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咬合力测试仪辅助治疗8例冠修复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分析

    作者:王旭;杨晓东;艾红军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关节区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关节弹响和杂音。牙合因素被认为是引发TMD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冠修复后引发的 TMD。传统的咬合纸、蜡片等牙合记录方法虽可显示咬合接触的位置和面积,却不能显示咬合接触的先后顺序,不能找到真正意义上的早接触点[1]。本研究针对8例冠修复后TMD患者通过TeeTester咬合力测试仪辅助定位早接触修复体,观察拆除修复体后临床疗效,评价咬合力测试仪在治疗冠修复后TMD的疗效。

  • 基于三维数字化建模的全口义齿咬合接触的计算机仿真

    作者:陈晓军;陆尔奕;陈建军;王成焘

    针对目前在口腔颌面修复领域对全口义齿咬合接触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应用空间机构理论中的方向余弦矩阵法,建立Hanau(牙合)架的下颌运动位移矩阵,以Matlab6.5、VC6.0++及VTK为开发平台,通过应用激光扫描测量法,采用计算机图形学及数据库技术,重建人工牙列的三维数字模型,并测量标志点三维几何坐标数据,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运行于PC机上的全口义齿咬合接触计算机仿真软件系统.该系统能从任何需要的角度和位置清晰地全面观察Hanau(牙合)架上下颌咬合接触的全过程,并对咬合接触的位置和区域进行检测.该系统的实现将有助于深入分析全口义齿动态咬合接触的情况,并辅助医生作全口义齿修复工作的临床诊断.

  • 计算机辅助分析全口义齿咬合特征

    作者:卢燃;曾剑玉;刘侠;温颖

    目的 本文通过计算机辅助咬合分析的方法,观察全口义齿修复后的咬合接触特征,定量研究咬合接触分布的变化.方法 戴用3个月及30个月的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各14例.采用T-ScanⅡ咬合分析仪进行体内咬合分布特征及咬合时间的测定.记录全口义齿左右侧咬合面积不对称指数,咬合力中心值,咬合力前后向分布比率,咬合时间,大负载时间.结果 戴用全口义齿30个月的患者,咬合面积不对称指数、咬合时间及大负载时间略有缩短,咬合力中心略有前移,但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全口义齿戴用30个月后,患者对全口义齿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咬合平衡性稳定提高.

  • T-scanⅡ咬合分析仪记录结果可重复性的临床评价

    作者:安薇薇;王邦康;白玉兴

    目的检验T-scanⅡ咬合分析仪记录结果的可重复性.方法将10枚T-scan感应片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5枚.随机选择5名受试者,从两组感应片中各抽取1枚用于记录其牙尖交错位咬合接触.每枚感应片在受试者端坐位和仰卧位均连续记录2次.对同一体位下的连续2次记录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并对同一名受试者使用2枚不同感应片的记录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价记录结果的可重复性.对同一名受试者不同体位下的记录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评价体位改变对记录结果的影响.结果经配对t检验,除接触点数目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项反映咬合接触特征的测量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为提高记录结果的可信性,使用TscanⅡ咬合分析仪记录牙尖交错位咬合接触时,应在近似的咬合强度下至少记录2次,或使用2枚感应片分别记录,以中等咬合强度为宜,并保证支架的标志点正确就位.不推荐使用该仪器进行接触点数目的测量.

  • 不同年龄人群上颌第一磨牙咬合主功能区分布的初步研究

    作者:马毅慧;陈吉华;赵三军;李芳;沈丽娟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人群上颌第一磨牙咬合主功能区分布情况,分析主功能区分布规律,咬合点数目与年龄和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从生活背景相近的人群中选取研究对象,共131例,临床制取超硬石膏模型,硅橡胶咬合记录保存后牙咬合关系,实验室咬合点套色分析咬合点数目及主功能区分布区域.结果:(1)Ⅰ组17-23岁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咬合记录穿透点233,Ⅱ组24-35岁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咬合记录穿透点144,Ⅲ组36-45岁上颌第一磨牙(牙合)面咬合记录穿透点127,Ⅰ组分别同Ⅱ组、Ⅲ组比较咬合记录穿透点多,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Ⅱ组、Ⅲ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2)性别之间男性咬合记录穿透点多于女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3)上颌第一磨牙咬合面9分区分析主功能区分布规律,Ⅰ组多分布于咬合面舌侧中1/3、咬合面近中窝、远颊尖,Ⅱ组、Ⅲ组多分布于咬合面舌侧中1/3和中央窝部分.结论:上颌第一磨牙在少年组中咬合点较多,且主功能区分布较为分散,随着年龄增长咬合点数目下降,主功能区分布趋于集中.

