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Graves病患者肝功能异常与自身抗体的关系

    作者:刘波;沈轶;尹福在;王锐

    目的:分析Graves病患者肝功能与甲状腺激素及其抗体的关系.方法:对Graves病患者134例查肝功能、甲功、TSI等指标,按肝功能正常与否分为正常组92例、异常组42例.结果:异常组FT3、FT4、TSI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ALT、AST和TBIL分别与FT3、FT4、TSI成正相关.结论:Graves病患者肝损与患者激素水平、TSI水平密切相关.

  • 脂肪肝与血脂血糖关系及对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翟素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明显增高.脂肪肝是指脂肪在肝脏中过度沉积,含量超过总重量的5%.本文对我院1 561名医务人员体检中发现的358名脂肪肝患者进行分析,探讨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肥胖及肝功能异常的关系.

  • 闭合性肝损伤的诊治

    作者:梅卫国;詹国清;张水发

    我院1994-01~2004-12共收治闭合性肝损伤6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对肝功能及甲胎蛋白的影响

    作者:画伟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肝癌患者肝功能和甲胎蛋白(AFP)的影响及治疗效果.方法:分别测定50例肝癌患者TACE术前3 d及术后1 d、3 d、1周的肝功能;术前3 d及术后1周、4周AFP的数值.结果:术后1d、3 d及1周的TBIL、DBIL及术后1 d、3 d的ALT、AST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术后1周AFP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4周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TACE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法,对肝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 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评价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

    作者:傅春彬;赵舒畅;朱晓艳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13C-美沙西汀肝功能呼气试验检测的特点,比较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与临床Child-Pugh分级方法差异.方法:肝硬化患者34例和正常人20例进行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口服13C-美沙西丁50 mg,收集检测并比较研究对象服药前、服药后10、20、30、40、50、60、80、100、120 min等10个时间段呼出气体中13CO2丰度(DOB)、代谢速率(MV)以及累积丰度(CD)等.结果:34例肝硬化患者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肝功能分级与临床Child-Pugh分级间无明显差异.结论:13C-美沙西丁呼气试验检测能准确、直观地反映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状况.

  • 肝功能检测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的应用

    作者:许岩霞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相当衡定,并与身体的需要量相适应.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系多种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并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

  • 消渴病从肝论治的理论探讨

    作者:谭曦然;傅延龄

    传统中医学认为,消渴病宜从三消立论,认为基本病机为阴虚燥热.随着中医学的发展,目前关于消渴病的研究有很多新论,突破了三消分治,提出消渴病当注重从肝论治的观点,回顾了这一观点的理论源流,分析了消渴病从肝论治的生理病理基础,并从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方面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论述.

  • 从肝论治月经病

    作者:张海莹

    月经病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尤与肝脏更为密切.从肝的生理病理及月经病的特点出发,论述了从肝论治,以调经和气为主治疗月经病的方法,临床常收明显疗效.

  • 老年患者肝癌切除术后肝功能变化与预后

    作者:关养时;黄建富;黄长玉;沈娟;陈燕凌

    肝功能损害是肝癌术后患者潜在的危险因素.老年肝癌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肺部疾病及糖尿病等疾患,手术风险较大.对于老年患者术后肝功能的变化与非老年人相比有无差别,笔者对292例患者术后肝功能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1990~2000年在我院行肝癌切除术的病人中符合以下条件的292例作为研究对象: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术前肝功能(包括AST、ALT、GGT、TBIL)检查正常;术前无腹水及门脉高压;术中全肝门阻断不超过30 min,且为间断性阻断,每次不超过10 min;手术采用全麻.292例中,48例年龄>60岁者(61~76岁,平均69.7±5.7岁)为老年组,男性40例,女性8例;244例≤50岁者(50~30岁,平均46.5±4.5岁)为对照组,男性220例,女性24例.

  • 2型糖尿病伴脂肪肝患者肝肾功能及尿酸水平检测的意义

    作者:罗卓章;刘红霞;陈佳红;王运林;吴沛锵;叶冠伦;杨莉;肖芳;陈力

    [目的]探讨检测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肾功能及尿酸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合并NAFLD情况分为T2DM合并NAFLD组(研究组,n=38)和T2DM未合并NAFLD组(对照组,n=50).观察比较两组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r谷氨酰转移酶(γ-GT)]、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清尿酸(SUA)]和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结果差异,比较其高尿酸血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受试者血糖指标(FPG、2hPG、HbA1c)、部分肾功能指标(BUN、SCr)和部分血脂指标(LDL-C、HDL-C)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研究组肝功能指标(ALT、AST、γ-GT)、部分血脂指标(TG、TC)检测结果及S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6.3% vs 8.0%),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合并NAFLD可致T2DM患者的SUA水平、肝功能指标及部分血脂指标出现明显波动,虽多数指标未超出正常范围,但仍需引起重视,通过早期调控干预可为理想的预后提供条件.

