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家族性结直肠癌X型研究进展

    作者:季午阳;吴斌

    结直肠癌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主要的癌症死亡原因之一,将近20%的结直肠癌有家族史,但仅5%的结直肠癌可能与基因突变这一因素相关.在一部分符合阿姆斯特丹诊断标准Ⅱ的家庭中,却并未发现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的典型遗传学表现——微卫星不稳定(MSI)和DNA错配修复基因(MMR)突变,这些患者则被称作家族性结直肠癌X型.我们通过回顾近年的相关文献研究,对家族性结直肠癌X型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林奇综合征诊疗进展

    作者:李小会;赵文婕;刘变英

    林奇综合征是一种由错配修复基因突变造成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过去又称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约占全部大肠癌的5%~15%,错配修复基因的种系突变和微卫星不稳定是其分子遗传学基础。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林奇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林奇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 林奇综合征临床诊断、筛查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冯俊;应荣彪;姚俊;魏志平;徐欣华;吕小锦

    林奇综合征(LS)是常见的遗传性肿瘤综合征,其阳性患者患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以及胃癌的风险增高.LS是指存在错配修复基因缺失的个体,包括已经因错配修复基因突变而发生肿瘤或未发生肿瘤的个体.由于中国对LS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并未形成完整的诊疗标准或指南,所以主要参考国外已经形成的标准或指南.但由于人种差异,极易造成误诊和漏诊现象.本文就LS的遗传基础、临床分型以及目前诊断策略、筛查方式、临床治疗手段进行文献综述.

  • 林奇综合征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郭超;刘爱军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癌症易感性综合征,既往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由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胚系突变引起.LS是遗传性结直肠癌常见的表现.研究发现, MMR基因突变也导致了相当比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目前对LS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的认识非常有限,有些观点还存在争议.本综述总结了LS相关性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研究新进展及对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LS筛查的意义.

  • 林奇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郭艳平;王春宝;李扬;杨筱凤

    通过回顾1例先后罹患结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的Ⅱ型林奇综合征患者临床诊治资料,复习林奇综合征筛查和管理指南及相关妇科肿瘤文献,简单介绍林奇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相关妇科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高危个体的筛查方案及林奇综合征患者的管理方案.希望通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管理手段,降低林奇综合征相关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 林奇综合征与妇科肿瘤

    作者:王甜甜;张蓉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又称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HNPCC),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常见的结直肠癌遗传形式。林奇综合征患者常会患有多种肿瘤,其中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与其关系为密切,可以视为林奇综合征的“前哨”肿瘤。在诊断患有林奇综合征的女性中,其患子宫内膜癌的终生风险(60%)会高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结合临床表现标准及肿瘤分子学评估可以对其进行高效的诊断。在林奇综合征的女性患者中,应每1~2年(而不是每年)进行子宫内膜活检,在生育结束后行预防性手术可以起到有效的筛查及预防作用。对林奇综合征及其相关的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不断有新的研究进展,主要对林奇综合征的诊断、相关的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进行综述。

  • 易感基因在林奇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腺瘤筛查中应用研究

    作者:文家治;朱腾;韩春晨;毕光远

    目的 探讨DNA错配修复(MMR)易感基因与林奇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腺瘤的关系,分析MMR易感基因蛋白表达缺失与微卫星不稳定(MSI)检测的一致性.方法 选择自2016年1—12月入院诊断为结直肠癌及腺瘤的120例患者的癌组织或腺瘤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MSI位点突变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易感基因蛋白的表达.对MLH1表达缺失的患者进行BRAF基因突变位点检测,并对林奇综合征患者的家族史进行了调查.结果 MSI位点突变率为10.0%(12/120),MMR基因蛋白表达缺失率为10.8%(13/120).MLH1、MSH2、MSH6及PMS2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5.8%(7/120)、2.5%(3/120)、2.5%(3/120)及9.2%(11/120).MLH1和PMS2蛋白表达共同缺失6例(5.0%),MSH2、MSH6蛋白表达共同缺失2例(1.7%),四种蛋白表达均缺失1例(0.8%).MLH1缺失表达患者中BRAF突变率为28.6%(2/7).5例患者经筛查为林奇综合征.MSI位点检测及MMR蛋白表达缺失检测一致率为97.0%(Kappa=0.9).结论 MSI检测及MMR蛋白表达缺失检测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作为林奇综合症的初筛手段,MSI、MMR蛋白表达检测联合BRAF位点突变检测可提高林奇综合征的筛查效率.

  • 林奇综合征相关的子宫内膜癌研究进展

    作者:王芳;王乃玉;于倩倩;李丹;刘宗谕;范丽梅

    子宫内膜癌(ES)是女性生殖道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发病可能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不育、绝经延迟及内源性或外源性雌激素有关,约10%的子宫内膜癌与遗传有关,其中关系为密切的是林奇综合征(LS)[1].林奇综合征曾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CP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易同时或异时发生一种或多种原发恶性肿瘤,包括结直肠癌、胃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肝胆系统及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等,其中肠道外肿瘤以子宫内膜癌为常见[2-3],据文献报道有50%的女性林奇综合征患者以子宫内膜癌为“前哨”恶性肿瘤[4].因此,林奇综合征相关的子宫内膜癌(LS-EC)逐渐受到关注.

