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改良双腔球囊导管在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孟玲;陆敏;窦祖林;李巧玲;彭军

    目的 探讨改良双腔球囊导管治疗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环咽肌失弛缓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吞咽功能训练、摄食训练及辅以VitalStim神经肌肉低频电刺激治疗.试验组采用改良双腔球囊导管进行环咽肌扩张治疗,对照组采用14号普通导尿管进行环咽肌扩张治疗.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患者黏膜水肿、出血和疼痛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洼田氏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 两组治疗均可有效缓解环咽肌失弛缓症,应用改良双腔球囊导管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癔球症患者食管上括约肌压力分型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作者:陈冬云;贾林

    目的:探讨癔球症患者食管上括约肌( UES)压力分型及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120例癔球症患者采用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技术( HRM)检测食管上括约肌静息压,将其分为高压组和非高压组;并进行癔球症症状评分(GET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评估。结果24.2%(29/120)的癔球症患者存在UES高压,而33.3%(40/120)的癔球症患者存在UES残余压过高。高压组与非高压组相比,在病程持续时间[(42.17±50.11)月,(20.67±17.07)月]、GETS评分[(11.79±3.49)分,(7.81±2.12)分]、UES静息压[(131.38±22.38)mmHg,(66.83±16.98)mmHg,1 mmHg=0.133 kPa]、HAMA评分[(13.59±2.84)分,(8.08±1.46)分]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4.175,3.957,4.126,3.382;P<0.05)。癔球症患者的GETS评分与UES静息压(r =0.617)、UES残余压(r =0.265)、HAMA评分(r =0.531)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LES静息压(r =0.012)、PSQI评分(r =0.082)、HAMD评分(r =0.105)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ES静息压、UES残余压、HAMA评分是癔球症症状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终拟合癔球症症状影响因素的方程:癔球症症状严重程度( GETS评分)=2.813+0.040( UES静息压)+0.059( UES残余压)+0.206( HAMA评分)。结论 UES静息压过高在癔球症患者中并不少见,与非高压型患者相比,高压性患者癔球症症状持续时间长、症状严重程度高、焦虑状态更严重;癔球症症状严重程度与UES静息压、UES残余压、HAMA评分等因素有关。

  • 难治性癔球症患者食管压力特征及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变化

    作者:刘尧;贾林

    目的:探讨难治性癔球症( RG)与非难治性癔球症( NRG)患者食管运动功能尤其是食管上括约肌( UES)压力及血清脑肠肽水平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高分辨食管测压系统( HRM)对癔球症患者行食管测压并留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脑肠肽水平,对比难治性癔球症患者和非难治性癔球症患者食管测压结果及血清脑肠肽水平差异。结果 RG患者的UES静息压显著高于NRG患者[(94.97±42.08)mmHg,(73.91±23.47) mmHg, t =2.359, P<0.05)](1 mmHg=0.133 kPa);RG患者与NRG 患者 UES 残余压[(12.44±8.31) mmHg,(12.66±8.12) mmHg ]、UES 长度[(22.72±10.13)mm,(19.71±7.85)mm]、收缩前速度(CFV)[(5.47±1.39)cm/s,(5.24±1.40)cm/s]、收缩延迟时间(DL)[(6.59±1.29)s,(6.78±1.10)s]、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22.63±10.17)mmHg,(19.56±7.63) mmHg]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528,0.471,0.725,0.736,0.486;P>0.05);NRG患者的血清神经肽Y(NPY)水平较RG患者低[(626.26±16.60)ng/L,(641.35±17.45)ng/L, t =2.528, P<0.05];RG患者血清P物质(SP)水平高于NRG患者[(2386.96±372.68)ng/L,(1607.77±345.91)ng/L, t =3.728, P<0.05)];NRG患者与RG患者两者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 )水平无统计学差异[(236.17±76.85)ng/L,(229.35±57.52)ng/L, t =0.752, P>0.05)]。结论相对于NRG患者,RG患者具有更高的UES静息压和较高水平的血清P物质含量以及较低水平的血清神经肽Y含量。

  • 末端可弯硬性输尿管肾镜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华明;张家伟;孙东翀;时圣力;邓天星

