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右肝管缺如与医源性胆道损伤

    作者:吴金术;毛先海;杨尽晖;易为民

    目的探讨合并有右肝管缺如者行胆囊切除术时易致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年3月至2002年4月收治的18例合并有右肝管缺如行胆囊切除术所致的医源性胆道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损伤原因主要是将右肝后叶胆管误认为胆囊管而一并切除.损伤部位以Ⅱ类多见.结论对右肝管缺如胆道异常解剖结构的认识及胆囊切除前遵循"辨一切辨"三字原则是预防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关键,而损伤后诊断时期与损伤类型决定了外科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21例的诊治分析

    作者:龚剑寒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的原因与处理对策.方法 对双峰县人民医院2001年3月至2012年3月9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1周内发生黄疸的21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手术探查,B超,CT,ERCP,MRCP及肝酶谱及肝病毒定量分析证实,本组术后黄疸原因为残留结石6例,胆道结扎损伤2例,胆道损伤并胆漏3例,肝炎6例,毛细胆管炎2例,原因不明2例.经再次手术、ERCP/EST、抗炎、护肝、抗病毒、等治疗.15例痊愈,2例仍然有症状门诊治疗,1例死亡.结论 详细的病史资料、充分的术前检查、手术指征的严格把握,细致规范的手术操作是预防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必要前提.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需根据其不同原因而行相应处理,争取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 腹腔镜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影响的比较

    作者:吴碧胜;向建军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传统开腹行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1年12月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LC)组和开腹胆囊切除(0C)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第2,6天测定两组患者尿乳果糖与甘露醇的比值(L/M)、血浆谷氨酰胺(Gin)水平、血浆D-乳酸水平和血清内毒素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M,血浆D-乳酸水平,细菌内毒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血浆Gin水平显著降低(P<0.01);术后患者L/M,血浆D-乳酸水平,血清内毒素水平LC组较OC组低,血浆Gin水平LC组较OC组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LC对行胆囊切除术患者肠黏膜通透性功能具有明显保护作用.

  • 医源性胆道损伤诊治:附16例报告

    作者:郭成;高源;殷生亮;戴群英;艾合买提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发生的原因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6例医源性胆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及总结其诊疗方法.结果: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诸多,其中为主要的原因是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43.75%);医源性胆道损伤的诊断主要由临床症状、腹腔穿刺及影像学检查等所决定,其中B超诊断率高,可达93.75%(15/16);按损伤部位可将其分成6型,其中Ⅲ型为常见(81.25%);临床治疗优良率为87.5%.结论:应注意胆囊切除术实施前对医源性胆道损伤的正确认识,及时对医源性胆道损伤进行诊疗,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治疗根据具体的损伤类型,选择相应的外科手术方式.

  • 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动力障碍33例诊疗体会

    作者:刘海东

    笔者采用胃肠动力药及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道动力障碍(PCBD)患者33例,30例缓解,无效者采用鼻胆管引流并经导管注入0.5%利多卡因治疗,效果明显.提示PCBD治疗应以综合治疗为主,并且注重术前告知和检查.

  • 胆囊切除术致肝外胆管损伤诊治体会:附13例报告

    作者:张明金;吴建斌

    笔者回顾1994年以来收治的胆囊切除术致肝外胆管损伤的临床资料13例,13例中发生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例,其中胆(肝)总管横断上夹2例,三管汇合区胆管侧壁损伤2例,电凝损伤右肝管2例;发生于开腹胆囊切除术7例(3例外院转入),其中胆(肝)总管横断结扎4例,术中发现胆总管侧壁损伤3例;6例胆(肝)总管横断者行胆总管(肝门)-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1例术后胆管炎反复发作,经再次手术痊愈出院,1例形成门静脉血栓仍在治疗.7例胆管壁损伤者行修补,T管引流,预后良好.笔者体会:术中精细操作是胆囊切除术预防肝外胆管损伤的前提,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准确把握再次手术指征及时机是避免后遗症的关键.

  • 胆囊手术损伤胆管的防治

    作者:周玖桥;皮执民

    为探讨胆囊切除术中胆道损伤及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治,笔者回顾分析16例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诊治过程.结果显示胆管损伤的原因主要有术中疏忽大意、局部解剖不清、胆道先天异常、技巧欠熟练、止血不当、麻醉不满意及切口偏小等因素.故认为:思想重视、操作仔细、解剖清楚、理想的麻醉和充分的显露是预防胆管损伤的关键.

