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评析

    作者:梁红兵

    目的 评析在老年胃肠恶性肿瘤疾病治疗中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96例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奥沙利铂治疗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法.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较对照组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老年胃肠恶性肿瘤疾病治疗中应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方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 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杨鲤光;孙钦立;刘乃青;黄建国

    目的 对胃肠恶性肿瘤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跟踪研究,分析老年患者在手术恢复阶段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调查2013年1-12月入院治疗的胃肠恶性肿瘤老年患者75例,对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进行跟踪,分析发生感染的原因和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结果 75例胃肠恶性肿瘤老年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16例,感染率21.3%;肺部感染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2:1,男性10例 、女性6例;由于肺部感染导致患者死亡10例,病死率13.3%;卧床时间 、留置置管时间 、气管插管时间等是胃肠恶性肿瘤术后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感染部位以肺部为主,病死率高,对患者的危害性大,针对产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患者的术后恢复阶段加强预防,提高患者肺部感染的治愈率.

  • 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监测与分析

    作者:王向群;张庆;陈金敏;罗俊华

    目的 分析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源菌及药敏分析.方法 选择2003年6月-2011年6月医院收治的223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98例,女125例,年龄25~78岁,平均(44.5±5.2)岁,回顾性分析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结果 223例患者手术后病原学检测有45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0.2%;共检出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0株,占28.2%,主要为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18.3%、9.9%,革兰阴性菌51株,占71.8%,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3.9%、16.9%、15.5%、8.5%、7.0%;切口感染的病原菌中对常用的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和喹喏酮类较敏感,敏感率高的是万古霉素,为10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为敏感,敏感率为100.0%.结论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主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上切口感染较轻时,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若切口感染呈中重度,则可选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严重感染时可选用亚胺培南.

  • 长托宁用于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麻醉前准备的临床观察

    作者:黄贤君;吴恺明;肖亮灿;牛丽君;邬艳

    目的 探讨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长托宁(盐酸戊乙奎醚)用于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麻醉前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4月~2009年6月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63例,其中胃癌21例,结肠癌42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1例,胃癌7例,结肠癌14例,胃癌:结肠癌=1:2):对照组(I组),不应用术前药;阿托品组(Ⅱ组)和长托宁组(Ⅲ组).Ⅱ组和Ⅲ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分钟肌肉注射阿托品0.01 mg/kg或长托宁0.01 mg/k,记录用药气管捅管后5分钟、1小时、2小时至术毕拔管时气道分泌物量、心率和血压.结果 各监测时段,Ⅱ组患者的心率明显高于Ⅲ组和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前至气管捅管后2小时,Ⅱ组和Ⅲ组患者的气道分泌物明显少于I组(P<0.05).术毕拔管时,Ⅱ组患者的气道分泌物则多于Ⅲ组(P<0.05).结论 选择性新型M-受体拮抗剂长托宁能有效控制麻醉患者的气道分泌物,且不引起心率增快,作为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麻醉前用药临床效果优于阿托品.

  • 神经受侵程度对胃肠恶性肿瘤结局的影响:一项基于临床病理分析的回顾性研究

    作者:袁玉杰(摘);张信华(校)

