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感染、炎症、修复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Infection Inflammation Repair 감염염증수복

  • 主管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 影响因子: 0.4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2-8521
  • 国内刊号: 11-522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100048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盛志勇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大鼠肝卵圆细胞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孙晓艳;卫勃;安靓;朴英杰

    目的:分离、培养和鉴定大鼠卵圆细胞.方法:以3'-me-DAB刺激卵圆细胞迅速增生,改良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卵圆细胞,观察其形态及增值特点并进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结果:改良的梯度离心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分离大鼠肝卵圆细胞,卵圆细胞胞体为卵圆形,代谢缓慢,具有干细胞的特点,可以形成集落,并且表达OV6、CD34及Nestin.结论:改良梯度离心法分离的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特点,可以表达卵圆细胞特异性的表面标记OV6、造血干细胞表面标记CD34和神经中间丝蛋白Nestin,具有横向分化的可塑性,为进一步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 不同类型坐骨神经损伤对相应脊髓节段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吕艺;刘淑红;葛学铭;范明

    目的:比较坐骨神经夹伤与坐骨神经结扎后神经元胞体基因表达的差异,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再生与否与基因表达差异的关系.方法:根据坐骨神经损伤基因表达谱分析的结果,选择部分表达变化的基因; 通过RT-PCR的相对定量的方法检测其在坐骨神经夹伤与坐骨神经结扎后相应脊髓节段的表达水平.结果:比较两种模型差异表达的基因类别可以发现,可再生神经元胞体上调表达的基因与组织细胞的增殖(PCNA)、生长(FRAG1,NCAM)及抗凋亡(Bcl-2)有关;而不可再生的神经元胞体这些基因的表达下调.结论:外周神经元胞体对不同类型神经损伤的反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神经再生能力的不同有关.

  • 儿科院内感染分析及对策

    作者:余素明;廖云星;李乔俊;司予倩;孙婧;吴明;石凤丽

    目的:分析儿科院内感染的规律,以便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2002年间63例我院儿科院内感染患儿的资料.结果: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26%(63/5003),以6岁以下为多.基础疾病以血液病(63.49%)、肾脏疾病(14.29%)等导致机体免疫能下降者为主.住院时间偏长,超过14d者达84.13%,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消化道(包括口腔感染)为主;病原菌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61.43%)、真菌(25.71%)和革兰阳性球菌(12.86%).结论:采取常规的防护措施可以降低院内感染,但对患有导致疫功能下降疾病的院内感染早期防范、干预有待进一步探讨.

  • 创伤性休克患者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桂琴;何忠杰;马俊勋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TAT)皮试液注射浓度与试验阳性结果的关系,探讨对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的临床意义,为进一步规范破伤风抗毒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一条思路.方法:采取皮内试验与脱敏治疗同时进行的方法,对164例TAT不同浓度皮内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观察48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的结果,并与同期就诊的480名轻伤员的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进行一次脱敏注射.结果:164例TAT试验无一例全身反应发生.创伤性休克患者破伤风抗毒素皮内试验阴性率98%,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创伤情况下需要注射TAT者,不管TAT皮试是阴性还是阳性,都将注射TAT.皮内试验与脱敏治疗同时进行,减少了假阳性的出现,避免了因假阳性而进行脱敏治疗给伤员造成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急救时对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过敏试验结果判断需要慎重.

  • 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性变化的分析

    作者:蒋伟;商振涛;常东

    目的:了解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水平的变化趋势.方法:对我院1998~2004年从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革兰阴性病原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原菌对亚胺培南的总体敏感率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以下依次为头孢他啶(69%)、阿米卡星(66%)和环丙沙星(66%),但是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呈下降趋势.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始终维持很高水平,但对其它各类药物的敏感率大多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或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革兰阴性病原菌耐药水平有增高的趋势.亚胺培南可作为重症患者经验用药的首选药物之一,慎重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并尽量避免经验用药.

  • 47例深部真菌感染的诊疗经验

    作者:吴恒义;顾葆春;杨自力;王卫;邢锐;郭振辉;麦悦强;文强

    目的:通过47例深部真菌感染病例的临床分析,总结该类疾病的特点、诊疗难点和经验.方法:统计整理全组病例的原发病、感染真菌的类型和疗效、总结其经验.结果:本组深部真菌感染中,中老年人占多数(89.4%),且绝大多数(93.61%)以继发性感染的形式出现.真菌菌型分布,白色念株菌仍占主导地位(78.7%).治疗的关键除得力的抗真菌外,与原发病的治疗密切相关.结论: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原发病治疗的失当和病人的体弱、免疫力下降有关.治疗上要标本兼顾,尤其对原发病的及时有效治疗起重要作用.原发病类型与真菌感染的种类没有相关性,分布较散,但是要注意八种真菌易感情况.二性霉素B能否在合并肾功能障碍病人中应用要视病因而定:若肾功能障碍主要是由真菌性脓毒症引起的或者说真菌感染是发生肾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在监测下有控制使用;如若肾衰与真菌感染无关,则不用为妥.

