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통외과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1.6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5-6947
  • 国内刊号: 43-1213/R
  • 发行周期:
  • 邮发: 42-121
  • 曾用名: 普通外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吕新生 王志明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发生门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及其预测模型的建立

    作者:贺莎莎;范晓棠;石绣江;冯娟;阿丽亚;何方平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的危险因素并建立PVT发生的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
      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236例脾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计算Logit P并绘制各独立因素预测术后PVT的ROC曲线。
      结果: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术前门静脉血流速度(VPBF)、术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术后D-二聚体(D-D)、术中门静脉自由压力差(FPPD)为术后发生PVT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使用抗凝药物(UAT)为术后发生PVT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根据上述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为 Logit P=5.715-0.558×VPBF(cm/s)+0.592×MPV(fL)+0.707×D-D(mg/L)+0.573×FPPD (cmH2O)-0.872×UAT(是=1,否=0),Logit P的临界值为-0.96,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898,准确度为86.9%,VPBF、MPV、D-D、FPPD所对应的界值点分别为13.85 cm/s、10.92 fL、3.54 mg/L、6.99 cmH2O。
      结论:VPBF≤13.85 cm/s、MPV≥10.92 fL、D-D≥3.54 mg/L、FPPD≥6.99 cmH2O可增加脾切除术后PVT的发生风险,术后UAT可有效减少PVT的发生;所构建的预测模型对判断此类患者术后PVT形成有较高的准确度,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安冬;高涌;聂中林;余朝文;陈世远;王孝高;徐超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44例腔内治疗的IVCS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1例患者左髂静脉完全闭塞,放弃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99.6%(243/244)。243例患者中94例行单纯球囊扩张,149例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175例合并下肢静脉曲张者行二期手术治疗。224例随访3~27个月,期间患者静脉曲张无复发,左下肢肿胀均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总有效率达100%;63例皮肤色素沉着得到不同程度减退,30例静脉性溃疡患者得到愈合或缓解。单纯球囊扩张患者与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患者的左下肢肿胀完全缓解率、溃疡完全愈合率、髂静脉再狭窄或血栓形成率在术后6个月时均无统计学差异(96.0% vs.99.0%、84.6% vs.100.0%、5.3% vs.2.0%,均P>0.05),但术后12、24个月时,后者均明显优于前者(70.0% vs.96.0%、61.5% vs.94.1%、12.8% vs.2.0%;60.9% vs.94.8%、53.8% vs.94.1%、23.5% vs.2.1%,均P<0.05)。
      结论:腔内治疗IVCS具有良好的近、中期疗效。联合支架植入的中期疗效优于单纯球囊扩张。选择合适的支架类型、支架直径、支架长度;精确合理地定位支架;规律足量的抗凝治疗,对于保证远期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腹腔静脉血栓易感性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陈银河;刘晓敏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腹腔静脉血栓(SVT)易感性的关联情况。
      方法:检索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收集MTHFR C677T SNP与SVT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用Stata 12.0软件分析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与SVT的关联性。
      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1194例患者和1988例对照。SVT分为门静脉血栓(PVT)、Budd-Chiari综合征(BCS)和肠系膜静脉血栓(MVT)3个亚组。MTHFR C677T SNP在显性模型CC vs.(CT+TT)下(OR=0.51,95% CI=0.34~0.76,P=0.001)和相加模型 CC vs. TT 下(OR=0.33,95%CI=0.23~0.47,P<0.001)与SVT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在隐性模型TT vs.(CT+CC)下,MTHFR C677T SNP与SVT(OR=2.27,95%CI=1.77~2.90,P<0.001)及PVT亚组(OR=2.23,95%CI=1.57~3.17, P<0.001)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在等位基因模型T vs. C下,MTHFR C677T SNP与SVT(OR=1.84,95%CI=1.33~2.55,P<0.001)及MVT亚组(OR=1.64,95%CI=1.14~2.36,P=0.008)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THFR C677T SNP与SVT易感性之间有关联性,携有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的人群罹患SVT的风险可能增加。

