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分析

    作者:黄晓天;张勇;马冰;杜晓辉;刘洲禄

    目的:分析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因素.方法:选择我院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360例,分析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17.2%;肿瘤直径>2 cm、肿瘤侵及黏膜下层、脉管浸润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加(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小、脉管浸润进入以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P<0.05).根据肿瘤浸润深度和大小,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可分为低危组(肿瘤≤2 cm且位于黏膜层),中危组(肿瘤>2 cm且位于黏膜层或肿瘤≤2 cm且位于黏膜下层)和高危组(肿瘤>2 cm且位于黏膜下层).结论:肿瘤>2cm、黏膜下层侵犯、脉管浸润是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危组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可考虑行内镜下治疗.

  • 内镜诊断早期胃癌46例

    作者:赵洁;赵新合;李军谦;尹寿宏

    胃癌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区的病死率可达40.62/10万人口[1].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达85%~95%,而进展期的仅为12.7%~34.2%[2],因此,胃癌的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意义重大.5年来我院内镜共检出胃癌317例,其中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的46例,为提高内镜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作者对这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早期胃癌6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作者:郭影;王昱良;王甜甜;王峥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对近5年来收治342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中所有的60例早期胃癌病例,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对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早期胃癌的发病高峰在50~69岁.男性多见;大部分有胃痛史,癌灶部位胃窦部多见,大小多为1.1~2cm,大体分型以浅表型(Ⅱ)为主;组织学分型以低分化腺癌为主.结论 内镜检查已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首选方法,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的认识也同样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及术后疗效,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 早期胃癌患者常规胃镜、色素性胃镜活检与黏膜下剥离术的对比研究

    作者:何芳

    近年来随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的出现,早期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为早期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并探讨色素性胃镜活检在早期胃癌诊断方面的临床意义及价值.

  • 胃一点癌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作者:崔振芹

    胃一点癌是早期胃癌的一种特殊类型,病变仅限于粘膜内层.目前关于胃一点癌的报道较多,但关于胃一点癌与Hp的关系罕见报道,现将我院经胃镜检查发现的胃一点癌2例报告如下,并浅谈其与Hp的关系.

  • 保留幽门和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手术对早期胃癌的效果研究

    作者:杨永军

    目的 对应用保留幽门与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对患有早期胃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72例患有早期胃癌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6例.分别采用常规胃部分切除手术和保留幽门与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结论 应用保留幽门与迷走神经的胃部分切除术对患有早期胃癌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突出.

  • 丙泊酚合用瑞芬太尼在内镜黏膜切除术的应用

    作者:徐夏;王立梅;张宏;刘佳;张雨竹

    目的 探讨丙泊酚合用瑞芬太尼用于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MR)切除早期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对减轻胃蠕动,减少操作时间,提高治疗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电子胃镜对20例需要行EMR患者采用丙泊酚合用瑞芬太尼持续泵注.结果 20例患者病变为一次性完全切除,EMR所需时间(17.6 t5.5)min.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恶心、呕吐及呛咳,无明显呼吸抑制、体动发生少,2例(10%),无术中出血.术后6个月胃镜复查均无病变残留.结论 丙泊酚合用瑞芬太尼用于EMR患者,可减少操作时间,提高治疗安全性.

  • 提高早期胃癌诊断水平与技术手段创新的辩证思考

    作者:周政文

    早期胃癌诊断率较低,内镜检查以及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色素内镜、放大胃镜、超声胃镜等新的检查方法显著提高了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尤其是早期综合运用这些检测手段.随着人们对胃癌癌变机制的深入研究,利用基因芯片以及蛋白质芯片技术寻找与早期胃癌相关的特异性基因与蛋白,构建胃癌诊断的数学模块,可能实现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警.

  • 胃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意义

    作者:宫连敏

    目的 观察胃镜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意义.对本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经胃镜检查并手术证实的早期胃癌9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经直视+活检在其边缘部位常规做多方向活检.结果 9例早期胃癌通过活检,病理相符者7例,占77.85%.术后病理均得到证实.结论 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有很大临床诊断价值,即可直接观察胃黏膜微细变化,又可借助活检进行组织学及细胞学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比较

    作者:李泽强;李井野

    目的 探讨应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患者均用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早期胃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优于开腹手术,具有创伤性小、安全性高等特点,不仅有效缩短了切口长度、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而且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恢复.

