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6947
  • 国内刊号: 43-1213/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21
  • 曾用名: 普通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吕新生 王志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闭合性直肠破裂12例报告

    作者:邹景平;周学伟;孙万日

    对12例闭合性直肠破裂患者,根据受伤情况及患者状况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破裂修补术、一期直肠部分切除直肠乙状结肠吻合术、直肠部分切除远端直肠闭合近端乙状结肠永久性造口术或暂性造口术和二期直肠乙状结肠吻合术.均未发生肠瘘,无死亡.仅1例并发腹壁切口全层裂开.笔者认为,对直肠损伤的治疗应按不同损伤部位、程度、污染情况及患者年龄、体质、一般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和不同术式,以增加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直肠/损伤 破裂
  • 乳头溢液118例

    作者:徐承箴;范常勇;赖建军;赵芳

    分析118例单导管乳头溢液的导管小叶标本,在这些病例中发现乳腺癌16例(13.6%),导管内乳头状瘤42例(35.6%),多发性乳头状瘤病13例(11.0%),导管扩张症17例(14.4%),囊性乳腺增生27例(22.9%),乳腺导管炎3例(2.5%).在8例导管浸润癌中,6例发现残余原位癌,2例多发性乳头状瘤病,而另8例非浸润性导管癌仅1例导管不典型增生.乳头溢液中有13.6%是由乳腺癌引起.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囊性乳腺病是构成单导管溢液的主要原因,但也可由乳腺癌引起,应高度警惕.

  • 甲状腺手术不置引流的探讨

    作者:赵宇柱;高平;林军

    为探讨甲状腺手术后非引流的效果,以减少瘢痕和粘连,增加美容.笔者8年间,施行102例甲状腺手术时,在甲状腺切除后的手术残腔内注入生理盐水,使残腔内得到支撑及充填,而不置引流.无1例出现声嘶、血肿、呼吸困难、窒息或伤口感染.提示甲状腺手术后而不置引流是可行的,值得尝试和探讨.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10例报告

    作者:倪春明;马远嵩

    对28年间收治的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甲状腺癌(甲癌)10例进行临床分析.术前仅3例疑诊,10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7例,其中5例行再次手术.分析结果显示:甲亢合并甲癌占同期原发性甲亢的2.78%;术后随访均未见甲亢或甲癌复发.提示原发性甲亢合并甲癌临床诊断较困难,多数病例依靠术后病理诊断.合理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预后较好.

  • 甲状腺癌误诊误治的原因分析:附52例报告

    作者:吴河水;田元;周颜才

    为探讨造成甲状腺癌误诊误治的原因及提出相应的处理策略,对13年间误诊误治的52例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误诊误治的原因主要有:(1)询问病史不全面只片面地注意个别症状;(2)术前无详细的体检和必要的特殊检查,过分相信医师的经验;(3)忽略了术中冷冻切片的重要性,过分依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4)忽视了甲状腺癌常与甲状腺良性疾病共存的临床现象;(5)缺少专门从事甲状腺疾病的专科.作者体会:规范化、程序化、专科化的诊疗是大程度减少或避免甲状腺癌误诊误治的关键.

  • 小儿甲状腺脓肿4例报告

    作者:周致红;王云慧;于文涛;金龙

    总结小儿甲状腺脓肿的诊治经验,对4例小儿甲状腺脓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3例有典型上呼吸道感染史.1例早期抗炎治愈,3例经手术治愈.提示梨状窝瘘是小儿甲状腺脓肿主要的感染途径,颈部小切口切开引流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 老年结肠癌性梗阻诊治体会

    作者:张明祥

    分析43例老年结肠癌性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中采用一期右半结肠切除吻合术12例,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20例,单纯造口术或捷径手术11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2例(27.9%).手术后死亡4例(9.4%).提示:右半结肠和左半结肠癌性梗阻行一期切除吻合术同样具有安全性,术后应加强围手术期和合并症的处理.