  • 结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疗效

    作者:陈晓昌;马家驰;苏河;李渊;蔡辉;郭庆金;赵晓丹;亓建波

    目的:探讨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s)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甘肃省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行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围手术期使用ω-3 PUFAs联合常规静脉营养支持,而对照组仅使用常规静脉营养支持。测定手术前后血清营养学指标和肿瘤标记物水平,以及测定手术后各组血清炎症因子及手术标本中免疫调节分子表达。
      结果:营养支持前两组术前血清营养学指标包括转铁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血红蛋白及营养风险指数,肿瘤标记物CEA、CA19-9、CA125、CA74-2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在术前1 d及术后3 d时,上述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而各肿瘤标记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3 d时,观察组血清炎症促进因子IL-1、IL-6、IL-8、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炎症抑制因子TGF-β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瘤组织中促进瘤细胞转移的免疫分子CD44、CD168、CD13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抑制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免疫相关分子CD63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结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应用ω-3 PUFAs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减轻术后炎症反应,调节机体免疫力并增强机体抗肿瘤作用。

  • 妊娠晚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治疗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卢敏;戚悠飞;陈浩;黄珊萍;肖占祥

    目的:总结妊娠晚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治疗经验,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43例妊娠晚期VTE患者,其中单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35例,DVT合并肺血栓栓塞症(PTE)7例,单纯PTE 1例。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方式;以同期非VTE的妊娠晚期妇女43例为对照,分析VTE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所有患者予抗凝治疗,其中单纯抗凝治疗31例,足背浅静脉溶栓1例,胫后静脉穿刺导管接触溶栓3例,超声引导下腔静脉滤器置入2例,胫后静脉穿刺导管接触溶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3例,胫后静脉穿刺导管接触溶栓+肺动脉碎栓+下腔静脉滤器置入3例。6例新生儿早产。治疗后,所有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随访期间,无症状性的DVT和PTE发作。单因素分析显示家族有血栓病史、吸烟、卧床久坐、初产妇、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重度卵巢过度刺激征为妊娠晚期VTE发病的高危因素(均P<0.05)。
      结论:对于妊娠晚期VTE,抗凝是基础治疗,部分股青肿患者可以考虑导管接触溶栓,出现威及生命的PTE时,及时行肺动脉碎栓并放置下腔静脉滤器。对于高危孕妇,需积极预防VTE的发生。

  • 球囊扩张成形术处理透析用动静脉内瘘狭窄性病变及短中期结果

    作者:万恒;刘灏;林智琪;陆京伯;符方勇;黄显莹;刘正军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成形技术在治疗血液透析用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2015年12月间采用球囊扩张成形技术治疗的31例血液透析用AVF狭窄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1例患者中,男18例,女13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27例,桡动脉-贵要静脉内瘘2例,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2例;均接受球囊扩张技术治疗。28例(90.3%)获得技术上的成功,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动脉穿刺处假性动脉瘤,1例患者术后出现AVF血栓形成,1例患者出现前臂皮下血肿,其他所有患者AVF恢复通畅并能够以正常流量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3、6、12个月初次通畅率分别为92.9%,75.0%,50.0%。
      结论:球囊扩张成形术处理AVF狭窄性病变微创、安全,是AVF狭窄性病变的合理治疗方法,但其中长期疗效仍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 降低副肝静脉压力在Budd-Chiari综合征治疗中的意义

    作者:蒋京军;张小明;李伟;张国艳;张学民;李清乐;焦洋;贺致宾;何长顺;张韬

    目的:探讨降低副肝静脉(AHV)压力在Budd-Chiari综合征(BCS)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27例BCS患者资料,其中男11例,女16例,平均年龄(46±8)岁;AHV开口病变者9例,下腔静脉(IVC)病变者12例,AHV与IVC混合病变者6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行AHV造影并测压以及腔内治疗。9例AHV病变患者行AHV球囊扩张成形术,术后AHV压力从(25±4)cmH2O(1 cmH2O=0.098 kPa)降至(17±3)cmH2O;12例单纯IVC病变患者中10例行IVC球囊扩张成形术,2例行开放手术,术后AHV压力从(27±6)cmH2O降至(15±4)cmH2O,肝段IVC压力从(27±5)cmH2O降至(14±3)cmH2O;6例混合病变患者术后AHV压力从(28±6)cmH2O 降至(14±4)cmH2O,IVC 压力从(26±5)cmH2O 降至(13±4)cmH2O。所有患者术后3 d腹部症状均有明显缓解,IVC存在病变者,双下肢沉胀感明显减轻,治疗有效率100%;未出现出血和肺栓塞并发症;23例患者随访4~54个月,术后6个月时多普勒超声提示原有病变通畅率100%,后期2例出现IVC再闭塞,再次行球囊扩张治疗后症状好转。
      结论:降低AHV内压力有助于缓解BCS患者症状,应重视AHV的存在和病变的治疗。

