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DNA错配修复和临床肿瘤新进展

    作者:马守成;赵达

    DNA复制是一个严谨有序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碱基错配的概率约为1/1010~1/109.错配修复系统(MMR)是一个从细菌到真核细胞皆保守的DNA修复途径,它负责修复DNA中错配的碱基,或者DNA聚合酶的校对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复制错误,插入,遗失碱基,使DNA整体复制的保真度增加50~1000倍.MMR系统失控会导致DNA序列中微卫星序列的不稳定性(MSI)或编码功能蛋白的基因突变,改变正常细胞功能,从而引发肿瘤.

  • 前列腺癌中DNA错配修复基因PMS2与MSH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刘炳辉;谷永红;陈倩;陆伟倩;肖盛

    目的 观察前列腺癌中DNA错配修复基因(MMR) PMS2和MSH6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前列腺癌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M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MS2和MSH6在前列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7.5%和85%,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7.5%和37.5%;两组比较PMS2和MSH6的表达差异显著(P<0.01).前列腺癌组织中PMS2的表达与患者血清PSA,肿瘤临床分期和Gleason评分存在相关性(P<0.0l).结论 MSH6和PMS2的高表达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有关,且PMS2可能与前列腺癌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

  • 结直肠癌DNA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

    作者:张晓云;张春雁;王延文;魏静静;周梦云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55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进行MLH1、MSH2、MSH6、PMS2四种错配修复蛋白检测,同时观察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关系.采用real-time PCR法对其中10例进行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第2号外显子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1 (BRAF)基因第15号外显子突变检测.结果 55例患者中50例四种蛋白均阳性表达,为微卫星稳定(MSS),5例患者蛋白表达有缺失,提示为高频微卫星不稳定(MSI-H),缺失率为9.09%,其中4例MLH1、PMS2联合缺失,1例MSH2、MSH6联合缺失;MSI-H患者肿瘤多发生在右半结肠,与MSS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1),其中3例为黏液癌或伴黏液分化癌,均无淋巴结转移;10例行KRAS及BRAF突变检测的病例中,6例存在KRAS基因突变,1例存在BRAF基因突变且表现为MLH1、PMS2表达联合缺失.结论 MSI-H结直肠癌患者多发生在右半结肠,这类患者有以黏液癌或伴有黏液分化癌多见及淋巴结转移少见为特征的趋势;MSI-H与MSS患者相比,在年龄、性别、肿块大小、肿瘤分级及分期方面无显著差异;发现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具有微卫星不稳定的病例,结合其他检测可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为新的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 错配修复基因在5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作者:吴海霞;宋剑婵;师宜荃;刘易欣

    目的 研究50岁以下中青年子宫内膜癌中DNA错配修复(MMR)基因 MLH1 、MSH2、MSH6和PMS2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这4项指标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肿瘤分级及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5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女性作为实验组,50岁以下子宫内膜复杂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正常周期子宫内膜及60岁以上子宫内膜癌病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MR蛋白,分别进行比较,观察上述各项指标在50岁以下女性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中的表达规律.结果 40例子宫内膜腺癌患者中有27例(67.5%)至少有一种MMR蛋白表达阴性,在复杂不典型增生、单纯性增生和正常周期子宫内膜组中4项指标至少有一项为阴性的比例分别为5/15、1/13、1/11,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阴性表达率分别为52.5%、12.5% 、35.0%和30.0%;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比较,MLH1和MSH6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H2的表达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295).MMR中4项指标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肿瘤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关,但MSH6的阴性表达更倾向于发生在高BMI病例中.结论 MMR基因突变与子宫内膜复杂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在临床病理指标上,除MSH6缺失表达与高BMI相关外,其他4项MMR指标与子宫内膜癌的肿瘤分期和组织学分级无明显相关性.

