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3例AIDS患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

    作者:欧强;卢洪洲;孙洪清;唐徐英

    在晚期艾滋病(AIDS)患者并发的机会性感染中,真菌(包括念珠菌、酵母菌、隐球菌、曲菌、组织胞浆菌等)感染所占比例较高.现将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感染科收治确诊的3例AIDS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报告如下.

  • 两性霉素B及其新型制剂的合理应用

    作者:陈瑞玲;赵志刚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艾滋病患者的日渐增多,真菌感染问题日渐突出.然而,迄今对内脏真菌病有效,即治疗多数致命性全身真菌病的抗生素有效的是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AmB).AmB属多烯类抗真菌药,对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青霉菌等都有很强的抗菌活性.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成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尽管AmB有广谱和很强的抗真菌活性,但其不良反应严重,特别对肾脏的毒性大.为了减轻其不良反应的改进已取得较好的成效,相继有不同的脂质体制剂问世.这些新制剂具有与AmB传统剂型相当的临床疗效,但毒理学特性却不同,用法用量也不相同,这也是造成给药差错的重要原因之一.笔者就AmB及其各种新型制剂作一介绍,为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我国部分地区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赵蓓蕾;夏锡荣;印洁;张希龙;吴鄂生;施毅;童茂荣;孙圣华;桂希恩;赵中苏;阿依努尔;冯小燕

    目的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地方性真菌病.我国的部份地区自然条件适宜于组织胞浆菌生长与传播,但缺乏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我国部份地区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情况.方法 300例正常人和435例住院病人分别来源于湖南、江苏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前臂皮内注射酵母相组织胞浆菌素(HIS,美国ALK/Berkeley Biologicals Laboratories生产)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48-72?h观察结果,大红肿硬结直径≥5?mm为阳性.结果 138/735(18.8%)受试者HIS皮试阳性,阳性反应直径为5.0-45.0(9.1±4.3)?mm.湖南、江苏和新疆三地正常人组HIS皮试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8.9%,15.1%,和2.1%(P<0.05,P<0.01).病人组HIS总阳性率为25.5%,明显高于相应地区正常人组(P<0.01).肺结核病人[31.7%(78/246)]阳性率高于肺炎[17.7%(11/62)],肺癌[20.9%(9/4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7.3%(9/52)]和其他疾病[12.5%(4/32)] (P<0.01).PPD总阳性率为52.0%(292/562),阳性反应直径为5.0-50.0(13.7±4.9)?mm.两种抗原皮试均阳性者11.2%,均阴性者42.9%,HIS皮试阳性而PPD阴性者6.8%.结论我国部份地区存在组织胞浆菌感染的人群,并且有地域差异,东南部地区感染率高于西北部;肺部疾病病人感染率高于正常人,尤以肺结核病人为高.

  • 硫唑嘌呤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新型隐球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丁香园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复发和死亡的首要原因是感染。侵袭性真菌感染是一组疾病的统称,包括隐球菌、组织胞浆菌、曲霉菌和念珠菌感染。目前关于 SLE 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情况的报道和研究几乎没有,SLE 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也未明确。针对这一情况,JP Vinicki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比较分析 SLE 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组和未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组,从而确定 SLE 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组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在线发布在2013年7月的《狼疮》(Lupus)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新型隐球菌是常见的病原体,是这一研究队列死亡的主要因素,且硫唑嘌呤是感染发生发展的惟一风险因素。

  • 深部真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

    作者:王璞;罗永艾

    真菌病主要分为浅部真菌病和深部真菌病.深部真菌病大多数为条件致病真菌引起,如念珠菌、曲霉菌、毛霉菌和隐球菌等,少数由致病真菌引起,如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等.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和肿瘤放疗化疗的广泛应用,各种体内留置管、人工瓣膜等的大量使用,以及艾滋病(AIDS)的增多,深部真菌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并且已成为危重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 淋巴瘤合并组织胞浆菌感染1例

