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及CT对照研究

    作者:樊庆胜;崔国强;许学明

    本研究收集我院2003-2005年来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行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患者20例,并分析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CT表现.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

    作者:康超文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6月—2017年8月进行下肢深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80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林进行单纯抗凝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置入腔静脉过滤器,经腘静脉置入导管,注入尿激酶进行导管介入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评分、患肢周径差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肢周径差小,静脉通畅评分低,治疗总有效率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由于单纯抗凝治疗,显著改善深静脉通畅程度,值得应用.

  • 介入溶栓治疗腘动脉瘤血管阻塞时病员死亡一例

    作者:周睿卿;王晔;廖志刚

    腘动脉瘤是周围血管中比较常见的动脉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生率仅次于股动脉瘤,而国外其发生率在周围血管中高,达60%~70%[1].随着检查手段的进步,如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彩色多普勒、血管造影及CT等的应用,腘动脉瘤通常可以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但当动脉瘤内血栓形成导致瘤腔完全闭塞时,则诊断极为困难,常易误诊为急性血栓栓塞,从而导致误治,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现报道一例.

  • 急性脑梗塞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赵永生;赵峰;杨淑琴;杨海山

    目的 通过建立脑梗塞动物模型,为介入溶栓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10只杂种犬进行常温和加温到50℃后自体血凝块注入致急性脑梗塞形成,经导管脑动脉灌注溶栓,观察血管狭窄、阻塞和再通的情况。结果 常温自体血凝块组,1~4h血管再通率为91%。6~12 h溶栓占89%,12~24h溶栓为76%,总复通率占86%。加温至50℃组,1~4h溶栓血管再通率为31.5%。6~12 h溶栓占20%,12~24h溶栓为5%,总复通率53.6%。结论 常温自体血凝块组溶栓后血管再通率高。6h 之内溶栓速度快,溶栓时间与溶栓疗效呈正相关。

  • 肺动脉多发栓塞致反复咯血1例

    作者:曹殿波;王大伟;杨海山

    患者男,53岁.6年前诊断为"双下肢脉管炎",曾行导管尿激酶介入溶栓治疗.4年前突发性晕厥一次,长达30min.此后出现间断性咯血,每次量多少不等,多者时一次可达200ml.查体:心界轻度向左侧扩大,右侧腋中线平乳头平面可闻及喷射样杂音.双侧小腿及足部皮肤变黑,足背动脉搏动触不清.

  •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小瑜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介入溶栓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血栓复发率为12.5%,对照组血栓复发率为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合并急性肺动脉栓塞实施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

    作者:阎春梅

    目的:分析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4年4月收治的90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均接受介入溶栓治疗。随机方法分组,围术期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分析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行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过程中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增进护患关系。

  • 介入性溶栓联合冲击波修复重建骨组织结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作者:孔繁荣;秦树光;李建军;李晓丽

    目的 探讨介入性溶栓联合冲击波修复重建骨组织结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CR、MRI确诊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92例,其中42例行介入溶栓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为联合治疗组,50例行单纯超选择介入性溶栓治疗为对照组.介入治疗采用经皮股动脉插管至患侧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缓慢注入尿激酶、罂粟碱、低分子右旋糖酐及654-II,共治疗2~3次.介入治疗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采用介入性溶栓治疗间隙行体外冲击波治疗,冲击波治疗采用在X线透视以股骨头坏死区在体表投影为中心选取1~2个冲击点,每个冲击点每次冲击400~500次,共治疗3~5次,冲击波治疗采用能量密度0.18~0.25mJ/mm2.治疗前、后3、6及12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100分).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1),联合治疗组明显高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髋关节Harris疗效:治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2%;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级:优7例,较好15例,良16例,差4例,优良率90.4%,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性溶栓联合冲击波修复重建骨组织结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创伤小、安全而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

    作者:袁洪志;谷涌泉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介入溶栓治疗的疗效. 方法 2012年2月~2014年10月101例DVT可回收型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后经腘静脉顺行穿刺,置入溶栓导管,经溶栓导管尿激酶进行溶栓,通过溶栓导管造影了解血栓溶解情况,决定溶栓时间及尿激酶剂量. 结果 术后1周溶栓效果Ⅰ级87例(87/101,86.1%),Ⅱ级8例(8/101,8.0%),Ⅲ级6例(6/101,5.9%);痊愈80例(80/101,79.2%),有效21例(21/101,20.8%).术后2周溶栓效果Ⅰ级95例(95/101,94.1%),Ⅱ级6例(6/101,5.9%);痊愈90例(90/101,89.1%),有效11例(11/101,10.9%).5例复发2~3次,其中出院后1个月内3例复发,1~2个月内3例复发(1例第2次复发),2~3个月复发3例(1例第2次复发),3~6个月复发3例(2例第2次复发,1例第3次复发),以上5例考虑为易栓症,每次溶栓后治愈,长期口服华法林,并坚持定期门诊复查.截止2014年10月,101例随访3~30个月,平均10.7月,均未见支架移位、支架内血栓形成、狭窄、闭塞等. 结论 介入溶栓治疗具有有效预防肺栓塞、创伤小、痊愈快、卧床时间短及血栓后遗症明显减少等优点.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建民;杨新吉;李志辉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是一种多发于老年人的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眼部疾病,其后果极为严重.近的局部动脉内介入溶栓疗法给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预后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就目前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介入溶栓治疗方面的有关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

