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ases and Clinics in General Surgery 중국보외기초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影响因子: 0.8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424
  • 国内刊号: 51-1505/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62-7
  • 曾用名: 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严律南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荷包缝合术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中的用研究

    作者:王慧;徐速;杨晓玲;陈红锦;谷云飞;杨柏霖

    目的 探讨荷包缝合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70例Ⅲ~Ⅳ度内痔及混合痔患者,并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手术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联合手术组采用荷包缝合术联合外剥内扎术,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比较2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术后出血、排尿障碍、皮赘形成、肛门直肠狭窄)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肛门直肠狭窄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在术后第1天、第3天及第5天肛门疼痛和肛缘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在术后第7天肛门疼痛及肛缘水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联合手术组在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出血、排尿障碍及皮赘形成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荷包缝合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加速创面愈合,符合现代微创理念,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TWEAK/Fn14通路在胰腺癌细胞增殖中的用研究

    作者:郭强;魏瑷琳;龚姝

    目的 将构建的Fn14短发夹RNA (short hairpin RNA,shRNA)转染胰腺癌PANC-1细胞并检测接种转染的癌细胞增殖情况,分析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弱诱导细胞凋亡/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因子14 (TNF-related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fibroblast growth Factor-inducible 14,TWEAK/Fn14)在胰腺癌细胞增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靶向Fn14基因的shRNA并转染胰腺癌PANC-1细胞来特异性沉默Fn14基因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法检测shRNA干扰序列对Fnl4表达的影响;采用CCK-8法检测阻断TWEAK/Fn14信号通路后PANC-1肿瘤细胞增殖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阻断TWEAK/Fn14信号通路后下游因子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TWEAK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来进一步探索该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结果 转染Fn14 shRNA 24 h后,PANC-1肿瘤细胞的吸光度值(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 1);质粒转染后PANC-1细胞的NF-κB、TWEAK及caspase-3蛋白表达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抑制TWEAK/Fn14信号通路后PANC-1细胞的凋亡增加.结论 TWEAK/Fn14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TWEAK/Fn14可影响胰腺癌肿瘤细胞的凋亡.

  • 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体会

    作者:张希全;葛世堂;朱伟;窦树彬;郭峰

    目的 评价血管腔内介入治疗自发性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spontaneous 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SISMA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7例SISM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akamoto血管影像学分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9例;3例Ⅰ型患者接受内科保守治疗,保守治疗不理想者及其他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结果 保守治疗成功1例,共16例接受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11例患者置入支架1枚,5例患者置入支架2枚;术中造影检查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真腔血流通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9个月,17例患者均无腹痛症状发生,SMA的CTA检查显示夹层动脉瘤不显影,SMA和支架内血流通畅.结论腔内介入治疗SISMAD是一种微创、安全及有效的方法.

  • 在甲状腺手术中喉不返神经的辨识与保护

    作者:乔娜;武林枫;王刚;孙备;曲凤智;曹成亮;李泮泉

    目的 探讨喉不返神经的解剖特征和变异规律,总结在甲状腺手术的术前、术中识别喉不返神经的方法和操作技巧,并归纳预防及处理其损伤的经验.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4 054例甲状腺手术中发现的15例存在喉不返神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054例患者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共6 626条(左侧3 248条,右侧3 378条),其中15条(15例患者)被确认为喉不返神经,发生率为0.23% (15/6 626),均位于右侧.其中男3例,女12例;Ⅰ型3例,Ⅱa型10例,Ⅱb型2例.有2例喉不返神经术中发生损伤.结论 喉不返神经临床罕见,以右侧居多,其解剖位置特殊,损伤率高.术前应对辅助检查结果仔细判读,术中提高对喉不返神经的重视、精细解剖、常规显露喉返神经及神经监测仪的熟练使用均是准确辨识喉不返神经并有效预防其损伤的关键.

