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人脑垂体的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分析

    作者:宋俊

    目的 分析成人脑垂体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变化.方法 研究该院从2016年3月-2018年6月的120名健康成年受试者,经MRI扫描检测,观察分析成人脑垂体形态.结果 男女垂体高度(5.46±1.30)mm、(6.05±1.30)mm、体积(614.05±125.50)、(660.03±117.40)mm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组的垂体高度、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与体积正相关;除垂体矢径,不同年龄段受试者的垂体横径、高度以及体积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正常脑垂体高度以及体积在18~29岁达到高峰,之后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但女性50~59岁会再次增加,女性整体垂体高度高于男性.

  • HR-MRI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应用价值

    作者:宋杨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D常规序列联合高分辨率MRl(high resolution-MRI,HR-MRD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天津市海滨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在2017-01/2017-10收治的84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MRI及HR-MRI检查,术后行病理检查;分析MRI常规序列结合HR-MRI判断术前T、N分期与病理T、N分析的一致性及相关性;计算MRI常规序列结合HR-MRI在诊断各T、N分期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1)MRI常规序列联合HR-MRI术前T分期与病理T分期具有较强的一致性(K=0.691,P=0.000)和相关性(r= 0.829,P=0.000),诊断符合率为84.52%(71/84);其中MRI常规序列联合HR-MRI术前判断T1分期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15%、87.44%、92.36%:T2分期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23%、86.lg%、95.42%; T3分期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15%,87.44%、92.36%; T4分期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23%、86.lg%、95.42%; (2)MRI常规序列联合HR-MRI术前N分期与病理N分期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检验结果为(K=0.762,P=0.000;r= 0.818,P=0.000); MRI常规序列联合HR-MRI术前判断N分期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15%、87.44%、92.36%;(3)以术后病理结果,“金标准”,MR常规序列联合HR-MRI在术前判断直肠系膜侵犯的准确率、特异度、敏感度分别为93.15%、87.44%、92.36%.结论 MRI常规序列联合HR-MRI在直肠癌术前判断T、N分期及直肠系膜侵犯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能够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可靠参考.

  • 高分辨率磁共振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后循环缺血进展的影响

    作者:王国军;季立标;朱银伟

    目的 探讨3.0T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情进展中的价值. 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门诊及住院的后循环TIA患者30例,均经头部MR血管成像证实存在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使用3.0 T HR-MRI对椎-基底动脉斑块进行检查,评估斑块性质及稳定性,根据斑块稳定性结果分为稳定组(16例)与不稳定组(14例).随访24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就诊至发生后循环梗死的时间及比例. 结果 不稳定组发生后循环梗死时间明显短于稳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7.0,20.0)个月比24.0(22.5,24.0)个月,Z=-2.755,P<0.05].稳定组和不稳定组发生后循环梗死的比例分别为5/16、8/1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应用HR-MRI评估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对后循环缺血疾病的进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 颅内大动脉狭窄患者Wingspan支架置入前后高分辨率核磁共振影像的变化

    作者:高鹏;杨旗;王亚冰;谌燕飞;马妍;赵国光;焦力群

    目的 采用高分辨率MRI(HR-MRI)技术,评价Wingspan支架置入前后,颅内大动脉病变部位管壁和管腔影像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介入诊断治疗科收治的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70%~99%)患者9例,病变位置包括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和椎动脉颅内段.采用头部三维HR-MRI成像技术,通过影像注册和匹配,分析和比较Wingspan支架释放前后,病变部位管壁强化面积变化;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Bland-Altman统计图,比较HR-MRI与DSA测量狭窄率的一致性.结果 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无相关并发症.(1)Wingspan支架置入术后狭窄部位管壁钆剂强化较术前明显减弱,置入术后比术前强化面积下降了(87±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5,P=0.049).(2)支架置入术前,HR-MRI和DSA测量的平均狭窄率分别为(82±6)%和(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1,P=0.961);术后HR-MRI和DSA的平均狭窄率分别为(16±12)%和(2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5,P=0.216).(3)支架置入术前与术后,HR-MRI和DSA测量狭窄率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347(P=0.361)和0.545(P=0.129).Bland-Altman统计图显示,大多数据点位于一致性界限内(x-±1.96 s).结论 HR-MRI作为一种体内无创性成像手段,可用于评估颅内支架释放后病变部位管壁、管腔和原有斑块的变化,可用于评价颅内动脉管壁影像重建.