    作者:王为;徐爱蕾;刘畅;魏平

    病人,女,37岁,已婚,农民.3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伴多处浅表淋巴结肿大,无畏寒、发热,无气促、乏力,曾在衡阳、广州等地医院多次就诊,经CT检查及淋巴结活检诊断为"淋巴瘤",因经济原因,未接受正规治疗,在家间断自服中草药(具体药物不详),病情时好时坏.近1个月来,患者感上述症状明显加重,活动后气促,口腔疼痛,在当地医院予以抗感染、止痛、补液(具体药物不详)等处理,未见明显好转.查体:体温37.8℃,脉搏84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30/90 mmHg(1 mmHg=0.133kPa).意识清楚,营养不良,慢性面容.双侧腹股沟可扪及多个淋巴结,大小不等,质韧,无压痛及粘连,活动度可.

    关键词: 淋巴瘤 组织胞浆菌
  • 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董静波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更广谱的、更强效的抗菌素的应用 ,肿瘤、器官移植、免疫抑制剂应用等患者的显著增多, 以及AIDS在全球的流行,真菌感染成为日益严重的临床问题.支气管、肺真菌感染常见致病菌有白色念珠菌、曲菌、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环孢子菌、毛霉菌等.在免疫抑制宿主,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是困难的,预后也较差,目前的抗菌治疗仍未达到满意的疗效,研究者仍在不断探索更安全、更有效的抗真菌药物及其它治疗措施.

  • 泊沙康唑在健康志愿者肺组织中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研究

    作者:郭蓓宁

    泊沙康唑是一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对曲霉、隐球菌、念珠菌、组织胞浆菌及酵母等有效.美国已批准泊沙康唑的适应证包括:在应用免疫抑制剂患者中的侵袭性曲霉病和念珠菌病的预防性用药,及难治性口咽部念珠菌病的治疗,而将泊沙康唑用于肺部及其他弥漫性真菌病的治疗尚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作者以一项前瞻性、开放的临床试验进行了泊沙康唑在健康志愿者肺组织中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研究.

  • 艾滋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1例

    作者:王江蓉;沈银忠;郑毓芳;宋炜;卢洪洲

    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是由组织胞浆菌(hisloplasma capsulatum)引起的真菌病,主要流行于美洲(特别是北美大陆)、非洲及亚洲等地区,欧洲少见,过去我国对本病缺乏认识,多有误诊.近期该病发病呈上升趋势.

  • 酷似肺癌的肺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阮美娟;祝墡珠;王岫南;王建萍

    目的:探讨肺组织胞浆菌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发病前与接触家禽、鸽类密切相关,约半数病人无特殊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表现与肺肿瘤相似.病理组织中可见到组织胞浆菌,PSA染色阳性.本病经治疗后,预后良好.结论:肺组织胞浆菌病在我国屡有人群感染,其发病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应和肺癌鉴别.找到病原菌或病理活检的组织中发现该菌孢子及PAS染色阳性有确诊意义.本病应根据不同类型选择有效的抗真菌治疗或手术治疗.

