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效果及对牙齿咬合功能影响分析

    作者:赵士军

    目的 :为了治疗唇腭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牙齿咬合功能的影响,对患者进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探究此方法的效果影响.方法 :选取对象为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月唇裂术后牙颌面畸形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正颌组(采用正颌术治疗)和联合组(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以及牙齿咬合功能情况.结果 :对两组患者牙齿的SNA、SNB以及ANB三个指标进行记录和对比,联合组患者三个指标明显均优于正颌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患者牙齿咬合功能进行评分,联合组评分优良率可高达93.33%,明显高于正颌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为了改善唇腭裂术后患者牙颌面出现畸形的情况,以及影响牙齿咬合功能的情况,采用正畸联合正颌术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牙颌面的畸形,还可以提高牙齿咬合功能,效果显著.

  • 隐形陶瓷托槽对临床矫正患者咬合功能及美观效果的影响

    作者:石静;吕兰;周昭飞

    目的 探讨隐形陶瓷托槽对临床矫正患者咬合功能以及美观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成人安氏1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MBT直丝弓陶瓷托槽进行矫正,观察矫正后患者的咬合功能和美观效果.结果 治疗当天与治疗7d口腔软组织不适感、进食不便、语言障碍程度和美观影响程度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 d和治疗56 d后患者口腔软组织不适感、进食不便、语言障碍程度以及美观度影响程度的VAS评分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陶瓷托槽在正畸矫正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咬合功能,提高牙齿的美观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隐形陶瓷托槽对牙齿矫正患者咬合功能、美观效果的影响

    作者:袁华;戢太根

    目的:探讨隐形陶瓷托槽对牙齿矫正患者的咬合功能、美观效果的影响.方法:收治进行牙齿矫正患者5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MBT直丝弓陶瓷托槽治疗.结果:治疗1、2个月患者的口腔功能、疼痛程度以及美观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达94.00%,总体治疗满意度为96.00%.结论:隐形陶瓷托槽对牙齿矫正患者的咬合功能具有改善作用,美观效果良好,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 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唇腭裂术后反(牙合)对患者咬合功能的影响

    作者:黄文博

    目的:探讨前方牵引治疗替牙期唇腭裂术后反(牙合)对患者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单纯性唇腭裂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替牙期唇腭裂术后反(牙合)采用前方牵引疗法,观察对其咬合功能造成的临床影响。结果:患者治疗前后替牙期唇腭裂术后ICP-HB状态肌电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ICP-MC状态TA肌电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MM肌电值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替牙期唇腭裂术后反(牙合)采用前方牵引疗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咬合功能,但离不开二期正畸治疗,以对其功能调整予以完善。

  •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对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咬合功能的影响

    作者:秦春丽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其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8月长垣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00例,按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头颅定位指标、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6个月后SNB角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SNB角、SNA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OHIP-14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可改善患者侧面面型及上下牙的咬合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微型钛板内固定在下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

    作者:朱志高

    目的 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在下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5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比较患者术后1、3、6个月创口愈后情况、术后感染情况和咬合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1、3个月和6个月时,咬合功能恢复正常者分别为8、40例和52例.术后1个月出现感染的患者3例,3个月后无再次感染发生,6个月后所有患者伤口基本处于Ⅰ期愈合.结论 采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临床疗效明确,术后患者咬合功能恢复完全.

  • 双层腓骨移植联合牙种植重建下颌咬合功能

    作者:毛广文;辛俊彤;刘延山;贾暮云;袁荣涛

    目的 临床研究双层腓骨移植联合牙种植在下颌咬合功能重建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2年8月~2015年3月间8例行下颌骨节段性截骨的患者,一期行双层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二期在移植腓骨上行牙种植,恢复缺损区的咬合关系,临床观察其骨移植及种植术后咬合功能的重建情况.结果 8例患者的移植腓骨均成活,一期愈合良好,双层腓骨恢复了足够的下颌骨高度,为二期牙种植创造了良好的骨床条件.二期的牙种植手术均获成功,义齿修复后,咬合功能恢复良好.随访0.5年到3年,种植体无脱落.结论 双层腓骨移植联合牙种植是一种良好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后咬合功能重建的方法.

  • 安氏Ⅱ1错(牙合)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研究

    作者:王艳玲;韩凉;张勇;张瑾

    目的 研究安氏Ⅱ1错(牙合)矫治前后咬合功能状况的变化,借以评价正畸治疗对咬合接触变化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分析本研究对安氏Ⅱ1错(牙合)咬合稳定重建的可靠程度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选取2008-2012年来济南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30例,用T-scan 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记录患者矫治前后大牙尖交错位的(牙合)力总值(TOF)、(牙合)力不对称指数(AOF)、(牙合)力中心点位置(COF)、(牙合)力中心点的大位移(MMCOF)、闭合时间(TO),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矫治后TOF高于矫治前(P<0.01);矫治后COF距上颌中线的距离与矫治前相比减小(P<0.01);矫治后AOF、MMCOF、TO均低于矫治前(P<0.01).结论 正畸治疗能够改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的(牙合)力水平及平衡性;T-scanⅡ数字化咬合分析系统能够客观、真实、准确的显示咬合接触状态,其测量结果可作为临床评价的指标.

