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6947
  • 国内刊号: 43-1213/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21
  • 曾用名: 普通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吕新生 王志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微波固化治疗

    作者:安东均;马富平;张成;陈阁;董浩;周党军

    笔者采用微波固化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35例.常规手术探查肝脏,对瘤体较大(>10cm)或多发难以切除的35例患者,采用术中微波固化技术治疗.全组术后随访6~50个月,经B超复查瘤体缩小幅度均达85%以上.31例病灶血供完全消失,4例病灶血供大部分消失.全组腹胀及其他症状解除.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有少量出血、发热、肝功能轻度受损,均对症治疗痊愈,无手术死亡.提示术中微波固化治疗肝脏多发及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操作简单,疗效好,并发症少.

  • 不阻断肝门的肝切除术63例治疗体会

    作者:任少平;赵鸿志;曾显斌;王秋勇;李永旺;林岩生

    回顾性分析不阻断肝门行肝叶切除治疗63例良恶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和并发症与阻断肝门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示未阻断肝门组均能成功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并发症与阻断肝门组无明显差别(P>0.05).作者认为,只要病例选择适当,术者切肝技术熟练,大部分病例不需阻断肝门亦能顺利完成肝切除手术.

  • 肝肾联合移植1例报告

    作者:司中州;齐海智;贺志军;胡伟;李一宁

    笔者对1例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的患者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采用背驮式肝移植及常规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方案采用达利珠单抗(赛尼哌)、他克莫司(FK506)、酶酚酸酯(MMF)及激素联合用药.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移植肝肾功能良好,现已存活15个月.提示完善的手术技术,围手术期合理治疗措施是肝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移植肝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 肝内胆管支撑引流预防胆管癌术后胆系逆行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周先亭;黄庆先;李绍军;张翠生;孙孚波;刘小方;孙立臣

    笔者所在医院6年间对中上段胆管癌患者39例施行了根治切除术.在行肝肠盆式吻合时,于肝胆管内放置与胆管内径一致的支撑引流管,再用1号丝线将其固定于胆管壁上,防止过早脱落.2例术后1个月发生胆道大出血,经介入治疗出血停止.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有2例支撑管过早脱落,出现反复发作的寒战、发热胆系逆行感染.37例无术后胆系感染,恢复良好.提示:高位胆管癌切除术中肝内胆管放置支撑管引流,可以预防胆管癌术后反复发作的胆系逆行感染,此法是一种简单、可靠、行之有效的方法.

  • 血清AFP,AKP及γ-GT联合检测对肝癌介入化疗预后的评估价值

    作者:段文都;刘鸿章;刘力;王建中;刘岩;焦征;张颖;刘力亚

    检测42例予FAM方案行肝动脉介入化疗的乙肝后肝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AFP,AKP,γ-GT水平,观察治疗后2~3周上述指标的变化及与患者中位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示,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0.20个月;血清AFP,AKP,γ-GT均下降至正常范围者20例,其生存期明显长于3项中1~2项或3项均未降至正常范围者(22例).提示,采用FAM方案行肝动脉介入化疗方法治疗的乙肝后肝癌患者,血清AFP,AKP,γ-GT 3项均下降至正常则有助于评估患者的预后.

