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行复合手术治疗的护理

    作者:梁婧婧;刘云娥;王伶俐

    总结7例颈动脉体瘤患者行复合手术治疗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术前行颈动脉压迫训练,术后做好血压管理、头颈部联合下肢共同制动的护理,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患者均痊愈出院.

  • 111例复杂性脊髓血管畸形复合手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汤红艳;陈曦;牛香美;王征;韩斌如

    从脊髓血管畸形复合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中,总结传统手术与介入手术顺利切换的重要环节.①术前熟悉整个手术流程,通过畸形团位置和大小,判断术中可能使用的特殊用物;②熟知各项化验结果,这是术中用药的重要依据;③做好躯体功能的评估,以便与术后做对照;④手术室所有仪器合理布局,避免反复移动;⑤患者体位摆放需同时满足手术要求和患者的功能体位;⑥根据患者术中体位给予预防压力性损伤的措施;⑦通过血管鞘和造影管连接加压输液器预防血栓的形成;⑧根据患者的体型及病变部位决定血管鞘的内置和外留长度.

  • 复合手术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降主动脉病变

    作者:任长伟;黄连军;阳晟;来永强;许尚栋

    目的:评估一期覆膜支架置入合并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降主动脉病变的近期效果.方法:2009年4月至2014年8月,因降主动脉病变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在我院行一期杂交手术(右腋动脉-左腋动脉转流+降主动脉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术+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封堵术)共有20例(男性17例,女性3例)患者,对所有患者随访至2016年10月,随访时间26 ~ 87个月,平均(51.0±18.1)个月.评估30d内病死率,内漏发生率,转流血管远期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在杂交手术室完成,围手术期无死亡,2例因近端内漏行开胸手术,1例因远端新发破口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结论:一期杂交手术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降主动脉病变近期效果良好,但不适合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部大弯侧紧邻左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这类患者容易发生近端内漏,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塞子的置入有效构成了转流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有利于转流血管的通畅.远期效果还需要大样本量的进一步随访.

  • “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临床及造影中期随访结果:附42例造影结果分析

    作者:史艺;胡盛寿;郑哲;高润霖;徐波;王巍;熊辉;柳枫;夏然;张晶

    目的 通过临床和冠脉造影评价“一站式”复合技术旁路的中期通畅率及临床疗效.方法 2010.10~ 2011.12共42例接受“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患者随访观察,所有患者均免于主要心性或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的生存率,同时行冠脉造影确认患者左内乳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 LIMA)旁路及非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LAD)靶血管药物支架通畅率.男37例,女5例,年龄64.3±9.6岁,平均随访时间18±8.9个月.结果 42例患者均无MACCE.患者心功能Ⅰ级19例,Ⅱ级23例.冠脉造影结果显示:LIMA旁路42支,狭窄1支,闭塞1支,通畅率95.2% (40/42).药物支架植入靶血管52支,再狭窄5支.LIMA旁路闭塞后LAD再次支架植入1支,原支架再狭窄再次植入支架病变冠脉2支,再次支架植入治疗冠脉新发病变3支.非LAD病变冠脉通畅率82.7% (43/52).结论 “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术后18个月的LIMA-LAD 旁路和非LAD靶血管的药物支架具有较高的通畅率,提示一站式复合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术后1年通畅率及临床疗效优于文献报道的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AB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的通畅率,其长期效果需要进一步随访.

  • 导管室护士在复合介入手术“心脏团队”中的作用

    作者:张昆

    目的:依据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SC/EACTS)针对介入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提出的“心脏团队”(Heart team)新概念尝试探讨导管室护士在复合介入手术“心脏团队”中所发挥的作用,分析总结不同特征类型导管室护士在各类复合介入手术配合过程中的优势,为适应介入复合手术的快速发展提供有价值的管理经验。

  • 复合手术治疗老年主动脉弓部疾病

    作者:杨祎;朱俊明;陈雷;刘巍;马维国;里程楠;乔志钰;葛翼鹏;胡海瓯;黄连军;孙立忠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老年主动脉弓部病变患者的临床经验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11例主动脉弓部疾病、无法耐受开胸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下外科手术而接受复合手术的老年患者,其中包括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溃疡3例和Stanford B型夹层2例.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70岁.患者先行右腋动脉至左颈总动脉和左腋动脉转流手术,然后同期进行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覆盖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于术后第3、6、12个月及每年进行CT血管造影或MRI复查.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1例于术后8天死亡、脑卒中发生率为0.0%、截瘫发生率为0.0%,仅有2例术后早期出现少量Ⅰ型内漏.随访时间(15±10)个月,无新的死亡病例发生,无迟发主动脉相关事件,发生Ⅰ型内漏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6个月内漏消失.结论 复合手术治疗老年患者主动脉弓部疾病的近期结果满意.