  • 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终末期肝病患者ICGR15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骆乐;姚豫桐;魏玲玲;邓绍平;黄孝伦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不同Child-Pugh分级的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ESLD)患者移植前及移植后3、6、12、36和60个月的吲哚氰绿15 min滞留率(indocyanine green retention rate at 15 min,ICGR15)变化情况.方法 对内科严格保守治疗无效且已达到肝移植适应证的不同Child-Pugh分级的60例晚期肝硬化患者,采用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别在移植前及移植后3、6、12、36和60个月进行ICGR15测定,并对各Child-Pugh分级组内的各时间点结果进行比较,以及比较各Child-Pugh分级级组之间的ICGR15值变化率.结果 各Child-Pugh分级组ICGR15值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其中Child-Pugh A级组内:移植后6个月、12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组与术前及移植后3个月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移植后3个月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移植后12个月组与移植后60个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B级组内:移植后6个月、12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组与术前及移植后3个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3个月组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6个月组与12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ild-Pugh C级组内:移植后6个月、12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组与术前及移植后3个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移植后3个月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移植后6个月组与12个月、36个月及60个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Child-Pugh分级组之间ICGR15变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能长期有效地改善ESLD患者的肝功能储备能力,提高手术安全性.

  • 抗体芯片检测泡型包虫病肝组织凋亡因子的表达

    作者:邵军;王志鑫;王虎;李衍飞;张灵强;阳丹才让;任利;侯立朝;周瀛;王海久;樊海宁

    目的 应用抗体芯片技术检测并分析泡型包虫病组织中凋亡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6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泡型包虫病患者手术切除的肝组织标本(包括病变边缘带和正常肝组织),提取组织蛋白并利用抗体芯片技术检测其凋亡因子水平,采用AAH-APO-G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边缘带肝组织中5种凋亡因子(Bad、Fas、IGFBP-3、P21及XIAP)表达水平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ad、Fas、IGFBP-3及P21表达水平上调,XIAP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 凋亡相关因子在泡型包虫病的疾病进展中发挥相关作用,可能与泡型包虫病的免疫逃逸机制存在联系,而促凋亡因子与抑制性凋亡因子之间也存在某些功能失衡.因此更深入的探究凋亡因子的作用机制对泡型包虫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CaMK Ⅱ表达调控对大鼠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冉江华;郑克谱;李望;张熙冰;刘驳强;李温凯

    目的 探讨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家族(calmodulin-dependent kinases casades,CaMK)Ⅱ表达调控对大鼠肝移植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经典二袖套法建立SD至SD大鼠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模型,并构建CaMK Ⅱγ蛋白和CaMK Ⅱγ shRNA的慢病毒表达体系.分别将表达CaMK Ⅱγ shRNA的慢病毒载体及表达CaMK Ⅱγ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灌注至肝移植术后大鼠体内,同时予以灌注相应的空载体及生理盐水形成对照,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点取大鼠下腔静脉血测定其血清ALT及AST水平.结果 灌注表达CaMK Ⅱγ shRNA的慢病毒载体的移植术后大鼠血清ALT及AST降低(P<0.05);灌注表达CaMK Ⅱγ蛋白的慢病毒载体的移植术后大鼠血清ALT及AST升高(P<0.05);灌注空白载体及生理盐水的移植术后大鼠血清ALT及AST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特异性阻断CaMK Ⅱ信号通路可有效降低大鼠肝移植术后的血清ALT及AST水平;而增强的CaMK Ⅱ信号通路则升高大鼠肝移植术后的血清ALT和AST水平.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meta分析

    作者:巴合提·卡力甫;戈小虎;孟塬;依马木·阿布拉;陈伦牮;马志刚;熊炬;陈雄

    目的 系统性评估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由两名研究者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MEDLINE、EMBASE以及Science Citation Index数据库中Cochrane中心注册的有关LCBDE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文献,并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均无术后30 d之内死亡的报道,一期缝合组在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T管引流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OR=-24.76,95%CI为(-29.21,-20.31),P<0.000 01]和[OR=-2.68,95%CI为(-3.69,-1.67),P<0.000 01];一期缝合组再次手术率比T管引流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0,95%CI为(0.05,0.81),P=0.02];对于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方面,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4,95%CI为(0.26,1.12),P=0.10]结论 与T管引流组相比,一期缝合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而并发症发生方面T管引流组也无优越性,反而增加治疗费用等.故LCBDE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较大结石的临床效果