  • 子宫内膜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毕蕊;涂小予;肖遥星;单波儿;王华英;蔡旭;周晓燕;杨文涛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相关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2月至2015年8月间150例子宫内膜癌连续病例,收集临床病史,复阅病理切片并分析组织学类型、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42/10 HPF)、肿瘤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带、肿瘤异质性等特征.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并分析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状态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43例(28.7%),其中MLH1/PMS2配对表达缺失27例(18%),MSH2/MSH6配对表达缺失7例(4.7%).MSH6单独表达缺失6例(4%),PMS2单独表达缺失3例(2%).50岁以下及50岁以上子宫内膜癌患者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率分别为23.3%和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例具有家族肿瘤史患者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患者中,其年龄<50岁的比例(4/6)明显高于错配修复蛋白正常表达患者(P=0.014).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与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P =0.033)、显著的肿瘤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带(P<0.001)2项病理特征相关,也与浸润深度< 1/2肌层(P=0.039)及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卵巢透明细胞癌2例,肠癌1例;P=0.0322)相关.但与病变位于子宫体下段、肿瘤异质性、组织学类型、子宫内膜样腺癌分级、淋巴结有无转移、临床分期等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增多、显著的肿瘤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带是错配修复蛋白缺失子宫内膜癌相对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应引起病理医师的重视.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无明显年龄相关性,但在有相关肿瘤家族史患者中小于50岁者多见.

  • 微卫星不稳定检测在新疆地区人群HNPCC家系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齐芸;张剑权;李志刚;黄桂林

    目的 通过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在中国新疆地区人群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系筛查,为临床筛查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新疆地区的HNPCC家系组(A组12例)、可疑HNPCC家系组(B组10例)及散发型大肠癌(C组20例)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 HNPCC家系、可疑HNPCC家系组及散发型大肠癌高度微卫星不稳定(MSI-H)情况分别为83.3%、50.0%、10.0%,HNPCC家系、可疑HNPCC家系组分别较散发型大肠癌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情况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I与HNPCC情况高度相关,作为HNPCC筛查的重要手段,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 微卫星不稳定与大肠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隆榴花;朱思伟;吴晓静;庞雁

    微卫星不稳定(MSI)是指 DNA 序列中简单重复序列的碱基长度发生变化,其发生主要由于错配修复基因失活引起,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分子生物学途径之一。MSI大概占所有大肠癌的15%,其中3%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有关,其余12%见于散发性结直肠癌。MSI的大肠癌有以下特征:发生部位大多位于右半结肠;分化程度多为低分化,同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组织类型多为黏液型或者印戒细胞类型。MSI的发现增加了对大肠癌多样性的认识,并且对于患者的相关治疗及预后有一定的启示。

  • 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在大肠息肉和散发性大肠癌中的表达差异

    作者:项芳芳;毛高平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改变在大肠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肠腺瘤发展至大肠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炎性息肉、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和突变情况.结果 大肠炎性息肉hMLH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4.76%,hMSH2蛋白的阴性表达率为0;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hMLH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21.66%;hMSH2蛋白阴性表达率为8.92%;在散发性大肠癌组织中,hMLH1蛋白阴性表达率为27.27%,hMSH2蛋白阴性表达率为13.64%.结论 本文的结果表明hMLH1和hMSH2蛋白阳性表达率从炎性息肉组织、腺瘤组织到腺癌组织逐渐降低,提示早在腺瘤阶段已经有MMR的基因的突变或功能异常,提示MMR基因的突变,尤其是hMLH1和hMSH2的突变可能是大肠癌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

  • 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缺失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作者:付文静;任景丽;王玉香