    目的 探讨末端可弯硬性输尿管肾镜联合钬激光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75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5例,女30例;年龄(42.5±3.5)岁.术前均行B超、CT平扫检查明确输尿管上段结石嵌顿.结石直径(1.6 ±0.3) cm;结石CT值(1 025.3 ±215.4) HU.75例手术均采用全麻,患者取截石位,应用末端可弯硬性输尿管肾镜联合钬激光碎石.观察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结石清除率.结果 75例均成功碎石,手术时间(38.5±11.2) min.术后发热4例,无感染性休克、输尿管穿孔、撕脱、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2.7 ±0.4)d.术后4周行泌尿系CT平扫检查,67例一期清除结石,结石清除率为89.3% (67/75);8例残留结石直径5~8mm,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及物理振动排石治疗,1个月后复查CT提示结石清除.结论 末端可弯硬性输尿管肾镜联合钬激光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手术安全,疗效确切,易于操控.

  • 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治疗98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作者:田焕书;柳建军;吴宏;黄兴端;许志坚;黄木春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 1年12月期间在超声引导下应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98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8例患者均采用单通道碎石一期完成手术,输尿管结石清石率为97.96%,平均手术时间(72±2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85±67)ml.1例患者术中扩张通道时出血形成肾周血肿,经保守治疗后治愈.余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经皮肾镜超声碎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疗效确切、高效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输尿管上段单发大结石的术式选择:后腹腔镜或经皮肾镜

    作者:黄细汉;湛海伦;黄桂连;刘永昌;潘翔;赵敏生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RLTP)和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输尿管上段单发大结石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决策提供具体的临床证据.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高要市人民医院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入选57例输尿管上段单发大结石患者,结石直径大于1.5 cm,随机分为MPCNL组(29例)和RLTP组(28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中转开放情况、结石清除率、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尿瘘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MPCNL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双J管的留置时间均短于RLTP组,但出血量MPCNL组大于RLTP组,两组在结石取净率、中转开放手术、尿瘘、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PCNL和RLTP处理输尿管上段单发大结石均安全可靠.采用何种手术方式,除了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应考虑术者对术式的偏好.

  • 输尿管上段结石两种麻醉方法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附视频)

    作者:李腾成;吴杰英;湛海伦;胡成;司徒杰;李辽源;高新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全身麻醉(GA)下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结石大小l ~2 cm),密闭信封法分为CSEA、GA两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ASA分级、病史和结石大小等临床资料.观察比较患者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疼痛不适程度,术者操作难易程度,结石返回肾脏率、术后并发症以及住院总费用.结果 19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CSEA组(n=89)和GA组(n=105),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术中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氧饱和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术中患者疼痛不适率,操作难度和结石返回肾脏率明显高于GA组(P<0.05).CSEA组3例术中发生输尿管穿孔,GA组无一例输尿管穿孔病例,但GA组住院总费用较CSEA组费用高(P<0.05).结论 GA或CSEA均可用于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但G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CSEA更好.

  • 上食管括约肌在咽喉反流性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陈梅香;侯晨婕;陈婷

    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是指一组因胃内容物异常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咽喉部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人体具有多个抗反流相关屏障,包括下食管括约肌、膈肌脚、膈食管韧带等构成的高压带,食管体部的蠕动和酸廓清能力,上食管括约肌,咽喉部黏膜的自然抵抗力等.上食管括约肌在咽喉反流中发挥着屏障作用,然而上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是否是导致咽喉反流的原因至今还未明确.本文就国内外的一些相关研究进行讨论.

  • 就诊于消化内科的咽易感症患者食管动力特点分析

    作者:王振疆;陈渝萍;郭婷婷

    目的 探讨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食管下括约肌(latt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及食管体部动力变化对咽易感症患者咽喉部局部感觉异常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有咽部易感症并排除器质性疾病的64例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4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高分辨食管胃肠测压系统监测两组受检者10次吞咽状态下UES和LES的肌张力、食管蠕动完整性、顺应性及蠕动收缩波幅、速度、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UES、LES静息压及食管远端收缩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吞咽时食管蠕动波持续时间、蠕动波幅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吞咽时食管蠕动波完整性百分比、大小型蠕动中断百分比、同步收缩百分比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UES松弛至压力低点时间、恢复时间及压力峰值平均值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咽异感症患者的食管上括约肌周围咽部肌群张力无明显变化,而食管运动功能、廓清能力及胃食管结合部抗反流能力降低所导致的异常反流对咽肌表面黏膜的损害可能是导致咽异感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非开胸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上段癌23例分析