  • 原发性肝癌动脉血供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的对比研究

    作者:郑静;廖锦堂;李海平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在肝癌血供的半定量及定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2例原发性肝癌的64个肿瘤在经动脉导管栓塞化疗术前3d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对每一个肿瘤的动脉血流进行分级,CDFI按国内分级标准分为四级:0,Ⅰ,Ⅱ,Ⅲ.同时测量肝固有动脉、门静脉血流参数.在患者进行TACE过程中行肝动脉数字减影造影(DSA),将肿瘤内部血流分为三级:1,2,3.并对其中30例患者于TACE术后7d内进行CDFI复查,观测上述指标变化.分析CDFI与DSA肿瘤血流分级的相关性,以及TACE治疗后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 (1)CDFI显示64个肿瘤,0级血供6个,Ⅰ级血供3个,Ⅱ级血供1 8个,Ⅲ级血供37个;DSA显示64个肿瘤中,乏血供者4个,中等血供者13个,富血供者47个.CDFI四级分级方法与DSA分级方法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s=0.644,P<0.01),其中CDFI血供分级的0级与DSA血供分级的1级相对应;Ⅰ,Ⅱ级与2级相对应;Ⅲ级与3级相对应.(2)TACE术后肿瘤血流分级大部分较术前减少,肝动脉内径稍变窄,肝动脉血流量减少,而门静脉血流量反应性增加.结论 CDFI博动性血流四级分级方法与DSA分级方法相关性好,CDFI血供分级的0级,Ⅰ和Ⅱ级,Ⅲ级分别与DSA血供分级的1,2,3级相对应,可以反映原发性肝癌肿瘤内动脉血流的丰富程度,CDFI可以间接反映原发性肝癌TACE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 Pringle's法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徐贵星;尉公田

    目的 探讨Pringle's法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7例第二肝门区肿瘤施行Pringle's法+肝静脉阻断切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7例患者中原发性肝癌27例,转移性肝癌2例,肝巨大血管瘤8例.肿瘤平均直径12.7cm(6~35 cm).肿瘤侵犯1根主肝静脉6例,侵犯2根主肝静脉20例,侵犯3根主肝静脉11例.行右三叶切除11例,右半肝切除5例,中肝叶切除9例,Ⅷ段切除4例,左三叶切除5例,尾状叶切除3例.平均第一肝门阻断时间29min(17~48 min),平均肝静脉阻断时间21min(8~32 min).行肝静脉修补1例.平均术中出血量950mL(200~4000 mL).全组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次,均经治疗后愈.无死亡病例.结论 Pringle's法联合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术中既能达到减少术中出血的目的 ,又能防止术中肝静脉破裂导致空气栓塞,还避免了下腔静脉阻断所引起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血流阻断技术.

  • BCSG1基因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何劲松;袁建辉;王先明;郭良峰;朱国献;伍健春;李戎;王敏;陈伟财;吴恢升

    目的 探讨乳腺癌特异基因(BCSG1)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CEF方案)前后乳腺癌组织BCSG1的表达,比较化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情况,分析新辅助化疗前后BCSG1蛋白表达与肿瘤形态学变化的关系.结果 3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均有明显缩小(P<0.01),病灶缓解率(CR+PR)为85.6%;新辅助化疗后BCSG1 mRNA表达水平亦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BCSG1蛋白高表达率低于新辅助化疗前(P<0.01).结论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BCSG1在分子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降低,与新辅助化疗后疗效呈负相关(r=-0.539,P<0.01),提示BCSG1可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因子.

  • 主肝静脉和肝短静脉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海全;邢雪;孙国锋

    目的 探讨主肝静脉和肝短静脉(SHVs)的数量、位置、分型、口径等参数.方法 取60具成人尸体标本,测量肝左、中、右静脉的肝外长度、注入下腔静脉(IVC)管径;按其SHVs汇入下腔静脉左侧壁、前壁和右侧壁分为左、中、右3排,测量SHVs的数量、位置、口径及其与主肝静脉的关系.结果 肝左、中、右静脉开口于IVC肝后段上1/4段,其中肝左、中静脉共干者73.3%(44例),肝左、中、右静脉共开口者1.7%(1例),3支分别汇入者25.0%(15例),SHVs直径为1.5~17.8(5.4±1.4)mm,3~35支SHV从不同方向和节段注入下腔静脉.肝右静脉直径与SHVs直径呈负相关(r=-0.34,P<0.05);肝左静脉直径与SHVs数目呈负相关(r=0.24,P<0.05).肝右后下静脉(IRHV)出现率为83.3%,平均直径为2.6~8.0(4.3±1.2)mm.结论 SHVs变异较大,管径粗者数量少.SHVs的口径、数目与主肝静脉口径、数目呈相互消长.肝右静脉直径愈大,SHVs直径愈小;反之SHVs直径愈大.肝左静脉直径愈大,SHVs数量愈少;反之SHVs数量愈多.