    作者:郑桂龙;丁海华;丁志清;邓先仁

    目的 探讨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内镜下球囊扩张术(SES+ EPBD)对胆总管较大结石(结石直径10~ 20 mm)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胆总管结石治疗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和SES+ EPBD组,2组各40例患者.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内结石复发、结石残留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EST组比较,SES+ EPB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01),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ALT、AST、DBIL和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ES+ EPBD组患者的ALT、AST、DBIL和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EST组(P<0.05),且2组的治疗后水平均明显低于各自治疗前的水平,SES+ EPBD组下降更明显(P<0.05).术后3个月内,SES+ EPBD组未发生结石残留及结石复发,且未发生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胆汁漏和术后出血并发症,其结石残留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EST组(P<0.05).结论 SES+ EPBD对胆总管较大结石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复发率低.

  • 甲状旁腺分型在评估甲状旁腺原位保留难易程度中的应用

    作者:王彬;苏安平;姜可;赵婉君;雷建勇;邢腾飞;朱精强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分型是否可用于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原位保留难易程度的判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甲状(旁)腺疾病诊治中心因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行初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各型甲状旁腺数量,比较各型甲状旁腺的原位保留率.结果 996例患者纳入研究,术中共辨认出甲状旁腺3 269枚,平均每例患者辨认出3.3枚甲状旁腺,其中A型占77.5%(2 532/3 269),B型占22.5% (737/3 269).A型甲状旁腺的原位保留率为77.1%(1 951/2 532),而B型为80.7%(595/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A1型甲状旁腺的原位保留率明显高于A2型(80.5%比21.4%,P<0.001);A3型甲状旁腺不能原位保留;上位B1型甲状旁腺原位保留率高于A1型(97.5%比93.7%,P<0.01);下位A1型与B1型原位保留率接近(62.2%比65.7%,P=0.23),但二者均明显低于B2型的86.0%和B3型的90.2%(PA1比B2=0.001,PA1比B3<0.001,PB1比B2=0.004,PB1比B3=0.001).结论 甲状旁腺分型可有效评估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原位保留的难易程度.

  • 杂交手术技术在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及其并发症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哈力木拉提·木尔提扎;哈尔满·阿吉汉;赛力克·马高维亚;宝尔江·阿斯哈尔;其阿米西·别孜尔见

    目的 探讨杂交手术治疗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方法 自2011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共有14例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完成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aortic repair,TEVAR)并行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11例,女3例;年龄(44±7.2)岁(22 ~ 62岁).12例患者夹层动脉瘤累及主动脉弓部及其三大分支血管,其中2例TEVAR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后3年和5年支架近端新发夹层或假性动脉瘤形成行开胸杂交手术治疗;3例为累及左颈动脉行颈-颈杂交术;7例为累及左锁骨下动脉行颈-锁杂交术.另2例夹层动脉瘤累及髂动脉且合并血栓形成导致下肢缺血,行股-股杂交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覆膜支架的置入并行杂交手术.术中血管造影见支架释放位置准确,夹层隔绝成功,支架无明显内漏和移位,主动脉夹层真腔血流恢复正常,旁路及目标血管血流通畅.14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24.0±8.2)个月(3~36)个月;术后2d出现脑卒中1例,术后10d出现切口下血肿1例,术后1个月出现胸腔积液1例,其余患者围手术期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的14例患者均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对于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杂交手术可以增加TEVAR术的成功率及其使用范围,早、中期效果满意.

