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氙CT评价颈内和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脑血流研究

    作者:卢洁;李坤成;高艳;焦立群;李萌

    目的 探讨颈内/大脑中动脉慢性狭窄、闭塞患者的氙CT脑血流成像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例颈内/大脑中动脉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氙CT脑血流成像检查,2例行乙酰唑胺负荷试验.计算出脑血流图,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 20例颈内/大脑中动脉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10例单侧ICA/MCA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7例发现病变侧CBF轻度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10例单侧ICA/MCA闭塞,对侧重度狭窄患者,9例CBF图发现异常改变,表现为闭塞侧CBF下降较狭窄侧降低明显(P<0.05);闭塞侧CBF值与单侧病变患者的正常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例行乙酰唑胺负荷试验患者,负荷后CBF降低较负荷前明显.结论 氙CT检查能够显示颈内/大脑中动脉慢性重度狭窄或闭塞脑血流情况,有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 氙-CT动态观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流量变化的初步研究

    作者:徐跃峤;王宁;陈文劲;李萌;焦力群;张鸿祺;陈赞;凌锋

    目的 探讨应用氙(Xe)-CT评价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脑血流量变化以及与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脑血流速度的关系.方法 对7例在SAH后1~4 d和7~14 d的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2次Xe-CT检查.用自动皮质6分区模式和手工画法测量大脑中动脉(MCA)等血管分布区(每例患者双侧大脑半球10个感兴趣区,7例患者共70个)的脑血流量.在Xe-CT检查后1 h内,采用TCD检测MCA血流速度,比较MCA供血区脑血流量与TCD检测的血流速度的相关性.结果 Xe-CT检测7例患者SAH后1~4 d双侧MCA供血区平均脑血流量为(48±12)ml·100g-1·min-1,7~14d为(43±15)ml·100g-1·min-1,TCD检测SAH后1~4d双侧MCA平均流速为(165±73)cm/s,7~14d为(151±70)cm/s.Xe-CT检测的MCA供血区局部脑血流量与TCD检测的MCA血流速度比较,SAH后1~4d的左侧MCA的脑血流量与血流速度呈显著正相关(r=O.869,P<0.05),SAH后1~4d的右侧MCA和7~14d的双侧MCA的脑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呈负相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CT能获得脑血流量绝对值,可用于动脉瘤性SAH患者的脑血流量评价.TCD检测的MCA流速与Xe-CT测得的局部脑血流量可能无明显相关性,有待于扩大样本,继续深入研究.

  • 脑出血血肿周边局部脑血流量经时动态变化及Xe-CT的改变

    作者:刘群;田晶;朱辉;范佳;刘海波;于晓红

    目的 研究脑出血血肿周边脑血流量的经时变化特点,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幕上出血的21例患者分别于发病后不同时间点(24 h及7、14、21、28 d)进行Xe-CT检查,采用感兴趣区测定血肿中心区、周边缺血区及其镜像区的局部脑血流量.结果 血肿周边局部脑血流量在发病24 h下降不明显(17.5%),7 d时出现明显下降(34.2%),在14 d降至低(48.5%),在21 d时有所恢复(40.5%),在28 d时仍持续低灌注状态(38.5%).各时间点与24h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血肿周边存在脑血流量的下降,缺血程度在24 h较轻,然后逐渐加重,至发病14 d达到高峰,3周后缺血逐渐减轻,血肿周围的低灌注区可持续3~4周以上.

  • 矩阵式太阳辐照模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研制

    作者:王学友;张伟;柴渭莉;李毅;杨智

    目的 设计研制矩阵式太阳辐照模拟实验系统,用于开展装甲车辆舱室热舒适性测试、评价与控制技术研究.方法 以氙灯作为光源,设计可升降的矩阵式灯阵,结合计算机自动控制功能,实现整车的太阳辐照模拟.结果 系统可对装甲车辆顶面和左、右侧面进行辐照,辐照度在200~1200 W/m2范围内可连续变化,辐照面积和工作高度可根据车型大小和高低进行调整.结论 该系统可满足不同型号装甲车辆的太阳辐照模拟实验,为开展装甲车辆舱室热环境相关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急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周边局部脑血流量的氙-CT研究

