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皮肤性病诊疗学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Journ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n Dermato-venereology 피부성병진료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省皮肤病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8468
  • 国内刊号: 44-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47
  • 曾用名: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曾凡钦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两种 PCR 方法检测隐性梅毒患者梅毒螺旋体DNA 的初步比较

    作者:张森淼;陈访梅;蔡川川;黄小雄

    目的:比较两种PCR方法对隐性梅毒患者体内梅毒螺旋体DNA的检测效果。方法:分别用47-PCR和pol A-PCR检测40例隐性梅毒患者全血、血浆和血清的梅毒螺旋体47-kD蛋白和DNA聚合酶I基因片段,比较两种方法检测三种标本的阳性率以及两种方法区分早晚期隐性梅毒的阳性率。结果:采用47-PCR检测全血、血浆、血清的 TP-DNA阳性率分别为30.0%、37.5%和20.0%,采用pol A-PCR检测全血、血浆、血清的TP-DNA阳性率分别为22.5%、27.5%和15.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两种方法检测三种血标本的阳性率均为血浆>全血>血清,两种方法在三种标本中检测早、晚期隐性梅毒的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 P值均>0.05)。结论:47-PCR和pol A-PCR均可用于检测隐性梅毒患者体内梅毒螺旋体DNA,可辅助用于隐性梅毒的筛查和病情评估。

  • 不同剂型8-甲氧基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大鼠体外透皮研究

    作者:秦思;温炬;周贵滨;郑荣昌

    目的:对8-甲氧基补骨脂素(8-MOP)柔性纳米脂质体凝胶、8-MOP 柔性纳米脂质体、8-MOP酊剂三种剂型药物的透皮差异进行比较,探讨三种不同剂型8-甲氧基补骨脂素柔性纳米脂质体的大鼠体外透皮性。方法:将三种不同剂型8-MOP通过含有离体鼠皮的扩散池,测定鼠皮以及接受池中8-MOP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对不同时间点3种不同剂型8-MOP的累积渗透量作图,对各组皮肤滞留量两两进行t检验。结果:8-MOP脂质体凝胶组在接受液中的累积渗透量小于8-MOP脂质体组和酊剂组;8-MOP酊剂组渗透量从第3 h后开始急剧升高;比较各组皮肤内滞留的药量,8-MOP脂质体凝胶组高于8-MOP酊剂组,而8-MOP脂质体组又高于MOP脂质体凝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53.97、18.97, P值均<0.05)。结论:8-MOP不同剂型有着不同的特性,8-MOP柔性纳米脂质体更具有皮肤亲和性,更有利于药物在皮肤内滞留发挥药物作用。

  •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分布

    作者:张杏平;肖克林

    目的:探讨女性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HPV)感染状况及其基因亚型分布,为我国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和疾病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宫颈刷收集宫颈脱落细胞,采用 DNA芯片技术同时检测18种高危型和5种低危型HPV。结果:1132例标本中共检出HPV阳性265例(23.4%),23种HPV亚型均有检出,其中高危型HPV感染181例(15.9%),低危型33例(2.9%),多重感染81例(7.2%);高危型检出率由高到低排前6位的依次为 HPV52(5.3%)、HPV16(4.5%)、HPV58(3.8%)、HPV68(1.8%)、HPV56(1.7%)、HPV18(1.6%),低危型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 HPV43(3.7%)、HPV6(1.9%)、HPV11(1.8%)、HPV42(1.1%)、HPV44(0.1%);HPV感染率以20~29岁组高(26.2%),高危型HPV感染率以40~49岁组高(19.9%),但HPV感染率和高危型HPV感染率在20~29岁、30~39岁、40~49岁三种人群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结论:女性宫颈HPV感染率较高,高危型HPV感染非常普遍,混合亚型感染较多见,宫颈HPV感染的优势基因型为52型,HPV基因型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 2014年《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各期专题安排

    作者:

