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6947
  • 国内刊号: 43-1213/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21
  • 曾用名: 普通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吕新生 王志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胰周脓肿16例报告

    作者:吕建一

    回顾性分析16例胰周脓肿的临床资料.16例胰周脓肿患者经过彻底的病灶清除和充分引流手术并辅以防治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后,治愈14例,包括2例胰漏分别于3,5个月后自行愈合;死亡2例.提示胰周脓肿确诊后必须进行手术扩创、病灶清除、通畅引流和积极的综合治疗.

  •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胆道结石36例分析

    作者:彭广福;宋越;梁艺超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胆结石的发生情况.回顾分析3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胆道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所行手术的方法,术后出现的症状及时间.术后胆道结石发生率占同期胃大部切除的10.8%.胃手术方式主要是Billroth-Ⅱ式(34/36).术后3~12年出现症状.手术治疗效果良好.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可能出现胆石症.笔者认为选择Billroth-I式可能有助于预防胆石症的发生.

  • 梗阻性黄疸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的防治

    作者:顾克非;甘胜红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的防治方法.分析近10年收治的梗阻性黄疸164例术后急性肾衰竭的临床资料.术前采用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支持治疗,防止发生胆管炎;术中保持充足尿量;术后继用有效和肾毒性小的抗生素,合理补液,并用微量多巴胺.结果示第一阶段(1992年8月~1998年8月),急性肾衰竭发生率8.8%,肾衰后死亡率81%,第二阶段(1998年8月~2001年8月),急性肾衰竭发生率2.6%,肾衰后死亡率50.0%.提示降低梗阻性黄疸病人手术后急性肾衰竭的发生率与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处理有关.

  • 胃癌术后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疗经验

    作者:李胜文;胡汉华;樊立

    总结5例胃癌术后并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胃窦部腺癌行远端根治性胃次全切除术(D24例,D31例)者,治愈4例,死亡1例,治愈率80%.多器官衰竭(MOF)是致死的主要原因. 提示早期诊断,有效的引流,积极抗休克治疗及合理处理多器官衰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胰腺损伤的外科治疗:附28例报告

    作者:王小康;陈绵龄

    探讨胰腺外伤的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以指导今后对胰腺外伤的处理. 回顾性分析近11年来收治的28例胰腺外伤病人的临床资料.有临床手术探查指征时尽快实施手术,根据当时胰腺外伤、复合伤等具体情况决定手术方式,包括单纯清创、出血、引流、胰腺空肠吻合、胰体尾切除、胰十二指肠切除等.28例中,14例出现并发症,4例死亡,死亡原因和胰腺外伤并无关系,其余病例均获治愈.提示:胰腺外伤的诊治,应对临床各相关指标作仔细的综合分析,尽早作出判断,决定是否手术及手术的时机,术中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程度、主胰管是否受损,是否伴有十二指肠、肝脾等重要器官组织损伤以及当时病人的具体情况等采取相应的术式.

  • 胆石性肠梗阻4例报告

    作者:付由池;李海民;刘正才

    回顾性分析了4例胆石性肠梗阻病人发病的过程及其诊治情况.4例均于术中确诊,并于梗阻近段切开小肠取出结石,横向关闭小肠切口,术后无并发症,痊愈出院.笔者认为胆石性肠梗阻不易早期诊断;其自身有发病的固有规律,即具有胆囊炎胆石症特点,转变成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胆石性肠梗阻有其特征性表现:突发性腹痛、呕吐与症状减轻或完全消失的交替性变化的表现.掌握这些规律和特点再结合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 闭合性胆道损伤9例治疗体会

    作者:关春保;苏健;金玉华

    为探讨外伤后所致闭合性胆道损伤的治疗方法,对近来收治的9例外伤后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均为闭合性胆道损伤,均合并有其它脏器损伤,经手术治疗后均治愈.提示胆道损伤只要尽早发现,力争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 T管拔除后胆漏腹膜炎16例分析