  •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诊断椎动脉夹层合并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一例

    作者:赵晓霞;武剑;黄小钦

    患者女,50岁。主因“头晕、视物旋转6 d加重伴意识不清4 d”于2014年3月31日收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患者入院前6d无明显诱因出现眩晕、视物成双,伴头痛、恶心,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脑血管病”并给予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症状减轻。入院前4d患者出现短暂性牙关紧闭、双上肢屈曲、意识障碍,持续约10 min缓解,转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接受醒脑静(20 ml,1次/d)、依达拉奉(30 mg,2次/d)、20%甘露醇(125 ml,1次/6 h)静脉滴注,治疗后意识转清,入院前3d出现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四肢无力。头部MRI显示丘脑、中脑、桥脑、小脑梗死。为进一步治疗以“脑梗死”收住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15年,脑梗死病史5年,并左侧肢体精细活动欠灵活,于2009年5月26日行 DSA示左侧大脑中动脉M1段重度狭窄。入院体检:血压146/87 mm Hg (1 mm Hg=0133 kPa;右侧)、140/85 mm Hg (左侧);嗜睡,构音障碍;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双眼向左右侧注视时,可见细小的水平眼震;双侧咽反射消失;右侧上下肢肌力4+级,左侧上下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腱反射正常,双侧掌颏(+),双侧Babinski征(+);双侧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左侧为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分,洼田饮水试验[2]:5级。

  • 重视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评估颅内动脉狭窄性疾病的价值

    作者:马妍;焦力群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发生于机体不同的血管,导致器官组织发生缺血性损害。目前,针对冠状动脉及颈动脉的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研究拓宽了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认识,根据血管壁斑块成分的不同,可对患者进行分层管理,给予针对性治疗。同时在活体组织上还可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进程。目前,该项技术亦初步应用于颅内动脉疾病的研究,为更加确切分析卒中的发生机制提供了新的检查手段。

  • 高分辨率核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在头颈动脉闭塞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旗;吴芳;段祥攻;杨晓旭;武晔;宋海庆;焦力群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MRI(high-resolution MRI,HR-MRI)在头颈部动脉闭塞患者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连续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性头颈动脉闭塞患者25例,采用32通道头颈联合专用线圈行头颈一体化HR-MRI成像,分析闭塞血管节段局部管壁特征和闭塞中远段腔内血栓信号特征.由2名神经内科医师结合纳入患者的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对闭塞病因进行评价并作为参考标准,比较常规管腔成像技术与常规管腔成像联合HR-MRI在病因分类中的准确率.结果 (1)25例急性头颈动脉闭塞患者均完成HR-MRI检查,共诊断闭塞血管31段,其中常规管腔成像诊断了21段,常规管腔成像+HR-MRI诊断了30段;动脉硬化性闭塞24段(19例),动脉夹层性闭塞4段(4例),动脉炎性闭塞3段(2例).(2)动脉硬化性闭塞患者中,闭塞节段近端管壁均可见偏心性增厚;动脉夹层性闭塞均见典型的双腔征或新月形高信号壁内血肿;血管炎性闭塞血管节段中可见长节段环形增厚及强化.(3)常规管腔成像技术与常规管腔成像联合HR-MRI对病因分类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67.7%(21/31)和 96.8%(3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相较于常规管腔成像技术,头颈联合HR-MRI可显示闭塞起始段动脉管壁特征,对判读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夹层和动脉炎性病变等病因具有一定优势.

  • 不同机制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高分辨率磁共振特征

    作者:李文君;刘俊艳

    目的探究不同机制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是否存在差别。
      方法依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标准连续收录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sIC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依据梗死机制将sICAS患者分组,无症状性ICAS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组患者的责任动脉管壁行高分辨率磁共振(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 MRI)扫描,比较不同机制sICA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
      结果共有56例sICAS患者、9例无症状性ICAS患者纳入本研究。与无症状性ICAS患者比较,sICAS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表现为:病变局部正性重构率高、负性重构率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更多位于穿支动脉开口处。但不同机制sICAS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未发现明显差别。入组患者中10例经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狭窄,经HR MRI检查发现存在粥样硬化斑块。
      结论 HR MRI有助于发现sICAS患者不稳定斑块的存在,但不同机制sICAS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HR MRI特征差异无显著性。

