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西医结合辅以心理治疗糜烂性胃炎45例疗效观察

    作者:郭恩华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辅以心理治疗糜烂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对45例糜烂性胃炎采取中西药结合辅以心理治疗的方法,在中药使用方面,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西药四联疗法:丽珠得乐冲剂,每次110mg,1日4次;甲硝唑片,每次0.2,1日3次(或用替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每次0.5,1日3次,对其过敏者用四环素代替;雷尼替丁胶囊,每次0.15,1日2次.4周为1疗程.共服2疗程;同时辅以心理健康指导,加强教育干预和健康知识指导,进行心理干预.结果:通过胃镜检查,上述症状大有好转,各种临床症状逐渐消失,胃黏膜病变消失为痊愈;患者的各种饮食情况、生活习惯等大有改观,临床上的胃黏膜病变有所改变为好转.结果本组45例中,痊愈36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结论:中西药结合辅以心理治疗糜烂性胃炎疗效显著,更加利于患者的身体恢复和心理愉悦.

  • 清浊安中汤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35例临床观察

    作者:王海瑞;孙路路;尤德明

    目的:观察清浊安中汤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予清浊安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予雷贝拉唑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者抗Hp治疗1周;2组均治疗4周 .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4%,对照组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清浊安中汤加减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疗效较好.

  • 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护理

    作者:尹红梅;姜洪霞;田华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糜烂性胃炎患者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10月至今,选择糜烂性胃炎的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用药相同,甲组37例加强护理,乙组37倒正常护理,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结果:甲组经健康教育,对疾病的了解、心理状态调整、饮食习惯和日常习惯都有很大提高,乙组变化不明显,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甲组患者总有效率达到59.5%,无效率为8.1%,乙组总有效率40.5%,无效率32.4%,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糜烂性胃炎患者徐了药物治疗外,应加强正确的护理干预.

  • 四君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志杰

    目的:观察四君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运用四君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48例口服奥美拉唑胶囊、甲硝唑、阿莫西林.两组4周为1个疗程,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7.1%(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9%,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四君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糜烂性胃炎标本兼顾,疗效显著.

  • 浅谈糜烂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作者:柳裔富

    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它常和消化性溃疡,浅表性或萎缩性胃炎等伴发,也可单独发生.本文就糜烂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法谈几点粗浅认识.

  • 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Hp阳性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

    作者:陈鸣宇;莫婉玲;梁健英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东莞市万江医院收治的60例Hp阳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三个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克拉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Hp根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Hp根除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有4例仍表现为Hp阳性,占13.3%;研究组患者无Hp阳性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6.7%和96.7%,后者显著高于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质子泵抑制剂三联治疗Hp阳性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优,但联合Hp根除治疗法,可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 康复新液联合兰索拉唑片治疗糜烂性胃炎疗效观察

    作者:戚薇薇;李舒丹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兰索拉唑片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107例糜烂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袁法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康复新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疗效,治疗前后胃镜积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7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胃镜积分与TNF-α、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胃镜积分与TNF-α、IL-6、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兰索拉唑片治疗糜烂性胃炎患者疗效显著,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IL-6、CRP水平相关,且较为安全可靠.

  • 胃炎患者的胃动力功能评价

    作者:刘圣蓉;李章勇;任超世;刘纯伦;方晓杰

    目的:研究糜烂性胃炎患者胃动力系统的复杂电过程和运动机理,包括它的节律、传导、胃排空过程以及影响它们的因素,提取和分析表达糜烂性胃炎的胃动力特征参数.方法:按照临床判断标准筛选30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信号检测设备和处理软件系统由重庆邮电大学研制.从体表提取的胃阻抗信号和胃电运用小波多分辨分析处理将胃阻抗信号从呼吸和血流信号中分离出来.用能谱和频谱分析方法,根据主能量和支配频率将信号分类.胃电信号和胃阻抗信号的频率、功率谱、动态谱、节律大小、正常胃电和胃阻抗节律的功率等参数由该系统提供.结果:患者的胃动力测量和评估的实验表明患者与正常人群的胃动力参数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一周后,患者主观症状还没有消除或者缓解,但是患者胃电功率和频率变异系数有显著性变化(P<0.05),来源于阻抗信号的胃动力参数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阻抗和同步胃电测量的综合应用可能提供一种无创的技术来研究和估计与胃肠生理学和病理学情况一致的胃动力状况.