  • 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

    作者:张挺;高素琦;郭惠民;施巍巍

    为分析肝功能损害对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对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出血的23例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示,轻度的肝功能损害不引起胆囊切除围手术期出血,而当肝硬化、肝功能C级时围手术期出血的危险性显著增加(P<0.05).提示对肝硬化、肝功能C级患者应避免急诊手术.

  • 乌司他丁对胆石病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高伟;秦宪斌;张新明;张圣林;董建德;丁明利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胆石病合并肝硬化患者外科治疗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年间外科治疗的97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术后3 d内静脉滴注乌司他丁.分别检测术前1天与术后第1,3,5天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肝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胆石病合并肝硬化患者在围手术期使用乌司他丁可以保护肝功能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联合免疫治疗对肝移植大鼠移植肝组织学和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骅;吴志勇;曹晖

    目的 用抗CD-40L单抗加小剂量CsA联合免疫治疗肝移植大鼠受体,观察其生存时间、移植肝组织学和Th1/Th2细胞因子谱的变化.方法 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后,将动物随机分为4组.A组为同基因移植组,SD→SD;B组为同种异体移植组,SD→Wistar,不用任何免疫抑制治疗措施;C组,SD→Wistar,采用CsA处理;D组,SD→Wistar,采用CsA加抗CD-40L(CD-154)单抗处理.观察各组肝移植受体生存期和移植肝病理变化;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A,D组均可长期存活,B,C组生存时间分别为(13.8±2.4)d,(29.8±4.1)d;B,C组病理组织切片见中/重度急性排斥反应,D组移植肝组织损伤程度显著减轻,A组基本无排斥反应.B组血清IL-2和IFN-γ高于其余各组(P<0.05),C,D组IL-4,IL-10水平较B组有所升高(但P>0.05),尤其D组IL-1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 联合免疫治疗可有效抑制其急性排斥反应,延长大鼠肝移植受体的生存时间.Th2类细胞因子IL-4和IL-10的高水平表达与诱导移植耐受、抑制排斥反应有重要关系,它有助于大鼠肝移植受体和移植肝的长期存活.

  • 牛磺酸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佟立权;乔海泉;宋光平;王毓利;孟凡强;周保国;孙学英

    目的研究牛磺酸对大鼠小肠I/R后肝、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对照组(S组)、生理盐水对照组(I/R组)和牛磺酸保护组(T组).T组术前30min经鼠阴茎背静脉注射2%的牛磺酸200mg/kg.采用肠系膜上动脉根部阻断1 h后复流行再灌注的方法制作肠I/R模型.除S组外,其余2组分别于再灌注1.5,3,6,1 h抽血测定ALT,AST,BUN及Cr值,评定肝、肾功能.肝、肾切片行HE染色,比较组织病理学差异.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肝、肾细胞凋亡百分率,评定平均光密度值.结果 I/R组与S组相比,血清ALT,AST,BUN及Cr值均明显升高(P<0.05),3 h高,以后开始下降,12h仍高于S组;肝、肾病理损伤I/R组也相应严重,肝、肾细胞TUNEL阳性表达率、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增加(P<0.05).T组与I/R组相比,前者血清ALT,AST,BUN及Cr水平明显减低(P<0.05),病理损伤也相应较轻;肝、肾细胞TUNEL阳性表达率、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减少(P<0.05).结论牛磺酸对大鼠小肠I/R后肝、肾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单侧肝管引流对肝门胆管癌术后肝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白钢;邱宝安;白宏伟;马元桂

    目的评估肝门胆管癌行单侧肝管引流术后肝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资料完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单侧引流组(n=27)及双侧引流组(n=31)手术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两组术前各项肝功能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双侧引流组各项肝功能指标至术后6周时基本达正常范围.单侧引流组术后血浆白蛋白渐恢复正常,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呈下降趋势,至术后2周时略高于正常范围,血清碱性磷酸酶术后2周内渐下降,随后又升高.结论单侧肝管引流对肝门胆管癌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作用,这类手术对不能行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 一氧化氮/内皮素平衡关系与移植肝功能的相关研究

