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姜炭对虚寒性出血证大鼠凝血功能,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的影响

    作者:苏敏;梁慧超;孟江;朱琼华;严金娣;吕秋洋

    目的:观察姜炭对虚寒性出血证大鼠凝血5项指标和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影响.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空白组、模型组、姜炭组和姜炭加模型组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模型组和姜炭加模型组均以大黄水煎液ig造成虚寒模型,共10 d.从造模第6天开始,空白组和模型组ig生理盐水,姜炭组ig给与不同剂量的姜炭混悬液(10,20,40 g·kg-1),1次/d,连续5d;模型组和姜炭组采用眼眶放血法造成出血模型.末次给药后1h采血测定凝血5项: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结果:姜炭高、中剂量组能显著缩短虚寒性出血证大鼠的TT(P<0.05),PT(P <0.05),APTT(P <0.05),提高FIB的含量(P<0.01)、减少D-D的含量(P<0.05),提高TXB2(P <0.01)而下调6-keto-PGF1α (P< 0.01)的含量.结论:姜炭可能是通过影响大鼠凝血系统和调节TxB2,6-酮-前列腺素F1α含量来发挥止血、凝血作用.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姜炭炮制工艺

    作者:孟江;许舒娅;卢国勇;廖华卫;梁慧超;林志豪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姜炭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砂烫法以炮制温度、药材厚度、炮制时间为自变量,吸附力、鞣质含量、6-姜辣素含量和6-姜烯酚含量的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筛选佳炮制工艺,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二项式拟合复合相关系数较高,总评“归一值”为0.870,佳炮制工艺为炮制温度310℃,药材厚度0.55 cm,炮制时间15.5 min.佳工艺验证结果与二项式拟合方程预测值偏差为-2.59%.结论:利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姜炭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性良好.

  • 姜炭炮制前后对虚寒性出血症大鼠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作者:莫毛燕;朱琼花;薛兴阳;邓仙梅;周苏娟;孟江;王淑美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研究姜炭炮制前后对虚寒性出血症大鼠尿液的代谢表型变化,探讨姜炭炮制前后药效及作用机制的变化.方法: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 H-NMR)技术建立大鼠尿液的代谢指纹谱,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研究空白组与模型组、姜炭组、干姜组相互间的代谢物谱差异,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在尿液中发现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通过矫正率筛选姜炭温经止血的药效生物标志物.结果:姜炭可使虚寒性出血证大鼠发生紊乱的内源性生物标志物回归正常水平,而干姜作用较弱.筛选出与虚寒性出血症相关的7种生物标志物,其中乙酰乙酸、丙酮酸、氮氧三甲胺、牛磺酸、色氨酸为姜炭温经止血的药效生物标志物.结论:代谢组学研究能较全面地反应生物体的生理及代谢状态,为中医“证”的本质研究及中药炮制前后药效评价提供新方法.

  • 干姜炮制品的质量研究

    作者:王维皓;王智民;高慧敏;洪玉梅

    目的:对干姜炮制品进行质量研究.方法:通过对市售炮姜、姜炭产品的分析,了解产品的质量;参照饮片炮制规范,对4个主产地干姜各制备10个批次的炮姜、姜炭样品;通过对其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6-姜辣素含量测定,研究其工艺和质量的关系.结果:10批中试炮姜的总灰分6.3%~7.0%、酸不溶性灰分0.3%~0.7%、水溶性浸出物22.11%~41.61%、6-姜辣素在1.05~5.34 mg·g~(-1);10批市售品的6-姜辣素在1.01~4.81 mg·g~(-1).10批中试姜炭的总灰分5.0%~6.0%、酸不溶性灰分0.4%~0.6%、水溶性浸出物20.94%~44.92%;6-姜辣素含量在0.43~3.81 mg·g~(-1);10批市售品的6-姜辣素含量在0.44~3.07 mg·g~(-1).同批次间炮姜、姜炭间各项质量指标差异不明显;6-姜辣素的含量与产地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通过对炮姜和姜炭质量情况的分析,为姜饮片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干姜“炒炭存性”质量标准初探

    作者:孟江;许舒娅;陈磊;卢国勇;梁慧超;林志豪

    目的:探索建立干姜“炒炭存性”的质量标准.方法:比较干姜及不同炮制程度炭品的色素吸附力、鞣质含量、pH及对小鼠凝血、出血时间的变化.结果:干姜“炒炭存性”的标准应该是炒炭后对亚甲基监的吸附力建议不得低于7.50 mg·g-1、鞣质含量建议不低于2.103 mg·g-1,pH建议在(5.56±0.07),小鼠的凝血、出血时间短为佳.结论:建立干姜“炒炭存性”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简便可行.

