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皮肤病与性病 >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皮肤性病诊疗学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Journal of Diagnosis and Therapy on Dermato-venereology 피부성병진료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皮肤性病防治中心(广东省皮肤病医院)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8468
  • 国内刊号: 44-167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247
  • 曾用名: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曾凡钦
  • 类 别: 皮肤病与性病
期刊荣誉:
  • 广州地区106株淋球菌中脂蛋白分型与环丙沙星耐药相关性研究

    作者:龚子鉴;赖维;黄朝伟;刘敏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106株淋球菌中脂蛋白分型与环丙沙星耐药的相关性.方法:用糖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MIC值,PCR分别扩增淋球菌的gyrA、parC和脂蛋白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广州地区106株淋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95 3%,共有19个脂蛋白亚型,常见的亚型是17c,有49株(46 2%).对环丙沙星耐药的101株菌中,所有菌株在gyrA基因对应氨基酸的第91和95位点上均发生了突变,而parC基因随着MIC值的升高发生位点突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在中低水平耐药组中,常见的脂蛋白亚型是17c和14d,均有12株(28 6%).在高水平耐药组中,常见的脂蛋白亚型是17c,有35株(59 3%),其次是14d,有11株(18 6%).结论:淋球菌脂蛋白亚型的分布存在地域性,与环丙沙星耐药程度高低无明显相关性.

  • 中国致病皮肤真菌流行病学研究-1986、1996、2006年

    作者:吴绍熙;郭宁如;刘维达

    目的:对中国8大区1986、1996及2006年作全年临床所培养阳性的致病真菌作动态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全国8个大区,25 个省市,34个单位所收集的1986年、1996年及2006年全年按统一方法培养出的致病真菌进行分析.结果:1986年共分离9 096株,其中皮癣菌有7 834株;1996年共收集19 009株,其中皮癣菌有9 570株;2006年共33 022株,其中皮癣菌有12 221株,共29 725 株.在这每隔10年的调查分析显示:1986年、1996年度均以红色毛癣菌为首位菌,2006年则以念珠菌尤以白念珠菌为首位.总的趋势是皮癣菌逐渐减少而念珠菌和霉菌逐渐增多,1986年共分离计27个属、种;1996年共分出108个,而2006年则分离到117个属种病原真菌.结论:通过1986年、1996年、2006年前后21年每十年度调查全年结果,提示我国致病真菌时有变动.致病真菌均以红色毛癣菌居首,但其与念珠菌和霉菌的比率正逐渐降低,且在全国东、南、西、北、中八个大区之间亦互有变动,应引起足够重视.

  • 种痘样水疱病样皮肤NK细胞淋巴瘤1例

    作者:徐霞;林素暇;唐增奇;陈明春;曾凡钦

    目的:报告1例"面、躯干、四肢反复起丘疱疹伴发热6月"的8岁患儿的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探讨本病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以求做出明确诊断.方法: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及EB病毒原位杂交等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显示真皮层皮肤附件及小血管周围异型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真皮淋巴细胞LCA( + ),CD3( + ),CD45RO( + ),CD56( + ),TIA-1( + ),Ki67 (30%+).皮肤组织及外周血中检测到EB病毒基因.结论:种痘样水疱病淋巴瘤组织病理学特征通常是有小到中等大小的淋巴细胞浸润,没有明显的异型性和多形性.进一步检查包括免疫组化和EB病毒编码的RNA原位杂交检查对于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 57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及药敏分析

    作者:尚智伟;王为平;付宏伟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SSS)的临床特征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的分布情况.方法:对57例SSS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药敏实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7例SSSS患者均治愈出院,对金葡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替考拉宁(88 89%)、亚胺培南(86 11%)、去甲万古霉素(80 56%)、夫西地酸(77 78%)、头孢唑啉(66 67%).结论:SSSS好发于1~3岁儿童,及早使用敏感抗菌药物及进行细菌药敏检测可提高治愈率.

  • 中间界线类麻风合并泛发性体癣1例

    作者:周克明;殷颖蕴;施林林;刘厚芳;倪容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4岁,全身泛发性皮疹4年余,近1月在原有皮疹的基础上又出现新的皮疹,并迅速扩大,遂于2010年5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患者于2006年春季背部出现红斑,逐渐向周围增多扩大.同时,面部、颈部、腋下及下肢也相继出现类似皮疹,开始为红斑,后逐渐发展成为浸润性斑块,并有大小不等的结节.

