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氧化苦参碱在乙肝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中的应用

    作者:朱喜增;刘晓政;孙春伟

    我们于2000-10~2001-09采用氧化苦参碱治疗乙肝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恩替卡韦治疗乙肝肝硬化出现AFP明显升高2例分析

    作者:杨阳;杨龙;韩丽红

    我科在使用恩替卡韦(ETV)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过程中出现2例甲胎蛋白(AFP)明显升高,但经综合判断及随访,现已排除原发性肝癌(PHCC)的可能,现分析如下.

  • 阿司匹林相关性肝硬化1例分析

    作者:高建苑;孙静;房海英;陈金凤

    对阿司匹林相关性肝硬化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9岁.2007年因发作性胸闷1个月入院.入院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和回旋支严重狭窄,并进行了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症状缓解,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氯吡格雷等,氯吡格雷服用3个月后停止.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2008年患者仍然无明显不适.

  • 复方软肝丸联合γ干扰素抗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克霞;王健;李朝品;朱玉霞;张超;刘群红;高尊敬;狄长华;陈文桃

    0引言肝纤维化的治疗包括祛除原发病的病因治疗和对症的抗肝纤维化治疗[1-12].γ-IFN可抑制人体正常肝脏贮脂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减少贮脂细胞Ⅰ型,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13-19],单味中药或中药方剂具有抗肝纤维化作用[20-34],但采用γ-IFN联合中药方剂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尚未见报道.为探讨y-IFN联合复方软肝丸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效果,我们选择58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PGA指数评估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价值

    作者:刘维忠;张顺财

    目的重新评估PGA指数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慢性乙肝112例,甲肝30例,对照30例,各组在性别、年龄上具有可比性,所有病例均排除酒精性肝病、脂肪肝及冠心病.检测各组PT,GGT,ApoA1值,计算PGA指数并作比较,慢性乙肝按病理分期分组,比较各期的PGA值差异,并计算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甲肝、慢乙肝组PGA值分别为6.80±0.18,3.35±0.16,显著高于对照组(0.87±0.14),P<0.01,甲肝组高于慢乙肝组(P<0.01),慢乙肝组S0~S4期PGA值分别为0.35±0.25,3.00±0.47,2.93±0.22,3.52±0.25,4.64±0.50,S4期与各期有统计学差异(P<0.05),S0,S1,S2,S3各期间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当PGA≥3时诊断肝纤维化的敏感性为66.3%,特异性为47.1%.结论 PGA指数不能很好反映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不适合作检测肝纤维化的指标.

  • 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诊断方法的进展

    作者:何云;王建宾;王宇明

    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的意义.肝脏的病理和影象学检测及有关的血清学检测对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的诊断都有各自的临床意义及优势,并且近几年来进展很快.但目前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方法能满足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诊断达到量化的程度.

  • 重视走出肝硬变防治研究的误区

    作者:张光曙

    目的我国常见多发病肝硬变,多年来在病因、防治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受到旧观念影响,进展缓慢.方法收集近年有关研究资料,深入分析探讨肝硬变的现在已有新的认识.结果现在已知我国肝硬变主要源于HBV慢性感染,可防可治.结论肝硬变防治方法有待改进,必须密切结合客观实际,尽快走出误区,迅速改变现状,更好地解决我国肝硬变防治问题.

  • 不饱和脂肪酸对L-02和HLF细胞增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作者:范建高;曾民德;洪健;李继强;邱德凯

    目的探讨不饱和脂肪酸对肝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方法以MTT法、透明质酸(HA)RIA法及3H-脯氨酸掺入法,观察4种不同浓度的油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对无血清培养正常成人肝细胞(L-02)、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LF)增殖及合成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结果油酸、亚油酸可影响HLF细胞和(或)L-02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合成胶原和HA,而花生四烯酸对其增殖及合成ECM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肝内游离的不饱和脂肪酸增多可促进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 肝硬化患者肝脏炎症对AFU诊断肝癌价值的影响