  • 小型猪非转流原位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潘明新;孔凡东;李爱辉;谢金敏;张翌;王玲;高毅

    目的 探讨中国小型猪非转流条件下原位肝移植的围手术期特点,以建立成熟、稳定的移植模型.方法 通过预实验组8例次和实验组18例次非转流条件下中国小型版纳猪原位肝脏移植术,观察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及重要代谢指标的变化,改进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特点.结果 预实验组8例次均在术后当天死亡.实验组18例次无术中死亡,术后7d存活率为88.9%.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179.6±14.3)min,平均无肝期(27.3±3.4)min.无肝期血流动力学及生化代谢波动明显.术后当天麻醉清醒,术后约3~5 h开始自行排尿,术后第3天正常进食.结论 手术中无肝期时间的缩短及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是非转流条件下猪原位肝移植成功的关键.

  • 射频消融联合亚砷酸治疗兔肝VX2肿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盟辉;王巧玲;孔宪炳;宋瑞卿;甘兆红;樊伟;王辉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联合亚砷酸局部治疗对兔肝VX2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建立新西兰兔肝VX2肿瘤模型2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分别进行亚砷酸(亚砷酸组)、射频消融(射频组)、射频消融加亚砷酸(联合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于术前、术后1,3,7d和14d耳缘静脉抽血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同时行超声学检查.治疗后第14天处死所有实验动物,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并分析其与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联合组治疗后仅第1天ALT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3天下降至接近术前水平;联合治疗能更好地抑制肿瘤生长;亚砷酸组、射频组及联合组肿瘤组织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射频组低于亚砷酸组(P<0.05),联合组低于其余2组,VEGF表达强度与肿瘤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78,P<0.01).结论 联合治疗能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而抑制肿瘤生长,且对肝脏无明显损害.

  • 重组人抗HBsAg-Fab阻断肝移植后HBV再感染的体外研究

    作者:潘桃;唐莉;陈知水;王大为;程敦秀;郭晖

    目的 研究重组合成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的小分子抗体Fab阻断肝移植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作用效应.方法 通过体外抗原黏附实验,补体毒实验和病毒感染实验,计算抗原黏附率、细胞死亡率和细胞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研究抗体Fab的功能效应.结果 在有、无重组抗体存在时,组间的抗原黏附率、细胞死亡率及细胞感染率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均为P<0.05),实验数据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 重组合成抗体Fab能阻断抗原对靶细胞的黏附,能介导补体毒杀伤靶细胞,降低HBV对人原代肝细胞的感染率.基因重组的小分子抗体Fab的体外效应实验为其在体内临床应用打下基础.

  • 靶向IGFIR的siRNA抑制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作者:牛坚;李向农;韩泽广

    目的 探讨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受体(IGFIR)干扰质粒(PSUPER-siRNA-IGFIR)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裸鼠移植瘤模型,将PSUPER-siRNA-IGFIR质粒转染入移植瘤中,观察对肿瘤生长的作用.结果 PSUPER-siRNA-IGFIR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裸鼠移植瘤有生长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IGFIR和MVD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 PSUPER-siRNA-IGFIR能抑制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 肝细胞癌中Ephrin-A1及其受体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陈钢;王怡;易继林;沈文状;李兴睿;刘谨文

    目的 探讨Ephrin-A1及其受体与肝细胞癌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52例肝细胞癌(肝癌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标本中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和EphA2蛋白及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之间的关系.结果 在52例肝癌组中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EphA2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6%(31/52),53.8%(28/52)和17.3%(9/52),而癌旁组织中的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1%(12/52),28.9%(15/52)以及21.2%(11/52).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在两组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EphA2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 mRNA在肝癌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7.3%(35/52)和73.7%(38/52),明显高于癌旁组中的阳性表达42.3%(22/52)和48.1%(25/52)(P<0.05),而EphA2mRNA在两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Ephrin-A1蛋白的高表达与患者的甲胎蛋白(AFP)水平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有关(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在肝癌组中Ephrin-A1的表达与EphA1的表达呈正相关(r=0.671,P<0.01);而Ephrin-A1与EphA2的表达无相关性;肝癌组中Ephrin-A1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0.826,P<0.01).结论 Ephrin-A1通过与其受体EphA1相结合,促进肝细胞癌的血管生成,从而促进肝细胞癌的生长、浸润和转移;Ephrin-A1及其受体EphA1有望成为肝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新的靶点.

