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MLH-1和hMSH-2蛋白在新疆汉族散发性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于静;赵峰;梁丽萍;石雪迎

    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hMLH-1和hMSH-2蛋白在新疆汉族散发性大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SCC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5例汉族SCC组织和6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normal colorectal mucosa,NCM)中hMLH-1和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MLH-1和hMSH-2在NCM中均表达.hMLH-1蛋白在SCC组织中缺失率为(31.6%)与NCM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MSH-2蛋白在SCC组织中缺失率(18.9%)与NCM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MLH-1在右半结肠癌中缺失率高于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P=0.006),在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中缺失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14); hMSH-2蛋白在右半结肠癌中缺失率高于左半结肠癌和直肠癌(P=0.002),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中缺失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腺癌(P=0.008).在SCC组织中,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r=0.224,P<0.05).结论:hMLH-1和hMSH-2蛋白在新疆地区汉族散发性大肠癌中有一定比例的缺失,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和发生部位密切相关,hMLH-1和hMSH-2蛋白联合检测可能为判断散发性直肠癌恶性程度和临床预测提供重要参考.

  • β-Catenin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异常表达和基因突变

    作者:覃业军;周晓燕;施达仁

    目的: 观察β-Catenin蛋白在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中胞质胞核异常表达特征和基因突变发生率, 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90例SCRC与22例散发性结直肠腺瘤标本的β-Ca t enin蛋白在胞质胞核中的异常表达. 以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检测上述标本中β-Catenin基因突变.结果: 正常结直肠黏膜中β-Catenin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膜上,未见胞质胞核中的异常表达. SCRC中β-Catenin蛋白在胞质与胞核的异常表达率显著高于散发性腺瘤中的异常表达率(88.9% vs 59.1%, 41.1% vs 18.2%, P <0.05).SCRC的β-Catenin异常胞质表达率与肿瘤生长方式, 分化程度相关(P <0.05);胞核异常表达率在溃疡型生长高于在隆起型生长(50.0%vs 26.5%, P <0.05). 胞核异常表达往往出现在肿瘤的浸润前沿. 90例SCRC中仅发现1例β-Catenin基因突变;22例散发性结直肠腺瘤中未检测出突变.结论: β-Catenin蛋白胞质胞核异常表达可能在SCR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在SCRC中β-Catenin基因突变可能不是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的主要原因.

  • 散发性结直肠癌中hMSH2与PTE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宋伟庆;范占彬;王烨;袁虎方;杨彦林;王利伟;韩彩丽

    目的:研究错配修复蛋白hMSH2与PTEN在散发性结直肠癌的表达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两步法对42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应近端癌旁组织(距癌组织3 cm)和远端癌旁组织(距癌组织>10 cm)及15例正常结直肠组织进行hMSH2与PTEN蛋白袁达检测.同时Western blot法检测42例散发性结直肠癌、相应远端对照组织hMSH2与PTEN蛋白表达.分析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病机制及hMSH2与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与PTEN蛋白失表达率(阴性率)均低于正常结直肠组织及近端癌旁组织、远端癌旁组织(X2hMSH2=7.967,X2PTEN=11.67,均P<0.05).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s=0.727,P<0.05),与Dukes分期、侵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均呈负相关(rs=-0.727,-0.718,-0.718,-0.535,均P<0.05).hMSH2蛋白表达与上述临床病理特征未见明显相关.hMSH2与PTEN蛋白表达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呈正相关(rs=0.679,P<0.05).与远端对照组织相比42例胃癌组织中hMSH2蛋白低表达率为59.52%(25/42),PTEN低表达率为45.24%(19/42).结论:PTEN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在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错配修复蛋白hMSH2表达缺失伴有PTEN蛋白表达下调.