  • 少见部位汗管瘤1例

    作者:张媛;林钰婕;李慧菁;唐增奇;陈明春

    报告1例少见部位的发疹型汗管瘤.患者女,23岁,四肢出现粟粒到米粒大小的丘疹两年,无自觉症状.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汗管瘤特征.

    关键词: 汗管瘤
  •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128例

    作者:郑华生;林旸;蔡銮端

    目的: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浅部真菌病人随机分成实验组(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组)和对照组(环吡酮胺乳膏组),两组均每天用药2次,连用4周,于治疗2周和4周时随访观察.结果:治疗2周时实验组真菌清除率为92 17%,高于对照组82 76%(P<0 05),实验组的临床疗效也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4周时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2 97%,真菌清除率为94 53%,但两组病人在治疗4周时的临床疗效、真菌病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 56%,对照组为7 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浅部真菌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 慢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与抗FcεRI抗体的关系分析

    作者:林伯盛;黄远忠;黄复润;董正蓉;马丹晓;陈明春;黄珍

    目的:了解慢性荨麻疹患者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与血清抗FcεRI抗体的关系.方法:对病例组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ASST,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抗FcεRI抗体水平,并与对照组24名正常人比较.结果:病例组ASST阳性率为55 4%,血清抗FcεRI抗体水平为(2 89±2 36) U/L,两者均高于对照组(P<0 01);ASST阳性与阴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抗FcεRI抗体水平分别为(3 23±2 62) U/L和(2 18±1 84) U/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慢性荨麻疹患者ASST与抗FcεRI抗体水平有关,ASST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抗FcεRI抗体水平较高.

  • 腺苷钴胺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疗效观察

    作者:陈荣伟

    目的:探讨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肌注腺苷钴胺0 5 mg,1次/天;对照组肌注维生素B12 0 5 mg,1次/天,两组均口服阿昔洛韦0 2 g,5次/天.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08,P<0 05).结论:腺苷钴胺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性神经痛安全、有效.

  • 371例药疹的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分析

    作者:邓新华;李春红;张锡宝

    目的:探讨371例药疹住院患者致敏药物种类排序、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方法:对3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及暂住人口、流动人口药疹发生率高.致敏药物排序,抗生素占49 13%,解热镇痛类占23 70%,中药类占4 85%.药疹皮疹主要为荨麻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为主.系统损害,肾脏受累达到58 49%左右,心脏受累达到45 55%,肝脏达32 35%.治疗药疹糖皮质激素剂量以0 5~1 mg/(kg·d)为宜(泼尼松为计量).结论:药疹的发生与文化程度、户籍具有统计学差异;致敏药物排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以抗生素、解热镇痛类药为主;药疹皮疹主要为荨麻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红斑;受累脏器以肾、心脏和肝脏为主.糖皮质激素治疗药疹应及早、足量给予为好;必须加强用药安全的监督,预防药疹的发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作者:钟卫红;莫惠芳;罗文峰;汤勇军

    目的:比较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联合CO2激光及CO2激光2种方法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探索一种能有效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的方法.方法:对35例尖锐湿疣患者应用ALA-PDT联合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以同期进行CO2激光治疗的35例尖锐湿疣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33例治愈,2例复发,治愈率为94 3%,对照组22例治愈,13例复发,治愈率为62 9%(2=10 26,P<0 01).结论:联合ALA-PDT与CO2激光治疗不仅能显著提高尖锐湿疣治疗效果,而且能够降低复发率,减少疤痕的形成.

  • 36例麻风病足底溃疡的综合防治效果观察

    作者:钟均堂

    目的:观察开展麻风畸残健康促进的可行性和效果,预防和减少麻风畸残.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综合防治组和对照组,综合防治组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及换药.对照组进行常规清创护理.结果:综合防治组溃疡病人治愈12例,好转17例,溃疡面积缩小或者发炎红肿现象减少;对照组治愈4例,好转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麻风病足底溃疡,通过规范的清创换药以及加强病人的健康教育和康复功能训练,坚持长期自我防护,则发生溃疡的机率可大大减少,溃疡愈合的机率会大大提高.