    关键词: 皮肤 性病诊疗
  • 电脑辐射对颜面部皮肤的影响

    作者:李志坚;招文颖

    目的:研究电脑辐射对从事专职电脑终端( VDT)人员颜面部皮肤的影响,以期客观、综合地评估电脑辐射对皮肤屏障的危害。方法: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佛山地区工作时间小于1年的VDT人员105名,按每日工作时间划分,小于3 h/d、3~5 h/d、大于5 h/d的工作人员分别为43、34和28人;另随机选取每日工作时间3~5小时的工作人员86名,其中工作年限<1年、1~2年、>2年的人员分别为33、29、24名,由专门医师询问受调查者工作期后有无面部干燥、瘙痒感、脱屑、紧绷感、烧灼感等自觉症状及主观评价,统计方法采用双向有序属性不同分组资料χ2检验。结果:每日工作时间小于3h/d、3~5 h/d、大于5 h/d的三组分别有12例、21例、22例出现颜面部自觉症状;参加工作年限小于1年、1~2年、大于2年的分别有30例、27例、23例出现颜面部自觉症状。颜面部自觉症状随着每日工作时间及参加工作年限的延长而加重,二者均存在线性相关关系(χ2=17.10,P<0.01;χ2=4.13,P=0.017)。结论:电脑辐射对颜面部皮肤有损害作用,VDT人员应注意采取适当的防护方式降低电脑辐射的影响。

  • 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观察

    作者:李群;谭国珍;石臻睿;孟珍

    目的:观察激肽释放酶结合蛋白( KBP )对银屑病动物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用5%普萘洛尔搽剂外涂豚鼠耳部皮肤成功建立银屑病动物模型,分别以KBP和PBS腹腔注射处理两组模型豚鼠(各4只),与正常组(正常豚鼠,4只)及模型组(建模成功豚鼠,4只)比较,肉眼观察各组皮损变化、HE染色观察各组皮损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皮损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建模后观察到豚鼠耳部皮肤出现鳞屑性红色斑块,组织病理可见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真皮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和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皮损中MVD高于正常组(Z=-2.32,P<0.05);经KBP处理后豚鼠病变在外观和病理上均有改善,与PBS处理组比较,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及组织学积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64,-2.66,P值均<0.05),且KBP组皮损中MVD较PBS组明显下降( Z=-2.61,P<0.01)。结论:KBP可以抑制银屑病动物模型皮损内血管的增生,从外观和病理上改善银屑病病变,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以皮肤转移癌首诊的胃窦腺癌1例

    作者:陆原;翁翊;李清;何雯;陈达灿

    报告1例转移性皮肤肿瘤。患者男,61岁,下小腹部结节伴轻微疼痛2月余,渐增大。皮肤科检查:小腹部近耻骨联合上缘一直径0.9 cm大小暗红色结节,半球形,触之硬韧,与周边皮肤粘连。胃镜检查示胃窦部2.5 cm大小糜烂性肿块,考虑为原发性胃癌;组织病理示:(胃窦部)腺癌。腹部皮肤结节组织病理示:表皮全层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空泡样变,真皮内肿瘤细胞广泛浸润,细胞体积增大,形状不规则,可见核分裂象,肿瘤细胞间可见少许淋巴细胞。诊断:胃窦腺癌伴皮肤转移。

    关键词: 胃窦腺癌 皮肤 转移
  • 以生殖器疱疹为首发表现的艾滋病3例

    作者:杜健群;卢斯汉

    报告3例以生殖器疱疹为首症的艾滋病。例1,女,35岁,外阴溃疡伴疼痛2月余;例2,女,27岁,外阴肛周溃疡反复4月,伴发热咳嗽气促、体重下降;例3,男,37岁,尿道口反复糜烂1年,龟头包皮阴茎多处糜烂4天。3例患者均表现为多发严重难以愈合的糜烂溃疡,经免疫印迹法确诊HIV-1抗体阳性,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下降,HSV-Ⅱ-DNA定量检测阳性。提示对以多发难以愈合的溃疡为表现的生殖器疱疹患者,应仔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必要的检查以排除艾滋病。