  • 原发性肠系膜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程

    回顾性分析14年来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肠系膜肿瘤28例.术前确诊为肠系膜肿瘤占14.3%,腹部肿块部位不明57.1%,误诊28.6%,肿瘤大小与良、恶性无关;钡剂灌肠、B超、CT是诊断的重要方法.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28例中肿瘤完整切除19例(67.9%),减积切除4例(14.3%),不能切除而行活检5例(17.9%).随访13例,良性复发1例,恶性复发4例.

  • 桥本病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治分析

    作者:徐海帆;李永国;吴唯;周恩湘;陈显玉;喻梅英;彭永芝

    为总结桥本病(HD)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治经验,回顾分析17年间外科手术治疗的桥本病138例中26例(18.84%)桥本病合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资料.26例中手术前诊断甲状腺癌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3例,甲瘤2例,误诊率80.8%.2例合并甲癌.术中根据快速病理检查结果,采取不同范围的手术.术后随访发生甲状腺机能减退1例.提示桥本病临床上诊断困难,易误诊;应重视桥本病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的诊断.术中快速病理检查是获得正确诊断的有效方法,有利于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 乳腺癌组织芯片中凋亡相关基因BAG-1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师建国;林雨冬;闫庆国;王文勇;王文亮

    为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G-1在乳腺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并讨论其意义,笔适者利用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化DAK0 Envision法检测乳腺癌、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BAG-1的表达.结果示组织芯片中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癌癌旁组织、正常乳腺组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7.1%,11.1%)(P=0.001).提示BAG-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较乳腺癌癌旁组织及正常乳腺组织高,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与凋亡相关基因BAG-1有关.

  • 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葛国祥;崔崇仁;侯军;杨宏俊

    为探讨桥本病(HD)合并甲状腺癌(TC)的诊治策略,回顾性分析23年间收治的HD合并TC 9例的临床资料,术中均作冷冻切片,均行手术治疗.结果示HD合并TC的患病率为11.8%(9/76);术前确诊仅为22.2%(2/9).全组病例均出现甲状腺结节,患者预后好.提示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临床诊断较困难,建议对于甲状腺进行性肿大、伴有孤立突出的实质性结节、有压迫症状、同位素检查为冷结节或凉结节、TGA及MCA升高者应高度怀疑两者合并,应手术治疗.术中作冷冻切片对确定手术方式和范围有意义.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乳腺癌增殖和转移关系的研究

    作者:孟文;曹明智;曹洪明;贾玉生;臧长运;刘志勇

    笔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乳腺癌增殖指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癌蛋白(c-erbB-2)的关系,及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5年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示乳癌细胞内iNOS的表达与CyclinD1,c-erbB-2,bFGF相关,并与远处、淋巴结转移有关.iNOS阳性患者5年内生存率较阴性者低(P>0.05).提示iNOS促进c-erbB-2和CyclinD1基因及bFGF表达,进而刺激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并促进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 CD105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作者:付广;王国斌;冯贤松;陈立波;杨春;夏玉春;杨赤兵

    为探讨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与乳腺肿瘤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及CD105单克隆抗体测定了53例乳腺癌,30例乳腺良性肿块,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CD105标记的MVD,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术后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示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肿块,乳腺癌CD105的表达值依次为3.12±1.18,10.50±3.41和50.03±15.41,乳腺癌组织明显高于前两组(P<0.01).用MVD表示的CD105值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等病理因素无关.单、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CD105标记的MVD是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提示CD105是乳腺癌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它在乳腺癌中的表达较良性肿块及正常乳腺明显增高;CD105标记的MVD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它可作为乳腺癌的一种重要预后指标.