  • 他莫昔芬对腹主动脉瘤的治疗作用及其疗效性别差异的实验研究

    作者:高甫;焦洋;张小明;李伟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对小鼠腹主动脉瘤(AAA)的治疗作用及疗效的性别差异。
      方法:选择老年(60周龄)野生型C57BL/6小鼠,分3批进行实验,分别行单纯AAA造模(弹力蛋白酶诱导)、他莫昔芬预防性给药+AAA造模、AAA造模+他莫昔芬治疗;各批实验中的小鼠均雌雄各半,并设假手术对照,均于术后14 d取腹主动脉标本行相关指标检测。
      结果:第1批实验中雌雄鼠的AAA发生率均为100%。第2批实验中,雌鼠AAA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雄鼠(30% vs.80%,P<0.05);血管的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雄鼠,且雌鼠血管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过氧化氢酶水平明显高于雄鼠,而PCNA水平及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雄鼠(均P<0.05)。第3批实验中,雌鼠AAA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雄鼠(50% vs.100%,P<0.05);且雌鼠血管组织的病理改变、增殖反应、炎症反应均轻于雄鼠(均P<0.05)。
      结论:他莫昔芬对AAA的发生、发展方面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其作用有性别差异,表现为对雌鼠的AAA有较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对雄鼠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而无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雌性动物有较强的雌激素受体诱导作用有关。

  • 靶向hTERT、hTR新型RNAi表达框架的构建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李亚红;赵丹丹;黄丹;刘蕾;朱文琦;彭剑雄

    目的:构建靶向hTERT、hTR的新型RNAi表达框架,探讨单独及联合干扰hTERT、hTR基因对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以期找到肿瘤基因治疗的新策略。
      方法:融合PCR构建靶向hTERT、hTR的RNAi表达框架。各表达框架经鉴定后分别或联合转染A549细胞,TRAP-银染法及TRAP-qPCR法检测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
      结果:靶向hTERT、hTR的新型RNAi表达框架构建成功。与空白对照组或阴性对照组比较,无论转染靶向hTERT或靶向hTR的RNAi表达框架后,A549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均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细胞G1阻滞明显增加,而联合转染靶向hTERT与靶向hTR的RNAi表达框架后,A549细胞的上述改变较各自单独转染更为明显(均P<0.05)。
      结论:靶向hTERT、hTR的新型RNAi表达框架能够有效抑制A549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凋亡,改变细胞周期。以人工miRNA表达框架为基础的新型RNAi技术有望成为肿瘤基因治疗的新工具。

  • 犬下肢慢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模型的构建

    作者:李林鹏;吴文皋;邓礼明;熊国祚;戴先鹏;申昕

    目的:建立犬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模型。
      方法:9只成年杂种犬,任选一侧股静脉缩窄管腔面积80%~90%,以另一侧为对照,于缩窄处的远心端分支插入1根导管,注射凝血酶300 U,并阻断血流1 h,留置静脉导管作为静脉造影通路。观察犬术后下肢一般情况,比较造模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行静脉顺行造影检查与病理学检查。
      结果:9只犬中有8只完成造模。犬造模后均出现跛行,实验侧下肢皮温升高;与术前比较,犬术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含量较术前明显升高,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降低,且以上指标以及实验侧与对照侧腿围差均在术后14 d达峰值,此后缓慢恢复(均P<0.05);术后28 d的静脉造影与病理学观察均证实慢性静脉血栓形成。
      结论:所建立的慢性DVT模型较贴合临床血栓形成病因及形成过程,且可持续行静脉造影检查,可用于DVT慢性期临床治疗及影像诊断方面研究。

