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揭盖式”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作者:刘健;彭小龙;周初松

    目的 介绍以改良“揭盖式”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并探讨其疗效.方法 自2004年1月~2009年7月对16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采用改良“揭盖式”椎管后壁扩大切除法.结果 术后下肢有轻松感,12例症状立即缓解,4例术后逐渐缓解,无症状加重者;2例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痊愈;2例有相应神经节段的神经刺激症状,1~2个月后缓解,其余无并发症发生.术后4周,2例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术后4周JOA评分为(2.368±0.762)分.和术前(1.284±0.81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为(3.178±0.615)分,和术前(1.325±0.528)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恢复率平均85.7%.术后疗效:优12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87.5%.术后16例获得随访0.5~5年,平均26.5个月.末次随访时括约肌功能恢复,下肢运动功能JOA评分为(3.358±0.824)分.结论 改良“揭盖式”椎管后壁扩大切除术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安全、有效术式.

  • 黄韧带骨化压迫致神经根症状一例

    作者:张艳玲;韩小博

    导致胸神经根病的原因主要有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关节强直、肿瘤、囊肿、椎体骨折等[1].笔者于2012-05收治1例胸椎黄韧带骨化压迫致神经根症状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后通过手术干预症状缓解.1 病例报告患者,男,64岁,主诉1年前出现背部疼痛并放射到左腹部,坐或站时症状加重,仰卧位时症状稍缓解.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治疗

    作者:万年宇

    目的:为提高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疗效,避免手术并发症.方法:对我院17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病例进行了总结.结果:椎板减压是有效的治疗方法.讨论:对严重增厚及骨化的黄韧带先磨薄,从正常间隙进入,沿硬膜两侧切除椎板是安全的方法;对于与硬膜骨化一起者,应磨薄、孤立、漂浮.

  • 扩大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

    作者:赵宇;王以朋;邱贵兴;胡建华;沈建雄;常晓;李想;李晔;姜宇

    目的 探讨后路扩大全椎板切除减压并内固定术治疗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horacic spinal stenosis,OLF-TSS)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4月至2010年2月,采用后路扩大全椎板切除减压并内固定术治疗OLF-TSS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40~69岁,平均53岁;病程为40天~3年,平均10.4个月;病变节段为1~3个,平均1.75个.其中1例合并胸椎问盘突出.根据JOA评分标准,术前评分为2~10分,平均(6.75±2.73)分.结果 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8个月,平均4.7个月.术中1例发生硬膜破裂,经修补愈合良好.术后3例出现神经功能下降,术前与术后2周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的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 后路扩大全椎板切除减压并内固定术治疗OLF-TSS安全而有效.

  • 双开门式全椎板切除法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

    作者:张滨;吕松岑;荣杰生

    目的:介绍双开门式全椎板切除法治疗黄韧带骨化症的手术方法并探讨其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6年7月,对3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采用后路双开门式全椎板切除法完成椎管减压手术治疗,男19例,女15例,年龄42~73岁;单节段5例,双节段10例,3节段9例,4节段7例,5节段2例,6节段1例.术后根据JOA括约肌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率评估疗效.结果:3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9例患者症状立即缓解,5例2~14d后逐渐缓解,无症状加重者;2例发生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痊愈;其余32例无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11例括约肌功能障碍者JOA评分为2.45±0.69分.和术前(1.09±0.83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下肢运动功能JOA评分为3.26±0.86分,和术前(1.41±0.74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动功能恢复率85.3%,疗效优良率91.2%.25例获得7个月~4年(平均23.6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下肢运动功能JOA评分为3.30±0.67分.结论:双开门式全椎板切除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适用于需要全椎板减压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CT分型及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魏运栋;吴占勇;王少锋;彭祥平;孔建军;郁来报;郝占元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CT分型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48例102个节段,根据CT表现分为3型,单侧型18个节段,双侧型45个节段,两侧融合型39个节段.单侧型将椎板、关节突内侧和未骨化处磨薄,再把骨化物对侧和头尾侧充分减压使其孤立,用枪状咬钳将关节突内侧磨薄处咬开使其游离,齿镊夹住骨块轻提起由中间向外侧剥离摘除骨块;双侧型将椎板、关节突内侧和未骨化处磨薄,先将骨化物头尾侧充分减压,将中间未骨化黄韧带咬除分隔,使两侧骨化物孤立,再按单侧型手术方法逐块处理;两侧融合型将椎板、关节突内侧和未骨化处磨薄,先将骨化物头尾侧充分减压,从对侧关节突内侧磨薄处咬开使骨化物孤立,再将术侧关节突内侧磨薄处咬开使骨化物游离,齿镊夹住骨块轻提起由对侧向术者侧剥离摘除骨块.术前术后采用改良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评价运动功能.结果:全部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8h,出血量平均290ml.术后无症状加重病例,1例出现脑脊液漏,经保守治疗后痊愈.40例患者随访5~62个月,平均28个月,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术前1.8±1.1分,末次随访时为3.7±0.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疗效按JOA评分改善率优3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5%.结论:对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CT分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后路椎间盘手术系统治疗军人腰椎黄韧带骨化症13例