    背景和目的目前,神经受累(或受侵,Neural invasion, NI)已被认为是头颈部肿瘤和前列腺肿瘤的重要转移方式。但在胃肠道恶性肿瘤(Gastrointestinal Malignancies,GIMs)的病理研究中,NI的病理特点尚未形成较全面的认识,其报告标准也未统一。NI对GIMs远期结局的影响暂未明确。本研究通过调查NI在GIMs患者人群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揭示NI对预后的影响。国际抗癌协会(UICC)近将NI作为一个新的评价参数加入到现有的TNM分期之中。然而,目前只有少数研究纳入该指标,文献报道结直肠癌中NI的患病率在6~26%,胃癌和胰腺癌的范围则相对较大,分别为2%~76%和45%~98%。其在GIMs预后评价中的具体作用沿不明确。材料与方法该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50例1987年~2009年确诊为GIMs[包括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EG)-I~III型、食管鳞癌(SCC)、胃癌(GC)、结肠癌(CC)、直肠癌(RC)、胆管结肠癌(CCC)、肝细胞癌(HCC)及胰腺癌(PC)]的术后组织切片。从中大约切取约16000张玻片进行HE染色并评价NI的患病率及严重度(未受累-0分,累及神经外膜-1分,神经鞘膜-2分,神经内膜-3分)。研究还评价了NI严重度与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相关性(Kaplan-Meier分析)。结果本研究中,NI在GIMs中的患病率分别为:AEG-I~III型分别为36%、36%和65%,SCC/37%,GC/38%,CC/28%,RC/34%,CCC/58%,HCC/6%,PC/100%。 NI 严重度评分在 PC 中高,平均为(24.9±1.9),在AEG-I型低,为(0.8±0.3)。纳入年龄、性别、TNM分期、病理分化级别等参数进入多变量分析得出NI的患病率与AEG-II/III、GC和RC较差的生存率显著相关。然而,NI的严重度仅与AEG-II/III和PC的不良预后相关。结论 NI的患病率和严重度在各种胃肠恶性肿瘤中不尽相同。记录NI的严重度比单纯评估有无神经受侵更能准确地反映AEG-II/III型和PC患者的远期预后。 NI显然不是GIMs各型肿瘤的共性指标,但是可以考虑将其作为一种分层指标指导GIMs患者的个体化治疗。

  •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蒋徐维;郝余庆;朱锋

    目的 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5月间上海市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0例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客观有效率为7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可明显提高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腹水患者客观有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利于减轻患者生理与心理痛苦,提高治疗依从性,延长生存时间.

  • 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应用

    作者:郝永钟;刘红;殷容暖;解传仁

    目的 评价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总结18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治疗的经验.结果 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共186例.其中营养支持治疗102例胃癌、小肠恶性肿瘤23例、61例大肠癌病人.术后切口均Ⅰ~Ⅱ期愈合,无吻合口瘘发生和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有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减少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不同评分方法对胃肠恶性肿瘤病人手术风险评估的价值

    作者:刘文明;严想元

    目的:比较APACHE APACHE Ⅱ 评分与POSSUM评分对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手术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100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术前1d、术后1d分别用APACHE APACHE Ⅱ 评分系统与POSSUM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估,统计患者术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计算两种不同评分方法O/E值.结果:术前1d、术后1d APACHE APACHE Ⅱ 评分与POSSUM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评分与POSSUM评分之间呈正相关;APACHE APACHE Ⅱ 评分对并发症、死亡发生预测O/E值分别为1.11、0.43,POSSUM评分对并发症、死亡发生预测O/E值分别为0.94、0.72.结论:POSSUM评分相对APACHE APACHE Ⅱ 评分,在胃肠恶性肿瘤患者手术风险(并发症及死亡率)评估上更有优势.

  • 医院-社区-家庭营养管理结合早期运动护理对胃肠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营养状况与预后的影响

    作者:林鸿珍;陈宁;柯清仙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HCH)营养管理结合早期运动护理对胃肠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肠恶性肿瘤手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HCH营养管理结合早期运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HCH营养管理结合早期运动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其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 围手术期胃肠癌患者持续腹腔热灌注化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建立;孟建彬;马金海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持续腹腔热灌注(CHIPC)治疗胃肠道癌患者的安全性、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肿瘤侵及浆膜的III期胃肠道癌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术中、术后CHIPC组(观察组)30例,常规化疗组(对照组)26例.观察组用热化疗机将化疗液(5-FU 1000 mg/m2+DDP 60 mg/m2+生理盐水3000 ml)于术中1次及术后3次腹腔热灌注化疗,之后应用FOLFOX4方案化疗;对照组仅应用FOLFOX4方案行化疗.观察免疫细胞改变及并发症、耐受情况;随访3年,比较2组转移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均有低热,心率加快;治疗结束后WBC、PLT、CD+3、CD+4、CD+8、CD+4/ CD+8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下降(P<0.05),肝肾功能检查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3年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手术期腹腔热灌注化疗疗效好,并可多次进行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可有效降低术后转移率,延长无病生存期,是胃肠癌术后早期进行干预的有效治疗方法.

  •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

    作者:尤玮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肠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老年胃肠恶性肿瘤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予以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方案,3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84%,高于对照组的73.47%(P<0.05).两组患者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老年胃肠恶性肿瘤安全有效.