  •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手术治疗和预后

    作者:谷元廷

    对11年间收治的77例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7例乳腺分叶状肿瘤均经手术治疗,总的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2%,90.9%.5,10年复发转移率、肿块切除者为18.2%,37.5%;局部切除者为2.6%,12.5%;乳腺单纯切除者为11.1%,12.5%;乳腺全切+低腋淋巴结清除者为0.0%,50.0%.提示乳腺分叶状肿瘤的预后与手术方式有关;局部扩大切除是乳腺分叶状肿瘤的首选术式.

  • MMP-2和TIMP-2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

    作者:申培红;张云汉;李惠翔

    为探讨乳腺肿瘤组织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情况,研究及其与乳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并观察其与乳腺癌浸润及转移的相关性,作者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20例乳腺纤维腺瘤的组织标本中MMP-2和TIMP-2的表达情况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示58例乳腺癌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的组织中MMP-2的表达分别为43.1%(25/58)和10%(2/20);TIMP-2的表达分别为55.17%(32/58)和90%(18/20).MMP-2的高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TIMP-2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提示MMP-2和TIMP-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MMP-2阳性表达率上升和/或TIMP-2阳性表达率下降,表示乳腺癌浸润及转移能力增强,联合检测两指标有助于乳腺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判断.

  • c-erbB-2和cox-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罗智勇;吴亚群;张林;刘剑;袁惠玲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人乳腺良恶性疾病组织中c-erbB-2和cox-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激素受体状态的关系.40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表达阳性率为35.0%,淋巴结阳性及激素受体阴性者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受体阳性者(均P<0.05);cox-2表达阳性率为47.5%,激素受体阴性者表达率显著高于受体阳性者(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10例良性乳腺疾病及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无c-erbB-2表达,仅有1例乳腺囊肿病cox-2表达阳性,c-erbB-2与cox-2的表达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提示c-erbB-2和cox-2与乳腺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同时进行两者的免疫组化检测对评估乳腺癌的预后及选择靶向治疗对象可能有意义.

  • 抗凝溶栓引起肝脏自发性破裂1例

    作者:郭曙光;罗丁;陈翠菊;周兴立;张鹏;方伟;尹存平

    患者女,32岁.因左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入院.入院后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经足背静脉推注尿激酶50万U1次/d,连用3d后改为50万U隔日1次;同时辅以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苷500ml/d,生理盐水250ml+灯盏花135mg/d.连续治疗12d(尿激酶总量为400万U).治疗期间绝对卧床.肢体肿痛缓解消失,肌张力下降,肢体周经缩小,大腿相差1.5em,小腿相差1 cm;未见皮肤黏膜出血.入院第13天,行钡餐后出现上腹部疼痛,放射至右肩伴恶心、呕吐,呼吸困难.体查: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剑下有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尿常规(-),大便隐血(-).

  • 巨大胰腺实性乳头状肿瘤1例

    作者:张鸽文;汤恢焕;胡国潢

    患者女,40岁.反复左上腹疼痛不适3年,加重2周于2003年12月17日入院.体查:左上腹可扪及一包块,质稍硬,表面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差,无压痛.B超检查示左中上腹部混合回声肿块.上消化道钡餐示胃左后壁弧形压迹,考虑胃外占位所致.

  • 直肠癌根治术后股动脉血栓形成1例

    作者:张洪明

    患者男,74岁.因"直肠癌"在全麻下取截石位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Dixon手术).手术顺利,手术时间为2h.术后2h自觉左下肢疼痛、酸麻、烦躁不安.检查左下肢苍白,感觉迟钝,足背动脉不能触及.诊断为"股动脉血栓形成".经非手术治疗无明显效果,患肢疼痛逐渐加重,浅感觉基本消失.10h后急行手术探查.

  • 胰腺外伤术后腹主动脉破裂致消化道大出血1例

    作者:申宏;张承徐;蔡吉亮

    患者男,28岁.因上腹部刀刺伤,于2003年4月26日在外院急症行剖腹探查术,报告术中见肝左叶裂伤4 cm,胃体大弯侧前后壁贯穿伤4 cm,胰腺体部横断裂伤3 cm,伴活动性出血.术中血压为零,抗休克同时行肝、胃、胰腺修补,胰腺修补处与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休克纠正,恢复尚好.

