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皮肤性病诊疗学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Journ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n Dermato-venereology 피부성병진료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省皮肤病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8468
  • 国内刊号: 44-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47
  • 曾用名: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曾凡钦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作者:周聪和;陈国勤;王海鹰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5例玫瑰糠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每次1 mg,隔日1次;对照组用维生素B12肌注,500μg每日1次,口服酮替芬、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外涂复方炉甘石洗剂,每日3次;1周为1疗程,共治疗3疗程.结果:治疗组34例,治愈19例,显效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有效率82.4%;对照组21例,治愈5例,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5例;有效率52.4%,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玫瑰糠疹有一定临床疗效,无毒副作用.

  • 卡介苗素与维A酸霜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作者:罗中权;钟宇眉;邓仲明

    目的:观察用卡介苗素与维A酸霜联合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卡介苗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2 mL(1mg),每周3次,8周为1疗程,并每晚外涂维A酸霜1次.对照组用维A酸霜每晚外涂1次,8周为1疗程.结果:在治疗组中,痊愈的48例(60%),显效22例(27.5%),总有效率87.5%;在对照组中,痊愈的16例(22.9%),显效21例(30%),总有效率52.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卡介苗素与维A酸霜联合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显著并优于对照组.

  • 胸腺肽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李其林;朱培成;杨娴

    目的:观察胸腺肽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83例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50例,应用胸腺肽治疗(皮损内注射),对照组33例,采用白蚀丸、维乐生片,外搽15%补骨酯酊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8%,而对照组为30.30%(P<0.01).结论:胸腺肽治疗白癜风可获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 白癜风 胸腺肽
  • 秋水仙碱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观察

    作者:杨娴;李其林

    目的:研究秋水仙碱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方法:结节性痒疹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患者服用秋水仙碱片0.5mg tid,强的松片15 mg qd,艾洛松霜外用;对照组患者服用强的松片15 mg qd,艾洛松霜外用;两组疗程均为4周;每周随访记录每例患者皮损变化情况、瘙痒减轻情况及不良反应,疗程结束后记录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而对照组为53.3%(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瘙痒减轻平均时间为6天和9天(P<0.01);两组结节开始消退平均时间为14天和20天(P<0.01).结论:秋水仙碱联合小剂量强的松治疗结节性痒疹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使用安全等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结节性痒疹的方法.

  • 泛昔洛韦与阿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疗效比较

    作者:耿文军;乔少华;赵建华;付吉星;顾秀凡

    目的:比较泛昔洛韦(FCV)与阿昔洛韦(ACV)治疗老年带状疱疹(HZ)的疗效.方法:应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患者口服泛昔洛韦250mg,每日2次,共14天或静滴阿昔洛韦250 mg,每日3次,共5天,改口服阿昔洛韦0.2,每日5次至14天.结果:两组在止疱时间、皮损愈合时间、疼痛开始缓解时间、疗后疼痛积分及后遗神经痛比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7、14、21天治愈率、显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泛昔洛韦250 mg,每日2次与静滴及口服阿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同样有效、安全.

  • 高频电刀在表皮移植治疗不平整部位白癜风的临床应用

    作者:谭凤明;张滨岳;侯显曾;卢浩锵;熊春萍;黄卓辉;谭楚坤

    目的:观察高频电刀在表皮移植治疗不平整部位白癜风的疗效.方法:采用负压吸疱和高频电刀相结合进行自体表皮移植.结果:治疗37例白癜风患者,共植入皮片267区,其中治愈201区(75.28%),显效39区(14.61%),有效10区(3.74%),无效17区(6.38%),总有效率93.63%.结论:采用高频电刀去除受皮区表皮的方法更适合于非平整部位白癜风表皮移植,且简单易掌握,疗效好.

  • SLE患者红细胞参数改变与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胡继荣;李德宪;明海霞

    为探讨红细胞参数的改变与SLE疗效的关系,我们对83例SLE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报告如下:

  • 刮疣术加口服西米替丁治疗传染性软疣

    作者:窦小军

    我所于2002.3~2002.6采用刮匙刮除加口服西米替丁治疗48例传染性软疣患者,经随访两个月后无一例复发,治愈率达100%,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 对麻风患者进行合理情绪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伍露娜;孙希凤;劳尚德

    目的:了解合理情绪治疗在麻风患者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以合理情绪治疗的方法,对麻风患者42例进行治疗.利用QOLQ-74(生活质量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合理情绪治疗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经过合理情绪治疗,麻风患者在社会功能,心理功能方面有明显改善,自杀倾向明显降低.结论:合理情绪治疗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值得在麻风患者治疗中推广应用.