    关键词: 真菌 感染
  • 危重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变化与APACHE Ⅱ评分的关系

    作者:王丽芳;李永军;张晋霞;霍书花

    目的:探讨危重病患者尿标本中微量白蛋白(MA)水平的变化与APACHE Ⅱ评分及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M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尿肌酐(Cr),APACHE Ⅱ评分采用相应软件.结果:正常对照组尿MA/Cr水平为1.8±0.4mg/mmolCr,危重病患者组进入ICU 6h尿MA/Cr水平为11.7±9.7mg/mmolCr,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尿MA/Cr比率与APACHE Ⅱ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MA/Cr比率分别为24.5±15.1mg/mmolCr和8.3±2.4mg/mmolCr,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早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与APACHE Ⅱ评分均能不同程度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病情及预后,两者同步测定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和决定IC收治标准、治疗范围和强度,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有实用参考价值.

  • 胰岛素泵在严重烧伤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许明火;柴家科;马学毅;贾晓明;杨红明;李利根;郝岱峰;盛志勇

    目的:探索严重烧伤糖尿病患者快速控制血糖的新方法.方法:近年来我科收治此类病人共19例,其中10例行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治疗(CSII组);另9例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II组),目标是将血糖基本控制在5~10mmol/L范围内.结果:CSII组与MSII组比较,前者血糖波动性小,低血糖发生率低,微粒皮存活率高,治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CSII法更有效控制严重烧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提高植皮成活率.

  • 创面脓毒症大鼠组织ATP含量及合成酶活性的变化

    作者:郝岱峰;柴家科;郭振荣

    目的:探讨烧伤后创面脓毒症对组织能量合成的影响.方法:60只背部30%Ⅲ度烫伤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烫伤组和创面脓毒症组,创面脓毒症组大鼠创面涂以1×109 cfu/ml的铜绿假单胞菌观察伤后96h内心、肝、骨骼肌的ATP的含量及合成酶活性变化,同时电镜观察组织超微结构的相应改变.结果:伤后早期心肌、肝脏、骨骼肌细胞内ATP含量及合成酶活性均明显下降,此后单纯烫伤组逐渐恢复,至伤后96h脓毒症组大鼠ATP含量及合成酶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并有与此相对应的线粒体数量和形态结构的改变.结论:烧伤后发生创面脓毒症时机体重要器官的线粒体结构损伤严重,组织ATP含量及合成酶活性明显下降,ATP合成不足加重了能量代谢的紊乱状况,线粒体的早期损伤可能是导致代谢紊乱的病理基础.

  • 多济敷对面部磨削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吴焱秋;柴家科;陈敏亮;陈宝驹;许明火;曹卫红;贾平

    目的:本研究采用多济敷外用于面部皮损磨削术后创面,观察其对创面愈合时间、皮肤色素沉着等的变化.方法:采用区域神经阻滞或局部浸润麻醉,对不同类型的面部皮损34例进行皮肤磨削治疗,术后创面应用多济敷或凡士林纱布作为底层敷料包扎创面,术后换药一次,保留底层敷料.结果:2001年8月至2003年9月间,通过自身对照,34例面部磨削术后采用多济敷治疗组较凡士林纱布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P<0.05),经过6个月至2年的随访,皮肤色素沉着也有明显改善.结论:多济敷有利于缩短面部磨削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改善面部色素沉着,外观满意.

    关键词: 多济敷 磨削 面部 愈合
  • 瘢痕组织中Caspase-3/8的表达与细胞凋亡

    作者:程飚;付小兵;孙同柱;盛志勇

    目的:观察天冬酰胺特异性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成员caspase-3/8在瘢痕组织中的表达,了解caspase-3/8在瘢痕形成过程中诱导修复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方法:瘢痕标本来自烧伤后来我院进行整形手术的病人,同时取病人手术供皮区的正常皮肤作为对照.8例瘢痕组织标本(含2例愈合较为平坦的瘢痕和6例增生性瘢痕组织)被分成增殖期和成熟期两组.运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瘢痕及正常皮肤真皮内caspase-3/8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以TUNEL方法检测瘢痕及正常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瘢痕组织内caspase-3 /8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增生性瘢痕组织的表达又强于较为平坦的瘢痕.同时组织中细胞凋亡的数目明显不同.瘢痕内的TUNEL标记阳性细胞数多于正常组织;增殖期瘢痕内的细胞凋亡的数目多于成熟期.增生性瘢痕与较平坦的瘢痕相比,增殖期TUNEL标记阳性的细胞多于平坦瘢痕,而成熟期两者无显著性差别.结论:伤口愈合过程中,caspase-3/8参与了修复细胞的凋亡活动,病理性的愈合结局与caspase-3/8表达密切相关.

