊治中的应用和研究从多方位做一综述,企能对肝癌的诊断、分类、预后判断以及指导治疗有所帮助.

  • 多排螺旋CT血管显像技术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

    作者:温丽娟;沈建飞;黄启成;张秀丹;王丽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显像技术(CTA)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肝动脉、门静脉系统的显示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肝脏肿瘤性病变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119例行64排螺旋CT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扫描,分别行大密度造影( 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3种方法重建,比较多排螺旋CTA对肝动脉、门静脉的显示情况,以及对术中出血风险的评估.结果 肝动脉Ⅵ级显示MIP与VR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均优于SSD法(P<0.05);3种重建技术对于门静脉Ⅰ,Ⅱ,Ⅲ级分支均显示良好,显示率都在98.1%以上(P>0.05).CTA预测术中出血风险较小的准确率为96.7%,出血风险较大的准确率为90.5%,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肝脏多排螺旋CTA血管显像技术可以满足临床的需求,MIP与VR联合应用对肝动脉和门静脉显示效果佳,SSD亦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CTA可以初步预测术中出血的风险.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癌围手术期处理中的应用

    作者:樊献军;谭黄业;肖咏梅;龙游;廖斌;孟承果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肝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处理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4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FTS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FTS组采用FTS理念指导下优化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第1天和第5天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记录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FTS组术后应激水平显著降低,排气排便时间提前,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FTS理念应用于肝癌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是安全、有效的,可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

  • 完全腹腔镜下原发性肝癌切除32例报告

    作者:周乐杜;龚学军;李劲东;王志明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癌切除的安全性、可行性和微创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2月行腹腔镜肝癌切除术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腹腔镜下肝癌切除术成功,无中转开腹.病灶分别位于Ⅱ段(3例),Ⅲ段(8例),Ⅱ+ Ⅲ段(10例),Ⅳ段(2例),Ⅴ段(4例),Ⅵ段(5例).病灶直径1.8 ~9.2 cm,平均4.3 cm,均为单病灶,均合并肝硬化.术前肝功能Child A级者27例,Child B级5例.术式包括:左半肝切除2例,左外叶切除15例,局部切除15例.术中采用结合超声刀和LigaSure或内镜下切割缝合器(Endo - GIA)联合断肝.2例患者临时阻断第一肝门,时间分别为15,22 min,3例患者术中输红细胞2U.术后无创面出血及胆瘘等并发症,无肝功能衰竭发生,均痊愈出院.32例随访5 ~26个月,3例局部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镜肝癌切除是安全、可行的,腹腔镜肝癌切除技术难度大,手术适应证应严格选择,病灶大小和位置是主要的参考指标;超声刀与Ligasure联合断肝止血效果好、解剖结构清晰.

  • 复发性小肝癌再次手术和消融栓塞治疗的探讨

    作者:罗嘉;吴飞跃;汤明

    目的:探讨复发性小肝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第1次手术后复发的小肝癌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再次手术组和消融栓塞组,比较两组术后3年生存及复发情况.结果:再次手术组24例,均行局部切除加肝动脉化疗泵植入行化疗栓塞.消融栓塞组23例,均行局部射频消融治疗加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再次手术组3年无瘤存活率(66.7%,16/24)高于消融栓塞者(47.8%,11/23)(P<0.05),手术切除肿瘤局部复发率(25.0%,6/24)低于消融栓塞(34.8%,8/23) (P<0.05).直径<3 cm的肿瘤,采用手术或消融栓塞治疗者3年生存率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5 cm肿瘤采用手术治疗者3年生存率高于消融栓塞治疗,复发率低于消融栓塞治疗(均P<0.05).结论:临床医生在为复发性小肝癌患(<3mm)者提供治疗方案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充分考虑患者意愿.对肿瘤为3~5mm者则以手术为宜.

