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突变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徐晓菲;张雯柯;王莉;李娜;刘迎玉;李敏;张翊昕;范俊梅;姚元庆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是阻断遗传性疾病垂直传播的一种稳定而有效的孕前检查技术.近年来,随着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PGD指征正逐步扩展到遗传性癌症相关基因的植入前基因筛查.人类乳腺癌易感基因(BRRCA1/2)是目前已知的乳腺癌高外显率易感基因,且BRCA1/2基因突变与家族性乳腺癌发病关系为密切.目前,针对遗传性乳腺癌的个性化PGD已经证实可行.该综述回顾了乳腺癌易感基因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实践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方案制定提供一定的思路.

  • Lynch综合征与妇科肿瘤

    作者:梁兵;沈铿

    Lynch综合征又称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引起。Lynch综合征根据有无肠外肿瘤分为Ⅰ型(无肠外肿瘤)和Ⅱ型(有肠外肿瘤),Ⅰ型仅表现为结直肠癌;Ⅱ型除结直肠癌外,还表现为多样性肠外肿瘤,常见有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在某些Lynch综合征Ⅱ型患者的家族中还有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生,如输尿管和肾盂的移行细胞癌、胃癌、小肠癌、胰腺癌、甲状腺癌、脑肿瘤、皮肤癌等。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5%的患者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中Lynch综合征占大多数[1];在卵巢癌患者中,5%~10%的患者与遗传有关,其中BRCA1、BRCA2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BOCS)和Lynch综合征Ⅱ型占大多数。目前,有关Lynch综合征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发病过程和分子学特征研究较多,而Lynch综合征相关性妇科肿瘤的研究较少。本文对Lynch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诊断、发病风险、临床病理特征、筛查及预防进行综述。

  • 易患乳腺癌的妇女更易患心脏病

    作者:严毅梅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易患乳腺癌的妇女更易患心脏病.多数因遗传因素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妇女拥有变异的BRCA1(乳腺癌遗传基因) 或BRCA2基因,BRCA1或BRCA2基因通常抑制乳腺癌和卵巢肿瘤的生长.在圣迈克尔医院的心脏外科医生Verma(沃曼) 博士说,他的研究小组发现这种基因具有调节心脏功能的效果.与那些不具有突变基因小鼠相比,心脏病发作后, 具有BRCA1基因突变的小鼠的死亡率比一般小鼠高3至5倍.

  • 散发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鲁培荣;谭敏;宾晓农;钟蔼鸾;陈韵微;何洁莹

    目的 探讨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及BRCA2基因突变与健康人的差异.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分析方法 ,对83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与86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标本,针对BRCA1和BRCA2基因,选择4个突变发生率较高的外显子[BRCA1中的第5、11(11A、11B)、18外显子, BRCA2中的第11外显子]共5对引物进行突变检测,并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 对具有单核苷酸多态的碱基位点作单核苷酸多态性定性分析.成组设计的定性资料比较采用χ2 检验.结果 部分散发性乳腺癌患者和健康人BRCA1基因第5外显子的cDNA 273和287(C→G和A→T),第11外显子的2430、2532、2630、2685、3191、3232和3667、3876(T→C、T→C、T→G、T→C、C→G、A→G、A→G和C→A)以及第18外显子的5206和5214(T→A和C→T)碱基位点处存在单个碱基的变化, 散发性乳腺癌患者的BRCA1基因突变率高于健康人(14.5%比2.3%,P<0.05);应用RFLP方法 证实cDNA 2430、2630(T→C、T→G) 碱基位点的变化为单核苷酸多态(SNP); 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与健康人2430 (T→C) 碱基位点等位基因频数分布不相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散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较常见,而BRCA2的突变十分罕见.