    作者:陈杰

    目的 探讨非开胸食管上段癌手术治疗术式和操作要点.方法 对23例食管上段癌行非开胸内翻拔脱术,肿瘤下缘均位于主动脉弓上缘以上,且无明显外侵,采用胃代食管颈部吻合.结果 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用胃代食管,术后吻合口瘘1例,声音嘶哑2例,全组无死亡、大出血及心肺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22例,3年生存率59.1%(13/22),5年生存率36.4%(8/22).结论 非开胸内翻拔脱术治疗食管上段癌避免开胸,对心肺功能影响小,操作方便且效果满意.

  • 上段输尿管结石的微创治疗效果评价

    作者:郑光顺

    尿路结石的治疗在近几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开放手术已逐渐被各种微创手术所代替.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78例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 三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云炎;仲冰;孟峻嵩;杨晓松;侯佩金;冀鲁

    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5年8月行手术治疗的15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治疗者58例、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者42例(PCNL组)、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LU)治疗者50例(RPLU组).URSL、PCNL和RPLU组手术时间分别为(37.2±5.6)、(75.2±6.7)和(65.3±6.1)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9±0.8)、(7.9±0.9)和(8.7±0.9)d,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10%和10%,术后1个月的净石率分别为77%、95%和100%,URSL组均低于PCNL和RPLU组(均P<0.05).

  • 脑梗死环咽肌失弛缓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

    作者:梁丽丽

    总结报告一例脑梗死后环咽肌失弛缓致吞咽困难患者的护理.通过及早行基础训练、进食训练等吞咽功能训练,提出康复训练中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指导,训练过程中随时观察、处理、调整,加强呼吸道管理和超声、低频、电针物理治疗,效果显著,20天后恢复完全经口进食,成功拔除胃管.

  • 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致重度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作者:邵伟波;王珧;蒋惟伟;田丽;章洁

    目的 探讨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致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的作用机制及效果.方法 共64例脑卒中后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致重度吞咽障碍患者,随机接受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32例)以及在此基础上联合柱状球囊扩张术(治疗组,32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终点或治疗4周时行吞咽动作影像学、食管上括约肌动力学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静息压(P=0.000)和残留压(P=0.000)降低、峰值压力升高(P=0.000)、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0.000),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升高(P=0.000,0.000);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静息压(P=0.001)和残留压(P=0.000)降低、峰值压力升高(P=0.002)、松弛持续时间延长(P=0.000),吞咽障碍程度评分升高(P=0.000).至治疗终点或治疗4周时,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30/32)对81.25%(26/32);X2=4.010,P=0.000].结论 柱状球囊扩张术有助于降低食管上括约肌张力、缓解痉挛,对食管上括约肌失弛缓具有明显的针对性治疗作用.

  • 输尿管上段结石治疗方法的选择(附122例分析)

    作者:秦克松

    目的 探讨SWL与URS在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效果比较.方法 对12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结石大小均在0.6~2.0 cm之间,均为阳性结石.结石排出率达到满意疗效.结论 体外冲击波碎石对输尿管结石应根据结石的部位、结石的大小,费用低,多数患者无需住院等优点,灵活应用,效果满意.

  •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口腔酸感的临床研究

    作者:晋弘;张莉莉;赵威;赵春山;么琦;李婷;王邦茂

    背景:临床实践中,部分反流性食管炎( RE)患者除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外,尚有“晨起口腔酸感”主诉,但目前相关研究报道尚少。目的:探讨RE患者口腔酸感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3年10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就诊、具有典型反流症状并经内镜检查证实为RE的患者52例,根据是否存在“晨起口腔酸感”主诉分为口腔酸感组和非口腔酸感组,分析两组食管测压和24 h食管阻抗-pH监测结果。另选取9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行食管测压。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口腔酸感组和非口腔酸感组下食管括约肌长度( LESL)缩短,LES压力(LESP)和食管体部有效蠕动比例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酸感组上食管括约肌压力(UESP)显著低于非口腔酸感组(P﹤0.05),夜间反流事件更为多见(P﹤0.05),两组间其余测压指标和反流指标均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伴晨起口腔酸感RE患者的食管动力学特点和反流事件分布与不伴口腔酸感者有一定差异,UESP降低可能是RE患者口腔酸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机制。