  • EVAR与外科开放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对比

    作者:高鹏;杨彬;司继媛;于吉祥;李禹;孟冉冉;陈彬

    目的:对比分析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与传统外科开腹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治疗的39例患者(EVAR组)、传统外科开放性手术的48例(传统组)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差异。
      结果:术后24 h观察,两组87例均手术成功,成功率均为100%,传统组和EVAR组均无术中死亡。 EVAR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传统组短[(150.3±23.3)min vs.(234.5±34.7)min]、术中出血量少[(75.4±29.1)mL vs.(934.0±198.4)mL]、术中输血量少[0 mL vs.(275.0±68.0)mL]、ICU停留时间短[0 h vs.(1.2±0.3)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10.4±2.0)d vs.(24.8±2.5)d]、禁食时间短[(1.5±0.8)d vs.(2.1±0.7) d]、住院时间短[(12.8±2.1) d vs.(15.4±4.3)d](均P<0.05);EVAR组的围手术期手术并发症率低于传统组(5.13% vs.20.83%,P<0.05);EVAR组的远期手术并发症率高于传统组(17.95% vs.4.17%,P<0.05)。
      结论:EVAR与传统外科开腹手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EVAR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围手术期并发症率低的特点,但中远期并发症较传统手术高。

  •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价值

    作者:葸根;陆雄

    目的:评价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2014年5月因单纯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治疗的320例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是否应用LMWHC分为对照组(158例)和观察组(162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加压包扎及常规护理治疗预防血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LMWHC(2500 IU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通过B超检查患者双下肢静脉确定DVT发生情况,同时记录皮下瘀斑/切口淤血、下肢肿胀和疼痛、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PLT)。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降低(0.6% vs.7.6%,χ2=307.2,P<0.05),APTT时间延长(29.6 s vs.52.2 s,t=22.8,P<0.05);两组患者皮下瘀斑/切口淤血、下肢肿胀和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HIT。
      结论:下肢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分段剥脱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可以安全有效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氟比洛酚酯对肝叶切除患者肝缺血再灌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玲;傅华;李汝泓;路艳;段凤梅;刘燃;张雪松

    目的:观察氟比洛酚酯对肝叶切除患者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方法:以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受肝叶切除手术的8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麻醉诱导后手术开始前10 min,观察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 mg/kg,注射时间为10 min,对照组注射相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术后第1、3、5天时天冬门氨酸基转移酶(AST)、丙氨酸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以及肝门阻断前、肝脏再灌注1、6 h时TNF-α、IL-6、IL-8、MDA、SOD水平的差异。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肝门阻断时间、术中输液量和输血量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诱导前10 min AST、ALT和TBIL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1、3、5 d时,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升高,且对照组的升高幅度大于观察组(均P<0.05);肝门阻断前两组炎症细胞因子、MDA及SOD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再灌注1、6 h时,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升高,而观察组SOD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TNF-α、IL-6、IL-8和MDA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氟比洛酚酯可能抑制肝叶切除术中炎症细胞因子和MDA水平,提高SOD的释放,而减轻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6年第25卷1-12期主题索引

    作者:

    关键词:
  •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股腘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俊超(综述);王兵(审校)

    支架内再狭窄(ISR)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临床问题,然而,目前通过介入技术治疗ISR尚没有统一、有效的方法。药物涂层球囊(DCB)为股腘动脉ISR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近年来已得到初步尝试,与普通球囊相比,DCB治疗股腘动脉ISR术后6个月甚至1年血管通畅率更高,靶血管干预率更低,但其中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且研究发现支架内长段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管腔内更容易再次发生狭窄。DCB与“减容”技术联合治疗股腘动脉ISR被寄予很大希望,但目前尚缺少充分的研究报道。而且在治疗股腘ISR时,目前尚缺少DCB与新一代金属裸支架、药物释放支架、覆膜支架等的疗效对比,且DCB与这些方式的联合作用效果是否会更加理想还不清楚。尚需要高证据级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回答这些问题。

  • IncRNA在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马骧;欧阳尧明;景在平(综述);周建(审校)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他们可以在表观遗传、转录和翻译水平上调节基因的表达,并协调和整合多种信号通路参与细胞的分化、增殖、稳态和器官发育。研究表明,lncRNA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凋亡等,从而对预防和减少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起到作用。笔者就lncRNA与血管疾病关系及机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症状性颈内动脉闭塞的术前评估及手术治疗