  • 神经梅毒合并银屑病1例

    作者:陆小娟;李其林;郑建平;黄永华;蒋玲

    报告1例神经梅毒合并银屑病。患者,男,58岁,因“记忆力下降10年”就诊,1月前在外院复查,发现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定量实验1∶160阳性。此次入院检查梅毒非特异性抗体( RPR)1∶2阳性,梅毒确证试验(凝集法)阳性。脑脊液常规:红细胞0.006×106/μL,潘台氏蛋白阴性,白细胞12.00×106/L;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测定:乳酸脱氢酶24.0 U/L;脑脊液生化:钠149.4 mmol/L,氯126.0 mmol/L,葡萄糖3.9 mmol/L,脑脊液蛋白873.0 mg/L;脑脊液梅毒抗体定量( RPR非特异性抗体):阴性,梅毒确证试验(凝集法)阳性。皮肤科情况:躯干、四肢散在暗红色圆形、椭圆形浸润性斑块,大小不一,部分相融合成片,上覆银白色鳞屑。

    关键词: 神经梅毒 银屑病
  • 环状皮损表现二期梅毒1例

    作者:陈瑞;晏洪波;杨欣

    报告1例以环状皮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二期梅毒。患者,男,阴茎、阴囊多个环状红色斑疹。梅毒血清学检查:快速血浆反应素实验( RPR)阳性,滴度1∶32;TPPA 阳性。诊断为梅毒。4周规范治疗后皮损消退。

    关键词: 梅毒 二期 环状皮损
  • 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

    作者:陈忠业;王丽金;范雯雯

    报告1例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男,49岁。因反复四肢起水疱、丘疹、结节伴瘙痒23年。于右胫前外上侧皮损组织取病理示:表皮萎缩,表皮突消失,表皮下裂隙形成,皮浅层纤维化,少量圆形细胞浸润,有数个表皮囊肿。诊断:痒疹样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 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沈列

    目的:观察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RVV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RVVC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 A组:予氟康唑150 mg顿服,并将克霉唑阴道片一片临睡前内置于清洁后的阴道后穹窿,每1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连续3个疗程。 B组:单用氟康唑,用法及疗程同A组。 C组:单用克霉唑阴道片,用法及疗程同A组。结果:3组在停药1周、4周时疗效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3、2.28,P值均>0.05);12周时A 组疗效优于 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11和5.88,P值均<0.05)。结论:氟康唑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RVVC远期疗效优于单一疗法,方法简单,患者易于接受。

  • 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阴囊湿疹的疗效观察

    作者:梁裕华;陈仰新;陈秀琼;周渐云

    目的:观察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阴囊湿疹的疗效。方法:将70例阴囊湿疹患者随机分为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组及单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对照组各35例,7天为1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治疗后2周统计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86%和68.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5,P>0.05),2周后统计复发情况发现治疗组复发5例(17.24%),对照组复发18例(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P<0.05)。结论: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阴囊湿疹远期效果较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130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亚胜

    目的:观察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3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5例。治疗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对照组仅口服地氯雷他定片,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后4周、8周、12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4、8周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48、0.61,P>0.05)。治疗第1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7%,与对照组(73.8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白芍总苷治疗慢性荨麻疹具有疗效明确、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等优点,适合临床应用。

  • 依巴斯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作者:潘忠泉;王康生

    目的:评价依巴斯汀片联合中药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48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治疗组53例口服依巴斯汀片,每天1次,每次10 mg,同时口服中药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每日一剂,每剂水煎2次;对照1组50例口服依巴斯汀片,每天1次,每次10 mg;对照2组45例口服中药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每日一剂,每剂水煎2次。三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为一疗程,观察并比较各组有效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0.57%,对照1组有效率为74.00%,对照2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90, P=0.027;χ2=5.04, P=0.025);对照1组与对照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 P=0.941)。结论:依巴斯汀联合中药玉屏风散合桂枝汤治疗慢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CO2激光祛除疣体联合胸腺五肽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效果评价