  • 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非结石性阻塞性黄疸的原因及处理

    作者:张克兰;黎辉

    为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非结石性阻塞性黄疸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笔者回顾性分析近11年来收治的10例胆囊切除术后近期出现的非结石、非肿瘤因素所致阻塞性黄疸者的临床资料.通过ERCP,MRCP等检查手段,发现10例患者中4例为胆道损伤患者,均予以手术处理;3例为缩窄性乳头炎患者,均予以EST治疗;3例为毛细胆管性肝炎患者,予以内科治疗,10例均治愈.提示对胆囊切除术后出现的阻塞性黄疸患者,只有选择合理的诊断方法,才能查出病因,并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方可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 胆囊切除术中大出血5例报告

    作者:张克兰;陈能志

    探讨胆囊切除术中大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办法.回顾分析5例胆囊切除术中大出血病例,发现出血原因主要有:危险的病理生理状况、危险的解剖变异、危险的操作.预防处理办法是:术前充分评估胆囊切除难度、选择合理的麻醉及术式,针对不同出血原因分别采取相应方法处理.

  • 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误扎胆管的防治

    作者:吴宁;戴修朝;李玉虹;梁海霞

    分析10年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误扎胆管7例(0.56%),5例术中发现及时松解,其中4例痊愈,1例出现胆管坏死纤维化,经3次手术治愈;2例术后发现经二次手术治愈.随访1~3年均情况良好.笔者认为术中发现肝外胆管被误扎,应即时剪除扎线;如结扎过紧、过久,应置T 管引流,以防坏死与炎性狭窄、闭塞.术后发现,应立即解除结扎线、置T管引流;若诊断较晚,则在 1个月左右再次手术,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

  • 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

    作者:张挺;高素琦;郭惠民;施巍巍

    为分析肝功能损害对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对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的23例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示,轻度的肝功能损害不引起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出血,而当肝硬化、肝功能C级时围手术期出血的危险性显著增加(P<0.05).提示对肝硬化、肝功能C级患者应避免急诊手术.

  • 胆囊床胆漏的原因及防治(附7例报告)

    作者:朱坤潮;丁生伟;陆松春

    目的探索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4 514例开腹胆囊切除术后7例发生胆囊床胆漏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胆漏后立即再手术,找到胆漏部位,并于局部缝扎,肝下置管负压引流.7例再手术者,术后均康复良好,无并发症.结论胆囊切除术后并发胆漏,有明显腹膜炎体征者,应及时再手术;如能肯定未切除胆总管,且肝下置有负压引流管,可先行非手术治疗观察.

  • 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作者:荣万水;刘京山;曾庆敏;孔德明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因、预防及处理.方法 对收治的胆石症患者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共调查253例,其中微创保胆取石术133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例,开腹胆囊切除术95例.结果 120例胆囊切除术后发生非器质性胆囊切除后综合征11例(9.2%),133例保胆术后发生非器质性保胆术后综合征11例(8.3%).结论 胆囊是否切除与胆囊手术后综合征的发生无直接关系,胆道压力变化及长期清淡饮食导致的胆道顺应性下降可能是发生胆囊切除或保胆术后综合征的病因;胆囊功能的保留对缓冲与维持正常的胆道压力至关重要;胆道功能康复训练将有效降低上述症状的发生率.

  • 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的预防和处理

    作者:宋德鸿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的预防和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分析11266例开腹单纯胆囊切除术后1周内发生黄疸43例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后1周内出现黄疸43例,占同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0.38%.其中内科性黄疸18例,外科黄疸25例.经B超,ERCP,MRCP和肝酶谱及再手术等证实:肝外胆管或右肝管结扎9例,胆总管遗漏结石6例,残留胆囊或胆囊管结石4例,胆瘘4例,毛细胆管肝炎4例,乙肝或肝炎后肝硬化5例,输血后黄疸2例,胆道出血2例,肝右动脉结扎2例,不明原因黄疸5例.再手术18例,死亡1例.结论 详细的病史资料、充分的术前检查、细致的手术操作是预防胆囊切除术后黄疸的必要前提.胆囊切除术后近期黄疸需根据不同原因而行相应处理.

