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BMEl、CD10及BRAF基因在甲状腺穿刺活检中的意义

    作者:乔曼华;赵卫星

    目的 研究HBME1、CD10以及BRAF基因在甲状腺穿刺活检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8例甲状腺结节或肿大性质待查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分析其HBME1、CD10及BRAF基因在甲状腺穿刺活检中的检出情况.结果HBME1、CD10及BRAF基因在甲状腺穿刺活检中的总检出率分别为73.47%、48.98%和74.49%.HBME1在甲状腺滤泡癌、甲状腺乳头状癌、亚急性甲状腺炎及甲状腺囊性变的检出率相对较高,CD10在亚急性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检出率相对较高,而BRAF基因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囊性变和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检出率较高.结论HBME1、CD10以及BRAF基因均可以有效应用于甲状腺的穿刺活检当中,对临床诊断工作的开展产生了积极的辅助作用.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BRAF基因突变与相关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作者:巩雷;陈萍;刘宪军;刘学鑫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BRAF基因突变和D2-40、CK19、cyclinD1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63例PTC和34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织中BRAF基因突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中D2-40,CK19,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BRAF基因突变率和D2-40、CK19和cyclinD1蛋白阳性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显著高于乳头状增生组(P<0.05);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中,BRAF基因突变率和D2-40、cyclinD1蛋白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 <0.05);CK19蛋白阳性率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BRAF基因突变和D2-40、CK19,cyclinD1蛋白表达的联合检测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同时可作为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 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病理生物学特点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海月;张桂珍;杨麒巍;宋旸

    BRAF基因突变在甲状腺癌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由此促进了甲状腺癌分子发病机制领域的研究进展.BRAF基因突变将导致MAPK通路的持续活化,引发细胞异常增殖,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BRAF基因常见的突变为第1799位碱基由胸腺嘧啶错义突变为腺嘌呤(T1799A),导致其翻译的缬氨酸变为谷氨酸,即BRAF V600E基因突变.BRAF V600E基因突变与甲状旁腺浸润、淋巴结转移和复发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BRAF V600E基因突变对于指导甲状腺癌的初始治疗方式、控制放射碘治疗的剂量和预后的判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该突变的靶向药物也正处于试验阶段.本文将对甲状腺癌领域的BRAF基因突变的新研究进展综述.

  • 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发现Noonan综合征BRAF基因新生突变

    作者:郝婵娟;陈腊梅;郭俊;郭若兰;唐浩勋;李巍

    目的:利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Noonan综合征(NS)患儿及父母进行测序,筛选致病基因突变,探讨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提取NS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使用Agilent SureSelect Human All Exome V6试剂盒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捕获,利用Illumina Hiseq X Ten测序仪进行双端高通量测序.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dbSNP数据库、千人基因组、ExAC数据库分析变异频率,确定突变位点,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患儿,女性,4岁1个月,生长发育落后、特殊面容.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瓣狭窄、卵圆孑未闭,临床未给予明确诊断.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在患儿BRAF基因中找到一个杂合错义突变c.770A>G(p.Q257R),其父母此位点为正常基因型,该突变为患儿新发突变.结合临床表型和基因检测结果,该患儿终被诊断为NS.结论:本研究明确了NS和突变位点的关系,强调了全外显子测序用于非典型病例明确诊断和准确遗传咨询的实用性.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庆春;姜涛;窦京涛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占80%左右。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是指直径≤1.0cm、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PTC。近年,随着甲状腺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其临床检出率呈上升趋势。一般认为PTMC的恶性程度较低,总体预后良好。但也有文献报道在诊断PTMC的同时已发现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本文就PTMC的流行病学、临床生物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特点作一综述。

  • 乳头状甲状腺癌BRAFV600E突变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左庆瑶;高燕明;刘宝岳;霍丽丽;张浩

    乳头状甲状腺癌(PTC)是常见的甲状腺癌.多项研究证实,BRAF基因第15外显子1799位点T→A转换(T1799A),即密码子600位的缬氨酸被谷氨酸替代(V600E)是PTC常见的基因变异.本研究对BRAFV600E突变在PTC中的表达及其与不同病理分型的关系做进一步探讨.

