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土木香趁鲜切制与传统切片方法的比较

    作者:马玉斌

    目的:探讨鲜切土木香饮片的可行性,对土木香传统切片工艺进行改良.方法:以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及总黄酮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含水量、干燥方式及切片厚度对土木香直接鲜切饮片工艺的影响,并与传统切片工艺进行比较.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HPLC测定土木香内酯和异土木香内酯含量,色谱条件为SHIMADZU C18色谱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50∶50),柱温30℃,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20 nm,进样量20 μL.结果:优选的鲜切饮片工艺为土木香药材在含水量为35%时切片,饮片厚度2.5 ~3.0 mm,阴干.鲜切饮片中土木香内酯、异土木香内酯及总黄酮质量分数分别为(22.41 ±1.38),(12.87-±0.73),(15.04 ±0.64) mg·g-1,传统工艺切制饮片中则依次为(22.94±1.24),(13.24±0.83),(14.12±0.58) mg·g-1.结论:趁鲜切制土木香饮片产品质量稳定,具有推广意义.

  • 丹参药材产地趁鲜切制可行性初探

    作者:赵志刚;郜舒蕊;闫滨滨;谢景;张现明;李军;侯俊玲;王文全

    目的:探讨丹参于产地趁鲜切制代替传统切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以迷迭香酸、丹酚酸B、隐丹参酮及丹参酮Ⅱ A的含量为质量评价指标,结合丹参切片外观性状,探讨丹参趁鲜切制的可行性.结果:丹参在含水量为36%-23%时切制,鲜切片断面基本不变色,干燥(40℃烘干)后,切片外观平整,断面类白色,与传统切制所得切片外观相近,并且多数活性成分含量明显高于传统切制.结论:初步认为丹参药材在产地趁鲜切制是可行的.

  • 白芍饮片趁鲜切制产业化生产工艺研究

    作者:金传山;李素亮;吴德玲;张伟

    目的:优选白芍饮片趁鲜切制产业化生产工艺客观技术参数.方法:以芍药苷、芍药总苷为质量评价指标,结合白芍饮片外观性状,系统考察白芍饮片佳切片程度和厚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与干燥方式等,并通过中试生产,建立白芍饮片的产业化生产工艺客观技术参数.结果:初步建立鲜白芍和白芍煮后趁鲜切制产业化生产工艺,即取鲜白芍或煮制后白芍,分档,投入滚筒脱皮机内刮去外皮后,置低温烘干机60℃烘9h至近干时(白芍药材在其含水量为28%~ 32%时),取出,以适量水喷淋后,闷润2~3h,切1.5~2 mm薄片,再60℃低温烘干,放凉,密封包装.结论:白芍饮片趁鲜切制产业化生产工艺稳定,有效避免了硫黄熏制和浸润软化,产品质量较好.

  • 当归饮片趁鲜切制的可行性探讨

    作者:唐力英;王祝举;宋秉生;何子清;吴宏伟;黄璐琦

    目的:探讨当归饮片趁鲜切制代替传统切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化学手段,建立多指标定量、定性评价的方法,评价不同方法切制的当归饮片质量.结果:趁鲜切制的饮片其主要药效成分藁本内酯的含量均低于传统的二次软化切制方法制备的饮片,2种方法切制饮片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基本在90%以上.结论:以趁鲜切制法代替传统切制方法似乎有些不妥,2种方法切制的饮片临床效果是否有差别,仍需进一步研究.

  • 枳壳趁鲜切制工艺优选及药效研究

    作者:罗雪晴;张金莲;颜冬梅;钟凌云;李娜;欧阳辉;夏澜婷;祝婧;罗时昌

    目的 研究不同切制时间、干燥方法对枳壳趁鲜切制饮片的药典指标成分的影响,比较优选趁鲜切制工艺饮片与传统饮片成分和药效的差异.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水(20:80,pH3.0),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3 nm,进样量20 μL,对不同工艺枳壳趁鲜切制饮片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优选趁鲜切制的时间及干燥方法,观察优选趁鲜切制工艺饮片与传统饮片对小鼠肠推进率、胃排空率、胃泌素等的影响.结果 同一产地枳壳趁鲜切制晒干品指标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高于相应天数的60℃烘干品,晾晒3d切制晒干的饮片含量高,优选的趁鲜切制工艺饮片在肠推进率、胃排空率、胃泌素指标上与传统饮片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流变性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 优选的枳壳趁鲜切制工艺为鲜枳壳横向对半切,晾晒3d,再切薄片,晒干.所得趁鲜切制饮片与传统饮片在胃肠动力学药效指标上作用强度相当.