  • 回族家族性乳腺癌患者BRCA1/BRCA2基因序列突变分析

    作者:尹琳琳;陈耀平;杨宝珍;吴若芬;康毓芝

    研究BRCA1/BRCA2基因在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回族家族性乳腺癌家系中的突变及意义.选取中国宁夏地区回族7个乳腺癌家系共32例样本,包括7个乳腺癌家系中各1例乳腺癌患者和25例为各家族乳腺癌患者的直系女性亲属;20例正常回族女性献血者.从入组人群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DNA,对BRCA1外显子5、11、18、20、24和BRCA2基因外显子10、11进行PCR扩增后直接测序.结果显示,在7例回族家族性乳腺癌家系32人中,BRCA1基因共发现11种类型的突变(1637 delG,1675 delA,1731 delC,2731 C>T,3232A>G,3551 G>C,3551 G>T,3551 delG,3582 G>C,3650delT,3667 A>G),均发生在于11号外显子.BRCA2基因共发现8种类型的突变(1093 C>T,1342 C>A,1593 A>G,1792 G>T,1792 G>C,1825 delA,1982 delA,1982 A>G),均发生于外显子10.其中包括新发现的突变位点:BRCA1三个( 1731 delC,3551 G>C,3551 delG)、BRCA2两个(1792 G>T,1982 A>G).提示BRCAl/BRCA2突变在中国宁夏回族家族性乳腺癌家系中有其自身特点,新发现的突变位点和突变频率较高的突变位点,可能是宁夏回族家族性乳腺癌的特点.研究对本地区的基因诊断筛查模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中国BRCA1/2突变阳性和突变阴性乳腺癌病理学特征的比较性研究

    作者:朱信屹;田田;蔡旭;秦广琪;孙孟红;吴炅;沈镇宙;邵志敏;胡震

    背景与目的:BRCA1和BRCA2是两个主要的遗传性乳腺癌相关基因,本研究旨在发现中国BRCA1/2突变阳性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方法:本研究入组了2012—2016年间287例接受过BRCA1/2基因突变检测的乳腺癌,对其中BRCA1/2突变阳性和突变阴性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结果:在287例乳腺癌中,66例为BRCA1突变阳性,47例为BRCA2突变阳性,174例为BRCA1/2突变阴性.BRCA1突变的乳腺癌表现为更高的组织学分级(P<0.001),更高比例的三阴性乳腺癌(72.7%,P<0.001).BRCA1突变阳性和BRCA2突变阳性的乳腺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阳性表达率较BRCA1/2突变阴性的乳腺癌更低(P<0.001).BRCA1突变阳性乳腺癌基底标志物细胞角蛋白5/6(cytokeratin 5/6,CK5/6)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阳性率为50%,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1),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阳性率也更低(P<0.05).结论:中国BRCA1突变阳性乳腺癌更多为三阴性乳腺癌,具有CK5/6和EGFR的阳性率更高等特点,并且BRCA1和BRCA2突变阳性乳腺癌中HER2受体阳性率也更低.

  • 宁夏地区回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突变的研究

    作者:康毓芝;杨宝珍;陈耀平;师志云;尹琳琳

    目的 研究宁夏地区回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1/2)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 收集60例回族居民乳腺癌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及15例乳腺小叶增生或纤维腺瘤标本.PCR和DNA直接测序法检测BRCAI基因第2、11和20号外显子和BECA2基因第11号部分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 60例乳腺癌BRCAI基因有10例突变,突变率为16.7%,突变位点均位于BRC1基因.15例对照均未检出突变且淋巴结转移与未转移组间BRCA1基因突变率差异(30.8%与5.9%)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RCA1基因突变可能与宁夏回族女性乳腺癌发生相关.

  • BRCA2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琼琼;张慧林;李琥;张万东;王小英;李凤山;冯振卿;朱进

    目的:乳腺癌易感基因2(breast cancer suscepbility gene 2,BRCA2)是近几年发现的新的抑癌基因,本研究旨在分析BRCA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1对引物扩增BRCA2基因第14外显子,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BRCA2基因,并且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BRCA2蛋白的表达.结果: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和正常组织BRCA2基因未发生突变,浆液性肿瘤和黏液性囊腺癌的BRCA2第14外显子的128位碱基T突变为C.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BRCA2在卵巢囊腺癌上的表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囊腺瘤,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现BRCA2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7.50%和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BRCA2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瘤和浆液性囊腺癌中阳性率分别为53.85%和73.17%,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RCA2蛋白在不同年龄、组织学分型、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RCA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不仅可以用于诊断,也可能为治疗提供一个途径.

  • BRCA2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分析

    作者:刘璐;徐晓婷;秦磊;金晓红;顾冬梅;王修珍;刘蔚

    目的 构建BRCA2基因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为BRCA2基因调控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高保真Taq聚合酶,从正常人外周血中扩增出BRCA2启动子并将其插入质粒中.通过基于PCR的定点突变方法在多态性位点rs3092989(-254A/G)获得含-254G等位基因的序列.亚克隆BRCA2启动子片段至pGL3-basic报告基因载体中,构建含BRCA2启动子的重组报告质粒.转染HeLa细胞,评价启动子活性以及-254A/G多态性位点对活性的影响.结果 酶切和直接测序法证实所构建质粒含有pGL3-basic及BRCA2基因启动子序列,扩增的含-254A和-254G的BRCA2启动子序列正确.构建的报告基因具有启动子活性,与pGL3-basic质粒相比较,BRCA2启动子的相对荧光单位增加了413倍.rs3092989(-254A/G)多态位点未明显影响启动子活性.结论 BRCA2转录起始位点上游序列具有较强的启动子活性.成功克隆BRCA2启动子并引入相关突变,可为后续的基因转录调控研究奠定基础.