  • 老年早期胃癌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栾复新;王孟薇

    目的:研究老年早期胃癌的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本院南楼有完整随访资料的老年早期胃癌 52 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及其对预后影响.结果:57.7%老年早期胃癌无症状,大体类型Ⅱc居多,多灶癌占9.6%(5/52),老年早期胃癌以中高分化腺癌为主,黏膜内癌无淋巴结转移,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15%(3/20),5 例复发死亡患者多为黏膜下癌、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差.老年早期胃癌 5 年生存率98.1%,10 年生存率96.1%,15 年生存率92.3%,20 年生存率90.3%,内镜治疗对黏膜内癌有较好疗效.结论:影响老年早期胃癌生存的关键因素是淋巴结转移、肿瘤侵及黏膜下层和组织分化差,如术后 20 年内不发生复发或转移,便进入生存率安全阶段.

  •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

    作者:张勇;卫勃;彭正;陈凛

    目的 分析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预测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2010年手术治疗的719例早期胃癌中与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14.9%.单因素分析表明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主要有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和脉管侵润.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脉管侵润与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类型和脉管侵润因素相关;缩小手术在早期胃癌治疗中是合适的.

  • 放大胃镜联合窄带成像技术对不同分化程度早期胃癌的诊断效能

    作者:张金宝;史琦玉

    目的 探索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联合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 imaging,NBI)对分化型和未分化型胃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采用ME联合NBI观察沧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67例早期胃癌患者胃黏膜表面微腺体(Microsurface,MS)结构和表面微血管(microvascular,MV)结构,并将MS分为4类:Ⅰ型椭圆形/管状,Ⅱ型乳头状,Ⅲ型部分消失,Ⅳ型消失;将MV分为3类:Ⅰ型线圈形,Ⅱ型细网格形,Ⅲ型锥形.采用WHO病理分型将早期胃癌分为分化型和未分化型,分析每一内镜下形态类别对分化型和未分化型胃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椭圆形和(或)管状的MS形态,线圈形和细网格形的MV形态更常见于分化型早期胃癌(P<0.05);消失MS形态和锥形MV形态常见于未分化型早期胃癌(P<0.05).对诊断分化型胃癌,MSⅠ型椭圆形和(或)管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71.2%),而MVⅠ型线圈形和Ⅱ型细网格形诊断分化型胃癌特异度较高(均为93.3%).3种类型对诊断分化型腺癌均显示较高的阳性预测值(88.1%,95.7%和96.6%).Ⅲ型锥形诊断未分化型胃癌具有较高的精确度(94.0%)、敏感度(86.7%)、特异度(96.2%)、阳性预测值(86.7%)和阴性预测值(96.2%).结论 ME联合NBI下早期胃癌的形态分类更有利于判断其病理类型,尤其是MVⅢ型锥形诊断未分化型胃癌具有较高的精确度、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 Ⅱc型早期胃癌内镜下形态和病理特点观察

    作者:张丽萍;刘维新;董丽凤;张泰昌;鬼岛宏;夆徹哉

    目的观察Ⅱc型早期胃癌内镜下形态、部位和病理特点,探讨其对凹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30例Ⅱc型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形态特点,对其中19例内镜下活检和术后病理类型、浸润深度进行对比.结果Ⅱc型早期胃癌分化型以凹陷发红伴隆起多见;未分化型的凹陷表面褪色和结节多.内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符合率在70%以上.结论Ⅱc型早期胃癌内镜下形态特征和活检对诊断及临床治疗有指导价值.

    关键词: 早期胃癌 活检 病理
  • 日本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概况

    作者:张丽萍;董丽凤;张泰昌;夆徹 哉

    在日本,胃癌占癌症死亡率中的第一位[1].近年,日本早期胃癌的诊断在进步,早期胃癌的类型也发生变化[2].Ⅰ型,Ⅱc+Ⅲ型,Ⅲ+Ⅱc型等比例减少,Ⅱa型和不伴有黏膜集中象的Ⅱc型及微小胃癌的诊断增多.从浸润度看,黏膜下层癌比例减少,黏膜内癌逐渐增多.

  • 胃镜诊断55例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陈涛;刘加顺;刘丽丽

    目的:对胃镜诊断早期胃癌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进行有效分析,以提高胃癌临床诊断率。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8月收治的55例行胃镜并诊断出早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收治的50例行多层螺旋CT诊断为早期胃癌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率。结果早期胃癌患者临床表现为上腹疼痛、消瘦、食欲不振、呕吐、黑便等;发病位置以胃窦部为主,肉眼分型以浅表型胃癌居多;大多数患者肿瘤直径在2~3 cm;病理组织分型以高分化腺癌居多;胃镜病理符合率为98.2%,多层螺旋CT病理符合率为89.1%,可见,胃镜病理符合率明显高于多层螺旋CT,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胃镜诊断早期胃癌,其临床诊断率明显优于多层螺旋CT,为早期胃癌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1384 条记录 12/70 页 « 12...9101112131415...697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