  • 采用强脉冲光子(IPL)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的临床体会

    作者:蔡金辉;陈葵;曾海玲

    毛细血管扩张是常见的面部色素病损性疾病,分为先天性、原发性和继发性三种[1].临床多见于高原、寒冷、紫外线强地带人群;也可由于皮肤化妆品反复过敏或长期外用激素类药物等所致[2].面部毛细血管扩张俗称"红血丝",可以呈树枝状、星芒状、点状等多种形态,直径大多小于0.5mm.少数患者面部皮肤局部发红,血丝不明显,通常对冷、热、日光敏感,患者面部常有灼热感,且影响美观[3,4].我科于2004年5月1日至2005年4月期间,采用丹麦ellipse flex强脉冲光子(intense pulsed light, IPL)治疗面部毛细血管扩张200例.效果满意,现将治疗的情况报告如下:

  • 舍格伦综合征合并Graves病和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作者:傅红春

    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Graves和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三者同时存在罕见.现将一例舍格伦综合征合并Graves病和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例报告如下.

  • 复方阿替卡因在老年口腔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斌;张建强;闫颖;刘军;孙鹏

    无痛治疗疾病的概念在口腔治疗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合理的应用局部麻醉技术是目前解除病人治疗时疼痛的有效方法,传统的局麻方法和局麻药物由于起效慢、麻醉不全、进针距离过长、非治疗区域出现过度麻木等缺陷,使得无痛治疗技术难以在老年病人中得到普遍的开展.近年来我科使用复方阿替卡因(Articaine)作为口腔治疗的局部麻醉剂,用于老年人拔牙、补牙及基牙预备等治疗前麻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 蓝光治疗仪照射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

    作者:江萨;陈葵;陈纯

    痤疮是全球常见的皮肤疾病之一,发病率高,约占人口的2~3%.据统计,85~100%的青少年在24岁前都会受到痤疮的困扰,即使超过25岁的成年人,仍有50%会长痤疮.长期以来,这种顽固的皮肤疾病,各种外用药、口服药的疗效都不尽人意,且副作用明显.光子痤疮治疗仪的出现为痤疮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法,是迄今为止治疗痤疮方便、快速、安全、又十分有效的手段[1].我科于2004年8月至2005年4月使用蓝光治疗仪(Medilite Blue)治疗痤疮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阑尾周围脓肿的临床分型与合理治疗

    作者:叶建华

    目前,临床上阑尾周围脓肿仍较为常见,尤其在卫生医疗条件不发达边远地区的健康知识贫乏的人群中更为多见.通常一般采用保守治疗或经皮穿剌抽脓.置管引流以及切开引流后再行Ⅰ期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1],但近年来,一些学者直接采用Ⅰ期手术治疗阑尾周围脓肿,疗效满意,无并发症,预后良好(2,3),说明阑尾周围脓肿Ⅰ期手术的可行性和优点(3),我们1994~2003年共施行阑尾切除365例,其中55例系阑尾周围脓肿施行Ⅰ期阑尾手术,脓腔引流术,现就临床分型和合理治疗经验进行讨论.

  • 胸部闭合性外伤的诊治探讨-附112例报告

    作者:朱仁春

    在现代创伤诊治中,闭合性胸部外伤的发生率较高,现就我院1999~2003年收治的112例闭合性胸部外伤作一回顾性分析.

  • 腮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误诊为血管瘤1例

    作者:张建强;闫颖;刘斌;黄寒梅

    1 病例报告患者男,75岁.因右腮腺区肿物生长3月,久治不愈,于2005年1月10日来我科就诊.患者于3月前因发现右腮腺区肿物,在当地某县医院就诊,给予局部穿刺检查,见有血性液体抽出,即以"血管瘤"之诊断给于"鱼肝油酸钠"行局部注射治疗,共2次,肿物未见缩小,且伴有疼痛.来我院后,行B超和CT检查,结果显示右腮腺内可见囊实性占位,考虑"腮腺恶性肿瘤"收住院.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面部两侧不对称,右腮腺区肿大,皮肤无红肿及溃烂,局部可触及约鸡蛋大之肿块,活动,边界清,质中等偏硬,轻压痛.双眼能闭合,嘴无歪斜,鼓气有力.