    作者:李思念;何智滔;邓欢

    目的:分析CO2激光祛除疣体联合胸腺五肽预防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尖锐湿疣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接受CO2激光联合胸腺五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CO2激光祛除疣体治疗。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1月、3月、6月复发率(分别为2.56%、7.69%、10.26%)低于对照组(分别为7.69%、17.95%、28.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9、4.59、4.31, P 值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P>0.05)。结论:CO2激光祛除疣体联合胸腺五肽可以有效降低尖锐湿疣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且安全性良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认知疗法对梅毒血清固定女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作者:鲁东平;付敏;鲁菊香;张荣;梁冬梅;李湘辉;陈卓英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对梅毒血清固定女性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梅毒血清固定女性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治疗前均予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定其焦虑抑郁情绪,对照组常规青霉素驱梅治疗3周,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认知疗法,3周后对患者重新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前后 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79、13.86,P值均<0.01);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0、0.65,P值均>0.01)。结论:认知疗法对改善女性梅毒血清固定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积极意义。

  • 荨麻疹与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曹翠香;郭庆;曾凡钦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感染是引发急性或慢性荨麻疹可能的常见病因之一,但各类感染在荨麻疹起病过程中的确切作用及机制仍有争议。本文就荨麻疹与感染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荨麻疹 感染
  • 口服维生素D治疗银屑病的研究现况

    作者:李巧飞;曹光玲;陈小红;凌宏忠;戴海蓉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节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局部外用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是治疗银屑病的方法之一,口服维生素D治疗银屑病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可有效改善银屑病皮疹和关节症状。定期监测及调整药物剂量可避免其产生的高血钙和高尿钙等主要不良反应。

  •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瘢痕疙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丽萍;吴平

    瘢痕疙瘩的形成是多种基因通过多种途径相互作用的结果。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在瘢痕疙瘩的发病机制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它可以通过TGF-β1/Smads 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等发挥其生物学效应。目前研究表明,对TGF-β1作用途径的干预可以影响纤维化发展,从而防治瘢痕疙瘩形成。现对有关TGF-β1在瘢痕疙瘩中作用机制及其在瘢痕疙瘩防治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皮肤软组织感染致病菌的菌种构成和药敏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郑跃;席云;赖维;赵越;夏悦;尹颂超;李美荣;曹珊;刘慧明

    目的:分析近5年皮肤软组织感染致病菌的菌种构成和体外药物敏感性变化的趋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8月送检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标本的致病菌的菌种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参检标本共366例,分离出404株致病菌,共18种。常见的致病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42%),其后依次为表皮葡萄球菌(14.81%)、溶血葡萄球菌(10.37%)、铜绿假单胞菌(5.98%)及粪肠球菌(3.33%),其他的菌种包括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粘质沙雷菌、微球菌、奇异变形杆菌等;5年来,皮肤软组织感染的菌种构成基本稳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烷、阿米卡星、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头孢唑啉敏感性高;表皮葡萄球菌及溶血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烷、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克林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敏感性高;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敏感性高。结论:近年来皮肤软组织感染致病菌种构成稳定,以G +球菌为主。在感染早期临床上可考虑选用的一线抗菌药物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克林霉素、庆大霉素,考虑选用的二线抗菌药物有利奈唑烷、万古霉素及阿米卡星。

  • 《中国皮肤科学史》出版及筹建“中国皮肤科博物馆”信息

    作者:

    一、《中国皮肤科学史》2013年出版发行。该书由陈洪铎、廖万清、张学军策划,马振友、张建中、郑怀林主编,国内外200名专家共同编辑完成,全书约200万字,文图并茂,史料翔实,已开始征订。
      二、筹建集皮肤科发展史、科研、教学于一体的“中国皮肤科博物馆”,特向全国征集皮肤科文献、仪器、器械、教具、蜡模、影像等文物,对捐献、联展的人士赠送《中国皮肤科学史》等物品,对重大贡献者勒石记功。