  • 三九胃泰颗粒对实验性大鼠急性胃炎治疗前后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作者:张敏;车艺;李强;孔古娅;钟春华

    三九胃泰颗粒有消炎止痛、理气健胃功效,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本文通过建立实验性大鼠急性胃炎模型,对其治疗前后胃粘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研究,以在组织学上为急性胃炎的治疗提供实验左证;通过其对体外培养Hp的抑菌实验,以期对慢性胃炎的治疗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 急性胃黏膜病变与胃黏膜保护研究进展

    作者:钟娃;阚方巨;李庆明

    急性胃黏膜病变(acute gastric mucosal lesion,AGML)是指以胃黏膜糜烂和急性溃疡为特征,且常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疾病.过去曾名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出血性胃炎等,由某些药物和重症伤病应激状态下所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病变,包括由黏膜糜烂至坏死的病理变化,统称应激性溃疡.祖国医学属"胃脘痛"、"腹痛"、"吐血"、"呕血"、"便血"等范畴.

  • 胶囊内镜发现小肠间质瘤l例

    作者:蔡建群;白杨;万田谟;智发朝;姜泊

    一、病例摘要患者,男,72岁,因"间断排黑便1年余"于2010提12月3日入院.患者于2009年4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解黑便,无其他不适,在外院行胃镜检查提示"胃窦多发溃疡",经治疗后仍反复解黑便,再次行胃肠镜检查无异常,外院行胶囊内镜检查提"糜烂性胃炎,空肠糜烂",予治疗后仍有反复黑便.

  • 寄生虫感染合并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1例

    作者:杨永林;万志妮;马强

    患者,男,20岁,因反复上腹痛伴全身红斑丘疹9个月于2014年3月6日入院。患者于2013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胀痛,呈间歇性发作,伴腹泻,为黄褐色稀便,5~8次/d,伴有全身皮疹,瘙痒不适。无黑便、恶心、呕吐、发热。曾多次在外院就诊,胃镜示:糜烂性胃炎Ⅰ级。给予抑酸、保护胃黏膜、对症等治疗,上述症状有所好转,但病情反复。患者于发病前去过广东珠海进食海鲜,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否认寄生虫感染史。入院体格检查:可见全身皮肤散在的红斑及丘疹、部分破溃结痂,以下腹部及双小腿皮肤为著。剑突下轻压痛。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45×109· L-1,嗜酸性粒细胞计数4.8×109· L-1,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46.1%;查幽门螺杆菌( Hp)(+);免疫全项:免疫球蛋白IgG 571 mg/dL。 T细胞亚群:CD376.7%, CD435.9%, CD837%,NK 7.1%。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尿便常规、大便潜血、凝血机制、肝炎系列均阴性。先后4次查大便虫卵阴性。巨细胞病毒IgM、单纯疱疹病毒IgM、风疹病毒IgM、弓形虫IgM均为阴性。胸片、心电图、腹部彩超均无异常。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为2.3∶1。粒系增生,各阶段均可见。杆状核比例减小,少数细胞浆中颗粒增多、增粗,嗜酸细胞比例升高,占26.8%,形态正常。提示:嗜酸细胞增多。胃镜示:糜烂性胃炎Ⅰ级。病理示:(胃窦)黏膜组织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 十二指肠降段巨大憩室并溃疡出血1例

    作者:容海鹰;王华;黄开红

    患者,男,77岁.因排黑便、呕血4 d于2002年4月11日入院.入院前10 d,因双手关节肿痛,自服"解热止痛散"及中药后,出现上腹不适,继而排柏油样烂便3例,伴恶心、头晕、乏力、心悸等,无呕吐、腹痛、晕厥,当地医院拟"上消化道出血",查胃镜示:出血糜烂性胃炎.