  • 不同加工法干姜片制炮姜、姜炭中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作者:龙全江;金欣;李文涛

    目的 比较不同加工法干姜片炮制所得炮姜、姜炭中的挥发油成分,探求干姜不同加工方法对进一步炮制炮姜、姜炭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2种不同加工法制得的干姜片进一步炮制的炮姜、姜炭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8个成分,其中鲜切法干姜片制炮姜中有19种,传统法干姜片制炮姜中有17种;鲜切法干姜片制姜炭中有15种,传统法干姜片制姜炭中有18种.莰烯等成分传统法比鲜切法所得各炮制品中相对含量高;α-姜烯等成分则相对含量低.结论 干姜片加工方法不同对进一步炮制炮姜、姜炭挥发油化学成分数量与质量均有一定影响,而炮制方法比加工方法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更明显.本研究为不同加工法干姜片进一步制得的炮姜、姜炭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

  • 姜炭超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韩燕全;洪燕;夏伦祝;汪永忠;沈业兵;李钰馨;高家荣

    目的 建立姜炭药材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hotodiode array,UPLC-PDA)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UPLC BEH色谱柱C18 (2.1 mm×100mm,1.7μm),流动相为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80 nm;分别对14批样品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 实验指认了指纹图谱15个共有色谱峰中的5个.14批不同产地姜炭药材中9批样品相似度大于0.9,可聚为4大类,其中10个色谱峰的VIP得分值大于1.0.结论 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简便、稳定、可行,可用于姜炭的质量评价及分类.

  • 干姜、炮姜与姜炭的炮制作用浅议

    作者:张宪印;田林;金毅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茎,临床应用以干姜、炮姜或姜炭入药.近年来,临床存在干姜、炮姜、姜炭代用或混用的情况,这种混用,势必影响临床疗效,也有违中医辨证用药的基本理论.有鉴于此,笔者将三者的不同炮制工艺和作用浅议于下.

  • 姜的制用源流

    作者:李玲玲;崔璨;王政;崔瑛

    姜是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中药,经过长期的演变,目前作为中药使用的主要有生姜、干姜、炮姜和姜炭,其药用植物来源均为姜科植物姜的根茎.通过本草考证及现代文献检索,分别从药用源流、性味归经与功效、加工方法、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明确4种姜入药分化的历史沿革与变迁和性、味、归经与功效的演变规律.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①对4种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缺乏对比研究;②尚未认识到具体的单体活性成分;③未认识到四姜产生区别的实质性因素.认为深入开展药性物质研究将是从根本上明确四姜差别的关键所在,并建立“病证-效应-生物样本分析”结合研究功效物质的系统方法,在对证、有效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含药生物样本(血、脏腑组织等)获得对中药功效物质的认识,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认知规律的中药药性表征体系及其规范标准,为开展同类中药的研究作出示范.

  • 姜炭对虚寒性出血大鼠凝血时间、血液粘度、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影响

    作者:刘淑蕊;梁慧超;王颖芳;王淑美;梁生旺;孟江

    目的 观察姜炭对虚寒性出血证大鼠凝血时间、血液粘度、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影响.方法 采用寒凉药大黄水煎液结合放血法造成虚寒性出血证动物模型,观察姜炭对虚寒性出血大鼠凝血时间、血液粘度、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的影响.结果 姜炭(中、高剂量)能显著缩短虚寒性出血证大鼠凝血时间(P <0.05或P<0.01)、增加血浆粘度(P<0.05),延长优球蛋白溶解时间(P<0.05或P<0.01).结论 姜炭可能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发挥其止血、凝血作用.