  • 复合手术治疗TASCⅡ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20例

    作者:张宇;吴继东;李新宇;张成超

    对于泛大西洋协作组织共识Ⅱ( Trans-Atlantic Inter-Society ConsensusⅡ,TASCⅡ)D型股腘动脉病变,尤其是涉及到股浅、股深动脉分叉处闭塞性病变的处理,一直以来都困扰着血管外科医师。指南推荐应用旁路移植手术来治疗,但随着微创腔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师选用内膜下成形术来解决这一困扰,但其也存在远期通畅率差的缺点。研究表明[1],对于较复杂的TASCⅡ D型股腘动脉病变,同时行开放手术和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比单一治疗方法能取得更好的疗效,即所谓的复合手术(杂交手术)。我们回顾性地分析了20例(22条肢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复合手术治疗TASCⅡ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方式、通畅率、肢体保全率以及优点进行了研究探讨。

  • 复合手术重建伸膝装置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

    作者:龚太芳;夏仁云;王平年;刘仁寿;卢云;陈文

    目的探讨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膝外侧筋膜支持带松解、内侧软组织紧缩和髌腱移位或部分移位及髌上股直肌腱非对称"V"形切开缝合以延长伸膝装置等相结合的手术方式纠正髌骨再脱位.结果本组29例34膝术后经6个月~8年的随访,按Insall标准,优11例14膝,占41.18%;良10例13膝,占38.23%;可6例6膝,占17.64%;差1例1膝,占2.94%.优良率为79.41%,疗效满意.结论该方法将传统术式有机结合,并加以改进,操作简单,使伸膝装置获得了有效的动力重建.

    关键词: 复合手术 髌骨脱位
  • 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吴鉴今;曲乐丰;邹思力;冯家烜;柏骏;职康康;吴永发;金杰;王亮

    目的 研究外科、腔内及复合手术方式治疗颅外段颈内动脉瘤(EICA)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适应证和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上海长海医院和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手术治疗的23例颅外段颈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对EICA进行分型,选择外科、腔内或复合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颈动脉阻断时间等,术后随访症状改善情况、围术期及中远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共完成外科手术14例(EICA切除+颈内动脉直接吻合术4例,EICA切除+自体/人工血管间置术10例),腔内手术8例(EICA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8例),复合手术1例(EICA覆膜支架腔内修复+覆膜支架-颈总动脉吻合术1例).所有EICA成功修复,技术成功率100%.术后早期并发颈部血肿1例(4.3%),接受急诊颈部血肿清除术后未留后遗症.全组患者平均随访(19.2±3.1)个月,所有的症状性患者症状改善明显,外科及复合手术患者均未见吻合口狭窄或神经损伤,腔内手术患者均未见支架移位或内漏形成,患者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短暂脑缺血发作、卒中或死亡.结论 根据EICA不同病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治疗,可行性好、疗效确切,兼具较好的安全性.

  •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复合手术治疗

    作者:刘建平;刘凤恩;段青;肖骏琦;叶荣;方萃福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复合手术治疗24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资料.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6个月踝肱指数(ABI)(0.82 vs 0.45)、跛行距离变化[(424±36.28)m vs (125±17.60)m]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下肢动脉通畅率87.5%.12例合并溃疡或坏疽患者,经溃疡清创或截肢(趾)术,创面均愈合.结论 通过对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仔细术前评估,制定个体化复合手术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 慢性肠系膜缺血的治疗方法选择

    作者:罗光泽;戴向晨

    目的 总结慢性肠系膜缺血(CMI)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8年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治疗的36例CMI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例患者伴腹腔动脉(CA)和/或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或闭塞.结果 本组36例患者中35例肠系膜上动脉(SMA)获得再通,1例CA获得再通.35例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SMA病变后行手术治疗,其中23例成功开通SMA.12例未开通SMA的患者中,1例开通CA,3例行SMA取栓及内膜剥脱术,5例行顺行主动脉旁路术,3例行复合手术.1例未行DSA直接开腹行逆行主动脉旁路术.无手术死亡病例,进食后腹痛症状均消失.2例顺行主动脉旁路术患者出现淋巴漏,1例逆行主动脉旁路术者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结论 腔内治疗是治疗CMI的微创手段,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腔内治疗困难者可考虑复合手术,该术式结合开放手术及腔内治疗优势,成功率高、创伤较开放手术低.开放性旁路手术及内膜剥脱术作为传统方法,创伤大,并发症发生率高,可作为特殊情况下的备选方法.