  •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微卫星DNA杂合性缺失检测

    作者:孙玲;乐晓萍;朱晓燕;孙慧;张绍林;邹典斌

    目的:探讨微卫星DNA杂合性缺失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相关性.方法:ALL患者72例,其中T-ALL 9例,B-ALL 5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急淋变8例,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检测ATM基因D11S2179位点、BRCA2基因D13S260位点和D13S25位点在B-ALL、T-ALL和慢粒急淋变患者的微卫星杂合性缺失(LOH).结果:72例ALL患者中,3位点总LOH频率为26.4%.D11S2179、D13S260和D13S25 3位点LOH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5.3%、12.5%和5.5%.B-ALL患者3个位点平均LOH发生率为12.7%.在D11S2179和D11S260 2位点同时发生LOH频率为9.1%.9例T-ALL患者未发现LOH.8例慢粒急淋变患者只在D11S2179位点检测到3例LOH(37.1%),其他2位点未见异常.结论:ATM基因、BRCA2基因和D13S25位点微卫星的LOH与B-ALL的发病存在相关性;而ATM基因遗传不稳定性可能参与慢粒急淋变过程.

  • 急性白血病ATM基因和BRCA2基因的杂合性缺失

    作者:孙玲;孙慧;刘林湘;张秋堂;乐晓平;邹典斌;张钦宪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ATM基因和BRCA2基因杂合性缺失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检测ATM基因D11S2179位点和BRCA2基因D13S260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H).结果:64例ALL患者中两位点LOH发生率为18.7%;D11S2179和D11S260两位点LOH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2.5%和14.0%;两位点同时发生LOH的频率为7.8%.38例ANLL患者中两位点LOH的发生率为7.9%,D11S2179和D13S260两位点的LOH发生频率分别为2.6%和5.2%.两组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TM基因和BRCA2基因的LOH可能参与ALL的病理发生,而与ANLL无明显相关性.

  • 襄阳地区人群乳腺癌相关的BRCA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作者:张楚微;李连心;肖娟;翟立红

    目的:分析BRCA2基因在襄阳散在人群中是否存在该变异位点,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襄阳地区人群特有的BRCA2的突变位点.方法:从襄阳地区人群随机抽取1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例为非襄阳地区),收集唾液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目的的片段、7370PCR产物测序的方法,选择突变发生率较高的外显子,即BRCA2基因中第22外显子的引物检测突变,通过序列比对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测序结果未发现BRCA2基因c.8946_8947 delAG突变;BRCA2基因测序区段上呈现为单核苷酸多态性NC_018924.2(32920921位点C>T);测序结果显示,非襄阳地区组突变率为66.7%(2/3),襄阳地区组突变率为13.3%(2/15),呈现地域差异.结论:对襄阳地区人群乳腺癌BRCA2基因筛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新发现的SNP位点在非襄阳地区频率很高,呈现地域差异.

  • 乳腺癌易感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学远;黄忠

    乳腺癌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近年来我国乳腺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与乳腺癌发病相关的基因众多,其中约60%的遗传性乳腺癌是因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突变引起的.本文就BRCA及其突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易感基因和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丹

    乳腺癌作为女性健康的杀手,占各种恶性肿瘤的7%~10%,我国虽然是乳腺癌的低发地区,但仍稳居城市女性肿瘤首位,发病率为49.25/100 000,而且近年来呈现年轻化和病例数明显增加的趋势[1].随着细胞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乳腺癌发病的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乳腺癌的易感基因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ctide polymorphism,SNP)易感位点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 中国乳腺癌患者BRCA1基因的频发突变5589del8

    作者:胡震;李文凤;柳晓义;张斌;曹明智;王永胜;赵林;宋传贵;陆劲松;吴炅;狄根红;沈坤炜;韩企夏;沈镇宙;黄薇;邵志敏

    目的 研究在中国大陆乳腺癌人群中是否存在BRCA1/2基因突变的"热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来自全国4个乳腺癌医疗中心的177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和426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根据前期研究中已发现的BRCA1/2基因突变位点,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和DNA测序技术对这些患者进行已知位点的突变检测.结果 在前期研究的70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和本研究的177例患者(共247例)中,共发现3例BRCA1 5589del8突变的携带者,在426例散发性乳腺癌患者中也发现了2例BRCA1 5589del8突变的携带者.单倍型分析的结果显示这5例患者具有相近甚至相同的单倍型.结论 BRCA1 5589del8突变是中国人群中BRCA1基因的频发突变,它是否是中国人群中的"始祖突变"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中国上海家族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

