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蝶窦神经内分泌癌MRI表现1例

    作者:邓晓娟;王毅;张乐天;张伟国

    患者.男,56岁.因"右额颞部疼痛2个月,加重伴右眼胀痛视物模糊1个月"入院.查体:神智清楚,精神淡漠,查体合作.头颅五官无畸形,右侧瞳孔增大,直径约0.4 c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 鼻腔鼻窦神经内分泌癌影像表现1例

    作者:聂思;彭德昌;李海军

    患者女,53岁.反复双侧鼻塞,伴流脓涕,涕中带血,偶伴头胀痛、头晕.近1个月鼻塞症状加重,无发热,无鼻腔异物史.体检:双侧下鼻甲充血肥大,双侧中鼻道见少量分泌物,鼻中隔不偏,鼻窦区无压痛,无鼻腔异味.CT平扫鼻腔鼻窦区可见明显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以鼻腔、筛窦、蝶窦为中心,累及邻近翼内肌及翼内板、蝶骨、颞骨,双侧蝶窦、斜坡、鞍区可见轻度骨质吸收破坏(图1A),垂体正常结构未见显示;肿块约5.42 cm×4.01 cm×4.50 cm,密度稍高;MRI见肿块呈等稍长T1稍长T2信号,与周围结构分界欠清,肿块包埋蝶鞍,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图1B、1C).

  • 螺旋CT仿真内窥镜下显示鼻腔及鼻窦解剖结构

    作者:谢宝君;张咏;高璐;袁家骥;郑晓华;万家华

    目的探讨在螺旋CT仿真内窥镜和常规冠状位扫描图像上的各解剖标志的显示特点。方法经过螺旋CT冠状位扫描或轴位扫描的原始数据被传输到工作站上,然后利用NAVIGATOR软件行仿真内窥镜成像,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等解剖结构,测量必要的参数。结果鼻甲、鼻道和窦口鼻道复合体等结构在仿真内窥镜下能更好地被显示,从而能够更好地评价鼻腔及鼻窦形态和功能。结论仿真内窥镜显示和评价鼻腔及鼻窦解剖结构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助于放射科或耳鼻咽喉科医师更好地认识其特点。

  • 蝶筛窦形态变异及其在Waters′和侧位片上投影(附250例CT、X线平片对照分析)

    作者:刘斯润;黄力

    近年来鼻内窥镜手术、鼻窦CT冠状位及轴位扫描加深了对鼻腔和鼻窦的解剖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对照鼻窦Waters′位和侧位平片对变异较大的蝶筛窦在上述位置的投影的认识无疑可提高对蝶筛窦病变的诊断。本文收集了一组250例鼻窦CT和平片齐全的病例,进行对照分析,以期在平片上对蝶筛窦某些发育形态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有所认识。

  • 基于64层螺旋CT的筛板解剖研究

    作者:王新艳;杨本涛;王振常;鲜军舫;王永哲;李静

    目的 以64层螺旋CT测量筛板相关解剖学指标及其发育特点.方法 按年龄组随机选取420例(840侧)接受鼻窦或眼眶64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冠状位及矢状位均以硬腭为参考平面,分别测量筛板水平板中点高度、筛板水平板宽度及前后倾斜度、筛板外侧板高度及其与水平板的夹角.结果 ≤12岁男性及≤11岁女性筛板水平板中点高度与年龄呈高度线性相关(男:r=0.82.女:r=0.80).男、女左侧筛板水平板中点高度高于右侧(t=7.81,P<0.001),男、女左侧筛板水平板中点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P<0.001),男、女右侧筛板水平板中点高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5,P<0.001).筛板水平板宽度为(2.81±0.47)mm,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5,P=0.24),男、女及左、右筛板水平板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9、0.98,P=0.07、0.33).各年龄组筛板水平板前后倾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3.P=0.22);男、女及左、右筛板水平板前后倾斜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1.43,P=0.43、0.15).各年龄组筛板外侧板的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1,P=0.35);左侧筛板外侧板高度高于右侧(t=4.70,P<0.001),男、女左侧、右侧筛板外侧板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1.51,P=0.17、0.13).左右侧、男女筛板外侧板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1.03,P=0.43、0.30).筛板外侧板与水平板的夹角为(120.70±9.85)°,与年龄呈低度线性相关(r=0.18),筛板外侧板高度与筛板外侧板及水平板的夹角呈低度线性相关(r=0.25).结论 ≤12岁男性及≤11岁女性筛板高度有随年龄增长的趋势,男性筛板高于女性,左侧高于右侧.筛板水平板宽度及前后倾斜度、筛板外侧板高度、角度无明显随年龄增长趋势.