  • 炮姜与姜炭应区别药用

    作者:林金瑞;陈党培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历史上先后有鲜姜、干姜、煨姜、炮姜、姜炭等出现,且性味、功效各不相同.由于人们对炮姜、姜炭的炮制工艺和程度不太了解,因而二者混用的现象十分普遍.现就二者的混用原因、本草考证及区别方法作一浅析.

  • 干姜不同炮制品中总酚类含量测定

    作者:窦欣

    目的:建立干姜不同炮制品中总酚类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香草醛溶液为对照,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干姜炮制品化学成分中总酚类成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280nm处检测可得干姜的平均含量为1.149%,炮姜的平均含量为1.036%,姜炭的平均含量为1.573%.结论:姜炭的含量较高,可能是鞣质在280nm处也有吸收.

  • 姜炭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

    作者:孙萌;杨宇萍;李拥军;杜晶;陈求芳;孟江

    目的:研究姜炭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ODS和MCI柱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姜炭中分离纯化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乙酰基-β-谷甾醇(1)、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4-[2-(5-丁基呋喃-2-基)乙基]-2-甲氧基苯酚(3)、β-谷甾醇(4)、8-姜酮酚(5)、10-姜二酮(6)、6-姜烯酚(7)、6-姜酮酚(8)、3,5-二乙酰基-6-姜酚(9)、儿茶酚(10)、姜酮(11)、6-姜酚(12)、1,2,4,5-四羟基苯酚(13)、豆甾醇乙酸酯(14)、8-去氢姜辣二酮(15)、3,5-二乙酰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1-(4,5-二羟基-3-甲氧基苯基)-庚烷(1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姜炭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2、10、11和13是姜炭炮制过程中新生成的成分.

  • 姜炭温经止血作用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作者:苏锦波;朱琼花;薛兴阳;孟江;王淑美;梁生旺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虚寒性出血证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的变化及姜炭止血的作用.方法:通过核磁共振氢谱(1H-NMR)技术分析空白组、模型组和给药组的大鼠血清代谢物谱.应用正交偏小二乘判别分析法研究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的代谢物谱差异,并通过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在血清中发现6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姜炭/干姜对虚寒性出血症大鼠的干预作用.通过比较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的含量,探讨姜炭温经止血作用的机制.结果:姜炭可以使虚寒性出血证大鼠发生紊乱的内源性生物标志物回归正常水平,确定甘氨酸、色氨酸、乳酸为姜炭温经止血的药效生物标志物.结论: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以从整体上揭示姜炭对虚寒性出血证大鼠的温经止血作用.

  • 基于主成分和相关性分析的姜炭质量控制标准的研究

    作者:杨小露;孟江;陈求芳;王淑美

    [目的]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及相关性分析对干姜及其不同炮制程度姜炭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研究.[方法]以干姜及轻炭、标炭、重炭的鞣质含量、吸附力、pH值以及姜酮、6-姜酚、8-姜酚、6-姜烯酚和10-姜酚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为考察指标,并根据得到的主成分综合得分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干姜及其不同炮制程度姜炭的质量控制标准进行研究.[结果]干姜及其不同炮制程度姜炭的鞣质含量、吸附力、pH值以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性和规律性,从以上指标提取出2个主成分,并且2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3.15%.相关性分析显示:鞣质含量、吸附力、pH值以及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说明炮制程度与以上指标密切相关.[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模式及相关性分析对干姜及不同炮制程度的姜炭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指标全面合理,且具有客观性.

  • 正交实验优选姜炭炮制工艺的研究

    作者:刘光明

    目的:筛选姜炭炮制的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浸出物含量、凝血时间为指标,结合成品性状,对姜炭的炮制工艺条件进行优选.结果:姜炭炮制的佳工艺为250℃,烘制15min.结论:所选的佳炮制工艺较为合理,能为制定姜炭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 药用姜研究进展

    作者:吴建华;张丽君

    对近十年以姜科植物Zingiber officinale Rosc.为来源的生姜、干姜、炮姜和姜炭的成分、药理、炮制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论文进行综述,揭示四味中药成分、药理作用的共同点,并对产生药理及临床作用的差异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各种姜的药用价值提供依据.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