  • 联合免疫治疗对肝移植大鼠移植肝组织学和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骅;吴志勇;曹晖

    目的 用抗CD-40L单抗加小剂量CsA联合免疫治疗肝移植大鼠受体,观察其生存时间、移植肝组织学和Th1/Th2细胞因子谱的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后,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A组为同基因移植组,SD→SD;B组为同种异体移植组,SD→Wistar,不用任何免疫抑制治疗措施;C组,SD→Wistar,采用CsA处理;D组,SD→Wistar,采用CsA加抗CD-40L(CD-154)单抗处理.观察各组肝移植受体生存期和移植肝病理变化;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A,D组均可长期存活,B,C组生存时间分别为(13.8±2.4)d,(29.8±4.1)d;B,C组病理组织切片见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D组移植肝组织损伤程度显著减轻,A组基本无排斥反应.B组血清IL-2和IFN-γ高于其余各组(P<0.05),C,D组IL-4,IL-10水平较B组有所升高(但P>0.05),尤其D组IL-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联合免疫治疗可有效抑制其急性排斥反应,延长大鼠肝移植受体的生存时间.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高水平表达与诱导移植耐受、抑制排斥反应有重要关系,它有助于大鼠肝移植受体和移植肝的长期存活.

  • 缺血再灌注对肝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的损伤

    作者:张岚;杨侠;杨宪法;赵佐庆

    目的 研究缺血再灌注(IR)对肝癌和正常肝组织的损伤作用.方法 超声引导穿刺新西兰兔肝脏左中叶注射VX2肿瘤组织混悬液,建立肝脏肿瘤模型.2周后,证实荷瘤模型已成功构建,乃剖腹阻断肝左中叶的肝动脉分支,60 min后去除血管阻断恢复血流;分别于再灌注0 min,1 h,1 d,3 d和7 d取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石蜡包埋切片,以HE染色法和荧光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两种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HE染色显示,IR后两种组织的凋亡细胞均有增加.至1 d时凋亡达峰值(肝癌为23%,正常组织为10%),其后虽有降低,但至7d时仍明显高于IR前水平(P<0.01).以癌组织细胞凋亡为显著,其在各时点阳性细胞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TUNEL实验显示,IR前癌组织凋亡细胞(5%)即多于正常肝脏组织(1%).IR后,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凋亡改变的特点与HE染色相似,于IR1 d和7 d凋亡细胞率分别为25%,15%和8%,2%.结论 IR后肝癌组织的损伤和细胞凋亡较正常肝组织更为显著.

  • 骨桥蛋白、甲胎蛋白表达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作者:曾文;刘青光;姚英民

    为探讨骨桥蛋白(OPN)及甲胎蛋白(AFP)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特性和预后的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HCC,10例正常肝组织及10例肝硬化组织中OPN及AFP的表达情况.结果 示:(1)OPN在HCC中存在过表达,与HCC预后有显著关系(P<0.05).(2)AFP在HCC中有过表达的趋势,与HCC的TNM分期、血清AFP水平和预后有显著关系(P<0.05).(3)40例HCC标本中,OPN和AFP表达均为阳性者16例,生存1年半以上仅5例;两者均为阴性者10例,生存1年半以上达8例;OPN阳性而AFP阴性者13例,OPN阴性而AFP阳性者1例.OPN与AFP表达率显著相关(P=0.023).OPN和AFP联合表达与HCC的TNM分期、HBV感染、血清AFP水平和生存期有显著关系(分别为P=0.014,0.032,0.001,0.001).提示:OPN和AFP的表达与HCC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两者均阳性表达时对预测HCC已发生转移具有指导意义,可作为判断HCC预后的指标.