  • CT和MRI诊断鼻及副鼻窦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作者:杨秀荣;李英丽;柴晓明

    目的 探讨鼻及副鼻窦外周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s)的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及副鼻窦pPNETs的影像学资料.4例同时接受CT、MR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接受CT平扫检查,1例仅接受MR增强检查.结果 CT平扫病灶为等肌肉密度的软组织肿块,MR SE T1WI为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可见囊变或坏死(n=2)、出血(n=2),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广泛累及周围结构,周围骨质筛孔状破坏,轻度膨胀并可见残存骨壳.结论 鼻腔及副鼻窦pPNETs的密度、信号无明显特征性.病变所致的骨质改变可能对其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CT可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的情况,MRI可较好地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及侵犯范围.

  • 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诊断

    作者:宋乐;杨本涛;陈光利;王振常;王永哲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组织学证实的18例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5例病变中心位于蝶筛区,3例位于上颌窦.CT表现:病变形态均不规则,边界不清楚,密度与邻近肌肉相近,相对比较均匀,邻近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增强后病变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与脑实质比较,病变T1WI呈略低信号7例,呈等信号3例;T2WI呈略高信号8例,呈等信号2例.病变信号欠均匀,7例病变内部可见小条状或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4例可见短T1长T2信号影.增强扫描,病变均呈中度不均匀强化.15例病变广泛侵犯周围结构,MRI可清楚显示病变侵犯的范围,其中眼眶受累8例,颅内受累8例,海绵窦受累5例,翼腭窝受累6例,鼻咽部受累3例.结论 横纹肌肉瘤典型的MRI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增强后中度强化.CT可以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MRI能更清楚地显示病变的侵犯范围,两者结合可为该病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更全面的影像信息.

  • 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的CT诊断

    作者:薛元领;满凤媛;鲜军舫;杨本涛;王振常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横纹肌肉瘤(RMS)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鼻腔鼻窦RMS 18例,均行横断面及冠状面CT扫描,其中1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堵及眼突.常见部位为上颌窦.HRCT均表现为鼻腔及鼻窦内大的软组织肿块影,密度不均.3例伴有钙化.18例窦壁骨质破坏.12例肿瘤侵犯鼻窦周围脂肪间隙及邻近结构.病灶强化不均匀.结论 CT扫描能清晰显示病灶及其侵犯程度,对指导临床手术及其他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 MRI诊断出血坏死性鼻息肉

    作者:李鹏;刘莹;侯炜寰;张劲松;宦怡

    目的 探讨MRI对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出血坏死性鼻息肉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 14例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均源自单侧上颌窦,以上颌窦口为中心向上颌窦-中鼻道生长,MRI信号混杂,13例T2WI显示病变边缘见明显不规则低信号环;3例增强扫描表现为“菜花”状不均匀显著强化,T2WI低信号环无强化.所有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压迫性骨质吸收,上颌窦周围软组织未见受侵征象.结论 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该病首选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 慢性鼻窦炎螺旋CT扫描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亚群;张杨;王鲁中;崔凤玉;张玫;韩璋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对慢性鼻窦炎分型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小林春美分型标准、Friedman分期标准和Lund得分对195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螺旋CT扫描结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对螺旋CT扫描结果术前分期、分型及结果定量分析表明,Friedman分期与Lund评分有良好一致性.结论应用螺旋CT扫描对慢性鼻窦炎患者术前分期、分型及定量分析,有利于选择术式及彻底清除病变.

