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预防阴茎癌应做到什么

    作者:张世蔚

    阴茎癌多在40~60岁发病,一般是包茎或包皮过长所引起.开始表现为阴茎上长硬块或红斑,有突起的小肿物或经久不愈的溃疡,以后有血性分泌物,自包皮口流出;肿块突出包皮口呈菜花样,表面坏死,渗出物有恶臭.

  • 阴茎癌56例临床分析

    作者:毛书明;任潇毅;任君凯

    目的: 探讨阴茎癌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分析56例阴茎癌发病及治疗情况,其中鳞状细胞癌50例,乳头状瘤癌变6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48例, 阴茎全切并会阴部造口术6例,双腹股沟淋巴清扫术10例,包皮环切并血卟啉光敏治疗2例。结果: 51例获得随访。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3%和80%,行阴茎全切术者5年生存率为66.8%。结论: 包茎及包皮过长是导致阴茎癌的主要诱因。对于Ⅰ、Ⅱ期阴茎癌行阴茎部分切除术疗效确切。

  • AIDS相关免疫抑制与成人肿瘤发生无关

    作者:

    近,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Frisch等认为,大多数非A IDS相关肿瘤的发生似乎与HIV感染进展引起的免疫抑制无关(JAMA 2001,285:1736).已往众多研究表明,AIDS患者Kaposi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及颈部肿瘤发生率显著增高. 但HIV感染或AIDS病人其它肿瘤的发生率是否也增高,缺乏系统的研究.因此Frisch等对197 8年到1996年间美国11个地区的AIDS和肿瘤登记资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共包括302834例15 岁到69岁成年HIV感染和AIDS患者.他们先根据同时期普通人群的癌症发生率计算出AIDS病人的预期癌症发病例数,然后将AIDS病人的实际癌症发生例数除以预期癌症发病例数,获得 AIDS病人的癌症发病相对危险度(RR).然后根据下列3项标准确定肿瘤是否与AIDS的免疫抑制有关:①在AIDS发病前60个月到发病后27个月期间癌症发病RR显著升高;②患AIDS病后 4个月到27个月期间癌症RR显著升高.③与AIDS发病前相比,AIDS发病后癌症发病RR有上升趋势.结果显示,AIDS病人中,AIDS相关肿瘤发生率显著增加,但非AIDS相关肿瘤的发生率亦显著增加(4 422例,总RR为2.7,95%可信区间2.7~2.8).对具体肿瘤来说,只有霍奇金病(61 2例,RR为11.5,95%可信区间为10.6~12.5),特别是霍奇金病的混合细胞型(217例,RR为 18.3,95%可信区间为15.9~20.9)和淋巴细胞减少型(36例,RR为35.3,95%可信区间为24.7 ~48.8),肺癌(808例,RR为4.5,95%可信区间为4.2~4.8),阴茎癌(14例,RR为3.9,95% 可信区间为2.1~6.5),软组织恶性肿瘤(78例,RR为3.3,95%可信区间为2.6~4.1),唇癌 (20例,RR为3.1,95%可信区间为1.9~4.8),睾丸精原细胞瘤(115例,RR为2.0,95%可信区间为1.7~2.4)符合所有上述3条标准,可能与免疫抑制相关.作者认为,尽管总体上AIDS患者非AIDS相关肿瘤发病率要比普通人群高,但大多数非AIDS相关肿瘤似乎不受AIDS发展过程中越来越严重的免疫抑制影响.此外,某些肿瘤虽然符合上述三项标准,但HIV感染和AIDS病人发病率增高可能与其它因素有关,如:过度吸烟(肺癌)、与人类疱疹病毒频繁接触(阴茎癌)及记录不准确的Kaposi肉瘤病例(软组织恶性肿瘤).但霍奇金病(特别是混合细胞型和淋巴细胞减少型)、或许还有唇癌和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发生可能确实与免疫抑制有关.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年7月26日11版

  • 心理护理对阴茎部分切除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

    作者:陈云芳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阴茎部分切除患者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54例阴茎部分切除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并在手术前后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或抑郁状态问卷(DSI)和自制问卷对患者手术前及出院前的抑郁状况及抑郁原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出院前患者抑郁程度减轻,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手术前后导致抑郁的首要原因分别为担心失去男性特征和担心性生活不良影响夫妻感情.针对性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阴茎部分切除患者的抑郁状况.