  • 食管上括约肌测压与158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症状及预后的相关分析

    作者:刘杰;林寒;周玮;张玲;李貌;赵九龙;钱维;邹多武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AC)患者食管上括约肌(UES)压力分布状态,并分析 UES 测压异常与临床症状及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行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检查的158例 AC 患者。依据患者是否存在 UES 测压异常分为 UES 测压正常组和异常组,测压异常组再分为 UES 低压[UES 静息压<34 mmHg(1 mmHg=0.133 kPa)]、UES 高压(UES静息压>104 mmHg)和 UES 松弛障碍(UES 松弛压>12 mmHg)。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 检验和卡方检验比较各组患者临床资料与动力特征。结果74例(46.8%)AC 患者合并 UES 测压异常,UES 松弛障碍占多数(35例,47.3%),其中 UES 低压患者年龄[(60.6±10.1)岁]明显高于 UES 高压[(43.9±11.1)岁]和松弛障碍组[(46.8±16.3)岁],其病程[10(4,30)年]也明显长于 UES 高压[6(1,10)年]和松弛障碍组[8(3,15)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7.983,H =13.816,P 均<0.01)。但异常UES 与患者主要症状并无相关性(P >0.05)。AC 亚型分类显示Ⅱ型 AC 占55.7%(88/158),UES 测压正常组与异常组中Ⅱ型 AC 分别为46和42例,均占多数(54.8%、56.8%)。共有123例终进行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其中合并 UES 测压异常者占47.2%(58/123)。两组术后1个月症状改善满意率均超过85%,Eckardt 评分也明显下降,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C患者多合并 UES 测压异常,其中 UES 松弛障碍常见。UES 测压异常与其主要症状并无相关性。UES 压力状态对 AC 患者 POEM 治疗效果并无预测作用。

  •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附21例报告)

    作者:秦声庆;赵常喜;钱善强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应用后腹腔镜行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21例临床资料.结果 19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术中结石移位留置双J管,1例因脂肪过多而改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5 min,平均失血量30 ml,18例随访2~12个月,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之一,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两种半硬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分析

    作者:程文龙;平浩;纪世琪;韩志兴;张海建;王建文;刘庆军

    目的 分析总结两种半硬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治疗的117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碎石时选用的输尿管镜型号分为两组:研究组64例,采用27010L(7/8.4~ 9.9Fr)输尿管镜,对照组53例,采用27002L(8/9.5 ~ 12 Fr)的输尿管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共有105例患者一次性清除结石,总体结石清除率(SFR)为89.74%.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冲洗液用量少于对照组,一次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失败3例,其中结石移位进入肾盂2例,输尿管扭曲无法到达结石部位1例;对照组失败9例,其中结石移位5例,术中视野不清3例,输尿管扭曲无法到达结石部位1例.研究组术后无一例发热、输尿管穿孔或撕脱等并发症;对照组术中输尿管穿孔2例,撕脱1例,术后发热(体温> 38.5℃)3例.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尿道半硬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宜选用较细的具有独立冲洗通道,且冲洗通道开口垂直于手术视野的输尿管镜.

  • 输尿管镜下双频双脉冲激光粉碎上段输尿管结石

    作者:徐耀庭;许晓文;黄汝强;谢敏

    目的评价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经输尿管镜粉碎上段输尿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采用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碎石器经输尿管镜治疗的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一次碎石成功率为 88.2% (75/85).平均手术时间35(15~60)min,平均激光工作时间2.8(1~5)min.碎石后平均15(7~28)d结石排净.其中,5例因结石被息肉包裹或其远端输尿管紧闭而直接伸进光纤行盲目碎石,有4例获得成功.10例一次碎石失败的原因为:结石冲入肾盂6例,插镜失败2例,碎石不完全2例.无一例发生输尿管穿孔、感染等并发症. 结论 U-100双频双脉冲激光能迅速高效地粉碎上段输尿管结石,对正常输尿管壁无损伤.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