    作者:戚悠飞;肖占祥;曾昭凡;岳劼;陈浩;刘飒华;张文波;舒畅

    目的:探讨症状性颈内动脉(ICA)闭塞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术前评价方法。
      方法:选择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2010年1月—2016年3月手术治疗的11例ICA闭塞的患者,2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9例行CEA加取栓术。术前均行头颈联合CTA和颈部血管彩超,部分患者行脑CT灌注成像、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及脑血管造影等检查,观察患者围术期与长期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ICA闭塞均为单侧,其中4例对侧ICA有<50%的狭窄。闭塞主要位于ICA起始端,8例闭塞段延至颅底,闭塞长度16~85 mm。术前颈动脉彩超均在可在颅底探及ICA血流。10例手术再通成功,1例失败。术后10例脑缺血症状明显改善,其中3例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随访期,1例患者ICA在术后3个月闭塞。1例在术后18个月死亡。
      结论:手术治疗ICA闭塞具有满意安全的围手术期效果和较好的中远期效果。术前精确的评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腔内介入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短中期疗效

    作者:罗晓苗;张希全;钟山;葛世堂

    目的:探讨腔内介入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ISMAD)的短中期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例SISMAD患者资料,根据Sakamoto分型,其中I型3例(18.75%),II型3例(18.75%),III型10例(62.5%)。
      结果:1例I型患者经保守治疗效果满意,2例I型患者、3例II型患者、5例III型患者行单支架植入术,5例III型患者行双支架植入术(其中1例III型患者真腔狭窄约95%,行球囊扩张后植入2枚支架)。所用支架均为自膨式裸支架。随访1~34个月,中位时间16个月,均未再发相关性腹痛等症状,腹部CTA显示夹层假腔不显影,支架无移位、变形,支架腔内无狭窄、闭塞。
      结论:腔内介入治疗SISMAD的短中期效果好,但其长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联合限制性裸支架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

    作者:周春晖;欧阳洋;李刚;黄建华;赵磊;吴楠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联合限制性裸支架(RBS)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对术后主动脉重塑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20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其中11例行单纯TEVAR术(TEVAR组)与9例行TEVAR联合RBS(TEVAR+RBS组)。根据术前及术后随访期间行主动脉全长CTA数据,比较两组术后主动脉重塑相关指标。
      结果:两组手术技术成功率均为100%,术后无截瘫、脑卒中、主动脉破裂等并发症发生。TEVAR+RBS组中RBS与覆膜支架平均重叠了36.5 mm。与TEVAR组比较,TEVAR+RBS组术后整体真腔体积扩大率明显降低(34.9% vs.64.9%,P=0.011);支架远端面积扩大率(43.5% vs.107.3%, P=0.006)、支架远端长径扩大率(-12.2% vs.18.5%,P=0.002)均明显降低;TEVAR 组与TEVAR+RBS组术后整体假腔体积缩小率(74.8% vs.65.3%,P=0.328)、假腔内血栓化比率均无统计学差异(47.3% vs.56.8%,P=0.271)。
      结论:与单纯TEVAR术比较,TEVAR+RBS对胸主动脉夹层术后主动脉重塑整体改善的程度并没有优势,但可有效降低TEVAR术后支架远端真腔面积(或长径)过度扩大,因而可能降低支架远端再发破口的发生。

  • “一站式”腔内治疗冠心病合并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探讨

    作者:罗明尧;唐熠达;方坤;陈祖君;陈雷;吕滨;常谦;孙晓刚;欧阳晨曦;舒畅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联合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临床策略及其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6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腔内治疗的7例合并冠心病的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资料,其中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76.2(64~86)岁,术前主动脉CT和冠脉CT确诊主动脉病变和冠脉病变并存,术中造影确认主动脉和冠脉病变均符合介入治疗指征后,实施“一站式”手术治疗。
      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无围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包括切口附近皮下瘀斑2例,其中合并血肿1例,后者因血色素下降予以输注浓缩红细胞2U治疗。1例主动脉弓降部溃疡患者以烟囱技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其左侧肱动脉穿刺点出现假性动脉瘤,予以外科修复。所有患者均获得门诊或电话随访,随访时间7(6~10)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改善,无再次手术或死亡。
      结论:PCI联合EVAR“一站式”治疗冠心病和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早中期疗效满意,切口或穿刺部位出血性并发症应予警惕。术后药物治疗方案严格按照冠心病的治疗原则进行。