  • 腹腔镜与开放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比较及分析

    作者:师文强;魏金星;张雪培;王智勇;王声政;杨彦峰;王天恩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放性规范化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1月施行的26例淋巴结清扫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原发灶病理分级等一般资料,进而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效果有无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29.2±15.3)ml,开放性组术中出血量(81.6±42.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15.8±5.5)d,开放性组术后住院时间(24.3±1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无皮瓣坏死及切口感染发生(0/12),开放性组皮瓣坏死及切口感染发生5例(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68.5±41.8)min,开放性组手术时间(156.6±33.1)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淋巴漏囊肿发生2例(2/12),开放性组术后无淋巴漏囊肿发生(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4个月~3年,腹腔镜组1例复发,开放性组2例复发,均无死亡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不仅可以获得相同的临床疗效,而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皮瓣坏死率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淋巴结清扫术式.

  • 33例阴茎癌的外科治疗分析

    作者:刘南;李元;罗宏;戴君勇;鲜鹏;宋彦平

    目的:探讨阴茎癌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33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鳞状细胞癌患者31例,疣状癌患者2例.5例行阴茎局部病变切除术,26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2例行阴茎全切加会阴部尿道造口术.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20例,其中7例行双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10例行一侧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十对侧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3例行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十对侧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33例患者定期随访1~5年,平均随访31个月,1年生存率为93.9%(31/33),2年为87.9%(29/33),5年为72.7%(24/33).本组6例T1G2期以上阴茎癌患者行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生存率为83%(5/6);而另有14例未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死亡7例,生存率为50%(7/14).在33例阴茎癌患者中,9例可扪及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行双侧淋巴结活检,有6例为阳性,阳性率高达66.7%(6/9);但有3例阴性患者随访过程中出现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假阴性率为13%(3/23).有7例伴髂、腹股沟淋巴结转移,随访期间7例患者全部死亡,结论:对阴茎癌患者,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切除肿瘤,并合适地选择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的时机和方式,采用一定的手术技巧,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并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 阴茎癌 治疗 手术 预后
  • 亚甲蓝检测阴茎癌前哨淋巴结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中的意义

    作者:徐子程;喻彬;须霆;蔡宏宙;邹青

    目的:探讨亚甲蓝检测阴茎癌前哨淋巴结(SN)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中的意义.方法:22例阴茎癌患者采取阴茎原发病灶切除同时,采用亚甲蓝检测腹股沟SN作活检,并选择SN转移病例及时行该侧腹股沟区淋巴结清扫术,计算该方法的准确度,假阴性率.结果:95%(21/22)的患者术中可检测到SN,19例患者两侧均可检测到SN,2例为单侧.21例患者中40枚SN,其中阳性淋巴结11例(27.5%).4例腹股沟SN阴性患者在随访中出现腹股沟淋巴结或盆腔淋巴结转移.亚甲蓝在检查阴茎癌SN阳性预测率100%,准确度81%,其中假阴性率28%.结论:本方法术前准备简单,操作方便,费用较低,可作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检测方式.

  • 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4例报告

    作者:丁亚飞;顾朝辉;贾占奎;邢伟只;何涛;范新磊;方楚言;曾甫清;杨锦建

    目的:探讨阴茎癌治疗中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4例行腹腔镜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阴茎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平均出血量30 (20~50) ml,平均手术时间248 (233~272) min,平均清扫淋巴结18 (13~23)个,术后平均住院时间9(8~12)d.1例患者出现穿刺位点愈合延迟,余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与开放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恢复快、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尤其可避免皮瓣坏死、皮下血肿.