    作者:田根东;何延政;张艳敏;杨辉;曾宏;钟武

    目的研究大鼠肝移植术后早期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平衡关系的改变,探讨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观察前列腺素E1(PGE1)的干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各组n=8):(1)正常对照组(A组);(2)手术对照组(B组);(3)实验组(C组);(4)PGE1干预组(D组).采用"双袖套法"建立肝移植模型.检测和比较受体术后6h血液ALT,AST,NO和ET水平,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结果术后6h B,D组全部存活(100%),C组存活5只(62.5%).与C组比较,D组ALT,AST,ET明显降低(P<0.05),NO明显升高(P<0.05).NO,ET及NO/ET值与ALT呈现明显的相关性(依次为r=-0.681,0.793和-0.732 ).C组肝脏见明显的组织学损害,B,D组组织结构基本保存完好.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血液NO,ET水平及NO/ET比例关系,较好地反映了肝脏内皮细胞的功能状况.PGE1可减轻肝血窦内皮细胞的损害,保护了移植肝功能.

  • ICGR15和OGTT预测肝癌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价值

    作者:丁佑铭;张爱民;姚峰;刘吉奎

    目的研究吲哚氰绿15min储留率(ICGR15)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对原发性肝癌(PHC)肝脏储备功能预测的价值。方法将58例PHC病人按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肝功能代偿良好组(A组)、轻度不全组(B组)和重度不全组(C组),术前做ICGR15,OGTT及常规肝功能检查。结果 C组ICGR 15(24.17%±6.59%)较A组(11.42%±3.91%)、B组(16.28%±6.07%)显著升高(P均<0.01);C组OGTT120min血糖值(9.91mmol/L±3.09mmol/L)明显高于A组(5.42mmol/L±0.83mmol/L)、B组(6.68mmol/L±1.61mmol/L)(P均<0.01);ICGR15和OGTT的准确性(86.2%,81.0%)、阳性预测值(93.5%,90.6%)、阴性预测值(74.4%,72.5%)均明显高于Pugh肝功能评分(P<0.01)。结论 ICGR15和OGTT可作为预测PHC肝脏储备功能的指标,二者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 肝缺血/再灌注对肺组织RAGE、SP-A、CC16表达的影响及丙氨酰谷氨酰胺的干预作用研究

    作者:刘荣;李新建;桂新星;肖金辉

    目的 观察肝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的变化情况,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Ala-Gln)对肝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 择期行肝部分切除的患者80例,术中均需第一肝门阻断(Pringle's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n=40)和丙氨酰谷氨酰胺组(G组,n =40),G组患者术前每天给予Ala-Gln 0.3 g/(kg·d),连续3d,C组同期给予等量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T1)、麻醉诱导后(T2)、再灌注后30 min(T3)、手术结束(T4)各时段血清RAGE、SP-A、CC16以及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变化情况;记录手术结束后的拔管时间;比较两组患者1d后Murray肺损伤评分(MLIS).结果 与C组比较,G组患者T3、T4时段血清RAGE、SP-A、CC16含量明显下降,HSP70表达明显增强(P<0.01);而G组拔管时间明显缩短、1d后Murray肺损伤评分也显著降低,相较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肝缺血/再灌注后的急性肺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la-Gln能诱导HSP70的表达、抑制过度炎症反应,从而降低血清RAGE、SP-A、CC16的水平有关.

  • 早期肠内营养对"二次打击"保护作用的肠屏障及肝功能检测

    作者:王倩;刘运德;王金和;田伟军

    腹腔危重感染所致的"二次打击"可能通过内毒素的入侵、胃肠道激素分泌的紊乱及免疫功能的失衡等因素损害肝脏功能.早期肠内营养(EEN)通过保护肠道的机械、免疫、生物等屏障功能进而有效地抑制了对肝脏的损害.而EEN对肝脏与肠道的保护作用可以通过一系列生化、免疫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进行检测.

  •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其防治

    作者:罗进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的概念是1960年Jennings首先提出的即缺血后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这种现象即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好发于休克及多种肝脏外科手术中,是影响肝移植、肝脏叶段切除术后肝功能的一个多因素过程.IRI是许多因子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缺氧器官细胞损伤在恢复氧供后更加严重的现象.本文对近年来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防治措施进行简要概述.

24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