    作者:董强;丁宏岩;史朗峰;韩翔;傅建辉;吕传真

    目的利用氙-CT定量观察急性脑出血血肿周边局部脑血流量的变化,分析局部缺血持续的时间和程度.方法对基底节区出血的5例患者(血肿量不超过30 ml),于发病36 h内和第13天行氙-CT检查,测定血肿中心区和周边水肿区及各自镜像区的血流量.结果 (1)5例患者均有高血压,平均血肿量13 ml±7 ml(6.4~23.7 ml).第一次检查的时间是发病后23 h±6 h(19~34 h),复查时间是发病后13 d±0.7 d(12~14 d).(2)发病36 h内血肿区的平均血流量是15 ml·100 g-1·min-1±8 ml·100 g-1·min-1,水肿区的平均血流量是30 ml·100 g-1·min-1±8 ml·100 g-1·min-1;发病第13天左右血肿区的平均血流量是9 ml·100 g-1·min-1±4 ml·100 g-1·min-1,水肿区的平均血流量是23 ml·100 g-1·min-1±13 ml·100 g-1·min-1.经配对t检验,前后两次血肿区平均血流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4;前后两次水肿区的平均血流量略有差异,P=0.055;复查时靠近血肿区的水肿带其平均血流量较第一次检查时的水肿区的血流量有明显下降,P=0.004.(3)前后两次水肿区与镜像区差异的百分比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38;但前后两次镜像区血流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边存在血流减低,且持续时间较长,在发病14 d内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 北京地区大气中放射性惰性气体氙的监测与分析

    作者:孟庆华;武大鹏;李慧娟;马永忠;娄云;万玲;张泓;翟曙光;俞君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大气中放射性惰性气体氙(131Xem、133Xe、133Xem和135Xe)的活度浓度,加强该地区放射性污染监测.方法 采集2013年1月1日-8月16日期间北京地区大气中的176个惰性气体氙样品,使用高纯锗γ谱仪测量样品中131Xem、133Xe、133Xem和135Xe的活度浓度.结果 在所检气体样品中,1个样品检测出131Xem的活度浓度为8.82 mBq/m3,6个样品检测出133Xe的活度浓度为0.27-0.36 mBq/m3,其余样品中均未检出131Xem、133Xe、133Xem和135e.结论 监测期间,该地区大气中未发现存在明显的放射性污染,但131Xem和133Xe作为反映大气放射性污染状况的关键核素,应对其进行持续监测.

  • 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Xe-CT脑血流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弋;吴江;王静;张洪亮;靳航;何娜

    目的 探讨Xe-CT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发病时间在24小时内的前循环TIA患者,在发作间期行Xe-CT检查获得脑血流图像,并对这些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其中6例患者发现有脑血流异常区域,这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血管狭窄,且脑血流异常区均在狭窄血管供血区域;有4例患者脑血流未见明显异常,其中2例伴有血管狭窄,1例为大脑前动脉狭窄,另外1例为锁骨下动脉狭窄.结论 Xe-CT能够为TIA患者提供有价值的脑血流信息,显示灌注异常区域的范围和程度,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 Xe-CT对脑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评价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杨弋;白静;吴江;王守春;王静

    颈部和颅内血管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发病基础之一[1].狭窄血管供应区域脑血流量分析对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和判断预后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e-CT可定量检查脑深部和小范围的脑组织局部血流变化.我们对10例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xe-CT检测,总结其狭窄血管供应区域脑血流特点,为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 氙-CT在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弋;杨薇;吴江;王守春;王静

    目的 探讨氙-CT对脑梗死急性期接受溶栓治疗患者脑血流量的评估作用及价值.方法 用氙-CT对3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进行脑血流量测定,根据脑血流情况选择个体化治疗.结果 1例患者发病时间在动脉溶栓治疗时间窗内,但脑血流测定显示缺血区域脑组织大部分在不可挽救范围内,为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2例患者发病时间超过传统的溶栓治疗时间窗,但脑血流测定显示缺血区域脑组织大部分在可挽救范围内,为患者选择溶栓治疗,患者恢复较好.结论 氙-CT可定量描述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脑血流量,从而为医生选择适合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 Xe-CT对moyamoya病患者脑血流评价作用的初步研究(附2例报告)

    作者:杨弋;孙欣;韩珂;王静;饶明俐;吴江

    目的 探讨Xe-CT在moyamoya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例moymoya患者行Xe-CT检查,测定其脑血流情况,并制定相应治疗方案.结果 1例患者Xe-CT示双侧额叶、双侧枕叶及右侧顶叶缺血明显,给予针对性改善脑血流量的治疗,患者病情有所缓解;另外1例患者Xe-CT示没有明显缺血,暂时不给予治疗,观察病情变化.结论 Xe-CT可以提供moyamoya病患者脑血流图像,并可以定量检测区域脑血流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氙气CT在脑动脉狭窄支架治疗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杨弋;吴江;饶明俐;朱辉;王静;杨秀娟;王守春

    目的 探讨氙气CT在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中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对10例拟接受脑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进行氙气CT检查并予以评价.结果 对于患侧脑血流量与对侧正常脑组织血流量比明显降低,但高于10 ml/100 g/min的患者,给予支架治疗,复查氙气CT示缺血区域脑血流量明显改善,而对于血流量低于10 ml/100 g/min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对于患侧脑血流量与对侧比无明显差异或者有过灌注状况存在的患者,给予保守治疗,患者恢复较好.全部患者随访2个月到1年,均未再有脑血栓临床症状发生.结论 氙气CT可定量描述患者狭窄血管供应区域的脑血流量,结合其他检查,可以更好的对接受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患者进行风险效益评估.

