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suPAR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病变程度及冠心病预测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彦军;朱琳;俞天虹;刘洪尧;罗光华;贾方;孙建辉

    目的 探讨血浆可溶性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suPAR)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病变程度及冠心病预测之间的关系.方法 149例入选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6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例和对照组45例,ELISA检测血浆suPAR水平,比较各组血浆suPAR水平,分析血浆suPAR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观察其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的关系,并绘制suPAR预测冠心病发生的ROC曲线,确定佳界值.结果 ACS组、SAP组血浆suPA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CS组血浆suPAR水平高于SAP组(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冠心病患者血浆suPAR水平相应增加(P<0.05),且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202,P<0.05);简单及偏相关分析显示,血浆suPAR水平与冠心病呈正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PAR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405,P<0.01);根据ROC曲线获得suPAR预测冠心病发生的佳界值为1.771 μg/L,曲线下面积(AUC)为0.745 (95% CI=0.661~0.828,P<0.001).结论 suPAR作为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不仅能对粥样斑块稳定性具有提示性,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suPAR界值有可能成为预测冠心病发生的指标之一.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内动脉斑块稳定性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有关

    作者:石怀银;韦立新;孙璐;李冰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内动脉斑块的形态学改变以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8例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的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并对其颈内动脉进行连续取材,光镜观察斑块形态,选取稳定及不稳定斑块各20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二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差异和分布情况.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纤维帽厚度以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阳性区域进行定量.结果 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共121个颈内动脉取材块中,不稳定斑块占21.5%(26/121);稳定斑块为78.5%(95/121).纤维帽厚度在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分别为0.2±0.1 mm和0.5±0.2 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中均有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表达,但不稳定斑块阳性面积明显多于稳定斑块,分别为19.4±3.3和14.3±2.5 (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内动脉斑块由稳定和不稳定斑块组成,不稳定纤维帽较薄而且斑块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阳性区域明显多于稳定斑块,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能是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

    作者:梅卫义;杜志民;胡承恒;张辉;李怡;罗初凡;陈国伟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前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及其他血清学指标,对造影结果进行Jenkins评分.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与稳定型心绞痛组之间相比,高敏C反应蛋白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两组Jenkin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4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正相关和肌钙蛋白Ⅰ存在直线关系,Jenkins评分与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肌钙蛋白Ⅰ及高密度脂蛋白存在直线关系.结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可作为临床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稳定程度,并进而可能成为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 血管新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润泰;傅玉才;王伟

    斑块内血管新生由低氧和炎症等因素诱导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加剧炎症反应和诱发斑块内出血,影响斑块的稳定性,从而诱发死亡率极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另一方面可缓解斑块内低氧状态,减少细胞坏死,为斑块内有害物质的移出提供通道.抗血管生成治疗虽已投入临床应用,但在动脉粥样硬化方面进展甚小.本文就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发生机制、血管新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相关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自噬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中药的干预作用

    作者:于红红;吴玛莉;冷泠;TIAN Wei-Yi

    自噬是由溶酶体介导的降解胞质内受损的细胞器或蛋白质的代谢过程.适度的自噬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过度的自噬却会导致细胞死亡,不利于斑块的稳定性.中药能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整合起效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其机制很可能与调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细胞自噬有关.本文就自噬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双重作用、调控自噬对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中药对自噬的影响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潜在意义作一综述.

  • 常德市汉族居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洪娟;刘运海;徐平;李炎灯;郭桂香

    目的 探讨影响常德市汉族居民颈动脉粥样硬化(GAS)斑块稳定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部就诊和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符合入组标准的对象794例,将人组对象分为稳定斑块组(353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41例).收集一般资料及生化检测结果.根据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对两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年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3.115,95% CI:2.163~4.487,P=0.0000)、高血压(OR=1.991,95% CI:1.429~2.772,P=0.000)、吸烟(OR=1.372,95% CI:1.001 ~1.879,P=0.049)、LDL-C(OR=1.308,95% CI:1.084 ~1.578,P=0.005)、FIB(OR=1.291,95% CI:1.055~1.580,P=0.013)、TC(OR=1.216,95%CI:1.001 ~1.477,P=0.049)、年龄(OR =1.033,95%CI:1.017~1.048,P=0.000)和Hcy(OR =1.031,95% CI:1.009 ~1.053,P=0.006)是CAS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OR =0.447,95%CI:0.270 ~0.740,P=0.002)是CAS不稳定斑块形成的保护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高血压、吸烟、LDL-C、FIB、TC、Hcy和年龄是常德市汉族居民CAS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HDL-C是常德市汉族居民CAS斑块稳定性的保护因素.

  • 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蒋旭皎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及早期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明显提高,且差异显著;同时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内同型半胱氨酸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也存在就明显差异;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关,且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不同斑块类型与上述因子水平密切相关.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型、颅内动脉狭窄和不同斑块类型密切相关.