  • 胃肠恶性肿瘤的超声显像特征

    作者:游节委;黄兆仙;董应兰;阮玲

    目的 探讨胃肠恶性肿瘤的声像学特征.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对6例胃癌和8例结肠癌和直肠癌患者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 6例胃癌声像图显示多为胃壁不规则增厚且胃壁结构破坏;8例结、直肠癌表现为"假肾征"改变.结论 胃肠恶性肿瘤在超声图像上有特征性改变,其改变可作为诊断依据.

  • 长托宁用于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麻醉前准备的临床观察

    作者:荀海妍

    目的:对长托宁用于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麻醉前准备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50例在我院进行胃肠恶性肿瘤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前进行阿托品注射用药,观察组患者手术前进行长托宁注射用药,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用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诱导前、气管插管后5分钟、1小时、2小时的气道分泌物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手术完成后拔管时的气道分泌物量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前对照组患者心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5分钟、1小时、2小时以及手术完成后拔管时患者的心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段血压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恶性肿瘤患者行根治术麻醉前应用长托宁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 无瘤操作技术在胃肠恶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张贵年;黄顺荣

    胃肠恶性肿瘤根治术除了遵循一般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外,另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无瘤技术".这一概念早于1954年由Cole等提出,是指在恶性肿瘤的手术操作中为减少或防止癌细胞的脱落、种植和播散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目的一是防止癌细胞沿血道、淋巴道扩散,二是防止癌细胞种植.大量的研究证实严格的无瘤技术,可以大程度地减少或防止癌细胞的医源性播散,对于保证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1-2].

  • 对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作者:刘蔚枫

    目的:分析对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52例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全程护理将其分为A组(25例)和B组(27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在进行常规治护的基础上,对B组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经治护肛门排气恢复的时间、腹胀腹痛缓解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对护理的满意率、遵从医嘱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治护的有效率.结果:B组患者肛门排气恢复的时间、腹胀腹痛缓解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遵从医嘱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治护的有效率均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肠恶性肿瘤合并肠梗阻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和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其预后.

  • 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引起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策略

    作者:吕召莉;丛志军;单晓慧;张春艳

    目的:探究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导管后发生并发症的原因与护理策略。方法:研究72例胃肠恶性肿瘤患者置入PICC之后发生的相关并发症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结果:在72例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中,有7例出现了导管相关的并发症,采取及时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预防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发病患者的不适及疼痛感觉,缓解症状,提升护理质量。结论:对置入PICC导管的胃肠恶性肿瘤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预防、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取得更好地护理效果,相关的护理措施应该在临床护理中积极推广。

  • 无瘤技术在胃肠恶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雷军

    目的:探究在胃肠恶性肿瘤手术中采用无瘤技术的应用优势,总结无瘤技术的手术要点.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胃肠恶性肿瘤的患者中,选取9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采用无瘤技术配合.3个月后回访,观察患者有无局部肿瘤转移并总结手术要点.结果:9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手术顺利,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术后对患者通过电话随访、复查、家访等方式跟踪12个月,并进行统计,结果发现,有9例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复发或转移的发生率为9.78%.结论:在胃肠恶性肿瘤手术中采用无瘤技术,明显降低了患者病灶复发或转移的发生率,但手术医生在应用该技术时应注意严格按照手术操作流程操作,避免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造成局部转移.

  • 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分析

    作者:姜瑾;从世红;王海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由胃肠道间叶组织中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发生的一种肿瘤,是一种独立的消化道非上皮性肿瘤,临床上非常少见,仅占胃肠恶性肿瘤的0.8%.术前误诊率较高.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例胃肠道间质瘤报道如下,探讨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期诊治水平,减少误诊.

  • 结直肠间质瘤20例临床分析

    作者:田洪裕;徐加鹤;林建江;张宏志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胃肠道黏膜下肿瘤,临床上少见,仅占胃肠恶性肿瘤的0.8%,而发生在结直肠者更为罕见.本院自1997年至2002年共收治20例结直肠间质瘤,现报道如下.

  • 胃肠恶性肿瘤P53血清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联检的意义

    作者:施展;孙浩明;沈江帆

    P53抑癌基因是至今发现的与人类肿瘤相关性高的一个基因,此基因突变是人类肿瘤常发生的基因改变,约有50%的发生率[1].我们通过对1999年1月~2000年3月4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进行P53蛋白的血清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联合检测,以探讨其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