  • 早期梅毒开始治疗时间及血清反应素初始滴度与疗效的关系

    作者:黄新宇;杨健;杨文林

    目的:了解早期梅毒患者开始治疗时间及血清反应素初始滴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分析我科性病门诊244例确诊为早期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其开始治疗时间及血清反应素初始滴度与平均阴转时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结果:早期梅毒患者的血清滴度与阴转时间具有正相关关系,r=0.874,P<0.01;开始治疗时间与阴转时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r=0.771,P<0.01;开始治疗时间与初始血清滴度亦呈线性相关关系,r=0.574,P<0.05.结论:早期梅毒病人的血清抗体滴度阴转时间与其病程、损害程度及开始治疗时间成正相关.

  • 微波治疗13种皮肤病212例疗效观察

    作者:解黎波

    目的:探讨微波手术治疗仪在皮肤病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疗效.方法:应用MTC-EX型微波手术治疗仪,治疗13种皮肤病212例,判定其疗效.结果:212例1次治愈195例,占92.0%;2次治愈12例,占5.7%;3次治愈2例,占0.9%;痊愈209例,总有效率98.6%.结论:微波手术治疗,是继电灼、冷冻、激光之后的一种高新技术,是目前治疗皮肤病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

  • 福州地区质粒介导淋球菌耐药性监测

    作者:陈碧英;王贞生;任丽珠

    目的:明确福州地区由质粒介导产生青霉素酶淋球菌(PPNG)菌株和由质粒介导产生高度耐四环素的淋球菌(TRNG)菌株的流行状况,以制定有效的淋病防治方案.方法:采用纸片酸度法和MIC测定法连续检测1999年~2002年间淋球菌分离株的质粒介导耐药情况.结果:4年来,共检测了698株临床分离的淋球菌菌株,PPNG流行率由1999年2.2%上升为2002年8.72%,TRNG由0.6%上升为20.69%.结论:福州地区PPNG、TRNG检查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持续监测淋球菌PPNG菌株、TRNG菌株的流行情况,对淋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淋球菌 耐药性 PPNG
  • 5-氟脲嘧啶皮损内注射治疗掌跖疣疗效观察

    作者:蔡宏为;吕简承

    目的:了解5-氟脲嘧啶(5-FU)治疗掌跖疣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5-氟脲嘧啶(5-FU)注射液局部皮损内注射治疗多发性掌跖疣45例,对照组用CO2激光局部烧灼治疗40例,结果:两组在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5-氟脲嘧啶注射液(5-FU)局部皮损内注射,痊愈率80%,总有效率100%.结论:5-FU治疗掌跖疣效果好,治疗过程中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经济的治疗方法.

  • 微波联合胸腺肽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颖;孙乐栋;江丽芬;于娜莎

    尖锐湿疣(CA)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治疗CA的方法很多,但复发率高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我们采用微波联合胸腺肽治疗CA获得良效.现报道如下:

  •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

    作者:杨文彪;林健才;蒋卫民;廖琼;黄芳仪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在特发性慢性荨麻疹和已知特异性过敏原慢性荨麻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敏筛过敏原检测系统和放射免疫法,对12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及甲状腺自身抗体的检测.结果:86例血清特异性IgE阳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23例(26.7%)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18例(20.9%)促甲状腺受体自身抗体(TRAb)阳性.34例血清特异性IgE阴性的慢性荨麻疹患者中,10例(29.4%)TPOAb阳性;8例(23.5%)TRAb阳性.两组慢性荨麻疹的TPOAb及TRAb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但两组之间的TPOAb及TRAb阳性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部分特发性慢性荨麻疹和已知特异性过敏原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均可能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

  • 30%补骨脂酊外用加黑光局部照射治疗白癜风65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陈伟和;李少文

    目的:观察30%补骨脂酊外用加黑光局部照射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5例,应用30%补骨脂酊外用加黑光局部照射,每周1次,一疗程为1个月;对照组57例,单纯局部外用30%补骨脂酊,每日2次,一疗程为1个月,连续治疗2个疗程,6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64.9%.结论:30%补骨脂酊外用加黑光局部照射治疗白癜风疗效显著.