  • BRAF基因V600E突变在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莉;廉红云;马宏浩;高超;王冬;王天有;张蕊

    目的 探讨单中心儿童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者BRAF基因V600E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经病理诊断的LCH患者的临床资料,用二代基因测序的方法检测其病理标本及血浆中BRAF基因V600E突变.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本组研究中病理标本检测BRAF基因V600E突变的阳性率68%,血浆样本检测阳性率59%.其中双阳性42例(53%),双阴性15例(19%).对血浆或病理阳性患者BRAF基因V600E突变与年龄、性别、临床分组、受累器官、早期治疗反应、复发进行相关性分析,血浆阳性组P值分别为:0.737,0.06,0.718,0.727,0.739,0.879;病理标本阳性组P值分别为:0.303,0.88,0.519,0.728,0.088,0.065,提示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本组儿童LCH患者存在较高的BRAF基因V600E突变,提示部分患者组织细胞呈克隆性生长.该研究未发现BRAF基因V600E突变与LCH患者临床表现、治疗反应和预后的相关性,也许与本研究样本量少有关,仍有待于扩充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结直肠癌患者KRAS和BRAF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凌云;胡海燕;邱田;郭蕾;李文斌;董林;应建明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组织中KRAS和BRAF基因突变情况,分析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荧光PCR-优化寡核苷酸探针法检测304例结直肠癌石蜡包埋标本中KRAS基因2号外显子的12和13密码子、BRAF基因的15号外显子的突变情况,分析KRAS和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KRAS和BRAF基因在结直肠癌的突变率分别为38.8% (118/304)和4.3% (13/304).KRAS基因突变阳性标本中12密码子的突变率为78.0%,其中p.G12D发生率高,占总突变的45.3%;13密码子的突变率为22.0%.高年龄组(≥60岁)患者的KRAS基因突变率为47.2% (58/123),高于低年龄组(<60岁)的33.1% (60/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19例,其KRAS基因突变率为36.8% (7/19),与285例原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突变率(38.9%,111/2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RAF基因在结肠、低分化、黏液腺癌患者中的突变率明显高于直肠、中或高分化和管状腺癌的患者.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基因突变的发生率较高,与年龄相关,而与性别、部位、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不相关.BRAF基因突变与肿瘤部位、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有关.原发性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突变率无明显差异.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Kras和BRAF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肖旺;王伟;李军;李学昌;尚立群;文锋;刘军强;宋伟安;岳彩迎

    目的 探讨Kras基因、BRAF基因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Ras-Raf-MEK-ERK通路导致EGFR-TKI耐药的具体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获取74例经手术治疗,术后未行放化疗和(或)靶向药物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检测EG-FR各位点,Kras及BRAF基因的突变,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EGFR exon 19、exon 21与Kras突变存在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45和-0.309,P<0.01).EGFR与BRAF,Kras与BRAF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 EGFR突变与Kras突变呈负相关,与BRAF突变不存在相关性,Kras与Braf突变不相关,提示EGFR、Kras和Braf突变为相互独立的过程.

  • 原发小细胞肺癌中BRAF/KRAS以及PIK3CA突变的基因特征及临床特征

    作者:唐华容;杨世峰;胡晓;徐裕金;董百强;王谨;孔月;马红莲;张小倩;许强;张建军;陈明

    目的 在中国人群小细胞肺癌(SCLC)标本中检测BRAF/KRAS以及PIK3CA基因突变频率,分析这些基因突变的基因特征和临床特征.方法 2009-2014年共收集557例单纯SCLC患者组织样本.利用双脱氧测序法进行BRAF、KRAS、PIK3CA、NRAS、MEK1基因突变检测.χ2检验分析临床因素与基因突变的相关性,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在557例标本中检测到13例BRAF突变,突变类型包括V600E(n=5)、V600A(n=2)、V600M(n=1)、D594G(n=1)、G464E(n=1)、K601R(n=2)、S605N(n=1).6例KRAS突变,突变类型包括G12C(n=3)、G12A(n=1)、G12D(n=1)、G13D(n=1).4例PIK3CA突变,突变类型包括E545G(n=2)、H1047R(n=2).另外1例NRAS突变(Q61R)和1例MEK1突变(D61Y).这些突变基因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状态、临床分期均无相关性.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突变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比无此类突变者生存时间差,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0.30±0.75)个月(95%CI为8.83~11.77个月)和(12.80±0.54)个月(95%CI为11.74~13.86)(P=0.011).结论 在单纯SCLC中存在小比例的BRAF/KRAS、PIK3CA基因突变群体,这些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无明显统计学相关性,但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与患者生存预后呈负相关.