  •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作者:张天华;迟德财;姜维良

    目的:探讨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
      方法:将28例符合条件的股腘动脉病变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均有中度至重度的间歇性跛行或缺血性静息痛(Rutherford 2~4级),狭窄程度为70%~99%,同时满足病变长度为4~20 cm,或者为累及股浅动脉至腘动脉近端的≤10 cm的闭塞性病变。其中17例采用DCB治疗(DCB组),11例采用金属裸支架(BMS)治疗(BMS组)。主要疗效终点指标为随访12个月后的一期通畅率,靶病变处血运重建和再狭窄的发生等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个月后随访,DCB组与BMS组一期通畅率无统计学差异(88.2% vs.72.7%,P=0.35),但DCB组靶病变处血运重建率优于较BMS组(5.9% vs.45.5%,P=0.02);两组均未出现术中死亡或手术相关死亡,均未出现主要肢体的截肢, DCB组与BMS组靶病变处血栓形成率分别为5.9% vs.9.1%;12个月随访显示两组在功能改善效果相似。结论:DCB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无论通畅率或者预防再狭窄以及安全性方面均不劣于BMS。对于股腘动脉病变的患者,DCB可能是重要的治疗选择。

  • 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救治胸主动脉破裂的临床观察

    作者:朱健;郗二平;朱水波;张瑜;刘子豪;许贵华;李雪梅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救治胸主动脉破裂的临床适应证及疗效,并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5年9月因胸主动脉破裂急症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胸外科就诊的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检索出应用TEVAR救治程序收治的胸主动脉破裂患者51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15例,胸主动脉创伤32例,主动脉食管瘘4例)。51例患者中,术前死亡4例,47例获TEVAR救治;术后死亡6例(其中主动脉食管瘘3例),其余41例患者均无明显严重并发症,且术后1个月内无死亡。术后3、6、12个月,之后每年复查CT,随访截至2016年5月,36例患者获得了完整的随访,随访6~123个月,平均56.6个月。其中1例随访至术后6个月,4例随访至术后12个月,1例随访至术后24个月。随访患者均健康存活、人工血管旁路通畅,血管支架无内漏。
      结论:TEVAR是快速、有效的救治胸主动脉破裂的一种措施。

  • 导管溶栓技术在股腘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焦洋;李伟;张学民;李清乐;蒋京军;张韬;何长顺;贺致宾;张小明

    目的:探讨导管溶栓(CDT)技术治疗股腘动脉血栓性长段闭塞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采用CDT技术治疗的71例股腘动脉长段闭塞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全组71例均成功行CDT治疗,靶病变长度7~42 cm,平均28.2 cm,持续溶栓时间6~168 h,平均70.6 h。溶栓后血栓完全消失74.6%(53/71),血栓部分消失14.1%(10/71),溶栓无效11.3%(8/71)。全组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垃圾足”发生率为22.5%(16/71),血管入路并发症发生率为8.6%(6/71)。1例术后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截肢1例。溶栓治疗中有穿刺点出血并发症的患者较无出血并发症的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及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更明显(均P<0.05)。
      结论:CDT技术能有效清除血栓,是治疗股腘动脉血栓性长段闭塞病变的安全、有效手段。

  •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我们需要治疗指南吗?

    作者:熊江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的危害是肠系膜上动脉缺血和夹层动脉瘤破裂。关于ISMAD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抗栓联合控制血压)、外科手术和支架植入,但治疗指征和治疗时机众说纷纭,腔内支架的选择也各不一样。西方学者认为ISMAD是罕见病,无法建立治疗指南。而我国ISMAD报道的例数提示ISMAD并非罕见。我国血管外科有实施ISMAD临床研究的机会,能为制定ISMAD的治疗指南提供更强的证据。

  • 腔内血管外科时代,主动脉疾病的治疗进展

    作者:舒畅;郭媛媛

    腔内血管外科时代的到来,实现了主动脉疾病手术治疗的微创化。用小的创伤治疗高危、复杂的主动脉疾病,是未来主动脉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腔内血管外科器械的进步和腔内技术的飞速发展,过去诸多血管外科腔内治疗禁忌的疾患成为腔内治疗的适应证,未来20年将是腔内微创治疗的时代。

中国普通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