    目的 研究4种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缺失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85例临床标本中MLH1,PMS2,MSH2和MSH64种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缺失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结果 85例临床标本中,错配修复蛋白在76例结直肠癌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89.4%,在9例结直肠癌标本中表达缺失,表达缺失率为10.6%.其中 MLHl、PMS2、MSH2及MSH6表达缺失者分别为6例(7.1%)、6例(7.1%)、3例(3.5%)及2例(1.4%),MLHl与PMS2共同表达缺失者4例(4.7%),MSH2与MSH6共同表达缺失者1例(1.2%),4种均表达缺失者1例(1.2%).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缺失与结直肠癌患者肿瘤大小、肿瘤分化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均 P< 0.05). 结论 MLHl和 PMS2、MSH2与MSH6常常协同缺失,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缺失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

  • Lynch综合征与妇科肿瘤

    作者:梁兵;沈铿

    Lynch综合征又称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引起。Lynch综合征根据有无肠外肿瘤分为Ⅰ型(无肠外肿瘤)和Ⅱ型(有肠外肿瘤),Ⅰ型仅表现为结直肠癌;Ⅱ型除结直肠癌外,还表现为多样性肠外肿瘤,常见有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在某些Lynch综合征Ⅱ型患者的家族中还有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生,如输尿管和肾盂的移行细胞癌、胃癌、小肠癌、胰腺癌、甲状腺癌、脑肿瘤、皮肤癌等。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约5%的患者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中Lynch综合征占大多数[1];在卵巢癌患者中,5%~10%的患者与遗传有关,其中BRCA1、BRCA2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HBOCS)和Lynch综合征Ⅱ型占大多数。目前,有关Lynch综合征相关性结直肠癌的发病过程和分子学特征研究较多,而Lynch综合征相关性妇科肿瘤的研究较少。本文对Lynch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的诊断、发病风险、临床病理特征、筛查及预防进行综述。

  • 5-FU类药物抗癌新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厚莉;裴可灵;崔淑香

    目的:总结国内外对5-氟尿嘧啶(5-FU)类药物抗癌新调控机制的新进展,为氟尿嘧啶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个体化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应用Medline、PubMed及CNKI数据库检索系统,以“氟尿嘧啶、细胞凋亡、活性氧和DNA错配修复”等为关键词,检索2005-11-2012-01的相关文献,共检索相关文献26篇.纳入标准:1)5-FU类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2)5-FU类药物通过活性氧(ROS)途径促进细胞凋亡;3)错配修复(MMR)系统及其他分子如P450R、PKC-δ等因素对5-FU类药物抗癌作用的调控.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26篇.结果:除经典的抗癌作用机制外,5-FU类药物通过死亡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还可以通过增加ROS含量促进细胞凋亡,同时抗癌作用受到MMR系统和P450R等因素的调控.结论:对5-FU类药物的抗癌作用机制及调控因素的研究,有助于为临床指导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 DNA错配修复状态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秦琼;应建明;吕宁;郭蕾;支文雪;周爱萍;王金万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 MMR)状态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的表达情况,分析DNA错配修复缺失( dMMR)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440例结肠癌患者中,dMMR 90例(20.5%),DNA错配修复完整(pMMR)350例(79.5%)。与pMMR比较,dMMR常见于年龄≤60岁、Ⅱ期、近端结肠、低分化腺癌(包括印戒细胞癌)和含黏液分泌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40例结肠癌患者中,复发转移126(28.6%),死亡93例(21.1%)。 dMMR患者和pMMR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2.2%和68.9%,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5.5%和7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MMR状态是影响结肠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结肠癌dMMR患者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更常见于年龄≤60岁、近端结肠、Ⅱ期、低分化腺癌和含黏液分泌腺癌中,是结肠癌预后较好的生物学标志物。