  • 氙气介导心脏和神经预处理效应的机制

    作者:吕黄伟;王俊科

    氙气是一种惰性麻醉气体,和氧化亚氮(笑气)及其他强效吸入麻醉药相比有许多优势,比如有深度镇痛作用,较低的血气分配系数(起效和苏醒快),心血管抑制轻和无空气污染.一些研究证明了氙气对心脏和神经有保护作用.氙气可对缺血再灌注的心肌和神经组织起到保护作用,也可产生缺血预处理效应保护心肌和神经组织.通过抑制蛋白激酶C信息通道或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氙气起到心脏和神经保护作用.在此我们总结了氙气对心肌和脑保护作用.

  • 氙的神经保护机制

    作者:刘竹青

    背景 氙的昂贵限制了其在医疗中的使用.近来的研究证明了氙吸入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得其使用前景受人关注.目的 总结氙的神经保护机制.内容 氙对神经系统的保护可能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钙依赖性调节机制、钾离子通道等有关.趋向 氙的神经保护作用提示其在特定的临床领域将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心肺转流术和新生儿窒息等.

    关键词: 神经保护 机制
  • 氙麻醉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建良;段世明

    介绍氙的理化性质、生物学特点、麻醉作用机制、实施方法及其临床研究等有关问题.

    关键词: 麻醉
  • 氙CT脑血流成像在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苗;卢洁;李坤成;高艳;殷敬喜;焦力群;李萌

    目的:探讨氙CT脑血流成像评价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术的价值.方法:10例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实施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前、术后均行氙CT检查,其中8例于术前行乙酰唑胺负荷试验.对药物负荷前后以及手术前后脑血流量(CBF)进行定性和定量比较分析.结果:10例患者术前病变侧CBF均有降低,行乙酰唑胺负荷试验的8例患者用药后4例CBF降低更明显,其余4例CBF无明显变化或仅轻度增加.术后复查氙CT有8例患者CBF较术前增加,2例CBF较术前降低,手术前后病变区CBF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氙CT脑血流成像能够定性、定量评价颈内/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血流情况和脑血管储备能力,对指导颅内外血管搭桥术和评价疗效具有重要价值.

  • 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三七总皂甙的氙CT变化

    作者:贾丽君;于晓红;范佳;刘群

    目的:为急性期脑出血的改善循环治疗及氙CT在脑出血后脑血流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发病24h内入院治疗的2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所有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4小时内、15天进行Xe-CT检查,采用感兴趣区测定血肿周边水肿区及其镜像区的局部脑血流量,并于发病后24小时内、15天、28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C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血肿周边局部脑血流量在发病24小时略有下降,15天时明显降低;治疗组在发病15天时血肿周边局部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在发病后15天与用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二组之间相比差异也无显著性;发病后28天时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氙气CT灌注技术对深部脑组织的rCBF探测的灵敏度高,而且方便快捷.急性期脑出血早期应用三七总皂甙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血流量,从而改善血肿周边的缺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三七总皂甙的氙CT变化分析

    作者:姚晓林

    目的 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症情况,应用三七总皂甙,观察其CT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过的脑出血患者3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例患者,38例患者均在发病的24h内及15d的时候采用Xe-CT进行检查,对镜像区的局部血流量以及血肿周边的消肿区采用感兴趣区进行测定.结果 38例患者均能见到血流减低区,而血肿中心rCBF平均值的绝对值则处于坏死区间,比较于对侧镜像区的rCBF平均值,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周边脑血流间差异也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在脑出血早期,对患者采用三七总皂甙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血种周边的血流量,同时血种周边发生的缺血情况还能得到相应的改善,神经功能也能进一步得到改善.

  • 脑出血患者早期应用三七总皂甙的氙CT变化分析

    作者:姚晓林

    目的 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的病症情况,应用三七总皂甙,观察其CT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过的脑出血患者38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9例患者,38例患者均在发病的24h内及15d的时候采用Xe-CT进行检查,对镜像区的局部血流量以及血肿周边的消肿区采用感兴趣区进行测定.结果 38例患者均能见到血流减低区,而血肿中心rCBF平均值的绝对值则处于坏死区间,比较于对侧镜像区的rCBF平均值,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周边脑血流间差异也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 在脑出血早期,对患者采用三七总皂甙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血种周边的血流量,同时血种周边发生的缺血情况还能得到相应的改善,神经功能也能进一步得到改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