  • 硫糖铝混悬液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治疗糜烂性胃炎临床观察

    作者:曾清;张志坚;梁秀霞

    目的 观察硫糖铝混悬液联合奥美拉唑肠溶片(洛赛克)治疗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经胃镜确诊为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均口服洛赛克,20 mg/次,2次/d;观察组联合硫糖铝混悬液口服,10 ml/次,3次/d,4周为一疗程.期间记录评估患者症状及体征情况,治疗结束复查胃镜及病理变化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结果均明显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硫糖铝混悬液联合洛赛克治疗糜烂性胃炎有良好的协同作同,安全有效.

  • 糜烂性胃炎患者不良行为习惯护理干预效果评价的临床研究总结

    作者:杨冰;陈团友;林巧玲

    目的 对糜烂性胃炎患者不良行为习惯实施护理干预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生活行为习惯调查问卷对糜烂性胃炎患者进行调查评分,得分越低不良行为习惯越多,反之越少.1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84例,进行护理措施干预,定期随访宣教干预效果.对照组80例,进行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结果 观察组生活行为习惯改变明显、显效率达91%,对照组显效率达4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χ2=1.2212,P〈O.01.结论 按照本研究设定的护理措施进行宣教干预,可提高临床治愈率.

  • 兰索拉唑肠溶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焦虑糜烂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苏星烽;周运东;廖新林

    目的 对兰索拉唑肠溶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焦虑糜烂性胃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伴有焦虑情绪的糜烂性胃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兰索拉唑肠溶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兰索拉唑肠溶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并且对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腹痛、腹胀、反酸、嗳气以及黏膜糜烂各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有所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同期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胃黏膜中PGE2和MDA含量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GE2均上升,而MDA则下降,并且观察组患者PGE2含量比对照组高,MDA则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HAMA、HAMD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焦虑情况均有所改善,并且观察组患者情绪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兰索拉唑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应用有助于改善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病情,并且可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十二指肠溃疡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影响

    作者:洪军波;汪安江;祝荫;吕农华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DU)对糜烂性胃炎患者胃黏膜肠化的影响。方法:纳入胃镜下表现为单纯糜烂性胃炎(EG)和糜烂性胃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EGDU)的患者,比较两者的临床表现、癌前病变的差异。结果:共纳入EG和EGDU连续患者7832和1224例,EGDU患者上腹痛、腹胀、反酸及上腹部烧灼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EG患者,P <0.05。 EGDU患者H. pylori感染率显著高于EG患者,92.9% vs.89.1%, P =0.000。EGDU发生肠化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EG,26.7% vs 46.7%,P =0.000。然而,2组间发生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EGDU发生肠化的患者比例显著低于EG,提示DU可能为肠化发生的保护因素。

  • 当胆汁反流到胃——胆汁反流性胃炎自述

    作者:张禹

    我的名字叫"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家族中的一员.和我同名异姓的兄弟很多,如急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疣状胃炎、出血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腐蚀性胃炎和化脓性胃炎等.

  • 咀嚼功能改变与糜烂性胃炎关系的临床观察

    作者:屠兆京;杨根妹

    目的:探讨咀嚼功能的变化与糜烂性胃炎的发生与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将患有糜烂性胃炎并伴有牙列缺失或后牙缺失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口腔义齿的修复;对照组仅作内科治疗.12周后观察结果.结果:实验组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恢复提高咀嚼功能对糜烂性胃炎的治疗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胃黏膜病变与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

    作者:老成康;苏惠娟;赵冬梅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胃黏膜病变及血清胃蛋白酶原(PG)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2例MHD患者纳入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62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清PGⅠ、PGⅡ和PGⅠ/PGⅡ水平;对观察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以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常见的胃黏膜病变为慢性糜烂性胃炎(35.48%)、胃十二指肠溃疡(32.26%)及慢性出血性胃炎(25.81%);观察组患者的PGⅠ和PGⅠ/PGⅡ比值均分别为(212.4±85.6)μg/L和(20.8±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6.3±43.2)μg/L和(11.4±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糜烂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出血性胃炎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见胃黏膜病变,且患者常伴有PGⅠ和PGⅠ/PGⅡ比值的增高.

274 条记录 11/14 页 « 12...6789101112131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