  • 咬合关系恢复矫治齿列磨损4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月娥

    目的:探讨咬合关系恢复矫治齿列磨损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老年齿列严重磨损的病人,修复前个案治疗,<牙合>垫式可摘义齿进行咬合关系恢复.采取整体式牙争垫及<牙合>垫式义齿的设计,以热凝甲基丙烯酸甲脂基托及铸造钴铬合金支架及纯钛支架加以修复.结果:病人咬合肌群功能正常,咬合效率改善,恢复咬合功能.结论:用恢复咬合关系矫治齿列磨损是一种简便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

  • 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临床分析

    作者:冉翼翀

    目的:探讨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下颌骨骨折患者共64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给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均给予X线检查,观察本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以及6个月咬合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骨折对位、伤口愈合情况,统计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治疗成功者62例,治疗成功率96.9%,剩下2例患者中1例出现排异反应,1例钛板折断,2例患者均给予重新手术后治疗成功.本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患者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患者术后咬合功能恢复正常,颌面部外形未受到影响,同时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极低.

  • 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

    作者:马艳;周丽荣;施优灵;杨磊;鲍玮玮;曲幸辉;庞光明

    目的:观察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修复治疗,治疗组给予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SNA角和SNB角、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以及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患者面型得到明显改善,上下牙咬合关系良好且稳。手术前后两组的SNA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SNB角明显大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的菌斑指数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而探诊深度低于术前(P<0.05),但两组的菌斑指数及探诊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的功能限制、躯体疼痛、生理障碍、心理不适、心理障碍、社交障碍及身体残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能有效调整咬合功能,改善侧貌形态,从而提高术后总体生活质量。

  • 固定正畸患者首次治疗后24h正畸疼痛评分与咬合功能相关性分析

    作者:任云丹;刘娟;贾莹;张军梅;陈波

    目的 探讨固定正畸患者首次治疗后24 h正畸疼痛评分与咬合功能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愿受试者78例,统一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分别计测粘戴固定矫治器前(T0)与粘戴24 h后(T1)静息牙痛视觉模拟评分(SO-VAS)和用力紧咬时的咬合牙痛视觉模拟评分(BO-VAS)、咀嚼效能(ME)、咀嚼次数(MT)、大咬合力(MF)及咬合速率(SO),观察矫治前后上述指标变化并探讨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1)固定正畸24 h后患者BO-VAS和SO-VAS均上升,且BO-VAS[(59.49±19.06)mm]明显高于SO-VAS[(23.21±20.80)mm].固定矫治24 h后,患者出现咬合功能障碍,表现为ME、MT、MF及SO与T0比较均降低(P<0.05).(2)BO-VAS与ME、MT、MF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SO-VAS与咬合功能障碍之间未表现相关关系.结论 固定正畸后首日,咬合功能障碍分级与疼痛分级之间无明显量级对应关系,VAS分级尚不能完全代表咬合功能障碍等级,但用BO-VAS反映患者咬合功能障碍程度的可信度高于SO-VAS.

  • 应用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髁状突创伤性骨折对患者咬合功能的影响及预后分析

    作者:汤颖峰

    目的:研究应用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髁状突创伤性骨折对患者咬合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其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笔者科室行手术治疗的髁状突创伤性骨折患者37例为手术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37例为健康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伤情等临床资料,收集患者术前、术后4周及健康组研究对象咬合功能数据,并随访6个月观察远期并发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手术组与健康组比较显示,患者术后大咬合接触面积(P=0.000)、大咬合力(P=0.000)小于健康组,患者大咬合接触面积(P=0.000)、大咬合力(P=0.000)术后大于术前;患者咬合力不对称指数术前大于术后(P=0.000),但患者术后咬合力不对称指数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0);患者术后咬合接触时间大于健康组(t=9.51,P=0.000).随访中,37例患者中5例出现远期并发症,包括开口型偏斜伴健侧关节弹响疼痛2例,髁突再移位2例,面神经损伤未恢复1例.结论:应用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髁状突创伤性骨折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咬合功能,且患者预后较好.

  • 考试应激对大学生心理状态和咬合功能的影响

    作者:董腾哲;孙仕晨;陈刚

    目的:评估考试作为一过性应激事件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咬合功能的影响.方法:47名学生志愿者[17男,30女;(19.30±1.53)岁],无咬合异常.于期末考试前一周和假期后一周分别用SCL-90量表评估心理状态,检测紧咬与咀嚼不同类型食物块时颞肌和咬肌的肌电活动.结果:受试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偏执5个因子改变明显(P<0.05).配对t检验分析咀嚼肌功能表明,咬肌重叠指数在咀嚼胡萝卜和活动指数在咀嚼山楂糕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18),其他咀嚼状态指标未见显著改变.结论:考试应激显著影响大学生心理水平,咬合功能无明显改变.

  • 隐形陶瓷托槽对牙齿矫正患者咬合功能及美观效果的影响

    作者:李涛

    目的:探讨隐形陶瓷托槽对牙齿矫正患者咬合功能及美观效果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2例行牙齿矫正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MBT直丝弓陶瓷托槽进行牙齿矫正,观察患者矫正后的咬合功能及美观效果. 结果:治疗当天及7d患者的口腔功能、美观程度及疼痛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28d、56d患者的口腔功能、美观程度及疼痛程度明显改善,与治疗当天及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总体满意度均较好,达医院相关标准. 结论:隐形陶瓷托槽能有效的改善正畸矫正患者的咬合功能及美观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行应用及推广.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