    作者:贾克东;石淑仙;林剑国;陈红云;王卫华

    目的:研究岩藻糖苷酶(AFU)作为肝癌标志物在有炎症活动的肝炎后肝硬化这一特殊人群中的诊断价值,以寻找有效的方法应用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癌的筛查.方法:收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42例,肝癌患者血清43例,慢性肝炎患者血清24例,疑似肝癌患者6例,正常人血清53例,分别以酶法和免疫放射方法对AFU和甲胎球蛋白(AFP)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FU含量为455.64±153.5 nmol/(mL*h),肝癌患者为502.2±230.24 nmol/(mL*h),慢性肝炎患者500±127.05 nmol/(mL*h),三者均明显高于正常人血清324±57 nmol/(mL*h).肝癌患者AFU水平虽然高于肝硬化患者,但统计学检验二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同时测定各组患者血清中AFP含量,肝癌患者AFP含量显著高于肝硬化和慢性肝炎患者,P<0.001.方差分析显示肝硬化和肝癌血清中AFU活性不随AF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结论:AFU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慢性肝炎和肝癌患者血清中均明显升高,AFU的测定难以对肝炎后肝硬化和肝癌进行区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存在的炎症使AFU作为肝癌标志物的诊断价值降低.

  • sTRAIL在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与肝损伤指标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岳凤娥;宋修光;杜文军;张利宁

    目的:探索可溶性肿瘤细胞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Strail)在HBV感染人体所致的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trail水平.结果:正常人血清Strail的水平为813.08±273.85;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Strail的水平为1 238.76±257.95,与正常人比较,P<0.001;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Strail的水平为1 172.07±224.97,与正常人比较,P<0.001.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Strail与其肝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Strail与ALT呈正相关,r=0.731(0.702),P<0.001,与AST呈正相关,r=0.826(0.674),P<0.001.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血清Strail与其TBIL不相关,r=0.428,P>0.5;与A不相关,r=0.078、P>0.5.结论:Strail诱导细胞凋亡是肝细胞损伤机制之一.

  • 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无症状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一例

    作者:周平

    患者,女,62岁,因双手指关节、双膝关节和腰部间隙疼痛10余年,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5个月,于2005年10月11日入院.

  • 改良法大鼠肝星状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作者:翁山耕;冷希圣;魏玉华;彭吉润;郑恩涛;程继华;张佑彬;吕建锋;杜如昱

    目的:改良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的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使之简便易行,高效可靠.方法:采用肝离体胶原酶灌注消化,低速离心去除肝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HSC,采用台盼蓝染色排斥法鉴定细胞活率,desmin加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法鉴定HSC纯度.结果:采用改良法,每只大鼠的HSC得率为(2.54±0.13)×107个,细胞活率为(98.8±0.7)%,高于旧方法的HSC得率[(2.18±0.18)×107个,P<0.01]和活率(94.3±0.6)%,P<0.01].用desmin加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法鉴定,HSC纯度为(96.8±1.0)%,高于单用desmin鉴定的纯度(91.8±2.2)%(P<0.01).结论:改良的大鼠HSC分离培养方法简便易行又经济,在保证纯度的同时,提高了得率和活率.采用desmin加GFAP免疫细胞化学双染色法鉴定细胞纯度,提高了鉴定的敏感性.

  • 先天性肝纤维化6例报告

    作者:石运明;胡乃东;刘建华;任国强;张大文;张国政

    先天性肝纤维化,1954年Grumbach首先描述[1].1961年由Kcrr命名[2],本文报告6例.

  •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作者:金珍婧;陈永胜;迟宝荣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在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 RUT)和Hp-PCR检测法.结果:肝硬化门脉高压组Hp阳性率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P<0.01);Hp感染和肝功能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HG慢性活动性胃炎Hp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胃炎(P<0.01).结论:Hp感染不是PHG的主要致病因素,但Hp感染和PHG胃粘膜的慢性活动性胃炎密切相关.