    作者:王珊珊;侯凤枝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护理方法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基本痊愈2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7.5%。结论优质、高效的护理可以提高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显著改善预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压力,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急性脑梗死所致颅内高压的特点分析和治疗

    作者:毛湘渝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所致颅内高压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娄底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所致颅内高压患者78例,分析急性脑梗死所致颅内高压的特点及各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与禁忌证。结果应用介入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及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均与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无统计学差异;而介入溶栓治疗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及患者的住院时间均小于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所致的颅内高压应当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要把握时机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其中介入溶栓溶栓治疗临床效果较理想。

  • 介入溶栓治疗在外周动脉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蒋国军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在外周动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0例外周动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其均在DSA引导下使用Seldinger法将动脉导管置入患者的肢体动脉,给予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的血栓状况,明确阻塞部位.根据检查结果 ,将导管导丝插入,将溶栓导管置入患者的血栓之中,并且以尿激酶进行溶栓.在溶栓治疗后,需要再次行造影检查,确定血栓的溶解状况,适当的进行用药剂量和导管位置调整.结果在本次选取的30例患者,经介入溶栓治疗均有效果.且其中,有23例患者完全开通,在造影检查中血流速度恢复,且速度较快;有7例患者为部分开通,在造影检查中血流缓慢,管壁呈现不规则狭窄现象,但是未超过30%的狭窄面.结论 对外周动脉血栓患者给予介入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血流恢复较快,且介入术的安全性较高,具有极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 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翔;刘金亮;孟小鹏

    目的 探讨介入溶栓治疗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采用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全血高切黏度和全血低切黏度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动脉内溶栓法治疗疗效更确切、安全性高.

  • 循证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溶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庆华;王春敏;武寒冰;王峰;纪东华;王文萍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64例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出院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回访,比较两组生存质量指标.结果 观察组躯体功能、情绪角色、心理健康、疼痛、社会功能、生命活力、躯体角色、总健康评分分别为(81.4±12.3)、(79.6±10.2)、(85.6±17.2)、(84.9±12.1)、(79.3±11.7)、(85.2±12.6)、(84.3±14.3)、(82.3±12.3)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2±10.6)、(61.7±9.8)、(63.1±11.7)、(58.1±13.2)、(61.7±10.3)、(62.6±11.6)、(60.3±11.5)、(63.2±9.8)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生存质量.

  • 单纯抗凝治疗与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徐晓明

    目的 对比分析单纯抗凝治疗与介入治疗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6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例)和观察组(n=46例),对照组采取单纯抗凝治疗,观察组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及术后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肢腿围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患肢腿围分别为(48.85±2.25)cm、(48.82±2.28)cm,经t检验,2组患者的患肢腿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患肢腿围分别为(39.62±2.21)cm、(32.34±2.19)cm,经t检验,观察组的患肢腿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抗凝治疗相比,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实施介入溶栓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双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胡秀香;张美玲;崔影

    股骨头坏死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以往内科保守治疗、外科手术及血管溶栓介入治疗为主,但部分患者(特别是股骨头内坏死囊变明显者)效果不理想,现就我科8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减压,血管内溶介入溶栓治疗相结合病人的护理体会讨论如下:

  • 临床护理路径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

    作者:农瑞兰;林枚光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将9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行常规介入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及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 肺结核病的介入治疗

    作者:范勇

    介入治疗是在医学影像学设备监视下进行的微创治疗手段,与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并称现代医学治疗学的三大支柱.介入治疗数十年来发展迅速,如冠心病的球囊括张和内支架治疗、脑梗塞的介入溶栓治疗以及全身各部位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等,已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并以其微创、安全、定位准确、疗效高等特点逐步被广大医患所接受.同样,介入治疗在肺结核病中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 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中急诊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鲍惠

    目的:探讨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中采取急诊临床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于我院治疗的100例脑梗死病患为对象,并以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病患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在治疗期间,对常规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病患实施急诊临床护理路径,观察并比较两组病患临床护理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病患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对照组病患的住院时间、转诊时间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与常规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脑梗死介入溶栓治疗病患实施急诊临床护理,能提高病患的护理满意度,消除病患不良心理,促进病患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78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