  • HBx下调miR-16家族表达促进肝癌细胞恶性转化

    作者:伍刚;郑波;黄锐;杨训

    目的 乙型肝炎病毒X (hepatitisB virusX protein,HBx)蛋白通过调控蛋白编码基因表达而广泛参与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的发生和进展.本研究将HBx的调控功能拓展到非编码RNA领域,探讨HBx能否调控宿主肝癌细胞内microRNA (miRNA)的表达,进而参与肝癌细胞生长及恶性转化.方法 利用高通量芯片分析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鉴定HBx在肝癌细胞内诱发的miRNA表达变化.通过系列蛋白和mRNA表达分析,细胞周期及凋亡实验以及萤光素酶报告实验来检测miR-16家族表达抑制后HepG2肝癌细胞的生物学变化.结果 芯片分析结果显示,HBx在HepG2细胞内诱发了大量的miRNAs表达变化,其中miR-16家族的低表达能在HepG2、SK-HEP-1及Huh7肝癌细胞中得到重复.同时,HBx显著上调miR-16家族的靶基因CCND1的表达.c-myc介导了HBx相关miR-16家族沉默,外源表达的miR-16/15a能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展和诱导凋亡而抑制HepG2-hbx(稳定表达HBx)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及非贴壁生长能力.反之,沉默miR-16表达能促进HepG2细胞的周期进展和生长.结论 HBx能在体外改变肝癌细胞的miRNA表达谱,尤其是沉默miR-16家族表达.c-myc高表达介导了HBx下调miR-15a/16的过程且是HBx促进HepG2细胞恶性转化所必须的.因此,miR-16家族可能成为HBV相关肝细胞癌的治疗靶点.

  • 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NHE1表达及细胞内pH的影响

    作者:孙丹;陶利平;李骁;卢静;耿冲;王春晖

    目的 探讨选择性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SGC-7901人胃癌细胞钠氢交换体1(NHE1)表达及细胞内pH的影响.方法 以SGC-7901人胃癌细胞为研究对象,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5、12.5、25、50、75和100 μmol/L)作用于SGC-7901细胞不同时间后,采用MTT法检测塞来昔布对胃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对SGC-7901细胞NHE1表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BCECF-AM免疫荧光测定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对SGC-7901细胞内pH的影响.结果 塞来昔布能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在一定范围内,其抑制作用随着塞来昔布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同一浓度条件下,其抑制作用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也相应增强(P<0.05).不同浓度塞来昔布(除5 μmol/L组外)作用于SGC-7901细胞后,NHE1表达均有下调,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SGC-7901细胞内pH为碱性,不同浓度(除5μmol/L组外)塞来昔布干预24 h后,SGC-7901细胞内pH较对照组细胞明显下降(P<0.05),并且下降情况呈浓度依赖关系(P<0.05).结论 塞来昔布对SGC-790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可能通过下调NHE1表达和降低细胞内pH实现.

  • 内镜下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张龙龙;李峰;王根旺;钱彬彬;樊强;顾越雷;杨孙虎

    目的 系统评价内镜下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外文数据库MedLine、Embase、ISI 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以及中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5年12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然后应用Rev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4篇文献总共343例患者纳入本meta分析,其中球囊扩张组176例,支架植入组1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术后短期(术后1个月内)症状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3,95% CI (0.95,1.12),P=0.53],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术后2年症状缓解率优于球囊扩张治疗者[RR=0.77,95% CI (0.64,0.92),P=0.005],但支架植入治疗贲门J失弛缓症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球囊扩张治疗者[RR=0.52,95% CI (0.40,0.69),P<0.000 01].结论 尽管本meta分析有诸多不足,但初步的研究结果显示,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在短期内均同等有效.从长期来看,支架植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较球囊扩张的效果更好,但只是会发生更多的并发症.因而在以后的临床诊疗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疗效、风险及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在治疗过程中,应及时注意不良反应,做好充足准备,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若当并发症发生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对症治疗.