  • 女性迟发性痤疮血清性激素及皮质醇水平的研究

    作者:盛文婷;陈建浩

    目的:探讨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体内性激素和皮质醇水平的改变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l例女性迟发性痤疮患者黄体期血清中6种性激素及皮质醇水平进行了测定,并以37例女性青春期痤疮,不同年龄组的46例正常女性作为对照观察.结果:研究组孕酮显著高于青春期痤疮组(P<0.05);雄激素、睾酮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皮质醇水平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女性迟发性痤疮的发生及加重可能与雄激素升高及皮质醇水平异常有关.

  • 冷冻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作者:陈曙光;刘平

    为探讨尖锐湿疣(CA)的有效治疗方法,对冷冻治疗的CA患者同时给予干扰素(IFN)局部注射治疗,并以单纯冷冻治疗的CA患者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银屑病患者心理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魏双平;四荣联;张晓光

    目的:探讨初发中青年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便对患者进行更好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方法:对初发中青年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22人进行心理状况调查,采用国际统一的SCL-90心理问卷,按统一要求由专业人员调查,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并分析影响其心理特征的有关因素.结果:初发银屑病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其它及总分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5).心理患病率,在年龄分组中,以小于30岁组患病率高;在文化程度分组中,以高中以下患病率较高;在婚育分组中,以已婚未育患病率高.结论:初发中青年银屑病患者存在心理异常.

  • 19s-IgM-TPPA法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的TP-IgM

    作者:黄澍杰;苏坚;曾铁兵;吴志周;柯建良;谭仲楷

    目的:评价用19s-IgM-TPPA法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特异性抗梅毒螺旋体TP-IgM抗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TPPA法检测经IgG免疫吸附剂处理后的梅毒患者血清中的TP-IgM,再采用检测TP-IgM的Western blot试剂盒对该批血清进行平行检测.结果:67例梅毒患者血清中,两种方法同时阳性26例,同时阴性37例,3例19s-IgM-TPPA阳性而Western blot为阴性,1例Western blot阳性而19s-IgM-TPPA为阴性,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x2=0.25,P>0.05);以Western blot为标准,则19s-IgM-TPPA的敏感性为96.3%,特异性92.5%.结论:采用19s-IgM-TPPA法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TP-IgM抗体具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操作简便,试验成本低,比较适合基层单位临床应用.

    关键词: 梅毒 19s-IgM TPPA
  • 广东汉族SLE患者HLA-DR、DQ、DP基因多态性研究

    作者:禤国维;范瑞强;吴元胜;陈红;查旭山

    目的:研究广东汉族SLE患者与HLA-DQ、DR、D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48例广东籍汉族SLE患者和102例健康对照者静脉血样本HLA-DQ、DR、DP等位基因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SLE患者DQA1*01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RR=8.12,P=0.004),DQA1*0302明显低于正常组(RR=0.09,P=0.005).DQB1*0301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正常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LE患者DR3(DRB1*0301-DRB1*0302)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组(x2=14.24,P<0.01,RR=20.20);DRw52(DRB3*0101-DRB3*0301)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组(x2=20.346,P<0.01);DRW14:DRB1*1402,DRB1*1403基因频率也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DR4(DRB1*0401-DRB1*0411)基因频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DR9(DRB1*0901),DRw11(DRB1*1101-DRB1*1104)基因频率也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DPA1*020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组(x2=4.124,P<0.05,RR=3.54),SLE患者DPA1*0201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正常组(x2=4.595,P<0.05,RR=0.37).结论:提示HLA-DQA1*0302、DQB1*0301;DR4(DRB1*0401-DRB1*0411),DR9(DPB1*0901),DRw11(DRB1*1101-DRB1*1104)对SLE发病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DPA1*0202为广东籍48例SLE患者的易感基因,而DPA1*0201可能为其保护基因.