  • 氟碳在液体通气中的抗炎效应

    作者:李经华;颜亮;孙婵

    液体通气(liquid ventilation, LV)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以液体氟碳化合物(perfluorocarbon, PFC)为通气媒介的一种新型技术,它改变了人的思维定势,在治疗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等方面显示其独特优势.1962年Kylstar和Tissing[1].在一篇题为"鼠似鱼"的文章中提出了液体通气的概念.1966年Clark[2].在上报导小鼠在全氟碳液中可以完成气体交换,指出PFC是一种理想的液体媒介.

  • 脂肪源性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晓红;付小兵;王文礼

    2001年Zuk和Zhu[1]首次从人抽脂术中抽取的脂肪组织悬液中分离获得了多向分化干细胞,自此,众多学者致力于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脂肪源性干细胞不仅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相似,而且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样具有强大的体外增殖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尤其令人鼓舞的是脂肪组织容易获得,对供区的损伤也小,抽取后残留于供区的脂肪组织仍可扩增.这些特点使脂肪源性干细胞从众多种子细胞中脱颖而出,有望成为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

  • 创伤休克液体复苏现状及进展

    作者:赵晓东;姚咏明

    创伤休克的评估主要包括失血量、失血速度、心肺储备功能及是否并存肝肾功能不全等.失血量估计:单侧血胸3 000ml,膨隆状腹腔积血2 000~5 000ml,骨盆骨折1 500~2 000ml,股骨骨折800~1 200ml,全层软组织缺损500ml/5cm3.休克救治的主要目的是终止出血、补充血容量及增加组织氧输送(液体复苏).本文拟对创伤体克液体复苏的现状及进展作简要综述.

  • 糖皮质激素受体、激素抵抗与重度脓毒症

    作者:周锐科;鄢文海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GCs)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炎症性疾病的治疗,同时具有抗休克、抗感染、免疫调节等作用.GCs通过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的介导起作用.重度脓毒症是一种典型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机体对儿茶酚胺类(CA)反应低下,静脉给予应激剂量GCs时,能改变病情.本文就GR的功能及Gcs应用于脓毒症治疗的利弊进行综述.

  • p38MAPK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张奇;白晓东;付小兵

    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属于丝蛋白/苏氨酸激酶,是一类接受受体传递的信号并将其带入细胞核内的重要分子,具有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细胞增殖和死亡的重要机制,在多种受体信号传递途径中均具有关键性作用.p38MAPK信号通路为MAPK家族的重要成员,不仅在炎症、应激反应中具有重要作用,还参与细胞的存活、分化和凋亡等过程,被认为是细胞众多信号转导通路的中转站.本文就p38MAPK生物学特性及其激活机制的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表皮干细胞分化调控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郭建军;李建福;付小兵

    皮肤是人体大的器官,同时也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是典型的能够自我更新的组织.表皮的不断更新,是表皮干细胞不断增殖分化所形成的,其在维持表皮更新、保持细胞的产生和丢失平衡状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1].因此,了解表皮干细胞的定位和特性,增殖分化及其调控机制对于临床修复皮肤损伤、治疗皮肤疾病、构建组织工程皮肤的意义重大.

  • 微波辐照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瑛;崔玉芳

    微波辐射是一种非电离辐射,频率范围为300 MHz至300 GHz、波长范围为1 m至1mm.近年来,随着雷达、移动电话等通讯设备及家用微波设备、医用微波设备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人暴露在微波污染当中.微波通过热效应及非热效应对人体产生各种生物学危害.随着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内外研究人员试图从细胞、分子水平上阐述微波对生物体的各种影响.由于微波频率、照射功率及时间、比吸收率(special absorption rate,SAR)计算等实验因素的差异,微波对人体影响的结果也不相同.免疫系统是微波辐照敏感靶系统之一,微波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且具有一定的双效性.本文就近年来微波对免疫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重视以核因子-κB为抗炎靶点的拮抗策略

    作者:梁华平;徐祥;王正国

    众所周知,炎症的本质即为机体免疫系统对外来异物抗原或自身破碎坏死组织细胞进行清除的过程.适度的炎症反应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但当机体经受感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发的脓毒症以及非感染损伤动因如严重烧伤、创伤(包括大的外科手术)、休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恶性肿瘤、药物过量等作用时,则可导致过度、失控或脱缰(unbridled)的全身炎症反应,即所谓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的形成,造成宿主自身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广泛损害,终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甚至死亡.因此,除了原发病的治疗以外,抗炎治疗已成为处理上述病人的基本策略,新型抗炎措施或药物的研究则成为众多学者倾力探索的热点.

感染、炎症、修复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