  • 复合手术处理主动脉夹层弓部病变策略

    作者:赵纪春;胡翰魁

    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心血管急危重症。美国心脏协会统计,其发病率为2.0~3.5人/万人[1]。在Dake [2]首次报道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后,腔内技术日趋成熟,使得这类疾病成功救治率明显上升。然而目前针对主动脉夹层累及主动脉弓部三大分支血管的处理尚属难点。传统开放性手术重建弓部分支血管创伤大,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但远期疗效确切。近年关于复合手术及全腔内手术处理主动脉夹层弓部病变报道逐渐增多,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但远期效果尚不清楚。复合手术因其创伤小,能克服全腔内手术中的限制,是目前运用广泛的处理弓部病变的手术方式。在全腔内技术尚未成熟前,复合手术处理主动脉夹层弓部病变依然具有重要地位。

  • 复合手术治疗累及腹股沟区股动脉的TASC Ⅱ 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作者:杨盛家;谷涌泉;佟铸;郭连瑞;崔世军;郭建明;高喜翔;刘梦霞;李建新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在治疗累及腹股沟区股动脉的股腘动脉TASC Ⅱ 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优势.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对24例累及腹股沟区股动脉的股腘动脉TASC Ⅱ 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行复合手术.在杂交手术室,根据预期手术时间、患者配合情况、合并系统性疾病的严重程度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术中游离股总、股深、股浅动脉,根据受累动脉的不同行股总和(或)股深动脉开口和(或)股浅动脉开口的内膜剥脱成形术,然后在直视下穿刺股浅动脉,导丝配合单弯导管通过病变血管直至远端动脉,行股浅动脉和腘动脉的支架成形术. 结果 适合复合手术的病变分为4种类型:Ⅰ型17例,股总动脉、股深和股浅动脉开口均受累;Ⅱ型2例,股总和股浅动脉受累;Ⅲ型3例,股浅动脉和股深动脉开口受累;Ⅳ型2例,仅股浅动脉受累,但介入治疗无法找到股浅动脉开口.手术成功率为100%.出院前ABI 0.84±0.15,较术前ABI 0.35±0.05明显增加(q =21.823,P<0.05).术后6个月腹股沟区股动脉通畅率100%(24/24),股腘动脉支架通畅率87.5%(21/24),术后6个月ABI 0.78±0.14,较术前ABI明显增加(q=19.151,P<0.05),但与出院前ABI比较无显著变化(q =2.672,P>0.05). 结论 复合手术治疗累及腹股沟区股动脉的股腘动脉TASCⅡ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避免腹股沟区支架的植入,有效保护股深动脉,提供介入治疗的入路,提高闭塞性病变的开通率.

  • 额外侧微骨窗入路非透视下阻断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段大型动脉瘤

    作者:王宏宇;赵岩;章浩;高贻宽;辛文强;崔建忠;岳树源;杨树源;张建宁;杨新宇

    目的 评价额外侧微骨窗入路非透视下阻断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段大型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应用额外侧微骨窗入路联合球囊非透视下阻断并夹闭载瘤动脉的18例颈内动脉床突旁段大型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63±4)岁.未破裂动脉瘤6例,破裂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12例(Hunt-Hess分级Ⅱ级6例,Ⅲ级4例,Ⅳ级2例).手术在复合手术室进行,采取额外侧入路切口(平均长约5 cm),骨窗大小约3 cm×3 cm,不需要颈部切开暴露颈内动脉进行临时阻断.结果 18个动脉瘤在复合手术室内均顺利完成夹闭,14例夹闭后造影提示动脉瘤颈夹闭完全,载瘤动脉无狭窄.4例夹闭术中造影提示瘤颈存在残留,调整动脉瘤夹,复查造影动脉瘤夹闭满意.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10例患者恢复良好[改良Rankin评分(mRS)0分],3例患者无明显残障(mRS:1分).2例Hunt-Hess分级Ⅲ级的患者轻度残障(mRS:2分).1例Hunt-Hess分级Ⅲ级的患者中度残障(mRS:3分).1例Hunt-Hess分级Ⅳ级的患者重度残障(mRS:4分).1例Hunt-Hess分级Ⅳ级的高龄患者严重残障(mRS:5分).结论 应用额外侧微骨窗入路球囊辅助下夹闭颈内动脉床突旁段动脉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开放和腔内复合手术治疗评价

    作者:王深明;胡作军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严重的主动脉病变.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是指累及升主动脉的所有类型,包括DeBakey Ⅰ、Ⅱ以及DeBakey Ⅲ A型(逆行向弓部以上撕裂).