  • 不同病因分型的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

    作者:刘翠翠;李文君;刘俊艳

    目的 利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诊断穿支动脉疾病及载体动脉斑块堵塞穿支动脉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比较不同病因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录豆纹动脉及脑桥旁正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国缺血性卒中分型诊断(Chinese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分型标准排除心源性、其他病因及原因未明性卒中,对所有入组患者的载体动脉行高分辨率磁共振管壁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检查,将载体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定义为载体动脉斑块堵塞穿支动脉(parent artery plaque occluding penetrating artery,POPA)组,载体动脉无异常者定义为穿支动脉疾病(penetration artery disease,PAD)组,比较不同病因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结果 本研究共连续纳入64例穿支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48例(75%)为POPA患者,且其中21例患者常规血管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载体动脉管壁病变,经HR-MRI明确诊断.比较两组不同病因卒中患者的一般资料,POPA组中吸烟患者比例显著高于P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POPA组中26例为基底节区或侧脑室旁梗死,22例为脑桥梗死.POPA组患者影像学表现特点为病灶相对较大、呈多灶或簇状分布,脑桥梗死患者病灶多累及脑桥基底部呈脑桥旁正中梗死,且POPA组患者运动功能缺损易进展;而PAD患者病变部位多位于脑桥深部近背侧,小灶性改变.结论 本研究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患者中75%属于POPA,HR-MRI提高了卒中病因分型的准确性.POPA型卒中患者的病因、病灶体积、形态及预后不同于单纯穿支病变患者.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的CTA和HR-MRI血管壁成像比较

    作者:李韶雅;王一峰;徐曼曼;张鑫;周飞;李敬伟;徐运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诊断中的作用,并对HR-MRI血管壁序列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2015年9月在我院影像科同时完成CTA和HR-MRI检查并确诊为VBD的25例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分析和比较CTA和HR-MRI在VBD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在基底动脉脑桥处直径、大直径及长度的测量上,CTA和HR-MRI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0.913,P<0.001;ICC=0.951,P<0.001;ICC=0.929,P<0.001];但是,在偏移度测量上,CTA和HR-MRI的一致性强度为较强[加权Kappa系数=0.773,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606~0.941,P<0.001].通过HR-MRI可准确测得椎动脉颅内段长度为左侧(32.02±6.29)mm,右侧(36.66±6.76)mm.HR-MRI检出5例合并基底动脉斑块的患者及2名合并椎动脉夹层的患者.结论 HR-MRI和CTA在VBD的诊断上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HR-MRI作为一种无创检查,在研究VBD病变血管壁特点、检查有无合并其他血管病变及鉴别疾病病因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应用于临床颅内动脉瘤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鹏;李佑祥;吕明

    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仍未完全研究清楚,但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炎症反应被认为在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动脉瘤壁退行性改变则是上述因素作用的终共同通路.目前临床上评价手段如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都是基于血流成像,无法反映动脉瘤壁的信息.近年来,随着磁共振设备场强逐渐增高以及分子对比剂的发展,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评价血管炎症反应和滋养血管增生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评估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中的相关进展进行了综述.

  • 深穿支动脉和浅表穿支动脉供血区梗死病人颅内动脉管壁特征的高分辨力MRI研究

    作者:吴芳;杜祥颖;武晔;杨晓旭;卢洁;宋海庆;马青峰;杨旗

    目的 应用全脑高分辨MRI(HRMRI)技术比较分析大脑中动脉浅表穿支动脉区梗死(SPI)和深穿支动脉区梗死(DPI)病人的颅内动脉管壁特征,以阐述其潜在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男31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9±11.33)岁]急性期SPI和DPI行全脑HRMRI检查的病人,HRMRI采用优化的3D可变翻转角度快速自旋回波T1加权(3D T1 SPACE)序列.分析梗死供血区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情况,分别测量斑块狭窄层面的狭窄程度、 重构指数以及斑块强化情况;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41例病人中,SPI 14例(34.1%),DPI 27(65.9%)例.SPI组中,共13例(92.9%)病人存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DPI组有15例(55.6%),SPI病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高于DPI病人(P=0.038);SPI病人管腔狭窄程度大于DPI病人(71.20%±29.46%和44.01%±28.24%,P=0.019),两组间重构指数和斑块强化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865,0.538).结论 DPI可能由小血管疾病或载体动脉斑块堵塞穿支引起,而SPI主要由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引起,这两种梗死模式具有不同的管腔狭窄程度.