  • 甲状腺鳞癌1例

    作者:王晓东;王孟春;王贤玉

    患者男,60岁.因颈前肿块30年,生长迅速3个月入院.体查:颈前左侧可及4 cm×3 cm肿块,边界尚清、质硬、无触痛,随吞咽上下活动,颈部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B超示:左侧甲状腺囊实性占位.131Ⅰ扫描示:甲状腺左叶冷结节.FT3,FT4,TSH等均正常.喉镜检查:双侧声带未见异常.诊断:左甲状腺肿块性质待查.

  • 胃癌组织P300/CBP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彭树松;文继舫;郑长黎;胡忠良;李景和

    目的探讨p300/CBP基因突变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CR-SSCP及D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30例新鲜胃癌组织p300/CBP的基因突变,以远癌胃黏膜组织作对照.结果胃癌组织中p300/CBP基因存在4个位点的点突变,分别位于p300 gDNA的4741碱基,T→G,突变点为非编码区;4773碱基,T→G,突变点为编码区,丝氨酸(Ser)→精氨酸(Arg);4847碱基,T→C,突变点为编码区,缬氨酸(Val)→丙氨酸(Ala);4881碱基,T→C,突变点为编码区,缬氨酸(Val)→丙氨酸(Ala).本组30例胃癌组织中有4例突变,其中2例出现前2个位点的突变,2例同时出现4个位点的突变.结论胃癌组织中p300/CBP基因可出现2~4个位点的点突变.

  • 己酮可可碱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刚;刘永锋;成东华;梁健;何三光

    目的观察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早期释放及核因子κB(NFκB)活化对炎性介质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探讨其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意义.方法建立大鼠肝脏部分热缺血模型,己酮可可硷(PTX)组于缺血前1 h腹腔注射PTX 50mg/kg,对照组同法等量生理盐水注射,另设假手术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YX组TNF-α浓度、NFκBp65含量(I0D)、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和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mRNA表达量(I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U/g)均明显降低(均P<0.05).再灌注6h PTX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含量(U/L)和湿重/干重(W/D)水平也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PTX通过减少TNF-α的早期释放,抑制NFκB活化,从而下调趋化因子、黏附分子表达和减少中性粒细胞浸润,从而得以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近系大鼠小肠移植模型排斥反应的研究

    作者:张建平;刘彤

    目的动态观察近交系大鼠BN→F344组合模型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规律,探讨该模型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价值.方法选用近交系大鼠F344(RT11)和BN(RT1n),根据改良Monchik法建立异位全小肠移植模型.实验分为同系移植组(F344→F344,ITx组)和同种移植组(BN→F344,ATx组),每组供、受体大鼠各8只.结果(1)ITx组大鼠平均生存期30d以上,ATx组平均存活12d.(2)ITx组术后各时点的大体观察无明显差异,而移植小肠病理组织学术后3d呈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术后O,5,7,9 d与正常小肠的组织学特征基本相同.(3)ATx组在术后5,7,9 d的大体表现与组织病理改变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结论近交系大鼠BN→F344组合模型轻、中、重三个层次排斥反应特点鲜明,适用于小肠移植排斥反应免疫机制的研究.