  • 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昌盛;郑小华;童四平;魏文洲;潘鄂武;钱葵;唐兴桥;殷响林

    目的优化鼻窦扫描剂量,探讨其辐射防护价值.方法对常规扫描发现鼻窦病变的80例青少年及110例成人患者行低剂量单层追踪扫描,观察其成像质量,分析低剂量阈值及单次扫描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W).结果青少年组低剂量扫描的曝光量及单次扫描的CTDIW下降幅度均为70.38%~75%,成人组下降幅度均为68.47%~73.85%.结论鼻窦低剂量CT扫描的正确应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受照射剂量.

  • 扩散加权成像预测和评估鼻窦恶性肿瘤的化疗反应

    作者:陈青华;张冰;赵波;郝晖;吴建兴;佟亚健;冯强强;房居高;陈晓红

    目的 探讨DWI在预测和评估鼻窦恶性肿瘤化疗反应中的价值.方法 对8例鼻窦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化疗后第7、21、42天行DWI,分别测量肿瘤小ADC值(ADCmin)和大层面ADC值(ADC大层面),并计算化疗后肿瘤ADC值变化情况.结果 与化疗前比较,5例有反应者在化疗后第7、21、42天肿瘤ADC值平均变化率较大,均超过了50%;3例无反应者化疗后第7、21、42天肿瘤ADC值平均变化率较小,无明显升高趋势.结论 ADC值有望能够预测和早期评估鼻窦恶性肿瘤对化疗的反应.

  • Wegener肉芽肿的X线表现(附2例报告)

    作者:王柏春;张有平;韩庆森;崔利民;王雯

    例1,男,56岁,因头痛、脓涕伴低热月余,加重5天入院.1个月前因受凉后出现鼻塞、脓涕、血涕、失嗅并有腥臭味,后出现持续性头痛.门诊以"鼻窦炎"收住院,入院后又出现咳嗽、脓痰.体格检查:体温36~38.5℃,血压14/9kPa,脉搏80次/min,发育中等,慢性病容,呼吸动度均匀,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80次/min,心律规整,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9/L,中性细胞80%,淋巴细胞20%,血红蛋白12.9g/L,血沉86mm/h.骨髓穿刺:感染性骨髓象.X线检查:鼻窦正位片示两侧额窦偏内侧密度增高,且不均匀,右上颌窦腔密度亦增高,且中心不均匀,窦腔无明显扩大,各骨壁无破坏征象.胸片示两肺广泛分布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球形阴影,多数病灶边缘清晰,大者约5.5cm×5.9cm,小者1.5cm×1.7cm.病灶中心可见厚壁空洞,洞壁厚薄不均,内壁不光整,其中可见大液平(图1).空洞有的呈多房或蜂窝状改变.病灶分布以两上肺为多.两肺门未见肿大淋巴结.两肋膈角锐利.数日后复查胸片,见原病灶扩大,并出现新病灶.经治疗后病灶吸收减少,空洞壁变薄.入院后患者经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后经鼻腔活检,病理为坏死性肉芽肿.经用环磷酰胺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

  • 原发性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CT表现

    作者:李必强;王新玉;黄显龙;邓崇知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的CT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鼻腔鼻窦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鼻腔病灶12例,9例起源于鼻腔前部或鼻前庭,鼻窦腔病灶2例;病灶肿块表现4例,浸润表现3例,混合表现7例,多数(11/14)密度相对均匀;位于鼻窦腔者骨质破坏明显,2例均可见骨质缺损;位于鼻腔者骨质破坏不明显或较轻微,5例可见骨质吸收;病灶易累及邻近结构,6例鼻翼、鼻背部皮肤肿胀,皮下脂肪层消失,3例颊部软组织肿胀.结论: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关键词: 淋巴瘤 鼻腔 鼻窦 CT
  • 70kVp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对鼻窦CT平扫的研究

    作者:金弋人;韩丹;赵迅冉;蒋悦;赵卫

    鼻旁窦CT检查已成为耳鼻喉科的常规检查项目,但由于扫描对象包含对射线敏感的眼球,故降低辐射尤为重要.鼻旁窦主要由骨、空气及软组织组成,具有较好的组织密度对比度,从而为低剂量CT检查提供了可能[1].70 kVp低剂量扫描在临床已成功用于心血管等研究[2-3].本研究旨在探讨Flash双源CT 70 kVp联合迭代重建(sinogram-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在成人鼻旁窦CT检查中的研究.