  • 静脉留置针持续引流在MRSA感染性乳腺脓肿中的应用

    作者:张彦武;吕以东;牛耀东;严文君;冯爱强

    目的 观察和评价静脉留置针持续引流法治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感染性乳腺脓肿的有效性,探讨佳治疗方法.方法 对60例MRSA感染性乳腺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法分为持续引流组(n=36)和穿刺引流组(n=24),2组分别采用14 G静脉留置针持续引流法或20 mL注射器间歇穿刺抽吸法处理乳腺脓肿,同时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持续引流组和穿刺引流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7),持续引流组的平均治愈时间(P=0.001)及平均疼痛控制时间均较穿刺引流组短(P=0.038),2组的平均发热控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持续引流组的平均穿刺次数较穿刺引流组少(P<0.001),持续引流组的日均引流量较穿刺引流组多(P<0.001).结论 与间歇穿刺抽吸法相比,静脉留置针持续引流法治疗MRSA感染性乳腺脓肿的疗效较好,可以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痛苦,降低院感防控难度,是治疗MRSA感染性乳腺脓肿的理想选择.

  • 直肠息肉术后发生腹膜后积气及感染1例报道

    作者:刘清;姜洪磊;许东;金俊哲

    病例资料患者,男,77岁.因“大便表面染血2个月”入院.肛检:距肛缘约7.0 cm处直肠后壁可触及一带蒂包块,直径约4.0 cm,质软,活动度可,表面呈菜花状,指套染血.CT扫描示直肠占位,病灶约4.5 cm×3.5 cm大.直肠镜检查:见距肛缘7~9cm处有1约3.0 cm×4.0 cm×3 cm大息肉,宽蒂;病理报告:直肠黏膜绒毛状腺瘤性息肉,上皮细胞轻度非典型增生.入院后第6天在全麻下行经肛门直肠息肉切除术.

    关键词:
  • 下肢深静脉血栓稳定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作者:周瀚;梁鲁;姚碧辉;宋磊

    目的 总结近几年国内外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稳定性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与下肢DVT稳定性相关的文献并做综述.结果 目前国内外对下肢DVT稳定性鲜有研究,且局限于漂浮血栓的研究.结论 通过第3代双源CT (Force CT)可以有效评价DVT的稳定性,对血栓并发症应做到早期预防.

  •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诊断与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张修平;李楠;卫旭彪;李姗姗;程树群

    目的 阐述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肝癌癌栓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近年来门静脉癌栓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门静脉癌栓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及肿瘤转移,因此需要依据临床症状、血液检验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同时还需要与门静脉血栓、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肝动静脉分流等疾病相鉴别.结论 门静脉癌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不可依赖单一方法,需要多种诊断方法的综合判断.目前尚需更为准确的特征性诊断方法.

  • 肝再生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刘伟伟;罗昆仑

    目的 总结近年来肝再生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方法 复习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肝再生研究的文献,并进行总结.结果 肝切除术后肝再生已经被广泛研究,并且已有许多关于肝损伤后肝细胞再生机制的研究,例如肝再生相关因子的研究,肝再生细胞方面的研究,但具体机制仍不十分清楚.肝再生的临床应用使我们能更深入地认识肝再生.门静脉栓塞、联合肝脏分割和门静脉结扎是近期对分期肝切除术相对较新的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对肝再生的认识是一明显的促进;活体供肝移植是肝再生方面一个重要的临床研究成果;另一个涉及肝脏再生的临床应用就是干细胞治疗.结论 深入了解肝再生机制将有助于各种肝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老年乳腺癌的特征及诊治研究进展

    作者:刘思业;陈茂山;杨光伦

    目的 总结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进展.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方法,结合相关的临床指南,对老年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目前诊治研究进展以及共识做一简要综述.结果 老年乳腺癌患者较其他年龄阶段患者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同时高龄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临床诊治策略及预后与中青年患者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应在综合评估患者预期寿命、伴随疾病、获益程度、治疗耐受性等多方面因素的前提下拟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乳腺癌 老年人 治疗
  • 损伤控制外科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书德;冉启华;陈颖虎;廖小强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救治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解放军总院海南分院采用DCS理念(简单快速手术、液体复苏和确定性手术)救治的40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救治严重腹部创伤的适应证和治愈率.结果 40例患者中痊愈35例,治愈率为87.5%;死亡5例,死亡率为12.5%.结论 应用损伤控制理念救治严重腹部创伤为比较安全的救治方法,可有效提高临床治愈率.