    作者:宋传贵;胡震;袁文涛;狄根红;沈镇宙;黄薇;邵志敏

    目的研究上海地区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BRCA2基因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研究对象来自35个汉族家族性乳腺癌家系,家系中至少有一个一级亲属乳腺癌患病史.共35例患者,其中13例发病年龄≤40岁.由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BRCA1/BRCA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突变分析先由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进行筛查,之后进行DNA直接测序证实.结果在BRCA1基因中发现有4个突变位点,其中2个为新发现位点--拼接点突变(IVS17-1G>T; IVS21+1G>C);另两个为已报道的致病突变位点--移码突变(1100delAT;5640delA).BRCA2基因的1个致病突变位点位于11号外显子上,为移码突变(5802delAATT).另外,共发现有12个新的单核苷重复多态位点,都未引起氨基酸编码改变;其中,8个在BRCA1基因上,4个在BRCA2基因上.在家族性乳腺癌中,BRCA1突变频率(11.4%)高于BRCA2基因(2.9%).结论新发现的2个BRCA1基因的拼接点突变可能是中国上海人群家族性乳腺癌的特有突变位点;在我国上海地区人群中,BRCA1基因突变起着比BRCA2基因更大的作用;该研究丰富了中国人群中BRCA基因的突变谱,并为未来的临床基因检测提供了筛查模式.

  • 山东半岛地区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2基因突变研究

    作者:马中良;曹明智;李文凤;柳晓义;孔滨;曹伟红;王宇;王新刚;邵志敏

    目的 研究山东半岛地区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中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2的突变位点及携带情况.方法 应用PureGene DNA纯化系统提取52例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DNA,对BRCA2基因的全部编码序列及内含子和外显子拼接区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初筛,对发现异常片段经重新扩增后进行DNA测序证实.结果 在52例乳腺癌患者中发现3个(5.8%)BRCA2的致病性突变(2001delTTAT,4099>T,5873C>A).其中,家族性乳腺癌突变率达到12%(3/25),在单纯早发性乳腺癌病例中未发现致病性突变.结论 在家族性乳腺癌患者中,BRCA2基因突变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在此人群中有必要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

  • CHEK2基因c.1100delC与中国人遗传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作者:宋传贵;胡震;袁文涛;狄根红;沈镇宙;黄薇;邵志敏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非BRCA1/2基因突变的遗传倾向乳腺癌中CHEK2基因c.1100delC突变的携带情况及可能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114例遗传倾向性乳腺癌,包括家族性乳腺癌76例,其中8例发病年龄低于40岁;38例单纯早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40岁).对照组为121名无乳腺癌的健康女性,静脉血中提取基因组DNA,对CHEK2基因的第10~14外显子进行长片段PCR扩增,PCR产物再进行含突变的第10外显子的扩增.突变分析全部由DNA直接测序进行鉴定.结果 研究人群和对照人群中都没有发现c.1100delC的突变;在3例(3/114,2.6%)家族性乳腺癌中发现邻近c.1100delC的新的错义突变位点1111C>T(p.His371Tyr),对照组中则无此突变发现.结论 CHEK2基因c.1100delC突变可能是中国人群罕见的突变位点,在中国人乳腺癌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非常有限;1111C>T可能与中国上海地区遗传倾向乳腺癌低度外显的易感性有关,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确认.

  • BRCA2基因与RAD51基因的常见多态位点与乳腺癌的关系研究

    作者:胡锐;魏阳;蒋文军;姚文秀;龙启明;张剑辉;梁英;唐小兰

    目的 研究BRCA2基因的N372H和RAD51基因的135G/C位点的多态性与乳腺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和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技术,在71例乳腺癌患者和85例正常女性中,对上述两个多态位点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进行调查和比较.结果 在乳腺癌患者中.BRCA2基因的N372H位点的基因型HH的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9.9%vs 2.4%X2=4.010,p=0.045),但RAD51基因的135G/C位点的多态分布在两组人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RCA2基因的N372H位点的基因型HH与乳腺癌相关,可能是中国人群乳腺癌的风险遗传因子.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