    作者:张新朝

    回顾性总结1991年1月~2001年12月拔除T管后发生胆漏、胆汁性腹膜炎16例的诊治经验.由于早期诊断,11例经及时引流等非手术疗法治愈;5例非手术治疗未缓解,经再次手术重新放置T管治愈.无死亡病例.提示拔T管后造成胆漏、腹膜炎原因很多,预防其发生非常重要:手术和拔管应操作规范;术中应注意T管的选择和正确置放,不用硅胶T管;拔T管的时间应"个体化",对年老体弱、营养状况不佳、贫血、合并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糖尿病长期或大量使用激素的患者应延长拔管时间.一旦发生胆漏,应立即经窦道口置入粗尿管引流.若引流不畅,应及时剖腹探查,重置T管引流.

  • 急性非梗阻性重症胰腺炎73例临床体会

    作者:周厚吾;孔华

    本组急性非梗阻性重症胰腺炎(SAP)73例采取非手术综合治疗70例,治愈65例,死亡5例;手术治疗3例,治愈2例,死亡1例.非手术治疗平均住院天数(25±2.1)d,手术组72.3d,前者医疗费用低.提示非梗阻性SAP应尽可能采取非手术综合治疗.

  • 胰腺损伤20例诊治的体会

    作者:李良;侯昌映;周国坤;徐茂林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4年间20例胰腺损伤术前诊断、手术方式.结果显示腹腔内出血、腹膜炎是主要临床表现.本组术前B超检查16例,提示胰腺损伤可能2例;联合CT检查3例,仅有1例提示胰腺损伤.术前确诊仅为10%.手术方法:单纯胰周引流4例,胰腺缝扎止血、修补、胰周引流7例,胰腺近端缝扎、远端切除2例,胰腺近端缝扎、远端胰空肠Roux-en-Y吻合2例,胰头修补、改良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3例,简化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胰腺损伤术前诊断困难,及早剖腹是诊断胰腺损伤的主要方法,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程度选择合理的术式是提高胰腺损伤治愈率的关键,手术不要求大,宁简勿繁.

  • CyclinD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作者:周彦明;朱有全;薛左良;李玉民;曹农

    目的研究CyclinD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1例胆囊癌,15例慢性胆囊炎及10例正常胆囊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同时检测胆囊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作为胆囊癌增殖状态的指标.结果慢性胆囊炎、正常胆囊组织中未见CyclinD1的表达,胆囊癌中的CyclinD1表达率为58.5%(24/41).CyclinD1与胆囊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分化程度相关(P<0.05).CyclinD1阳性组癌组织PCNA评分高于CyclinD1阴性组癌组织(3.125±0.7974比2.5291±0.5145,P=0.01).结论 CyclinD1参与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与细胞增殖活性有关,可能作为判断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 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术式的研究

    作者:雷海录;阎自强;张康泰;王克成;邓明福;彭立勋;范少地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的佳手术方法及手术适应证.方法对我中心实施12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2例改进术式,中转开腹4例(4.9%),平均手术时间(80±30)min.常规术式42例,中转开腹6例(14.3%),平均手术时间(170±40)min.改进术式在手术时间上明显缩短于常规术式(P<0.01);中转开腹率显著低于常规术式(P<0.05).疗效和住院日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改进后的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是治疗胆总管结石更为安全有效的措施.

  • 结石性残株胆囊炎的诊治体会:附36例报告

    作者:陈梅福;吴金术;易为民;李灼日

    目的探讨结石性残株胆囊炎的原因、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经手术证实的结石性残株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均经再次手术冶愈,其中残株胆囊切除8例,残株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和取石、T管引流28例.31例 (86.1%)获随访,随访3个月~12年,效果优良率为93.5%. 结论引起结石性残株胆囊炎的主要原因行胆囊切除术时是未遵循辨"辨切辨"三字程序.其主要症状和体征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诊断上各项辅助检查的准确率不高,必须对各项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治疗上必须遵循"辨切辨"三字程序,先切开胆总管、肝总管,再切除残株胆囊.