  • 左旋甲状腺素对重度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峰;王勇;张育民

    目的:观察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甲状腺素片对重度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功能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重度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52例.分为(1)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2)治疗组27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基础上伍用左旋甲状腺素片12.5~25μg/d.随访4周.治疗前后采用心脏超声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用放射免疫法检测FT3、FT4、TSH和外周血清中肿瘤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均增加,LVd和TNFα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FT3显著增加(2.26±0.53 vs 4.83±0.92 pmol/L,P<0.05);LVEF增加更显著 ( 38.4±8.2 vs 31.5 ±7.6 %,P<0.05), TNFα降低更明显 (21.638±8.925 vs 30.553±9.735 fmol/mL,P<0.05).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可显著提高重度心力衰竭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疗效,改善心功能,降低细胞因子水平.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研究

    作者:冯莉萍;宋涛;夏豪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与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内皮抑素和生理盐水处理,8周后将大鼠处死,测量血脂水平,取主动脉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测量斑块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鼠单克隆抗体CD31培养以计数新生血管数目.结果各模型组血脂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内皮抑素组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内皮抑素组稳定性斑块比例大于模型对照组(P<0.05),新生血管计数内皮抑素组少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内皮抑素能抑制斑块内新生血管生长,抑制斑块进展,增加斑块稳定性.

  • 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cy含量与炎症因子、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作者:许金鹏;刘洋;李靖;邸卫英;徐占稳;赵兴洲;宋书江;刘福林

    目的 观察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变化,探讨Hcy与炎症因子、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患者90例.根据其血清Hcy含量分为普通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普通高血压组,Hcy<10μmol/L,n=47)、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组(H型高血压组,Hcy≥10μmol/L,n=43),选取同期在该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58).检测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Hcy、炎症因子及斑块稳定性指标含量,进一步分析Hcy含量与炎症因子、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结果 普通高血压组及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Hcy、炎症因子及斑块稳定性指标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Hcy,炎症因子人类软骨糖蛋白-39(HCGP-3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β(IL-1β),斑块稳定性指标五聚素3(PTX3)、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含量高于普通高血压组患者,斑块稳定性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含量低于普通高血压组患者.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Hcy含量与炎症因子、斑块稳定性指标直接相关.结论 血清Hcy含量升高是H型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全身炎症反应加剧、斑块稳定性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作者:李慧;李超民;刘薇;叶明霞;拓步雄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胰岛素抵抗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血管内超声的方法检测了71例患者冠状动脉中斑块的稳定性,并将患者分为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抽取两组患者血液,利用自动生化仪检测了患者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浓度,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8、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等炎症因子的浓度,同时检测了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的浓度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血清TC、TG、LDL-C和hs-CRP浓度升高及HDL-C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者炎症因子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组比稳定斑块组血清TC、TG、LDL-C和hs-CRP浓度更高而HDL-C浓度则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稳定斑块组炎症因子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和体质量指数也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体内脂代谢、炎症因子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体质量指数与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具有密切的联系,其中具体机制还需进一步阐明.

  • 冠心病患者血浆CXCL16与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程红;尹琼

    目的 探讨血浆CXCL16与冠心病及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检测正常对照组16例、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组5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2例的血浆CXCL16、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1、MMP-2、MMP-9及细胞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κB,NF-κB)浓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CXCL-16、MMP-2、MMP-9及NF-κB浓度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组血浆CXCH6、MMP-2及MMP-9浓度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CXCL16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368,P<0.05),与C反应蛋白(r=0.392,P<0.05)、MMP-2 (r=0.416,P<0.05)、MMP-9 (r=0.343,P<0.05)及NF-κB (r=0.447,P<0.05)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CXCH6可能通过NF-κB调节MMPs的水平进而影响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介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发生及发展.

  • 冠脉斑块稳定性与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研究

    作者:余丹青;陈纪言;周颖玲;李光;罗建方;李瑜辉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以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软硬特性,通过临床是否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将具有软斑块特性,同时急性冠脉综合征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而硬斑块特性,且不符合急性冠脉综合征者为稳定斑块组.测定两组间冠状窦及外周血血浆TNF-α浓度,结果与IVUS测定的斑块大小、斑块纤维帽厚度、脂核或无回声带大小、脂核或无回声带/斑块比及面积狭窄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稳定斑块组TNF-α值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0.110±0.045)ng/mL vs(0.097±0.137)ng/mL,P<0.01和(0.111±0.037)ng/mL vs(0.042±0.022)ng/mL,P<0.05];将测得TNF-α与IVUS所测得纤维帽厚度、脂核或无回声带大小、斑块大小、脂核/斑块、面积狭窄率等进行相关分析,未见明显相关.结论TNF-α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同时其在冠状循环与体循环中的量无差异,可望作为冠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判定指标.

  • 易损斑块稳定性评价与研究进展

    作者:孙胜;李明秀;陈学忠

    提要:易损斑块的形成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病理学基础.早期识别和诊断,对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一级预防、个体化治疗及二级预防均有重要意义.