  • 子宫颈癌的高分辨率MR征象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

    作者:何鲜辉;张霖;蔡尚霞

    磁共振成像(MRI)是目前子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在子宫颈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在分期的准确性方面仍有不足[1].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采用薄层、小FOV成像.提高了肿瘤对邻近组织侵犯显示的准确性,目前在直肠癌的诊断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本文研究子宫颈癌的高分辨率MRI征象与术后病理的关系,为子宫颈癌的术前准确分期提供依据.

  • 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夹层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仲伟花;惠品晶;颜燕红;吕琦;陈剑华;郭亮;胡春洪

    目的 前瞻性研究颈部血管超声(CDU)评估颈动脉夹层(CAD)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 对35例(70支颈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CDU、颈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DU设定CAD为4种类型:(1)壁内血肿型:低回声且边缘规则的均质物质充填导致管腔呈“火焰样”狭窄或闭塞;(2)双腔型:真腔与假腔内见双向血流信号;(3)瘤样扩张型:局部管径瘤样扩张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4)瓣膜漂浮型:管腔内见漂浮的撕裂内膜.CDU结果分别与HRMRI及DSA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CDU诊断C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CDU评估CAD 33支,HRMRI和(或)DSA证实CAD 35支.以HRMRI和(或)DSA检查为标准,CDU诊断CAD敏感性91%,特异性97%,阳性预测值97%,阴性预测值92%.Kappa检验:CDU与HRMRI一致性极佳(Kappa=0.900,P=0.000),CDU与DSA一致性良好(Kappa=0.509,P=0.007).结论 颈部血管超声可准确、无创、实时动态评估颈动脉夹层,对早期发现并实施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山羊自体骨软骨移植受区高分辨率MR成像

    作者:邓霞;邹爱华;许建荣;路青;信维伟;钱黎俊;赵伶兹

    目的:与组织学对照,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后受区的高分辨率MR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依术后随访时间将10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5组.在股骨髁负重面制造一直径为8mm的圆柱形骨软骨缺损,自非负重面取3个直径为3mm的骨软骨柱并以马赛克方式填入缺损区.采用Philips Achieva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高分辨率MR成像.结果:受区完全修复的早时间点为术后8周.所有移植物(除术后12周3例外)均存活.各个时间点上,移植物与邻近骨软骨之间的软骨-软骨匹配率均显著高于骨-骨.修复组织早期表现为高信号,随时间进展逐渐变为低信号.组织学显示移植物基本保持原有结构,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和(或)纤维组织.结论:自体骨软骨移植可修复骨软骨缺损,高分辨率MRI可无创性动态观察软骨修复过程.

  • 三种方法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对照研究

    作者:谢珊珊;程敬亮;张勇;徐浩文;管生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在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3月收治4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先后行MRA、HRMRI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结合MRA分析HRMRI对不同程度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 47例患者有45支大脑中动脉在MRA、HRMRI和DSA上均发现管腔狭窄.HRMRI和DSA的符合率为82%;MRA较HRMRI诊断高估率为84%;HRMRI、DSA及MRA测得的狭窄率分别为0.75 ± 0.16、0.71 ± 0.17和0.93 ± 0.13,HRMRI与DSA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 -1.43,P = 0.15),与MRA间的狭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21,P = 0.027).以DSA为金标准,HRMRI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诊断的κ值为0.78.结论 HRMRI在评估大脑中动脉狭窄方面与DSA具有良好一致性,且能避免MRA高估血管狭窄程度的缺陷,能较真实的反映脑动脉狭窄情况,有望成为诊断脑动脉狭窄的金标准.

