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症状性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李生;李宝民;王君;曹向宇

    目的 探讨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的效果.方法 39例(男31例,女8例)经药物治疗无效、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诊断后,行PTA或PTAS治疗.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DSA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 39例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行PTA或PTAS均获成功,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20%,临床脑缺血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1例患者术中见对比剂外泄但无明显临床症状,且恢复良好,余患者无并发症发生.临床随访无TIA或脑梗死再发,其中2例行DSA复查、19例行TCD复查,均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PTA或PTAS治疗前循环颅内动脉狭窄是可行、安全、有效的.

  •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造影分型与支架成形术

    作者:姜卫剑;杜彬;王拥军;王素香;王桂红;金旻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SAA)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部位、形态学和路径分型(LMA分型)的意义.方法 42例"顽固性"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SAA治疗.狭窄位于大脑中动脉27例、颅内椎动脉7例、基底动脉4例和颅内颈内动脉4例.结果 LMA分型:分叉处病变占54.8 %,A、B、C、D、F型分叉处病变分别为8、11、2、1、1例;在形态学上呈现A、B、C型病变者,各为19、19和4例;路径属于Ⅰ、Ⅱ、Ⅲ型者,各为15、23和4例.技术成功率为95.2 %(40/42),Ⅰ型路径者均获得成功,Ⅱ和Ⅲ型路径者各有1例失败.围手术期并发症+病死率为9.5 %(急性闭塞1例,高灌注综合征3例),1例C型病变死亡;致残和病死率为2.4 %(1/42).结论 SAA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有效和安全的方法,但对于C型病变具有危险性.LMA分型有助于预测SAA结果和制定手术和围手术期计划,但长期疗效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

  • 一次性喉罩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姚东旭;朗宇;魏立民;王克杰

    目的 探讨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麻醉中,应用一次性喉罩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颅内外动脉狭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喉罩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后,喉罩通气组采用一次性喉罩,气管插管组采用气管插管,行气道管理.记录两组麻醉前,气管插管/置入喉罩前、即刻,置入后1、3、5、10 min以及拔除气管插管/喉罩时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气道内压力(Paw).观察两组体动、呛咳、咽痛等麻醉并发症. 结果 ①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1).②气管插管组插管即刻,置入后1、3 min及拔管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明显升高;与插管前及喉罩通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喉罩通气组从喉罩置入到拔除各时点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基本维持稳定,与置入前比较,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SpO2、PETCO2和Paw值组内各时间点及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喉罩通气组无体动、呛咳、咽痛等并发症;气管插管组组患者发生体动4例(P=0.040)、呛咳1例(P=0.314),咽痛10例(P=0.001). 结论 在颅内外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麻醉中,使用一次性喉罩能在维持良好通气功能的同时,保持血压、心率稳定,降低手术风险.

  • 覆膜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疾病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鸿祺;支兴龙;张鹏;李萌;吉训明;缪中荣;王亚冰;卢小健;史怀璋;祁大勇;柳江;肖泉;秦晓红;宋庆斌;王玉林;张虹;凌锋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在治疗颅内动脉疾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 使用覆膜支架行病变隔绝术治疗20例患者.根据靶血管的直径和病变的长度,选择覆膜支架的直径和长度.共治疗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5例、颅底以上颈内动脉动脉瘤7例,经蝶手术致颈内动脉破损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动脉瘤3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3例、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狭窄伴自发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例.共使用覆膜支架21枚,裸支架与覆膜支架联合使用3例.结果 一次性成功放置支架17例,病变即刻消失14例,术后复查消失3例,操作失败3例.短暂性轻偏瘫1例.结论 合理使用覆膜支架是治疗部分颅内动脉病变的良好手段,但覆膜支架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 磁共振弥散成像评价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后新发缺血性脑损害

    作者:陆南;许奕;黄清海;张永巍;赵文元;洪波;刘建民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狭窄WingSpan支架成形术后早期发生缺血性脑损害的情况,以评估支架成形术早期的安全性. 方法 前瞻性分析连续入院的29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行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患者.在支架成形术前、术后(72 h内)行磁共振弥散成像(DWI)检查,记录新发缺血性脑损害的情况,结合患者一般临床情况、手术情况等,评价WingSpan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早期的安全性. 结果 支架成形术后72 h内总体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17.2%(5/29,包括血尿、便血、上消化道出血等),神经系统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为6.9%(2/29例).永久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0,无死亡病例.术后DWI检出的新发缺血性脑损害13例(44.8%),其中无症状者11例,有临床症状者2例.13例中,共检出新发缺血性脑损害病灶63个,其中55个位于靶血管供血区域(87.3%),8个位于非靶血管供血区域(12.7%);2个出现在(3.2%)支架覆盖血管相关穿支供血区域.13例中,5例病变为LMA分型中的Ⅱ~Ⅲ型径路,4例行球囊预扩张时发生移位. 结论 DWI检查在评价颅内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中的安全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应用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围手术期较为安全,但术后早期有一定比例的缺血性脑损害发生,并且与支架成形术相关操作以及病变本身的解剖特点有关.