  • 小流量负压引流在腹壁排粪造口旁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研究(附18例病例分析)

    作者:吕其君;侯华芳;谢雪虹;王崇树

    目的 研究小流量负压引流装置在严重造口旁感染处理中的可行性与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18例严重肠造口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口旁感染发生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一般换药处理组(简称“换药组”,n=8)和小流量负压引流组(简称“引流组”,n=10),对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原发病、造口部位、合并症、感染发生的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流组10例患者感染灶内脓液、积液引流效果佳,创面愈合良好,所有感染创口均愈合后患者顺利出院;随访期为1 ~36个月,其中1例发生造口旁疝.换药组8例患者中7例患者感染创面顺利愈合,另有1例因感染面积扩大伴局部肠管部分缺血坏死,自发现感染后第5天另行肠切除肠造口术,原切口术后经换药处理后于第10天愈合出院;随访期为2~ 36个月,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引流组患者的造口旁感染病灶愈合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换药组(P<0.05),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本研究有限的数据初步研究结果来看,小流量负压引流装置在造口旁感染中应用安全、有效,且易于掌握、取材便利.

  • 机器人胃癌外科现状

    作者:周岩冰

    自1 994年Katano等[1]首次报道腹腔镜手术治疗胃癌以来,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在胃癌治疗方面迅猛发展,患者恢复更快、临床结局大为改观,同时能够保证患者的远期疗效.尽管如此,由于传统腹腔镜技术瓶颈,精准淋巴结清扫和镜下吻合技术难以推广,其临床应用仍然受到限制.近10年,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在临床应用取得长足发展,有望解决目前腹腔镜手术弊端及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
  • 机器人胃癌手术镜下吻合技术

    作者:赵健;王刚;江志伟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约46.8%的胃癌新发病例和47.8%的胃癌相关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1].目前看来,外科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胃癌的首选方案[2].近年来,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腹腔镜已被广泛应用于胃癌手术[3].但在腹腔镜胃癌手术中,由于腹腔镜器械的不稳定性及活动范围的有限性,镜下吻合困难很大.

    关键词:
  • 机器人远端胃癌手术现状

    作者:胡建昆;陈心足;刘凯

    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2位,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外科手术切除加标准的D2淋巴结清扫仍是目前胃癌外科治疗的主要术式[2].1994年日本学者Kitano等[3]在国际上首次对腹腔镜早期胃癌根治术进行了报道,自此,以腹腔镜为代表的胃癌微创外科技术逐渐成为21世纪发展的主要方向.鉴于其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该技术已逐渐被广大外科医生接受,并且在我国也得到一定的普及和应用.

    关键词:
  • 胰腺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于浩鹏;黄子星;宋彬

    目的 总结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影像学方法在胰腺癌诊断方面的应用及进展.方法 收集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结论 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及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在胰腺癌诊断方面各具优势,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主流方法,磁共振成像的发展趋势非常可观.

  • 机器人胃癌外科手术的现状与趋势

    作者:余佩武;罗华星

    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在胃癌手术中逐步得到了开展,结果显示术后具有明显的微创优点,取得了良好的近远期疗效.2002年,Hashizume等[1]首次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应用于胃癌根治手术,由于该系统具有除颤、3D成像、操作灵活等特点,使手术操作更为精准,更微创,将胃癌微创外科的发展推向了新的高度.10余年来,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手术的临床报道越来越多,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