  • 微波行部分脾切除术后细菌感染对PC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鞠新华;姜伟国;张宇;李承彬;夏振龙

    为评价脾部分切除手术对脾抗感染和组织修复功能的影响,笔者采用微波行兔脾部分切除手术后1个月静脉注射肺炎双球菌观察动物及脾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 示微波行脾部分切除手术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注射肺炎双球菌48h内均无死亡.术后1个月两组脾脏重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脾小体淋巴滤泡PCNA阳性表达计数,微波行脾部分切除手术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脾血窦PCNA阳性表达计数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微波行保脾手术能较好保留残存脾抗感染和增殖功能,是一种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 VCP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游燊;王志明;何晓顺;周乐杜

    为探讨VCP(p97)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预后之间的关系.笔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56例肝细胞癌中VCP的表达情况,分析肝癌细胞中VCP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43例行根治性肝癌切除的随访,探讨VCP的表达与复发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示,56例肝细胞癌患者的肝癌组织中33例VCP呈阳性表达,23例VCP呈阴性表达.肝癌细胞中VCP表达与pTNM分期、静脉侵犯密切有关(P<0.05).43例行根治性肝癌切除的病例中,VCP表达阳性的1,2年复发率(59.1%,86.4%)明显高于VCP表达阴性(9.5%,52.4%)者(P<0.05);VCP表达阳性的1,2年的生存率(77.3%,31.8%)明显低于VCP表达阴性的(100%,81.0%)(P<0.05).提示VCP可促进癌细胞的血管侵犯,可能以导致肝内转移有关,VCP的表达与pTNM分期有关,VCP高表达可能预示着肝癌的早期复发及预后不良.

  • Survivin和cyclinD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作者:董俊峰;吴小鹏

    为探讨survivin和cyclinD1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在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相关性.笔者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HCC组)及20例正常肝组织(正常组)中survivin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示,HCC组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66.0%(33/50),显著高于正常组(均为阴性表达)(P<0.001);其阳性表达与肝癌的肝内转移和癌灶的多发性有关(P=0.019,P=0.030).cyclinD1蛋白在HCC组的阳性率为44.0%(22/50),显著高于正常组(均为阴性表达)(P<0.001);其阳性表达与肝癌的肝内转移和分化程度有关(P=0.035,P=0.036).两种蛋白的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466,P<0.001).两者的过表达均与患者术后<3年生存期有关(P=0.018,P=0.013).提示survivin与cyclinD1在HCC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程度的作用;两者的联合检测对判定原发性HCC的预后可提供一定的依据.

  • 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

    作者:李珂;叶启发

    真菌感染是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生率和病死率高.笔者就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特点,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作一文献综述.

  • 肝细胞移植研究进展

    作者:郭峰;卢永刚;何建平

    肝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重要课题,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大量肝细胞移植的临床和实验的研究,以期治疗各种肝病.笔者就肝细胞移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包括移植方法、移植细胞的选择、移植部位、排斥反应及存在的问题等.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并乙状结肠自发性穿孔1例

    作者:司宝宏;王磊

    患者男,21岁.患者于5d前出现上腹痛,逐渐加重并转移至右下腹,2d前疼痛加重并伴恶心、呕吐、腹泻.入院前4h,腹痛明显加重,并扩散到整个下腹部.

  • 罕见胆囊畸形并扭转致坏疽性胆囊炎1例

    作者:汪志荣;吕小青

    患者女,73岁.因右上腹持续性腹痛,感畏寒、发热(体温不详),伴呕吐胃内容物1次入院.患者自幼起有右上腹部反复疼痛,每次发作右侧腹部出现一包块,疼痛可自行缓解,包块消失.

  •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作者:尹怀林;张刚;周晓辉;李明非

    患者女,54岁.因右上腹疼痛6 d于2007年6月20日入院.体查:一般情况好,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无黄染.