  • DNA错配修复与结肠癌预后和疗效预测的相关性

    作者:秦琼;应建明;吕宁;郭蕾;支文雪;周爱萍;王金万

    目的 探讨DNA错配修复(MMR)与Ⅱ~Ⅲ期结肠癌预后和术后接受氟尿嘧啶单药辅助治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172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LH1、MSH2、MSH6和PMS2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MMR缺失(dMMR)和MMR完整(pMMR)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172例结肠癌患者中,dMMR 38例(22.1%),pMMR 134例(77.9%).115例单纯手术患者中,dMMR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0%和88.0%,pMMR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0.0%和66.7% (P =0.034,P=0.040).38例dMMR患者中,单纯手术组的5年无病生存率(84.0%)明显高于术后氟尿嘧啶单药辅助治疗组(53.8%,P=0.038).134例pMMR患者中,术后氟尿嘧啶单药辅助治疗组的5年总生存率(86.4%)明显优于单纯手术组患者(66.7%,P=0.012).结论 MMR状态与结肠癌预后有关,dMMR是结肠癌预后较好的生物指标.MMR状态与能否从术后氟尿嘧啶治疗中获益有关,pMMR患者能从术后氟尿嘧啶辅助治疗中获益,而dMMR患者不能从术后氟尿嘧啶辅助治疗中获益.

  • 错配修复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郭骏辉;刘冬梅;乔爱琪;刘青华;郗彦凤;李灵敏

    目的 通过检测错配修复(MMR)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筛选可疑Lynch综合征(LS)相关子宫内膜癌,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发病特点.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MR蛋白MSH2、MSH6、MLH1和PMS2在443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结果 44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328例(74%)4种MMR蛋白同时表达,为散发癌.115例(26%)出现MMR蛋白表达缺失,MLH1/PMS2、MSH2/MSH6、MSH6、PMS2和MSH6/MLH1/PMS2缺失率分别为42%(48/115)、23%(26/115)、17%(19/115)、17%(19/115)和3%(3/115),为可疑LS.与散发癌组相比,可疑LS相关子宫内膜癌组中非肥胖(体质量指数<28 kg/m2)(P=0.040)、高级别肿瘤(P=0.012)更常见;两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家族肿瘤病史、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淋巴管及血管侵犯等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SH6和PMS2蛋白缺失组中高级别肿瘤更常见.结论 与散发癌相比,LS相关子宫内膜癌非肥胖、病理高级别患者更常见.

  • 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错配修复基因缺陷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曼;喻喆;李英华;张晶

    目的 通过对肺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分析与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的检测,探讨肺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从50例肺癌患者的正常肺组织、癌组织中提取DNA;SSCP法检测标本中MSI发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及hMSH2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50例肺癌中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14例,低度不稳定(MSI-I)21例,稳定(MSS)15例,正常组织中未出现MSI,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MLH1在MSI肺癌组织中常为缺失表达,表达率为74%(37/50);hMSH2在MSI肺癌组织中也呈缺失表达,表达率为32%(16/50);而在MSS肺癌组织中均显示hMLH1、hMSH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结论 肺癌的发生可能存在MSI途径,而hMLH1、hMSH2的表达失活则可能导致MSI的发生,因此,MSI可作为肺癌诊断的指标之一.

  • 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技术的现状

    作者:赵岩;赵宜良;徐惠棉

    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现象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被确认,DNA错配修复(MMR)系统缺陷可能是导致MSI表型的重要原因之一.MMR系统与体内DNA代谢密切相关.但大量MSI相关研究的结论仍存在较大争议,不能排除来源于样本分子背景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差异,但检测方法的偏差可能是导致结论分歧的根源.文章就MSI检测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了传统测序电泳放射性自显影方法存在的三种根本问题,并介绍了高通量双荧光标志MSI解析法(HRFMA).该方法不仅可以对MSI定性判断,而且能够观察MSI变化的特点.它的推广有助于推进MSI相关研究.

