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探讨盆底康复综合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作用

    作者:韩永霞;牛余霞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综合治疗改善产后盆底肌肉强度、预防和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产后42天复查的180例女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治疗组90例给予盆底康复综合治疗,对照组90例给予常规的产后健康教育.两组均于5个月后进行盆底康复问卷调查和盆底肌力测试,以评价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组盆底肌力强度增加,盆腔脏器脱垂减少,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42天及时进行盆底康复综合治疗可提高盆底肌肉强度,改善盆腔脏器脱垂,减少尿失禁发生.

  • 母乳喂养及产科护理干预

    作者:李宏霞;何婧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及产科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治产妇9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100%,护理满意度98%。对照组母乳喂养成功率85%,护理满意度90%。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

  • 产后人性化护理在促进母婴健康的效果观察

    作者:胡芙蓉;肖敏

    目的:探讨产后人性化护理促进母婴健康的效果。方法:收治初产妇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的自身护理常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人性化护理可较大程度上满足产妇的需求,预防、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促进产后母婴健康。

  • 产后康复治疗技术对产后腹部变形的恢复作用

    作者:田静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治疗技术对产后腹部变形的恢复作用。方法:对824例产妇按照是否接受产后康复仪器治疗分为两组,其中接受产后康复仪器治疗的400例产妇为治疗组,同期分娩未接受产后康复仪器治疗的424例产妇作为对照组,测量产后42~56 d腹围和1个疗程(30 d)后的腹围,将两组1个疗程后(对照组30 d后)围度的减少值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的腹围减少对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t检验,脐围减小情况P<0.05,脐下两指围度减小情况P<0.05)。结论:产后康复治疗技术可以改善腹部松弛状态,对治疗腹部变形有较好的效果。

  • 产后骶髂关节炎的MRI诊断结果分析

    作者:陈华;圣文

    目的:探讨产后骶髂关节炎(SJI)的MRI诊断结果.方法:收治产后SIJ患者60例,分析其X线、CT、MRI检查影像学结果.结果:X线显示21例髂骨耳状面出现致密硬化区,CT检查39例髂骨耳状面出现致密硬化区,MRI检查60例均为单侧骶髂关节受累.结论:若患者在分娩2个月内出现腰骶部酸胀、下肢疼痛,MRI检查显示骶髂关节软骨T1WI中等信号内混杂不明信号,T2WI骨板信号高,关节周边软组织STIR呈高信号,则可确诊为产后SIJ.

  • 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温晓梅

    目的 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分娩的22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各112例,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观察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盆底肌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Ⅰ级7例,Ⅱ级14例,Ⅲ级13例,Ⅳ级32例,V级46例,较对照组盆底肌力Ⅰ级31例,Ⅱ级23例,Ⅲ级14例,Ⅳ级21例,V级23例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可有效促进恢复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减少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 产后急性心肌心包炎患者1例护理

    作者:董琳;韩梅

    报告1例产后急性心肌心包炎患者的精心护理,护理重点包括针对患者提供个性化护理,做好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等.通过综合治疗与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 女性盆底功能恢复中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的作用分析

    作者:谭健坤;谭燕萍;梁晓丽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收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31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训练,观察组给予早期盆底康复治疗.结果:治疗6个月、12个月,观察组肌张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观察组尿失禁的发生比例分别为0.95%、1.43%,低于对照组分别的9.80%、10.78%(P<0.05).根据POP-Q评分,治疗后6个月、12个月,观察组Ⅰ度脱垂的比例分别为10.00%、7.14%低于对照组分别的25.49%、14.71%(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治疗利于盆底肌张力恢复,减少尿失禁、子宫脱垂的发生,提高其产后生活质量.

  • 普林格尔仪联合手法按摩对产后腹部形体恢复效果的观察

    作者:吕丽清;韦瑞敏

    目的:观察普林格尔仪联合手法按摩对产后腹部形体恢复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妇分为两组各60例,观察组于产后42~90 d采用普林格尔仪联合手法腹部按摩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自然恢复。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普林格尔仪联合手法按摩对产后腹部形体恢复疗效显著。

  • 苏州吴中区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调查报告

    作者:王慧华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情况及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吴中区344例产妇在产后42 d检查时进行肌力检测,同时对孕前20例、已生育过的育龄妇女26例进行检测,并做对照。结果:产妇经过分娩盆底肌力明显低于已生育恢复0.5年以上的育龄妇女及未生育过的育龄妇女;顺产对盆底肌的损伤大于剖宫产;产后不经过盆底肌的锻炼其盆底肌也有一定的恢复,但无法回到孕前状态,同时剖宫产恢复较顺产好。产后盆底肌功能减退,但若暂无盆底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产妇的重视程度较低,依从性差。结论:要加强对产妇的盆底肌锻炼的宣传,让广大妇女同志提高对盆底肌功能的重视。