  • 错配修复蛋白 hMLH1、hMSH2和 hMSH6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于鹏飞;费翔;魏学明;李明;顾晋;顾国利

    目的探讨三种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和hMSH6在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空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自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SCRC患者29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患者肿瘤组织中hMLH1、hMSH2、hMSH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其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0例SCRC患者的肿瘤组织中hMLH1蛋白表达缺失率13.4%(39/290),hMSH2表达缺失率12.1%(35/290), hMSH6表达缺失率29.0%(84/290); hMLH1/hMSH2共同缺失率3.8%(11/290), hMLH1/hMSH6共同缺失率10.0%(29/290),hMSH2/hMSH6共同缺失率7.2%(21/290)、hMLH1/hMSH2/hMSH6共同缺失率3.4%(10/290)。 hMSH1蛋白在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黏液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腺癌(P<0.01); hMSH2蛋白在直径≤5 cm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直径>5 cm的肿瘤组织(P<0.01);hMSH6蛋白在女性组中的表达率显著低于男性组(P<0.01),在直径≤5 cm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直径>5 cm的肿瘤组织(P<0.05),有脉管内癌栓组的表达率高于无脉管内癌栓组(P<0.05),且在淋巴结转移多的组织中表达率高于淋巴结低转移者(P<0.01)。 hMLH1与hMSH2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而hMSH6与hMLH1、hMSH2的表达均呈明显相关性。结论在SCRC中,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hMSH6的表达缺失并不少见,且其表达缺失与SCR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也明显不同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因此,当hMLH1、hMSH2、hMSH6作为对SCRC患者行肿瘤恶性度评定或制定个体化的化疗方案和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时,其标准也不同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

  • 从结直肠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的基因印迹缺失研究得到的启示

    作者:赵荣华;罗成华

    结直肠癌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据统计,2007年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4位[1].尽管几十年来,结直肠癌的诊治和预防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它的十年生存率仍较低,预后不理想.2007年,在美国由结直肠癌导致的病死人数在所有肿瘤中占第2位.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由特定的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只占所有大肠癌的5%~10%.对于大多数散发性结直肠癌而言,尽管与其发生发展有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已经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但主导肿瘤发生发展的确切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未能阐明.

  • 作者:

    关键词:
  • 作者:

    关键词:
  • MSI及其相关调控蛋白对治疗Ⅱ~Ⅲ期散发性结直肠癌疗效及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琦;俞一峰

    目的 探讨微卫星不稳定(MSI)及其相关调控蛋白对Ⅱ~Ⅲ期散发性结直肠癌预后和治疗的影响.方法 138例手术治疗的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进行MSI及其相关调控蛋白的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及其他因素共同决定治疗方案,根据MSI及其调控蛋白检测结果将其分成微卫星高不稳定性状态(MSI-H)和微卫星低不稳定性状态(MSI-L)、微卫星稳定状态(MSS).比较138例患者基因检测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MSI-H肿瘤的影响因素以及MSI与术后化疗的关系.结果 MSI-H肿瘤在性别、年龄、肿瘤分期、组织学分型、癌胚抗原(CEA)升高与否、肿瘤部位、淋巴结是否转移、神经侵犯与否、脉管侵犯与否、有无癌结节同MSI-L和MSS肿瘤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MSI-H化疗9例,未化疗10例;Ⅱ期MSI-L或MSS化疗44例,未化疗29例.Ⅲ期化疗38例,未化疗8例.Ⅱ期中MSI-L或MSS患者卡培他滨单药化疗、FOLFOX4、XELOX方案,5年生存率分别为66.7%(6/9)、57.7%(15/26)、77.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患者希罗达单药化疗、FOLFOX4、XELOX方案,五年生存率分别为27.3%(3/11),26.1%(6/23),50.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I-H 31例,MSI-L、MSS共107例,两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1.0%(22/31)和44.9%(48/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期MSI-L或MSS患者化疗后5年生存率为63.6%(28/44)明显高于未化疗41.4%(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I与其相关调控蛋白表达不仅是影响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重要因素,而且对患者治疗选择有重要的价值.