  • 皮炎芽生菌致肺部感染一例

    作者:陈中举;何琼;王雄;汪玥;闫少珍;田磊;孙自镛

    患者女,17岁,定居于加拿大。2014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咯血,晨起痰中带血丝,无发热、胸痛及呼吸困难。胸部X 线片示左下肺结节影,口服阿奇霉素1周,无明显改善,服中药(具体不详)治疗1个月后上述症状好转。2014年12月再次出现咯血块,2015年1月开始咯鲜血,于2015年2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入院时患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左下肺可闻及少量湿啰音。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120次/min ,血压116/78 mmHg(1 mmHg =0.133 kPa)。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4.72×109/L ,超敏 C 反应蛋白22.3 mg/L ,降钙素原(PCT )0.08μg/L ,初步诊断为肺部感染。入院后经头孢哌酮舒巴坦、替考拉宁及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患者体温仍有波动,高达39.1℃。全院会诊后考虑患者定居于北美,根据胸部 CT 表现怀疑为组织胞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遂停用抗菌药物,口服伊曲康唑200 mg 1次/d 治疗。3月16日胸部 CT (图1)与2月28日胸部 CT (图2)比较,左肺下叶病灶有扩大趋势。3月24日在 CT 引导下行肺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炎性肉芽肿,巨噬细胞及多核浆细胞内可见圆形红染颗粒,疑似真菌孢子(图3)。肺组织进行真菌培养,3周后25℃条件下可见白色绒毛状丝状真菌生长,35℃条件下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灰白色、奶酪状(图4)。25℃培养物镜下可见透明、有隔的菌丝以及较短的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为单细胞,呈梨形或球形,箭头所示为分生孢子(图5)。35℃培养物镜下可见酵母细胞,球形、壁厚、单极出芽、存在宽大基底(图6)。根据其双相生长的特性及镜下形态特征,初步鉴定为芽生菌,后经 rDNA‐ITS 区分子生物学测序鉴定为皮炎芽生菌( Blastomyces dermatitidis)。伊曲康唑治疗3 d 后体温恢复正常,4月9日后无咯血,仅有阵发性咳嗽,咳少许黄白色黏痰。因芽生菌病与组织胞浆菌病治疗的首选药物均为伊曲康唑,出院后继 讨论 芽生菌病是由皮炎芽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皮炎芽生菌是一种双相真菌,多经呼吸道或皮肤感染,也可累及泌尿生殖道、骨骼及中枢神经系统。芽生菌病主要发生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近些年南非、津巴布韦、印度、以色列等陆续有报道[1‐2],我国也有个别病例报道[3‐4]。

  • 11例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患者骨髓象及临床表现分析

    作者:樊丽华;宋善俊

    组织胞浆菌病主要分布于世界上温带地区,我国不断有本病的报道.我们分析了我院自1991~2002年经骨髓细胞学诊断的11例播散性荚膜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的骨髓象及其临床表现.

  • 深部真菌感染外周血检查形态学特征

    作者:王丽英;王静波;郭翀;付荣明;何芳

    90年代以来,国内深部真菌病的发病率上升,以Histoplasma capsulatum(荚膜组织胞浆菌)和Penicilliun marneffei(马尔尼菲青霉)引起的为常见.临床化验在确诊该病的重要性已受到广泛的重视.临床化验根据所见真菌孢子的基本形态结合有关化学染色,能初步鉴别诊断组织胞浆菌病和马尔尼菲青霉病,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 我国部分地区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赵蓓蕾;施毅;印洁;吴鄂生;夏锡荣;孙圣华;桂希恩;赵中苏;阿依努尔;冯小燕

    目的: 组织胞浆菌病是一种地方性真菌病.我国的自然条件适宜于组织胞浆菌生长与传播,但缺乏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资料.本研究目的是调查我国组织胞浆菌感染的流行情况. 方法:300例正常人和435例住院患者分别来源于湖南、江苏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前臂皮内注射酵母相组织胞浆菌素(HIS,美国ALK/Berkeley Biologicals Laboratories生产)和人型-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48~72 h观察结果,大红肿硬结直径≥5 mm为阳性. 结果:18.8%(138/735)受试者HIS皮试阳性,阳性反应直径为5.0~45.0(9.1±4.3)mm.湖南、江苏和新疆三地正常人组HIS皮试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8.9%、15.1%和2.1%(P<0.05,P<0.01).患者组HIS总阳性率为25.5%,明显高于相应地区正常人组(P<0.01).肺结核患者阳性率为31.7%(78/246),高于肺炎17.7%(11/62)、肺癌20.9%(9/43)、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7.3%(9/52)和其他疾病12.5%(4/32)(P<0.01).PPD总阳性率为52.0%(292/562),阳性反应直径为5.0~50.0(13.7±4.9)mm.两种抗原皮试均阳性者11.2%,均阴性者42.9%,HIS皮试阳性而PPD阴性者6.8%. 结论:我国存在组织胞浆菌感染的人群,并且有地域差异,东南部地区感染率高于西北部;肺部疾病患者感染率高于正常人,尤以肺结核患者为高.