  • 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阴茎癌26例报告

    作者:王斌;杨建安;李靖

    目的:探讨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阴茎癌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治疗阴茎癌患者26例,并对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每侧平均浅组清扫出淋巴结13.2枚(10~19枚),深组清扫出淋巴结2.1枚(1~4枚).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皮瓣皮缘坏死,2侧轻度,1侧中度,无一例患者发生淋巴瘘及淋巴囊肿.晚期并发症为轻度双下肢水肿,共4例(15.4%).26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4.2个月(14~86个月),总体无瘤生存率为80.8%,其中N0为100%(17/17),N1为80%(4/5),N2为0(0/4).结论: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具有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 阴茎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25例报告

    作者:闵捷;于德新;江山;谢栋栋;张涛;丁德茂;陈磊

    目的:将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进行改良,以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方法:2000~2008年对25例阴茎癌患者施行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清扫范围包括腹股沟浅组和深组淋巴结,清除区域内Scarper's筋膜下脂肪及纤维组织,不切断大隐静脉主干,旋转带精索的睾丸及鞘膜覆盖股管,而不离断和转移缝匠肌.结果:两侧腹股沟区淋巴结共检出432枚,平均17.3枚,病理证实阳性共17例29枚淋巴结,68%的患者淋巴结转移.术后1例患者出现高热、切口感染、皮缘坏死及远期并发症,另有16%的单侧腹股沟区域出现局部并发症,包括皮缘轻度坏死及愈合延迟、阴囊水肿、淋巴漏.无一例出现严重的大片皮肤坏死、股血管损伤、淋巴管瘤、下肢运动障碍等严重的并发症.五年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2%和76%.结论:改良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保证根治性清扫范围的同时,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 阴茎癌根治性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改进

    作者:叶定伟;朱耀;姚旭东;戴波;张海梁;沈益君;朱一平

    目的:对根治性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进行改进,以完整清除淋巴结并减少术后并发症.方法:2003~2004年对20例阴茎鳞状细胞癌患者施行根治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其中5例还施行了髂淋巴结清扫.腹股沟区的清扫范围包括腹股沟浅组和深组淋巴结,采用暴露好的直切口,皮瓣厚度适中,切断大隐静脉且不转移缝匠肌.髂淋巴结清扫采用下腹正中切口,术后采用逐步降低的负压吸引促进引流和皮瓣愈合.结果:两侧腹股沟区淋巴结平均为21个,阳性淋巴结平均为1.6个.术后病理检查证实55%的患者有淋巴结转移,纠正了40%的术前分期.术后有1例出现高热和局部感染,另有27.5%的单侧腹股沟区域出现局部并发症,包括皮缘坏死、愈合延迟、皮下积液和淋巴瘘.无一例出现大面积皮片坏死和股血管损伤.结论:改进的根治性髂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手术保证了清扫范围,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 阴茎癌 215例临床分析

    作者:孔祥波;谷欣权;常喜华

    目的:探讨阴茎癌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阴茎癌患者临床资料,211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42例,阴茎全切除并尿道会阴部造口术69例,同时或二期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64例.结果:146例获得随访,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0.7%和64.4%,行阴茎全切除术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3.3%和61.9%,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Ⅰ、Ⅱ期阴茎癌十分合理和有效的方法,其生存率与阴茎全切除术无差别.阴茎癌预后与肿瘤分期密切相关,患者宜及早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 P21蛋白对阴茎癌淋巴结肿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朱德淳;李然伟;刘禄成

    目的:探讨阴茎癌淋巴结肿大与ras癌基因P21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110枚腹股沟淋巴结中ras癌基因产物P21蛋白的表达状况,其中病理检查证实癌性和炎性肿大淋巴结各40枚,正常淋巴结80枚.结果:P21蛋白在癌性、炎性和正常淋巴结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5%、22.5%和0;在炎性淋巴结中,P21蛋白阳性者平均6个月和17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和骨盆转移.结论:检测P21蛋白表达状况,可提高癌前状态或癌前病变的诊断水平.