  • MMR蛋白表达缺失检测对散发性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和林奇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侯宫宇;张美琳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MR)缺失的检测对散发性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和林奇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 收集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334例散发性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和林奇综合征患者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并对MMR蛋白表达缺失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预后意义进行分析.结果 MMR缺失组患者年龄显著低于MMR未缺失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性别、体质量、吸烟史及饮酒史等指标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部位、大体分型、大小、分化程度以及组织学分型上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MMR未缺失组相比,MMR缺失组的总生存时间和无病生存时间较短,APACHEⅢ评分和SF-36表得分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R蛋白表达缺失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显著,MMR蛋白表达缺失的检测对散发性微卫星不稳定性结直肠癌和林奇综合征患者的预后影响显著.

  • BRAF基因突变对结直肠癌诊治的影响

    作者:朱丹;陈大智

    结直肠癌(CRC)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死亡率在国内外均处于前列,极大的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BRAF基因编码B-Raf蛋白,在Ras/Raf/MEK/ERK信号通路中起到重要的转导作用.BRAF基因突变90% 以上为BRAF V600E,可引起MAPK通路异常活化,促进多种肿瘤的发生.BRAF突变的检测对CRC的诊治起到重要作用,可辅助CRC的鉴别诊断、有效简化林奇综合征的筛查流程,预测疾病特点和预后(提示生存期缩短),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联合靶向治疗可能的获益更大).

  • 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结肠癌同时三重癌1例

    作者:徐子焮;田甜;邱志刚;王清芳;崔竹梅;杨晶;王妍;栗佳琦

    1 病例简介患者,49岁,因"阵发性下腹痛1+月"于2017年7月20日收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患者2年前间断出现经期下腹痛,伴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及经量增多. 患者既往体健. 其父亲因"胆管细胞癌"去世,余家属无特殊病史.

  • 林奇综合征临床诊治研究进展

    作者:李悠然

    结直肠癌是人类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位于世界第3位和第4位[1].每年有120万新确诊病例,并且有超过60万名患者死于结直肠癌,其中约10%具有遗传性.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又称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的遗传性结直肠癌,具有发生结直肠癌年龄较早和较其他肿瘤的危险较高的临床特征.

  • hMLH1、hMSH2、hMSH6在散发性结直肠癌中的表达状态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作者:于鹏飞;顾国利;魏学明;李明;顾晋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蛋白hMLH1、hMSH2和hMSH6在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SCRC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空军总医院普通外科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SCRC患者263例,所有病例均经组织学证实且术前均未接受放化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63例SCRC患者肿瘤组织中hMLH1、hMSH2、hMSH6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并分析其表达缺失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263例SCRC患者肿瘤组织中hMLH1蛋白表达缺失率为13.3%(35/263),hMSH2蛋白表达缺失率为12.2% (32/263),hMSH6蛋白表达缺失率为28.9%(76/263),hMLH1/hMSH2表达共同缺失率为3.4%(9/263),hMLH1/hMSH6表达共同缺失率为10.2% (27/263),hMSH2/hMSH6表达共同缺失率为6.8%(18/263),hMLH1/hMSH2/hMSH6表达共同缺失率为3.4% (9/263).hMSH1蛋白表达缺失率在高分化腺癌组织中明显高于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黏液腺癌(P<0.01);hMSH2蛋白表达缺失率在直径>5 cm的肿瘤组织中明显高于直径≤5 cm的肿瘤组织(P<0.05);hMSH6蛋白表达缺失率在男性患者中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1),且在淋巴结转移少的肿瘤组织中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较多的肿瘤组织(P<0.01).结论 hMLH1、hMSH2、hMSH6在SCRC中的表达缺失并不少见,且其表达缺失与SCRC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也明显不同于林奇综合征.因此,hMLH1、hMSH2、hMSH6在SCR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也有别于林奇综合征.

  • 外周血黏附分子CD24在林奇综合征中的表达

    作者:肖宝军;徐俊荣;王雨;陈晓露;张小艳

    目的:探讨外周血CD24对于林奇综合征患者发生大肠癌变的筛查作用.方法:采用大肠癌患者标本的错配修复基因MSH6、MLH1、PSM2和MSH2的免疫组化检测结合家族史调查,在新发的大肠癌中筛查出林奇综合征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林奇综合征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中CD24的表达情况.结果:在582例新发大肠癌中检测出林奇综合征患者25例(4.3%).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发现,林奇综合征患者CD24荧光强度(20.37 ±7.2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1.69±2.40) (P <0.01).结论:非侵入性的外周血CD24表达水平检测可能对于林奇综合征的筛查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 林奇综合征 CD24 筛查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