  • 咪喹莫特乳膏联合鸡眼膏治疗多发性跖疣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路涛;江耀睦;杜晓琳;邹金波;王俐

    目的:评价咪喹莫特乳膏联合鸡眼膏治疗多发性跖疣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多发性跖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给予咪喹莫特乳膏联合鸡眼膏治疗,对照组40例进行冷冻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7 1%,对照组治愈率51 4%,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复发率5 7%,对照组复发率18 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咪喹莫特乳膏联合鸡眼膏治疗多发性跖疣,患者痛苦小,易接受,复发率低,是治疗跖疣较有效方法.

  • 薄芝糖肽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作者:曹广金;吴春兰

    目的:比较薄芝糖肽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与单用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101例银屑病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n=56)和单一治疗组(n=45),两组患者均给予NB-UVB照射治疗,共8周,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薄芝糖肽4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 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天,疗程为3周.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一治疗组有效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NB-UVB联合薄芝糖肽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较单用NB-UVB的疗效显著.

  • 水杨酸苯甲酸碘搽剂联合硫软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

    作者:卢思平;刘贤华

    目的:探讨水杨酸苯甲酸碘搽剂联合硫软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水杨酸苯甲酸碘搽剂,每日涂2次,再用10%硫软膏,每日涂2次,疗程2周.对照组患者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日1次,疗程2周.停药后观察2周.结果:治疗2周时实验组治愈率76 7%,总有效率88 3%,不良反应少;对照组治愈率70 0%,总有效率83 3%,部分患者有胃肠道症状及肝功能受损.停药2周时实验组治愈率78 3%,总有效率90 0%;对照组治愈率83 3%,总有效率93 3%.两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水杨酸苯甲酸碘搽剂联合硫软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使用方便、价格低廉.

  •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他扎罗汀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作者:肖卫棉;罗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他扎罗汀乳膏治疗扁平疣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外用他扎罗汀乳膏;对照组30例,单独外用他扎罗汀乳膏,6周后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 33%,对照组总有效率46 6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不良反应为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皮损局部潮红、瘙痒.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他扎罗汀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 维生素D3的作用机制及在抗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关莎莎;刘全忠

    维生素D是类固醇类激素超家族中的重要一员.1,25-二羟维生素D3[1,25-(OH)2D3]是维生素D的活性形式,其生物学效应是通过维生素D受体(VDR)介导的.VDR存在于免疫系统中的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抗原提呈细胞等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中.除初认识到的钙磷调节作用以外,维生素D在免疫系统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证实维生素D水平与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显著相关,并且维生素D开始被应用于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和预防中.

    关键词: 维生素D 抗感染
  • 人兽共患真菌性皮肤病流行近况

    作者:张勇;胡永轩;席丽艳

    人兽共患真菌病是指由真菌引起的人和动物感染性疾病.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如宠物饲养增加等),近年来人兽共患真菌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且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本文拟对常见人兽共患真菌病的流行现状作一综述.

  • 皮肤及软组织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研究进展

    作者:何丹华;李其林;李湘君;牛牧

    近年来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感染率日益增多,NTM既可以引起系统性感染,也可以引起局部皮肤和软组织感染.NTM感染临床表现尚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及漏诊.目前传统的抗结核药物对大多数NTM活性较差,治疗仍存在一定困难.开展NTM 菌种快速鉴定技术,提高NTM 病的诊疗水平,已成为当前防治NTM病的重点.

  • 珠海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小凤;伍昆山;吴兴中;徐刚;魏秋姣;沈守星

    目的:了解珠海地区2010年度分离的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和环丙沙星的耐药性,分析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和四环素高度耐药淋球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5种抗生素的小抑菌浓度(MIC);用纸片酸度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PPNG)菌株.结果:105株淋球菌检出PPNG 33株(31 4%),TRNG 51株(48 6%);青霉素耐药率为60 1%,环丙沙星耐药率为100%,四环素耐药率为93 3%,其中同时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三重耐药的有62株(59 1%);未发现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耐药株,敏感性分别为100%和62 9%.结论:淋球菌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壮观霉素和头孢曲松为珠海地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

  • 老年患者梅毒血清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赵敏;刘幸福;苏惠青

    目的:通过1 160例住院患者梅毒血清检测,分析老年梅毒血清检测阳性结果,判断假阳性的可能,避免误诊.方法: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后抽血测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阳性者再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证,得出结果.结果:TP-ELISA检测检出阳性者8例,8例均为60岁以上老人,占总受检人数的0 69%;阳性者再次RPR确证,结果阳性2例,占总受检人数的0 17%; TPPA进行确证,结果阳性2例,占总受检人数的0 17%.结论:TP-ELISA法梅毒血清检测有假阳性,假阳性率为0 34%.因此,对于老年患者的梅毒血清学诊断,应在明确病史、实验室诊断相结合的同时,结合临床症状慎重确定.