  • 散发性结直肠癌20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

    作者:彭志海;周崇治;张放;凌云;唐华美;裘国强;柏邵春;刘万清;贺林

    目的抑癌基因的杂合缺失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本研究利用微卫星DNA标记杂合缺失分析法对散发性结直肠癌20号染色体杂合缺失情况进行研究,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83例结直肠癌病人的肿瘤及正常组织的DNA,经PCR反应后,以ABI Pr ism 377自动荧光测序仪进行电泳,以GeneScan2.1和Genotyper3.1 软件进行基因分型. 结果整条染色体的平均杂合缺失率为22.8%,20号染色体短臂平均杂合缺失率为26.7%,长臂平均杂合缺失率为21.1%.20号染色体整个短臂及长臂20q11.1至20q1 3.1均表现出很高的杂合缺失率.结论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20号染色体存在明显的基因组不稳定现象,提示结直肠癌相关基因的存在.

  • 散发性结直肠癌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关系

    作者:林武华;孙念绪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涉及到一系列遗传学改变,近来研究发现:由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引起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是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机制.

  • 结直肠癌相关的DNA错配修复基因

    作者:林武华;孙念绪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遗传性结直肠癌有两种:一种是家族性腺瘤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 posis,FAP),另外一种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HNPCC).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即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SRC).研究发现:在HNPCC和部分SRC发生的早期主要是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起决定作用,从而使肿瘤的发展按照复制错误(replication error,RER)路径进行的;DNA错配修复基因既非癌基因,也非抑癌基因,是另一类肿瘤相关基因,这是继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之后, 在肿瘤发病的分子机制方面的又一重大进展[1].

  • 微卫星不稳定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作者:管蕾;丁岚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CRC)的平均发病年龄是62岁,高发年龄段为62岁~79岁,除非有诱发因素存在,其50岁以下的发病率<20%. 大约75%的CRC是散发性,而遗传性的占5%.从分子学病因的特征和分子致瘤过程来看,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rcinoma,SCRC)是一种异质性疾病,两个主要的基因组不稳定性途径是"传统的"染色体不稳定(chromosomal instability,CIN)/或非整倍体通路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途径[1].

  • 散发性结直肠癌中p53与γ-组蛋白2A变异体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赵建玲;梁建芳;郑绘霞;肖虹;王尚宏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位于全部恶性肿瘤第3位[1],结直肠癌中90%为散发性结直肠癌(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SCC),其发生主要是由于基因的不稳定性,涉及癌基因(如K-ras)的激活和抑癌基因(如p53、APC)的失活.另外,DNA的损伤也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DNA损伤中严重的一种是DNA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而γ-组蛋白2A变异体(H2AX)(γ-histone family 2A variant)为DNA双链断裂修复蛋白.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CC中p53和γ-H2AX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们在SCC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 031 17q12-q23染色体基因组改变(LOH,MI)和散发性结直肠癌的预测

    作者:

  • MMR蛋白表达缺失检测对散发性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和林奇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侯宫宇;张美琳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MR)缺失的检测对散发性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和林奇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 收集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334例散发性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和林奇综合征患者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并对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预后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MMR缺失组患者年龄显著低于MMR未缺失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体质量、吸烟史及饮酒史等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部位、大体分型、大小、分化程度以及组织学分型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MMR未缺失组相比,MMR缺失组的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较短,APACHEⅢ评分和SF-36表得分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R蛋白表达缺失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显著,MMR蛋白表达缺失的检测对散发性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和林奇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影响显著.

  • 散发性结直肠癌22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

    作者:周崇治;裘国强;张放;贺林;彭志海

    目的抑癌基因的杂合缺失是结直肠癌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一个等位基因已经异常的抑癌基因杂合缺失(LOH)可导致肿瘤的形成.本实验研究结直肠癌22号染色体杂合缺失情况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83例结直肠癌肿瘤患者与正常组织抽提的DNA用6对荧光标记的微卫星标记引物行PCR反应.产物在ABI Prism 377自动荧光测序仪进行电泳,以GeneScan3.1和Genotyper 2.1软件进行基因分型.LOH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22号染色体平均杂合缺失率为27.27%,D22S280至D22S274(22q12.2-q13.33)区域表现出很高的杂合缺失率,以D22S280(22q12.2-q12.3)和D22S274(22q13.32-q13.33)两个位点高,分别为35.09%和34.04%.在D22S274位点直肠癌的杂合缺失率为50%(9/18),高于近端结肠癌的12%(2/17),差异有显著性(P=0.018).远端结肠癌的杂合缺失率为42%(5/12),较近端结肠的杂合缺失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远端结肠、直肠癌的杂合缺失率(14/30,47%)高于近端结肠癌(2/15,13%,P=0.015),提示远端结肠、直肠癌与近端结肠癌发生机制可能有所不同.结论在22号染色体长臂上可能存在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抑癌基因,可能位于22q12.2-12.3和(或)22q 13.32-13.33这两个区域.