  • 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60岁以上肝癌患者手术风险的价值

    作者:李珂;薛焕洲;王亚东;姜青峰;申权;张晓

    目的:探讨P-POSSUM评分系统对预测60岁以上老年患者肝癌切除术风险的价值.方法:对4年间接受肝癌切除术年龄> 60岁的382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应用P-POSSUM评分系统评分计算并发症和病死率,并与同期≤60岁的649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P-POSSUM评分系统预测> 60岁老年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71% (167/382),病死率为7.59% (29/382),而实际发生的并发症为38.22% (146/382),病死率为4.97% (19/382)(均P>0.05).而对≤60岁组的并发症率和病死率预测率均显著高于实际发生率(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P-POSSUM评分系统能较准确地预测老年肝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病死率;该系统可用于临床指导> 60岁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 腹腔镜肝切除治疗肝肿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吕游;彭心宇;张示杰;潘晓琳;阿杜瓦一;孙红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LH)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行肝切除患者随机分入LH组和开腹肝切除(O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的用量、术后住院天数、有无并发症、围手术期体温变化及血象的变化.结果LH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进食时间、术后止痛药用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手术期体温均明显少于OH组(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仿,均无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在病例选择适当时,腹腔镜肝切除术安全、可行、临床效果确切,对机体免疫影响小,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 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脏肿瘤的疗效评价

    作者:江涛;王轩;陆雷;张冬华;张荣生;李增才;张斌

    目的:评价精准肝切除术治疗肝脏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近2年内收治的143例肝脏肿瘤患者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方法行精准肝切除84例(精准组)和行传统肝切除59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后的近期效果.精准组采用肝段或肝叶切除方式,术中以半肝阻断或不阻断入肝血流为主.传统组采用肝门血流全阻断下大块钳夹缝扎法.结果:精准组手术切除时间[(134±86)min]显著长于对照组[(71±52) min] (P <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74±186)mL和(340±220) mL,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055).术后精准组当日引流量[(175 ±86)mL]显著少于对照组[(311±98) mL] (P<0.01).精准组术后3d内血清ALT,AST,总胆红素,C反应蛋白峰值依次分别为(283.9±218.4)U/L,(215.5±171.3)U/L,(27.7±15.9) μmol/L,(35.4±17.3) mg/L,对照组分别为(754.5±273.0) U/L,(692.1±216.7) U/L,(46.3±20.1)μnol/L和(79.5±31.8)mg/L,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精准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7%和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但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精准肝切除以小创伤和大肝脏保护获得了较佳的康复效果,是一种安全、低创的肝切除方法.

  • 并存高血糖肝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傅熙博;贺金云;张玉会;付庆才;何忠野;郝志强

    目的:探讨合并高血糖的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方法:对98例合并高血糖的肝癌行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术前空腹血糖均控制在6.1~11.1μmol/L,尿酮体(-);术中血糖控制在6.8~11.2 μmol/L;术后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98例均顺利施行了手术.手术恢复良好,仅发生切口感染7例(7.14%),肺部感染3例(3.06%),泌尿系感染3例(3.06%),腹腔脓肿1例(1.02%),肺部感染病例中1例(1.02%)合并酮症酸中毒.结论肝癌患者肝功异常可能诱发高血糖或加重原有糖尿病.对合并高血糖的患者,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加强营养支持,积极处理感染、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是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作者:李世兰;钱建忠;徐洪明

    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olipoma,HAML)的影像学、病理学特征以及治疗和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 -2009年5例HAM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B超,CT或MRI检查,以肝脏实质性病变入院行肿块及部分肝脏切除术.结果 影像学显示肿瘤形态规则、边界清楚.病理结果显示肿瘤均由不同比例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组成,免疫组化结果HMB45和SMA均阳性表达,经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为HAML.术后6个月至1年随访未见复发及死亡.结论:HAML为少见的肝脏肿瘤,肿瘤生物学行为以良性为主,由于其形态学表现多样,容易误诊为恶性,病理医师在诊断时应有HAML的概念,避免误诊.

  • 肝癌肝切除的输血因素分析

    作者:陈启斌;英卫东;许戈良;马金良;李建生;葛勇胜;余继海

    目的:探讨肝癌肝切除输血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肝癌肝切除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肝癌肝切除输血的临床因素.结果: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肝硬化程度,肿瘤直径,大血管侵犯,切肝段数,谷草转氨酶,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水平这8个变量为输血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并依次建立了Logistic回归预测输血的方程式.结论:通过对肝癌病人术前输血影响因素的分析,预测输血的概率,从而对高输血概率的肝癌病人选择实施自体输血,可以有效减少异体输血导致的不利影响.

中国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