  • 胆囊切除后的结肠癌:附25例报告

    作者:谭诗成;鲁刚;徐忠立;张卫星

    目的总结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的诊疗经验,借以探讨结肠癌与胆囊手术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5例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的发病时间分别是10年者3例(12.0%),12年以上者22例(88.0%).25例中6例有家族癌症史(24.0%),5例有结肠息肉(20.0%),2例有结肠腺瘤(8.0%).肿瘤位于盲肠10例(40.0%),升结肠7例(28.0%),横结肠3例(12.0%),降结肠3例(12.0%),乙状结肠2例(8.0%).全部病人经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18例,姑息性手术7例,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加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定期随访对早期发现结肠癌是很有必要的.

  • 胰头癌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海民;戴辉;窦科峰;高志清;李开宗;付由池

    目的探讨胰头癌的早期诊断、预后以及各项检测方法的敏感性.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15年中22例早期胰头癌及168例中晚期胰头癌术前诊断及预后情况.结果早期胰头癌无特异性首发症状,本组检出率为88.9%,ERCP收集胰液寻找癌细胞诊断胰头癌的敏感性为88.4%,术中针刺细胞学检查敏感性为91.7%.手术切除率为90.9%,术后3年生存率为36.4%.均明显高于中晚期胰头癌(分别为36.9%,9.5%).结论 B超与CT可作为早期胰头癌初步筛选检查方法,ERCP和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提高早期诊断准确性;术前ERCP收集胰液寻找癌细胞和术中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进一步提高早期诊断准确性.早期胰头癌的手术切除和术后治愈率明显高于中晚期胰头癌.

  • 术中胆道出血的处理

    作者:周杰;李朝龙

    回顾性总结8例术中胆道出血的治疗,其中采用压迫止血4例,肝实质及肝内胆管切开、直视下缝扎止血3例,肝动脉结扎加压迫止血1例.全部止血成功,病人恢复顺利出院.提示直接压迫是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对少数门静脉左、右支或较大分支破裂甚至形成门静脉胆管瘘者,则必须缝合止血.

  • 雅施达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实验研究

    作者:熊立新;汤恢焕;朱揆伯

    为观察雅施达(ACE-1)对实验大鼠急性胰腺炎(AP)的生化指标及胰腺组织结构的影响,探讨ACE-I在治疗AP中的作用和意义,笔者将70只健康SD大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AP组(n=30)和治疗组(n=30).监测各组大鼠的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全血黏滞度,并观察胰腺光镜和电镜下病理学改变.结果:(1)治疗组与AP组比较,血清淀粉酶、血清脂肪酶和全血黏滞度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2)治疗组胰腺病理改变较AP组轻.提示雅施达可使AP的血清淀酶、血清脂肪酶降低及全血黏滞度降低,对胰腺微循环障碍可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大鼠AP有治疗作用.

  • 前列腺素E2免疫干预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影响

    作者:蓝升红;周丽萍;李东;屠金夫;陈吉彩;吴素珍;毕云天;黄景勇;林虹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免疫干预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的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 NO)及其相关酶类黄嘌呤氧化酶(X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 SD大鼠91只随机分4组:假手术组(n=7),ANP组,PGE2前、后干预组(每组n=28),后三组随机分1h,3h,6h,12h时段组(n=7).大鼠ANP模型用5%牛磺胆酸钠诱导,PGE2前干预组在ANP模型制作前2h肌肉注射150μg/kg PGE2,PGE2后干预组在ANP模型完成时即刻肌肉注射150μg/kg PGE2 .分别采用ELISA和化学比色法检测各组各时段大鼠血清IL-10,TNF-α含量及NO,SOD,XOD活性.结果 PGE2前、后干预组所有时段TNF-α含量均比ANP组降低(P<0.001),除后干预组1h时段外,前、后干预组其余时段XOD活性均较ANP组降低(P<0.01); PGE2前、后干预组分别在3h和6h 时段 IL-10含量,SOD,NO活性较ANP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结论 PGE2前、后干预均提高ANP大鼠IL-10含量,NO,SOD活性,降低TNF-α的含量及XOD活性,在ANP的发病中有重要调节作用.