  • 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柏建南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16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7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7例及急性心梗死患者29例,根据斑块螺旋值对所有患者的斑块种类进行区分,所有患者在人院时进行常规取血,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所有患者的外周血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cleaving protease,vWF-cp)水平进行测定,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不良生活习惯、家族病史等信息,使用向后迭代法对上述因素对斑块种类的影响进行筛选,之后建立逻辑斯特模型,对经过筛选的因素对斑块种类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无斑块患者8例,易损斑块33例,混合斑块47例,硬斑块75例,vWF-cp水平随着CT值的升高而降低;年龄、体重、vWF-cp水平、家族病史、病程、糖尿病等其他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与斑块种类均呈正相关,为发病危险因素.vWF-cp水平的权重较高,对斑块种类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结论 外周血vWF-cp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具有较强的关联性,vWF-cp的测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解释,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判断有所助益.

  • 高血压对心肌梗死患者凝血功能、斑块稳定性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作者:罗灿伟;李翠芝;蒋瑾

    目的 研究高血压对心肌梗死患者凝血功能、斑块稳定性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1年3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46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伴有高血压分为观察组(伴有高血压,n =57)和对照组(不伴有高血压,n=89),统计两组患者D二聚体(D-D)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类型,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大小、厚度及血管中膜厚度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Fbg、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颈总动脉及分叉处斑块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73.68%、14.04% VS 26.97%、2.23%);低回声斑块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42.11% VS 26.97%)(P<0.05).观察组斑块大小、厚度及血管内中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大(P<0.05).观察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73.68%与对照组26.97%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的心梗患者因血液高凝状态显著,斑块稳定性差,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几率显著较高.

  • 邓老冠心方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NOX4的影响

    作者:任宝琦;李成辉;金政

    [目的]探讨邓老冠心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不稳定斑块发生发展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鼠12周,复制AS小鼠模型.将AS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中药高剂量组、低剂量组,辛伐他汀组,每组10只.另设C57BL/6J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中药高剂量组、低剂量组给予邓老冠心方(剂量分别为3500、700 mg·kg-1·d-1)灌胃,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剂量为0.005 mg·kg-1·d-1)灌胃,共给药12周.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胸主动脉组织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氧化酶4(NOX4)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低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的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呈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胸主动脉组织NOX4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01);各药物处理组小鼠胸主动脉组织NOX4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中药高剂量组下降明显,与辛伐他汀组、中药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邓老冠心方可增加斑块的稳定性,并具有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AS小鼠胸主动脉组织中NOX4 mRNA的表达有关.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激动剂增强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作者:郑新德;傅玉才;黄雨胜;郑海翔;王伟

    目的:探讨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SIRT)1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高脂对照组、SIRT1激动剂组、SIRT1激动剂+抑制剂组.高脂饮食16周后,分别予NS、SRT1720、SRT1720和尼克酰胺腹腔注射6周.油红O和苏木精-伊红染色比较3组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油红、Masson染色和免疫组化分别比较3组斑块中脂质、胶原纤维、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成分面积各占斑块总面积的百分比;比较3组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指数大小.激光显微切割腹主动脉冰冻切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IRT1 mRNA表达.结果:与高脂对照组比,SIRT1激动剂组SIRT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减少(P<0.05),斑块中脂质和巨噬细胞含量明显减少(P<0.05),斑块中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含量明显增加(P<0.05),斑块易损指数也明显减少(P<0.05);SIRT1激动剂+抑制剂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上调SIRT1能使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缩小,并能增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循环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水平的变化

    作者:梅卫义;杜志民;胡承恒;伍贵富;李怡;罗初凡;陈国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循环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的变化及其机制.[方法]48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2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24例,及对照组10例,分别检测其冠状静脉窦和主动脉根部的PAPP-A水平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水平.[结果]在冠状静脉窦和主动脉根部,急性冠脉综合征组PAPP-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IGF-I水平则高于前两组(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冠状静脉窦处PAPP-A水平明显高于主动脉根部处的PAPP-A水平(P<0.01).[结论]冠状动脉循环PAPP-A的浓度差可作反映冠状动脉斑块稳定程度.

  • 冠心病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含量与血管内皮功能关系探讨

    作者:梅卫义;杜志民;胡承恒;伍贵富;李怡;罗初凡;高修仁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循环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水平与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64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30例,分别检测其相关内皮功能,包括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水平,并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PAPP-A.[结果]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相比PAPP-A[(6×10-3±5×10-3)U/L与(19×10-3±13×10-3) U/L,P<0.05]、hs-CRP[(0.5±0.3)mg/L与(3.6±2.2)mg/L,P<0.01]、NO[(57±4)μmol/L与(45±5)μmol/L,P<0.05]和FMD(6.0%±0.8%与3.3%±1.2%,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逐步选择多重回归分析,按α=0.10水准,发现PAPP-A与hs-CRP和FMD存在直线关系,Lnhs-CRP的偏相关系数为0.333(95%置信区间:0.138~0.527,P<0.01),FMD的偏相关系数为-0.623(95%CI:-1.144~-0.102,P<0.05),其中常数项为5.570.高PAPP-A(>11.094×10-3 U/L)患者hs-CRP明显增高[(5.3±4.2)mg/L与(1.3±0.6)mg/L,P<0.01),FMD则降低(3.3%±2.4%与6.2%±3.6%,P<0.05).[结论]PAPP-A可作为间接评估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之一.

191 条记录 8/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