  • 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岑丽卿;蔡文莹;蔡艳桃;颜胜;唐妍

    目的:从病原学方面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RVVC )病原菌和药敏差异,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RVVC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加以比较,同时采用真菌药敏培养法对常用抗真菌药物进行体外药物敏感研究。结果:1634例 RVVC 患者中,共分离出569株念珠菌,其中白念珠菌339株,占59.58%;非白念珠菌230株,占40.42%。非白念珠菌由高到低依次为光滑念珠菌59.57%(137/230),热带念珠菌17.39%(40/230),克柔念珠菌12.61%(29/230),近平滑念珠菌5.65%(13/230),清酒念珠菌4.78%(11/230)。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均高于非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对唑类药物耐药凸显。结论:白念珠菌仍是RVVC的主要致病菌,非白念珠菌中以光滑念珠菌比例高。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率高,对唑类药物耐药性有增加趋势。

  • 伐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疗效及对 IL-2、IN F-γ表达的影响

    作者:杜德荣;黄绍宽

    目的:研究伐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RGH )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 IL-2、INF-γ表达的影响。方法:72例RGH患者被随机分为伐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组(治疗组)和单用伐昔洛韦组(对照组)各36例,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监测停药后1年内复发的次数及其症状消失和皮损愈合时间,并应用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中IL-2、INF-γ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5.96,P<0.05),治疗组患者每次复发时症状消失和皮损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45和5.48,P值均<0.05),复发次数少于对照组( t=8.75, P <0.05)。治疗后治疗组的IL-2、INF-γ水平高于治疗前( t 值分别为18.65和14.18, P <0.05),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t 值分别为22.02和13.24,P值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 IL-2、INF-γ水平无明显差异( t值分别为1.58和2.36,P值均>0.05)。结论:伐昔洛韦联合匹多莫德能有效地提高RGH患者的细胞免疫,减少复发。

  • 以念珠菌龟头炎为首诊的2型糖尿病38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玉才

    目的:分析以念珠菌龟头炎为首诊的2型糖尿病的表现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8例以念珠菌龟头炎症状表现首诊于皮肤性病科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性包皮龟头炎有高血糖和反复发作的特点,确诊糖尿病和控制好血糖有利于糖尿病性包皮龟头炎的治愈。结论:通过2型糖尿病包皮龟头并发症及时诊断2型糖尿病,对预防和减少糖尿病有重要意义。

  • 2004~2012年广东省性病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洪璇;孙希凤;刘凤英;任旭琦;杨立刚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12年性病流行趋势及流行特点,为制订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04~2012年的性病疫情报病资料进行发病率等流行病学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①2004~2012年全省性病发病呈增长趋势,由2004年的37814例(报告发病率为47.54/10万)增至2012年的146469例(报告发病率为139.43/10万),年均增长21.10%,2008年始上升趋势平缓。②全省性病发病较高的地区为珠三角地区。2012年,性病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市的报告发病率均高于250/10万。全省性病报告发病率较低的地市集中于粤东地区,其报告发病率均低于50/10万。③男女性病病例的比例缩小,由2004年的1.80∶1缩小至2012年的1.01∶1。20~49岁的性活跃人群发病率高,约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75%以上。2009至2012年,≥60岁组报告病例数增长率均高于20~29岁组及30~39岁组。结论:广东省性病流行趋势呈持续缓慢增长,性病报告病例地区差异大,≥60岁组构成逐渐增加,应加强性病监测,有针对性地进行性病防治工作。

    关键词: 性病 流行趋势
  • 贵州省2008~2012年梅毒流行形势分析

    作者:刘洁;杨梨丽;李进岚

    目的:探讨贵州省2008~2012年梅毒流行特点、分布规律,为制定全省梅毒防治措施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贵州省梅毒发病年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8~2012年贵州省梅毒年均报告发病率21.31/10万,发病率呈逐年快速上升;男、女梅毒报告病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P<0.05);以隐性梅毒和Ⅰ期梅毒为主;患者年龄集中在20~49岁,占报告总数的64.45%;在不同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农民、家务及待业人员和其他职业中。结论:我省梅毒疫情上升迅速,其防治形势十分严峻,应加强监测,加大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实施综合干预措施,进一步控制梅毒的危害。

