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安神补脑液中大黄素含量测定

    作者:王传祥;姜文凯;魏年美

    安神补脑液由制何首乌、鹿茸、淫羊藿、干姜等中药制成,具有生精补髓、增强脑力的功效.制何首乌投料大,为保证质量,建立质量控制标准,试验应用薄层层析,扫描测定主要成分大黄素.该方法重现性好、简便易用.

  • 服用中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作者:李艳梅

    患者王某,女,48岁,工人.2000年5月10日初诊.自述心慌、气短月余.患者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经常咳嗽、咳痰、气喘.于某医处诊治,用药如下:红参10g 黑附子6g(先煎) 白术20g 茯苓20g 葶苈子10g 白芥子10g 苏子10g 干姜10g 炙干草10g 沉香3g 丹参15g 红花10g.

  • 药敷涌泉穴治妇科病

    作者:何国兴

    治痛经取干姜、吴茱萸各10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用食醋或黄酒调成稀糊状,外敷于足底涌泉穴,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用5~7天即可.本法具有散寒通络止痛功效.

  • 以茶治泄一学就会

    作者:宁在兰

    寒湿腹泻症见大便清稀,每日多次,腹部疼痛,喜温喜按,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肢体沉重困倦,舌苔白腻,脉沉细等.治宜温中散寒、化湿止泻.茶疗方:生姜15克,干姜10克,苏叶10充,陈皮10克,红糖适量.共放保温杯中,倒入沸水,闷泡15分钟后可饮用,边饮边加开水.

  • 家中自备中药——姜

    作者:宋顺燕

    我们日常饮食中常用的调料--姜,在祖国医学中是作药用的.姜作为药物由来已久,早在东汉时期我国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对他就有记载"干姜,味辛,温.主胸满,欬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意思是说姜能够治疗胸闷、咳嗽、腹泻,并能止血,还能发汗以驱逐风湿痹证.而且提到了鲜姜与干姜的区别(生者尤良).后人经过不断的实践与发展,通过对生姜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使其针对各种不同的病症发挥出佳的效力.

  • 《伤寒论》运用生姜与干姜探析

    作者:崔文臣;徐昉

    目的:探析生姜与干姜在《伤寒论》中的运用.方法:参考《伤寒论讲义》及其他中医学古典文献,从生姜、干姜的特性分析仲景使用二药的巧妙性和准确性.结果:从病因病机诸方面证明仲景使用生姜、干姜的目的重在“扶阳气”.结论:生姜、干姜在《伤寒论》中广泛应用,体现了仲景在治疗疾病时对“阳不足补之以阳”的重视.

  • 范中林应用姜附学术思想发挥

    作者:傅文录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一书,集中反映了范氏传承火神派学术思想之精髓,继承了张仲景和郑钦安重视阳气的学术思想.范氏除深受郑钦安学术影响而撞用姜附之外,其医案中都可见到受到仲景学术思想的影响,且病案的编排体饲也是遵从伤寒六经辩证体系的.范氏潜心研究张仲景的<伤寒论>,竭力主张"六经铃百病"的学术思想,且撞用经方,用药精准,法度严明;并妙用吐下,自制数方,注重调理.在三阴证的辨证上,范氏重视舌诊,经验独特.在辨识阴证上,有突出之处,即在寒热真假难分之际,全面审度,强调舌诊的关键意义.

  • 大建中汤临床应用

    作者:张文峰;李响;郭水柱;袁卫斌

    大建中汤临床应用广泛,所治疗的腹痛一般病势较重,病情较急,加上患者素体又虚,需要及时服药.现代大建中汤多用于改善术后肠梗阻样症状.住院患者术后用大建中汤治疗宜早期给药,而中药汤剂煎煮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需要利用现代多学科方法改变大建中汤剂型,使其服用更加方便.

  • 小议"附子无干姜不热"

    作者:纪涛;王常明;刘文斗;王旺;任雪峰;杨学;岳小强

    从干姜与附子的性味作用特点、脾肾之间关系、水火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出发,探讨了仲景在<伤寒论>中干姜与附子配伍治疗阳气衰微证候的用意,对"附子无干姜不热"的传统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 干姜炮制工艺的研究

    作者:李君喜

    干姜是姜科植物(Zingber Rosc)的干燥根茎,为常用温里药.传统炮制方法较为复杂.对干姜传统炮姜和烘法炮姜进行得率和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测定,挥发油含量测定,薄层层析和紫外线吸收光谱测定等实验研究.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干姜炮制工艺,为质量检测提供依据.

  • 脾阳虚证用药规律浅析

    作者:张杰;李莉;唐林;孟静岩

    目的:通过对近现代临床应用于脾阳虚证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探讨脾阳虚证用药规律.方法:运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脾阳虚证方剂中的中药进行频次分析,并对所用中药的性味、功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方剂83首,涉及药物86味.药物使用频次显示甘草、干姜、人参、白术、陈皮、附子、禾香、肉桂、茯苓、丁香等为常用药物,以补气药、温里药、理气药为主.性味分布情况显示治疗脾阳虚证以温、热、平性及辛、甘、苦味药为主,以辛热、辛温、甘平、辛苦温药居多.结论:脾阳虚证的遣方用药规律为药性上以温药、热药为主,药味上以辛、甘味为主,药物选择以补气药(甘草、人参、白术)和温里药(干姜、附子)为主,为临床脾阳虚证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干姜和花椒混合油β-环糊精包合前后化学成分的研究

    作者:宋煜;曾建伟;陈丹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合前后的干姜、花椒混合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比例的异同.方法:采用GC - 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经GC - MS分析,包合前后干姜、花椒混合油主要成分基本一致,但各组成比例发生变化.结论:β-环糊精对混合油的包合会使干姜花椒混合油的化学成分的比例在包合前后发生一定的变化.