  • 关于咬合病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慧芬;汲平

    咬合病是对人类咀嚼系统及全身健康有重要影响的一系列常见病,多发病.本文对近年来关于咬合病的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T-Scan Ⅱ系统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胡志刚;程辉;程祥荣

    在口腔临床和科研中,常用分析咬合的方法包括:咬合纸染色法、蜡片法、硅橡胶法、光(牙合)分析法、Dental prescale 系统、T-扫描系统等,其中能测量咬合时间的只有T-扫描系统.T-扫描系统是精确记录和分析咬合接触的一套计算机分析系统,引入时间参数,可以对(牙合)接触情况作动态的定量分析,在口腔临床和科研中广泛应用.本文对T-Scan Ⅱ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以及综合评价进行综述.

  • 错(牙合)畸形患者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后保持阶段(牙合)力及咬合接触变化的研究

    作者:聂志华;李宁;刘月华

    目的 研究青少年错(牙合)畸形患者在固定矫治器矫治后保持阶段,牙尖交错位时(牙合)力及咬合接触的变化.方法 采用T-Scan Ⅱ咬合测量分析系统记录分析21名青少年错骀畸形患者结束固定矫治时及保持半年后(牙合)力及咬合接触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保持半年后,患者(牙合)力不对称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牙合)力中心点更趋于理想位置(P<0.05).(牙合)接触点数显著增加(P>0.05)、(牙合)接触点不对称指数明显减小(P<0.05).结论 保持阶段并非治疗结果的简单维持,牙位及咬合接触在此阶段仍有细微调整.本研究中,患者的咬合接触分布更趋于平衡,(牙合)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这对矫治结果的长期稳定有积极意义.

  • 牙齿楔状缺损与侧方(牙合)工作侧咬合接触关系的调查

    作者:张清;王嘉德;李萍

    有关(牙合)因素与楔状缺损关系的临床研究很少.为确定(牙合)因素与楔状缺损的关系,我们对楔状缺损与牙齿咬合接触的关系进行了临床研究.

  • 牙隐裂患者咬合特征及牙体磨耗特点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宇;林正梅;凌均棨

    (6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R=5.67,χ2=8.45,P=0.003).24例单颗牙牙隐裂患者中牙尖交错位时<牙合>力中心位于内侧椭圆以内和外侧椭圆以内(包含内侧椭圆)的分别为6例(25%)和18例(75%),经Z检验两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4.53,Z2=4.55,P<0.05).牙隐裂组中有侧方<牙合>干扰的隐裂患牙存在牙体磨耗的比例高于无侧方<牙合>干扰隐裂患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P=0.029).结论 本组患者牙隐裂的发生与咬合异常有关,与牙体磨耗相关.

  • 复合树脂粘结修复操作规范及评定标准(建议稿)

    作者:中华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业委员会

    1.复合树脂粘结修复的适应证1.1前牙Ⅰ、Ⅲ、Ⅳ和Ⅴ类洞的修复.1.2前牙形态与色泽异常牙的美学修复(四环素牙、氟斑牙、无髓变色牙、畸形牙、扭转牙).1.3前牙小间隙的关闭.1.4制作桩核冠的桩核(树脂核).1.5后牙Ⅰ、Ⅱ和Ⅴ类洞的修复.1.6容易隔离、咬合接触不紧、修复体没有承受全部(牙合)力的患牙.1.7对(牙合)牙存在不同金属修复体的更换.1.8意向性修复.

  • 两种颌位关系转移法导致非正中咬合误差的比较

    作者:李鸿波;张豪;杨朝晖;冯海兰

    (牙合)架是模拟下颌运动和咬合接触的工具,真实地反映口内咬合的实际情况,是学者们努力的目标.本项研究以患者口内咬合记录为标准,探讨采用特殊(牙合)叉转移法与采用 ARCUS EWL 面弓(KaVo 公司,德国)转移法转移颌位关系所导致的(牙合)架非正中咬合误差的大小,为前者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 作者:

    关键词:
  • 正常(牙合)者咬合功能的研究

    作者:华咏梅;牟福元;金蕾

    目的 研究正常(牙合)者的咬合功能状况.方法 用T-scan Ⅱ型系统4.02版记录26名正常(牙合)青少年在牙尖交错位(ICP)的(牙合)力总值(T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牙合)力中心点大位移(MMCOF)、(牙合)干扰指数(OII)、(牙合)接触点数(NOC)、(牙合)接触面积不对称指数(AOA).分析(牙合)力及咬合接触点的分布规律.结果 ①正常(牙合)者三次咬合记录的左右侧(牙合)力百分比及COF无显著性差异.②正常(牙合)者AOF、MMCOF、OII均较小,男性(牙合)力总值大于女性(P<0.05).③正常(牙合)者NOC主要分布在磨牙区,前牙几乎无接触,咬合接触点与(牙合)力成正相关.结论 ①T-scan Ⅱ系统传感器薄膜具有良好的重复性.②正常(牙合)者具有平衡稳定的咬合.