  •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

    作者:何晓军;张洪义;李捷雷;张宏义;张希东;冯志强

    对我院1988~2002年收治48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术前诊断率85.1%,其中早期胆囊癌诊断率12.5%,B超及CT术前诊断率分别为76.6%和85.2%,胃肠道肿瘤标记物中血清CA19-9阳性率高(78.9%).62.5%胆囊癌合并胆囊结石,部分患者是以诊断胆石病或急性胆囊炎手术而意外发现胆囊癌.术后病理腺癌居多(76%).早期胆囊癌根治性手术5年生存率83.3%,晚期胆囊癌5年生存率0.提示B超是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首选方法,合理运用各种检查手段是提高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的基本途径;对高危胆囊疾病宜积极行胆囊切除术.

  • 原发性脾结核1例

    作者:段照华

    患者男,37岁.因消瘦、乏力1年,加重伴发烧1个月入院.既往无结核病史.体查:体温38.4℃,脉搏120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45/70mmHg.重度贫血貌.心肺正常.脾肋下2cm,质硬,压痛明显.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3.2×109/L,红细胞沉降率82mm/h.B超提示脾占位性病变.

    关键词: 结核 病例报告
  • 胆囊异位1例

    作者:陈宏碧

    患者女,67岁.因反复剑突下、右上腹疼痛10年,加重伴呕吐半月于2000年10月13日入院.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体查:上腹膨隆,腹肌稍紧张,满腹均有轻压痛,剑突下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错位双阑尾1例

    作者:许兴军;孟祥峰

    患者男,25岁.因持续右中下腹疼痛逐渐加剧1d入院.体查:麦氏点上方有压痛、反跳痛.右下腹肌紧张.

  • 脐尿管平滑肌瘤1例

    作者:刘训;黄宗海

    患者女,31岁.因月经不调3个月、小便次数增多行妇检发现下腹部及盆腔包块入院.

  • 罕见腹内疝2例

    作者:张彦辉

    1 病例报告 例1 女,57岁.因阵发性上腹钝痛2d于2000年7月9日6pm住入我院内科.有胃炎病史10年.门诊胃镜示食管炎、贲门黏膜病变、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入院后2h腹痛加重,下腹隆起、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肠鸣音减弱.请外科会诊行腹部平片检查,发现节育环变形,扩张,位置升高.膈下无游离气体.暂予以治疗观察.

    关键词: 腹内疝 病例报告
  • 原发性结核性脾脓肿1例

    作者:王金球;廖根梅

    患者男,25岁.因左上腹持续性疼痛,伴畏寒,发烧2个月入院.入院前曾在当地医院以脾脓肿给予头哌酮钠治疗1个月无好转.体查:体温37.9℃,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90/60mmHg.

  • 阑尾巨大结石1例

    作者:王文杰;师龙生;唐增杰

    患者男,36岁.右下腹持续性隐痛不适3个月,疼痛呈不放射,无转移,无伴随症状.腹部平片检查,发现右下腹有一结石阴影,诊断"输尿管结石",欲行碎石治疗而入院.

    关键词: 阑尾结石 病例报告
  • 多发性神经内分泌癌1例

    作者:杨秀峰;付伟;陶玉梅

    患者男,18岁.因反复解柏油便6个月,胃镜诊断十二指肠溃疡,要求手术而住院,查体:慢性病容,心肺腹均未发现异常.B超检查肝胆胰正常.胃肠造影示胃窦黏膜增粗紊乱,十二指肠球后部有3cm×1.7cm的隆起性病变,源于肠外.胃镜示十二指肠球后有3.5cm×1.5cm黏膜隆起,活检诊断慢性炎症,CT扫描示十二指肠降部3cm×3cm软组织影,CT值51Hu,强化扫描软组织影均匀强化,CT值为8Hu.诊断:十二指肠肿瘤(平滑肌瘤).