  • 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相关性

    作者:郝明瑜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内分泌系统的常见肿瘤,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有研究显示,细胞生长、分化的刺激因素和基因突变因素共同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使其由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多种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参与其中.近年研究发现,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及预后有密切关系.BRAF基因受RAS蛋白激酶调控,通过激活MAPK信号通路而发挥生物学作用,进而影响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和发展.

  • 基于ARMS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金旺;罗定存;荀延萍;王炜;徐骁诚;周荣璟;姜燕平;徐益平;张卧;潘钢;叶柳青

    目的 探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mplification refractory mutation system,ARMS)法检测BRAF V600E突变的可行性,并评估BRAF V600E突变对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ARMS法检测并比较179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115例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的BRAF V600E突变状态,计算BRAFV600E突变对鉴别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各项诊断指标,分析BRAF V600E突变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ARMS法检测甲状腺病灶组织中的BRAF V600E突变方法可行,结果可信.BRAF V600E在PTC中的突变率为82.68%,而在良性组织中的突变率仅为1.7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568,P<0.01).利用BRAF V600E突变判定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敏感度为82.68%,特异度为98.26%,准确度为88.76%,约登指数为0.8094.BRAF V600E突变与PTC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病灶数目、双侧病灶、腺外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无关.结论 ARMS法检测BRAFV600E突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其对鉴别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早期诊断价值.

  • 丝氨酸/苏氨酸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基因突变在成釉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小翠;孙丽莎;董紫薇;尤柱;董青

    丝氨酸/苏氨酸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基因(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BRAF)是RAF家族中的一种原癌基因.大约有8%的人类肿瘤发生BRAF突变,该突变导致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持续活化,引发细胞异常增殖,肿瘤发生.研究发现成釉细胞瘤中存在MAPK信号通路的相关突变基因,其中BRAF-V600E是显著的突变类型.这一发现为成釉细胞瘤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新方向,成釉细胞瘤分子病理研究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就BRAF基因突变在成釉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及其潜在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BRAF基因突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特征及疗效分析

    作者:李娟;韩春;王以尚;白莉

    目的:探讨BRAF基因突变结直肠癌的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至2015年收治的12例BRAF突变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例BRAF突变患者,男性7例(58.3%),女性5例(41.7%),均为40岁以上;右半结肠2例(16.7%),左半结肠及直肠10例(83.3%);腺癌10例,腺癌及黏液腺癌混合型2例;中分化及低分化各6例,无高分化;8例行DNA错配修复基因免疫组化检测,均为微卫星稳定型;一线治疗客观缓解率为27.3%,疾病控制率为72.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仅为16.4周;中位总生存期(OS)32周。结论: BRAF突变多见于中老年、分化较差、左半结肠的肿瘤,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特殊类型,一线化疗敏感性差,预后不良。

  • BRAF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作者:宋传伟

    目的 研究分析BRAF基因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相关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40例为研究组,同期收治的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32例为对照组,应用PCR扩增技术检测患者的BRAF基因突变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RAF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两组患者的BRAF基因突变和BRAF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BRAF基因发生了突变,对照组患者无BRAF基因突变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BRA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BRAF蛋白在甲状腺癌患者中表达明显增多且基因发生了突变,提示BRAF基因可能参与了甲状腺癌的形成发展,并且BRAF基因突变也具有临床价值,值得研究分析.

  • 结直肠腺癌BRAF基因突变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意义

    作者:伍洁

    目的:研究结直肠腺癌BRAF基因突变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意义。方法整群收集该院2009年1-12月经病理科诊断手术的166例癌组织标本及61例癌旁正常组织。用PCR-DNA测序法测BRAF突变情况,对病理资料统计和随访60个月生存情况。结果①癌组织中BRAF突变率9.04%,常见类型BRAF-V600E,癌旁正常组织无突变。②癌组织分级低突变率较组织分级高的患者高,有淋巴转移突变率较无转移患者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远处转移无相关性(P>0.05)。③癌组织为BRAF突变型的患者生存率较野生型的低,两条生存曲线明显分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癌组织BRAF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与分化程度、淋巴转移有相关性,与患者生存率成负相关提示预后不良。