  • 肝外型右肝管变异与医源性胆管损伤

    作者:陈梅福;吴金术;成伟;李灼日

    目的 探讨合并有肝外型右肝管变异者行胆囊切除时易致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年来收治的25例合并有肝外型右肝管变异、行胆囊切除时所致的医源性胆管损伤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损伤原因主要是将右肝后叶胆管误认为是胆囊管而一并切除,损伤部位以Ⅱ类多见.结论 提高对肝外型右肝管变异的胆管异常解剖结构的认识及胆囊切除时遵循"辨-切-辨"三字原则,是预防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关键.损伤后的诊断时间与损伤类型及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 结石性残株胆囊炎的诊治体会:附36例报告

    作者:陈梅福;吴金术;易为民;李灼日

    目的探讨结石性残株胆囊炎的原因、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经手术证实的结石性残株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例均经再次手术冶愈,其中残株胆囊切除8例,残株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或/和取石、T管引流28例.31例 (86.1%)获随访,随访3个月~12年,效果优良率为93.5%. 结论引起结石性残株胆囊炎的主要原因行胆囊切除术时是未遵循辨"辨切辨"三字程序.其主要症状和体征与结石性胆囊炎相似.诊断上各项辅助检查的准确率不高,必须对各项检查进行综合分析.治疗上必须遵循"辨切辨"三字程序,先切开胆总管、肝总管,再切除残株胆囊.

  • 胆囊切除后的结肠癌:附25例报告

    作者:谭诗成;鲁刚;徐忠立;张卫星

    目的总结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的诊疗经验,借以探讨结肠癌与胆囊手术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5例胆囊切除术后结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25例的发病时间分别是10年者3例(12.0%),12年以上者22例(88.0%).25例中6例有家族癌症史(24.0%),5例有结肠息肉(20.0%),2例有结肠腺瘤(8.0%).肿瘤位于盲肠10例(40.0%),升结肠7例(28.0%),横结肠3例(12.0%),降结肠3例(12.0%),乙状结肠2例(8.0%).全部病人经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手术18例,姑息性手术7例,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加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定期随访对早期发现结肠癌是很有必要的.

  • 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性胰腺炎的内镜诊治

    作者:张成武;赵大建;邹寿椿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性胰腺炎的内镜诊治方法.方法对21例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性胰腺炎患者行ERCP检查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1例患者经ERCP检查后19例确诊为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2例为胆总管结石;21例患者经EST治疗后近期疗效均满意,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对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性胰腺炎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EST是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复发性胰腺炎的安全有效方法.

  • 结肠癌与胆囊切除术相关性的初步探讨

    作者:智绪亭;刘凤军;董典宁;徐克森;寿楠海

    回顾性分析笔者近7年来386例结肠癌病例资料,并与同时期相匹配的422例健康对照组相比较,以探讨结肠癌发生与胆囊切除术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后伴发结肠癌与对照组相比,其相对危险性(RR)无明显差异,从性别和结肠癌分布部位来看亦未发现胆囊切除与近侧结肠癌发生相关的证据.全组资料未显示出胆囊切除后结肠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笔者认为应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病例统计和随访制度,并从流行病学、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前瞻性探索,以期探寻出结肠癌与胆囊切除术之间究竟有无关系以及相关程度等.

  • 甘草甜素预防胆囊切除后大肠癌的实验研究

    作者:范钦桥;杨伟峰;范立侨;邱氟

    目的探讨甘草甜素预防胆囊切除后大肠癌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建立假手术组(S组)、胆囊切除后大肠癌模型组(C组)和甘草甜素预防组(GL组),比较各组大肠癌发病率、大肠组织NF-kB活性、p5 3 mRNA,p21 mRNA及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C组大肠癌发病率明显高于GL组(P<0.05).C组p53 mRNA,p21 mRNA及bcl-2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GL组和S组.C组小鼠NF-kB活性明显强于GL组和S组.结论甘草甜素预防胆囊切除后大肠癌的发生可能是通过抑制NF-kB的活化,从而下调原癌基因bcl-2和p53及p21等的表达实现的.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