  • 血管内治疗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比较

    作者:侯永革;王菁;刘燚隆;王冬欣;柳晓锋;杨茜

    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颅内动脉狭窄1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2例和药物治疗组73例,分别行血管内治疗手术(使用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Apollo支架)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 mg /d、氯吡格雷75 mg/d、阿托伐他汀20~40 mg/d),随访观察1、3、6、9、12个月的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再狭窄率(以狭窄率>50%为标准),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血管内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成功置入支架70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6%(70/71);血管内治疗组共发生并发症7例(9.9%),其中合并出血2例,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头痛、兴奋各1例;1例脑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后遗症。(2)血管内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卒中复发率为8.4%(6例,均为TIA),药物治疗组为26.0%[19例,其中16例(占84.2%)为小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1);治疗后12个月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或狭窄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6%(4例)和6.8%(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与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治疗。

  • 粥样硬化性颅内-外动脉狭窄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

    作者:张志勇;李慎茂;魏嘉平;朱凤水;凌锋

    目的 探讨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 将34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状动脉狭窄,并且同时行全脑血管造影的冠心病患者分成两组,A组(冠状动脉狭窄≤2支)18例,B组(冠状动脉狭窄≥3支)16例.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动脉(A组:198支,B组176支)、颅外动脉(A组:176支,B组128支)狭窄情况;又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系统(A组:180支,B组160支)、椎-基底动脉系统(A组:90支,B组80支)狭窄情况.结果 ①A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4.6%(9/198)及13.2%(19/144);B组分别为12.5%(22/176)及28.9%(37/12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01).②A组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分别为:轻度狭窄11支(39%)、中度狭窄9支(32%)和重度狭窄或闭塞8支(29%);B组分别为13支(22%)、14支(24%)及32支(54%),两组间重度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③A组患者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性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8.3%(15/180)和8.9%(8/90);B组分别为21.9%(35/160)及16.3%(13/80),两组间颈动脉系统狭窄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椎-基底动脉系统狭窄性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7).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越重,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性病变亦越重,在颈动脉系统表现更加显著.

  •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的进展

    作者:许斌;徐善才;吴培;刘珍;史怀璋

    颅内动脉狭窄是引起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发病率具有种族差异[1].有研究显示,与欧美人相比,在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患者中,亚洲人颅内段狭窄的比率更高(35% : 13%)[2].我国每年新发生卒中的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为缺血性卒中.而缺血性卒中患者的30%~70%与颅内动脉狭窄有关[3].

  •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龙隆;张雄;王丽娟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etS)是一种临床症候群,其组分包括肥胖或超重、高血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TG )血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血症、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erebral artery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CAAS )是脑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到晚期的表现。目前,MetS与CAAS关联性的文献报道不多,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对关于MetS与CAAS相关性的文献综述如下。

  • 血管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宁;张仁良

    颅底骨性结构复杂等解剖因素导致颅内动脉局部迂曲和成角,使得颅内血管成形术比颅外段的治疗更为复杂,并发症也显著增多.1996年,首次报道了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随着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发展、支架材料及输送系统等的改

  • 颅内动脉扩张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超;廉庆北;郑秉杰;徐善才;史怀璋

    颅内动脉扩张症(intracranial dolichoectasia,IADE)是病变动脉膨大、迂曲的一种血管病变.分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延长扩张症(intracranial dolichoectatic carotid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y, ICDA) 和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VBD).IADE发病率不高(0.06%~5.8%),但是预后较差.随着检查手段的进步,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以缺血性卒中为常见.目前,对于IADE的治疗仍在探索阶段.我们对其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生理学变化、影像诊断、治疗方法等综述如下.

  • 高分辨率磁共振检查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研究进展

    作者:卢又燃;彭亚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疾病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在我国卒中已成为第一位致死性疾病[2]。AS可在头颈部动脉壁形成斑块并造成动脉管腔狭窄,常规CT血管成像(CTA)、MR血管成像(MRA)能显示管腔狭窄,但显示血管壁特性的作用有限。而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VP)的评估,如斑块形态、成分、炎性细胞浸润及出血等亦对临床的治疗策略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3]。目前因高分辨率 MRI (high resolution MRI,HRMRI)可定性、定量分析动脉壁斑块而应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临床研究,但HRMR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疾病(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disease,ICAD)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4-5],笔者将结合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复合手术治疗颅内外动脉多发性狭窄一例