  • 胰腺癌的血管生成及临床意义

    作者:邵成浩;胡先贵;唐岩;刘瑞;曹贵松

    目的探讨人胰腺癌的微血管数量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记微血管内皮细胞,回顾性定量研究55例人胰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并与临床病理学资料和随访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胰腺癌组织中平均微血管数量为54.8±18.6,癌旁组织中为11.2±4.8,MVD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低血管组比高血管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延长.结论胰腺癌的血管生成能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MVD可作为胰腺癌分化、浸润、转移与预后分析的指标.

  • 胆管癌微血管计数和VEGF及MMP2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周军;汤恢焕

    目的探讨胆管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与胆管癌转移、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5例胆管癌及8例正常肝外胆管组织的MVD,VEGF和MMP2表达.结果 (1)胆管癌组织MVD值,VEGF,MMP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胆管组织 (P<0.05); (2)胆管癌组织MVD,VEGF,MMP2的表达强度与胆管癌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 结论 MVD增高提示胆管癌转移侵袭潜能增加,VEGF,MMP2可能作为预测胆管癌转移的指标.

  • 梗阻性黄疸对巨噬细胞活性和细菌移位的影响

    作者:邱氟;汤恢焕;吕新生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对巨噬细胞活性和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小鼠胆总管结扎后第7 d,测定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谷草转氨酶、肌酐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取肝、肾病检,肠系膜淋巴结行细菌培养,并检测腹腔巨噬细胞体外产生NO水平.结果胆总管结扎可显著升高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水平(P<0.01),降低白蛋白水平(P<0.05),且引起胆管扩张和肝、肾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53.3%肠系膜淋巴结培养出大肠杆菌.实验组与对照组NO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加入内毒素(1μg/ml)后,实验组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鼠实验性梗阻性黄疸发生时,除引起肝功能异常和肝肾病理损害外,还可引起腹腔巨噬细胞活性下降和细菌移位.

  • 5-氟尿嘧啶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机制探讨

    作者:董瑞;王自法;吕毅;潘承恩;高德明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机制. 方法将SD大鼠分为3组:急性胰腺炎组(n=12),5-FU治疗组(n=10),对照组(n=10).治疗组在模型制作成功后立即经外周静脉注射5-FU(1mg/100g).术后12h收集血浆,检测一氧化氮(NO)及白细胞介素-6(IL-6),并观察动物的生存率及生存时间. 结果 5-FU治疗组大鼠12h生存率较AP组提高,平均生存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腹水量明显减少,血循环中炎症介质水平明显降低. 结论炎症介质IL-6,NO在AP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5-FU通过阻断IL-6和NO的水平而发挥治疗AP的作用.

  • 甘氨酸减轻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的研究

    作者:刘超;姚榛祥

    目的探讨甘氨酸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的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胰腺炎组、甘氨酸预处理组(1g/kg)和甘氨酸治疗组(1g/kg).测定成模后6,12h和24h血清TNF-α和肺匀浆中谷胱甘肽(GSH)、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观察肺组织学病变并比较各组动物3d生存率.结果甘氨酸预处理可明显降低各时相TNF-α水平,甘氨酸治疗可降低24h血清TNF-α水平;甘氨酸预处理或治疗均不能提高各时相降低的肺GSH水平,但可降低12h和24h肺MPO活性,明显改善肺病变,提高生存率.结论甘氨酸虽然不能提高肺GSH水平,但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并发的肺损伤仍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可能与抑制白细胞浸润激活有关.

  • 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现代观

    作者:孙备;李哈莉;姜洪池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种发病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高危急腹症.现代治疗包括早期的非手术综合治疗及针对感染的外科手术治疗.近年对细胞因子、炎症递质、区域动脉灌注、血液滤过、营养支持等的研究,及对SAP手术指征、感染清除、引流方法等认识的进展,为提高SAP的治愈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 肝门部胆管癌诊断进展

    作者:段永亮;邹声泉

    作者通过复习相关文献,综述性介绍肝门部胆管癌诊断进展动态.肝门部胆管癌首先症状为上腹不适、隐疼、腹胀、乏力、明显消瘦及进行性黄疸等.目前的实验室检查对胆管癌早期诊断帮助不大.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和MRI是无损伤的诊断方法,可帮助明确病变的部位、大小、浸润范围及有无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如果有肝内胆管扩张或梗阻性黄疸,B超,CT及 ERCP是诊断肝门部胆管癌的首选方法,必要时选用PTC或ERCP对进一步检查则更有价值.目前所有的肿瘤标记物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但肿瘤标记物的研究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带来希望.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真菌感染

    作者:吕新生;陈能志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约占急性胰腺炎的20%.随着对SAP病程经过认识的深入及重症监护医学的进步,大多SAP患者能够渡过SAP的全身急性炎症反应期及其伴随该综合征出现的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阶段,明显改善了SAP的早期救治存活率.

