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皮肤性病诊疗学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Journ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n Dermato-venereology 피부성병진료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省皮肤病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8468
  • 国内刊号: 44-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47
  • 曾用名: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曾凡钦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IL-17/IL-23炎症轴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杰;窦侠;邵勇;于波;黄海艳;刘丽明;钟伟龙;周静;郑洁成

    目的:研究IL-17/IL-23炎症轴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CSU )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158例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和121例健康者血清中IL-17、IL-23的表达水平;同时用自体血清皮肤实验(ASST)将CSU患者分成ASST(+)和ASST(-)两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中IL-17、IL-23的表达水平。结果:CSU患者血清IL-17、IL-23水平较正常对照组表达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13.02、3.87,P值均<0.01),ASST(+)的CSU患者血清中IL-17、IL-23水平较ASST(-)的CSU患者表达升高(t值分别为8.36、4.96,P值均<0.01)。结论:IL-17/IL-23炎症轴在CSU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影响患者的自身免疫水平。

  •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免疫相关指标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润祥;张倩雯;黄振明;江娜;刘清;梁碧华;陈荃;李振洁;朱慧兰

    目的:探讨慢性自发性荨麻疹( CSU)患者免疫相关指标:ASST、总IgE、免疫五项及甲状腺自身抗体与CSU病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9例确诊为CSU患者的血清标本,检测ASST、IgE、C3、C4、IgA、IgM、IgG及甲状腺自身抗体( TPOAB、TGAB)水平,采用UAS7法评估患者病情,分析各指标与病情的相关性,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79例患者中ASST阳性率为54%,ASST、血清总IgE、C3、C4、IgA、IgM、IgG、TPOAB及TGAB水平与UAS7评分均无相关性( P值均>0.05)。病情为轻度的患者血清C3水平明显低于中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SU患者各指标中仅总IgE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补体C3水平可为评估CSU患者病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中剂量UVA1光疗对11例斑块状硬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黄茂芳;田歆;罗育武;陈丽莉;戴京萍;朱慧兰

    目的:了解中剂量UVA1光疗对斑块状硬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斑块状硬皮病患者采用中剂量UVA1(30 J/cm2)局部治疗30次,以皮损弹性、面积、颜色、疼痛、硬度变化等指标设计临床疗效评价表,对皮损治疗前、中、后行组织病理检查,结束后随访6月,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评分明显下降(Z=-3.85,P<0.05),组织病理表现改善,临床疗效随访6月无变化。结论:中剂量UVA1治疗斑块状硬皮病疗效肯定。

  • 147例药疹患者病毒感染状况的研究

    作者:尹用星;曾庆海;廖智灵;张桂英;肖嵘

    目的:探究人疱疹病毒(HHV-6、 HHV-7、 EBV、 CMV)及细小病毒(PVB19)在各类型药疹患者中的感染状况。方法:收集2010年9月到2013年3月入住我院的147例药疹患者及33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HHV-6、HHV-7、EBV、CMV及PVB19抗原,分析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DIHS)患者(21例)、重症药疹(51例)、非重症药疹(75例)及正常人(33例)病毒感染的差异。结果:DIHS组、重症药疹组、非重症药疹组及对照组病毒感染总阳性率分别为71.4%、45.1%、21.3%、24.2%,其中 HHV-6阳性率分别为33.3%、21.6%、5.3%、0;HHV-7阳性率分别为33.3%、17.6%、8.3%、6.1%;EBV阳性率分别为42.9%、27.5%、12.0%、3.0%;CMV 阳性率分别为42.9%、23.5%、12.0%、9.1%;PVB19阳性率为9.5%、5.9%、4.0%、6.1%。 DIHS组病毒感染总阳性率明显高于重症药疹组和非重症药疹组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重症药疹组和非重症药疹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毒感染率无显著区别(P值均>0.05)。 DIHS组与重症药疹组的4种人疱疹病毒感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重症药疹组及对照组( P值均<0.05),但4组间PVB19感染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 P值均>0.05)。此外,DIHS组及重症药疹组多重感染率分别为38.1%、27.5%,明显高于非重症药疹组(9.3%)及对照组(6.1%)(P值均<0.05)。结论:DIHS及重症药疹的发病与 HHV-6、HHV-7、EBV、CMV感染均有关,与PVB19感染无关,病毒感染可能参与药疹的发生并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原因。