  • 结直肠癌KRAS和BRAF基因突变的实验研究与临床意义

    作者:曹祥龙;汪欣

    目的 评估结直肠癌患者KRAS与BRAF基因突变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在术后复发转移的结直肠癌治疗中的疗效,及其与KRAS与BRAF基因状态的关系.方法 从结直肠癌石蜡标本中提取基因组DNA.采用直接测序技术检测分析KRAS基因(密码子12,13)和BRAF基因(密码子600)突变.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中KRAS与BRAF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3.6%(71/211)和5.7%( 12 /211).其中KRAS基因12、13密码子突变率分别为26.5%(56 /211),7.1%(15 /211).KRAS基因突变率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AJCC分期、肠壁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相关性.BRAF基因突变更常见于老年患者(>65岁),近端结肠,很少出现远处转移.KRAS与BRAF基因V600E突变相互排斥.结论 KRAS基因突变是结直肠癌的常见事件,与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相关性.BRAF基因的突变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很少,突变率仅为5.7%( 12 /211).KRAS基因状态是预测西妥昔单抗联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有效性的重要指标.

  •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77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金苹;何一凡;帅瑛;宋爱平;王也;宋璐璐;邢小燕;杨文英;蔡晓频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科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B)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PTC)或可疑PTC且于我院手术者129例,于我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PTMC患者77例,对此77例PTM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SPSS 20.0软件分析相关数据.结果 129例中,经手术病理证实2例为良性,余127例均为乳头状癌,符合率98.4%;其中PTMC 77例,占60.6%.77例PTMC中,经FNAB检测BRAF基因阳性者51例,17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33.3%;阴性者18例,有5例转移,发生比例为5/18(x2=0.189,P>0.05).多个病灶者31例,其中14例(45.2%)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单一病灶者46例,其中9例(19.6%)有颈部淋巴结转移(x2=5.792,P<0.05).129例中,118例行BRAF基因检测,其中89例BRAF基因阳性,阳性率为75.4%;77例PTMC患者中,69例行BRAF基因检测,51例阳性,阳性率为73.9%.结论 虽然大多数PTMC生长缓慢且较隐匿,但早期淋巴结转移及多灶性是其主要临床特征,临床对PTMC不能忽视.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组织学亚型BRAF突变与超声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窦蕊;张丽丽;史宪全;江波;胡向东;钱林学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不同组织学亚型BRAF基因突变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对比分析不同亚型中发生BRA F突变患者的超声特征.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TC患者139例,按照组织学亚型分为三组:经典亚型(classic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CVPTC)组34例,滤泡亚型(follicular variant of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FVPTC)组36例,高细胞亚型(tall cell variant,TCV)组69例.分析BRAF在不同亚型中的突变频率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对比分析不同亚型中发生BRAF突变患者的超声特征.结果 ①本研究中三组之间发生BRAF突变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0,P=0.041),TCV组突变频率高(86.9%).三组之间发生BRA F突变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06,P=0.041).②三组间发生BRAF突变的患者在结节是否单发、回声水平、内部结构、边界、纵横比、形态及声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对发生BRAF突变的患者超声特征做单因素分析,三组间钙化形态(χ2=21.7,P=0.001)、是否靠近被膜(χ2=7.726,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BRAF突变是影响PTC患者不同组织学亚型钙化形态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PTC不同亚型BRAF突变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BRAF突变是影响PTC患者不同组织学亚型钙化形态的独立影响因素,CVPTC组以微钙化为主,TCV组以粗大钙化为主.

  • 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耿江桥;王生才;郭永丽;邰隽;张杰;刘原虎;于永波;金雅琼;宋英鸾;倪鑫

    目的 研究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BRAF)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0—2015年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39例,对所有患儿进行BRAF基因突变检测,调查患儿的基本资料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BRAF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共发生BRAF基因突变患儿12例,突变率为30.77%.10~13岁患儿的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10岁者(P<0.05).腺外侵犯患儿的BRAF基因突变率低于未侵犯者(P<0.05).T1期患儿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T4期患儿(P<0.05).低危患儿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高危患儿(P<0.05).结论 儿童甲状腺乳头状癌BRAF基因突变低于成人,低T分期及低甲状腺癌预后评分系统(AMES)分级患儿的BRAF基因突变率高于高T分期及高AMES分级患儿.

7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