  • 修饰型微卫星不稳定性与散发结直肠癌p53基因点突变的相关性

    作者:赵岩;张涛;张剑军;郑志超;赵宜良;前原喜彦

    目的 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被认定为DNA错配修复缺陷的标志,但既往研究发现一个显著矛盾,即在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结直肠癌中,p53突变率较一般结直肠癌低.研究旨在确认该矛盾的存在并试图阐明其机制.方法 对180例散发结直肠癌采用高分辨率荧光标记微卫星分析法检测微卫星位点稳定性,PCR扩增直接测序检测p53突变.结果 微卫星不稳定性呈现修饰型和跳跃型两种变化.低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均呈现修饰型而无跳跃型变化;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均检出了跳跃型变化,一部分也并存修饰型变化.微卫星不稳定与肿瘤部位及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53突变与肿瘤分化明显相关.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肿瘤未检出p53突变,而低频度微卫星不稳定肿瘤p53突变率较高.结论 低频度微卫星不稳定性呈现的修饰型微卫星位点长度变化可能是DNA错配修复缺陷的表型;此表型与提高的碱基置换突变率有关.单纯DNA错配修复缺陷可能不足以导致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跳跃型变化,高频度微卫星不稳定的真正原因仍有待阐明.

  • 药物调控对喉癌细胞系中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静;宋岩;金明珠;季文樾

    目的 探讨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对喉癌细胞系中抑癌基因错配修复基因(O6-methylguanine-DNA methyltransferase,MGMT)和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 association domain family 1A,RASSF1A)甲基化水平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5-Aza-dC处理体外培养的喉癌Hep-2细胞(简称Hep-2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 (realtime fluro-genetic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方法及甲基化特异性PCR (MSP)方法分别检测药物干预前后细胞中抑癌基因MGMT和RASSF1A表达及甲基化情况.结果 ①在Hep-2细胞中未经药物干预前抑癌基因MGMT和RASSF1A表现为甲基化,抑癌基因MGMT和RASSF1A弱表达.②在5-Aza-dC的作用下,Hep-2细胞系中MGMT和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得到了逆转,MGMT和RASSF1A基因表达上调.结论 Hep-2细胞中抑癌基因MGMT和RASSF1A启动子甲基化可能是导致其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应用5-Aza-dC能够通过逆转抑癌基因MGMT和RASSF1A的DNA甲基化水平从而使基因表达得到了增强.

  • 喉鳞状细胞癌中hMLH1和hMSH2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

    作者:王占龙;刘胜辉;赵瑞力;胡俊兰;葛俊恒;赵岩;吴干勋

    目的 检测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LH1 (human mutl homolog 1)和hMSH2 (human muts homolog 2)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相关性,从而探讨其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0例喉癌组织、19例癌旁组织和12例非癌喉黏膜组织(声带息肉、乳头状瘤患者喉黏膜)中hMLH1和hMSH2的表达情况.应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定量检测40例喉癌组织、40例癌旁组织和15例非癌喉黏膜组织中hMLH,和hMSH2的含量并检测其凋亡率.结果 hMLH,和hMSH2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定量及定性表达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非癌喉黏膜组织,两者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相关性,喉癌组织细胞凋亡率与hMLH,和hMSH2蛋白表达均呈直线正相关.结论 hMLH1和hMSH2蛋白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凋亡而与抑制肿瘤发生发展有关.

  • Lynch 综合征临床病理筛查2例及文献回顾

    作者:司婧文;王莉;巴晓军;张旭;董颖;张继新;李文婷;李挺

    Lynch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因DNA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MMR)存在胚系突变导致大肠癌、子宫内膜癌等相关肿瘤的遗传易感,虽然该病总体所占比例不高(仅3%~5%大肠癌/内膜癌属Lynch综合征),但对这部分病例的正确诊断将使患者及家人受益。本文结合文献及国际诊疗指南报道了两例Lynch综合征,这两例患者的大肠癌和内膜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MMR蛋白失表达,结合文献提示,Lynch综合征的子宫内膜癌和大肠癌,两者MMR基因突变、蛋白失表达、相关分子机制特点及生物学行为不完全一致,故临床筛查策略与流程也不尽相同,免疫组织化学筛查方法简单易行,在大肠癌和内膜癌这些临床常见的肿瘤中进行筛查,可发现肿瘤易感人群,临床意义重大。

5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