  • 各期梅毒患者治疗前 IgG、IgA 和 IgM 抗体表达差异的研究

    作者:杨斌;白顺;薛耀华;覃晓琳;吕萍;郑和平

    目的:分析梅毒各个时期治疗前IgG、IgA和 IgM抗体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已确诊的34份不同时期(一期8例,二期15例,三期11例)梅毒患者治疗前血清中IgG、IgA和IgM T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IgG抗体Tp47、Tp45、Tp34和Tp15在治疗前各期梅毒患者血清中均100%表达,Tp33在三期梅毒中的阳性率(63.6%)明显低于一、二期梅毒(均为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 IgA抗体各期表达无明显差异,其中一期梅毒中Tp41、Tp34、Tp33和Tp30抗体以及三期梅毒中Tp33均无阳性条带出现。 IgM抗体Tp41和Tp37在各期梅毒患者血清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35、0.020),其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强阳性的 Tp 蛋白 Tp47、Tp45和Tp15可作为早期梅毒诊断的指标;在各期表达有明显差异的Tp41、Tp37和Tp33可考虑作为临床分期观察指标;Tp45、Tp41、Tp17和Tp15可作为以后临床治疗效果的辅助诊断参考。

  • 基底细胞癌72例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孙彩虹;张彩萍;丁克云;谢春丽;杜素萍

    目的:探讨皮肤基底细胞癌( BCC)临床特征及可能诱因。方法:对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2例BCC中,平均发病年龄(68.03±12.91)岁,病程2个月~60年,平均(67.64±12.98)月。按皮损类型分型,结节溃疡型51例(70.83%),色素型5例(6.94%),浅表型9例(12.50%),硬斑型2例(2.78%),纤维上皮瘤型5例(6.94%)。头面部 BCC 共60例,占83.33%;肩部 BCC 6例(8.33%),均为农民或户外工人患者;颈部2例;后背、腋窝、腹部、踝部各1例。结论:BCC好发于头面部等曝光部位,也可以好发于职业相关性紫外线暴露部位。确诊后早期采用手术切除是主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 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并Ⅰ型麻风反应1例

    作者:吴玮;范瑞强;罗家胜;秦晓民

    患者男,81岁。左侧面部红肿2周。体检:左面部、左眼睑、鼻梁、眉间、额部见浸润性水肿性红斑片,界限清楚,肤温高,无压痛,皮疹表面皮肤触觉和痛觉略减弱;左眼结膜充血;余处皮肤未见红斑、色素斑和脱屑等皮疹。眶上神经、耳大神经、尺神经和腓总神经等浅表神经均未扪及粗大和压痛。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全层和脂肪层见大量结节状分布的结核样肉芽肿改变,神经周围见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抗酸染色阳性。诊断: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并Ⅰ型麻风反应。

  • 喜读《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手册》(第二版)

    作者:顾有守

    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随之对如何保养皮肤、延缓皮肤衰老也不断成为人们探讨的话题,医疗美容学科也随之兴起,除美容手术外,外用药物和制剂及化妆品也是美容治疗的重要方法。为此马振友教授等于2004年初编写了《皮肤美容化妆品制剂手册》一书,此书的出版对推动我国皮肤医学美容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深得同道们的赞赏和欢迎。

    关键词:
  • 卡培他滨致手足综合征及趾甲改变1例

    作者:张芳;张锡宝;陈霄霄;赵恬;杨娟;周志明;刘玉梅

    报告1例患者因结肠癌术后化疗在口服卡培他滨后出现手足部色素沉着伴趾甲改变,停药2周后皮损明显改善,诊断为手足综合征(化疗药引起)。

  • 非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

    作者:韦冠京;梁伶

    患者女,40岁。因双小腿胫前红色斑块20年就诊。皮肤专科检查:双胫前对称性类圆形约25 cm ×10 cm的红色斑块,边界清楚,稍隆起,中央萎缩凹陷,呈瓷釉样光泽,上见明显毛细血管扩张及深色斑。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萎缩变薄,真皮全层灶状胶原变性,可见少量淋巴细胞、大量泡沫状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正常。诊断:非糖尿病性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 挪威疥1例

    作者:戚世玲;肖阳娜;周芳;吉苏云;陈文静;谷梅;陈永锋

    回顾性分析1例挪威疥疮的误诊经过及治疗、预后过程。患者男,76岁,患“帕金森病、老年痴呆”,长期卧床,卫生护理条件差,出现红斑、丘疹、大量糠状鳞屑,在多家医院诊断为“湿疹”。经镜检发现疥虫。诊断:挪威疥疮。给予硫磺软膏等治疗后痊愈。挪威疥疮皮损具多形性,和湿疹、红皮病等疾病的皮疹有相似之处,应结合病史、临床特点以及皮损处镜检、病理等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关键词: 挪威疥 误诊
  • 面部痤疮样 Darier 病1例及家系调查