  • 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新进展

    作者:孙慎友;吴诚义

    保留乳房手术因减少手术创伤及其美容效果而倍受推崇,近年来保留乳房手术在认识和水平上得到了较大提高.笔者就保留乳房手术治疗乳腺癌的适应证、手术相关问题及局部复发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4年下半年各期重点内容安排

    作者:

    关键词: 中国 普通外科
  • 细针穿刺标本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对甲状腺癌的诊断

    作者:朱国献;朱小兵;林勇杰;陈小君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块细针穿刺活检(FNAB)标本中端粒酶活性检测在甲状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抽取甲状腺组织FNAB标本,分别进行细胞学病理检查和端粒酶活性检测.以术后石蜡病理切片结果为终标准,对以上两者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在32例甲状腺癌中,FNAB的正确诊断率为43.8%(14/32),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75.0%(24/32),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18例甲状腺癌被FNAB诊断为"可疑阳性"、"取材不够"、"阴性"及"甲状腺炎"者中,14例显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77.8%(14/18).两者联合诊断率可提高至87.5%.结论端粒酶活性检测是FNAB很好的辅助诊断方法,两者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FNAB标本的阳性诊断率.

  • 显露喉返神经的甲状腺手术574例

    作者:刘连新;武林枫;刘冰;张伟辉;姜洪池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RLN)显露的方法和在预防喉返神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近5年来,我院对574例(1 010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在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然后再行甲状腺的次全切除术和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结果显露喉返神经甲状腺切除术喉返神经损伤3例,其中暂时性损伤1例,永久性损伤2例,损伤率为0.30%.结论甲状腺切除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可以降低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特别是在甲状腺叶全切手术时.喉返神经显露必须遵循规范化操作原则,首先在甲状腺下极甲状腺下动脉周围寻找喉返神经,如有困难可在喉返神经入喉处寻找喉返神经,亦可以在颈动脉鞘迷走神经附近寻找喉返神经.

  •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

    作者:邓如岗;王志明;吕新生;李新营;唐杰荣;张鸽文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癌的关系以及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湘雅医院普外科近1 2年手术治疗的1 9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病理检查证实,19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甲癌7例(包括2例微小癌),均为乳头状癌.术后结节复发18例(11.5%).结果显示术后未服药者复发率显著高于服药者.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发生甲癌的危险很小.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后必须采取甲状腺激素治疗,才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 甲状腺一叶全切加对侧大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评价

    作者:胡廷辉;马永源

    目的探讨甲状腺一叶全切加对侧大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可行性.方法将1 21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甲亢患者分为两组:甲组67例(其中1 3例有甲状腺结节)作甲状腺一叶全切加对侧大部切除术;乙组54例作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结果甲组手术时间为(128±16)min,乙组(174±23)min(P<0.01);术中出血量甲组为(74±14)ml,乙组(127±23)ml(P<0.01).两组的手术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 (P>0.05).所有患者均治愈.两组患者全部获随访15~61个月,均治愈,随访期间无甲亢复发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结论治疗甲亢采用甲状腺一叶切除加对侧大部切除术优于双侧大部切除术.

  • 乳腺导管瘘的外科治疗

    作者:葛自新;尤其邑;王庆庆;吴优

    目的比较不同术式治疗乳腺导管瘘的疗效.方法对85例乳腺导管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例单纯乳房切除标本作多个瘘口之间的连续切片检查.结果本组146个瘘口中位于乳晕周围5 cm以内者1 29个.瘘管切开38例,34例治愈,4例复发;瘘管切除44例,均治愈.炎症广泛者3例作单纯乳房切除,均治愈.结论乳腺导管瘘,多发生于大乳管,瘘口乳晕旁多见.乳管瘘的切除或瘘管切开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李宏江;汪静;吕青;敬静;赵扬冰;陈佩珍

    目的探讨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亚甲蓝标记切除蓝染导管及腺体的方法治疗13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伴有癌变),评价其疗效.结果导管内乳头状瘤9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41例,其中,癌变4例.119例(90.1%)随访3~46个月,术后原导管溢液治愈,无复发.结论采用亚甲蓝标记切除蓝染导管及其腺体是治疗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可靠方法.