  • 我国心脏瓣膜外科的发展与展望

    作者:张宝仁

    我国心脏瓣膜外科的发展虽然仅有约50年的历史,但其发展速度较快.1948年,Bailey等成功施行了二尖瓣狭窄闭式扩张分离术[1];1954年,我国兰锡钝[2]首次施行这种手术成功.1957年,Lillehei等在直视下应用缩小瓣环的方法矫正二尖瓣关闭不全[1];1958年,我国也施行了二尖瓣直视成形术[3].1962年,Starr等在国际上首先施行了笼球型心脏瓣膜二尖瓣置换术[1];1965年,我国蔡用之等也施行了国产笼球型心脏瓣膜二尖瓣置换术[3].特别是1980年以后,各种国产人造心脏瓣膜包括机械瓣与生物瓣膜都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二尖瓣置换术、二尖瓣综合成形术、联合瓣膜病变手术、主动脉根部病变的复合手术,以及瓣膜手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或心房颤动的迷宫手术,均获得了开展.据不完全的统计,全国开展心脏瓣膜外科手术的医院约有200余家,1年内施行200例以上手术的约有20家医院,300~500例的约10家医院.我国每年施行心脏瓣膜手术总数约6 000~7 000余例,表明我国心脏瓣膜外科在已经普及的基础上,治疗水平不断提高,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 血管外科复合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高静;宋秀棉;董薪

    目的 探讨血管外科复合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血管外科2009年3月-2010年12月行复合手术患者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26例血管外科复合手术患者均无手术部位感染.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手术环境,严格无菌操作,医护密切协作是减少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

  • 儿童颅内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崔德秋;曾高;杜建新

    颅内动静脉畸形(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cAVM)是儿童颅内自发性出血的常见原因[1] ,年出血率高达2% ~4% [2] ,进而导致20% ~25%的并发症及病死率[3-5]. 因此对于儿童cAVM,国内外学者普遍建议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策略. 目前,关于cAVM的主要治疗方式有外科治疗[6-7]、放射治疗[8-9]、栓塞治疗[10-11]或以上治疗方式的联合治疗[12-13]. 总体而言,经过积极治疗后,多数患儿可获得影像学治愈,并能得到较好的功能恢复[7,12]. 笔者现就儿童cAVM的外科治疗综述如下.

  • 复合手术在复杂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宋晓雯;仇汉诚

    复合手术室为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以及影像学检查的融合提供了平台,使得高质量影像引导的显微外科手术成为了可能.近年来,国内外神经外科领域进行了一系列联合血管内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的复合手术治疗复杂脑血管疾病的实践,包括巨大、梭形、宽颈等复杂颅内动脉瘤,高级别(Spetzler-Martin分级Ⅳ~Ⅴ级)等复杂动静脉畸形,传统治疗方式不能治疗或治疗失败的复杂动静脉瘘,颈动脉分叉和弓上动脉(颈总动脉和头臂干)多处狭窄.在实时评估手术有效性的同时简化了手术流程,为复杂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

  • 复合手术颈内动脉再通术中远端血管栓塞后取栓一例

    作者:刘青林;赵鹏;亓长静;王东海

    回顾性分析1例复合手术行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术中远端血管栓塞后成功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复合手术治疗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优势进行讨论.患者为59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并伴有反应迟钝;脑血管造影证实左侧颈内动脉起始部溃疡性斑块,右侧颈内动脉闭塞.于神经外科行复合手术右侧颈内动脉再通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切除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术中造影证实斑块切除完全,颈内动脉通畅,同侧大脑中动脉M2不显影,考虑术中斑块脱落或血栓形成导致栓塞性并发症,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成功取栓后,造影证实M2通畅.该病例提示复合手术下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术可以结合内膜切除及介入再通的优势,根据术中情况灵活地转化手术方案,提高再通率,并能及时进行影像学评估,大限度地保障手术安全.

97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