  •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胃肠道瘘的治疗

    作者:龙跃平;王春友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胃肠道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1999年间收治的28例急性胰腺炎术后胃肠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给予生长抑素、生长激素治疗,经瘘流出液量显著减少(P<0.01).全部患者均治愈,瘘愈合的平均时间为(52±16)d(24~227d).85.7%的胃肠道瘘经非手术治疗痊愈.结论绝大部分胰腺炎术后胃肠道瘘经非手术治疗可获痊愈,生长抑素、生长激素序贯治疗可显著加速瘘的愈合.

  • 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联合低热量肠外营养治疗SAP并发MOD

    作者:刘权焰;刘志苏;张晓国;杨体雄;袁月英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联合低热量肠外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1例SAP并发MOD患者随机分为受试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受试组给予低糖、低热量、低脂肪的肠外营养,总热量不超过62.9~83.9kJ/(kg*d ),供氮量为0.10~0.12g/(kg*d),脂肪供热不超过总热量的40%;配合生长抑素(疗程为7~14d)和生长激素(疗程为7d)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TPN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1周后血浆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C反应蛋白浓度,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氮平衡,血尿素氮浓度,及血液中炎症介质TNF-α,IL-1和IL-6的浓度.结果受试组经治疗后,血浆中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浓度显著升高(P<0.05),C反应蛋白浓度则明显降低(P <0.05),负氮平衡纠正(P <0.01),外周血T淋巴细胞计数升高(P <0.01),血尿素氮生成减少(P<0.01),TNF-α,IL-1,IL-6过度表达明显抑制(P <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联合低热量肠外营养,能够有效地克服SAP并发MOD患者所出现的营养代谢障碍,抑制炎症介质的过度表达,减轻高分解代谢状态,从而提高营养治疗效果.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

    作者:李华;李光明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合理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非手术治疗、内镜治疗及手术治疗对SAP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程的影响.结果非手术治疗33例(其中5例中转手术治疗)、内镜治疗8例、手术治疗19例(包括中转手术5例).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程:非手术治疗组分别为85.7%(24/28),16.7%(4/24),(25±8)d;内镜治疗组分别为100%(8/8),12.5%(1/8),(19±4)d;手术治疗组分别为68.4%(13/19),38.5%(5/13),(57±14)d.结论 SAP治疗应根据病因及病情的不同,采取"个体化"治疗.除存在明确促发因素(如胰胆管梗阻、感染性坏死等)外,SAP急性反应期应采取非手术治疗;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应首选内镜或手术治疗,非手术及内镜治疗无效者应积极改行手术治疗.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何跃明;吕新生;艾中立;刘志苏;雷道雄;王波涌;钱群;孙权;陈纪伟;欧新元;徐睿;江从庆;袁玉峰;曹军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将1998年7月~2002年6月收治的70例SAP病人随机分3组:大蒜素预防组、氟康唑(小剂量)预防组、对照组,比较各组的真菌感染发生率,治疗后真菌清除率及死亡率.结果大蒜素组真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 ∶30%,P<0.05)及氟康唑组(9% ∶30% ,P<0.01).真菌感染发生后,采用治疗剂量的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大蒜素组、对照组的真菌感染病人有效,而对氟康唑组真菌感染病人无效.结论 预防性应用大蒜素、小剂量氟康唑均可明显降低SAP的深部真菌感染发生率.真菌感染发生后,如氟康唑治疗无效,应及时改用两性霉素B.

中国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