  • 男性乳腺癌的治疗及预后因素分析:附37例报告

    作者:吴斌;周业江;时德;魏仁志;王元正;徐亮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MBC)的治疗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男性乳腺癌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包括经典根治术(1 0例),改良根治术(1 9例),单纯乳房切除术+同侧腋窝淋巴结摘除术(4例),单纯乳房切除术(4例)等.结果上述手术方式的患者5年生存率依次为80.0%,78.9%,25.0%,25.0%;腋窝淋巴结有转移和无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和9 3.3%;雌激素受体(ER)阳性和阴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是80.0%和42.8%(P<0.05);结论改良根治术是MBC的首选术式,术后可根据情况辅以其他治疗;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肿瘤分期等因素影响预后,其中手术方式和腋窝淋巴结状况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 乳腺腔镜经腋下小切口施行乳腺癌保乳手术

    作者:骆成玉;张键;林华;杨齐;薛镭;黄旋;李国华;张勇智

    目的探索腔镜经腋下隐蔽小切口对早期乳腺癌行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全麻下使用乳腺腔镜经腋下小切口入路,结合腋窝脂肪溶解抽吸技术,进行保乳手术21例.结果术中冷冻病理切片报告所有标本各切缘均无癌残留.3例腋窝淋巴结有转移.平均手术时间81.6min.术后1例出现皮下积液,经抽液加压包扎后消失.所有病例乳房形态保持良好,患者满意.均获随访3.1~15.6个月,未见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乳腺腔镜经腋下入路行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切口微小隐蔽,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变了早期乳腺癌常规保乳手术的观念.腋窝脂肪抽吸后,腋窝淋巴清扫变得容易.

  • 保乳手术加综合治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研究

    作者:石全;兰鹰;吴仲军;蒙建强;刘树美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加综合治疗乳腺癌的手术适应证、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46例Ⅰ~Ⅱb期乳腺癌施行保乳手术加术后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保乳组);并与同期施行改良根治术加综合治疗的50例Ⅰ~Ⅱb期乳腺癌(对照组)进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0.5~14年,平均4年.结果保乳组46例双侧乳房乳头基本对称、外形丰满,外观优良.保乳组、对照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43.7±21.6)min,(181.9±16.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42±73)ml,(376±56)ml,手术并发症率分别为15.2%,34.0%;保乳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保乳组3,5,10年期生存率分别是96.8%,88.9%,85.7%,总局部复发率是6.5%;对照组3,5,10年期生存率分别是97.1%,89.5%,87.5%,总局部复发率是4.0%.两组生存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临床早期乳腺癌采用保乳手术加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可作为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 彩色B超对乳腺肿块诊断的价值:附600例报告

    作者:杜稼苓;孙鹤庆;陈飞;潘海龙

    目的探讨彩色B超对乳腺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收治的住院手术治疗的600例乳腺肿瘤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彩超检查.结果彩超检查发现未触及的小肿块163例(27.2%);发现乳房多发性肿瘤307例(51.2%);疑为恶性肿瘤75例(病理检查证实72例),诊断符合率为96.0%.结论彩色B超能发现手检不能发现的乳腺小肿块,且有助于分辨手检时发现的肿块是否为肿瘤,对判断是否有多发性肿瘤存在及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均具有明显的优势.该检查具有无创、易行、可重复等优点,可显著提高乳腺肿块的术前诊断符合率.

  • 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误诊原因分析:附14例报告

    作者:袁炯;杨成新

    为探讨急性肠系膜缺血的误诊原因,寻找早期诊断的可行方法,笔者分析13年间收治的14例经手术及血管造影确诊的急性肠系膜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14例急性肠系膜缺血患者,手术前误诊7例,误诊率50.0%;治疗延误12例,占85.7%,延误时间为(38.7±19.6)h(21~72h).死亡3例,病死率21.4%.结果显示肠系膜血管闭塞症早期腹部症状与体征不符,患者的腹部症状与既往疾病之间缺乏联系性,过分依赖典型的腹膜炎体征是导致误诊及延误治疗的原因.

中国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