    作者:周芳;艾菁;王柳苑;杨斌;李慧忠

    患者,女,22岁,未婚。面部丘疹、粉刺伴痒18年。有 Darier病家族史。皮肤科检查:面额部、鼻部、鼻周、口周可见类似痤疮的针头大小肤色粉刺及米粒大小浅红色毛囊性坚实丘疹,表面油腻。大致对称分布。躯干、四肢、口腔黏膜及指趾甲未受累。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表皮上部见“圆体”和“谷粒”;棘层肥厚,可见棘层松解,基底层上形成裂隙,真皮浅层淋巴细胞浸润。诊断:Darier病。

    关键词: Darier病 家族史 痤疮
  • 广东顺德地区81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 IgG 抗体分析

    作者:周美凤;陈集敏;梁海东;钟建能

    目的:探讨广东顺德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对7种常见食物的不耐受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812例皮肤病患者(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及异位性皮炎)和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7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并进行等级判定及阳性比较。结果:3组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值均<0.05)。慢性荨麻疹组与慢性湿疹组以轻度和中度不耐受为主,而异位性皮炎以重度不耐受为主。各组均以鸡蛋的阳性率高。结论:临床上过敏性皮肤病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提示过敏性皮肤病与食物不耐受现象密切相关;而食物不耐受的程度及种类排序,对本地区皮肤病患者的饮食指导有重要意义。

  • 普瑞巴林联合直线偏振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江中洪;江玉娥;涂远光;曾抗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直线偏振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H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平行对照研究,按就诊顺序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采用直线偏振光治疗,B组口服普瑞巴林治疗,C组在口服普瑞巴林基础上联合直线偏振光治疗,3组均予常规神经营养药物治疗,8周为一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价3组治疗前(T0)、治疗4周(T1)、治疗8周(T2)及停药后4周时(T3)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24小时持续睡眠时间变化,并记录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3组治疗后各时期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值均<0.05),治疗后各时点 C 组 VAS 评分均低于 A 组和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值均<0.05);治疗4周时,3组睡眠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值均<0.05),在同一时间点上,3组24 h持续睡眠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患者口服普瑞巴林后出现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结论:普瑞巴林联合直线偏振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改善睡眠质量,疗效优于单用普瑞巴林和直线偏振光。

  • 薄芝片联合甘草锌综合治疗轻型斑秃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国平;董佳辉;黄壮峰;黄小雄

    目的:观察薄芝片联合甘草锌综合治疗轻型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口服薄芝片和甘草锌;对照组50例口服胱氨酸和复合维生素B,两组患者均同时给予梅花针治疗和2%米诺地尔外用,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64.0%,有效率88.0%;对照组痊愈率34.0%,有效率7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00、4.88,P 值均<0.05)。结论:薄芝片联合甘草锌综合治疗轻型斑秃疗效确切,副作用小。

  • 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楚怡;毛越苹

    长期不当外用糖皮质激素可导致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作为一种常见而易被忽视的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临床表现、治疗手段多样,临床诊治中存在诸多误区。本文就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进行综述。

  • 整合素与黑色素瘤转移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谭锐;唐妮娜;孙乐栋

    恶性黑色素瘤是致命的皮肤癌,发生远处转移后5年生存率低于10%。整合素具有介导细胞粘附和信号转导的作用,在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中的表达和分布均异常。本文概述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整合素与黑色素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表明整合素在黑色素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各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明确整合素在黑色素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研发抗肿瘤转移药物指明方向。

  • 梅毒螺旋体重复基因K与梅毒持续感染

    作者:柯吴坚;杨斌;杨慧兰

    近年来,全球梅毒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梅毒螺旋体( Tp)作为梅毒的致病病原体,可引起宿主慢性持续感染。 Tp是如何出现抗原变异从而逃避宿主免疫识别,终导致持续感染正成为近年研究热点。 Tp重复基因K( tprK)作为Tp重复基因( tpr)家族成员之一,由于其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可变性,在Tp逃避宿主免疫监视、造成慢性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tprK来源、基因结构特点、抗原变异和免疫逃逸机制及研究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综述。

  • 复方口服避孕药治疗女性痤疮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竹青;陈爱军

    随着对痤疮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加深,其治疗出现了许多新的思路及方法,如复方口服避孕药( 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 COCs)的应用。目前已有较多研究证实其对痤疮有肯定的疗效,了解其作用机制、疗效及风险对于皮肤科医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拟对复方口服避孕药在女性痤疮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21例儿童甲脱落性甲营养不良与手足口病关系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齐焕英;班慧珍;彭炜;冯小清