  • 烟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综合征成年患者的HR-MRI管壁成像特征比较

    作者:张萍;吴涛;张永巍;方亦斌;李强;陈蕾;朱宣;张敏敏;姜一

    目的 回顾性分析烟雾病(MMD)和动脉粥样硬化烟雾综合征(AS-MMS)成年患者大脑中动脉(MCA)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探讨HR-MRI在MM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确诊的MMD和AS-MMS成年患者各2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及危险因素(发病形式、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既往卒中史).采用3.0T HR-MRI对各组患者大脑中动脉(MCA)行管壁增强扫描.分析两组患者MCA的血管内径和外径、管壁厚度、管壁信号强度、增强效应和MCA附近微小血管结构及重构指数等特征.采用ROC曲线分析MCA外径对MMD和AS-MMS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MMD组和AS-MMS组患者的年龄及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MD组患者的MCA外径较AS-MMS组减小[(2.70±0.44) mm vs (3.31±0.54) mm,P<0.05],MCA管壁厚度增厚[(1.99±0.32) mm vs(1.39±0.57) mm,P<0.05].AS-MMS组患者发生MCA管壁局灶性信号增强现象较MMD组更常见(50.00% vs 33.33%,P<0.05).与AS-MMS组比较,MMD组患者MCA多为阴性重构(79.17% vs 25.00%,P<0.05),平均重构指数降低(0.86±0.12 vs 1.05±0.21,P<0.05),且MCA附近微小血管结构发生率升高(83.33% vs 24.17%,P<0.05).ROC曲线显示以3.13 mm为MCA外径界限值时,鉴别诊断MMD和AS-MMS的敏感度为90.7%,特异度为64.0%.结论 HR-MRI对MMD和AS-MMS的鉴别有重要意义.MMD的MCA管壁皱缩,多呈阴性重构,血管外径常<3.13 mm,呈同心圆增厚,增强无强化或呈同心圆强化,且MCA附近更常见微小血管结构.

  • 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的分类与血管形态学异同的探讨

    作者:朱宣;陈蕾;张萍;张敏敏;袁绘;吴涛;邓本强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HR-MRI)管壁成像技术研究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性梗死两种类型——穿支闭塞型病变(BOD)和非穿支闭塞型病变(non-BOD)的血管重构与斑块特征.方法 将32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患者分为BOD 18例,non-BOD 14例.应用3.0T HR-MRI对基底动脉进行管壁增强扫描,然后使用CMRtools软件对血管狭窄严重的层面的管壁及斑块面积等参数进行测量,研究血管的重构和斑块特征.结果 HR-MRI管壁成像结果显示,non-BOD组血管狭窄程度较BOD组更明显[(68.9%±19.1)% vs (43.8%±18.8)%,P=0.017].正性重构更常见于non-BOD (57.2% vs16.7%,P=0.036).BOD组管壁面积指数小于non-BOD组(P<0.001).两组血管强化均以偏心性为主,两组斑块强化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但BOD组强化程度小于non-BOD组[(39.9±23.2)% vs (65.3±21.1)%,P=0.004].结论 基底动脉BOD梗死和non-BOD型梗死在血管重构和斑块性质方面的特征各不相同.

  •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分析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

    作者:王诺;张首龙;秦鲁平;朱宣;张敏敏;邓本强;吴涛

    目的 应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分析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方法 连续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并完成大脑中动脉管壁磁共振成像的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例,对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血管评估结果提示,15例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大脑中动脉无狭窄6例,轻度狭窄4例,中度狭窄2例,重度狭窄3例.HR-MRI检查提示10例患者病变侧大脑中动脉有斑块形成,其中7例为弧形斑块、3例为环形斑块.T1加权像增强检查结果提示8例患者斑块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1例无强化.结论 基底节区孤立性缺血性脑卒中病因复杂,HR-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大脑中动脉的管壁及斑块情况,为病因判断提供帮助.

  •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癌诊断与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建军;吕发金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在直肠癌诊断与术前T分期的应用.方法 选择直肠癌患者68例,均进行3.0 T MRI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标准,分析3.0T高分辨MRI对直肠癌诊断的信效度及与病理结果相关性.结果 68例患者MRI图像可见偏心性软组织肿块影或不规则环状增厚肿物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理结果显示T1、T2、T3、T4期分别为3、19、32、14例,高分辨MRI检查结果显示T1、T2、T3、T4期分别为7、17、31、13例.高分辨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诊断总准确度为86.76%,与病理结果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93).结论 高分辨率MRI对直肠癌诊断准确性较高,是判断术前T分期的重要方法.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