    关键词: 老年 梅毒 假阳性
  • 活泉水在化学剥脱术后皮肤恢复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曹文婷;毛越苹;颜坚;张媛

    目的:观察评价活泉水应用于化学剥脱术后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4例接受甘醇酸剥脱治疗的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剥脱治疗后即刻使用纯净水面膜湿敷,并每天使用保湿面霜及防晒霜;治疗组剥脱治疗后即刻使用活泉水面膜湿敷,并每天使用活泉水喷雾及保湿面霜、防晒霜.分别于剥脱前、剥脱治疗后即刻、湿敷面膜后及剥脱后第1、2、3周记录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结果:湿敷面膜后及剥脱后第1、2、3周,34例患者症状体征积分较剥脱治疗后即刻积分均有下降.剥脱后第3周,治疗组完全缓解1例,基本缓解13例,部分缓解3例.对照组基本缓解3例,部分缓解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3 879,P<0 001).结论:活泉水可用于化学剥脱术后护理,改善瘙痒、刺痛、烧灼感、紧绷感,及红斑、干燥、脱屑等不良反应.

    关键词: 化学剥脱术 活泉水
  • 5%咪喹莫特预防宫颈和肛管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春光;詹玉云;陈木开;韩建德;廖绮曼

    目的:观察5%咪喹莫特预防宫颈和肛管尖锐湿疣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经临床和病理诊断宫颈尖锐湿疣患者5例纳入A组,经临床诊断肛管尖锐湿疣的患者6例纳入B组.所有患者既往经物理治疗复发2次以上,先用高频电刀清除可见疣体,一周后创面愈合.两组患者均每周外用5%咪喹莫特1次,每次250 mg,连续12周.结果:5例宫颈尖锐湿疣患者治疗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宫颈中度糜烂,后延期1周继续治疗;2例患者轻度糜烂,2例患者宫颈轻度充血.6例肛管直肠尖锐湿疣患者有肛门灼痛感,无其他不适.11例患者疗程结束后均无可见尖锐湿疣疣体复发.随诊6~10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对于宫颈和肛管复发性尖锐湿疣,经物理治疗清除可见疣体后,外用5%咪喹莫特可有效预防复发,且无创伤,痛苦小.

  • 斑秃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的探讨

    作者:谭凤明;程喜平;余金龙

    目的:对斑秃患者心理进行调查并作结果分析.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6例斑秃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SCL-90 测评结果显示:斑秃患者在人际关系、焦虑、抑郁和敌对性项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女性斑秃患者在焦虑项的得分明显高于男性斑秃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重型斑秃、全秃和普秃患者在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的得分明显高于局限型斑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斑秃患者存在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对斑秃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是有必要的,特别是重型斑秃、全秃和普秃患者.

  • 广东省梅州市2008~2010年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对策

    作者:梁东;杨瑞锋;梁冰

    目的:分析近3年梅州市的性传播疾病流行特征,探讨防治对策.方法:对2008~2010年梅州市8个县(市区)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报告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类,并将发病的增幅、病种构成和人群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梅州市2008至2010年性传播疾病共发病8229例,发病率分别为41 4/10万、53 98/10万、66 75/10万,呈逐年增长趋势,3年平均发病率是54 04/10万,略低于2005年前的近5年平均发病率(55 75/10万).发病数多的是梅毒,占46 75%,病种除淋病逐年下降外,其它均呈增长趋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增长幅度大.发病以男性为多,男女比例为1 2:1.发病集中在20~49岁性活跃年龄,占68 8%.职业以农民多,占30 3%.病例主要集中在梅江区、梅县的市中心.结论:梅州市性病流行趋势不容乐观,梅毒、艾滋病、HIV发病数呈逐年增长趋势,淋病仍占较大比例,严重威胁人民健康.采取各种有效防治措施刻不容缓.