    作者:王艳辉;孙明举;高赛明

    黄韧带是连于相邻两椎体弓板之间的节段性结缔组织,在积累外力和退变基础上容易发生骨化,进而引发马尾神经或脊神经损害.2005年5月-2011年6月,我们采用腰椎后路椎间盘手术系统(MED)治疗军人腰椎黄韧带骨化症13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围术期护理体会

    作者:严晓云;李玉伟;龙静

    目的 总结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围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选择行全椎板切除、黄韧带骨化块切除脊髓减压的黄韧带骨化症患者31例,给予围术期康复护理,随访12~36个月.结果 27例患者术后症状立即缓解;3例术后7~14 d胸部束带感、双下肢胀痛等症状逐渐消失,2~6周双下肢麻木、沉重感消失,肌张力恢复正常,并恢复工作;神经症状无继续发展,双下肢麻木僵硬感无明显变化1例.3例发生脑脊液漏,经降颅压治疗、体位护理、局部加压及全身支持治疗后愈合,1例患者出现肺炎发热,经雾化排痰、翻身叩背护理后治愈.术后JO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由术前的(1.22±0.96)分提高到(3.76±0.68)分,括约肌功能评分由术前的(1.97±0.52)分提高到(2.68±0.46)分.结论 针对性术前心理指导,可使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尽快接受手术治疗,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改善呼吸功能,术后严密观察双下肢的肌力、感觉变化,做好体位及康复训练,同时做好脑脊液漏、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的预防护理,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

  • 黄韧带骨化症1例报告

    作者:尹真宝;水青云

    1病例介绍患者,女,45岁,于8月前感双下肢麻木,伴双臀区疼痛,且症状逐渐加重.曾在某医院做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做腰椎牵引治疗2周无好转.来我院门诊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收住院.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与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联

    作者:赵伟光;刘振武;刘利;谢延平;江丽强;林欣

    背景:骨形态发生蛋白4基因与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相关性研究目前较少.目的:测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7563和rs2855532与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关联.方法: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各40例,收集受试者的周围静脉血提取DNA,PCR法进行目的片段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单核酸多态性位点rs17563和rs2855532的扩增并测序.结果与结论:黄韧带骨化症组中rs17563和rs2855532位点带"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证实,骨形态发生蛋白4上的2个单核酸多态性位点rs17563和rs2855532等位基因型突变与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发生有关.

  • 骨桥蛋白及其受体在黄韧带骨化症黄韧带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许政;周盛源;李学斌;刘晓东;陈雄生;王智清

    背景:黄韧带骨化症的机制尚不明确,骨桥蛋白可能是其骨化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目的:观察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整合素β3在人黄韧带细胞及人骨化黄韧带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胸/腰椎后路减压术中取人骨化节段黄韧带组织和非黄韧带骨化黄韧带组织各8例,均来自成人,两组组织进行体外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分别行骨桥蛋白、CD44、整合素β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结果,提取总RNA行半定量PCR检测。结果与结论: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黄韧带组织组中骨化节段黄韧带细胞骨桥蛋白、CD44、整合素β3表达强度均大于非黄韧带骨化组(P <0.01)。PCR检测结果显示,黄韧带组织组中骨化节段黄韧带细胞骨桥蛋白、CD44、整合素β3 mRNA表达强度明显强于非黄韧带骨化组(P<0.05)。结果表明,黄韧带骨化时黄韧带细胞中骨桥蛋白及其受体CD44、整合素β3基因表达均升高。

  • 颈椎黄韧带骨化症31例诊治体会

    作者:兰树华;邢鑫;魏尧森;王济伟鞍;季卫平;周健

    0 引言 黄韧带骨化(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好发于下胸椎 [1],发生于颈段相对较少.颈椎黄韧带骨化多合并有后纵韧带骨化和 /或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等,会导致颈椎管狭窄等,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其临床表现多样化,早期诊断困难.

  • 黄韧带骨化致单纯神经根症状1例

    作者:张艳玲;韩小博

    病人,男,67岁.8个月前开始出现严重的背部疼痛并放射到右腹部,坐或站立时症状加重,仰卧位时症状可稍缓解.既往有糖尿病史5年,一直通过药物控制血糖,无外伤史.专科查体:右侧腹部T9~10水平浅感觉减退.肌电图检查下肢无异常.腱反射正常.辅助检查:胸椎平片示T3~11椎体和间盘轻度退行性改变.核磁共振T2加权像提示:T9~10黄韧带增厚.CT脊髓造影示:右侧T9 ~ 10和两侧T10~11水平黄韧带骨化.脊髓压迫显示不清,考虑右侧T9神经根在T9-10水平被压迫.