  • 散发性结直肠癌染色体22q12区杂合性缺失的精细定位

    作者:许世峰;徐延田;彭志海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30年其发病率迅速上升,已高居西方国家死亡病因的第2位,中国的第4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肿瘤发生的分子学机制包括原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

  • 散发性结直肠癌1号染色体等位基因杂合缺失

    作者:周崇治;郑海涛;裘国强;张放;贺林;彭志海

    杂合缺失(LOH)是指来自父方或母方的一个等位基因的缺失.抑癌基因的LOH被认为是结直肠癌形成的关键步骤之一,一条等位基因已经异常的抑癌基因发生LOH可导致该基因失活,并进一步导致肿瘤形成.目前,通过微卫星DNA标记对散发性肿瘤进行LOH分析,找出其共同缺失的片段,这是对抑癌基因进行定位克隆的主要策略之一.本实验研究结直肠癌1号染色体LOH情况并探讨其意义.

  • Ezrin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颜歌;周晓燕;肖秀英;陆洪芬;杜祥

    背景与目的:细胞骨架和细胞浆膜的连接蛋白Ezrin(埃兹蛋白)被认为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是近年来肿瘤转移的研究热点,但Ezrin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探讨Ezrin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132例散发性结直肠癌及43例癌旁正常肠粘膜中Ezrin的表达情况,并对其有无转移(转移组74例,未转移组58例)进行分组比较.结果:① Ezrin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79.5%)显著高于癌旁正常肠粘膜的阳性率(11.6%)(P<0.001);② Ezrin总阳性率在转移组(86.5%)高于未转移组(70.7%)(P=0.026),其中在膜的表达率转移组(31.1%)显著高于未转移组(6.9%)(P<0.001);③ Ez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发生部位、分化程度、浸润深度等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0.05).结论:Ezrin的表达增高与结直肠癌转移密切相关,其从胞质表达到胞膜表达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中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可作为临床判断散发性结直肠癌转移及预后等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

  • 散发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状态与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作者:彭俊玲;汤涛;叶祖禄;邵琼;黄丽云;邓玲;王芳;邵建永

    目的:探讨散发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情况及其与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表达缺失的相关性,并总结MSI散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多重荧光PCR法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DNA的微卫星不稳定性,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 S-P法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MLH1、MSH2、MSH6、PMS2蛋白的表达缺失,分析MSI发生与MMR蛋白表达缺失及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75例散发性结直肠癌检出MSI 21例(28%),包括MSI-H 19例、MSI-L 2例,其他54例(72%)为MSS.检出MMR蛋白表达缺失16例(21.33%),其中15例(93.75%)为MSI-H、1例(6.25%)为MSS;MMR蛋白表达59例(78.67%),其中4例(6.78%)为MSI-H、2例(3.39%) MSI-L,其他53例为MSS.MSI组MMR蛋白缺失率(15/21,71.43%)显著高于MSS组(1/54,1.9%)(P<0.01).MSI与患者年龄,是否黏液腺癌,肿瘤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1),其中MSI-H好发于年龄>50岁、肿瘤无远处转移、MMR蛋白缺失人群,且类型以黏液腺癌为主.结论:散发性结直肠癌肿瘤组织中MSI发生率高于MMR蛋白缺失率,并且MSI-H的散发性结直肠癌转移风险较低、预后较好.检测MSI状态对提高结直肠癌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42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