    目的:探讨甲脱落性甲营养不良与手足口病的临床关系。方法:对21例在我院皮肤科诊断的甲脱落性甲营养不良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儿年龄16月~6岁10个月,平均发病年龄(3.42±0.28)岁。平均每个患者5.4个指趾甲受累。71.43%的患儿甲分离前6~8周有手足口病史。结论:手足口病与儿童甲脱落性甲营养不良密切相关,二者是否均由肠道病毒引起尚无定论,需要进一步探讨。

  • 果酸换肤联合强脉冲光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观察

    作者:严婷婷;黄莉宁;陈勇军;苏亮;谷梅;李慧忠;杨斌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果酸治疗面部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面部轻中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0例,实验组联合应用果酸换肤和强脉冲光治疗,对照组分别采用强脉冲光、果酸、红光单独治疗,比较各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3.3%)明显高于果酸对照组(56.7%)、强脉冲光对照组(66.7%)及红光对照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果酸换肤和强脉冲光联合治疗轻中度寻常痤疮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强脉冲光治疗、果酸治疗及红光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果酸 强脉冲光 痤疮
  • 肝素钠皮损内注射治疗睑黄瘤108例疗效分析

    作者:叶庭路;陈办成;黄国新;于波;王燕;朱亦男;熊维

    目的:观察肝素钠注射液皮损内注射单一疗法治疗睑黄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8例睑黄瘤患者共259处皮损接受肝素钠皮损内注射治疗,每周1次,根据治疗反应共治疗4~10次,每次治疗完成1周后进行疗效评估,治疗全部完成后随访3月。结果:所有患者完成治疗及随访。其中139处(53.67%)皮损基本治愈,平均治疗6.67次;其余120处皮损均完成10次的治疗,其中75处(28.96%)皮损显著改善,33处(12.74%)皮损中度改善,12处(4.63%)皮损仅轻度改善,总有效率82.63%。23例(21.23%)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下出血,32例(29.63%)患者注射后1周均留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有38例患者曾进行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8处皮损在3个月的随访中有轻度复发。所有患者均无全身不良反应。结论:肝素钠皮损内注射治疗睑黄瘤安全有效。

  • 乳房 Paget′s病

    作者:饶朗;王晓华;陈文静;蔡碧珊;禹欢欢;陈永锋

    现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乳房出现红斑,偶有瘙痒,无明显疼痛,后红斑逐渐扩大,并有糜烂、渗出、结痂。曾在当地按“湿疹”治疗,具体用药不详,无明显好转。3个月前,患者病情加重,皮损处出现血性渗液,并伴有患侧乳头破坏脱落,周围皮损发生坏死,成黑褐色,瘙痒加剧,偶有疼痛。

  • 斑秃发病机理探讨

    作者:章星琪

    斑秃患者之间的临床表现和转归的跨度很大,且病因病机未明。斑秃到底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还是一组由不同的病因病机导致毛囊快速退行性变即共同后结局的临床现象?从其临床表现和现有研究进展推论,斑秃可能并非由某一种病因造成,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遗传因素、应激、免疫系统中的自身免疫和变态反应、皮肤屏障、病原体感染等因素的协同作用。头皮微环境的炎症因素到达一定的阈值后,引起区域的毛囊退行性变。所以,斑秃患者之间的病因各有不同,只是后的共同结果为毛囊退行性变。因此,斑秃可能不是一种独立疾病,而是各种炎症因素导致毛囊快速退行性变的一种现象。另外,它可能是由助炎症细胞因子致病的免疫相关性疾病,而非经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梳理斑秃的临床病理特点、研究成果和新假说,试图理解斑秃疾病的实质。

  • 《中国皮肤科学史》出版暨筹建“中国皮肤科博物馆”启事

    作者:

    一、《中国皮肤科学史》2014年出版发行。该书由陈洪铎、廖万清、张学军策划,马振友、张建中、郑怀林主编,国内外200余名知名专家共同编辑完成,文图并茂,史料翔实,是达到国际水平的大型皮肤科史书。定价:800元。

    关键词:
  •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低蛋白血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作者:晏爱珍;蔡碧珊;江艳;曾小芳;魏彩红;邱晓愉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低蛋白血症的发生与患者疾病、药物、饮食及心理因素有关。护理重点为加强疾病护理和用药指导,观察药物不良反应,重视饮食指导,加强心理疏导,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

  • 2015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岭南皮肤病流派外用制剂的应用与制作培训班特应性皮炎中西医高峰论坛征文通知

    作者: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联合定于2015年11月20日至23日在广州市举办“2015年广东省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研究进展学习班”。会议期间同时举办“特应性皮炎中西医高峰论坛”和“岭南皮肤病流派外用制剂的应用与制作培训班”。

    关键词:
皮肤性病诊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