    关键词: 梅毒 流行形势 分析
  • 广州市暗娼嫖客收教人员性病感染情况分析

    作者:何婉苹;汤少开;叶兴东;杨谦;高可羡;李锦亮;刘颖

    目的:了解广州市暗娼嫖客收教人员的性病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05~2011年间广州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共3076名暗娼( FSWs)及嫖客收教人员,调查其人口学特征,进行HIV、淋病、梅毒等性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3076名学员中,324人患1种性病,8名女性学员同时患2种性病,1名女性学员同时患3种性病,总感染率为10.83%。共检出各类性病343例,性病检出率为11.15%(343/3076),以梅毒检出率高为6.05%(186/3076),其次为尖锐湿疣2.34%(72/3076)和滴虫感染1.33%(41/3076), HIV 阳性检出率为0.19%(6/3076)。男女性病检出率分别为4.17%(48/1150)和15.32%(295/19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4,P<0.01)。2005~2011年性病检出率总体呈稳中下降的趋势,2011年检出率较2005年下降了56.95%。结论:广州市暗娼嫖客性病感染情况仍然不容忽视,以梅毒的危害性为严重,应加强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关键词: 暗娼 嫖客 性病 调查
  • 易误诊为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的腹股沟鳞癌并转移

    作者:李源;杨斌;张晓辉;陈征宇;梁春梅;刘晗;潘慧清;杨立刚

    患者,男,47岁。
      主诉:左侧腹股沟肿物增大10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10个月前在左侧腹股沟处出现一枚花生米大小肿物,逐渐增大。近一个月来肿物渐增大至鸡蛋大小,伴破溃,同时合并阴茎包皮水肿,遂来我院就诊。初次就诊两周后,右侧腹股沟出现花生米大小肿物一枚,无疼痛等其他不适感觉。自发病来无乏力、发热、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自述发病前两年有不洁性生活史。

    关键词: 鳞癌 腹股沟 转移
  • 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患者的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

    作者:陈晓吟;王艳芳;连凤;王焕丽;杨日东

    目的:分析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患者( CA )的疗效及依从性的影响,探讨其在艾拉光动力治疗的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2年1月1日~2013年4月31日于我所性病科就诊的99例尖锐湿疣患者,依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均采用艾拉光动力治疗,两组方法相同。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自制调查问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况变化、治愈率及满意度的调查。结果:CA患者存在恐惧、焦虑、多疑和忧郁等负性情绪,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存在的心理问题无明显差异( P值均>0.05)。治疗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各种负性心理状况的人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值均<0.05);实验组治愈率达94.0%,与对照组(8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P<0.05);实验组满意度达96.0%,与对照组(71.4%)比较,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03,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仅有4例复发,而对照组有25例患者病情反复,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P<0.05)。结论:医护人员应关注艾拉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患者心理情况,并采取系统化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治愈率及患者满意度,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2014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征文通知

    作者:

  • 关于本刊投稿网址的声明

    作者:《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编辑部

    关键词: 投稿 网址
  • 皮肤真菌病基础和临床研究新进展培训班消息

    作者:

  • 第22届欧洲皮肤病性病学会年会精粹

    作者:赵越;赖维

    第22届欧洲皮肤病性病学会(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EADV)年会于2013年10月3~6日在土耳其第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召开。受世界经济衰退及土耳其经济实力的影响,本次会议较往届显得简朴而低调,但学术内容依然十分丰富,而年会闭幕式前的新进展介绍更是相当精彩。4位知名教授的新进展介绍涵盖了皮肤科学基础研究、治疗学、性病防治和临床皮肤病学,本文将对这些内容做简要的介绍。

  • 神经梅毒的分型及诊断

    作者:廖元兴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性病在我国重新流行,至九十年代开始迅速发展。经过三十多年的有效防控,性病快速增长得到有效遏制。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在全身系统播散的同时侵犯神经系统导致神经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与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类似,致使神经梅毒的诊断较为复杂,不少病人因手术或尸检后才被确诊。由于误诊误治产生的瘫痪、失语等不良后果时有发生。为此,及时、准确地诊断神经梅毒,对患者的临床治愈和改善生活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皮肤性病诊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