  • 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3例分析

    作者:聂寿苗

    目的 对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原因、诊断方式、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以减少产后下肢DVT的发生.方法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后发生下肢DVT的33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下肢DVT的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患者均给予尿激酶30~40万U患肢浅静脉注入,每日一次,夜间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 U,应用一周后检查血小板,如患肢肿胀减轻停止应用尿激酶,单用低分子肝素钠5000 U治疗.结果 24例患者经过治疗1周内下肢肿胀缓解,余9例患者下肢肿胀在2周内缓解,未发生肺栓塞(PE),出院后随访未见血栓后遗症,可以恢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轻体力工作.结论 下肢DVT可以选择超声作为临床诊断方式,配合早期的抗凝治疗,对合并高危因素妊娠患者及早实施,从而保障产后安全,减少下肢DVT的发生.

  • 降低产后出血重在预防

    作者:胡虹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目前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因此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特别是在产前、产时、产后如何预防产后出血显得尤为重要.

  • 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致女性不育临床分析

    作者:崔秀霞;丁兆爱

    解脲支原体(UU)感染致不育已引起大多数人的重视,近年来,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对支原体(UU)所致女性生殖道感染而引起的原发和继发不育有了更一步的认识.支原体不仅引起生殖道感染,而且还可引起不孕不育、流产、早产.笔者对80例不孕不育妇女进行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检测,并将42例产后42天检查的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 初产妇胎盘植入的处理方案比较研究

    作者:袁美华

    临床资料初产妇平产后发现胎盘植入,面积7cm×5cm,现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因B超显示植入部分血流丰富,出血2300ml,因第1胎,拒绝切除子宫.单独米非司酮治疗无效,后可能子宫不保.建议甲氨蝶呤(MTX)治疗,患者拒绝.

  • 宫内节育器异位腹腔1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富玲

    IUD异位腹腔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现将收治IUD异位腹腔11例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998年7月~2006年12月收治IUD异位腹腔患者11例,年龄24~50岁;放置IUD后到发现IUD异位的时间为2个月~20年;在乡医院施行放置手术的9例,县医院1例,县计划生育服务站1例.正常产后哺乳期放置IUD 8例(包括剖宫产术6个月后放置的3例),人流术后即时放置2例(术后因出血多,使用缩宫素),中引2次返经后放置IUD的1例.

  • 产后尿潴留的临床分析

    作者:苏秀球

    目的:探讨产后尿潴留的主要原因,减轻患者的痛苦,针对性采取处理措施,以提高产科医疗质量及护理质量.方法:对2008年6月~2010年10月收治99例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因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分娩次数、产后会阴伤口痛、患者精神因素等原因是造成产后尿潴留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产前产后宣教、产后及时督促、诱导排尿以及针灸、药物等措施,可以改善尿潴留症状.

  • 持续性枕后位的诊疗措施

    作者:刘霞

    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因强有力宫缩绝大多数能向前转135°或90°,转成枕前位而自然分娩.若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然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在头位分娩中属难产,试产中可造成产程相对较长,容易出现胎儿宫内窘迫及产后胎儿不同程度的窒息.

  • 膀胱按压法结合穴位封闭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体会

    作者:罗文英

    产后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增加产妇的痛苦,还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阴道出血增多,也是造成产后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因素.临床上一般常采用听流水声、腹部按摩、会阴冲洗,开塞露塞肛等方法诱导患者排尿,但效果多不满意,有些患者后不得不采用导尿术,以及留置尿管.多年来一直采用膀胱按压法结合穴位封闭新斯的明注射液0.5mg治疗产后尿潴留患者18例,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膀胱逼尿功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且操作简便,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观察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的 临床价值

    作者:薛千素

    目的:分析在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的观察诊断中,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收治的112例经阴道分娩女性为对象,让其分别接受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以及阴道三维超声检查,对其耻骨直肠肌损伤的检查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经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出耻骨直肠肌损伤的例数与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结果较为贴近,两种方法的相关数据对比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产后女性盆底耻骨直肠肌损伤的诊断检查中,让其接受阴道二维腔内超声检查的效果较好,该方案值得推广.

  • 超声造影在产后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业强

    目的:总结超声造影在产后胎盘植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8年5月我院临床疑诊为胎盘植入患者20例影像学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观察本组病例子宫病灶情况,以手术病理诊断确诊,评价超声造影表现.结果:10例患者超声造影表现为残留胎盘附着处子宫肌层较薄,部分表现为连续性差,以"毛刺样"改变为主,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8例患者超声造影表现残留胎盘穿透子宫浆膜层,呈连续性中断样,造影剂出现外溢,病理确诊为胎盘植入,且子宫破裂;2例患者造影表现宫腔内病灶高增强,边界清晰,病理诊断为胎盘粘连.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产后胎盘植入的临床应用中具有较好效果,有助于产后胎盘植入的确诊,为后续治疗及疗效评价提供参考.

4774 条记录 8/239 页 « 12...567891011...2382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