  • 维药小檗根传统切制工艺与产地趁鲜切制工艺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兆龙;王亚茹;陈良

    目的: 探讨建立维药小檗根饮片的产地趁鲜切制工艺.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两种不同工艺切制小檗根饮片的小檗碱含量,测定不同工艺切制小檗根饮片的浸出物、炮制时间.结果:小檗根趁鲜切制饮片的小檗碱含量、浸出物的含量明显高于传统切制工艺切制饮片(36.9%、22.4%), 工艺周期由9 d缩短为3 d,小檗碱损失大的工序是润药.结论:建议小檗根在产地加工时趁鲜洗净、切薄片、干燥.不仅解决了小檗根药材不易干燥,饮片加工炮制时软化时间长、有效成分容易流失的问题,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保证了饮片质量的稳定.

  • 不同加工法干姜片制炮姜、姜炭中挥发油成分GC-MS分析

    作者:龙全江;金欣;李文涛

    目的 比较不同加工法干姜片炮制所得炮姜、姜炭中的挥发油成分,探求干姜不同加工方法对进一步炮制炮姜、姜炭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GC-MS法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 2种不同加工法制得的干姜片进一步炮制的炮姜、姜炭挥发油中共鉴定出28个成分,其中鲜切法干姜片制炮姜中有19种,传统法干姜片制炮姜中有17种;鲜切法干姜片制姜炭中有15种,传统法干姜片制姜炭中有18种.莰烯等成分传统法比鲜切法所得各炮制品中相对含量高;α-姜烯等成分则相对含量低.结论 干姜片加工方法不同对进一步炮制炮姜、姜炭挥发油化学成分数量与质量均有一定影响,而炮制方法比加工方法对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更明显.本研究为不同加工法干姜片进一步制得的炮姜、姜炭的质量评价提供了实验依据.

  • 趁鲜切制法对牡丹皮饮片中芍药苷含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龙全江;王晓阁;周宙;张宝成;李林华

    目的 考察趁鲜切制法对牡丹皮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加工方法样品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 可采取采收4年生凤丹皮药材净制、趁鲜切片、晒干的方法加工牡丹皮饮片.结论 该研究为牡丹皮饮片的产地趁鲜切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枳壳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工艺研究

    作者:祝婧;钟凌云;张金莲;叶喜德;雷志强

    目的:优选枳壳产地加工与炮制生产一体化工艺,为枳壳饮片产地规范化生产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质量分数及血浆胃动素质量浓度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切制厚度、干燥温度、干燥时间对枳壳趁鲜切制工艺的影响.采用HPLC测定柚皮苷、橙皮苷以及新橙皮苷含量,流动相乙腈-水(20:80,磷酸调pH为3),检测波长283nm.采用L-Arg(左旋精氨酸)法复制胃肠动力障碍大鼠模型,给药3d后利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胃动素含量.结果:枳壳一体化饮片的佳炮制工艺为切制厚度3cm,干燥温度50℃,干燥时间4h,其中干燥温度对其炮制工艺有显著性影响.柚皮苷、橙皮苷以及新橙皮苷质量分数及血清胃泌素质量浓度分别为8.080%,1.790%,6.929%,343.10ng·L-1.结论:优选的炮制工艺合理、可行、重复性好,可为实现枳壳饮片的产地与炮制加工提供参考.

  • 槟榔传统切制与产地趁鲜切制槟榔碱含量的比较研究

    作者:徐常本

    目的:比较槟榔传统切制与产地趁鲜切制槟榔碱的含量,为槟榔的加工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传统槟榔切片和新鲜槟榔种子直接切片槟榔碱含量.结果:新鲜槟榔种子直接切片槟榔碱的含量明显高于传统槟榔切制饮片,是其1.88倍.由于槟榔坚硬致密,不易润透,传统多采用清水浸泡与淋润相结合的方法软化,浸泡时间较长;又由于槟榔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故传统方法软化槟榔,易造成其有效成分的流失,甚至腐烂,影响饮片质量;而且费水费工、浪费资源、效率低下、提高成本.结论:建议槟榔在产地加工时趁鲜切制成片.

  • 趁鲜切制法对牡丹皮饮片中丹皮酚含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龙全江;王晓阁;周宙;赵波

    目的:考察趁鲜切制法对牡丹皮饮片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加工方法样品中丹皮酚的含量.结果:采收4年生凤丹皮药材净制、趁鲜切片、晒干的方法加工牡丹皮饮片.结论:该研究为牡丹皮饮片的产地趁鲜切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 牡丹皮采收加工及切制研究文献分析

    作者:龙全江;徐雪琴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分析牡丹皮药材的化学成分、采收、产地加工、饮片切制的现状、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探讨牡丹皮趁鲜切制技术的可行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