  • 成人间右半肝活体肝移植的现状与展望

    作者:严律南

    由于采用右半肝作为移植物的成人-成人活体肝移植(A-ALDLT)的前期成功经验及技术的改进,以及仍然存在的严重的供肝短缺状况,使得该术武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笔者通过回顾历史、分析现状、综述文献并结合临床经验,认为LDLT的推广及发展对东方国家特别对中国有着更特殊的意义.

  • 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肝移植手术指征探讨

    作者:李杰群;齐海智;贺志军;胡伟;司中州;李一宁

    目的 总结重型肝炎实施急诊肝移植的经验,探讨其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拟行急诊肝移植治疗的重型肝炎并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实施急诊肝移植手术.结果 34例患者中,14例在等待供体中死亡,另9例在转入我科时已丧失手术机会,于3d内死亡.11例急诊肝移植均采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其中1例术后7d死于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1例术后20d死于原发性移植肝功能不良合并肾功能衰竭,其他9例术后均恢复顺利.随访6~29个月,1例于术后12个月死于慢性排斥反应,余8例情况良好.结论 急诊肝移植是治疗重型肝炎合并急性肝功能衰竭移植的有效方法,其指征为:(1)Ⅱ级及Ⅱ级以上的进行性脑病;(2)PT延长15 s以上(或凝血酶原活动度<30%);(3)血清TBIL>300μmol/L(17.5mg/dl)或TBIL进行性升高(每天>17.1 μmol/L).

  • 肝移植术后再次手术分析:附14例报告

    作者:徐贵云;江艺

    目的 总结肝移植术后因外科并发症行再次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近4年余治疗的200余例肝移植患者中14例17例次术后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例次再手术(包括再次肝移植1例)治疗肝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或其他合并症,手术成功率为100%.14例中1例因腹腔内出血于再次术后10d死于肾衰竭并发ARDS,1例因胸穿后血胸于再次术后20d死于严重的腹腔和肺部感染;1例因左肝内胆管结石伴胆道感染于再次术后33d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因肿瘤复发转移于再次术后25d死亡;其余10例存活至今且肝功能良好,生存率71.4%(10/14).结论 准确把握肝移植术后外科并发症的再次手术时机,积极手术干预是提高肝移植成功率和移植后生存质量的关键.

  • 背驮式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朱云祥;叶启发;牛英;陈知水;宫念樵;夏穗生

    目的 探讨背驮式肝移植患者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背驮式肝移植(PBLT)项目组235例中术后出现神经精神并发症的45例患者的病因、治疗反应及预后情况.结果 神经精神并发症发生率19.1%(45/235),表现为躁狂者22例(48.9%),抑郁5例(11.1%),幻觉3例(6.7%),自杀倾向1例(2.2%),视物变形1例(2.2%),焦虑伴失眠8例(17.8%),适应障碍2例(4.4%),情感障碍3例(6.7%);其中以谵妄样精神障碍为多见,但大多数症状不严重,均治愈,仅1例昏迷患者头颅CT检查证实有颅内出血,抢救无效后死亡.结论 背驮式肝移植术后神经精神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但大多数病例症状较轻,预后较好.精神并发症出现后,针对不同病因,及时采用积极的综合治疗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 成人间活体肝移植体会:附3例报告

    作者:王志明;汤恢焕;黄云;龙剑虹;周乐杜;李劲东;孙维佳;李新营;吕新生;鄢建勤;郭曲练;程志刚;任飞;杨胜辉;周艳平;廖锦堂;龙学颖

    目的 总结和分析成人间活体肝移植(LDLT)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2007年2月-2007年7月的3例成人间活体肝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供体为供体右半肝(不带肝中静脉)1例,供体扩大左半肝(带肝中静脉、尾状叶)2例,GV/SLV均≥40%.3对供者及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小肝综合征发生,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左半肝供者较右半肝供者肝功能恢复更快.结论 如左半肝GV/SLV≥40%,可优先选择左半肝作为供肝;胆道重建不必放置胆管引流管;成人间LDLT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安全有效的手段.