  • 高体三教授临证运用干姜经验

    作者:孟亚斌;张积思

    高体三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中医药大学方剂学科的奠基人,临证善用经方及温热药物治疗多种疑难杂病,尤其对干姜的功用具有独到的认识和见解.高老认为:干姜除了温阳健脾外,还具有调理肝肾的作用,一则补太阴以燥土祛湿,二则温少阴以暖水散寒,三则调厥阴以疏木达郁.高老临证根据肝、脾、肾3脏相互联系又各有不同的生理、病理特点,灵活运用干姜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均获得显著疗效.

  • 姜的制用源流

    作者:李玲玲;崔璨;王政;崔瑛

    姜是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经过长期的演变,目前作为中药使用的主要有生姜、干姜、炮姜和姜炭,其药用植物来源均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通过本草考证及现代文献检索,分别从药用源流、性味归经与功效、加工方法、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明确4种姜入药分化的历史沿革与变迁和性、味、归经与功效的演变规律.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①对4种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缺乏对比研究;②尚未认识到具体的单体活性成分;③未认识到四姜产生区别的实质性因素.认为深入开展药性物质研究将是从根本上明确四姜差别的关键所在,并建立“病证-效应-生物样本分析”结合研究功效物质的系统方法,在对证、有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含药生物样本(血、脏腑组织等)获得对中药功效物质的认识,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为开展同类中药的研究作出示范.

  • 正交试验优选干姜中姜辣素的提取工艺

    作者:邓仙梅;吴燕妮;王淑美;梁生旺;孟江

    目的:优选干姜Zingiber OffcinaIe Rosc.中姜辣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干姜中的姜辣素,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姜辣素含量,并以辣椒碱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确定佳提取工艺。结果:相比超声提取,回流提取姜辣素含量更高。且回流提取佳提取工艺:10倍量体积分数8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提取率高、稳定性好,可为干姜的工业化生产工艺提供指导。

  • 论干姜在血证中的运用

    作者:林渊;王华楠

    从相关本草著作及方剂出发,对干姜在治疗血证方面的功效特点及其炮制、配伍的用法做了整理.研究发现,干姜可以用于出血、血虚等证,分别起到温中止血、温阳引阴生血以退虚热等作用.

  • 经方中干姜药证发微

    作者:沈柯;赵鸣芳

    干姜药证可归纳如下:呕逆;咳喘、下刺、烦躁、厥逆、痛、出血,病性为寒.故其功效有温中止呕、温肺止咳、散寒止痢、抑阴扶阳、回阳救逆、温经止痛、温中止血.仲景使用干姜尤重视配伍,合理配伍亦有利于疗效提高.干姜配甘草治疗中阳虚衰之吐逆,如甘草干姜汤;加人参、白术即为理中丸,加附子即为四逆汤,加白术、茯苓即为甘姜苓术汤治疗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干姜配半夏治疗呕吐痰涎,如半夏干姜散;加人参即干姜半夏人参丸,治疗妊娠呕吐不止.干姜配蜀椒、人参治疗心胸大寒痛.干姜配附子治疗下利厥冷脉微,如四逆汤之类.干姜配半夏、黄芩、黄连治疗寒热错杂之心下痞,如半夏泻心汤等.干姜配五味子、细辛治疗咳嗽,如小青龙汤等.

  • 干姜对小鼠抗应激能力的影响

    作者:张旭;游国叶

    目的:研究干姜提取液对小鼠抗应激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强迫游泳法测定小鼠的游泳时间、常压耐缺氧法、热应激及冷应激来测定小鼠的存活时间;通过测定小鼠血清和肝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观察干姜提取液对小鼠各种有害刺激的影响。结果干姜提取液在一定浓度连续灌胃(ig)给药14d,能显著延长小鼠的游泳时间(P <00.5或 P <00.1)和小鼠常压耐缺氧的存活时间,提高热应激和冷应激小鼠的存活率( P <00.5或 P <00.1),肝匀浆中的SOD、CAT活性增加( P <00.5或 P<00.1)、MDA水平下降( P <00.5或 P <00.1)。结论干姜提取液能增强小鼠的抗疲劳能力、延长常压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提高低温及高温环境下小鼠的存活率,提高机体对外界应激的反应能力。

  • 鱼腥草茶喝走关节炎/单味黄连治早期麦粒肿/慢性腹泻服干姜甘草散/黑豆黑米粥乌发

    作者:

  • 古人远游秘笈

    作者:蒲昭和

    古人为求职谋生,游学访友,出门远行是常事,为防病和蚊虫毒蛇的咬伤,旅行常备药很重要.过去远行者随身所带药多为外用,且重在预防.如晋《肘后备急方》载有以雄黄、朱砂、当归、椒、乌头、醋及猪油调成的"五毒神膏",并说"夜行及冒雾露皆以涂人身中,佳".唐《千金要方》也劝嘱:"凡人远行,随身常有熟艾一升……大黄、芒硝、甘草、干姜、蜀椒.并带避蛇、蜂、蝎药随身也."

389 条记录 11/20 页 « 12...891011121314...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