    作者:巩勇;洪韬

    患者男,56岁,2014年3月因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1个月余入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患者在当地医院按脑缺血接受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史10年,吸烟、饮酒史30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体格检查:右侧鼻唇沟略浅,伸舌居中,其余脑神经功能检查无阳性体征;双足踝关节以下浅感觉减退,四肢肌张力正常,左侧肌力Ⅴ-级,左手轮替笨拙。辅助检查:颈动脉超声显示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伴多发斑块,左侧颈内动脉远段狭窄,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显示左侧颈内动脉次全闭塞(眼动脉之前),左后交通动脉开放,左颈内-外动脉侧支开放,右侧大脑中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头部CT灌注成像示左侧脑室旁、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未见其他异常。主动脉弓及全脑DSA显示: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图1),左侧颈内动脉岩骨段与海绵窦段交界处重度狭窄,左侧颈内动脉岩骨段中度狭窄(图2)。

  • 支架与药物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楠;张广平;李慎茂;陆伯华

    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是缺血性卒中的常见病因[1].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对预防卒中的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过去的近20年,对颅内动脉狭窄,单纯药物治疗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哪种选择更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 颈-颅动脉夹层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

    颈-颅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 arterial dissections,CAD)是青年卒中的重要原因,在<45岁的卒中患者中,约10%~20%源于此因[1].根据血管分布,主要有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 carotid artery dissection,ICAD)和椎动脉夹层(verlebral artery dissection,VAD),各种原因导致的动脉内膜撕裂,使腔内血液沿着血管壁间流动即产生动脉夹层.

  • 重视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的价值

    作者:马妍;焦力群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发生于机体不同的血管,导致器官组织发生缺血性损害。目前,针对冠状动脉及颈动脉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研究拓宽了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认识,根据血管壁斑块成分的不同,可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给予针对性治疗。同时在活体组织上还可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进程。目前,该项技术亦初步应用于颅内动脉疾病的研究,为更加确切分析卒中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

  • 支架置人与强化药物治疗预防颅内动脉狭窄再发卒中对照试验(SAMMPRIS)的问题和启示

    作者:洪波;刘建民

    支架置入与强化药物治疗预防颅内动脉狭窄再发卒中对照试验(SAMMPRIS)存在的问题和启示(Stenting and Aggressive Medical Management for Preventing Recurrence Stroke in Intracranial Stenosis,SAMMPRIS) 2011年9月7日由《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1].其结果令同行惊讶:药物治疗组的疗效竞显著优于Wingspan支架治疗组.有学者甚至提出,"这是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末日".针对这样的一个结果,我们需要冷静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首先,应该尊重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的结论,更加慎重地对待颅内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适应证和安全性;同时,亦应深入分析该研究存在的缺陷,以提出改进介入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方法,而不能走向极端.

  • 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不同疗法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案

    作者:高鹏;焦力群;赵振伟;于嘉;蔡艺灵;崔永强;王贵平;李天晓;贺迎坤;吴伟;尹森;史怀璋;郑秉杰;何伟文;姜顺婷;尹龙;魏铭;黄胜平;白小欣;王大明;刘加春;祁鹏;凌锋

    1研究背景:颅内动脉狭窄治疗现状
      大约10%~15%的缺血性卒中是由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导致的。据不同文献报道,ICAS患者年卒中发生率为3%~15%,每年卒中再次发作的风险高达15%~17%。1955年,学者们开始采用华法林抗凝治疗ICAS。此后的多项回顾性研究表明华法林的效果要优于阿司匹林。直到2005年, WASID ( The Warfarin-Aspirin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Disease Study )研究发现,华法林的治疗效果并不优于阿司匹林,反而显著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因此,对于ICAS患者推荐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 缺血性卒中患者动脉狭窄分布及变化趋势

    作者:吴洪亮;刘传玉;李冰;孙旭文;李华

    目的 探讨缺血性卒中狭窄的分布及变化趋势.方法 缺血性卒中患者25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根据年龄分为<60岁组(121例)和≥60岁组(109例),比较不同组惠者脑供血动脉狭窄程度的差异.结果 ≥60岁组颈动脉颅外段和后循环颅外段狭窄的比率较<60岁组高(P<0.01);<60岁组颅内动脉闭塞较≥60岁组多见(P<0.01),<60岁组颅内动脉闭塞较同组颅外动脉闭塞多见(P<0.01).结论 不同年龄缺血性卒中患者狭窄血管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不同.

  • 踝肱指数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数量的相关性

    作者:宋新杰;黄可飞;王拥军

    目的 观察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数量的预测价值.方法 测量243例行脑血管造影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踝肱指数,并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ABI异常、颈动脉斑块、既往卒中史、年龄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数量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BI是狭窄血管数量的独立预测因子.不同ABI值与颅内动脉狭窄数量之间存在负相关性(rs=-0.233,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线性趋势.结论 ABI与颅内动脉狭窄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77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