  • 牙齿楔状缺损与侧方(牙合)工作侧咬合接触关系的调查

    作者:张清;王嘉德;李萍

    目的研究牙颈部楔状缺损与牙齿咬合接触的关系.方法选取123名中年机关干部.用0.02mm厚的超薄咬合纸,临床检查侧方运动工作侧上颌尖牙、第一、二前磨牙、第一磨牙颊尖各斜面上及咀嚼循环各个时期中的牙齿咬合接触情况;评估接触程度.结果患楔状缺损牙齿咬合接触程度明显高于未患楔状缺损牙.上颌尖牙和前磨牙楔状缺损患牙在远中(上第一磨牙的近、远中)斜面上咬合接触程度高于未患牙,患牙在咀嚼侧方运动循环的中、末(上第一磨牙在初、中或末)期咬合接触程度增加.结论牙颈部楔状缺损的发生与牙齿的咬合接触程度加重有关.

  • 前牙开(牙合)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作者:王海岚;贾绮林

    开(牙合)(openbite OB)作为错(牙合)畸形的一种类型早由Caravelli提出[1].许多学者对开(牙合)畸形定义的描述存在着差异,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牙间垂直距离过长称为开(牙合)[2]."前牙开(牙合)"是后牙处于正中(牙合)位时,下切牙在垂直向未被上切牙覆盖且无咬合接触[3].此类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切割、发音、美观等功能,较难治疗又具很高的复发趋势,在正畸领域一直备受关注.分析开(牙合)的病因和机制,明确畸形的性质,对治疗有指导作用.

  • 安氏Ⅱ1错(牙合)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研究

    作者:王艳玲;韩凉;张勇;张瑾

    目的 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状况的变化,借以评价正畸治疗对咬合接触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分析本研究对安氏Ⅱ1错(牙合)咬合稳定重建的可靠程度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08-2012年来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30例,用T-scan 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记录患者矫治前后大牙尖交错位的(牙合)力总值(T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牙合)力中心点的大位移(MMCOF)、闭合时间(TO),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矫治后TOF高于矫治前(P<0.01);矫治后COF距上颌中线的距离与矫治前相比减小(P<0.01);矫治后AOF、MMCOF、TO均低于矫治前(P<0.01).结论 正畸治疗能够改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牙合)力水平及平衡性;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能够客观、真实、准确的显示咬合接触状态,其测量结果可作为临床评价的指标.

  • 口腔修复治疗中咬合学问题

    作者:姜婷

    口腔修复的终目标是恢复符合口颌面生理功能同时满足美现要求的咬合关系.由于患者个性化需求的提高,没有任何一种咬合模式能满足所有患者.所以针对不同患者做出正确的咬合诊断和制定符合生理要求的修复方案十分重要.如果原有咬合关系是非生理性的,或者说是病理性的,则要改善咬合关系.而在改善及重建咬合时,其目标是理想咬合关系.在咬合修复时,需要考虑下颌位、咬合垂直距离、咬合平面走向和位置、上下前牙位置和功能诱导、后牙咬合面解剖形态、咬合接触点位置和接触强度等重要影响因素.修复治疗不仅是获得美观的效果、功能的恢复,更需要维持对口颌面余留硬软组织无害的长期健康状态.

  • 口腔修复用钛及钛合金在老年咬合接触的应用比较

    作者:张敦艇;孙国良

    目的 研究口腔修复中采用钛和钛合金对老年患者咬合接触的影响.方法 研究起止时间为2014年3月~2015年3月,对象选择为口腔修复治疗的牙缺失老年患者72例,以修复材料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钛合金种植体修复,36例)和对照组(纯钛种植体修复,36例);对照分析两组修复效果及咬合接触情况.结果 研究组咀嚼效率、EMG以及咬合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随访不同时间段内,研究组咬合力、EMG恢复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牙缺失患者口腔修复治疗采用钛合金种植体修复疗效优于纯钛种植体修复,能够形成完整的骨性整合,有效恢复咬合接触面及其功能,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 全口义齿咬合接触的三维测量分析

    作者:陆尔奕;张富强;陈晓军;陈建军;王成焘

    目的:采用三维数字化方法对咬合接触参数进行测量分析.方法:应用非接触式激光三维扫描和三维数字化技术,在三维扫描和重建10副全口义齿人工牙(牙合)面以及正中(牙合)时咬合状态的基础上,测定咬合接触的数目和部位,并与T-Scan咬合仪的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咬合接触参数的测量结果显示,咬合接触区域主要集中在磨牙和前磨牙区;(2)应用激光扫描系统测量和T-Scan系统测量的咬合接触部位和数目比较,P>0.05,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将激光扫描技术引入全口义齿咬合接触研究领域,通过测量全口义齿咬合接触部位和数目,并与T-Scan系统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进行咬合检测的可靠性,为今后咬合接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