  • 基于CT扫描数据的鼻腔鼻窦三维模拟手术的研究

    作者:段文超;鲁通;陈雷;许腾飞

    目的 研究基于CT扫描数据的鼻窦、颈内动脉、眶壁及病变组织三维(3D)重建模型指导鼻内镜手术的可行性及实用性.资料与方法 采集11例住院患者的鼻窦CT薄层扫描图像,利用自主研发的三维重建软件FitMe DICOM viewer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图像分割和三维可视化重建,并评估重建质量及对手术的应用价值.结果 选择CT薄层扫描图像数据进行分割和重建,分割后的图像边界清晰、完整,数据无丢失.重建的结构清晰、连续,可以真实反映鼻窦、颈内动脉、眶壁及病变组织结构的实际情况,为术者提供符合空间想象的图像,以指导鼻内镜手术.结论 利用FitMe DICOM viewer软件对二维CT图像进行分割,方法简单实用,分割效果理想,重建后的3D模型三维效果逼真,立体感强,既能够显示鼻腔内部各结构的情况,又能准确反映鼻窦及病变组织与周围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为临床和教学奠定了基础.

  • 多层螺旋CT在鼻窦及其相关结构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邹晓凤;柳澄;王道才;刘绍玲;刘翠红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后处理,显示鼻窦及其相关结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鼻窦及其相关结构的优势.方法:搜集观察对象55例(男32例,女23例),年龄9~75岁,利用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扫描对副鼻窦进行检查,然后对所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后处理,重组出标准层面及重点结构的佳显示平面,并对某些结构的常规显示断面和标准化断面显示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标准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能清晰显示各窦腔气化类型以及左右结构的对称情况等.②一些特殊结构如钩突、额窦引流通道、鼻泪管以及蝶筛窦壁与视神经管、颈内动脉的关系需要在斜平面观察.结论:①一次扫描后,可进行任意平面后处理.减少辐射,避免摆位困难.②多层螺旋CT各向同性一次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后处理能够很好地显示鼻窦及其相关结构.

  • 右中鼻道骨性闭锁一例

    作者:罗晓;徐开伦;贾全凡

    患者男,20岁,因"反复鼻塞、流脓涕3年"于2011年09月14日入院,既往有鼻内镜下右上颌窦开放手术史.查体见鼻中隔基本居中;左下鼻甲充血、肥大,1%麻黄碱收缩效果差;左下鼻道、总鼻道、嗅裂及右总鼻道有脓性分泌物,右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连续性黏连致使中鼻道无法窥及.鼻窦CT检查:(1)右上颌窦炎;(2)左下鼻甲肥厚.

  • 年轻Ⅱ型糖尿病患者鼻窦小孢根霉感染

    作者:田甜甜;范世英;赵建宏

    病历摘要
      患者男,27岁,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持续性钝痛,伴有恶心呕吐,就诊于当地诊所。检测血糖30 mmol/L,尿酮体(+++),血气分析pH 6.8,考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给予降糖补液治疗,具体不详,腹痛有所好转。5d前患者出现发热,高达38.4℃,伴鼻塞、头痛。2 d前因胸闷,鼻面部肿胀,左眼视物不见,且再次腹痛加剧伴呼吸急促,于2013年6月6日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收入急诊科。

  • 鼻窦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起源部位CT及MRI研究

    作者:陈瑒;刘冲

    目的 研究多模态影像学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起源部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52例患者的术前CT及MRI影像学资料,对比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结果 40.4%的病人肿瘤起源部位符合术前CT预测,60.0%的病人肿瘤起源部位符合术前MRI的预测.经卡方检验,MRI诊断方法的阳性与手术结果相符,特异度(26.7%)优于单独CT诊断(22.2%).结论 MRI相对CT,更精准地预判了肿瘤的起源,术中对于肿瘤的切除更为精准,能够帮助降低术后复发率.

990 条记录 3/50 页 « 12345678...495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