  • 何杰金病合并组织胞浆菌病1例报告

    作者:何学贤;谭可为;魏萍;罗敏

    1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已婚,农民.于2001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无结节样改变,伴全身浅表多个淋巴结肿大,大小不等,质韧,表面光滑,无压痛及粘连.经CT及淋巴结活检均诊断为"淋巴瘤",因经济原因,自行在家长期服中草药(具体用药不详),服药后多处淋巴结缩小,皮肤瘙痒较前缓解.此次入院前一月出现稍活动后气促、胸闷,伴咳嗽、少痰,偶有低热、四肢乏力、午夜盗汗、口腔溃疡,在当地医院给予抗炎等对症治疗后无缓解,于2004-08-17日拟"淋巴瘤"住入我院血液科.

  • 艾滋病合并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1例

    作者:李晓林;徐雅静

    播散性组织胞浆菌病是由组织胞浆菌引起的深部真菌病,以侵犯单核巨噬系统为主,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体重减轻,发热、贫血及白细胞减少等.由于已往我国发病较少,所以容易误诊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黑热病及结核病等.近来我国发病例数逐年增加[1~3],有必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我院2004年确诊1例艾滋病合并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在骨髓中的形态特点

    作者:李佩章;黄玲莎;陆一平;陈艳华

    目的 提高马尔尼菲青霉菌深部感染的早期诊断.方法 分析骨髓涂片中马尔尼菲青霉菌的菌体形态特点,并与组织胞浆菌的菌体形态对比.结果 骨髓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大小不一,有腊肠形细胞,单个或两个以上的核,组织胞浆菌大小较一致,单个核.结论 骨髓中菌体的形态检查对马尔尼菲青霉病的早期诊断起重要作用.

  • 中南邵阳、华东南京、西南成都组织胞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吴鄂生;孙翊道;赵蓓蕾;刘素球

    目的:组织胞浆菌是一种真菌,由家禽及鸟类传播,可引起人的深部真菌病.我们进行的流调工作,对掌握疾病流行情况、制定防治措施及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调查对象是健康人、住院的肺结核病人、住院的非结核性肺疾患病人.使用的方法是在前臂内侧皮内注射酵母相组织胞浆菌素(Histolyn-CYL).同时在另一前臂做PPD皮试(1∶1万).结果:中南邵阳地区健康人组织胞浆菌素皮试阳性率22.40%.肺结核病人阳性率31.60%.非结核病肺部疾病阳性率15.85%.华东南京地区健康人阳性率15.10%.肺结核病等阳性率17.74%.西南成都地区健康人阳性率21.77%.肺结核病人阳性率54.44%.结论:组织胞浆菌感染率很高,与人文地理条件密切相关,差异很大.因此制订防治措施也应有所不同,应结合当地具体情况.

  • 组织胞浆菌病2例报告

    作者:李雯;刀保细;番云华;葛世军

    例1 患者男性,29岁,农民.因反复咳嗽、发热、乏力10月余,双下肢浮肿1月于2003-06-19入院.患者10月前因"肾结石"在当地医院行体外震波碎石术,术后出现咳嗽、咳白色泡沫痰,伴发热、出汗、乏力、纳差、恶心、呕吐,经抗感染、止咳化痰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经多处医治仍发热不退,并渐消瘦,体重下降3.6kg.近1月来出现颜面和双下肢浮肿,而来我院就诊,以"发热、多脏器损伤原因待查"收住我科.患者有冶游史,2002年曾患"性病".

  • 肺组织胞浆菌病1例报告

    作者:方剑锋;胡晓华;李玉珠;林挺岩

    1 病例报道患者邓某,女,41岁,个体户.因发热、咳嗽伴左锁骨下淋巴结肿大20余天,于2000年4月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畏冷,体温多在37.0℃~39.6℃之间,咳嗽,咳白色粘痰,不易咳出,无午后低热、盗汗、咯血.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