  • 皮肤鳞状细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的表达

    作者:马泽粦;李常兴;孙澍彬;樊翌明;吴志华

    目的:探讨皮肤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技术观察50例皮肤鳞癌(高分化鳞癌34例,低分化鳞癌16例,其中14例淋巴结转移).结果:MMP-2与TIMP-2均表达于瘤细胞和癌旁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质中.MMP-2表达阳性率为76%(38/50),在低分化鳞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组(P=0.021)和有淋巴结转移组(P=0.003).TIMP-2表达阳性率为74%(37/50),在高分化或无淋巴结转移的鳞癌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P=0.010)或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8).结论:皮肤鳞癌中MMP-2和TIMP-2表达与其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 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念珠菌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检测

    作者:吴兴中;吴奕生;郑和平;李美玲;黄进梅;曾维英;潘慧清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念珠菌病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情况.方法:收集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念珠菌85株,采用常规方法及API 20C AUX试验条方法鉴定念珠菌的种类,耐药性的检测采用ATB FUNGS方法测定念珠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85株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检出67株,占79%,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占9.4%.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咪康唑、酮康唑和益康唑的敏感率分别为94.1%、94.1%、85.9%、56.7%、55.3%和50.1%.结论:性病门诊病人阴道念珠菌以白念珠菌为主,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和5-氟胞嘧啶敏感性高,对咪康唑、酮康唑和益康唑的耐药性高.

  • 幼儿肛周尖锐湿疣1例

    作者:廖卫峰;佟菊贞

    目的:报告1例幼儿肛周尖锐湿疣,患儿,男,1岁7个月,肛周赘生物半年,病理报告示赘生物为尖锐湿疣,免疫组化HPV-Ag阳性.

    关键词: 幼儿 肛周 尖锐湿疣
  • 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2例

    作者:刁(钅监)兴;陈文静;潘慧清

    目的:报道2例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鱼鳞病.两名患者均为男性青少年,表现为自幼全身皮肤增厚、角化,有时起水疱,覆铠甲状鳞屑,冬重夏轻,无瘙痒.病理组织学改变主要为表皮松解性角化过度.治疗应用维A酸类药物口服和外用维A酸软膏后效果明显.

  • 耳廓原发性瘢痕疙瘩1例

    作者:于洪斌

    原发性瘢痕疙瘩多发生于胸背部,发生于耳部的原发性瘢痕疙瘩未见报道.本人在门诊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 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

    作者:温炬;阮一民;冯进云;李华仁

    报道1例类脂质渐进性坏死,患者女性,63岁,两足背及小腿红色丘疹、斑块,有蜡样光泽,局部有凹陷性水肿,瘙痒1年余.皮肤病理:表皮角化过度,毛囊角栓,表皮萎缩变薄.真皮浅层有灶状的胶原纤维变性,混以组织细胞,其间有少量的泡沫细胞.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变性胶原组织间的毛细血管壁增厚,内膜肿胀,部分血管闭塞.病理组织改变为类脂质渐进性坏死.

  • 银屑病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

    作者:罗权;张锡宝;吴志华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易复发、难以根治的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组织病理特征是以角质形成细胞(KC)过度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新生血管形成.银屑病病理组织显示:银屑病皮损处真皮乳头层微血管扩张迂曲,通透性增高,血管数量增多,并认为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毛细血管后微动脉.银屑病中先发生的病理变化是血管的形成和分布改变,在银屑病患者非皮损皮肤中也常能见到异常扩张的血管.

  •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作者:赖宽;李顺凡;吴志华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 protuberan,DFSP)是一种少见的中间恶性皮肤肿瘤[1-3],约占皮肤恶性肿瘤的0.1%[4],以其明显的复发倾向受到人们注意.1924年Darier和Ferrand首先将这种肿瘤描述为"进行性和复发性真皮纤维瘤",次年,Hoffmann将它命名为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其重要特征是:极易原位复发,罕见转移.近年,随着各方面实验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人们对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下面对相关内容作个总结,对有关进展作一介绍.

  • ZWG-B型系列光子氧辐射液体治疗在皮肤病的应用和护理体会

    作者:蔡碧珊

    目的:评价ZWG-B型系列光子氧辐射液体治疗在皮肤病的应用和护理体会.方法:对62例皮肤病患者进行光子氧辐射液体治疗,了解其应用和护理方法.结果:该治疗方法操作简单,适合多种皮肤病的辅助治疗.结论:ZWG-B型系列光子氧辐射液体治疗皮肤病方法简单、方便,副作用小.

皮肤性病诊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