  • 脊椎黄韧带骨化症二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社卿;王中魁;王锋;郑惠民

    黄韧带骨化症(ossified yellow ligament,OYL)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但不少患者因肢体麻木、走路不稳等神经症状首先就诊于神经内科.一些神经内科医师由于专业的局限性,对此病缺乏应有的了解,导致误诊、误治.现报道我科近诊断的2例OYL患者,结合国外相关文献,就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进行讨论.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黄韧带骨化症3例报告

    作者:陆鸣;刘山虎

    我院骨科在1996~1999年收治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合并侧隐窝黄韧带骨化症3例,现报告如下.

  •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外科治疗选择及并发症分析(附54例报告)

    作者:唐先业;袁文;贾连顺;史建刚;刘刚;康健;侯洋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发病特点与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如何减少或避免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54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科治疗,分析其发病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与类型,观察各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均超过17个月.术后6个月JOA改善率均<50%,1年内<70%,2年内各治疗组效果均达到优或良.结论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一旦确诊应积极手术治疗,根据临床和影像学特点选择手术方式.术后6个月内恢复快,术后2年恢复佳,各种术式均建议使用内固定.

  • 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与治疗11例报告

    作者:王乾坤;张桂莲

    随着CT、MRI影像扫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对黄韧带骨化症有所认识.容易与腰椎管狭窄症相混淆,因此常被误诊.1995年6月~1999年6月,我院收治11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报告如下:

  • 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预后因素

    作者:李乐鹏;李高磊;崔艳萍;娄朝晖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采用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2012年1月~2015年10月经手术治疗且完整随访的51例胸椎OLF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如性别、年龄、病程、术前及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椎管面积残余率、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术前是否存在二便功能障碍、术后是否存在脑脊液漏等因素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根据术后JOA评分改善率分为优良组(JOA改善率≥25%,38例)和不良组(JOA改善率<25%,13例),术后恢复优良率74.51%.两组间年龄、术前JOA评分及病程等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P=0.004)、椎管面积残余率(P=0.009)及术前存在二便功能障碍(P=0.002)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病变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OR=6.202)、椎管面积残余率(OR=13.286)及术前存在二便功能障碍(OR=25.905)与预后影响关系密切.[结论]后路椎板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OLF效果良好,患者术前存在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椎管面积残余率≤80%、二便功能障碍提示预后不良.

  • 局麻下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作者:桑卫华;赵晔;孙洪江;程才;李书奎;李维彬

    [目的]探讨局麻下行胸椎后路手术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 2014年10月于本科室因胸椎管狭窄症接受局麻下胸椎后路手术患者共15例为研究对象,男9例,女6例;年龄36~ 74岁,平均57.6岁;病程l~36个月,平均13.9个月;单节段9例、双节段5例、三节段1例.[结果]手术时间2~3,5 h,平均2.8h;术中出血量200 ~ 600 ml,平均350 ml;15例患者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25.1个月;Epstein疗效:优4例、良8例、改善3例、差0例,优良率为80%.术后JOA评分(8.60±1.12),与术前JOA评分(4.73±1.28),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2.56;P<0.01).JOA术后恢复率平均为63.57%.所有患者术后无1例出现神经功能恶化,2例出现脑脊液漏.[结论]局麻下行胸椎后路减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效果满意,掌握手术技巧可减少并发症.

  • 黄韧带骨化症型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作者:张海波;王义生

    [目的]探讨黄韧带骨化症型胸椎管狭窄症(OLF-TSS)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10月~2007年2月采用整块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治疗38例OLF-TSS患者.其中男25例,女13例;年龄29~71岁,平均48岁.病变位于T10~L13个椎间盘水平31例(占81.6%).平均病程10个月.5.3%合并胸椎间盘突出.[结果]3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1~8年,平均3年6个月.4例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3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均经以俯卧位为主的综合保守治疗后痊愈.按照王自立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25例,良11例,无改变2例,优良率94.7%.未出现定位错误和神经功能恶化者.[结论]OLF-TSS临床表现复杂,常见症状包括下肢麻木无力、腰背痛、间歇性跛行、束带感和括约肌功能障碍.症状和体征结合X线、MRI及CT检查是确诊的有效手段.采用整块半关节突全椎板切除术进行胸椎管后壁减压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减少失误和并发症的对策是确定责任节段和规范手术操作.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