  • 血浆内皮素水平与肝硬变病程关系的研究

    作者:沈继录;徐元宏

    目的了解不同阶段肝硬变患者血浆内皮素(ET)水平,探讨其对肝硬变腹水形成和肝肾功能损伤所起的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浓度,同时也了解肝肾功能.结果血浆ET-1在无腹水组、有腹水组和肾衰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肾衰组与有腹水组(无肾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有腹水组和无腹水组差异无显著性.血浆ET随肝功能损伤加重而逐渐升高.结论血浆ET升高可能在肝硬变病程的进展中起了重要作用,是引起腹水形成和肝肾功能损伤的重要因素.

  • 长期抗病毒治疗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一般检验指标及肝灌注参数的影响

    作者:段景山;张俊兄

    [目的]探讨长期抗病毒治疗对代偿期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一般检验指标及肝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5年1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长期抗病毒治疗,其中恩替卡韦用药45例,阿德福韦酯用药24例,连续用药144周,比较用药前后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基因(HBV-DNA)、Child-Pugh积分、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肝纤维化分期变化,同时用药前后分别行CT肝脏灌注扫描,观察肝动脉灌注量(HAP)、总肝灌注量(TLP)等肝灌注参数变化;记录用药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用药前比较,患者用药144周后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凝血酶原时间(PT)、HBV-DNA水平、Child-Pugh积分均显著下降,白蛋白(Alb)水平显著上升,用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4周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肝纤维化分期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P<0.05).用药前、用药144周总肝灌注量(TLP)、肝动脉灌注量(HAP)、肝静脉灌注量(HPP)及肝动脉灌注指数(H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长期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等一般检验指标及肝灌注参数.

  • 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张雪红;黄亚雄;喻淑平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化合并肝源性糖尿病(HD)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本院收治的22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统计 HD 发生情况、生化指标,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HD 组病程显著高于非 HD 组( P <0.05);HD 组血清总胆固醇(TC)、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均高于非 HD 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 HD 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 C 级 HD 发生率明显高于 A 、B 级,三级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C 级 HD 组患者显著高于非 HD 组患者( P <0.01)。 HD 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与非HD 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 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比例无明显差异( P >0.05)。 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上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肝功能 Child‐Pugh 分级 C 级对乙肝肝硬化继发 HD 有显著影响( P <0.05)。 【结论】乙肝肝硬化继发 HD 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病程、肝功能Child‐Pugh 分级 C 级、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是乙肝肝硬化继发 HD 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及TGF-β1、IL-8的影响

    作者:刘波;李升炉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将9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单一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6个月后检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评定临床疗效,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 TGF-β1、IL-8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1%(P<0.05);两组患者血清中肝功能指标白蛋白(ALB)水平增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降低,其血清细胞因子TGF-β1、IL-8水平也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上述指标的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疗效可靠,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调节血中TGF-β1、IL-8水平有关。

  •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鳖甲软肝片治疗失代偿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研究

    作者:纪燕华;许诚;舒丹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硬化失代偿期(HBV-rented decompensated live cirrhosis,HBV-D-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92例HBV-D-LC患者,根据患者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抗病毒护肝等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于治疗第一周、第四周、第八周给予静脉输注UC-MSC.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包括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酶(HA)、Ⅲ型前胶原氨端肽原(PⅢNP)、Ⅳ型胶原(CⅣ)、脯肽酶(PLD).使用EORTCQLQ-C30生活质量量表调查患者的生活质量,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LN、HA、PⅢNP、CⅣ、PL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48%(43/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61%(3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MSC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HBV-D-LC患者,可更好的改善患者肝纤维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丙肝肝硬化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赵宝生;董金玲;谢放;张龙;温慧敏

    [目的]探究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研究所接受治疗的120例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统计并进行随访调查.对各患者发生腹水、肝移植及潜在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0例丙肝肝硬化患者中发生HBV感染的患者4例(3.33%),有大量饮酒史的患者51例(42.50%),发生糖尿病的患者62例(51.67%).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存在HBV感染、糖尿病和终末期肝病评分≥10分与丙肝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期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肝肝硬化患者患有糖尿病与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细菌感染和腹水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随访结果的分析发现,发生肝癌、肾功能紊乱、细菌感染、腹水进展和肝病等与丙肝肝硬化患有糖尿病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是影响丙肝肝硬化患者生存状况的独立因素,控制丙肝肝硬化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