  • 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支持策略

    作者:朱建平;张同琳;袁炯;张宗明

    目的 探讨制定有效的术后营养支持治疗方法,以促进其术后恢复.方法 对4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采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尽早开始EN支持,辅以白(清)蛋白强化的PN支持;对重度营养不良者,也以EN为主,辅以重组生长激素(rhGH)+谷氨酰胺(Gln);如无法恢复EN,则以TPN+rhGH+Gln及清蛋白强化支持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未发生与营养支持有关的并发症,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有效的术后营养支持对提高肝移植成活率及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 原位肝移植术后48例次真菌感染的诊治体会

    作者:叶启发;李珂;明英姿;陈晚平;万齐全;乔兵兵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47例肝移植受体术后发生真菌感染的诊治情况.结果 147例患者中,29例发现真菌感染48例次,感染率为19.73%(29/147).感染好发的部位依次为肺(33.34%,16/48),肠道(22.92%,11/48),泌尿系统(20.83%,10/48).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占52.08%,光滑念珠菌感染占22.92%,热带念珠菌感染占12.50%,曲霉菌感染占8.34%,毛霉菌感染占4.17%.氟康唑治疗有效者占41.38%,伊曲康唑治疗有效者占27.59%,科赛斯治疗有效者13.79%,24例感染患者治愈,总有效率为82.76%.5例死亡,病死率17.24%.结论 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依据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可早期诊断真菌感染,及时选用氟康唑、伊曲康唑及科赛斯等早期治疗是治愈真菌感染的关键.

  • 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并文献复习)

    作者:张谞丰;吕毅;王博;刘昌;于良;陈晓燕;刘学民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及文献报道的56例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患病率笔者组为1.8(2/110),全组为0.77%(58/7 532).发热、食欲减退及体重下降是常见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包括胸部X线检查、PPD试验、痰找抗酸杆菌及组织活检等手段.主要治疗方案有两种:A组为常规四联(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诱导治疗+两联(异烟肼和利福平)维持治疗组,B组为氟喹诺酮类药物选择性联用一线抗结核药物组.平均治疗时间两组相近(10.0:11.5个月,P>0.05,),治愈率、肝毒性和结核相关病死率等指标,B组与A组依次为:76.92%和58.33%,46.15%和70.83%,15.83%和41.67%,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 移植术后结核感染的诊断依赖于综合手段.有创检查和组织活检有重要意义.传统抗结核方案肝毒性较大,应谨慎选用.氟喹诺酮类药物选择性联合一线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方案效果较好,肝毒性较小,可能更为安全.

  • 以循证医学为原则,科学决策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

    作者:杨甲梅

    笔者在总结东方肝胆医院治疗肝血管瘤1 296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报道,提出在肝血管瘤的诊治中必须遵循循证医学(EBM)的科学原则.笔者认为,肝血管瘤预后良好,决策诊治应慎之又慎,应科学合理,有效合理地利用宝贵的医疗卫生资源,使患者大获利.

  • 原位肝移植治疗Wilson病术前漏诊布加综合症1例分析

    作者:周乐杜;王志明;汤恢焕;黄云;李劲东;吕新生;鄢建勤;郭曲练;李刚;李海平

    笔者回顾分析1例行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病(Wilson病)并布加综合征的临床资料.患者28岁,女性,Wilson患者,接受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出现顽固性腹水及双下肢水肿,经彩超、下腔静脉造影证实为布加综合症,予以经股静脉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治疗后恢复顺利,现已术后11个月,患者情况良好.提示对于Wilson病合并布加综合症者,在肝移植术前行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尤其对下腔静脉病变位置靠近右心房者.

  • 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术的探讨

    作者:吴韬;刘斌;杨世昆

    为探讨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术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笔者回顾性分析开腹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术的47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47例中,9例单纯应用胆道镜经胆囊管取石,32例联合应用液电碎石仪碎石,4例改行胆总管切开探查,均取净结石,2例探查阴性,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平均住院日9.2d.提示,对肝外胆管结石且有胆道探查指征的患者,选择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取石是可行的.

中国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