  • 广州市部分门诊病人麻风病认知调查分析

    作者:何婉苹;汤少开;杨谦;窦菲;凌罕毅;钟道清;高可羡;李季;张锡宝

    目的:了解广州市部分门诊病人的麻风病知识水平,探索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普通门诊病人和麻风村门诊病人进行麻风病知识、态度及行为调查.结果:接受调查者中大部分人对麻风病和麻风病人仍然存在较大程度的片面认识,恐惧和歧视的现象依然存在,麻风村门诊病人在客观认知和包容接纳方面优于所本部门诊病人.结论: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工作不能放松,需多方面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重要的工作环节是早期发现和治疗麻风病人.

    关键词: 麻风病 调查分析
  • 须癣毛癣菌所致面部难辨认癣

    作者:耿庆娜;任发亮;张文志;郭宁如;吴绍熙

    患者,女,26岁.主诉:颜面部红斑伴瘙痒2个月.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颧部出现钱币大水肿性红斑,瘙痒,至当地医院诊断为"湿疹",给予抗组胺药及糖皮质激素药膏外用,效果差.右颧部红斑面积不断扩大,增多,瘙痒更甚,左下颌亦出现类似皮疹,并离心性扩大.家中养猫,自诉见猫有脱毛等异常表现,但已送别人.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防治

    作者:李恒进

    带状疱疹(HZ)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人体内的再次活跃引起的一种综合症,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常见于大于60岁的人和免疫力低下的患者.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现并没有一致的定义,很多学者认为带状疱疹神经痛分三个阶段:急性疱疹神经痛,亚急性疱疹神经痛和慢性神经痛(又称为PHN).关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现比较公认的为皮疹愈合后疼痛持续超过3个月,是带状疱疹常见并且棘手的并发症.在老年人群,PHN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介绍PHN的药物治疗与预防.

  • 梅毒治疗的几个问题

    作者:廖元兴

    在性病死灰复燃的30多年来,虽然梅毒的发展较其他性病晚,但其发展迅速,速度超过了其他性病,其危害也大大地增加.由于先天梅毒和晚期梅毒的急剧上升,对家庭及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尽管当前的诊疗技术已有明显提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防治不力,用药紊乱等),近年来却发觉本来容易治愈的一种性病出现了许多难题.不过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医患人员对梅毒诊治重视不够,治疗不规则,方法不讲究,复查不及时,随访不到位所造成的.因此,对梅毒的治疗关键是讲原则、循方案、重随访.1 梅毒的治疗原则

    关键词: 梅毒 治疗
  • 皮肤细菌感染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东明;蒋丽潇

    细菌是皮肤表面常见的微生物,皮肤细菌感染也是常见的感染之一.这类感染可以来之凶险,也可以慢性迁延.因此,诊断和处理皮肤细菌感染所致的疾病是皮肤科医师的重要基本功.本文旨在从整体上阐述细菌性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诊断和治疗.

  • 马拉色菌及其相关皮肤病诊治进展

    作者:冉玉平

    1 马拉色菌分类命名进展对马拉色菌(Malassezia)酵母认识及其与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关系探索迄今已有150余年.经历了马拉色菌-糠秕孢子菌(Pityrosporum)-马拉色菌的命名过程,在对各菌种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特性研究基础上,随着脉冲凝胶电泳和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DNA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现分为14个种,分别为:糠秕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斯洛菲马拉色菌、钝形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限制性马拉色菌、厚皮马拉色菌、皮肤马拉色菌、纳娜马拉色菌、日本马拉色菌、大和马拉色菌、羊马拉色菌、马马拉色菌和兔马拉色菌.

    关键词: 医学真菌学
  • CO2激光联合艾拉光动力治疗女性尖锐湿疣85例的护理体会

    作者:黄壮峰;曾雪英;董佳辉

    目的:交流CO2激光联合艾拉光动力疗法治疗女性尖锐湿疣的护理体会.方法:治疗前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治疗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方案进行和对患者进行安抚;治疗后指导患者处理不良反应,并做好随访工作.结果:85例患者失访11例,其余经2~6次治疗后随访3个月均痊愈.结论:CO2激光联合艾拉光动力疗法是女性尖锐湿疣的有效治疗方法,良好的护理措施能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疗效.

皮肤性病诊疗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