  • 阴茎癌68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春华;张勇;闫廷雄

    目的:寻求阴茎癌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了阴茎癌68例,其中鳞状细胞癌58例,乳头状瘤恶变10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57例,阴茎全切除并尿道会阴部造口术11例,随后行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6例.结果:46例获得随访,行阴茎部分切除术者5年和10年以上生存率分别为87.7%和82.2%,行阴茎全切除术者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5.8%和80.4%,二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包茎、包皮过长及不良的卫生习惯是导致阴茎癌的主要因素.阴茎部分切除术是治疗Ⅰ、Ⅱ期阴茎癌十分合理和有效的方法,其生存率与阴茎全切除术无差别.对于有明显转移者,应积极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 阴茎癌并阴囊神经鞘瘤1例

    作者:袁鹏;董强;魏强;石明;杨宇如

    患者,78岁.因阴茎头溃烂,左阴囊肿块1年而入院.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茎头瘙痒不适,阴茎头局部溃破,伴少量流血及淡黄色带臭味液体,并无意中扪及左侧阴囊内一鸡蛋大小包块,当时未予处理.

  •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肖龙;雷永虹

    目的:探讨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阴茎癌提供成功案例.方法:对15例阴茎癌而接受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均发现13例有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例有淋巴结增大,均诊断为鳞状细胞癌.结论:阴茎癌容易并发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建议常规行预防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腹股沟淋巴结活检及淋巴清扫在阴茎癌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俞洪元;王天济;丁崇标;陈伯康

    随着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病例的增加,阴茎癌发病似有增加趋势.临床上公认的阴茎癌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但在术中是否均作腹股沟淋巴结活检以及淋巴清扫范围多大,目前尚存有争议.我院1982~1997年7月收治阴茎癌63例,均在术中行无选择性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活检,并对淋巴结活检阳性患者进行双侧髂腹股沟淋巴清扫术,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单中心阴茎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晏滨;李刚;柯炳虎;马宝杰;牛远杰

    目的:分析阴茎癌近年的发病特点,并对临床和病理特点作初步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79例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股沟淋巴结双侧肿大50例,单侧肿大24例,无明显肿大5例.71例行阴茎部分切除术,5例行阴茎全切术加会阴部尿道造口术,3例行局部肿物切除术.结果:腹股沟淋巴结双侧肿大50例,单侧肿大24例,淋巴结大小介于1~3 cm之间,平均1.77 cm.术后病理检查报告示高分化鳞状细胞癌43例,中分化鳞癌18例,低分化鳞癌3例,疣状癌12例,乳头状瘤局部恶变3例.结论:超过60%阴茎癌患者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而活检证实淋巴结肿大者仅一半存在转移癌;肿大的淋巴结约半数与炎症反应有关;如患者存在活动性差的多发肿大淋巴结且伴随脉管瘤栓,则淋巴结转移的风险较高,预后较差.

  • 术前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在阴茎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作者:徐情;刘晓君;栾蕙蕙;宋鑫

    目的:探讨术前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阴茎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3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7例阴茎癌患者的资料.分析NL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无进展生存率(PFS)和总生存率(OS)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高、低NLR组在年龄和淋巴结转移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08).淋巴结转移(P<0.001,P<0.001)、远处转移(P=0.002,P=0.002)、病理分期(P<0.001,P<0.001)、NLR(P<0.001,P=0.022)分别与PFS和O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证实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和NLR是影响PF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21,P=0.033).结论:NLR是影响阴茎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NLR≥2.3的患者预后差.

  • 磁共振影像学在阴茎癌局部分期中的作用

    作者:Kayes O;Minhas S;Allen C;李超;徐月敏

    作者对2000年--2006年55名经病理活检让实为阴茎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lnoma,SCC)的患者利用磁共振影像学(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进行局部浸润状况的分期的检查.

251 条记录 8/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